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时间:2023-06-14 16:36:13

导语:在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一、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法律不完善

因为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与制约,使得传统管理理念在农村的经济管理当中根深蒂固,并因此导致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现状非常不乐观。除此以外,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农村基层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土地承包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其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并且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够积极,处理事情的时候也都是应付了事。除此以外,在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还包含着非常多的内容,例如农民负担、农村财务等。在这些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不过,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相对较少,使得很多因为土地承包合同所导致的纠纷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整个经济管理的工作开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农业经济管理当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债务沉重问题。如果农村债务沉重,那么将会对整个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影响。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低,甚至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许多农村基层单位中,还存在新债与借债的现象。各类债务活动导致整个的村级管理部门经费都比较紧张,难以真正调动起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并因此而对农村的经济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农村土地规模过小

就针对于目前的农村工作来说,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土地经营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例如就针对于部分丘陵地区而言,其所采取的依然是以零散经营为主的方式,导致大型机械通常难以运作,进而强化了区域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收益。这样一来,不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制约,同时也会影响到农民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提出了扶农、支农的口号以后,农民大多都不希望将自己的土地转让给承包者,造成农村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并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来充分结合目前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形成一种顺应经济需求的发展形势,为农村经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也能够让农村经济可以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此外,合理的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并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进步。

(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就针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并以此来明确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方向,让农业的发展能够更有目的性,明确了农业在市场当中的地位,更好的帮助我们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制约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来对农村的未来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进行资源的全面整合与运用,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三、现代化农业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策略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谋局噬侠此担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通过科学的制度,来进行农村经济的管理约束,需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摒弃老舅的管理方式。就针对于体制的建立来说,其最主要的,是让农民群众可以对农业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农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并推动经济的优化与进步。就针对于农产品方面来说,则需要我们通过运用相应的加工手段,来对农产品的外观加以改变,提高销售市场的广阔性,丰富产业链,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并科学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立足农民群众,多种方式融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进步的关键,经济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为其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撑,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管理与发展,不过,就针对于实际情况来说,政府的投资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拨款援助,还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此外,应当积极吸引社会上的各种企业,来强化对农村经济的投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能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以处理,为资金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

(三)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中,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信息化管理,来将农业与科技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为农民群众实现创收。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平台,来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加以完善,并通过平台,来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处理,以此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科学共享,并依据相应的数据,来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市场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建立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当前,中国农村其实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在新一轮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扎实抓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面临成本上涨,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这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在这一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问题,寻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成长空间,探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农村市场经济长期不受重视,农村尚未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有效执行,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除此之外,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意识不足,不能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工作中,有些经济管理人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能及时研究了解;第二,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的执行力差;第三,有些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对农村有认同感的“城归”加入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城归”寄以厚望,甚至视之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在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来完成。一方面,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定期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另一方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意识。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政府的政策支持,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资金,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有利于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和招收更好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农村金融的扶持下,有利于培育特色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为农村自主创业人员提供金融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帮助其规避风险。二是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做好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村地区构建地方龙头产业,支持优质项目,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三者的联系。三是相关部门进一步给予政策上优惠,扩大农业现代化资金覆盖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充满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管继红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徐素芬.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6:210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22:199

[3]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4]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第3篇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和缓解,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落实付出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正是这些管理手段,采取了这些管理形式,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促进。

1.1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在农村建立起正规的中小学,推广义务教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上得起学,在初等教育上跟得上,打下文化基础,为农村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不会因为没钱上学而错过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对于农民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扶持政策切实落实“三农”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技术、新人才,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城乡合作,积极帮助农村居民早日步入小康行列。

1.3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结合科技的发展,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改变农村现状,用科技实现高产,在良种培育、防虫防害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机械自动化等节省了劳动力,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引入新技术,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

1.4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如此才能稳定、可循环,保证经济发展不占用下一代生活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要重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5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之初,没有完善的农业机制,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多渠道的信息资源,销售渠道少等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完善生产机制。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中长久存在的制约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都提出了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农村实际需求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手段,确实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制度的保证、提供理论的引导、解决其制约问题,令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了制度保证在农业经济管理下,结合农村现有条件和经济情况,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制度,产生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制度的保证。规范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行为,使得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行为得到良好科学的规范,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效果。优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使得农业的发展具有合理的制度保证,采用优化的制度才能最大化的发展经济,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农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管理,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下,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有了高水平的发展。

2.2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应用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也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了明确的引导,农村经济有目的性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农业经济管理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地位,明确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组成成分的农村经济,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重点发展,明确经济地位,更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制约问题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制约问题,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为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了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了农村发展方案的合理规划,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发展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人力物力,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快速。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一、引论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期,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日益步入深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的攻坚时。各地政府应当立足新农村建设新环境,积极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加大三农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制度体系设计较好,但基层政府缺乏执行惠农政策和强农制度的必要执行力,未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农田基础设施体系,未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农业科研水平。这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农业产业系统性抗风险能力,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再者,由于当前我国的主流农业生产作业模式仍然停留于传统的小农式作业模式上,缺乏必要的农业作业模式创新来支持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的动力。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动力,制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能力,降低农村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活力,制约了当前政府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效能。

二、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相对滞缓

其一,农村土地的小农式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减少,从事农业作业的主要是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作业技术的专业化农民。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旧体制和旧机制不适应新农村建设新要求。进一步分析,传统农业作业模式是以小农式作业为主要模式,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骨干生产者开始逐步从传统的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变,从而导致农村大面积农田的荒芜,造成稀缺农田资源的闲置浪费。而受限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约束,农村土地经营权难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向部分有较强从事农业作业意愿的专业化农民和种田大户聚集的制度保障。其二,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规模效益。较小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难以与当地农户之间建立具有较高业务关联度的农业生产作业命运共同体,难以形成具有风险共享和利益分担的农业作业新机制。由于龙头企业向当地农户输送利益的力度不足,使得当地农户对龙头企业缺乏基本信任,从而降低当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的积极性,制约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推广。

2.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对农业金融产业的系统化制度安排,制约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在从传统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农业向技术密集型农业和资本密集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提升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亟需大量农业产业资金的支持。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其“支农惠农”的功效,反而成为从农村地区吸储后转移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具,由此造成的农村金融资源流失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金融资源。其二,农业经营管理者未能建立适合本地的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当前制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障碍是农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远期科学规划,农业产业技术进步难以通过有效的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来高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益的增加。具体而言,农业生产机构和农产品流通机构之间的条块化分割和组织化水平低下亦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效率。农产品下游销售环节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亦难以及时有效传递给农产品的生产者,从而制约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农产品终端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能力。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足。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各级地方政府当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和魄力有限,现有的支农资金规模较小而亟需建设的农田基础设施项目较多。有限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用到较多的基建项目上,这势必形成由“撒胡椒面”式投资模式所造成的投资效能低下问题。其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虽然我国农业产业拥有较强规模的农业科技和教育队伍,但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这是由于农业科技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且更多表现出公益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化浪潮席卷各领域的过程中,农业科技领域亦未能幸免。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力度不足导致农业科技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收和维系农业科研机构的生存上,使得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严重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再者,农业技术装备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率较低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健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其一,各地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针对当前农村骨干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地区转移的现实问题,各地政府有必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工作,在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与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依法建立适合当地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新制度体系。基层政府应当积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征地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对部分被纳入到城镇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管理。各级政府还应当加快推进农村的承包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农村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的能力,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土地权益。其二,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农村生产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依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当引导农户自发性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切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拉动,促使农村闲散资金资源的汇聚,高级农业技术和农业人才向基层流动。为有,效克服单个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孱弱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并为每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配备辅导员,促使各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

2.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

其一,农业生产者应当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者偏重于对农村的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这种强调粮食生产的一元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影响到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的提升。为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管理者应当积极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支持和引导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方式来形成具有区域农产品特色的竞争优势。其二,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方式拉长农产品价值链。针对农民出售初级农产品难以获得稳定高收益的问题,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应当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地的深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拣选和包装技术,切实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为增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价值链的构建力度,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通过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该行企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并以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区域聚集度为手段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团。

3.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针对此问题,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积极改造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机道路网、防护林网、农业电网及输变电配套设施建设,为农业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针对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匮乏的问题,农业经营管理者还应当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农田,并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维系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的平稳运行,确保各类农田基础水利设施长期发挥稳产效益。其二,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针对农产品种植和收获环节人力资本耗费率较高的问题,农产品生产者应当积极发展农产品机械化作业能力,提高农产品机械装备总量和质量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机械化作业模式。针对部分农产品机械化作业难度高的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当积极研发诸如油菜、棉花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技术,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准。为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和提高农机使用水平,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农机具的安全鉴定制度,培育和规范农机具维修市场,着力打造农机具第三方供给机构,形成农业机械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敏,郭志敏,and胡小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3-114.

[2]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65-8267.

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农村构建的进度,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水准,在新农村构建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控中,要主动采用先进的农村合作方法,循序渐进的加强农业基础构建强度,不断拓展农副产品的运营产业链,构建完整的农业经济管控体系,组建优质的农业经济管控团队,发展农业科技改革兴农战略,才能够使得新农村构建与农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价值作用

农业经济管控是市场经济持续运转的前提,也是依据农业自然发展规律所构成的。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收益、提供农民收益,就必须重视科学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农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在我国大力倡导新农村构建的环境下,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促进农业经济做到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应当针对经济发展趋势落实深入剖析与探究,对农业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新难题与新状况及时落实剖析,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资源的效果最大程度体现。并且,还应当与国家惠农措施相结合,给农业经济管控探究构建出一系列具备可行性的制度体系。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技术匮乏创新。始终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农业构建的发展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农业资金投入的匮乏会致使农业生产技术固步不前,并且也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效益降低。2.2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越发深入,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尤其是在农村之中承担大部分生产责任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尽可能提升自身家庭的经济收益与生活水准,都选择来到城市工作。这就导致农村中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生产效果不断下降,对农村的经济体系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侵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中能够提供经济收益的生产与劳动机会较为不足,在工农业规模化构建之中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的劳动力被迫前往城市发展,也致使农业体系构建效率低下,致使粮食生产效率减少,甚至由于劳动力不足致使土地资源浪费,浪费情况较为严重。2.3农业经济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已经步入了各个家庭,位于“互联网+”时代环境中,大数据技术与现代化的作用。在如此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致使诸多需要科技支持的农业无法有效进行。现阶段,经济管控信息化构建落后,在农业经济发展时期任何的信息化技术与方式都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应用,导致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3农业经济优化管理策略

3.1优化产业结构。遭受小农经济思想的作用,农村自给自足的生产形式较为流行,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可以提升农业发展效果以及构建诸多经济收益较高的农副产品开发之中,没有落实统一的规划与落实,导致农村生产构造长时间处于单一的农作物生产模式之中。现代化趋势下,务必增强相应机构的整体调整,升级农村产业构架,提高各种农产品投入比例,充分提升农村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农民的收益,招聘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逆转农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使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最终完成农村经济的大幅度提高。另外,整顿农村企业风气,依据地区农业资源落实农业生产,以免盲目跟风。通过优化产业构架,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是加速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渠道。3.2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新农村构建环境下,农业生产应当与信息技术进行高度结合,对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大力改革。农业生产的改革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结合,是新农村构建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偏远山区,信息技术运用的基础设备已经全面构建起来了,为完成农业经济管控的信息化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网络技术为前提,主动延伸农产品销售路径,使得农民凭借互联网来贩卖自身的产品,最大程度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另外,还能够提高各大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主动性,凭借互联网模式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持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收益的提高。33.3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仍旧运用以往的种植方法,通过较为落后的生产设施,如此生产效率是极为不足的,并且也无法构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运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推动发展,不断升级农村的生产设施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持续落实革新与优化,如此农业发展才能够获得长足提高,农业发展才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3.4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经济形式可以采用人力、物力、资源的合作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农村合作经济方法的有效进行,相应机构应当不断加强扶持强度,同时为这一合作形式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氛围。因此除了可以使得农户结合、家庭模式与农村企业等获得保证以外,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顺利发展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3.5重视基层管理人员教育培养。想要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务必要对农村基层工作人员落实相应的规划管控,对各个流程开展区域化管控责任制度,并且将管控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农业经济管控能够实现有规可依、责任贯彻到个人。针对管控工作人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培训活动,使得工作人员认识到管控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价值与作用,提升对农业经济管控的关注度。3.6加强土地流转。为了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地区政府必须对目前的运转体系落实改革,在小户运营的前提下适当的落实市场化设计。将土地资源进行集中运用,建立完整的农业体系。同时采用高新的机械设施,贯彻落实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深入优化,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想的基础上也可以达成种植成本与生产风险的科学把控。通常状况下,地区政府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干预来推动土地资源的流转效果,充分提升农业的发展程度。

4结束语

依据上述,农业经济想要持续发展与经济管控的升级有着直接的关联。科学、高效的管控方式能够提升农村经济收益、增长农民的收入、促进新农村构建。专门的管控人员开展引导是获得突出效果的关键确保,因此,想要加强专业化管控,在引导进程中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合理编制发展目的与方向。另外,农村企业要完善管控体系,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使得基层管控工作人员能够融入生产当中,参与到管控工作中,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财富时代,2019,(12):230.

[2]韩松岩.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J].江西农业,2019,(24):135.

[3]唐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3-4.

[4]陈宜品.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商论,2019,(22):205-206.

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经济占比非常大,当前,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共同国力的有效体现。随着当前经济水平和科技进步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正在逐步兴起,这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市场的经济发展,切实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农业生产形式,各个地区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经济形势来展开问题调查,为农业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1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体制有漏洞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地区都已经选择了更加新颖的管理模式,但还是有部分的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走基层、为民众解决问题的原则,不断的找寻最适合本地无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确保管理中的每一项任何和规定都能够应用到实际发展中去。

1.2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经济管理都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的情况。因为,部分农村人民都是住在大山里,人们的居住环境较为分散,且山区环境并不适合大量农耕作物的生产,从而导致粮食以及其他畜牧产业的生产率降低。虽然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还是有部分人们无法购买畜禽的幼崽,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农业生产效率低,产业链发展比较困难

要想进一步建设新农村、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小户经营为主,且由于家庭经济的问题,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劳动力下降。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立虽然能够帮助农业经济建立新的产业链,但是大部分的农户不理解新型的创业模式,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小户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大大的拉低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

2.1完善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水平

发展新农业经济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从而能够帮助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问题。另外,管理者也要更新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首先,管理部门需要明确表示出农业经济管理者的职务和职责,鼓励农业经济管理者积极参与各个地区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农民提供具体、完善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对管理者的考核强度,尽量分季度的来评价每个管理者的服务工作,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效果,让现代农业管理更具有现代创新性。另外相关部门要对各级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确保出现严重问题能够找到责任人,让经济管理责任划分区域更加具体化。从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以达到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的目的。

2.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制度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是在管理进程中一直需要做的工作,社会经济体制在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日常的实践工作中找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问题,从而进行完善,这会有效的为深化农业经济管理做出贡献。另外,管理人员要根据农业经济的区域特点,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专项工作,从保证农业经济结构的完善,尽可能的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解决当前存在的农业生产过于分散的问题。最后,管理人员要引入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化措施,采取更深层次的管理措施,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

2.3积极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的民生工程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建设农业的民生工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尽可能的保证民众的高质量生活标准,对于农业的生产来说,任何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生长与水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地区所存在的蔬菜基地、经济作物等提供充分的灌溉水源。另外,轻便的运输是必不可少的,交通的发达能够为更多的农作物打开销售途径,特别是对于山区的村落来说,交通的便利更能够提升民众的幸福度。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这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交通问题的改善将提升民生服务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有大部分的农户在进行畜禽养殖时候存在着更多问题,这与农村的生活条件有关。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诸如自然灾害之类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对于此情况,政府应该降低购买畜禽产品的门槛,尽可能的出台更多的补贴政策,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够买到畜禽幼崽。另外,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继续实施有关的创业支持政策和方案,同时吸引投资,提高农村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建立农村生产网络,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2.4加快土地之间的流转效率

为确保农村地区大规模设施的有效利用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政府应该加快土地流转效率,尽可能的保证每一块土地都有人种植,从而实现了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同时,为了使有关机构和人员规范农业生产模式,关于对土地的管理要实行精简规范的管理模式,让农业生产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可以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向科学化方向转变,实行土地流转机制后,国家可以用相当面积的土地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的选择和生产进行科学管理,而且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第7篇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新农村建设 机制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22-02

富源县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后已经基本确立,它基于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分别在粮油、魔芋、畜牧业、渔业、经作产业、农业机械化产业等方面做到了专项规划,基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为县内农业经济管理规划出以粮食安全为主体、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为目标的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富源县现代化农业事业推进的有利保障。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以富源县为例,它就基于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展开了三农事业,有效推动了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过程,并基于各项惠农政策及保护制度为农业经济管理制定对策,对农业体系、技术设备、农研水平等方面加以调整提升,希望进一步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迎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有效优化。截止到2016年底,富源县全县借助多元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45.48亿元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收入,比2015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增长17.3%,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做法

为了跟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十三五”规划,富源县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做到了多方面着手问题,希望从多个角度来实现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文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2.1 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优化对策

2.1.1 增强农业经济管理基础

富源县一直以来都在推进兴水工程,希望成为“兴水强县”,现如今每年县财政预算都达到4000万元以上,专门作为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地方饮水难问题,这也是富源h农业经济管理的第一步。从2012年开始,县内地区4年来共建成水利工程280件,平均每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都达到25万亩,蓄水总库容也超过120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超过17000万立方米,解决了当地4万人口的饮水问题。再者,富源县也在不断推进交通建设,希望推进以通乡、通村公路为主要核心点的农村路网建设,为农民解决出行难问题。到目前为止,富源县在交通路网建设上已经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建成了水泥柏油道路498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县124个行政村全交通路网覆盖,为地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1.2 增强农业经济管理项目

富源县畜牧业是地方重点农业产业,目前县财政每年都投入2200万元用于扶持大河乌猪农畜产业发展,建立养殖小区(241个)和万头猪场(12个),大力发展规模户(1130户)。另外在地方蓝莓产业发展方面,富源县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希望将寨子口蓝莓作为地方示范种植项目来打造全省最大蓝莓基地。为此,当前县内已经种植蓝莓13000亩,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以上项目都从局部产业发展辅助促进了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地方农业经济机制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2.1.3 增强农业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2016年之前,富源县已经对县内202.47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总计发放林权证11.1万宗、10.11万本,覆盖11万农户。另外还包括了流转林地38宗550万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8万亩。在此基础上,地方农业经济也推进了专业化经营步伐,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种养殖协会18个,这些都实现了富源县农业金融改革的有效推进,保证了云南省三农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步伐[1]。

2.2 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优化对策

在促进局部农业产业实践优化后,富源县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2.1 富源县已经开始健全并逐渐适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新机制,具体来讲基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方面借助政府力量来积极推动农村地方土地流转制度,实现不断创新。为此,富源县农村骨干劳动力也在逐渐向城镇地区转移,希望共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工作。该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与等级工作基础上来实现依据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更新,推动征地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并对纳入到城镇建设用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进行严格规范。为此,富源县还实现了对农村承包管理信息网络的有效管理优化,希望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来提升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能力,做到对地方农民群众合法土地权益的切实保障。

2.2.2 富源县政府也在农村生产资源集约化经营模式上下足功夫,希望农户个体在依法与自愿的前提基础上,实现对农户自发性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建设的有效指引和规范化运作,并基于土地流转方式来扶持地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借助产业龙头来拉动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对农村闲散资金资源的有效集聚,同时增加高级农业技术及人才的合理基层流动,克服传统中个体农户生产及销售能力薄弱等问题。另外,基层政府还在不断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每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都配置了专门技术辅导员,帮助专业合作社之间形成技术产业联动,最终形成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2]。

2.2.3 富源县在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背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于当地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十分偏重于对地方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实质上却影响到了地方农户的纯收入水平提升。为了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有效增长,富源县专门深入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希望为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体系,并基于地方政资源及天然禀赋优势,大力引导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运营过程,为县内形成了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生产目标,成功打造特色农产品体系,扩大了地方农业经济管理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2.4 富源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步的又一做法就是基于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也方式,以此来拉长农产品价值链,解决过去地方农民出售初级农产品难以获得稳定高收益的现实问题。现如今富源县在农产品生产地深加工产业建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像农产品仓储、运输、拣选、包装、保鲜等技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让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农产品质量得以保证。再一方面,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侧重于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价值产业链的构建力度强化,希望以技术力提升来优化产业升级,利用区域集聚手段来为区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形成竞争优势,逐渐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团规模[3]。

总结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富源县也已经做出多方面努力,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在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上做到了双重优化,这也为更好推动富源县未来三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67.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3+1”教学模式一、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2.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第9篇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