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

时间:2023-06-14 16:36:25

导语:在初中物理质量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

第1篇

趣,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其一就是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电流”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学生看见之前原本看不见的电流是怎样变成动态的,这样学生对于“电流”这一概念知识不仅会有更好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

在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拥夭斡氲礁拍钛习中。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弹性势能”这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依然会觉得很枯燥无趣,从而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这一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动画上,而教师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碰撞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较为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具体化,这样就能较为直观生动地将教学中所存在的概念难点突破,进而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主要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感官认识,以此来引入物理

概念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来加强学生感官认识,通过这一点来让学生

“看、听、闻”等感官得到加强,然后引出相应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响度、音调落色”这一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技术来播放录音,以此加强学生的“听”这一感官,然后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又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扩散”这一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闻”香水,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兴趣,从而就能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地将其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所存在的多媒体技术,以此来加强学生感官认

识,然后对学生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掌握物理

概念

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针对这一

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物理概念,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做“易拉罐”实验,让学生在仿真实验室中将少量酒精放入空易拉罐中,然后将其放置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以此来将易拉罐中的空气排走,之后再使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使其冷却,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仿真实验室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实验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再加上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容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从而就能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作为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就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却不会做题的原因。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同于语文的记忆式学习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推导式学习,而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主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现实生活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是你推一下小车就会运动,不推则原地不动,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牛顿第一定律既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去推导也不适合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做起题目就更无法灵活运用了。

2.实验教学比例较小

实验就是物理的灵魂,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例如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电阻是电器元件固有属性这一结论,也很难掌握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对欧姆定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知识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自己做实验、搜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他们有一种自己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物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题海战术都没有效果,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公式的含义才能做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3.课堂练习题目广而不精,缺乏实践题、开放题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题量不能安排过多,因此要格外注重题目的质量,要选择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中,有课后习题:假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00km,如果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类似于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寻找出火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相比较,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这一类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观念与新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很多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太抽象了,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密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密度是看不见也不能感受到的概念,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将密度与质量、体积等学生比较熟练的概念结合起来。“同样体积的一桶水与一筒油哪个质量更大?”“为什么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大很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对于铁、棉花、水、油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都知道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重这一生活常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密度的概念,接受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又有直观性,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生动的表象自己推理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将摩擦力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一个固定斜面上,让小车自由滑下,用不同的材质做小车的运动表面,如毛巾、瓷砖、木板、玻璃等。同一个小车同样高度同样倾斜角的自由滑落在不同的运动表面上下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观察,再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3.加强课堂练习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物理在初中的学科中是最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因为很多物理规律本身就是从具象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也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老师选择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尤其是要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加强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里面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如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让学生咨询老师、家长,估算出一年的用电量,并寻找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法。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所查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授、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增加实验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物理概念 形成 理解 掌握

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做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丛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突出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及在新情境下运用基本概念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抓好基本概念教学至关重要,笔者总结了一些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是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却比较抽象,又是可能不容易理解。所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知和建立物理概念就有一定的技巧性。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1.重视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形成物理奖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从直观和感觉产生直接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对物理概念产生兴趣。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做好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以便为形成物理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物理课堂上重视利用生活情境对物理概念引入

一节成功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概念引入至关重要,它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思想的共鸣和激起继续学习的欲望,这样的引入才是成功的关键,下面几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参考。

从日常生活的实例引入。如: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久不见了;夏天游泳后工从水中上岸感到凉,引入蒸发的概念,使学生即感到熟悉又不能把它准确完整的解释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使他们就有了要彻底的弄懂它的求知欲。

用有趣的实验引入。在上课前,要在“趣”字下功夫,力争让学生感到奇、产生思想火花的共鸣、在讲大气压这节时,上课后先做好几个实验,例如,瓶子吞鸡蛋的实验,纸片托水的实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验引入时,器材的选取尽量能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进行实验,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而且能激发起他们模仿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时,拿一副近视镜和老花镜对着太阳光,根据他们对光的发散,汇聚作用,让学生猜哪一副是凸透镜,哪一副是凹透镜,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而且还了解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用有趣的故事、物理学家的故事引入。用故事引入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述运动的相对性时,鸟撞飞机的事件能以生动的故事叙述,能使学生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能积极地思考和研究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讲电阻概念时,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解地研究,最终得出了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它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神奇作用,使静变动,使慢变快,使微观变宏观,使抽象变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了学生对无力了概念的形成。

以设问的形式引入新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想看、想知道、想做的心里状态提出问题,或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使之产生问题,再有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学习密度概念时,老师展示几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然后设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识别这些物质吗?能够确定他们是什么物质吗?单独用质量或单独用体积能判断他们是什么物质吗?这样设问一步一步的引入概念。

另外,以复习过去学习的概念以及其他方法引入新课,也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方法,

二、物理概念理解是关键,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以后,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不明确它的物理意义和真正含义,往往是从字面的定义出发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2.学过的物理概念,往往是死记硬背,记不住,记不牢,相似的概念容易发生混淆,往往是错了不知怎么错的。对了也不知怎么对的。表现出来没有理解。

3.学过的物理概念及时记住了,背过了,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更不会灵活运用,分析和理解能力很差,进一步表明对物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怎样使学生学好物理概念,对物理概念达到真正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这要求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对概念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切实记住;还要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加深理解和记忆;三者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期中理解是关键,是根本。所有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几个环节。

1.物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论述过。

2.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又是一个重要环节。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和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论证,获得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一般学生能目不转睛的按教师要求去观察有关的物理现象,他们好奇和好动,对物理实验的参与十分积极主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他们明确实验和观察的目的以及端正态度、交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技能;指导学生把观察和实验的感性认识,逐步过不到物理概念的理解上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就不仅能感知物理现象的外部属性,还能抓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论证。比如在机械能的教学中,关于动能的概念,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直观的说明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这样的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及时提出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明确要求并耐心的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就会停留在猎奇和游戏的水平上,不能形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基础,观察和实验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即使有很好的仪器设备、也只能造成教学上的浪费。所以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3.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例如“密度”的概念,一定要懂得不同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而同一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却是一定的。只有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才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在概念的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逐步了解它的外延,使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属于力概念的外延。

4.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也是对物理概念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机械能的概念时,学生从情感上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取之不尽的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已经十分感兴趣,让学生保持这种情感,对机械能的理解帮助很大。

5.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有更大的帮助。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做功,不做功的几种情况,从而理解功的概念。

三、物理概念掌握及其运用是目的

在初中物理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的物理学初步知识掌握程度,也就是说我们所学的物理概念中,有相当一部分要达到掌握及其运用的程度。这些物理概念时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对今后高中 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掌握和运用他们就显的更为重要。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谈一些看法。

1.直接运用

我们对所学过的物理概念每讲必练,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例如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出一些简单的题,让学生当堂解决。

2.概念辨析

在所讲的物理概念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例如学习了温度、内能、热量等概念,采取选择题的形式来辨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以达到把概念辨析清楚。

3.问题提高

问答题,是判断学生对概念掌握程度的比较好的方法。例如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后,解释海陆风的成因达到对“比热容”的概念运用的目的。

4.综合突破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于对所学概念的提升,达到运用的目的。

5.社会调查与改进提高

学习“质量”概念后,布置2~3周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完成“质量测量工具的市场调查与研究。”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理解、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和一般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反复结合、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表现为:从初步理解,经过具体与抽象的反复结合而达到加深理解。简单的概念经过必要的反复即可掌握,而复杂的概念侧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学习,才能掌握。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 中基网.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3] 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困生 转化方向 转化策略

初中物理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有趣,第二感觉就是学好不易。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而言这两种感觉尤为强烈。通常情况下,对这些学困生的矫正常常是基于目的的,即端正学习态度与不断刷题,这一思路有直接效果但持续性不好,笔者以为真正的转化策略,应当首先是确定转化方向,然后去确定转化策略。

一、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方向

学困生转化的第一分析要素,就是要知道学困的原因是什么?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分析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农村背景;二是学科背景。事实证明,农村孩子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困难原因不外乎这样的几个:一是农村学生本来有着宽阔的生活背景,这原可为物理学习奠定丰富的经验基础,但是由于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加上网络信息的冲击,造成了实际上学生的生活视野并不宽阔,因而事实上并没有丰富的经验来支撑物理概念的构建;二是物理概念都是通过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语言来描述的,学困生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常常比较弱,这就造成了物理概念的构建过程不清晰,理解也常常是生硬的。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概念不清,规律就不明,利用概念与规律解题就会出现困难。

因此,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要紧紧围绕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语言与逻辑能力这个方向来进行。而这个方向的确定又不是很直接的,比如说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怎么办?是不是让学生去观察,去多做家庭小实验就可以了?又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不是多阅读就行了?逻辑思维能力又从哪里来?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悉心思考。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服务于物理学习,那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或做做家庭小实验,这个针对性就是面向具体物理概念的针对性;而这些学困生的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则最好在物理学科基本概念与故事的阅读中去积淀。有了这一思路,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也就基本确定了。

二、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结合以上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笔者提出的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是:

第一,针对具体物理概念的生活体验。初中物理概念不少是生活经验高度概括后的产物,而有针对性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困生支撑起物理概念的构建。笔者在密度概念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即如果根据课本上的探究过程去帮学生建立密度概念,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过程特别单调,而学困之生问题就更大。于是笔者就针对这些学困生事先做了一个工作:用几个纸杯和一个大的塑料水槽,在实验室的水池旁,让一个学生用一个纸杯等满一杯水,然后倒入水槽中,每倒一次,分别用m和V表示水槽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于是m和V、2m和2V、3m和3V、4m和4V等,就成为他们每一个人对水槽中水的质量和体积的认知。这个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的体验,体验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同一物质(水)的质量与体积,重复的过程中对它们的关系不断形成认识,于是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就容易成为学生的直觉性经验,这种经验对于密度概念的形成来说,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二,基于物理逻辑的学科阅读。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需要基本的语言理解与思维能力,而这也是学困生的弱项。在建构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人们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两者?这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为人们所发现?笔者发现用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很有作用,对于这些学困生而言,这个故事的仔细阅读与关系梳理是很重要的:首先,王冠是不是纯金,是无法靠着颜色、软硬这些特性来判断的,而明白这一点,其实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学过的密度这一特性才能作出判断;其次,怎样知道王冠的密度呢?这在故事中也是阿基米德遇到的难题,而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悟到的是什么?或者进一步问“洗澡”的物理意味是什么?而由这个故事引申出去,其与阿基米德原理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将研究的对象转移到“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上来,即阿基米德洗澡时的灵感源泉――溢出浴缸的水,而思维到了这一步,与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收集溢出的水并测其重力就有了联系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困生有机会更清晰地梳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过程。

三、因材施教视角下物理学困生转化

以上两点策略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思路的产物。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有一点笔者觉得需要强调,那就是学困生作为一个相对少数的群体,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更为注重。尽管农村学困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每个学生还都有着一些个别的原因,因此在注重整体转化策略运用的时候,还是需要从学生个体的一些特点出发,如有的学生是因态度而困,有的是因方法而困,有的则是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困等,解决好这些个别问题并结合面上的转化策略,则可以让转化效果更为明显。

【⒖嘉南住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思维;主体

一、对传统物理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转变

虽然以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对学生物理思维教育和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课上和课后的练习普遍采用没有目的性的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要想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一定要改革。教学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放到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引导者,改变原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做法。其次,教师要在学习交流中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不断给予鼓励,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改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二、重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能力

要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能力是关键。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是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正确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物理课本教学中如何培养物理思维

在物理课本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事物和规律有综合分析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具有不同的属性,分析就是以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为客观基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以及运动规律,应当先了解事物组成部分和要素的性质、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物体的质量”这一课时,教师应围绕三个知识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展开。根据测量的事物特性,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一些周围的物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学会了用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去了解物理事物,采用了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同时也放开了。

2.在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物理试验中学生能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思维,就可以使他们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有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地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物理实验思维,首先应具备善于观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观察受到兴趣的调节和制约,兴趣的品质直接影响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小实验,运用生动的演示,有效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令人厌烦的噪音”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来阐述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不同噪音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将它们分类。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不同的声音,包括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通过实验,向学生提问,生活中的噪声是如何来,并引导学生讨论噪声的危害,同时对如何减少噪声展开讨论。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应试教育仍是当前教育的主流,在物理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推行,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重点,将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得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将上堂课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进行复习,为二力平衡的学习起到一个支点的效果,然后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二力平衡,为学生设计几种情景。如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保持静止?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热烈讨论之后,教师指出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受外力(牛顿第一定律);另一种则是受到平衡力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的实验,体现二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做出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则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且还可以举例引申概念,如放在桌面上的台灯、铅笔盒,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等。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加上教师的正确引领,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结语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探微[J].中学理科:综合,2008(7).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转.

第6篇

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启蒙课程,如果学生开始没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深化,势必造成学生概念越来越模糊,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应当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一、 讲解概念,掌握关键字词

重视对概念中关键词语的把握,有助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是关键词。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在此基础上再看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再如,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中的哪一种。这一题看似简单,主要看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有没有把握得准,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由此可见,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本题的知识点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教师在讲解此题后,要举些事例加以印证便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二、 不断剖析,深刻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的表述是很严密的,必须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才能理解概念,这要求老师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尤其要帮助学生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比如,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要抓住纯净物这个关键词,并且向学生说明:单质与化合物,首先要是纯净物。假如学生稀里糊涂地将纯净物记忆成物质,那么对于单质这个概念是白记忆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概念,教师要给学生解剖分析。比如,溶解度这个概念,首先要强调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常常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其次要强调在100克的溶剂里,假如溶剂多了或者少了,溶剂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肯定不相同了;再次一定要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了饱和状态,才说明无法再溶解溶质了,否则,就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量。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才能比较物质溶剂的溶解能力。再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变。而不是质量与性质都不变,因为性质之中包含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而催化剂是指化学性质没有变。事实上,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温度变化了,它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学生记忆化学概念,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掌握化学概念的,也无法系统地学好化学。此外,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相近或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三、 多角度分析,探究式理解概念

教学生学会分别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个概念,往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立体感觉”。比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又如,对质量守恒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没有改变。由此而获得质量守恒概念的“立体感觉”,能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 从实验出发,加深概念的印象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手段,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概念,不仅理解透彻,而且记得牢靠。比如,上面所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两个对比实验:一用火柴点燃纸;二用小刀裁切纸。然后再问学生,这两个实验都是将整张纸变化掉了,但变化后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说火柴点燃后纸没有了,变成了黑色的灰;小刀裁切后纸它还是纸,就是变细碎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到概念:灰是变化后的新物质了,但细小的纸不是新的物质,仍然是原来的物质。化学上,把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同样道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老师也应该将探究实验需要的器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然后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式,对于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教师应当把这些概念生动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因为死记硬背并不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先理解后记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第7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一、电子白板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增强师生交流,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

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直观的学习体验,电子白板可以将音频、动画结合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识给学生更多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度更强,课堂氛围也能够在电子白板的辅助变得生动、活跃,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

例如,在W习电能知识的时候,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混合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学习视频,介绍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产生的原理,使抽象的电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小实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丰富知识体验。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制作一个简易的电风扇。电风扇可以由磁铁以及线圈进行简单构造,即便是没有电池也能够产生电能,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领会复杂的电学知识概念。

2.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便是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当学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新知识,使学生有更多丰富的体验,对于新知识保持着很强的关注度。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手段的时候,物理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程度更高,教师可以随时操作教学设备,随时切换教学课件以及随堂讲解,使初中的物理课堂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投影仪以及黑板等设备的优势,为学生播放更多、更丰富的物理知识音频以及视频,使学生融入初中的物理课堂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

二、电子白板混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电子白板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初中物理教学知识中重力的相关概念的时候,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方式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物理公式G=mg的概念,并在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展示重力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重力的三要素。

2.初中物理电子白板教学模式的情境创设

在讲解重力的相关概念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来播放牛顿发现重力这一现象的背景知识,通过物理故事的介绍使学生主动思考重力这一自然力的影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忆与重力相关的生活现象。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作用,可以向学生举出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跳水运动以及做抛物线的运动。

学生初步认知重力物理现象之后,物理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向学生播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对于重力知识有更加系统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进行重力实验,在对比实验的演示下,学生对于重力知识以及重力实验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对重力知识有了系统的认知以及亲身体验之后,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系统的物理知识,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重力的大小进行探究以及实验,在了解这一知识的时候,必要的学习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物理教师只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就将课堂的探究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电子白板演示的实验步骤下亲自探究重力的大小,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G=mg这一物理关系进行验证。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实验的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之中: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G/m的比值大小

在实验数据的辅助下,学生也可以分析和验证物理课本中列举的物理规律,并用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描绘出G=mg的图像,得出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借助电子白板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过程,排除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的实验误差,给学生更多的实验体验,同时提升物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增大,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改革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电子白板的混合教学模式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图像教学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初中物理中,图像是指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图线。通过图像,不仅可以直接看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总结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物理规律。同时,利用图像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科学的图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像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

二、根据图像的内涵进行教学

图像是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物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是指物理概念规律,而“形”则是指概念规律的直观表达,分析图像的过程就是分析“形”的过程,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数”,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探索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而这正是图像的内涵。在对图像的“数”与“形”进行分析时,可从图像的点、线、面方面进行分析。

利用点进行图像教学:在图像上,点代表的是物理状态,以点为分析着手,就需要重点分析该点所能反映出来的物理意义,一般来说,可重点分析图像上四个位置的点:图像与横轴、纵轴的交点,图像与图像的交点,图像上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图像上的拐点。

利用线进行图像教学:在图像中,线可以表达当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物理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在利用线的特征开展图像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掌握图线所表达的规律外,还要具体分析图线在横轴或者纵轴上的投影线、割线等能力。比如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中,为了研究物质密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三个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图像,由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因此,越靠近纵轴的图像密度就越大。教师在分析该图像时,可以利用线靠近轴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

利用面进行图像教学:图像中的面是指面积,表现方式有两种,但是因为初中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图像面积教学可以作为拓展训练。

三、根据图像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

(一)利用物理实验获取相关物理量的数据,绘制成物理图像。

在初中物理中,有“晶体熔解与凝固过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在实验完成之后,在温度T与时间t的直角坐标系中,将晶体熔解与凝固过程用图线描绘出来,在形成图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绘线过程进行观察,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和理解。

在利用图像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介绍形成物理图像的过程。同时,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理图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建立坐标,并科学地对坐标进行分度,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描点、成线的方法。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控制条件分析图像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保证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态度,绘制出科学的物理图像。

(二)利用理论研究得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绘制成物理图像。

在初中物理中,物体吸热与放热公式为Q=cmΔt,可以将这个物理公式看做是函数关系式,进而绘制出热量与温度变化图像。在形成这个物理图像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除了可以用文字或者数学解析式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外,还可以通过图像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物理图像认识相关物理规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抽象思维能力,还学会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四、从图像的信息收集进行教学

在物理图像中,是以图形的方式描述相关物理信息,学生在认知物理图像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图像的形状、走势、点、斜率等,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所需的用于推理、分析、判断的信息。

光照射的强度会影响光敏电阻的阻值,光强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照射光越强,光强就越大,为了研究光强与光敏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实验数据绘制出光强与光敏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要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集相关的图像信息,并利用知识能力加工信息,最后分析与推理出相关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在收集图像信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获得相关信息,分析光强与光敏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教学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图像教学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图像形成的过程,更要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分析图形,从而开展有效的基础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帮助学生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方法,图像教学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翠玉.浅谈初中物理图像教学[J].中学物理,2014(14):50-51.

第9篇

1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1.1通过动画模拟微观现象,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

对一些微观的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实验现象.如电流的大小,分子的扩散,液体的蒸发等,这些物理实验操作起来并不难,学生通过实验也会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微观变化无法进行直观的观察,因而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的微观变化不会产生很深刻的印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全面把握.通过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对这些微观的变化过程进行动画模拟,可以生动地将那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以水的蒸发为例,如果以常规的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到容器内的水量越来越少,而对蒸发的这一微观过程却不会产生较深刻的印象,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动画模拟水蒸发过程的展示,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可以设计一个敞口的容器,里面盛放适量的水,模拟水的表面有气体分子不断地挥发出去,同时容器里的液面也不断下降.这一物理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微观过程可能并不了解,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可以让学生对蒸发这一现象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1.2通过动画演示危险的实验,有效避免实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通过动画模拟一些危险的实验.初中的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实验在操作中会存在一定的危险,这些实验不管进行操作还是进行演示,都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明显违背了实验安全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验教学中这些实验又非常重要,不能不进行演示,如果演示又会有危险,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完美地解决这一矛盾,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很好地进行实验演示.以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实验为例,实验过程中通过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这一实验操作中因为爆炸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转化的机械能会使物体运动,其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实验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危险,不适合进行学生实验或是课堂演示.通过Flas对这一实验过程进行模拟,设计一个可以爆炸的物体,如炸药包,在炸药包上放一个结实物体,如木板.通过动画模拟将炸药包引燃,模拟出炸药包爆炸后木板的运动情况,同时加以音效的配合,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了个深刻的记忆.

1.3通过动画展示抽象性概念,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

对物理中一些抽象概念进行直观化模拟.物理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抽象的,如场这一概念,场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场主要是磁场,对于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即使是进行物理实验,也很难有一种更直观的表述方法,学生对其认识更是一知半解.首先是因为这些概念更不像质量、密度这些概念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其定义就会明白概念的含义,这些概念的定义本身就很抽象;其次是这些抽象的定义也不能通过实验就可以得出明了的结果.如质量、密度通过实验可以很快得到相应的结果,然而“磁场”的概念却不能.在进行场的实验教学时,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对磁场进行模拟,可以很直观地将磁场展现给学生,通过不断地变换小磁针的位置,展示磁场的方向,让学生对磁场的方向、形状以及相关性质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应用很广泛,比如有的实验通过教师课堂演示时,因为实验现象不是很显,可能会造成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的细节变化,而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屏幕上,将现象进行放大,则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另外也可能会有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会用很长的时间,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在时间上进行穿越,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与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2.1合理把握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尺度

信息技术只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片面地以信息技术教学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每一操作的思考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都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2.2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对教师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明确提出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一方面,采用信息技术使处理数据层面上的工作简单化,学生用于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减少,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进行探索研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效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跟传统实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3整合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