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6:22
导语: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什么是“绩效”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给绩效下定义,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就个体层面来讲,目前主要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弱化对过往绩效的评价,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的素质与未来的发展。
Bernadin(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duties, 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
后来,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绩效是行为”。这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量)。绩效是组织雇人来做并需做好的事情。绩效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正确地评价知识型员工的贡献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弱化员工过往的绩效,转而开始挖掘引起绩效差异的原因,更加关注员工的潜在能力及未来发展。
综上,在实际应用中, 绩效既包括结果,也包括行为。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员工做了什么,而且要看是怎样做的。优秀的绩效,不仅取决于结果,还取决于做事的过程、行为及反应出的特质。一般来说,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中的不同类别的员工,对绩效的定义是有不同侧重的,有些强调“结果”,有些强调“行为”,有些两者并重。
二、什么是“绩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方法。Levinson(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这一背景下,很多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以下4个环节:
1.绩效计划: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的认可的过程。由于绩效包括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部分,因此,绩效计划必须清楚地说明期望员工达到的结果以及为达到该结果所期望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
2.绩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绩效计划。
3.绩效考核: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4.绩效反馈: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考核结果、优点与改进空间、未来改进计划等沟通并达成一致的过程。
三、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回顾
“绩效管理”这一概念提出距今已经30多年时间,虽然其经典的四环节闭环管理体系始终没有改变,但是管理大师从企业实践出发,开发出了诸多为企业广泛使用的绩效管理工具:基于企业战略的需要,拓展出了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企业增加值(EVA)等工具;基于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需要,拓展出了360度考核、强制分布等工具;基于更好地将绩效计划转化为过程或行为的需要,拓展出了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1.基于战略需要的绩效管理工具
“互联网+”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标志,正在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
DOI:10.15938/ki.iper.2017.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88-04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条件,势必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明显的新趋势。
一、 深度人本化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渐进入普及性应用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层次,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5月23日,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2]。在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而其载体和形式则是可选择的,但无论什么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只是手段,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当前,“衔着鼠标出生”的95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作为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快速、离散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了崇尚民主、追求自由的个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实现公平教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深度人本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公平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只要手持一个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教师任你选、名校任你挑”的教育图景。这一快速、离散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地域壁垒,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轻松实现学习的四个“any”(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2.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平等教育
互联网不仅具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微博等技术的即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协调关系,进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3.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个性教育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者有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的思想情绪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化。同时,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MOOC、微课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提交教育教学需求订单,而学校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上教育平台打造定制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 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具有精神交流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化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的初始阶段,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它将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接用于虚拟教室或直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2年,以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特点的MOOC和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微课等蓬勃兴起,便把线上教育推向。其实,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线下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交互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以情感人、以人格服人。而线上教育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思想对话,具有及时便捷、多种方式融合等特点,这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更易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然,这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融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具有线上与线下各自都不具有的整体优势(见表1),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方主体地位的正确选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双主体的师生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兼顾群体和个性的需求和差异,允许有学习计划约束下的一定自由。显然,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既增进情感交流,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学习环境上实现传统教室和网络空间穿越,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教育体系生态化
生态系统源于生态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整合,它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和工作体系走向生态化
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如建设舆论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等等,即使是位于社会高端的政治领域也要构建政治生态。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但这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相适应,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在净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充分用好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课程与微资源两种资源、PC和移动两种终端,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合力化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在目标上统一要求,空间上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合力,生态系统能正确处理规模化与人本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学习结合转变,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各自的育人优势。第三、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育合力,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第四、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所有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家庭期望、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特点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隐性化
教育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前者指直接的、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后者则是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或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杰克逊(Jackson.P.W)最早提出,很快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针对显性课程中存在着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说教意味过浓等现象,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众多的显性课程,而且也会有更多的隐性课程。实践表明,隐性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精深严谨的教育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信息形态中,渗透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中,在与大学生信息互动中进行教化和引导,使之在系统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和优良道德的熏陶。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以动画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避免了因抽象的理论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的现象,效果十分显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和数据处理量呈爆炸性增长,当今社会已由数字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以大容量、多样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5] 由于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因而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成为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只要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充分运用分析技术,就可以形成连接教育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智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必然形成智慧集成的现代特征。
1.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方法的智慧化
经验判断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固有特点,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方法会导致教育者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育者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精准化、科学化教育。而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科学化、可视化等理念,通过海量数据对学生行为及时分析和准确判断,合理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法、教育合力法、信息推送法、预防教育法等多样、智慧的教育方法,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
2.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u价的智慧化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但人的良好情感和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这一评价方式无法准确体现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存储每位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轨迹,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全过程评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环节与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能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
3.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单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以及工具化的操作方式,重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起人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者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包括大学生理论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日常操行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中发现其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轨迹与规律,预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大数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能精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管理“从注重群体的思想行为到关注个体的差异” [6],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保障。三是大数据为管理者的疏导工作和与大学生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形式。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实现大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力量超乎想象,而人们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必须借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主动变革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5-24(2).
[2]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11-02).[2012-09-05].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
[3]张耀灿,曹清燕.论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与现实,2007(6):169-171.
[4]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关键词:汽车动态导航;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汽车电动化;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1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52
2014年移动4G网络在中国正式商用后,让体验者最大的感受是“快”,网购、娱乐、交友的客户群很快的从电脑转变成使用手机。汽车使用者也有用手机的,不过负面的居多,如开车玩微信的。2015年,出现了专门针对汽车使用的手机软件:专车服务软件并飞速的推广使用,当媒体在争论专车是否合法时,移动宽带互联网对汽车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虽然车载互联网还没有成为汽车的标配,但高速的移动4G必然推动车载互联网的发展,它将会影响汽车发展很多方面,这里主要在讨论的是以下方面:汽车动态导航、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对汽车电动化的推动。
1 汽车动态导航
现在的导航,只是简单的选择出路线,不能根据路况来确定路线,但随着4G网络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道路上的实时情况即时发送给汽车,让汽车导航即时知道前面的路况,例如堵车、施工、交通事故、红绿灯的闪烁时间、每条道路汽车的通行密度,附近车辆的违章等信息,汽车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数据中心传输实时路况,大数据中心处理分析每辆汽车的信息后,再向所有汽车实时发送行驶数据供每辆能联网的汽车使用,汽车导航路线也是动态的,汽车导航设备可以根据道路路况、拥堵情况和红绿灯情况选择出最优路线,停车场空闲的停车位也实时,开车人甚至可以预定一个停车位。汽车同时向附近几百米内的汽车发送和接收数据:主要是车速、行驶方向、转弯和制动数据,每辆汽车都可根据附近车辆的行驶数据和路况信息主动的处理紧急情况,并提前做出避让动作,从而避免交通事故,让汽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并高速行驶。让汽车实现上述动作,只需在现在的汽车上加装一套数据处理系统,并利用已经普遍装备了ASR和ESP(驱动防滑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这两个系统能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对汽车发动机和制动器进行控制,从而防止汽车驱动防滑和紧急避让时车辆侧翻),汽车就可以执行以上的功能。这样的方式远比通过设置安全气囊或防撞梁安全硬件更能有效地保护乘驾人员。动态导航还可以大幅提高公路运行效率,当汽车能相互交换信息时,就能在现在巡航功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功能:高速近距离跟车。高速公路上只要有一个专用车道让车辆以一规定的车速行驶,例如100km/h,在这一车道上的汽车以行车车距为20m,那么这一车道车辆通行的车流量相当于普通5个车道车流量。这将大大地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
动态导航的好处是让汽车的速度更快、更安全,并能大幅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降低堵车和车祸的发生。
2 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
最简单的运用是,当我们的汽车有故障时,用手机视频功能把汽车故障情况告诉远方的懂车的朋友或修理工,由他们指导,司机自己完成简单的修理,例如换轮胎和进行简单的保养和修理。可以预见,以后的专业的维修人员中,有一部分可能不再是自己动扳手,而只是通过视频进行实时维修指导,由此,可能生出新的职业:网络汽车维修咨询师。汽车的一般保养,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对比不同的报价,例如去4S店保养费用是1200左右;一般的修理厂是600~800元,在网络汽车维修咨询师实时指导下自己购买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自己保养或到路边小店保养,费用是200~400之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养。对汽车消费者来说,最头痛的是对汽车的修理。小病大修,乱换汽车零件,例如,行驶2万公里换火花塞、行驶3万公里换刹车片等,随便一换就是几百元,从专业的眼光看,根本没必要换。同样的,通过网络咨询就可以确定到底用不用换。汽车消费者到修理厂时不用再简单地听修理厂的一面之辞。当汽车出现严重故障时,司机可以把故障的现场照片、ECU(汽车的电控单元)里的故障代码直接传给修理厂,由修理厂进行简单判断并报价后,车主可选择一个收费最合理和信用较好的店去修理。车主的修车很可能像现在的淘宝一样简单。因此,汽车网络化后,将大大地改变和扩大汽车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汽车技术服务的网络化运用,可推动根据汽车的行驶数据对汽车进行按需维修,而不是现在的近里程或按时间维修,这样有利于消费者降低费用,降低社会资源消耗,并且减少过度维修。
3 对汽车电动化的推动
电动汽车,现在全球炒得最热的是特斯拉,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百公里加速5秒,是炒得最热的电动豪车;其次是国内的比亚迪e6,可续航300公里。虽然没有大规模普及,但电动汽车的优势很明显,百公里电费仅10元(汽油轿车是50元的油费),清洁无排放。虽然有传言电池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突破,例如石墨稀技术。从运用技术的角度来看,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同样可以推动汽车电动化。电动汽车现在没有普及的瓶颈主要有四点:一是电池蓄电量小致续航里程短;二是充电时间长;三是充电不方便(充电桩少或没有地方充电);四是购买价格高。最后一个问题政府通过新能源补贴已经降到大众能接受的程度了,但前三个问题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续航里程短会让使用者有里程焦虑,焦虑的产生是行驶时间耗电量的不确定,但动态导航能精确到计算红绿灯和堵车状况时,车速和时间都容易确定,车载电脑可以根据实时路况确定巡航的里程,加上确切知道每个充电桩的位置和是否空闲,甚至可以预定充电位置时,里程恐惧将大大降低,里程焦虑对电动汽车的推广的阻碍将大大减小。据统计,家用汽车90%以上的时间都是处于停置状态,因此理论上说充电时间长不是问题,平时上下班,司机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怕充电是怕找不到充电桩或充电站,或者充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当电动汽车都能联网时,联网的汽车是很容易通过网络找到充电桩的位置,哪怕这个充电桩在一个极偏僻的位置。当人们可以在一些地价便宜的地方建设充电桩,而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仍然很高,建设充电桩就变得有利可图,进而推动社会力量建设充电桩,充电桩很快就变得普及,自然地解决了充电桩少的问题。跑长途问题也不大,一般人一天很开车很难超过800公里,每次充电行驶至少150公里,需要充电不到6次(如果是比亚迪e6,只需要充电3次),除去早晚的两次,吃午饭快充电一次,路上快充利用休息时快充电三次就够了。问题只是在陌生的地方怎么找充电站充电,但有了精确的动态导航,司机除了可以确定充电站位置外,还可以确定哪个充电站空的位置或者有几辆车在排队等待充电,司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充电站去充电并少花时间。因此,现在推动汽车电动化最现实的力量是移动宽带互联网,而不是不知何年何月的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
4 结语
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对汽车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汽车从一个孤立的单元发展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让汽车的使用更高效,经济成本也更低,动态导航让汽车行驶速度更快,也更安全;汽车技术服务让消费者维修汽车更方便,也更价廉;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也加快推动了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让汽车的排放更环保。
参考文献
[1] 谢剑.汽车底盘电控技术[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