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安全环保教育

时间:2023-06-14 16:36:18

导语:在安全环保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全环保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25-0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与行为指导。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知识,而对患儿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健康教育较欠缺。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是我国目前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接受治疗的患儿及家长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1-2],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简单说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1)岁,使用静脉留置针86例,钢针14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我们对全组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不同实施效果。

1.2 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选择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宣教,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输液告知。

1.2.1 书面教育 通过患儿输液卡及每日费用清单上显示的药名,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当日输入的液体组数等,使家长了解全天所用药物名称及用药量。

1.2.2 口头教育 由输液护士在为患儿输液过程中告知家长液体的输注速度、输液中可能的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等,使家长对输液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3 示范性教育 护士亲自向家长演示患儿输液时如何保持正确的输液姿势,才能使液体顺利滴入和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因直观易于掌握,从而保证家长准确执行,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及避免拔针后穿刺部位淤血。

1.2.4 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 对理解能力差的家长,进行反复教育。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输液前的准备 指导家长配合护士进行身份核对,告知家长即将为患儿输液,暂时不要给患儿喂奶或水,避免患儿因穿刺过程中哭闹造成呛咳或窒息;指导家长为小婴儿垫好尿布;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3.2 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全天用药量 告知家长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3 告知家长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不要带患儿入厕,不要在病室以外的任何区域流动输液,更不能带正在输注的液体到其他病区或公共场所,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发生或因液体袋拿法不当导致空气进入体内引起空气栓塞。

1.3.4 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 液体滴完成为家长在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家长普遍担心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当护士未及时更换液体时会反复催促,甚至个别家长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呼叫,让护士等液体滴完。此时应安慰家长不要紧张,并告知其除加压输液外,液体输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意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从而消除家长焦急不安的紧张情绪。

1.3.5 拔针后的护理 (1)针头拔出后应注意按压部位和时间:正确的部位是针头进血管处而不是进皮处,防止血液流入皮下形成淤血。按压时注意勿揉,并保持1~2 min。(2)拔针时先将输液器关闭,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3)嘱年长儿在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如:手臂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立即负重。(4)告知家长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避免造成局部感染。

1.3.6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2)告知家长静脉留置针正常情况下可保留96 h,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红、肿或患儿疼痛不适等,护士会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3)告知家长为保证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安全,不能带患儿离开病区,以便发现异常时护士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重点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对保障静脉输液患儿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消费观念的增强,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成为制度势在必行。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宣教[3-4]。静脉输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家长获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缺陷,病员数增加,使护士工作量增大,不愿花过多时间为家长解释,只是要求患儿在输液时不要乱动,家长不要随便调整滴速。很少主动告诉其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家长问起来,有些护士只是机械性报药名,或者本身不熟悉药物作用,难以进行健康指导[5-6]。因此护士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注重新药知识及基础知识学习,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选择最佳时机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492.

[2]李新辉,戴慧珊.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0-61.

[3]李超男.儿科静脉输液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8,21(5):68.

[4]徐淑娟,董薪.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5.

第2篇

关键词:极端天气;节能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1-03

所谓极端天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地点发生的出现频率较低的或有相当强度的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1]其主要形式包括飓风、暴雨、持久干旱、大雾、高温、严寒、暴雪、沙尘暴、强雷电等。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也深受其害。2013年伊始影响全国多地的雾霾天气已拉开了新一年极端天气的序幕。极端天气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和无尽烦恼,但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也可将之转变成有效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并且,只有当人们从极端天气中的极端震撼中真正认识到节能环保的极端重要性,且付诸于行动,才能从根本上大幅减小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和损害。

一、可以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因

何以能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首先得从极端天气的成因说起。极端天气的产生,固然与太阳辐射、地球本身的运动有关,但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所致。[2]2006年和2010年,我国川渝地区和俄罗斯分别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2007年和2012年,英国和我国北京地区分别遭遇200年和60年一遇的暴雨;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低温冰冻天气;2011年龙卷风致美国数百人死亡。这些都是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典型案例。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最主要的乃人类活动。能对全球气候这个复杂系统产生影响的,只有三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三大自然因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发生改变以及诸如火山、板块运动等地球本身的变化。而以上三大自然因素变化都是异常缓慢的,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据观察,过去几十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微乎其微;地球公转和自转状态的改变也是万年乃至10万年量级以上;地球板块运动对大气的影响尺度亦是百万年级的[3]。因此,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诱因。具体来说,人类通过两大途径改变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①在持久大量燃烧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以烟尘、硫化物为代表的气溶胶。前者打破了地球的辐射平衡,直接导致大量热量集于地球表面而使气温升高;后者直接影响到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②大规模改变地表状况,如大面积毁林或毁灭式放牧,改变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进而导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除了改变全球气候系统而使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外,还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一些局部性极端天气事件。如经常袭击我国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沙尘暴,就是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导致的;2013年初影响全国多地区的雾霾天气则是由于人们过度排污直接造成的。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极端天气频发,是人类不节能、不环保的必然恶果。因此,它们是人类需要节能环保的反面典型素材和教育资源。其次,较之于其他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极端天气更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当前,我国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除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外,仍以教材和辅导读本为主。以上这些资源虽从理论上充分阐释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但缺乏直观性和震撼性。而直观性和震撼性正是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所具备的。在雾霾天气中,人们能直接感受到呼吸是如何不畅以及能见度是如何之低!在持久干旱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土地皲裂的深度、广度以及因为缺水庄稼、牲畜的大面积死亡!在飓风中,人们能直接见证建筑物的倒塌和很多物品的随风飘散!在暴风雪和大洪水面前,人们能直接见证交通的停滞和生命危在旦夕!可以说,每一次极端天气都在用极端的方式直接和震撼地警告人们:必须节能环保,否则后患无穷!最后,将极端天气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按照资源的构成属性来分,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部分。自然资源是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以服务于节能环保教育的资源,如祖国的秀丽风光,没有被污染的江河湖泊等。社会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介入的可以被节能环保教育所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总和[4],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教材、参考书、实验基地、治理之后的江河湖泊以及教师、宣讲员等。很明显,节能环保的所有社会资源都需要经过精心开发和较长时间培育。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消耗能源并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属于自然资源部分,不需要经过人们的刻意开发,故将它们作为教育资源,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

二、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路径

如何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并使其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照“亲身感受―危害归纳―成因分析―对策寻找―行为实践”的路径进行。

1.亲身感受。尽管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两大优点,但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之予以关注或重视,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亲身感受。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感受或间接感受两种。当教师和学生面临一些无需撤离且无法逃避的极端天气,如沙尘暴、极端干旱、罕见低温冰雪等,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直接体验极端天气的状态、强度、对自身健康、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当师生面临一些必须立即撤离的极端天气(如暴雨、飓风)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安全撤离的前提下,让学生直接感受极端天气对自己和周边人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而对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天气,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感受,此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听新闻报道、观看有关视频和纪录片,甚至邀请事件经历者进行讲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端天气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2.危害归纳。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破坏,绝非限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短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频繁的极端天气会进一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已经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加重全球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危机,甚至会影响到世界和平、部分国家消亡乃至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些深层次的危害是学生不易察觉和认识到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极端天气之后,教师需立即从更宏观层面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增强他们减少极端天气的紧迫感。

3.成因分析。客观、正确地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是将极端天气转化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关键步骤。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与人类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生态紧密相关时,他们才会明白大幅减小极端天气的根本方法是节能环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极端天气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局部性极端天气,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取样本、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弄清楚极端天气的成因。个案研究虽有典型性,但难免具有片面性。因此,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上的极端天气进行综合、归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极端天气发生的规律,以及与人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系。

4.对策寻找。在明白极端天气的成因后,教师需立即引导学生寻找对策。对策看似简单,即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人们都来进行节能环保。但现实情况是:国际上,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高调倡导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又在清洁能源发展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在谁该为环保埋单以及该买多少方面争执不下,更有国家想借机打压他国;在国内,一方面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强调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又在为一己私利偷偷排污,甚至各部门间互相推诿。在民间,一方面有环保人士奔走呼号并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仍有大量人群对节能减排置若罔闻!因此,在寻找对策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非让学生简单得出节能环保是根本对策这一简单结论,而是要采取设疑、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真正制约节能环保的因素有哪些,并群策群力,寻找一些比较适用的应对办法。

5.行动实践。节能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原则。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才可以进一步内化节能环保美德。因此,在知晓节能环保是从根本上减少极端天气的唯一途径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计划,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施行。具体来说:①在衣食住行方面,坚持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②结合自身专业研发节能环保的新措施和新产品。③利用办报纸、办网站或者深入街道、社区、工矿企业,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或做节能环保的志愿者,监督节能环保的落实。

三、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则

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1.积极引导原则。所谓积极引导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准确预测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向和趋势基础上,在教育对象形成某种思想和做出某种行为之前,给予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或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过程中,之所以要坚持积极引导原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不给予积极引导,学生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极端天气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要人们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极端天气就无法避免,进而对极端天气采取无作为的消极态度;二是将极端天气和工业化与现代化划上等号,认为要减少极端天气,就必须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而对工业化和现代化采取排斥态度。而事实上,是人类自身,而不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为极端天气的频发负责。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由低向高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自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过于注重GDP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节能环保,忘记物质财富增长必须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同步前行,才导致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

2.开放性原则。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具有全球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极端破坏性等多重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的全面开放原则。所谓教学内容开放,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仅要选举自己身边的极端天气事件,而且还要选举全球其他地区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极端天气作为教育资源。所谓教学方法开放,就是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还需利用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明了极端天气的危害和成因。所谓教学时空开放,就是除了传统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空间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身边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大胆打乱原定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在最合适观察的地点,了解极端天气的危害性。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就是不管是在体验极端天气的破坏性还是在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时,不管是在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还是在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时,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所谓教学成果开放,就是为了全人类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争取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极端天气这一宏伟目标,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公之于众,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3.安全健康第一原则。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时需要让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直接体验。但极端天气不仅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时刻谨记安全健康第一的原则。即:在确保不会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体验中,教师需合理把握体验时机并严格掌控体验时间,以防对学生的健康带来危害。在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来临时,教师首先想到并要确保的是学生和自身生命安全。只有在生命安全得以确保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再选择合适的体验地点和时机。如果无法确定能否确保健康安全,教师应果断放弃直接体验法,转而采用间接体验法。

参考文献:

[1]张强.2009:极端天气的成因和预防[N].光明日报,2009-08-17(10).

[2]柴许林.极端天气:追根溯源话防范[N].报,2012-08-09(12).

[3]梁鑫峰.专家解读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或是背后推手[N].科技日报,2012-11-21(7).

[4]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6.

第3篇

【关键词】职校 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随着污染的不断加重,很多的治理方式都需要长期的作用才能展现出一定的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到了下一代的身上。我国的污染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但是仍然缺乏尖端的环保人才。职校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良好地渗透环保教育,并且使毕业的学生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那么我国的污染治理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就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一定的探析。

一、提高认识,勇于承担环保教育责任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即是提高学生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适应环境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努力,同时还会在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对学生渗透一定的知识。在环保教育方面,由于化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学上的便利,充分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勇于承担环保责任。目前农药、化肥、杀虫剂等一系列的化学产品正在广泛的使用,对土地和各种再生资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化学当中的环保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从而主动预防或者在客观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二、挖掘和延伸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对于职校化学教育来说,不仅仅在化工材料的运用和配比上进行教学,同时很多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到环保教育方面。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教师对环保教育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往往更加愿意在专业性的知识方面下功夫。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环保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化学教育方面,需要进行环保教育。比方说,在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后,应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除了给学生讲清它们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中毒后如何处理等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环保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具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环保教育。

三、规范实验操作,进行环保教育

职校化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化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别,职校主要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因此从职校走出的化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把握试剂含量以及试验方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职校化学教育在实验操作的时间上非常宽裕,因此,在日后的环保教育当中,必须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

(一)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的意识固然很重要,但环保的方式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因素。在试验当中,如果操作方式或者设施不齐全,很有可能导致污染出现,为了保证在日后的试验当中,充分的减少污染,让学生从小事上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必须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如在实验室设立台面通风口、通风橱、辅助通风扇;废液缸、沙箱、药品回收处,有条件的可建立废水、废气处理回收系统,以减少实验对环境危害。

(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尽量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

在过去的化学教育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此在试剂的用量和试验的时间上,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这种方法固然让学生更加了解试验,同时在操作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负面影响在于环境污染较大。本文认为,在日后的教育当中,可以采用微型试验,减少化学污染。微型试验可以看作是正常试验的“迷你版”,这种实验方式所使用的仪器小巧,并且在试剂的用量上也很少,同时又可以使整体的化学反应变得更加鲜明,丝毫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另外,采用微型试验的好处还在于,非常安全、污染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比方说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依照原教材规定每次需要0.3g~0.5g硫来反应生成0.6g~1g二氧化硫。但微型实验每次只需0.03g,完全反应只产生0.06g二氧化硫。由此可见,在采用微型试验以后,试验方式和试验结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今后可以大范围的推广。

四、总结

本文对职校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析,从整体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的教师在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系统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课小组,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与环保的平衡点。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当中,众多的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环保教育,并且在环保工作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洪.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学生环保教育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环境

环境问题已成了现阶段讨论的热点,可以说它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学习生物学科应该关注的。只有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类的未来,所以环境问题应及时地充实到生物教学中以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珍惜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观念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并且生物学课本中富含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知识内容。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保教育内容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含着生态与环保的因素,教师可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把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中的信息资料说到,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1]。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珍惜所生存的环境,使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比如,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放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土地荒漠化、当前严重的雾霾等问题,以及“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引入学生的意识中去[2]。使学生认识到森林一旦被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可能会导致泥石流等严重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适时有效地整合课内外环保资源。当然,教材中有关生态与环保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更多的环保教育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获取相关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导入生物课堂教学,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可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促进和巩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建立。例如,在家里使用过的废旧地膜、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它对环境有何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课堂知识来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另外,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天可捕捉一至二万只害虫,但由于剧毒农药的使用以及人类为满足胃口的需要,致使许多农田青蛙基本绝迹,表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灾难将使人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多渠道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课外活动的开展恰好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更好地让学生去了解环保教育,懂得爱护环境。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在生物教学课中,作为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生物内容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外环保小组活动和课外活动,以促进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宣传,让身边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环境。1.组织课外环保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环保小团体,让学生自己去种植、饲养各种小动物,然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比如,进行一个绿色班级创建活动,将一个班级分组后养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由此来净化这一个小小的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此可以促使学生达到语言、行为及心灵的环保意识的强化,倡导学生利用一切资源进行环保宣传。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班级中设置废电池专用回收箱,供师生平时投放废电池,定期回收后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垃圾桶分类处理:在教室中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可回收物垃圾是指各种纸类、塑料瓶、玻璃瓶等可通过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的物品,由班后勤组统一回收。2.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环保实践活动。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开展生物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的田野,去调查环境受污染的情况、植树造林情况等写成调查报告。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小河里或者池塘里去观察小河与池塘里的种种景象让他们写一个观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并且全力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去进行实地的考察探究,将不同地方不同环境因素进行对比,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的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3.利用各种环保节日或环保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说到环保节日,并不缺乏,比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植树节、中国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世界水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利用这些节日配合有关主题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板、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向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3]。如能很好地利用环保界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宣传工作,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每个学生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4],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全校范围内宣传展览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在实践课堂上定期地让学生自觉组织一些有关环保知识的演讲以及各种辩论赛等,把环保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这些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于保护人类这唯一的生存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三、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

环保教育看似与自然资源没有任何联系,其实它们有着很大的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身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很重要的,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重要的,让学生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离开自然的支持就没有周围的生物,更没有人类。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掠夺式地开发、索取自然资源,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例如,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而且对与农村来说常见的能源有柴、煤、电,利用太阳能的却很少。而柴来自农村的秸秆、荒草、树木,而煤又是几千万年以前树木经过岁月的变迁,深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去开采,它们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此外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污染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会夺取人类的生命[5]。还可以通过播放河流、海洋、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的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现自然资源之美及其重要的作用,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而能够从自己做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人类的家园。

四、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总体说来,环保教育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生物老师应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仅具备环保意识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使学生通过生物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还要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自觉得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不乱扔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不去破坏它们,并且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发起养一盆花,栽一颗树,爱护每一片草,地保护人类森林的呼吁[6]。通过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加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并自愿付诸行动来保护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田先娇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3]李晓静.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课堂教学研究,2013,(01).

[4]焦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理论创新,2013,(05).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结合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日益物质需求的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时刻困扰着人类,部分地区出现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时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唤醒同学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

一、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社会进步了,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工业“三废”的数量和品种也在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过去报道过许多事例,由于如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污染,伦敦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造成一年四季不分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紊乱,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部分工业发达地区也相继出现了化学烟雾;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区绿地沙漠化进程加快,沙尘天气不断增多,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困扰着我们。

二、如何面对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变化?

根据史料记载和各种媒体报道,每年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目不小。世界组织联合国作出各种规定和批示,要求善待地球。各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约束人们德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爱护自己的家园。

我国也积极做出响应,除制定各种政策,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最近几年启动的退耕还林项目;各地政府每年都举行“爱河,我在行动”“还我们一片蓝天”等活动。特设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来提醒国民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7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还有“爱鸟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等。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各类《大纲》(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对我们的教学内容作出要求,要加强教育,从年轻一代抓起,体现环保教育的后效性。

三、环保教育,我们在行动。

化学来自生活,而又指导人们更美好地生活,它与生活、环境等问题密不可分,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因此,环保教育是广大化学教师应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我认为:既要抓住课堂内的机会,又要通过课堂外的活动进行弥补和延伸。

(一)在化学课堂内

1.巧用教材。

粗略统计,在人教版的化学教材中有21处用图片或文字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从化学理论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及危害的原理,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危害的原因、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目前主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CO污染。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讲清CO的危害:它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携带氧的功能下降,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重者置人于死亡。

(2)CO污染。空气中CO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其主要来自各种燃料的燃烧。我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开辟新的能源,如发展H能源、核能等,减少空气中CO的排放量。

(3)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主要来自矿石燃料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烟气,等等。SO主要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主要形成光化学烟雾。

(4)卤代烃污染。讲卤代烃时要介绍氟利昂(CCLF)排入大气后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臭氧层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极大地减弱了,人类患皮肤疾病的概率增加。

2.实验中实施。

利用形象、直观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做实验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尽量少用药品,同时应该注意废液的回收处理,体现中学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教育。中学化学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实验,已经有了理论依据,知道了反应原理,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设计相应的步骤,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往往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有些同学对这些总是不重视,如果是制气体(如NH、SO、CL、HS等),整个实验室里的气味难闻,同学们都感觉难受,我们可以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二)注重化学课堂的延伸

1.结合当地环境状况,做好环保教育的延伸。

化学知识总是要回归实际生活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还可以联系当地环境的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政策的引领,私家车急剧增多,交通业迅速发展,大量汽车排放尾气,导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以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优良良天气数明显增多为例可说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严重性。以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的污染不仅阻碍了农业、工业的发展,而且已经严重危及人体的健康。

2.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第6篇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87-03

[作者简介]巫娟(198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教师,小学一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革新,工业日益发展,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都是人的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因此在他们幼小时就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让环保意识根植于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现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园内资源,让幼儿感知自然,陶冶情操

地球是人类的家,爱护靠大家。幼儿园是与孩子接触最为亲密的“小家”,要想使孩子们长大后能尊重和爱护地球,就必须让他们在幼小的时候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所以,我们在园内开辟了多种区域,如种植区、饲养区、风景区等,组织孩子在实践活动课时到园区去看看、摸摸、闻闻、嬉戏,使他们多接触、多了解自然,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兴趣,培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情怀。

二、将环保与园内各项活动联系起来,提升幼儿对环保的理解度

(一)在幼儿应开设的课程中全方位渗透环保教育

要想孩子们能理解环保的含义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靠“水磨之功”逐步地渗透。因此,在幼儿的各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设法循序渐进地渗透环保。如在科学实验活动时,通过敲击烧杯中不同高度的水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育孩子要珍惜“水资源”,使其懂得“水是生命之源”。在音乐教学中,适当渗透具有环保意义的歌曲,如《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另外,我们还可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汇报会、小制作等,如“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搜集家里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制作美术作品等。把环保知识普及到园内的一切活动中,逐步使孩子们知晓如何处理垃圾,如何保护树木等,使他们践行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将环保与孩子们的游戏相结合

喜欢做游戏、看游戏类剧目是幼儿的天性。做游戏也是幼儿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可把环保与幼儿的游戏相融合,启发引导他们在“玩中学环保”,在游戏中受教育。如在做角色游戏时,课前布置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收集干净无害的废品,像月饼的包装盒、喜糖铁片包装袋等。游戏时师生齐动手制作“奥特曼、金刚葫芦娃、儿童剧院”等模型,使他们在边做游戏时边接受环保教育,从游戏中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垃圾或废品,怎么利用,什么是不可回收或再利用的东西。做好后把孩子的这些作品分别陈设在班级内部区域角和园内的画廊、过道等地方,同时配上简单的拼音注释或短小的音乐,进行展览,使全园的幼儿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应有的教育,学会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废品,来制作各种玩具或装饰品,最终使每个孩子都能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再回收再利用,并使他们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以环保为主题,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事实上,宣传环保的教育日不少,譬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我们可开展“知绿、养绿、爱绿、赏绿”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在园内认护一棵树(或一块草坪),教会他们按时给小树浇水、施肥,同时让他们用红丝带把自己的名片系在树上,在名片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贴上孩子的照片,同时用拼音写上一句有关爱护树木花草的话,从而促使孩子们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开展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活动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制作等活动,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幼儿播放自然灾害片、地震片,或央视的公益广告,激发每个孩子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兴趣和爱心,使他们初步理解我们的生活是地球承载的,是地球给予的。另外,可在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这天组织孩子参观相关展览,如污水乱排乱放或广岛核污染或平常百姓的生活污水等图片,让孩子们知道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四、家园联动,实施环保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和义务教育一样,努力实现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链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所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定要征得孩子父母的大力支持,必要时可邀请家长来园开家长会,让家长们理解幼儿园的做法和苦心,让他们明确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家长们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从自己做起,给孩子做好样子、树好楷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用完自来水要主动关紧水龙头,生活用水可以用来洗刷便池或便盆等,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受到熏陶。再如,让家长和孩子做“亲子制作”活动,父母陪孩子一起把孩子以前玩过的现在不感兴趣的玩具进行拆拼、重新组装成新的玩具,还可以把孩子小时坐过的摇篮车、学步车、婴儿车等拆卸装在家长的接送车上当坐凳,等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促使孩子开动脑筋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会思考、尝试、合作。另外,还可让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自然,比如踏青等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欣赏到自然美丽的风光,领略到沿途的环保标语(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获得环保知识,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愫,还能让孩子真实地看到、闻到被污染的环境,感受到环境遭到破坏的危险和恶果,增强孩子环保的意识。

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孩子到社会上去走走看看。譬如可以组织幼儿到一些环保节能型的工厂去参观。像过去都是使用铁铸水龙头,用水时水花四溅,浪费;现在工人师傅们设计制造的感应水龙头、变距水龙头,出水时都是圆柱式的……让他们在现场得到启示和受到教育。也可以组织他们到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去做“小说客”。

总之,为了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健康长寿,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并合理地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认识、愿望付诸行动,达到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注重宣传,树立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我们结合园本课题,成立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园本环保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教育能力,并将环保教育有关知识、信息等通过宣传栏、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环保专题活动等途径,不断向园内外传播,扩大环保队伍,职工、家长、社区人员的思想,形成环保意识。如:环保知识讲座、社区捡垃圾、发放环保宣传册等,以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我们提出了“幼儿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口号,倡议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孩子中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确保大家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绿化的、美化的环境中。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为我们送来了许多环保小制作,环保教育光盘等宣传材料,配合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二、创设绿色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我们结合《纲要》精神,多种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1.四季常青的种植园地。幼儿园开辟了种植园地,通过师生种植、管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近植物,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各班的种植园地,在老师的组织与带动下,四季常青:翠绿的韭菜、紫色的茄子、红绿相间的番茄、满地爬的南瓜┉种植园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孩子们在与大自然快乐交互过程中,发展了体能,启迪了智慧,提高了审美能力。

2.丰富的自然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班的自然角也丰富多彩,教师积极利用幼儿、家长资源及水乡的地方特点,家园共同丰富自然角,值日生肩负起主人翁的责任,一起管理,培养幼儿爱护、关心动植物的情感、态度。“今天我喝过水啦!”“我渴啦!!”多么温馨的提醒! 同时自然角里还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和小朋友收集了各类废旧物品为植物、动物搭建了美丽又舒适的环保新家。

3.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各班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如雪碧瓶、纸杯纸盒等等,一起巧手“制作”,变成了美丽的风铃、可爱的企鹅、神奇的宇宙飞船,这些作品布置在大厅、手工艺室及楼梯走廊,既是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种无声教育 ,提醒孩子和家长平时要注意“变废为宝”,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各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如大班的《生活小卫士》、中班的《奇妙的动物世界》、小班的《可爱的动物》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不断积累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了我园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我们利用春天的主题开展“护绿爱绿”活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植树;利用“小鸟,你好”的主题开展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户外亲子游园活动时,大班孩子们和家长专心致志地记录着植物的品名和特点,中班孩子和家长在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一幕幕引来游客们赞许的目光;“三八”节组织幼儿到超市帮妈妈“购绿色食品,树环保意识。”树立了幼儿绿色消费观念;结合“六一”节,开展了“环保故事会”,“环保时装秀”等活动,孩子们在这些生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萌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深关爱,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一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寓教于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把环境教育也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结合随机教育法,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如: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垃圾的分类,垃圾放在垃圾箱内,不乱扔;爱护花草,不踩花草;不剩饭菜,爱惜粮食等等,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家园、社区携手,开展环保教育。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同时帮助与督促孩子自觉保护环境,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家长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利用多种形式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环保教育活动;如分发环保宣传单、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评选“绿色家庭”等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家长的环保意识,也改变了平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和促进了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如希望家长不要抽烟,努力保持家庭的环境卫生;保护青蛙、不吃青蛙;平时外出游玩时不摘花朵或乱扔垃圾,以自身的环保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等。同时还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游玩,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另外我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如与社区资源共享,把占地1500平方米的社区盆景园长期作为幼儿园绿化教育基地,定期带孩子走进社区盆景园,为小树浇水、松土施肥等;我们组建了“小小环保队”,一起来到社区捡垃圾,学习垃圾分类处理,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

第8篇

一、创设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萌发幼儿环保意识

在幼儿学习生活的空间,设置专门的宣传环保的主题墙,墙面的各个角落贴上环保相关的提示语,使幼儿时刻能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比如,在卫生间水龙头旁贴上“请节约用水”;在垃圾桶旁边贴上了“请不要乱扔垃圾”等小标记。以保证时刻能做到提醒小朋友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随地乱扔垃圾,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这些标示,还能起到监督作用,幼儿可以时刻互相提醒,并主动关掉其他小朋友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和不小心丢下的垃圾。教师还可以布置一块“环保小卫士”主题墙,展示一些幼儿和家长的自创作品,也能激励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室闲置角落可以设置一个“垃圾回收站”,请幼儿将废旧的各种挂历、泡沫板、易拉罐等收集起来, 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让幼儿亲身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又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

二、融会贯通,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告诉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果皮杂物等;爱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师在给幼儿上语言课的时候,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幼儿可以获取到各种环保的知识,并且幼儿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手工课上,教师在教幼儿制作各种小动物,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告诉幼儿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幼儿知道,小动物们也有爸爸妈妈,也要吃饭,还有各种小动物如何生活,我们应该怎么给小动物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鱼类,鱼类在水里或者深海里生活,所以我们就要保护水资源,给鱼类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家。还可以在科学课认识水的过程中,穿插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等常识教育,使幼儿了解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的社会现实。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幼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受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这三类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紧密联合起来,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并且深化和巩固了幼儿的环境保护行为。健康发展,唯有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使幼儿的环保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家长的环保教育在对幼儿环保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幼儿做个好的榜样,让幼儿去模仿学习。比如,在公共场合不抽烟、不随地乱扔果皮、不大声喧哗;在家里或是公共场所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要把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环保教育要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出环保简报、开家长会等活动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使家长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使家长能够积极地去配合和支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幼儿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如: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还可以邀请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创设一些家园同乐亲子运动会、郊游活动或区角活动,我们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组织家长幼儿观看评比。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展示教师和幼儿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使幼儿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家长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四、结合当地特色,从身边事物中开展主题活动

不同地区的幼儿对“白色污染”“大气污染”“节约用水”这些书面性、概念性较强的词汇会有不同的理解。城市幼儿可以看到的最直观的就是交通拥堵而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过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倡导幼儿“绿色出行”;而农村有许多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如:幼儿经常可以看见的小河,由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排放污水,造成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漂在水面死掉了。教师以此为课题,与幼儿展开讨论,因其真实性、亲历性,幼儿了解到水污染对环境、生物造成的危害,可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还有如农村烧荒时产生的黑烟,可对幼儿进行大气污染教育;旱季时干涸的鱼塘,抽不出水的井,让幼儿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灌输节约用水的观念。这些选材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容易被幼儿接受,并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更要用切实的行动、科学的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时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最得体、最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还如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着装、个人卫生,物品摆放有序;主动捡起看到的垃圾、并以自身行为去影响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幼儿就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养成好的环保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随时密切注意幼儿的环保行为,以保证能做到教育。如果发现幼儿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乱丢垃圾、随意践踏草地摘花等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纠正,不断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能力。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化学实验教学 环保教育

当今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中,有八个同化学与工业污染直接相关。因此,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工作者要把化学教学同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结合,使自己成为环境保护的教育者、倡导者以及实践者。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化学实验教学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1.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与危害

(1)废气污染及其危害。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如氯气、苯及其衍生物及二氧化硫等,很多都通过通风口排放到了室外,导致了烟雾污染现象的出现,最为明显的后果是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二氧化硫会与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硫酸等,遇到降雨会对建筑物及石灰石雕像造成严重破坏,硫酸等在进入河流后,会直接对河流生物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到人类。但是如果化学实验室没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效果,就会导致室内有毒气体的堆积,直接影响室内进行化学实验的师生,有毒气体会刺激眼睛与黏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头痛以及呼吸系统的病变。

(2)废液污染及其危害。化学废液分成无机废液与有机废液两种。如果任由废液不经区分处理,丢弃到废液缸里,只经过最为方便的酸碱中和处理、化和分解处理以及氧化还原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会造成对下水道的腐蚀,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污染河流与地下水源,危害水中的生物,如果人畜长时间饮用污染水源,会中毒致病。还有人不对化学废液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2.操作不规范引起环境污染与危害

(1)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很多学生欠缺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此外,部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随意碰触化学物品,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2)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规范称取药品,没有预先估计药品的使用量,发现药品多余后也没有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这样不但浪费了药品资源,还造成了污染,甚至还导致了安全隐患的产生。

(3)部分学生做事不细致,常常人为地损坏玻璃器皿,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导致了污染的发生。此外,部分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把废弃物随意丢放或倒入下水道,造成了对下水管的腐蚀和河流的污染。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1.环境保护从教师做起

在提升学生个人环保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环保知识、环保技能与环保意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养成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与个人能力,使学生具备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与环保意识。再者,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进行环保教育的研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与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定期开展化学专题讲座,不断渗透环保教育

在“植树节”及“戒烟日”等环保日到来时,进行环保教育专题的讲座,如“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你的身体”“还地球一片洁净”“蓝天,我爱你”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橱窗展览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拓宽,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同植物之间的一些基本知识,深刻感受环境污染对于生物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当前白色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并学会正确使用塑料袋势在必行。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塑料袋的不同用途,真正明白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发展的要求,是化学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保教育,是一项历史性课题,是化学工作者终身的追求。通过职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保护环境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文育.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