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档案管理的目标

时间:2023-06-14 16:36:20

导语:在档案管理的目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管理的目标

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档案 档案管理 目标管理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5-01

前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它从事社会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经济、技术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企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基础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情况

(一)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国有企业档案领导体制

由于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档案工作地位也有稳步提高。以佛山水业为例,为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级档案工作进行考核,并且将档案考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因此证明国有企业已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并与企业整体发展相适应。

(二)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档案,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

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随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加强,已形成由领导分管、部门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特别是国企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相互制约。档案干部队伍得到重视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此,国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更有利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并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国企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以佛山水业为例,先后建立了档案管理程序,对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都有规定,对会计档案、科学技术档案、输配水管网档案,以及公文管理、文书档案都有相应文件,对特殊载体档案有相关要求,在对档案的保密、借阅、鉴定和销毁都做了明文规定,对库房有专门管理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使国企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各方面管理会有积极的推动力。企业在科研成果鉴定,基建项目竣工,设备开箱验收等重大活动,逐步实现档案工作与国企主要职能活动同步管理,并且针对国企的特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逐步与实际工作考核在一起,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识掌握及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档案检索工具,提出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有企业特色的档案,多层次的利用档案,达到编研的要求,在开创有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更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六) 加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使国有企业获得双重收益。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已走出传统模式,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都有提高。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档案工作场所有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空调、抽湿机、数码相机等,有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具有专业资格档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生产部门等同的位置。接受档案专业考评,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在国企中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管理档案部门能力的全面考核,而且是帮助企业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

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把搞好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作为企业各级领导的职责之一,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机构,配备干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达到档案完整、准备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二)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生产技术管理的体制

国有企业的档案,承担企业各类档案的全面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档案的管理积极参与企业有关的生产技术管理,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针对各职能部门和各车间班组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指导和检查,比如,产品设计开发,基建设计,施工管理制度,设备购置,开箱验收等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也随之落实到科技、生产部门可以具体到科技人员。在工作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时,要认真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否则,不算设计、研制、施工等任务的完成。在进行新的科研产品或课题的技术鉴定,基建工程的竣工验收,设备到货的开箱验收等及时接收归档,并且明确此项是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的内容。

(三)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员工技术基础教育培训计划

在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过程中,除对专职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包括集团综合档案室下属的分厂、分公司的资料员,以及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等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

(四)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应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

在国有企业中,在对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人事档案和专门档案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以佛山水业为例,每年8月集团公司档案领导小组对本部及各分公司二级档案室进行考评。而且档案“目标管理”已纳入三标管理的部门目标统计之中,内审和外审都要审核。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无形之中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提出严竣的考验。若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无疑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做好节能降耗,。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好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个人,出现不负责任,对泻密,失密,损坏档案,应根据不同情节,追究责任。实现奖励和惩罚的有效管理办法。

三、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因为企业档案工作与档案局、档案馆是有区别的,所以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有特性。国企在实际考核和验收过程中,似乎比较偏重申报性文件资料的齐备与否,在申报文件和自检报告上大作官样文章,而较多的忽略了档案工作扎实内功的修炼,致使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倘若在近期解决不好,势必成为阻碍发展的隐患,其日积月累的负面效应,会逐渐吞噬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M]《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中国档案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应用策略

高校档案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汇总绩效管理理论

汇总绩效管理即PerformanceManagement(PM),是一种以提升个人及团队组织的管理绩效为根本目的,实现组织单位的管理战略及目标的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管理模式。这是以提升单位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及相关业绩为直接管理目标,以此开发个人和单位组织的工作潜能。实质上汇总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管理流程,其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目标控制性等特点。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应用的实践过程包括多方面内容,首先是绩效管理计划的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汇总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详实过程,在相关绩效考核信息已集中汇总之后,进入科学化标准评估阶段,同时在绩效评估结果完成之后进行有效的反馈,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至单位组织的团队建设之中,以此总结工作实效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为组织经营目标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整个汇总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绩效管理考核之前要明确考核的意义,针对考核指标、考核要素以及评分标准等关键点进行科学设置,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绩效汇总考核的实效价值,同时也能提高系统单位的运行效率。

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针对高校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评估方面,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评估部分。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系统在教学科学、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备一定凭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以及影像等多类型历史信息记录,能真实反映高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记录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信息,为高校未来的教学工作和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能促进高校整体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经历了几十年以来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规范管理档案的相关基本机制已经建立,针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已相应的改善和发展,但就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同时也具备很大的优化空间。

(一)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意识不强

高校档案管理往往集中于科研成果信息资料的收集部分,对于高校系统的档案管理范围和管理工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传统档案管理观念单纯集中于针对纸质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分类的简单功能,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相对比较匮乏。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重保管轻使用,偏重于档案的保密性管理,缺乏现代化的服务理念,这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档案工作科学系统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工作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绩效管理主要注重绩效评估职能,其评估标准遵从于上级部门所涉及的相应考核表,一般情况下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入手,根据打分情况区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方面,将评估结果汇总至人事部门。这样单纯注重绩效评估的绩效管理模式往往会流于表面,忽视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多方面系统层次内容。高校系统中绩效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高校层面绩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绩效目标、档案管理人员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的目标计划设置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以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意义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针对纸质资料的收集、装订和整理保存,忽视了高校档案对于高校本身运行管理、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投入支持较少。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依旧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应的数字化目录检索系统已得到初步建立,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高。

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的建设目标

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因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很难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科学的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更好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同时,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管理理论作为学科管理模式,应用至档案管理体系中,其建设目标为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绩表现,优化开发工作人员与单位组织的双向潜能,从而实现高校组织的管理战略目标。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构建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需要注重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同时还需要坚持公正客观的管理原则,选择量化的统一绩效管理指标,定量与定性原则有效结合,让高校档案为高校运行管理和科研创新进行服务的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能成为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

就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而言,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需要从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角度出发,根据高校层面的绩效管理整体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绩效目标等不同层面,自上而下进行相应设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目标应包括管理体制建设目标、基础业务建设目标、档案管理人才建设目标、档案服务利用效率建设目标等。在这些基础绩效目标设置基础之上,还要考虑高校档案管理职能的深层次拓展目标,只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目标设置,才能明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管理模式的建设指明相应指导性方向。

(二)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的明确制定

如果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是宏观调控范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则是更为详实的考核标准构建。绩效指标的制定要考虑管理工作的层级性,首先是一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组织管理、档案保管、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开发利用这四个层面的指标设置。在此基础上是二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更加具体的管理机制、人才建设、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构建、档案开发和利用相关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建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优化软件条件的储备。

(三)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激励目标设置应用

汇总绩效管理理论至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之中,可极大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职能。这同样需要设置科学化的激励目标。例如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激励空间,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应的自主能动发挥空间。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薪酬组成体系中,基本薪酬采用全国统一标准,但绩效部分的薪酬管理体系则可以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来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奖惩,这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晋升和降级直接相关,坚持优劳优酬的绩效管理原则。这样的应用策略不仅能够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的效率提升,还有利于整体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科学建设。

(四)应用汇总绩效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档案利用的信息化进程也亟待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完善,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检索等方面,在档案开发和利用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开发程度并不高。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再是传统的注重保管及收藏职能,档案管理将更加注重开发和服务功能。这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档案利用信息平台,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档案检索、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开发的效率,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更好地进行查档工作,增强档案绩效管理的功能发挥,以能更加满足广大师生的档案利用需求,实现推送式档案服务的创新职能。

五、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实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对高校管理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档案工作向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应用绩效汇总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目标及相应指标的科学设置,同时有效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科学结合,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另外还能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新.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91-192.

[2]张晓娴.试论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4,(05):94-96.

[3]叶楠.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档案,2014,(03):80-82.

第3篇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使用率也大幅度提高,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党员以及党员干部更加需要结合实际,走在时代的前沿尽快的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这一目标。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离不开纸质文件,然而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档案管理才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信息的载体,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记录各种社会活动的必要方式。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电子档案的产生是我国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的表现,计算机技术将会为我国的档案管理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现代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凡事有利有弊,在我们享受现代化档案管理带给我们的便捷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很多难题。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化档案管理存在三个大问题: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薄弱、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缺失、档案管理设备和资金的缺失。我国现在的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处于最初的准备阶段,无论是从基础设施、硬件设施,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等层面上来说,需要进步的还有很多。现代化档案管理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工作人员普遍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一意识不够强,日常生活中对待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人还停留在只听过档案管理这一层面上。甚至部门的领导、党员等本应该最先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人也普遍对现代化工作认识不足,继续采用老旧的档案记录方式,费时费力却达不到满意的工作效果。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成为了我国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绊脚石,影响了现代化步伐的进程。第二个问题是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的缺失问题,俗话说,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普遍领导层面对待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重视,致使我国这类的人才也很少。要想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技能更要有较高的电子文化素养,然而事实情况上,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根本就打不到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一要求,缺少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和知识,对于现代化设备更是做不到得心应手。第三个问题是档案管理设备和资金的缺失问题。档案管理意识的不健全使得领导层面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严重不足,我们不具备购买能力,不能为工作添置合适和新型的设备机器,从何谈起现代化档案管理呢?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应对之策

在全面的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希望这些应对之策能帮助我们推进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进程。首先,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最先培养工作人员、领导、党员等人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要加大培养此类人才的力度。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我国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为自己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管理人员切记不能闭门造车,要和优秀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公司或者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学习。然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现代化此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我们不仅要帮助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素养,在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也要对他们进行高要求、高标准。我们要做到无论是从思想层面还是实际技术层面都要有大的质的飞跃,培养综合型人才。只有高质量的管理人员才能帮助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一目标实施更加顺利。其次,我们要在工作中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达到设备和技术的最先现代化。最后,在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正确处理纸质文件的操作和电子文件的管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现在档案管理的发展阶段还没达到全部现代化。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积极发展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也要重视传统技术下的研究,只有有效的结合传统技术和当今的计算机技术,我们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才能向前迈出一大步。言而总之,要想迅速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为了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我们必须是有计划地、有条不紊的向着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目标进发。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会迎来档案管理全面现代化的时代。

第4篇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激活事业单位内在的运转机制,而机制能否被激活则取决于是否调动起了单位内部的组织资源。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手段、评价等三个环节进行新常态分析后认为,档案管理的内容可围绕着理解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转换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充分挖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促进功能和完备评价指标下实施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

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新常态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以下简称“档案管理”)也需要与之相适应。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档案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毫无疑问,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调动和合理配置成为重中之重。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动态管理上。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需要适应这种管理要求,在新常态下有必要重构档案管理内容。

一、新常态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关系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组织,似乎难以将档案管理与单位发展联系起来。实则不然,事业单位若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则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梯队,以及发现和挖掘具有可塑性的领导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职能,但往往被忽视。

2.传统档案管理形态下的消极因素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严格规范流程,导致传统档案管理自我孤立,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激励职工实现组织目标。

3.传统档案管理落后于体制改革内在要求体制改革就是要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效配置,也是对当前档案管理提出的内在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建立起工作目的、手段、评价的新常态来。这一新常态需要与体制改革后新的用人机制相适应,也需要与新的人事晋升制度相适应。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常态

1.人事档案管理目的的新常态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应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其中的“新”就体现在从传统重视静态管理,逐步转变到“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举的轨道上来。不难理解,“管理目的”构成了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面对体制改革这一现实背景,管理者应审时度势,调整单位的内控机制,以及在实施一系列管理职能之前首先明确管理目标。

2.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新常态通过管理创新,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手段上需要打破固有的职能结构封锁。在保留重视程序的基础上,档案管理人员应与其他业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得档案管理能真正发挥出助力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以及从原有的刚性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态势中来。这一管理手段新常态的建立,不仅能确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有序展开,又能使得人事管理与“自由度”日益增强的市场环境相适应。

3.人事档案管理评价的新常态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旧差异还在于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价上。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一项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闭环状态下,从而做到有始有终和前后照应。随着档案管理目的的调整,与之相照应的评价机制也应发生改变,进而使新的评价机制能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在新的“目的—手段—结果”的内在逻辑下,工作绩效评价中的“新”,应与是否与动静结合的档案管理目的相契合,还应与是否灵活合规完成了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相匹配。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建构

1.阐释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不仅需要依赖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只有这样,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在制度和管理创新下,实现助力单位发展的目标。管理层的重视和被管理层的认识取决于他们是否能理解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因此应将档案管理问题加以阐释并纳入常规管理的内容。

2.转换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中的工作人员则是具体完成档案管理的主体。长期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在单位的职能地位一直较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因此,为适应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应在常规业务学习和党建工作中,通过多个途径来转换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上的主观意识。实践表明,实施“走出去”战略十分必要,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使他们能深刻感受到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这些都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充分挖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促进功能在动态视角下看待人事档案管理的功能,其中主要包括助力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培养,以及发现和挖掘具有可塑性的领导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需要在管理手段上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党委决策认真完成单位员工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

4.完备评价指标下实施档案管理绩效评价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价,应结合档案管理目标来展开。在新常态下,组织人事部门应在党委的领导下完备评价指标,完备的重点应放在对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实现程度上。由此,这里需要建立组织人事部门、其他业务部门、党委等三方参与下的评价模式,并增大其他业务部门在评价中的权重。

四、问题的拓展

在档案审核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责任和要求。在档案审核工作开始之初,及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的标准、程序和要求。二是重点明确。在全面整理每一卷档案的基础上,把干部“三龄一历”(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学位)核定作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重点,逐项审核清查,做到全面收集材料、仔细鉴别材料、规范整理材料,认定干部的“三龄一历”时间清楚,事实准确,说服力强。三是目的明确。把档案工作的准确、真实作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逐人逐项审核确定,力求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手段、评价等三个环节进行新常态分析后认为,档案管理的内容应由理解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转换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充分挖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促进功能、完备评价指标下实施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组成。

参考文献:

[1]沈全保.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8).

[2]陈静.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3(9).

第5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现代化;规范化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规范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JY03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06-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成立了诸如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之类的二级学院。伴随着高校的升级、升格、合并和扩招,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二级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由于大部分高校二级学院成立的时间不长,一切从零开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档案不全、材料散乱、分类混乱、案卷标题、目录不规范、电子设备陈旧、电子技术落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等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了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短期目标或最低目标,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无疑就是迎接高校评估检查,长期目标或最终目标则是实现高效、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这两个目标都要求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

二、相关的概念

我们有必要先界定“二级学院”的定义。“二级学院”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二级学院是指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名曰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即指引进社会资金,由本科院校成立或帮助成立的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校舍,进行独立教学管理并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1]或者称为“独立学院”,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产物。广义的二级学院,是指所有以“学院”二字为后缀名的高校下属的任何一个学院。本文中所论说的“二级学院”,应该是属于广义上的二级学院,但又不完全等于广义的二级学院,因为我们把国有民办的独立二级学院排除在外,严格的说是中义的二级学院,即指高校下属的以“学院”二字为后缀名的,从原来的系部发展而来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院。

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各类二级学院档案。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范化指二级学院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按照高校档案分类方案标准和规范,对二级学院各类档案进行规范化系统管理。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数字化管理技术对二级学院各类档案进行记录、存贮、整理、保管、编目、检索、研究及其利用等。[2]

三、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之关系

要实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要切实执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著录标准,从检索语言、目录著录、名词术语、信息代码、馆库建筑、技术设备、档案载体、档案分类整理、档案统计等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无疑为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二级学院的全部档案都可轻松地借助计算机辅助处理,借助于档案软件系统外在计算机的存储资料库上大量档案数据进行档案查询利用。输入计算机各种档案数据和有关内容特征信息,如文件题名、责任者、主题词或关键词、日期、保管期限等,都具备了用于机上检索的基本条件及功能要求,这就为档案信息网络的创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规范化。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法规,主要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传输。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数据格式、软件程序和技术标准。电子档案不标准规范,档案软件五花八门,档案管理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就势必影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进程。所以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也必须纠正各自为政的现状,认真贯彻实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使用既符合档案信息化规律,又符合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和档案部门业务工作实际的应用软件,才能最有效地使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

四、实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之对策

第一,增强意识,主要是增强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理论意识、人才意识、责任意识等。

首先是增强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理论意识。从高校领导到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再到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都存在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不足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识不强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二级学院领导都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只是迫于评估检查的压力,走走过场,档案意识薄弱,没有真正的把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抓,在领导的影响下,管理人员当然也没有动力去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这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所以,从学校领导到部门领导都应该增强档案理论意识,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档案理论意识,努力构建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相适应、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体系。

其次是增强人才意识。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不足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由于各个二级学院都有自身的困难,人员编制的确紧张, 很难抽调专职人员出来,所以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样就很难全心全意投入档案管理工作。还有不少兼职档案员,身兼数职,既是教学或行政秘书,又兼档案管理员,又兼授课教学,还兼二级学院其他杂活,以致兼职档案员形同虚设,没法履行职责。用人上的随意性,频繁换人,也很大程度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二级学院很少有档案、文秘专业的教师管理档案,也很少对兼职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更是贫乏,这无疑也制约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前提是人才现代化。要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努力培养或大力引进一批既有档案管理的理论素养,又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对现有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减轻其兼职负担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增长其档案理论知识,提高其档案管理专业水平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只有这样,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最后是增强责任意识。二级学院档案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全院职工都有责任参与或协助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但是二级学院档案工作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工作,也仍有老师看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的,我们每个老师备课、上课、听课、考试等都与档案工作相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清醒地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肩负的重任,牢记各自的责任,自觉地做好自己档案材料,及时上交各种档案资料,包括纸本、电子本都应做得规范,这样就可以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一些负担,这也无疑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当然要更强,务必把档案工作真正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始终充满激情,脚踏实地,努力创新,在档案管理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

第二,提高水平,主要是提高档案管理专业水平和现代化科技水平。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们前面已经论及,我们这里重点阐述现代化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大量电子文件应运而生,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档案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自古以来,从甲骨、金石、木竹发展到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以及到现在储存电子文件的磁盘、光盘,每次档案载体的变化都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电子文件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档案的理解,其形成、归档及其传送、存储、保存等管理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有质的不同,可以说是文件管理的一场革命。新世纪里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将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利用的综合环境。其中计算机技术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其他技术都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如果我们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电子档案的管理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必将会给档案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二级学院普遍存在现在技术设备简陋、管理人员现代科技水平低下的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加大现代科技设备的投入,又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科技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尽量减少档案工作的不必要的损失。以档案的维护为例,不少二级学院常常忽略这个问题,可是,档案资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 一旦遭到损坏将难以弥补,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熟练运用防火、防盗、防霉变、防磁化、防病毒攻击等软硬件设施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档案资料的维护,加强对资料信息的备份,以保证档案资料安全和长期保存。

第三,恪守标准,依法依章办事,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制定档案规范标准。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实现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计算机的高效率必须建立在档案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化的基础之上。[3]对于杂乱无章、没有一定规范的档案业务,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档案存储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否则在存储系统的功能、存储介质的质量、还原性阅读、计算机检索等方面会造成许多困难。要实现网络化传递和交流,更需要标准化,没有相应的设备标准和语言标准、通信标准、联接标准,会使网络的联接大为复杂,甚至成为不可能。[4]所以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制定档案规范标准,既包括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又包括档案著录标准、标引语言和标引规则标准、目录组织标准、档案编纂标准等档案信息处理标准,如我国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档案分类标引规则》、《档案主题标引规则》等;还包括档案工作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标准,如计算机数据库设计标准、磁记录交换标准、缩微复制品质量和规格标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用标准、缩微复制设备和视听设备标准、档案术语与代号代码标准等等。这些标准对于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级学院的大多数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这些标准,因而没能很好的执行这些标准,这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是极不适应的。

五、小结

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日益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我国高校改革在今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的教学评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不少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在规范化、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的动态审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5.

[2]李晨生.档案管理现代化[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28.

[3]赵中新.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19.

第6篇

当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首先,在城市建设持续加快的今天,要归档管理的城建档案总量庞大,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一些工程单位没有严格进行把关,工作人员无法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进而影响了城建档案归档选择的质量。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能清晰归档范畴,无法全面依据建设项目文件档案归档整理工作规范做好报送,导致归档工作面临较多困难。一些项目方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无法对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资料的归档整理进行全面、精准的控制把关。在项目开工阶段,无法明确城建档案应该如何报送,致使备案阶段中应付了事、闭门造车,呈现出不良造假的问题。相关规范针对城建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质量、方式方法、文件排列、编目装订等环节均制定了细致的要求。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较多部门无法细致深入的研究学习。使得档案组卷无法符合质量标准,随意进行装订,目录、备考表样式欠缺规范性。

二、创新理念,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

(一)引入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即基于既定目标,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成果视为标准,令组织内部与个人获取到优秀业绩的方式方法。城建档案管理阶段中,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推行目标责任制,可进一步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城建档案馆应以目标管理为根本,夯实内在基础,令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应加强真实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数据信息的系统性,使档案报送更加快速高效,流程更加科学,实践管理更为完整。

(二)创新城建档案管理程序城建档案管理程序科学性对整体工作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积极探讨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城建档案工作程序,严把人口关,优化质量验收以及报送等处理环节。应将签署的竣工档案责任材料、终身责任方表格引入之报建流程之中,而后在项目施工前期针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技术员工、资料管理人员做好档案技术交底,细致的阐释档案要求。施工阶段中则应积极同监理、质监等机构进行横向合作,体现联动性,定期做好业务指导。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参与竣工验收有关会议,就项目档案编订状况做进一步讲评并细化后续工作要求,保证按时竣工并进行验收备案。完成上述环节后还应督促建设方及时报送竣工档案,快速办理档案移交材料与相关手续,令城建档案管理更为科学有序。

(三)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模式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应解放思想,全面创新,摒弃以往传统工作方式,跟上新时代步伐。应由档案形成的起初源头入手,更新传统工作中在项目竣工收尾后方开始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业务上,应从被动接收积极向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方式方法上,应从指导管理主体向着积极主动服务的主体发展,扭转机械式的传统管理,真正开创现代化工作系统。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对象单位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构成上级与下属良好协调的关系,使实践工作更加顺畅,预防城建档案存在互相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进而对管理工作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应积极应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可进一步扩充软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由以往的手工作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变革,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得到应用。应积极引入现代化、设计成熟的工具软件,尽可能的将日常工作均囊括到计算机实践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各项流程的紧密衔接与互相配套,降低重复性劳动。

三、结语

第7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81-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更新,数字化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将促进档案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条件

档案管理数字化在实现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其中包含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多种类型的新型技术。因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这些技术的发展、普及及研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

(二)网络基础建设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而,一方而是通过网络对档案资料进行应用,对档案原件进行更好的保护;另一方而通过网络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前提条件,主要的内容包括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决定了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否能够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三)资金与人才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档案部门应该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数字化的发展。同时,档案管理数字化中包含了很多新的知识、技术等,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人才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实现的关键。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措施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包括现状分析、实施目标、实施要素与保障系统四个方而的内容。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档案部门在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之前,应该对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全而掌握档案部门的现状与问题。

1.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建立数字化建设组织保证,建立数字化建设科学管理体系与规则制度,建立数字化建设规范,建立相关人员职责明细等,档案部门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明确与了解。

2.硬件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要包括数字化工作硬件条件与硬件设施,例如计算机等附属设施配置、网络设施建设等。

3.技术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术保证,数字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高新科技的支持。档案部门应该对白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依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制定数字化实施方案。

4人才方而的调查与分析

档案管理数字化实际上是一项大文化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方而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而需要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才、法律人才等。档案部门要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全而的了解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能力。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目标

通过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可行性的分析,具备了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档案部门应该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数字化的实施目标进行制定,提出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在实施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将档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依据,既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要高屋建瓴,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协调。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要素

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目标确定之后,要依据实施目标实现实时要素的确定。在整个的数字化实施方案中,实施要素属于主体部分,明确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与领域,例如档案目标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档案信息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项目等。不同的实施要素在评估方法方而也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例如指标体系方法、概述性描述方法等。

(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指的是数字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与投入保障体制三个方而。保障系统为档案管理数值化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物质基础、技术支持等方而的保障。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保障系统的建立为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第8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从最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形式来看,信息化技术处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不同的行业处于这种大环境之下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把这项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实践中来,档案管理行业也顺应时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档案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完整的档案资料。由此可知在我国目前阶段,档案管理是发展过程中为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而且需要不断的创新。

1分析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1.1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对其创新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不论处于哪个时期,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逐渐被淘汰,现化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正在完善之中。我们要看到信息化处速发展之中,档案管理事业则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是档案管理体系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能与我国社会同步发展。可以看到档案管理虽然处于信息化发展阶段,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在管理创新与传统档案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传统的档案管理目的是明确的,即为了快速查询档案和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但在历史档案管理中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这对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多元性。

1.2目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待实现标准化和法治化

客观的看待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的问题,显然信息化程度不足的情况一直没有解决,档案使用范围有限,资源没有实现共享,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由于管理方式与体系上的制约,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从我国政府部门的情况来看,对于档案管理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档案管理处于分散状态,不同部门在管理档案时所执行的政策是不同的,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之处。②从具体情况来看,政府级别不同或者部门不同,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不协调的情况存在。③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对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效性较强,如果失去时效性将会不利于平台的建设。

1.3档案管理应对电子政务更高要求的挑战

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从其内容来看复杂性较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要认识办公自动化等虽然重要,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首先,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功能性较强,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需求,并且还要履行政府职能。而早期的OA系统应用目标则是建立在政府专用的网络之上,服务也只限于自身业务。而电子政务则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其目标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电子政务系统是由多个系统共同组成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可知电子政务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的基础。与传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比较后确定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内容,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安全系统。要增加相的功能,可授权和信任模块是必不可少的。②建立自动备份系统。为了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包括电子档案在内的所有档案内容都要备份,即使网络和数据库出现故障,信息也不会丢失。

2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2.1加强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

为了把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提供给社会和需要者,对于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档案馆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必须要完备,并且把现代多媒体、3D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其中,使纸质档案信息资料逐渐实现电子化,并构建出立体展示平台,具有多方位多功能,可以提供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试听感受,数字化资料文献更加具有带入感和真实性,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更加全面和完善。需求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登陆到网络平台,即可完成对所需档案资料的查询。

2.2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

为了使档案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的效率,企业要予以重视,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调整服务态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调整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提高应变能力,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要认识到我们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具有较高的时事热点信息的搜索能力,并且还要提高整合力度,主动提供资源信息,档案信息管理向着科技术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把更具价值的信息内容提供给社会。还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时,要把电子软件应用于其中,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检索,使档案管理更具规范性,增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2.3根据档案馆职能的变化进行机构改革

由于社会的发展,档案馆的职能也随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很多环节需要调整和更新,这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并完成新的功能定位。为公众提供收集、查询、制作、阅读、整理、机构管理等服务。在部门机构创新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人员调整的问题,创造出功能更加完善的工作平台,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综上所述,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的思想,使资源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我们的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对档案信息资源领域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即档案信息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了实现此目标,必须要提高服务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琳,王艳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5):115-116.

第9篇

二、发展趋势

伴随着XX电厂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档案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我们要要从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和工作环境出发,不断改善和优化档案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并始终坚持把档案管理当作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按照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为目标,重视和开展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不断从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基础业务建设、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巩固和加强。同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应用档案管理系统,早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及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更优质服务,创造更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具体工作思路

根据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制定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1、对于纸质档案。要在进一步健全收集档案信息和完善收集网络的基础上,注意在收集材料的完备、及时、准确三方面下功夫,坚决把好“入口关”,切实提高归档材料的质量,做好纸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xx发电厂档案整理工作细则》、《xx发电厂事档案工作检验考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保证每卷档案的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

2、对于电子档案。在系统结构结构方面,要在全系统使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访问快捷准确、安全可靠的原则,建成公司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使档案信息查借阅、转递及数据的提取和统计分析等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在多媒体档案材料方面。要将工作、学习和生产一线的动态影像、声音、图片与考核、考察材料融为一体,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投影设备显示出来,从而提高知人、识人的深度和广度。在多媒体档案材料保管和维护方面。要以大容量、高速磁盘或光盘介质为电子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介质,并按照科学的备份和保管制度进行备份和保管。同时注意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采集、分类、更新和维护;在多媒体档案材料使用方面。要通过实用、良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对有关材料的查询和使用。注意对整个电厂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以后各项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保密和安全方面。要建立网络防火墙,通过引进安全可靠的防攻击系统,建立科学的访问、利用管理体制,来保证电子档案材料的保密和安全。

3、对于基础建设。要对现有库房进行装修改造,同时添加购置档案设施设备。争取实现库房、办公、阅览、机房“四分开”;库房的“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安全措施工作到位;增添库房专用密集架**组,计算机*台、空调*台、去湿机*台、复印机*台,使库房保管达到“八防”的要求;同时,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配备专用的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备份设备,实现档案的微机管理。按照目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多经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各个分类实现“三室分开”(库房、办公室、阅览室)。

四、主要目标及措施

1、主要目标

以为xx发电厂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为目的,狠抓基础建设,做好信息的采集和维护,为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企业的档案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

2、具体措施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档案工作是发电厂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二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对档案的科学管理。要运用专门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使多媒体档案材料的采集、维护、检索和利用更加方便。稳步推进图象、声音和录像和考核文字材料相结合的多媒体档案材料的采集和管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