时间:2023-06-14 16:36:11
导语:在果园科技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技术革命、科学理论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然而,一旦人的行为、心理甚至所接受的知识被标准化,人就会被机械化。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中人的机械化的历程。
一、雇佣管理:机械化的开始
雇佣管理是人的机械化的开始,也是人的对象化的开始,雇佣管理时期正是机械论大行其道的时候,一旦运用近代自然观方法论于管理时,管理的机械化,对人的机械化就成为可能。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与雇佣管理。18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机器运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大规模的工厂取代传统家庭手工作坊,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这种机械化大工业生产方式要求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需要组织对其分工协作进行管理,但当时人们习惯于原来的工人手工操作完成整件产品的小生产方式,不适应这种大生产方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人与事的关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人事管理的雏形。从整个社会来看,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因此这一时期对人的管理称为雇佣管理,也叫劳动管理。
2.“商品人”假设与雇佣管理人事政策。第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发展和大规模的资本密集的经济组织的出现,管理重视资金和技术而不重视人力的价值。在管理观念上,视人力如一般的商品,在管理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里,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在取得时追求廉价,并充分利用,一旦用不着了,就会弃之如敝履。劳资之间的关系是以劳动力、货币的交换关系为基础的,是一种典型的雇佣关系。
二、人事管理:体力层面的机械化
人事管理阶段主要对人的行为动作采用更多标准,通过对行为的管理提高生产率,是体力层面的机械化。
1.二次科技革命与人事管理。19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和个人的管理方式与大生产方式不能适应,迫切要求科学的管理方法协调工人与组织生产的关系,以泰勒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
2.人性假设与人事管理。
(1)“经济人”假设与人事管理的产生。管理观念上“经济人”人性假设代替了“商品人”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学者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文中的阐述,他认为自利的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人们怀着自利的动机从事经济活动。人事管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根据“经济人”假设,认为员工所需要的是金钱物质的激励,人事管理的功能只要重视员工物质福利即可达到激励员工的目标,因其管理模式机械化,忽视了人的其他因素尤其是高层次需要在管理中的作用。
(2)社会人假设与人事管理的发展。由于“经济人”假设忽视了雇员的社会和心理需要,之后,二十年代,梅奥和他的同事们以霍桑实验结果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说,他们认为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满足。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的管理模式是: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工作任务,而应注意满足工人的社会要求;管理的职能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等,而应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坚持实行参与式管理,注重劳资双方的沟通。这一阶段,管理从以事为中心,追求“人”与“事”的配合,以完成目前工作或任务为目标转向以人为中心,以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和潜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层面的机械化
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强调激励人,以大量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这是心理层面对人的机械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变革,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销扩张到全球,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周期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成了决定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如何吸引、保留优秀员工,如何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了企业经营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于是人力资源管理应运而生。
2.人性假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观念上对人性假设具有多样性。如“自我实现人”假设、洛希和莫尔斯的“复杂人”假设。
(1)“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与人力资源管理。195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提出的“自我实现人”理论,认为人有多种需要,按层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是指人体内有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人只有将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华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该理论假设,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指导的。
在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的前提下,管理的模式为:管理的着重点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管理者的任务是寻求、设计和创造一个人能深造学习,施展才能,形成自尊、自立,发挥创造性等有内在奖励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这一资源的潜力;奖励制度上重视职工内部的激励;管理制度上通过建立参与决策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制定发展计划,选择具有挑战性工作等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该管理模式下,员工有较大的满足感、不竭的创造力、充分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通过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创造好的条件等举措以帮助员工成长,达到自我实现。
(2)“复杂人”假设与弹性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初雪恩等人提出“复杂人”假设,认为上述理论虽各具合理性,但却不能说明人性的全部。人与人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就总体而言,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工作的,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就同一部门的不同个体而言,随着年龄、时间、知识、地位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人的需要、潜力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各种需要和动机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动机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单一的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复杂的心理现象。
基于这种假设的管理模式为:依据工作性质不同,采用固定的或变化的组织形式;依据组织情况不同,采用应变的、有弹性的领导方式;依据工人能力、动机、性格的不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和激励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功能”与“工作环境”的关系上,提供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员工提供灵活多变的人事管理,使每个员工的需要都尽量得到满足,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意识层面的机械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文化组织形象的建设更多地表现在知识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企业以自己需要拥有什么样知识的人来对人的知识结构进行标准化,如何塑造人的知识成为企业的课题,这就有可能扼杀知识多样性,对人的意识进行机械化。
1.信息技术革命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科技革命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广泛运用于组织的生产、管理活动中,组织结构由原来的直线式转化为扁平式,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虚拟组织出现。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和人类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在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以顺应并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华亭县;核桃果园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91
近年来,华亭县按照 “稳定面积、强化管理、提升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幼园管理、挂果园提质增效、丰产园高产高效和低产园提升改造为主的果园标准化管理为重点,不折不扣的落实土水肥管理、高接换优、抹芽拉枝修剪、防病治虫、幼树防寒等关键性措施,优化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使果园早果丰产,为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提业支撑。但是,与一些核桃产业大县相比,华亭县规模种植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粗放,特别在果园管护技术应用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1 存在问题
1.1 基地管理粗放
因思想认识落后和短期利益驱使,果农意识观念淡薄,对一些栽植技术不懂,加之一些散种区域犁耕耱压人为破坏现象严重,造成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部分果园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目前,全县核桃累计栽植面积1.75万hm2,但挂果园面积只有0.4万hm2,仅占果园总面积的 1/5,产业效益提升难度较大。
1.2 服务机构不健全
因机构编制紧缺,目前各乡镇林业站建设有名无实。部分乡镇指定1~2名干部兼职负责林业工作,果园管护专业化水平不高,日常管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经济效益。
1.3 经费投入不足
受财力所限,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只落实部分苗木基地建设补贴,而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有限。
2 建议及对策
2.1 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统一组织领导,明确建设任务,逐级靠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县上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落实核桃管理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果园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牵头抓总,随时调度,确保管理措施的落实。组建乡镇果树服务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方案,实行目标管理,乡镇与林业站,林业站与工作人员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按照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要求,常年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操作示范,指导果农不折不扣的落实核桃幼园管理各项措施。
2.2 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全面提供高效服务
围绕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优质核桃标准化管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县、乡、村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技术服务网络,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保证科技服务效果,增强技术水平。具体而言,应做到:及时更新核桃科技信息,并加强传播效果,建立专门的服务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保证网站信息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通过强化信息交流,完善科技传播;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制,重视对科技服务队伍的建立与管理,在核桃基地村设置专门的科技服务机构,并加强乡与村的队伍联系,保证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与充分体现,通过科技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强化科技知识推广,完善科技运用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核桃良种繁殖体系,通过良种育苗基地的设立,完善核桃生产环节与生产质量,保证核桃的良好供应;加快普及核桃主要实用技术,推广科学施肥、土壤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适时采收、科学调制等丰产栽培技术;重视核桃低产林改造,并加大力量推进低产林改造步伐。在前几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提高改造成效;强力推进核桃标准化生产,规范丰产栽培技术方法,探索病虫害防治新方法,确保核桃丰产增收。
2.3 建设核桃管护队伍,实行核桃精细量化管理
通过进一步完善核桃管护体系,成立核桃产业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乡核桃林场,对部分核桃园进行对外承包,对集中栽植和分散栽植户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制定管护措施,并进行量化考核,按照考核成绩予以奖励或惩罚,以全面加强核桃管护力度。同时,邀请核桃专家、教授及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对乡域核桃从栽植到挂果到丰产进行全程管护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核桃的生长率、产出率及挂果率。
2.4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F代精品核桃园区
为全面推进核桃基地建设向精品园区化发展,以实现机械化生产为目的,以疏通基地道路路网为目标,加强核桃基园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将全县核桃园区建设打造为现代精品核桃园区。
参考文献
[1]马桂梅.核桃采果后果园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29-130.
[2]贾迪.华亭县核桃低产园改造与管理规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04):11-12.
为了便于数据、参数的更新维护,系统设计时将空间数据库、知识库、属性数据库相分离。系统架构设计采用数据服务层、应用逻辑层和表示层的3层B/S结构。数据服务层负责果园数据的存储、管理与维护,以果园的矢量和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基础,根据田间地块边界绘制电子地图,经加工、处理,形成果园矢量图件。利用GIS技术建立背景本底数据库,建立果园管理图,收录土地属性数据、果园属性数据、果树品质数据。根据果园田间变异,以“户+品种”为划分基本管理单元依据,对果园生产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获取和管理。应用逻辑层负责果园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显示,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转换后提交给服务器,并将后者返回的结果返回客户端。表示层供消费者、果农、管理人员等进行浏览、查询与管理,通过应用逻辑层提供的Web服务,与服务器进行数据和操作的交互。
2开发平台及工具系统
采用C#语言编写,以Microsoft.NETFramework为开发平台,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为工具,数据访问与存取采用ADO.NET技术。ArcGISServer9.3为GISAppServer,通过ArcSDE+MSSQLServer实现数据存储;单机系统采用ArcGISEngine组件结合Access进行集成二次开发。采用ArcGIS9.3、ArcGISGeostatistical、GS5.3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前期处理。在系统中,通过ArcGISEngine提供的地图浏览工具可实现GIS数据加载、地图缩放、漫游、数据查询等功能。
3系统组成与功能标准化
果园信息服务查询系统供果农、管理人员等进行查询与管理,根据不同用户对象提供不同的功能,通过后台维护进行功能控制。根据果树生产中的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设计系统功能。
1)园区概况。主要介绍园区的基本情况、农业资源、种植历史、果树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规划等。
2)果园档案。果园档案主要功能是供果农、管理人员、消费者等进行果园信息的管理与查询。系统以“农户+品种”为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用来与果园信息、农事操作相关联,对各种农事操作进行记录并管理。采集生产者农事活动记录、投入物记录、收获记录等构建果品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管理单元区域各个生产者姓名、面积、土壤养分、树体状况、果品质量等信息的管理、查询。针对消费者(包括批发商)的需求,实现产品基本信息查询(品种信息、农户名称、光温水土壤产地环境信息等)、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信息查询(种植时间、结果年限、种植过程中肥水投入情况、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等)、采收后信息查询等。用户可通过对果园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等工具查找到想要了解的地块所在位置进行信息查询,或直接输入果园单元编码进行查询。系统直接以表格形式分页列出包括农户姓名、果树基础情况、管理情况、农业投劳记录、采收记录、农药肥料的采购及使用情况记录等在内的果园档案记录。用户按月份进行查询,系统自动列出该单元果树当月所有的农事操作记录。
3)标准化栽培管理。为提高果树栽培的科学性,以园区主栽或推广果树品种为对象,整理归纳了果树品种介绍、育苗技术、建园、果园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标准化生产、采收等信息。针对纯文本信息显得生硬、呆板的问题,对于一些用文字描述很难表达清楚的部分或技术要点,在资料的表述上尽量采用图像等形式,使之直观易懂。以标准树形、枝形、果形等图形为基础,按不同栽植密度、不同生长年龄、不同产量水平给出果树的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措施,并辅以大量照片或图片进行直观的介绍,供农户参阅。
4)科学施肥。果树种类不同,其需肥特性也不相同。为深入推广果园科学施肥技术,系统利用果树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品质形成、果树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特点和现行的技术,构建了果园推荐施肥模型,辅以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果树缺素症状、肥料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果园影像图为基础,按“户+品种”划界为基本单元,通过各单元采集的土壤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用地统计方法,进行Kriging空间差值来制作土壤养分图[7]。将果树品种树龄、肥料分配和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施肥比例及用量等内容整合嵌入推荐施肥系统,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原则及果树需肥规律,在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给出不同单元果树适宜的施肥量。系统在进行施肥决策时,所有“条件”在一个界面完成选择输入,在“条件”方面系统调用前期采集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如果树品种、树龄、土壤养分测试值等),以简化咨询流程。农户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及自身经验对界面中参数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后,点击“计算施肥量”进行施肥量计算,系统自动打印施肥推荐卡。施肥推荐卡上包括该单元地理位置、用户姓名、果树品种、树龄和株数、土种类型、土壤养分测试值、目标产量、总肥料用量和各期追肥用量等内容,更加直观地为农民提供土壤资源情况和安全施肥信息。
5)病虫害防治。以果树主要病虫危害特征为基础,配备大量特征图片,提供相关病虫害信息及防治措施,为农户准确识别病虫害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服务,同时介绍果园杂草、自然灾害防御、农药使用等相关知识,为果农提供了先进的果园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6)影像课件。结合果园生产现状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以适合果园推广应用的标准化技术为主题,制作适合贵州果农文化水平的果园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景课件或flash+实景课件。影像课件的生动直观性为农民提供快捷、方便的导航服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7)后台维护。主要用于维护和更新技术资料数据库。网络版系统中果农或技术人员可通过后台的“数据更新”栏目添加农事操作信息(中耕、修剪、施肥、施药、采收等),经过管理员审核后进行信息。单机版和触摸屏版系统中果农将农事操作等录入特定表格,管理员通过后台窗口的“内容管理”栏目导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增加、更改或删除操作。系统还提供了数据查询和数据导出功能。
4系统应用
近年来,贵州省开阳县农业局、贵阳市南明区农水局、贵州省关岭县农业局等引入标准化果园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在当地标准化果园进行推广应用,以提高果园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系统以当地影像数据为基础,测绘开阳县禾丰乡枇杷基地20hm2,划界基本单元15个;南明区永乐乡桃园30hm2,划界基本单元37个;关岭县板贵乡火龙果园14hm2,划界基本单元7个单元;锦屏县龙池柑橘园66.7hm2,划界基本单元30个。利用GIS技术建立背景本底数据库,根据当地果园主栽品种、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系统已在开阳县枇杷基地、南明区桃园、关岭县火龙果园、锦屏县柑橘园应用,为标准化果园精准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5结论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12-02
1 引言
苹果在果树栽培中占有较重要地位,特别是滨州市以栽植红富士苹果为主。红富士苹果由于品质好,且具有晚熟、丰产、耐储存的优势,果农进行了大进行面积种植。但是生产过程中由于果园管理措施不得当,技术落后等原因出现了果形不正、品质差、果园效益低下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一课题,经过多年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了红富士苹果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解决了果农在果园管理中的实际困难。
2 技术要点
2.1 栽植
红富士苹果栽植应避开重茬果园,建在地势较高、土壤透气性好的地块,最好建在沙壤土质的地块上。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红富士苹果建园要避开工业区,在距离工业园区5 km以上的地方栽植,这样可避开污染。栽植品种以短枝红富士为主,提倡挖沟栽植。栽植密度株距2.5 m,行距4 m效果最佳。果树走向以南北行为主,挖50 cm见方的深沟,挖沟时间大约在阳历10月底到11初,把生土和熟土分离。沟挖好后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吹日晒雨淋,既能冻死一部分害虫,也能对土壤进行熟化。经过一个冬天后,来年3月上旬栽植即可。栽植时沟的底部要铺稻草或者是麦秸,并撒施尿素调节碳氮比,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2.2 土肥水管理
通过扩穴深翻、秋施基肥、中耕松土、果园覆草等多种措施综合利用,使果园熟化土层的厚度达到60~80 cm,土壤有机含量达1%以上。红富士苹果定植后1~2年,行间可间作花生、绿豆、毛叶苕子、紫花苜蓿、三叶草等。穴储肥水是比较好的肥水管理方式,挖沟或穴施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 kg,磷肥50 kg。然后覆盖麦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防止果园杂草出生,又便于果园作业,经过一年的环境变化,麦草腐烂后,对果园进行深翻,配合施入少量氮肥,调节碳氮比,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保证果园土地肥沃。土壤的通透性好,便于土肥水管理。新栽植的红富士苹果定植后,当新梢长到100 cm以上时,开始追肥(尿素),每株1~15 g为宜,半月1次,促进快速健壮生长。据报道,花芽分化前施氮与磷肥有利于花芽分化。总之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越有利于增强树势,增加树体的抗逆性,让果树健康的生长,生产出优质的果实。
土壤中的水是通过溶解土壤中各种养分,进入植物体内来维持植物生长的,所以控水要适当。控水控得太厉害了,根系不生长,对营养吸收不足就会反映在枝叶花果上了,所以过度控水或缺水时也会诱发缺素症。当植物感到缺水的时候,会产生脱落酸ABA,抑制营养生长。红富士苹果既怕旱也怕涝,在果园管理中,雨水少的年份要及时浇水,浇水要以滴灌为主,不要大水漫灌。雨水多的年份要在果园四周挖排水沟,注意大雨后果园的排水工作,要做到大雨之后果园无积水。因为当果园土壤含水量超过35%的时候,果园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蔓延。红富士苹果自萌芽到果实成熟,需要充足的水分,总之果园土壤湿度要保证在一个合理值范围。果园灌水一般在萌芽前,春季灌水要适当晚一点,因为一般不提倡春灌,春天灌水过早不利于地温上升,也影响树体发育成长。秋季一般不灌水,冬初11月中旬灌封冻水,保持树体水分充足,增强抗寒性。
2.3 果园综合管理
果园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强壮的树势,增强树体的抗逆性。首先要合理调控叶幕,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就要对树体进行合理地修剪,以达到果园最佳的光照条件。苹果树修剪主要分冬剪和夏剪(生长季修剪),冬季修剪保持“四基本”原则,即基本不短截,基本不回缩,基本采用长放,基本采用疏枝法。夏季修剪尤为重要。生长季修剪是达到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的关键措施。夏季修剪主要有以下措施。
(1)抹芽、疏枝:当新梢长到5 cm左右时,抹去无用的芽和新梢。一般在5月上中旬,此时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养分。6~7月疏枝的目的是改善光照。
(2)扭梢:对竞争枝控制其旺长、促进花芽分化。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
(3)摘心:早期摘心在5月上中旬,促进分枝占有余下的空间。后期摘心在7~8月份目的是抑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4)缩剪果枝:对冬剪所留过长的果枝,上间未座果的缩剪到有果部位。无果的果枝缩剪成预备枝。
(5)疏花疏果:为了节省营养,连年稳产,优质高效,这项措施是最关键的技术。一朵苹果花在开放的过程中要消耗1 mg储藏的氮氧营养,果树上有成千上万朵花开放,消耗的养分太多,会严重影响当年成花,影响树势。红富士花序间距应为25 cm左右,尽量留侧生的壮花序,必须疏除过多的花序。果园管理在花期天气正常,坐果可靠的情况下,采取以花定果技术,但必须配合人工或放蜂传粉确保坐果可靠。合理疏花疏果是红富士苹果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防止红富士苹果大小年的重要措施之一。
2.4 果实套袋的推广应用
果实套袋既能使果实避免病虫害的侵害,又能防止农药的侵染,套袋的果实光滑鲜嫩,着色匀称,美观。同时也是保证果实绿色无公害的唯一捷径。
(1)套袋:在疏果3~4周后进行,在主要蛀果害虫进果以前完成。套袋前应进行喷药。喷洒无毒杀菌剂为主,波尔多液或者是石硫合剂即可。
(2)撕袋时期:采前15 d,将袋撕开以促进果实上色。果实上色时期要配合摘叶,转果,铺设地下反光膜的技术,保证果实全面着色,更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
3 结语
红富士苹果果园管理只有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以上管理方法,可生产出优质的苹果,果园效益就会明显提高,增加果农收益,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柴旭光.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2016(5):69~70.
关键词:华坪县;芒果产业;问题;措施
中D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50
华坪县是云南省重要的芒果产区之一,其芒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华坪县农业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更成为了丽江市的重要特色产业。近年来芒果产业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扶持,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芒果生产要求的提升,芒果产业发展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芒果产业发展中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华坪县芒果产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1 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华坪县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半山区和山区,这些地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还未形成,水利化程度很低,很多芒果果园仍依靠雨水浇灌。同时果园的道路交通、防风、排灌系统等设施仍十分薄弱,芒果后期的运输、储藏、包装、加工相关设施也需加强。
1.2 标准化生产比例较低
当前华坪县现有0.63万hm2标准规范果园,占全县芒果种植总面积1.23万hm2的51.3%,芒果生产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果农缺乏科技意识,应用科技水平较低,整体上呈现出重数量、轻质量,农家肥施用不足,相关技术应用不及时的状况;华坪县种植芒果品种较为混杂,种植规格相差较大,病虫害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实际中一些果园同时种植3、4个品种,果园病虫害超过10余种。
1.3 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
当前华坪县龙头企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虽然华坪县已经实现芒果规模化种植,但是集约化管理还没有实现。在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公司和种植户、经销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还未形成,在市场利益作用下存在侵犯彼此利益的行为,进而伤害了整个产业。当前华坪县统一市场销售网络还未形成,使得不同芒果种植户效益差距较大,对芒果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
1.4 科技服务队伍有待加强
华坪县刚组建芒果技术指导站,芒果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人,同时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力量很薄弱,因此芒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家型人才缺乏,致使华坪县芒果种植中科技应用水平不高,芒果种植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病虫害防控研究、推广力度不足,新品种改良、更新、储备的超前性试验工作滞后等问题。
2 进一步发展华坪县芒果产业的措施
2.1 强化果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五小工程、通村通组公路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抓住政策机遇,通过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推动园区园水配套、果园公路、用电的建设,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进而有效推动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
2.2 对全县芒果种植进行优化布局
依据“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从稳规模、增效益、提质量要求出发,对种植芒果最有效、最安全、最适宜区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认真编制好“华坪县十三五芒果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芒果种植适当有效发展。同时还应当对芒果种植的次适宜区域、多年重视管理成效较差的区域进行调整优化,引导农户在规划区域内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管理芒果。
2.3 全面推动芒果标准化示范种植
当前华坪县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已经形成,综合防治病虫害、配方施肥、果实套袋、花期调控等技术措施也较为成熟完善。未来应当继续推动芒果种植大户、芒果种植示范村、芒果种植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发放技术手册、举办培训班、现场参观学习,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推动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的广泛开展,促进农民依据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生产和管理活动,力争标准化果园面积发展到全县总面积的80%,实现芒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
2.4 提升芒果生产科技水平
积极引导县内芒果企业和技术推广部门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允许技术和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承包等途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吸收、引进。同时还应当强化对关键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果实蝇防治、新品种引进等方面要力争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广机械化作业,提升芒果防虫除害、芒果采摘、芒果修剪、开沟等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并通过构建农机服务组织促进芒果生产专业化水平提升。
2.5 进一步强化产业化发展
积极鼓励果农成立不同形式的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对组织经营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实现稳定产销关系和合理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同时积极发展果农和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通过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华坪县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进一步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县芒果批发市场的建设,实现产品销售市场空间的拓展[2]。
2.6 有效提升芒果品质
通过和芒果专家、芒果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囊括芒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构建,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宣传,使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芒果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应当对工业生产布局进行优化,将果园外部环境受到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污染降至最低[3]。还应当对农业生产资料管理进行强化,对水质、土壤、空气检测体系进行建设,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推动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全面应用和开展。
2.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县乡两级芒果技术指导队伍的建设,要完善体制机制,充实专业技术人才,明确责任,严格制定考核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加大芒果技术指导工作力度。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积极引进芒果专业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加强芒果产业龙头企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 结语
芒果产业是华坪县重要的农业经济,为推动华坪县芒果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强化对芒果产业发展中问题的重视,通过有效解决芒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华坪县芒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明荣,杨丽花.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芒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102-103,106.
【关键词】果树;栽培;问题;对策
1 楚雄市果树发展现状
1988年以前,楚雄市只有少数零星的果树栽培,多数是梨树,用野生棠梨嫁接而成,其他还有少量桃树、李子,以群众房前屋后栽培、自己食用为主,当时水果供应十分稀缺。1988年后,为解决水果供需矛盾,在全市大力发展小果园,开始引进苹果、水蜜桃种植。至2011年,全市水果面积达2133hm2,产量达5000t,产值达1500万元,平均每667单产156kg,667产值468元。产品无市场竞争力,销售价格不高,形成了市场对水果的需求量旺盛,但果农种植果树赚不到钱的现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果农该如何生产经营并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2 楚雄市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面积零星分散,基地建设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长期受家庭联产承包的传统模式影响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造成土地流转困难、果树栽培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连片种植大户,难以形成规模化基地生产,果树种植具有零散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2.2 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
楚雄的大部分果园因品种差、管理不善而导致经济效益低、生产成本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2.2.1 栽培品种老化,果树树势衰老
全市有2133hm2果树,85%以上属低产果园,这类果园品种老化、树龄大、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有的多年未经过管理、整形和修剪,果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部分骨干枝条枯老死亡,地面根茎处萌发新枝,果树发芽、开花、结果能力弱,树势未老先衰、生产力低下。
2.2.2 果园土壤瘠薄,果树营养不良
楚雄现有果园大都建在山坡地,水土流失、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有的园地或树种选择不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从而导致果树生长不良。
2.2.3 不管理或管理粗放
大多数果园种植水平低且基础差、不管理或管理不科学,果树种下后靠天吃果,重造轻管现象普遍,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种植时不翻土壤,种植坑小;二是土壤管理不善,施肥水平较低;三是种植不合理,各种果树混杂,种植密度较大,果树间相互拥挤竞争生存空间,造成果园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相互传播;四是土壤干旱缺水,树体发芽迟缓、开花少,影响结果和果品品质;五是不设防护栏,无人管护;六是不进行中耕管理,不抹芽、不整形修剪,放任果树生长。
2.2.4 间作不合理
为增加经济收入,果农往往在果园中间作一些经济作物,合理间作可以达到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生长、培肥土壤的作用。但许多果农间作作物不合理,在果园中种植高秆、爬藤作物,导致果树生存空间小。
2.2.5 基础设施落后
楚雄市是一个山区县市,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大,“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加之财力不足、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大多数山地果园水、电、路不通,果树在大量需水时浇不上水、肥料运不上山、果子运不下山,靠人背马驮,果农生产成本加大。
2.3 果农科技水平低,经营意识淡薄
多数果农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基本不懂果树栽培技术,缺乏果树管理知识和有效的市场信息,跟风现象严重,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
3 发展对策
果树栽培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果树发展要受外界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果树环境是指其生存地点周围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因子,因此,在规划时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避免盲目性。果树发展需要政府、技术部门、果农多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因地制宜,实行果树生产产业化
要遵循“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理念,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实施果树产业化经营,坚持效益优先。
3.2 引导农户进行适当的土地流转
在果树产业发展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农民协会、种植大户牵头,以租赁、转包、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促进果树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3.3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经营
栽培目标是早果、高产、优质、低消耗。为了这一目标,应懂得改善环境条件,使之与果树的生长相协调。没有树体的健壮生长就不会有高额的产量,而产量形成的高低又取决于根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和叶的光合效应,因此,必须加强土肥水管理,充分满足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这样才能使果树根深叶茂、健壮生长、正常结果。主要措施有:
3.3.1 对于新植果园,要科学规划
选择好良种壮苗,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栽培,并坚持科学管理。要想达到生产的最终目的,就必须让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占据市场。
3.3.2 对于低效老果园,要进行改造
要进行深耕改土,整平土地,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加强果树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搞复合立体开发,合理间作;建立果树与畜牧相结合的肥料支撑体系;建立林下产品与果树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在套作经济作物时注意分清主次,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增加果农收入;进行中耕、灌水、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复壮树体;对品种差的树进行高头换接,改良品种。
3.4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果树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加大对果树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5 加强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1土壤管理
大樱桃树为浅根系果树,即使选择了根系强旺的砧木,也不会像苹果、梨等果树的根系能扎入土壤深处。大樱桃根系呼吸强度大,需要氧气多,土壤应疏松、透气性好。因此,对土壤管理也有特殊要求,其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土壤整修、果园深翻、中耕松土、果园间作、地面覆盖、果园生草等[1]。一是土壤整修。不管是山地、平地还是洼地,樱桃最怕积水,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栽植樱桃,一定要考虑排水,避免因积水造成樱桃树死亡。二是果园深翻。最好在秋季的9月,用小型农业机械(因为现在劳动力成本高涨)深翻果园,深翻时要适当断根,起到增根深根的作用;并结合果园撒施土杂肥,增加土壤厚度,保持施肥均匀,全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深翻作用是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的成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三是中耕松土。通过清理樱桃园中杂草,通过锄草松土达到目的,可以保持土壤通透性、切断土壤毛细管、保持水分、减少杂草对水、肥的竞争。一般生长季度进行3~4次锄草松土。四是果园间作。在大樱桃定植乃至挂果、盛果期,利用园中空地,种植苜蓿、三叶草、黄豆等低干作物,补充果园肥力,增加果园经济收入。五是地面覆盖。地面覆盖在麦收后进行,可覆盖麦糠、麦草、割下的杂物、秸秆等。有地面覆草、地膜覆盖2种方法。地面覆草主要在树盘内进行,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和养分流失,改善根际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减轻樱桃裂果。地膜覆盖在山地或无浇水条件的果园宜采用地膜覆盖,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水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六是果园生草。尽管栽植大樱桃比苹果管理省工,但樱桃园每年的中耕除草是一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劳动力价格高涨的情况下。生草后一般要把根系深、生长旺盛的杂草拔掉。果园生草主要可种毛苕子、三叶草,也可在果园养跑山鸡,专吃草、吃虫,粪便用来肥田。
2科学施肥
施肥分为丰产期前、盛果期和采果后施肥。不同时期施肥管理和方法各异。一是丰产期前施肥。秋施基肥,最佳时期为9月,以早施为好,尽可能当年发挥肥效。基肥以土杂肥为主,幼树施人粪尿,要防止烧树,施基肥忌挖深沟施肥,只挖浅沟,施入基肥后浅土覆盖即可。不管是秋季还是春季定植,在成活后追施以氮肥为主的三元复合肥100~150 g/株,1月施1次,最好是沟施,结合下雨或浇水最好。离树干外30 cm浅开一圆圈,不能在树干下施。幼树施肥萌芽前,追施以氮肥为主的三元复合肥250 g/株,5月、7月各再施1次,可施150 g/株,还是环形浅沟施入,覆盖浇水,每次追肥沟外移10 cm。对于五年生树追肥,此时树形已成型、进入丰产期,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为主要原则,在施氮肥的同时,要加施少量以磷、钾为主的化肥[2-3]。二是盛果期施肥。萌芽期追肥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5~1.0 kg/株,大樱桃树对氮、钾需求量较大,且数量相近,对磷的需求量相对要低。氮、磷、钾的适宜施肥用量比为10∶2∶10。花期追肥于盛花期叶面喷施0.2%硼砂+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三是果实膨大期施肥。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5 kg/株。采果后追肥主要是为花芽分化期追肥,放射状沟施腐熟人粪尿1桶,注意加3倍的水,或施复合肥1.5 kg/株。
3水分运筹
大樱桃树对水分及土壤通气状况要求极为严格,浇水应本着少量多次、平稳供应的原则进行,既要防止大水漫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恶化,又要防止过度干旱导致根系功能下降,尤其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到采收前,既要灌水,又要防止土壤过干、过湿、以及引起裂果[4]。一般花前若不是十分干旱,尽量不浇水。因为气温低,浇水降低气温,致使开花不整齐,影响坐果。花后至采果前,坐果、果实膨大、新梢生长都在同时进行,是大樱桃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需水临界期。通常花落后要浇水,硬核期不浇水,果实迅速膨大期至采收前根据降雨量的多少确定浇水量,不旱不浇水。秋施基肥后。可以浇1次水。在土壤不十分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化冻至开花前、果实采收后的6—7月花芽分化期、土壤上冻前等时期不宜浇水。
4参考文献
[1] 贾继彪,马艳军,王伟.大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41,43.
[2] 姚建平.浅谈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0):28-29.
摘要阐述了景宁县果树生产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指导该县果树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近年来,景宁县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果树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其品种增多,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为丰富畲乡的水果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畲乡景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1果树生产现状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引入名特优果树品种10多个种类,32个品种(系),主要以早熟梨(翠冠)、板栗、甜橙、椪柑、温柑、油桃、东魁杨梅、黑李、葡萄、杏、枣和石榴等为主。水果业生产发展以来,成功注册了“农发”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农发”牌梨、李产品地方标准8个,多个类型的水果产品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农产品金奖、优质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果树面积达3 753.33 hm2,果品总产量逾7 000t,总产值达1 900余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结构不合理,大宗果品比例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少,能够成批供货的优质果品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相比,柑桔、梨和板栗三大树种所占的比例较高,葡萄、桃、鲜枣、枇杷等淡季水果品种占比重偏小。二是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有的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品质不好,造成果品滞销、价格低廉,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2重开发轻管理,低产果园面积大
前些年,景宁县对乡镇有新开一片基地的考核任务,许多乡镇都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开展果树种植,但多数新开发基地立地条件差,建园标准低,特别是栽后的管理跟不上,出现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果园开发好后无人抚育管理,造成很多果树生长质量差,低产果园面积大,占总面积的30%以上。使整个果树的产量偏低,效益受损。
2.3科技含量低,优果率低下
农民科技意识低下,技术能力差,管理跟不上,培育、嫁接、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品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果面着色差、病斑、挤压碰伤、肉质发面、味淡、偏酸、香气不足等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果率低,景宁县优质果品不到总产量的20%,高档果产量不到总产量的30%。由于品质不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4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短缺
农村农民资金有限,政府除了经立项的基地建设补助以外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果园后期管理,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经费,病虫为害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和推广难以正常开展;果品的保鲜、贮藏能力弱,加工业滞后,商品档次低,生产、流通相互脱节。
2.5小农意识强,市场竞争能力弱
景宁县的果树生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只注重品种,忽略品质,各自为政,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果品市场交易活动低效、市场竞争能力弱。
2.6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相互脱节,使得许多果树栽培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位。一些引种试种成功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往往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产品销路不适,果品产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发展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指导思想,结合景宁县的立体条件和生产现状,加快景宁县果树生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努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发挥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生态优越;加上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畲族”风味,畲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对发展生态无公害果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同时,景宁县近邻丽水、温州,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为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销售市场保障。景宁县果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3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制订一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根据高山地区、中海拔和低山沿溪一带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发展的品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加强淮坑库区周边的调研,进行科学决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畲乡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2],选择的品种应注重名、特、优和反季节品种的发展,重点发展梨和板栗,加快发展葡萄、桃、鲜枣、枇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高优、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比例,促进全县果树品种优化组合,提高种植效益。
3.4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把果树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部门配合,尽快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对果树生产的投入;加大扶持果树重点大户、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果树生产的健康发展[3]。
3.5科技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向科技要品质,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入户、示范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果品种植、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试推广、低产果园的改造、无公害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果园绿肥套种。严格按照各类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综合采用良种壮苗、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园覆盖、节水灌溉、病虫综防、果实套袋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种植科技含量。
3.6创建品牌,走产业化道路
引导果农树立名牌意识,充分利用“农发”牌梨已获农业部无公害果品标志使用权和“农发”牌梨、李获得省、市绿色农产品认证这个契机,打响品牌战略[4]。以建立优质水果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基础,以景宁县城北山后水果高效示范园区为龙头重点带动,加强产、加、销一条龙及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建设,加快无公害果品及品牌创建进程,大力推进果树业生产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4参考文献
[1] 刘丽华,朱文佩,张丽芬.景宁县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9(8):26-27.
[2] 王月华,赵言文,安建伟,等.江苏省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43-45.
关键词: 生态校园; 循环经济; 低碳; 模式构建;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06-02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等现象出现,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基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决策。
陕西省黄土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45%,该地区雨量稀少,植被破坏严重,农村能源紧缺,生态和经济双重失调[1],因此建立一套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迫在眉睫。在此前提下,陕西省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为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为目的。根据本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果业和奶业两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以“果、草、畜、沼、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础,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教育相结合,自2006年起,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先后选择了8所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试点和探索。同时以此工程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开展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教育,树立学生“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科学理念,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并对周边地区实现示范和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农业循环经济推广、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和农村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试验模式。
一、模式构建与系统介绍
(一)模式构建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是在农村学校推行“果园种草、以草饲羊、羊粪入厕、改厕治污、生产沼气、沼渣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是以沼气系统为核心,新建厕所,建设沼气池,将有机垃圾、人畜粪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供食堂炊事使用,沼液用于冲厕、果园灌溉追肥,沼渣用做果园土壤基肥。果叶、果渣、牧草经加工后用于饲养猪或奶山羊。羊奶、蔬菜、水果供学生食用。
(二)系统介绍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沼气系统、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日光温室瓜菜系统、奶山羊养殖系统。
1. 沼气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沼气系统由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及后处理系统、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等组成[2]。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固液分离和沼肥还田技术实现废物零排放处理,既是校园污染物处理中心,又是新能源和有机肥料的生产中心,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预处理系统由格栅沉沙池、酸化调节池和双效太阳能增温装置组成,采用太阳能双效增温技术,提高系统发酵温度,实现全年持续产气。厌氧发酵及后处理系统由旋流布料沼气发酵装置和固液分离池组成,使用自主创新的沼气气动搅拌、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微生物附着成膜、两步发酵等新技术,解决了普通沼气池存在的料液短路、发酵盲区和微生物贫乏区等技术问题。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由沼气收集净化、沼液自动冲厕、沼液沼渣还田灌溉等组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 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
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主要由水气分离器、超压安全阀、组合式脱硫器、燃气泄漏探测器、燃气泄漏安全阀、压力表、安全沼气台式灶、落地式不锈钢中餐安全灶、台式鼓风安全灶、排烟罩、管路及管路配件组成。
工程采用自主创新的交流强力点火装置,确保点火成功率达到100%。使用自主研发的可连续调节高度的螺旋锅架,中小火能节气40%,降低CO排放30%。灶具本身具备离子探火功能,熄火或不正常燃烧时可声光报警并自动闭气。厨房内安装有燃气泄漏探测器和泄漏安全阀,沼气泄漏时可报警并自动闭气、排风。使用安全环保沼气灶具不仅提高了沼气使用效率、确保了安全,降低了碳排放,也克服了沼气灶具防腐蚀和点火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的功能。
3. 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要求严格控制果园的栽植密度和苗木质量,科学栽植、修剪,规范套袋,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灌溉施肥,采用嫁接改形技术和幼树早结果技术来提高产量。
在果园采用精作覆膜条播间作技术实施果草间作,不仅能防止杂草滋生、水土流失,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果园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3]。种植的牧草以白三叶草为主,白三叶草鲜草粗蛋白含量丰富,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8.7%、脂肪3.4%,可溶性碳水化合物40.4%、矿物质28.7%、钙0.9%、磷0.3%[4-5],收割晒干后可做为猪羊的优良饲料。
生态果园利用沼液和沼渣做为基础肥料。沼液沼渣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成份,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6]。沼液用于叶面施肥、防治病虫害,沼渣用做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沼液与钾肥配施则可增加土壤脲酶、转化酶的活性,使苹果着色率、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花青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
4. 日光温室瓜菜系统
日光温室瓜菜系统通过合理选择品种、安排种植茬次,进行播种育苗、整地定植、防治病虫、水肥管理、温光控制等工作,为师生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且利用沼气进行加温和增光,以降低温室瓜菜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利用沼液进行叶面喷施、地面沟施或灌溉来追肥和防治病虫,利用沼渣做为基肥改善土壤。经鉴定该系统栽培的蔬果已达有机蔬果的标准。
5. 奶山羊养殖系统
运用XY分离技术和现代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了山羊群体的生产性能水平和繁殖力(包括性别、产奶量、生长速度、受胎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等)[8]。并且利用牧草、果渣、果叶做为饲料,降低奶山羊饲养成本,通过养殖新技术获得更多的羊奶供学生饮用。
二、价值分析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改善了学校的生态环境,创新了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
通过楼体建设、道路硬化、修建食堂、改厕建沼、校园绿化、太阳能取暖等一系列硬件工程,师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养成文明生活的好习惯,学校基本实现垃圾零排放,营造了一个优美、幽静、和谐、统一的低碳绿色生态校园。
(二)教育效益
1. 低碳生活理念
将“低碳生活理念”落实到学校建设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意识,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在学校内设立垃圾回收站、垃圾分类箱,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有机垃圾投入沼气池发酵生成沼气,无机垃圾回收再利用。尽量使用太阳能和沼气,减少使用煤炭,引导学生“低碳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活方式。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校园创新工程”各子系统中,让学生从中接触新的科学技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行创新型学习。在沼气系统中学习测量PH值,记录气压,气体流量;在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中学习研究电路及机械常识;在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中学习研究栽植、剪枝、套袋、收摘技术;在日光温室瓜菜系统中学习研究浸种、种植、施肥、防治病虫害技术;在奶山羊养殖系统中学习研究配料、饲养、挤奶、育种等技术。与各种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深化推动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
3. 生态校园网络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拥有自己独立的“陕西生态校园网”网站,并且给各学校配置电脑,连接网站,将学生、老师、专家教授、兄弟学校以及外面的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网络亦成为师生们重要的信息渠道,同时也拓宽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查阅整理资料,自主学习。各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现代化。
(三)经济效益
直接收益主要包括沼气、沼肥、节水、羊奶、羊羔、果园、温室瓜菜、牧草的效益。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范家寨中学为例,该校在2005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试点学校,共建立了100m2无公害厕所、104m3沼气池、0.4hm2果园。该校年产气量约为1.152万m3,以沼气为燃气可年节省煤炭1.24万元,年出售沼肥0.5万元,沼液冲厕年节水0.53万元,沼液施肥节水0.5万元,50只奶山羊年产奶收入4万元,羊羔年收入1万元,果园第二年收入0.084万元,第三年收入1.01万元,第四年收入2.52万元,第四年后每年收入4.2万元[9],温室瓜菜年收入1万元,每666.7m2果园可年产干草300千克。工程中的沼气技术、沼肥利用技术、奶山羊技术、果园嫁接改形和幼树早结果技术、果草间种技术、果渣加工技术都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应。
(四)社会效益
1. “蛋奶工程”,强健新一代
陕西省在农村学校推行“蛋奶工程”,农村学校的学生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袋奶,改变了学生“咸菜加馒头”的低营养状况。“生态校园学校”的学生们喝的是新鲜羊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促进大脑发育。根据省防疫站检测,喝羊奶一年的学生体质明显得到了提高。
2. 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推广科技成果
利用网络和专家讲座,专家教授可以和学生直接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专家之手拉起学生之手,再通过学生之手拉起家长之手,实现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学生家长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的手段和能力。
3. 示范辐射,科技致富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展示了最新的种植技术、日光温室技术、沼气技术和奶山羊繁殖饲养技术,吸引周边广大农民前来参观学习,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带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和校园建立的实践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班,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的推广到农民手中,帮助周边地区农民科技致富。
三、结论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是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理念而建立的生态系统工程,是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培养具有现念、方法和能力的新型农民的创新工程,是落实农村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丘陵,杨改河,杨世琦.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设计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65-69.
[2] 苑建伟,邱凌,刘娟娟,杨鹏.农村中学公厕粪污处理工艺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07(10).
[3] 周雷,曹社会.白三叶在果草间作中的主要作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8(3):128-129.
[4] 董宽虎,沈益新.饲草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6-234.
[5] 韩友文.饲料与饲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毛知耘.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2-69.
[7] 王桂芳,李丙智等.苹果园沼液配施钾肥对土壤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