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6:15
导语: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家层面日趋重视,建设势头总体良好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表明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开始逐渐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同时还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则更细致地明确了“缩小基础教育资源鸿沟”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从整体层面给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大环境的便利。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细节进行要求和规定。近年来,国家层面实施的一些具体举措,标志着《规划纲要》和《规划》的逐步落实,其中就包括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的实施。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代表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呈现一种积极的发展趋势,也给资源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各级各类资源网众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学校,各级教育资源网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这些由政府牵头建设的教育资源库和资源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一些以企业为主体运营的资源网也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这些资源网的特征是受营利驱使,资源涉及的范围较广、类型也较多。而有些企业运营的资源网目的性也较强,如外语资源网站中仅提供和外语学习、外语考试相关的资源等,这种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学习者搜索资源的时间。
目前,我国国内充斥着大量资源网站,但是总体来看水平参差不齐。政府牵头建设的各级资源网中资源重复率过高,资源海量但是质量问题堪忧。企业运营的资源又无法得到专业的审核和质量保证。尽管这些问题已经被提了很多年,但是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资源本身数量丰富,问题仍较多,对资源的内涵认识不足
海量的资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过多的负荷,他们很容易在资源寻找中迷航,无法找到适合的资源,这也是很多教师认为目前建设的资源无法满足他们实际需求的关键原因。而资源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许多学者都已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想法,如资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类型不丰富、表现形式单调等。
笔者在研究了大量资源后发现,我国目前的资源从内涵上来说,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资源就是像教案、学案、课件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材料,实际上并非如此。在AECT关于资源的定义中明确指出,资源不仅仅是一些帮助学习者学习而设计的材料,同时还包括技术、工具、环境、人力等。目前我国资源建设中提供的大量资源都局限于学习和教学材料方面,缺少对学习工具、环境等资源的重视。
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发展
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近年来,国外教育资源建设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其中的一些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参考。
高度重视资源可获得性
教师和学生能否更快捷和方便地获取到想要的优质资源,是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外在资源的可获取性方面一直做得较好,如我国学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美国Gateway教育门户网站,就是以教育资源的搜索和获取为重点进行开发和维护的。美国密苏里大学主题资源网站eThemes的开发也是类似于这种模式。虽然我国很多学者提出汲取这种经验已有多年,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没有着重于教育资源搜索的网站,大多还只是资源的简单堆积,很少关注到资源能否更容易地被学习者获取和使用。
资源评价机制完善
资源评价仍然是国外资源建设十分重视的关键环节。对资源进行评价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用户对资源建设的参与程度。如Gateway网站就可以针对不同重点开展自我评价,用户也可以在资源页上直接进行评分;美国莱斯大学的开放课程资源平台Connexions则采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这种对资源的评价同时也是资源“存活”和“再生”的指标,可以促进资源不断健康发展。
资源建设与其他服务创新整合
国外资源建设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提供不再局限于资源的堆积和搜索,而是结合各种新技术、新理论、新思想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如美国的Thinkfinity网站,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免费的优质资源,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讨论、分享、建立组织的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目的。同样,ReadWriteThink网站也在提供文学类资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阅读工具、互动交流等多种服务。这种资源建设与其他服务整合的方式,拓展了资源建设的范围,也使得资源与其他领域实现跨领域互通,不仅仅促进了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也有利于资源建设与其他领域的共赢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发展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关于教育资源建设可能的未来趋势,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资源类别清晰化:建立细化的资源主题和分类原则,一方面是对资源本身进行分类和标识,另一方面也在技术层面便于搜索和获取。
动力机制多元化:未来的动力机制将是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等多主体的多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的均衡稳步发展。
建设模式多样化:单纯的资源堆积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未来的建设模式将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资源与其他服务创新整合模式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29-03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训练,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45课时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25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建设。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搜索可以得知截至2011年,共计11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本科类3所、国家级网络教育类2所、省市级本科类6所。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资源共享性不强,大部分没有更新内容。通过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许多课程部分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需账号登录方可使用,大部分课程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课程网站进行完善和维护,课程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只有一些公告通知或论坛有更新。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并能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学科资源及时上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重复性强,适用性不强。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时可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对资源建设作统一的、科学的管理。
(3)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强化。现有的课程资源网站均提供参考文献、网站链接、扩展读物等资源内容,这此内容多为国内学术成果,而国外学术知识则仅以网站链接为主,缺乏专项的最新学术会议、成果介绍和交流。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结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助于师生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生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为使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整体,在资源建设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考虑资源建设的目的、标准、结构、现实条件等因素,有整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规划与设计。
(3)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内容日新月异的课程,因此资源的建设也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资源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与时俱进。
(4)创新性原则。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出更实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规划
依据我校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李方、叶谷平著),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设计了八个理论学习模块、九个实践活动模块,如图1所示。在实际授课时,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性灵活调整实践活动模块的课时安排。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教育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并通过必须的数据元素(LOM核心集)、扩展的数据元素(分类属性),可选的数据元素三个维度对教育资源加以描述和限定,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升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资源、过程资源、环境资源,如图2所示。
(1)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与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资源,此教育资源的含义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更广,包括: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中所界定的资源)、移动资源。
1)导学资源。指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必备的引导资源、学习说明举例等。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此类资源包括视频导学、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程导航、知识地图等。如视频导学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对课程要求有基本了解,以达到有效学习课程;知识地图则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包括显性的、可编写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2]
2)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阐述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工具层次的建设,并界定了九类资源:包括有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3)移动资源。此类资源的作用是师生使用移动设备可实现4A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从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来分,主要包括文本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且格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配套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络平台,登录手机平台即可浏览课程,获取资源,参与讨论等。
(2)过程资源。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这些作品和成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提高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类资源包括有论文作品、实践成果、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学习论坛等。
(3)环境资源。此类资源是指支撑教与学过程的软件环境。主要体现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制定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学科词典、QQ群组、博客平台、学习论坛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评价阶段、与再创新阶段,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在准备阶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通过学前测评或学习风格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或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分析,整体规划课程学习内容,再经过对教育资源、过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分析,从而获得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整体设计。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素材收集,开展资源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的资源要进行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和评价,评价不达标,则返回再修改,评价达标则正式,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资源的累积和对资源的整合、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五、结束语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4]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各种学习,从而培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数字生存”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2]知识地图[DB/OL]baike.省略/view/766171.htm.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2003-2007年美国博物馆和美国教育图书馆服务研究所两次发表长编研究报告《档案馆与图书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现状》,对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理论探讨方面:
(1)项目规划与管理:2002年Minerva第六工作组为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制订了4个范畴17个指标;2004年美国教育图书馆学会(ALA)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模型。(2)内容选择: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制订了一套包括5个大类49个细目的指标体系。(3)生产流程:2003年英国数字化技术咨询服务公司(TASI)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产生所需的软硬件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法国国家数字化工程评析了现行各种元数据方案;Minerva第四工作组构建了生产过程管理的模型。(4)知识产权管理:2004年,Charles Duncan等人对英国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及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给出了大量案例;同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全面考察了数字技术对美国现行版权制度的挑战,探讨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数字资源保存:国际组织“数字保存联盟”(DPC)每年举办一次数字资源保存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1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制订了2002-2005年英国图书馆数字保存战略;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也制订了数字保存指导性框架;2002年初创刊的网络期刊《数字文献保存季刊》是研究该主题的一种专业期刊。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大量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方面:
(1)咨询与培训:Minerva中心及各成员国分中心均提供完善的咨询培训业务;英国TASI公司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泊尔希尔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都是著名的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培训机构。(2)生产系统: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分工合理且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系统,据资料显示,丹麦有12个机构从事不同类型文献的数字资源数字化生产,澳大利亚有15个,法国有10个。(3)项目:美国教育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工程(1989年)、美国科罗拉多数字化工程(2001年)”和目前实施的欧盟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历程中影响教大。2005年,Google宣布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五个著名大学签定协议,将对他们的所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上网通过Google实行全文检索。
总之国外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理论实践都比较丰厚,跨国合作模式成功,生产系统比较完善,实践项目众多。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立项课题有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等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研究”等。
2007年5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共同举办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对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化时代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等问题。
2007年10月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年会暨“十一五”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研讨会围绕主题“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热点”和国家“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搭建基础教育网格平台,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电教馆和珠岛宾馆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加快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杨晓宏主编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的选择、搜索、整合、收集、加工处理、设计、制作、组织、管理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实践方面:
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和西南信息中心都拥有大型生产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已经数字化图书100多万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完成6TB信息资源数字化;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建成总量达200TB的数字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在2007年前完成了国内外200万种图书的数字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有:TRS、清华同方、成都国图、北大方正、北京义华和杭州麦达等,其中后四家产品已取得Calis认证。
理论方面:
通过对国内有关数据库检索,切题论文有100余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
和问题与对策、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九个方面。其中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数字产权论述较多且颇具深度,代表性的有胡小勇、祝智庭、刘启、刘春、雷淑霞、王学东、贾晋、詹斌等;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徐林、邹霞等;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建共享模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问题与对策有系统的探讨;而对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涉猎甚浅。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提出是在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选择、项目规划配置、生产流程与管理、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目标是:首先将教育信息资源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后通过因特网向公共用户读者提供浏览,已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教育传播价值,也即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取;其次是保护易碎载体资源,即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该课题目标对数字化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直接关系。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有: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成本解析、项目成本节约方法、产权许可方式、项目实施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原则等。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规范框架研究
首先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中采用规范的含义和等级,然后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生命周期中所包括的主要阶段(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等)应采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3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研究
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整个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资源数字化转换以及文本资源的抓取,详细地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以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并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分析。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5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
数字资源保存体系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的存取能力,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并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运用网络知识理论的原则方法设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基础模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数字迁移与数字仿真比较研究、教育数字迁移风险管理、保存性元数据等,并从数字资源获取模块、数字教育保存模块、资源数据管理模块、教育系统管理模块、保存计划模块和数字资源访问模块等的角度,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保护与存取的基础模型进行研究。
6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包括:管理质量标准框架、性能质量标准框架、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认证等。
7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面向用户教育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网站的质量控制途径。
8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应用与管理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结合教育系统论原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应用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多媒体课件、知识平台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三个截面,对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验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存储与管理规范框架中,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的选择、保存策略等方面的规范;分析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的作用机理,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开发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三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是:
(1)通过以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框架、生产流程,改变知识资源工程中教育资源数字化生产的数字主文档以及由该主文档所派生的各种完整副本是原始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理论上讲保留了原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所有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它们的存储介质和文档格式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对他们的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备份,就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目标、项目成本、生产流程、产权许可、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实施原则、人力资源组合和项目实施管理等。
(2)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教育网络理论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探讨每个周期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一些可以解决方案。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课题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
(3)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时,除了应用教育学、逻辑学、信息学、传播学的理论外,还应以系统论所提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网络知识理论、数字化教育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以数字教育理论为指导、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实验、实施等实践技术为目标定位,由此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站
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社会价值。
(4)从社会需求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运用数字时代教育理论的变革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资源,从面向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研究工作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数字时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相结合等原则。
(5)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类成本高昂的项目,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本项目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采用减少人力成本、项目外包、自动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6)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系统是实施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工具,构建质量保证标准并以此对其进行认证是实现其可信任的保证,也是确保教育用户长期有效访问的关键。
(7)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站是公共教育用户实现数字存取的平台,其质量高低对教育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重要影响,这类网站的质量控制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关键之一。
(8)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如何从产权保护、原始文献知识价值、用户保障、原始文献物理特性、数字保存、避免重复数字化、技术条件限制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来探讨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深入实地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网上调研、信函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掌握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等实际情况,供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参考借鉴,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专家会议,系统分析设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方法、原理、概念等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3)大量借鉴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传播学、信息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原理或方法。向国内外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和信息机构咨询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收集、传递和整理信息。
四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从教育用户需求、教育信息化发展角度,运用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学、教育学、信息经济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相结合,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框架、生产流程、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资源保护与有效开发的创新服务系统,并结合影响项目规划各阶段系统构建的诸要素(包括: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来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标准框架、数字保护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为我国数字化教育实施规范提供参考、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前沿性。
关键词:CELTS;规范;教学资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8-02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正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一直在探索并努力构建教学资源系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已建教学资源无论是从内容或者组织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增强资源内容的适用性,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各个不同教学资源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充分体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字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数字教学资源固名思义,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即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具有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可跨平台跨系统共享与交换等特点。[1]
通过对多家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的走访和调查,发现:
(一)教学资源只求数量而忽视了教育和教学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眼光放在了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系统容量都很大,而里面的教学内容却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可用性不强。
(二)资源中高职教学特色体现不鲜明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技能训练、实训练习应该是贯穿始终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设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这类传统的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
(三)教学资源数据不标准、不规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发教学资源时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在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各个平台、系统之间无法交换和共享资源,许多同类资源重复建设。
(四)教学资源系统的动态维护效果差
资源库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发展、更新问题,是在资源库建设、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随着专业知识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应贯穿始终的常抓、常建、常新的问题。
二、CELTS对教学信息资源库构建的意义
(一)我国CELTS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标准
CELTS(China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它包含5类标准: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和教育管理相关标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是针对资源建设而制定的资源开发指导规范。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2]
(二)CELTS对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的功能
1、提供标准的数据文档格式,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换
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这使得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各个平台、系统之间无法交换和共享资源,许多同类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本规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致的标准,利于数据互换与共享。
2、有利于用户对资源内容的定向检索
CELTS提供了对教育资源属性进行XML标记的格式约束,提供了编写相应DTD文档或Schema文档的依据,用于实现对资源基于内容的定向检索,以提高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教育资源的效率,并可根据要求细化到不同的层次,如细化到某道试题或某幅图片的粒度上。
3、为教育资源的多种表现形式提供了可能
同一套XML文档可以采用多种XSL定义显示方式,这意味着某一教育资源既可以朴素简单的形式呈现,又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具体表现形式由不同的教育情境来决定。
4、为教育资源的多种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了可能
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封装性和可分解性。单个的教育资源可以封装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对象,也可以分解成几个学习对象,这些可通过CELTS的描述来确定学习对象的粒度。由于它们采用标准化的统一标识,因此在用户查询、搜索、使用时,可以通过规范的实例,即教育资源属性标识来过滤、选择特定主题的学习内容,从而简化并快速地更新、搜索和管理内容的过程。[3]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关教学资源的内容建设
高职院校要加强建设针对性强的专业教学资源,除提供各专业“必需、够用”的各类型学习资源外,要特别提供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应用技能的资源类型,如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情景视频等,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等。
下面就高等职业教学资源建设中应该重点建设的几种教学资源做重点介绍:
(一)高职特色的多媒体素材资源
我们这里所讲的多媒体素材主要指与高职专业学科有关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目的是提供直观形象的资料。如机电、机械专业需要的机械结构图片、常用的零/部件模型模具实物图片,工作原理或加工等过程的三维动画,旅游专业需要的景点风光视频等。
(二)高职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资源
建设多媒体课件资源,即可以整合本校教师已有的优秀课件资源,也可以购买或者从网上或从其它兄弟院校获得适合本院校的优秀课件资源,最后通过网络共享成为学校的(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58页)共享教学资源。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借鉴使用其中比较优秀的课件资源,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学习先进的制作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件资源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
(三)高职特色的视频教学资源
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就是视频教学资源。视频中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操作、真实的教师手势、体态和面部表情等,既能够传达教学内容,,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快,维持学习时间久。视频教学资源主要来自购买的VCD/DVD教学片,录制的卫星电视教学节目,拍摄的讲座、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况和专门制作的教学片等。
(四)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资源则是网络课程中的精品资源。精品课程应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可以为多数高校教师学习借鉴,也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提出了“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来建。
(五)提高科学人文素养的视频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除了需要了解本专业应用行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外,还需要加强文化道德法纪等方面的修养。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关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有裨益。
四、结语
面对资源结构的历史变迁、用户行为的明显改变以及技术环境的日新月异,建设具有高适用性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是高校图书馆新形势下必须履行的职能之一,资源标准规范又是真正实现高等院校共建共享的前提。所以,以CELTS为标准,只有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导向,本着动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职院校图书才能建立真正符合院校发展规划的优秀的资源库,才能更有力地支持本校教学科研,为行业发展和本地区经济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素霞,林清丽,杨宗凯,刘清堂,童名文.基于CELTS标准的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19):38-39.
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部分实训室、工场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管理技术,用千兆骨干网络将13个楼宇用光纤连接起来,采用VLAN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了划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电脑桌面100M接入校园网络,接入点达1500余个。自校园网建设以来,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建设经验。
二、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争取到20xx年底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学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的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三)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逐步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办公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资源库建设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资源库建设领导组的领导统筹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添置了独立的资源库服务器,配齐所有教师电脑,所有教室配备电教平台,购买了部分多媒体素材,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的下载服务等。
(二)采用各种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现代化教学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学科动态资源和学生作品已初具规模。教师的电教作品在上级举办的各类评比中有多个获奖。
(四)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尝到了应用资源库上课的甜头,更激发了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制订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意义和责任。健全调整各项考核、分配和奖励制度,做到导向正确、政策透明、及时兑现、适时调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健全现有的监控机制,做到师生参与、专兼结合、内外联动、赏罚分明,使项目建设质量实现最大化。
(二)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工作小组。做到职责分明,实行职责责任制,各司其职,统一指挥,做到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统筹兼顾,实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责任校领导:z
责任人:z
成员:z及各教研组长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调查研究;评价;生态化建设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球数字化学习浪潮的席卷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与学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占当今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否也随之在同步向前发展?笔者期望从常州科教城这一固定区域来折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程度如何、应用效果如何,影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高职学生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分别就资源建设和应用两个层面考查其认识和态度,找出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旨在分析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2.调查对象
本研究总共调查了常州科教城五所高校,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的各类全日制专科生,每所学院80人。性别上,男生233人(占58.25%),女生167人(占41.75%),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代表性分析: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处于适应期,三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故选择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得此次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取样方法
本次调查的取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在调查的五所高校中抽取5大学科门类,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管理以及体育、艺术。在每个门类中随机抽取部分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部分班级,每个班级按照20人采集样本。调查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字媒体设计、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应用英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体育服务与管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
4.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有20道客观题。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并采用不记名方法,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其说明本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36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1.25%。
5.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问卷回收后,即进行资料整理及录入工作。首先剔除回答不完全及不符合研究规范的问卷,将有效问卷编码输入计算机,再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应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1.高职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
(1)在对学生关于“在您所学的所有课程中,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情况”调查中发现:有40.81%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使用,有48.4%的学生反映教师偶尔使用,有10.79%的学生反映教师从未使用。统计结果说明广大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尝试着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2)在对学生关于“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你学习的作用”调查中发现:28.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57.5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1.9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2.3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用”。从统计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习很重要。
(3)在对学生关于“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趣”的调查中发现:40.99%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兴趣”,47.68%的学生表示“有兴趣”,10.17%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1.16%的学生表示“反感讨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感兴趣,就更有必要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将其价值最大化。
2.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满意度
在对学生关于“您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如何”的调研中发现:7.56%的学生表示“满意”,20.65%的学生表示“较满意”,23.55%的学生表示“一般”,41.57%的学生表示“较不满意”,6.6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展的现状较不满意,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
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1)在对学生关于“您是否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调研中发现:13.37%的学生表示“十分清楚”,67.44%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19.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统计结果发现,十分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统计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表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深层次的运用还没有过多的思考。
(2)在对学生关于“您选择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的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所列出的各项原因的同意程度前三项依次是:丰富课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拓展课堂教学,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促进与老师的交流,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最想提高的还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较浅层次的能力。
4.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
(1)在对学生关于“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服务功能的缺失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使用的影响程度排前三的依次是:对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趋向把握不准(同意的占95.04%)、缺少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交互性差(同意的占94.17%)、学习内容并没有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意的占93.60%)。
(2)在对学生关于“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的调研中发现,管理因素的制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规章制度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服务人员的态度、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教师的重视程度。
思考与讨论
1.需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对“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真情投入”进行调研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真情投入不够,而教师认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内涵理解和在这种新型教学(学习)环境中教学(学习)策略和教学(学习)方法的缺乏。调查结果表明,师生普遍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还停留在一个初级层次,还是将其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作用并没得到很好发挥。
2.重构建设体系框架――走向生态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助它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高职院校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借助案例库、试题库等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建立相关政策和规范,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方面搭建有效的资源共享及管理机制,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环境。
3.重共享激励机制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既可以带来社会受益,也可能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和个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的收益期望和风险期望对其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以及最终共享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利益驱动的共享激励机制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体能切实感受到共享带来的好处和不参与共享带来的弊端,以激发共享主体参与的热情。校企合作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合作中,必须考虑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可引入开放性质的版权协议和共同创作协议以保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结语
促进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最终效果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维、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等的学习。将区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生成性资源,科研院所、商业公司提供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综合各类要素,形成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2]张伟,季小峰.应用科技大学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校企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
[3]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4]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6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 2010-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立项专业教学资源库56个,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相关专业教学效益。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由生产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转移,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人才需求剧增,汽车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推动汽车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资源库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客观要求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均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左右,而50%-60%的利润产生在服务贸易领域。同时,通用、福特两大品牌的汽车信贷公司数据显示,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利润占到这两大集团全部利润的36%。
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未来十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近年来,不仅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停车服务、报废回收、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业态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据新华网2014年10月16日报道,汽车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的10%-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60%-70%的利润则是从服务中产生的。与此同时,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5年1月2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照国际通例,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以此推算,2015年到2020年,我国需新增后市场服务人员153.33万人。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须建设一个即学即用、动态更新的汽车服务贸易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仅满足全国各职业院校在校生自主学习需要,也为更多“求教无门、求教无时”的从业人员和自主学习者提供机会,满足其学习、咨询、培训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
二、资源库建设是实现本专业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5年1月27日公布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照国际通例,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以此推算,2015年到2020年,我国需要新增后市场服务人员153.33万人。中职、高职和本科按4:4:2进行核算,需求高职层次的人员约61.33万。这一现状决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随着汽车后市场急速发展,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汽车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且各院校专业建设基础不同、发展情况不一,专业教学资源从量到质均存在巨大差异。所以,需要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平台,推进本专业最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
三、资源库建设是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针的现实选择
《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5年度项目申请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5号)明确提出,“优先支持国家鼓励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资源库”。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服务领域人才需求剧增,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压力明显加大。但是,从已立项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构成看,对接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培训的只有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该专业教学资源库侧重为汽车后市场技术层面教学资源。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侧重汽车后市场的非技术层面,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重点培养具备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电子商务、汽车定损理赔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面向非技术层面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互补,从而全面满足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自主学习需要,为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等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建设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指导方针,有效服务汽车产业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岗位成长的现实选择。
四、资源库建设是项目申报单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建设在线共享型数字化资源库项目,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形成资源集群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示范院校示范带动作用,有效缓解汽车服务领域因教学资源不足或不优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符、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同时,通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快速缩小高职院校之间的培养水平差距,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项目主持人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项目联合申报单位负责人(法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并建立前沿性、理论性、实务性、先进性的多元建设团队。聘请国内汽车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为项目建设“掌舵”,确保目标实现和质量。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得到了行业和知名企业的支持,派出管理高层、技术专家加盟项目建设指导小组,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把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资源质量。本项目由主持院校,联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组成项目建设团队。参与建设院校分布合理,所在地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参与院校办学和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建设院校项目组成员均为各院校本专业带头人,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工学结合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经验、深厚的本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二)管理保障
在《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教学资源标准与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阶段性目标工作制度和分阶段量化验收考核制度、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及定期交流机制。同时,搭建资源库建设网络协同平台,增强项目团队及成员协同性、互动性和共享化。建设过程中,成立由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监测,促进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主动接受教育部和财政部项目运行监控中心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要求,进行成果登记,产生的重要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建设单位,并保证资源内容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三)经费保障
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定期检查”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合理。
(四)资源更新机制保障
建立由行业及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行业从业人员等四类人员组成的资源更新小组,不定期地对资源进行检查、指导、更新,以保证资源的生成性、高效性和时代性。资源库建设中,按照“资源为用”的理念,严格按照资源建设与更新标准,对子项目团队要求资源更新量不低于10%,并激励学习者参与资源建设,确保建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
五、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客观要求、实现本专业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针的现实选择、是项目申报单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 电子商务,2015(1): 89-90.
[2]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122-123.
关键词 国培计划;幼儿教师;数字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11-03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moting Information Project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Wang Guan
Abstract National Training Plan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ince 2010. It is a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2011, specialist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lected and decided some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higher schools and a few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s a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schools, such a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etc. In view of implementi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2011年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和遴选,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实力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为数不多的幼儿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国培计划”的启动宗旨,主要是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使幼儿教师学成后回到岗位,把新知识、新理念用于本地幼儿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当地幼儿教育水平,在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国培学校,如何结合实际,围绕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中的重难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类项目培训模式,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丰富和优化培训资源,加速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国培计划”的当务之急。
1 构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网络管理平台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幼儿教师培训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改革了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幼儿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丰富信息,可以实时互动,教师通过登录平台,随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见解,为打造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平台是基于宽带IP网络(含互联网、内部专网等)创建的虚拟机与安装、配置虚拟机操作系统,并进行系统安全与优化调整;协调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提供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达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即实现全系统具有高效率、性能匀称、安全性高、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利用实时通讯、流媒体等技术建设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将充分打破时空、地域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大大促进学校等在职及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有效扩大教育受众面,对改善幼儿教师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国培计划”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平台有基本模块和扩展模块,基本模块包括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专业发展与行动研究、教师培训与园本研修等5个领域,及教研资源、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信息、平台管理等工具;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2 建立规范科学的幼儿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是指利用网络信息科技手段,对幼儿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其数字化资源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一般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数字图书馆、数字录像等幼儿教育信息资源,其组成模块如图2所示。
2.1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存储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主要有幻灯、投影片、文字、图片、档案材料、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各学科素材等,它们的来源比较广泛。
幻灯片、投影片一般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适合于幼儿课堂中的文字、图像、表格,在制作时选择“空白演示文稿”,制作人员通过精心构思,建立适当大小的文本框,选择增强视觉效果的背景及大小适中的文字,还可以结合幼儿教育的教材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图像,从而得到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插图。这样可以解决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为突破某个知识点急需的“素材片”“插播片”,而且制作方法灵活,制作出来的教具美观实用。将制作好的幻灯片设置特定的索引标记,存储到信息资料库中,通过服务器的主页可随时访问。
现有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如教学参考、优秀论文、优秀教案等)也要进入到信息资料库中,主要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进行处理,并借助于OCR识别软件进行印刷文字的识别,对于图片扫描时先预览定位,再进行划区扫描,以免占用空间。扫描好的文件要设置索引标码进入信息资源库。
有些学科素材可以从VCD碟片上寻找,也可以从市面上出售的素材类光盘中获得,如动画片、科普片及动物、植物、水果蔬菜、花卉等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都可以通过采集整理,存入信息资料库。
2.2 动态的音、视频幼儿教育教学资料的采集与存储
幼儿教育教学动态信息资料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音频、视频、动画的采集与存储可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声音可用话筒及录音机直接把信号通过声卡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av文件;也可以从市面上正规的专卖店挑选购买CD、VCD等光盘,从中采集出适用于制作课件的背景音乐或适用配音朗读的效果音乐,进行剪辑,加混响等处理。视频图像是真实的场景、人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屏幕捕捉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专门的软件完成。音像资料以及卫星接收的实况,传统的方法是用录像带存储,这样管理繁琐,且受保存环境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有许多局限性,再加上模拟信号本身的缺陷,使音、视频资料不能高效发挥功能。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和多媒体点播系统处理后,将音像资料存储在服务器中,不仅实现音像资料无损、高质,而且使用检索方便。用多媒体点播系统将声音和视频信息资料利用高质量的数字压缩系统进行量化采集、存储,将常用的音像节目存储在服务器中,供学校使用;对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节目,用刻录机刻录成光盘存储。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将音像节目进行艺术加工、特技处理,添加背景图案、字幕、三维动画、淡入淡出等各种效果,为教学信息资料库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利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创作开发出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片断、动画、教学范例、精美教案等,再充实到资源库中。这样经过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效益。
2.3 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收集、存储和使用
国家“十五”重点项目数字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B/S技术,对有价值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加工、集成、存储,形成电子文献运行在高速网络上的知识海洋,它可跨库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群,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论文试题库、教学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是近年来图书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态,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 健全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是实施“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校必须从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目标服务等方面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顺利实施,从而达到高效的培训质量。
加大投入、推动发展是“国培计划”教学资源建设的保证,特别在资源库建设的初期,不但必须有一定经费投入,还要有科学完善共建共享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区域构建,使教学资源能及时吐故纳新,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构建代表了幼儿教育素材库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平台会更加完善,幼儿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料会更加丰富,从而给幼儿教师提供终生培训学习的平台,让全国幼儿在同一阳光下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8):16-20.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
1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并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形成一个能够供全校师生资源共享、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今年是国家实施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第二年,国家将通过建设1000所示范学校带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第一批285所学校,第二批371所学校获得中职示范校建设立项。2012年6月,我校获得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批复,获得国家108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校将投入二百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另配有27万元资金建设机电类专业教学资源库。
当前,国内各职业学校正在不同程度地建设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三大方面,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仍存在一些些问题。
(1)有的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硬件投资上,对软件建设还不够重视,通“路”、通“车”但缺乏“货物”。
(2)资源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造成有些课程教学资源重复投资,而有些专业教学资源又老化严重,没能得到及时更新。资源内容重复、形式单一,不注意交流沟通,使得许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资源库重复地被建构多次,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造成了资源内容的冗余。
(3)缺乏好的教学素材,资源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图片库以及习题库,缺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中职学校迫切需要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教具、视频、仿真操作技能培训软件等。
因此,为响应教育部对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号召,为推动广西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为我校跟上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为尝试解决构建教学资源库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2 研究基本思路
图1
2.1 企业调研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职学校资源库建设方面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参与老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深入课堂了解分析我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多与其它学校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使课题的内涵更丰富,借鉴好的思路和方法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2.2 制定资源库
根据调研和其它资料的借鉴,系统研究搞清我校学生现在的学习方式,进行专业资源库具体建设的讨论和制定。制定出优秀的教案、课件等,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学习,把老师变成引导者和激发者。
2.3 根据实施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在课题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随时修改和积累材料,总结得失,逐步完善资源库建设。并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它课程和专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4 发表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
3 主要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职学校资源库建设方面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的内涵更丰富,借鉴好的思路和方法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3.2 企业调研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要求深入企业,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撰写资源库。
3.3 集思广益法
根据调研和其它资料的借鉴,集中一批优秀的教师进行专业资源库具体建设的讨论和制定,甚至邀请一些企业的高级技能人才参与课题的研究。
3.4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随时修改和积累材料,总结得失,逐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4 预期目标
《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建设具有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数控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授课教师协作、校企合作,建成集先进性、实用性、普适性和标准化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型、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点带面,引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革新,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让校园网真正服务教育教学,逐步解决网络发达,内容缺乏的问题,满足教学资源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增进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
(2)通过《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其它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之路,总结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方法、特点、规律,并加以推广。
(3)通过《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发掘出更多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使教学内容在不断得到更新组合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现代教学技能,更新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变,使学校教学更加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4)通过《数控车削与编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减轻教师教学重复劳动,集合集体智慧,寻找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案,提供最丰富的教学参考,实现先进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共享,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在教学上少走弯路,尽快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要。
(5)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资源库服务与辐射能力。由企业深层次参与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推广,将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技术交流与培训的功能,使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更加紧密。学校可借助教学资源库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从而提升资源库服务与辐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李烁,冯秀琪.关于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3]胡亚梅.建设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J].江苏高教,2004(4).
[4]关莉莉.网络教学资源库构架体系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9).
[5]赵立冲.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