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春节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06-14 16:36:25

导语:在春节的历史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春节的历史意义

第1篇

往往一进入农历12月(亦称腊月),人们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开始为春节忙碌。节前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腊月二十三有“小年”之称的祭灶,以及二十五的迎玉皇,这是一送一迎的两项祭祀礼仪。

灶神,有“一家之主”的称谓,被奉为家神。人们用丰盛的供品祭祀他,是希望他在天宫述职时,能为所在人家多说好话,在新的一年中带来好运。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称除夕或年三十。从这一天至正月初五,节日进入。包括除夕的阖家团聚、守岁、初一祭拜祖先、初二迎财神等一系列活动。

古老的春节,实际上也是中国数千年来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和表现形式。正因如此,它同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面临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内容以及一些观念和习俗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或改变,有些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虽然春节活动的一些主要内容至今仍保留着,如贴对联、财神和福字;除夕的家宴、守岁、拜年、逛庙会、举办灯会等。但与过去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许多约束人们的禁忌,几乎消失殆尽,许多活动的内容不但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增加了新的东西。又如灯会,除传统花灯外,又增加了不少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反映新题材的花灯,像恐龙、米老鼠、UF0等。

燃放烟花爆竹,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赶妖魔和营造节日气氛的标志性活动。那惊天动地的响声,缭绕的烟雾,曾使人感到别有天地的兴奋和愉悦。现在却因为污染环境和不断出现的意外伤人事故,而在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及人口密集区遭到禁放。

人们曾试图用踩爆小气球和电子花炮代替它,但效果完全不一样,找不到放花炮的那种感觉。因而,人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这些替代品,而宁愿开着汽车到边远的非禁放区去燃放烟花爆竹。

节日中的主要食品――饺子,也是这样。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精致的机制和手工冷冻饺子,但人们在过年时,仍要选择全家动手一起包饺子。因为这是家庭团聚、和睦、齐心协力的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是亲情、友情的融合、沟通。

那些如泥人、面具、木制大刀等手工制作简单而粗糙的传统玩具,在对儿童的吸引力方面,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电脑游戏或精巧逼真的电动玩具等高科技产品相匹敌。古老的社火、戏剧面对丰富多彩的影视屏幕,其观众的占有率也不断呈下降趋势。

面对这些变化,人们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既享受着传统节日的生活,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安排节日活动。春节的长假使他们有机会到外地或出国旅游,或在网络世界拓展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使他们感到了节日的充实和快乐。

第2篇

春节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假期里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省科技馆玩。一进院子大门,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红色支架,爸爸说那是太阳钟。在一楼有对话机器人和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机器,我和那个机器玩了一把,我赢了2次(呵呵,又输了3次)。到了二楼,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那里像时空隧道一样,还有亮晶晶的星星。走过去,又看到一个“倾斜小屋”,我走进去感觉很像地震似的。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磁悬浮列车,可惜今天没有开。记得二年前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来这里玩,看到那儿有很多人围着,我挤进去一看,原是一位讲解员阿姨在给大家讲解磁悬浮列车,正准备找一个小朋友乘坐演示。讲解员阿姨一看到我,就把我拉上去,我被固定好刚坐稳,一眨眼就到了另一边,妈妈还没来得及掏出相机,我又回来了。

哈哈,科技馆真好玩。

文 章来源

第3篇

如果你问我春节里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会回答:那是大年三十晚上在姥姥家和姐姐、妹妹一起燃放烟花爆竹。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在姥姥家楼下放鞭炮。由于五岁的妹妹不敢放鞭炮,所以她开始躲在姥姥家中窗户前观看我和姐姐放鞭炮。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有“三角塔”、“照明灯”、“钻石升天”…… 我和姐姐先燃放了“照明灯”,它是圆柱形的,点燃引线,冒出火花,有一个圆球从里面飞出来,随圆球爆炸产生小圆球,并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我们非常开心。之后我燃放了“钻石升天”,它是三角塔形状,外表蓝色。刚点燃引线,火苗就像一只小虫,飞快的向鞭炮跑去。鞭炮一点燃就开始旋转,并迅速地向天空飞去。它就像真正的钻石一样,我们非常惊奇,同时还拍手称赞。

此后我们还燃放了其它各式各样的鞭炮。我和姐姐、妹妹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开心自由地燃放各种烟花爆竹,我们非常快乐,也希望明年的春节还能开心地燃放让我着迷的烟花爆竹。

第4篇

一、辩论型节目的选题分析

辩论型节目通常是具有很高的互动性,以现场辩论和观众发言为主体的节目形态,泰州电视台《唇枪舌剑》节目每期邀请数名嘉宾围绕某个话题进行针锋相对的探讨争辩,节目以嘉宾点评的方式结束,对辩论话题进行剖析,给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或方向。

《唇枪舌剑》选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议题型,如“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剩男剩女是否该降低择偶标准”、“六一儿童节家长是否要放假”等;一为新闻事件型,针对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就新闻中所蕴含的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如“烟花爆竹该限放还是禁放”、“公考之门该不该对应届生关闭”等。这些话题的选取具有以下特点:(一)新闻时效性,作为子栏目的《唇枪舌剑》对《直播生活》的民生类新闻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深挖;(二)受众参与性,是对新闻事件的思辨,而不是对学术以及逻辑的思辨;(三)通过辩论,新闻事件再次被解构,新闻争议点被逐步放大,从而使受众从新的层面接近新闻真实;(四)力求选题多样,吸引不同层次受众观看、参与。

二、辩论型电视节目话题选择

1.话题选择贴近民众日常生活

民生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对辩论型电视节目同样适用。民众关注的,喜爱的,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2009年6月,泰州交警部门为了治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问题,开始在市区几个主要路口采取拉绳子措施。此举一出,立刻引起泰州市民的热议,《唇枪舌剑》随即录制了一档节目“治理交通问题,交通拉绳是否合理”,邀请市民代表及交警代表进行辩论、讨论。现场嘉宾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说出自己所代表群体的想法,在现场参与的社区群众及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节目给了交警和市民一个沟通的平台,之后,交警部门取消了拉绳子的做法,改变了执法方式。

此类辩题还有“东城河游泳是堵还是疏”、“无物管小区的保洁工作长效管理能否执行到位,难在哪儿”、“流动摊贩是否应该存在”,这些话题都是民众所关注的,通过辩论使大家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共识。

2.话题选择不能过于琐碎

民生类节目摒弃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采用平等的视角来报道新闻,以此赢得老百姓的关注。不过,很多民生节目选题狭隘,把大量精力放在关注邻里争端、夫妻矛盾等琐碎问题上,而忽略了大民生。

《唇枪舌剑》节目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尽量做受众感兴趣又不太琐碎的话题。但有时还是难免小众化,比如“西班牙PK荷兰,谁能夺冠”这样一个话题,只限于爱好欧洲足球的群体,容易造成收视群体的流失。

3.国家大政策的地方性解读

地方台与中央、省级媒体相比,资源少,起点低,只能从本土出发,结合本土实际做节目,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做法。例如2011年5月22日《唇枪舌剑》的“楼市拐点是否出现”这个话题,从国家房价控制措施以及“北上广”等大城市房价下跌说起,在嘉宾的辩论以及专家的分析下,观众对泰州房价的总体状况以及今后走势,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转贴于

这是大选题地方性解读的典型例子,回避了地方台对解读类似政策的不足,将国家级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三、创造性地选取辩论话题

信息时代,新闻信息呈几何形态增长,但真正受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不多。热点新闻容易“撞车”,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辩论型电视节目的选题当中。辩论型电视节目时长往往在30分钟以上,容易引起观众的收视疲劳。要想抓住观众,每一期节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好的话题应当具有以下特性:

1.公共性

电视是大众媒介,其所关注的一定是大众所关注的,辩题的选择同样也应该具有大众性。上到国家大事,如“中国该不该废除死刑”,下到居民关心的事,如“是否赞同送老年人进养老院”,都应该涉及。

2.争议性

辩论型电视节目最忌辩题不温不火,或者观点一边倒,辩题的选择具有可辩性。要达到这些,选题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话题争议是否大。否则,容易使辩论观点变得牵强附会,产生歧义,偏离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和缓解群众情绪的目的,适得其反。

3.前瞻性和预见性

比如“六一节家长是否应该放假”、“打麻将该不该有所限制”等选题,由于其所具有的前瞻性,对观众来说具有新鲜性以及现实意义,容易引起观众的思考。

4.多样性

第5篇

台湾商界流传“没在迪化街打过滚,就没有资格谈生意”的名言。迪化街除了成就台湾许多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外,还有就是浓浓的年昧。

迪化街是南北货集中点

清咸丰元年(1851年),林蓝田在迪化街建立了最早的三间店铺(即今154号的林益顺),两年之后,林右藻带领“顶下郊拼”失势落难的人,来到大稻埕迪化街定居并开展市街,林右藻当时所设商行,即是今位于105号的林复振商行。而隔壁相连的107、109号两栋外观相似的店铺,也是林家所兴建的,为大稻埕最古老的商行之一,开创出全台湾批发生意的蓬勃局面。刘铭传担任第一任台湾巡抚时,曾将大稻埕规划为外侨居留地和商埠,当时大小轮船布满码头,直抵淡水。

迪化街自大稻埕开发以来一直是最核心的区域,也是台北市现存最完整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老街,走进老街看看,闽南、洋楼、现代主义及仿巴洛克式建筑特色一一呈现,时代的轨迹在此留下痕迹。迪化街在日据时期建造的许多建筑,是由从日本建筑师学习西洋建筑的陈三川、陈旺来兄弟所造,虽然大致将之归为上述4类,但仔细观察却可发现各栋建筑巧妙不同,虽说是仿自西洋,但实际上亦糅合了台湾民情风俗于其中,可说是相当具有创意,值得大家细细品味与欣赏。

台岛财富“第一街”

台北迪化街,这条长仅800米却创造了数千亿财富的狭长街道,是台湾富商的发源地。不论是纺织业龙头的“台南纺织”、食品业的“光泉”,还是在大陆打下江山的“旺旺仙贝”、“联华食品”,乃至于后续许多知名企业,都是从这里闯出名号的。这些老店的发家之道,丝毫不逊横行无阻于纽约华尔街的犹太人。

上世纪60年代是台湾纺织业的黄金时期。那时,只要是稍具能力和眼光的生意人,都会想尽办法在迪化街上开个店面;只要是想学做生意的年轻人,也一定会到迪化街来找头路。现在赫赫有名的台南帮候雨利、吴修齐家族,“统一”的高清愿、“新光”的吴火狮、“东帝士”的陈由豪、“和信”辜家、“义美”高腾蛟、“台风”黄家等纺织、食品业巨头的前半辈子,几乎都是在迪化街上拼事业。这条只有800米长的老街,可以说是培育台湾大商人的摇篮。

老店掌握行业命脉

如果走在迪化街上遇到穿得愈破烂的人,家里可能就愈有钱。反倒是每天穿西装的人“可能是故意装门面而已”。“联发纺织”的副总王丰岳就表示,有时擦身而过,仅有数面之缘的老阿伯会突然上前来打招呼:“要好好做,我可买了你们的股票。”在迪化街做业务,稍不留心,可能就会得罪了这些一出手就是几千张股票的大股东。

上世纪60年代是台湾纺织业的黄金时期,当时不少布行转型进入纺织上下游的生产制造,造就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很多人在纺织业没落之前激流勇退,有人投资房地产在80年代赚了更多的钱,也有人进入股市成为资金充裕的大金主。至今当地仍以“迪化街仕绅”称呼这一群“拥有特殊身价”的金主。平时外人不容易分辨出他们,但在婚丧喜庆的场合中,一定会有四五桌是专为“迪化街仕绅”而开的席次。当地人都心知肚明,这些就是外界最感兴趣的神秘大金主。

人情信用打造生意圈

迪化街的人从不讳言,“迪化街是个很难打进来的圈子,但是一旦打进来,就是一辈子的事业。”在大稻埕当地,开行最悠久的第一银行是本地商人往来最密切的行库。曾经有个银行经理,从大稻埕分行远调至新竹分行,这里的老客户也整批跟到新竹开户。直到现在,这位经理已经退休,新竹的此银行却还是迪化街商人往来最大宗的银行。

铼德集团董事长张昭焚,其父张汉津曾是台湾卡其布大王,先后过“台南纺织”的“太子龙”与“台塑”的“台丽龙”两种卡其布品牌。张昭焚表示,小时候听邻居调度资金,经常只要一通电话,随时调个几千万、几亿元新台币都没有问题。迪化街商人做生意的一大特色是,平时就不断串门子、喝茶,所以市场有什么消息,谁的身家有多少,信用如何彼此都一清二楚,大家做起生意来就特别干脆。“联发纺”副总王丰岳就笑说:“迪化街的信用稽核,比银行做得还彻底。”

各式年货一应俱全

迪化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现今台北城最欠缺的浓厚年味与南北货品。至今仍可看出其旧日的风貌及活跃的商业活动,是逢旧历年市政府举办年货大街活动:店家前面挤得水泄不通,来往行人忙着试吃、选购过年食品。另外,迪化街也是台湾地区布帛、中药、南北货最大的批发市场。

一般人心目中的迪化街,是除了窄小的路街、骑楼下满满的南北货、中药材,以及街上两侧古韵盎然的老建筑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印象与意义了。其实,迪化街最珍贵的是对于大稻埕,甚至是对于台北市的历史意义。

热热闹闹的两岸春节

北京“绝活”和美食将于新春

“变脸”、“空竹”、“驴打滚”……这些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绝活”和美食将于新春,为台湾同胞送上为期10天的新年“大礼”。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台湾文化资产总管理处联合举办的“老北京的记忆――2011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将于2月5日(兔年初三)在台中拉开帷幕,98人组成的北京民俗文化代表团将赴台献艺。据介绍,庙会将在台中创意文化园区举行,共分为北京民间艺术品展示、北京风筝、北京小吃、北京民俗表演及“今昔北京摄影展”5部分。

扬州春节喜看灯:海峡两岸共赏灯

三分明月看扬州,扬州今年喜看灯。2011年江苏(扬州)灯会将于1月29日晚点至2月20日春节期间在宋夹城遗址公园举行,灯会主要分为台湾灯区、扬州灯区。

灯会期间,各城楼上在现有灯光的基础上,再悬挂彩旗、灯笼,做“美好江苏,幸福扬州”的字灯。灯会大中型灯组可达20多组,灯笼、宫灯约千余盏,整个宋夹城春节灯会,将形成一个灯的世界、灯的海洋,扬州城也会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此次灯会将发挥扬州灯彩传统的特色优势,以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材料相结合,将地方文化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融入其中,推出魅力扬州、诗画瘦西湖、大观园红楼梦、扬州八怪等有扬州文化元素的题材故事和迎春纳福、年年有余、金兔招财、巨龙腾飞、小白兔拔萝卜等主题的传统喜庆故事,使维扬彩灯发扬光大。

第6篇

关键词:汉语热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文化多元化

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 汉语热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股世界性的汉语热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更加繁荣,参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方兴未艾。截至2009年12月,世界上共 有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约300多所。1990年――2008年,国外参HSK(汉语水平测试)的人数累计超过132.4万人次。在美国从1992―2002年间上大学前学习汉语的人数从6000人增加到24000人。法国有12000 人在学习汉语,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二、汉语国际传播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现代汉语是现民族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含义是指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含义统指普通话和方言。现代汉语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在台湾称“国语”;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英语“mandarin”的译音“满大人”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信息产业的资源。一种语言被传播的程度与其所属国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拉丁语是古代西方的“超级语言”。17世纪法国崛起,法语取而代之。而如今英国的发达与美国的霸权使英语成为现代西方的“超级语言”,称雄于全球,几乎成了世界的通用语。而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周礼》及《礼记》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对外语言传播[3],始于汉朝,大兴于唐代,汉武帝时期,帝国疆界向四面八方大大扩展 ,中国的语言被传到了中国以外的许多地区,尤其是汉字对东亚、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世界向多元文化发展之际,世界人民向往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之时,把汉语教育推向世界,并且是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战略国策来实施,这是完全必要的。

三、商业机会是世界汉语热的源动力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已从单纯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转为凭借懂汉语的语言优势或到中国就职或与中国人做生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拥有13亿庞大人口数目的国家,为世界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例如韩国仅在山东一个省注册投资的韩资企业就达8586家[4],同时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企业都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老外”管理,现在中国人出外旅游消遣的也越来越多了,这就需要有大量懂得汉语的导游、导购、娱乐、餐饮、旅馆等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

四、世界华人的殷切希望

从前华人华侨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公平,如今随着中国日益强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愈来愈大,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对人们影响力最大,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里,就顺利完成了航天飞船神六、神七、以及神八的成功发射,以及神八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顺利的对接,这一切使华人华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恢复了民族复兴的信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正在加强。

五、增加话语权,化解误会的必要

中国改革开放的国策,不仅使经济快速腾飞,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是一日千里。同时国家的国防军队也正朝向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制造业正蒸蒸日上,中国的市场正一派繁荣,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加强,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对中国的责难不断 。事实上西方早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将西方文化的理念、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产品和语言对中国渗透、冲击,来保持西方文化在全球的绝对优势。中国政府将“汉语国际推广”提高是为了增大中国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高度来认识,是非常英明、正确的。各国间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消除或避免误会,这样才能创造出双赢或共赢的局面,使冲突减少,建设和平的世界,使全世界的人民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事实上中国一向主张尊重各国的内政,主张和平共处,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而自豪,注重礼仪精神,体现在含蓄、善良、温和、宽容的处事哲学上,接人待物温、良、恭、谦、让,礼貌周全。孔子的儒学强调“和为贵”且主张“和而不同”,其意义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中国希望世界文化百花齐放,共享繁荣。在此意义上讲,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六、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问题及建议

首先,在设置课堂时,首先要考虑到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需要。促使课堂从当地的中学开始就学汉语,这样才能使其基础深厚,便于理解语言背后深层的民族文化。几年后作为两国的亲善大使,促进交流、信任、合作。不但如此,而且最好的建议是尽早开办小学或娃娃班,这样文化传播将会更持久,更深入人心。由此他的父辈、祖父辈以及小朋友的阿姨、叔叔、舅舅,凡是关爱他的人们都会注意到“有关汉语的学习”。

其次,可以开办各种各样活动扩大影响力。例如可以借助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春节包饺子;元宵节吃元宵、赏灯、猜谜语;中秋节吃月饼、划龙舟、赏月、吟诗等等。这其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高低酌情处理具体的情节。例如,五月初五吃粽子可以简单讲解吃粽子的传统,但如果是汉语基础深厚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借机讲解屈原的离骚及其爱国精神,甚至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还可以讲茶道、学剪纸、写书法、练武术、听民歌,使其浸儒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样学汉语不是很有意思吗?

第三,任何一所学校要想得到良好的办学效果,和持久不断的生源,除了课程有吸引力外,最主要的莫过于该学校有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不一而足,需从多方面考察。但最主要的是,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对海外的或其他的不懂汉语的学生教授汉语时,他自己首先要热爱汉语,热爱发明和使用汉语的民族与国家。他还要深爱他的工作,深刻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四,学校办得好除了上述之外还要有符合学生不同要求、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汉语基础、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国别来源地学生的教材,总之教材必须是具有针对性。因此一定要对教材的选取或编写慎重。要注意其有趣性、知识性、系统性、结构性、循序渐进性、字词重复运用、句型结构、段章的理解、诗意的文章、交际的功能,还要记得要深入浅出,因材施教。总之,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熟悉教材,灵活地运用适宜的教材,包括网络多媒体的资源和途径,作为一个海外华文教师,只要尽职尽责,千方百计,辛勤工作,像园丁一样,一定可以迎来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满园春色。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为汉语国际推广尽全力,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清宇多元文化融合与上海汉语国际推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8(4):45-47

[2]林妙娜。联合早报,新加坡新闻2011,11:7

第7篇

假日电视,是相对于常规电视而衍生出来,为了满足电视观众在双休日、黄金周和节日等公共假期的收视需求的节目形态。笔者认为在公共假期占到全年三分之一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假日电视,做好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将从假日电视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假日电视的常见种类和地市级电视如何定位假日电视三方面来阐述个人观点。

假日电视往往被业界冠之“特别节目”,即指假日电视从选题形式到时长风格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常规电视节目,是具有假日经济特征的精神消费品。在我国,假日电视的传统代表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80年代开始,地方电视台仿照中央电视台录制各类晚会节目填充假日时段,假日电视的制作任务通常交由各台的文艺部组织承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电视广告节目的增多,一些带有软性广告性质的经济类专题在假日找到了理想时机,洋洋洒洒,极尽铺陈。观众因为受到广告专题吸引产生了某种消费冲动,形成主观印象。电视台与广告商在这种合作中都得到丰硕的物质回报。晚会和软广告与电影电视剧在假日电视里三分天下的辉煌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里根深蒂固。至今我们还能偶尔看到类似的影子,比如电视台选择在某个假日或春节前播出正面宣传某知名品牌企业的专题。今天回过头看,晚会也好,软广告也罢,在上星频道竞争的年代里,这类节目平日里稀松常见,如果在假日达不到叫好又叫座的水准,找不到恰当的宣传平台,是很难再掀收视狂潮的。填补时段固然可以,如果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往往难以收回成本。经过摸索和观摩西方热播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率先变脸,先后推出《国庆七天乐》、《超市大赢家》等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点是格调轻松、欢快,具有一定的悬念,适合全家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共同观看、讨论,可以实现充电、怡情、舒缓心情、排解压力、调整情绪等目的,充分迎合大众对假日电视的精神依赖。节目一经推出,在全国上下产生强烈反响。一时间,省级电视台纷纷效仿,出现了风格相近、模式相同的诸多版本。随着观众新鲜感的淡去,加之这类节目创新能力不强,制作水平低下,不久就以改版下马的结局收场。

经历了几年的沉淀,目前我国假日电视大致呈现为以下几类:一是晚会类,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为代表;二是软广告专题,对单位产品的正面宣传居多;三是编辑类,如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快乐直通车》等。《艺术人生》等中央电视台栏目也推出过将往期播出节目重新组合编辑的节目。这类节目的看点有三个:一是主题,二是点评,三是包装。虽然是观众熟悉或是似曾相识的节目内容,但是因为深受观众喜爱,有新的注解,有新的包装,因而会再次勾起固有收视群的收看愿望,同时原本对此类节目没有关注度的新面孔也因此成为新的收视群体。四是纪录片类,这种类型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时代意义的日子,如建国50周年,奥运会,世博会等。五是娱乐类。根据内容分为益智类、文体类、户外游戏类、小品类。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非常六加一》、《超级大赢家》等,湖南电视台的《奥运向前冲》等。六是真人秀类,包括选秀PK类节目。如深圳电视台的《饭没了秀》、江苏电视台的《老公看你的》等。七是咨询服务类。如北京电视台的《魅力周末》。八是体验类。如辽宁电视台的《劳动最光荣》。除了以上八类常见假日电视节目,一些电视台结合假日特殊文化意义和观众的关注点,对原有节目的形式和选题加以创新,形成假日里一道视觉风景,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在假日里制作《大家断案》特别节目。嘉宾和现场观众与主持人共同细致梳理分析案情,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进来,调动百姓的法律知识和推理能力,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收获感悟和成就感。在全国推行法定假日的过程中,我国各级电视台在假日电视的策划制作方面日趋成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一些节目从某个假日开始脱颖而出,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流程,从此成为某些特定假日的招牌菜。如中央电视台的《国庆七天乐》。有些节目从假日扩展到工作日,分成常规和假日不同版本。有些电视台的假日电视则摆脱栏目束缚,从频道内到电视台不同时段间形成呼应、关联的结构,积聚人气,提高电视台在全国范围的吸引力。

在分析和总结省级以上假日电视的基础上,地市级电视台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纯粹的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电视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同样忌讳依葫芦画瓢,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地市台做好假日电视应该坚持几个原则:一是放平心态,不要好大喜功,追求高大全。我们承认只有私家菜馆甚至小饭馆的实力,就不要比照五星级酒店的菜谱和排场。做回自己好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同样也对宋嫂鱼羹赞不绝口。二是寻找差异,突出优势。地市台节目没有上星的高度,但是它对本市观众的影响最直接,摸得着看得见。它的优势在于贴近和平易,让人信服,引导作用直接。三是发散不同假日的文化内涵,不媚俗,健康向上。一些电视台的假日电视节目由热转冷的死穴往往就在于格调不高。单纯的模仿带来虚高的收视率,缺乏创新,制作水平不高导致先天不足,格调不高的缺点很容易成为观众审美疲劳、兴趣转移的理由。今年辽阳电视台策划了一系列节目,收视效果出现明显提升。比如在新年和春节前后,该台的《劳动就业》和《周末赛场》两个栏目组分别策划了《爱心行动》和《温暖之旅》两期节目。这两期节目都是记录由当地电视台发起的公益活动的节目。《爱心行动》是通过劳动部门挑选自强不息的困难职工典型,给予社会的关爱和鼓励。《温暖之旅》则是通过团市委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倡议,由社会志愿者的代表――爱心企业出资向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分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两期节目都紧紧依托栏目主要关系群,突出栏目办播宗旨,与常规节目衔接得自然,不突兀,同时通过假日营造公益活动氛围,起到了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如今电视台活动类节目、公益类节目在荧屏很火,但如果为做节目而做节目,为秀活动而做节目,容易让观众茫然,进而流失原有收视群。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虽然不主张说教,但导向意识仍然不容忽视。由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温暖之旅》由单期节目演变成系列节目。公益行为不断延续,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这档节目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实践;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自我认同,因而,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迷恋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喜欢看日本动画片或韩国偶像剧。他们知道许多外国的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了解许多外国的流行元素,唯独对中国那些经典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知之甚少。在对学生进行节日调查时,很多学生不知道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元宵节;尽管大部分学生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却难以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复述下来。学生们正在接受一种被称之为“快餐”的文化――快餐文化。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这一代得到有效地传承与发展?笔者认为,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一)、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阵地。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时,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

2.古诗学习,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例如,倘若学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写作背景,又怎能深刻体会“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人间。”的豪气与悲壮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以读促学,读中悟情,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举措。范读,带读,配乐读,闭上眼睛想象朗读等方法都可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二)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宣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层次,积极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1.课前5分钟民族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知识小博士”。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一周2-3天)实行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是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名人故事,亦或是山川、建筑、诗词歌赋、对联灯谜等的介绍。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分类进行,一段时间内介绍一种,从易到难梯度进行。此类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既了解了民族传统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2.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丰盈精神内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些经典的语录应该让学生常记常新,伴随终身。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于晨读,于课前,我们都可以举行“每日经典诵读”活动。

3.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传统文化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属,要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就在自己身边。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从家乡的名人故事,励志名言,诗词;到各种文化专题,象酒文化,莲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家乡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家乡的方言,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顺利开展此项活动,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调查报告的填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努力弘扬本土文化。活动结束后,开展一系列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演讲宣传,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本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4. 举办语文学习沙龙

第9篇

作者:大四

出品:2306

类型:家庭录像

长度:1分20秒

某日,儿子将绿色内衣套在头上,只把圆圆的脸露出来,一只衣服袖子顶在头上,儿子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形像,又开始说“胃酸、胃胀、胃溃疡!”我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原来他在模仿电视广告中的那个“胃人”!可不是,还真的有些像。我为儿子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高兴不已。总想把他这个样子拍下来。

这个小短片拍摄于2005年春节,那时候,儿子刚刚两岁,正是调皮可爱的时候。儿子爱看电视,最喜欢的节目一个是《天线宝宝》,另一个就是各种电视广告。一天,儿子一边大吃特吃着零食,一边看他的《天线宝宝》,我劝他少吃点,否则胃疼。他立刻就说出一段广告词:“胃酸、胃胀、胃溃疡!”我开始诱惑他去寻找那件绿色衣服,果然,在刚才的提示下,他立刻开始他扮“胃”的表演,正中下怀,终于拍到了儿子的第一个“行为艺术”。这之后,儿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要把他所有的扮相都拍下来,可真得煞费苦心啊!

《拆》

作者:老K

出品:CKG工作室

类型:纪录短片

长度:1分38秒

北京―中国的首善之都,现代而古老的都市,她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拥有着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故宫、皇陵、天坛、,颐和园……最好的都在这里, 白天她充满活力,夜晚灯火点缀她的容颜。

当北京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却也渐渐地失去她的过去。愈来愈多的老建筑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伴随着的只有那淡淡的记忆。

2005年8月,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吉普)重组、变更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没有人会怀疑,对于经历了22年沧桑的北京吉普而言,化身北京奔驰将是一个不错的结局。然而,当这一切真正到来的时候,才发现有一种情结无法割舍。2006年6月,偶然的机会,我记录下拆迁的一瞬。

北京东三环双井桥东,紧邻CBD商圈的老北京吉普厂区内,曾经的前苏联风格的办公楼和厂房车间已经被拆得所剩无几。道路两旁多已成为空地,散落着许多砖块、瓦砾,几辆拆迁使用的大型机械停在路边。这片厂区已经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不久就会变成林立的商业楼群。或许是出于商人的精明,虽然不久这片厂区将不复存在,但厂区的南、北两个大门上还是换上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名字。这一切提醒着我们,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诞生地―北京吉普,将最终成为历史和记忆。

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过去的建筑或许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那些曾经朝昔相伴,游乐休闲的地方一下子即将消失了,不免有一些伤感,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中心区整体规划要求而拆迁的,北京吉普厂并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让我们记录下这些或许永远也见不到的场景吧,它或许是我们即将迈入新生活、迎接未来新面貌的历史见证。

《“走”秀》

作者:JIAJIA

出品:个人创作

类型:家庭录影带

长度:1分39秒

说实话,我拍的这个小家伙还真是有个性,哦,对了,忘记介绍,片中的女主人公就是我的小外甥女。今年两岁多了,大概是猴年出生,所以生性顽皮、多动外带嗓音洪亮。你看她个子不大吧,但是胆子可不小,经常在家里的沙发,椅子,窗台上爬上爬下,好是让人担心,所以在她刚学会走路以后,大家的警惕性都特别高,但即使这样,“小东西”也还是会制造点惊险事件。(冷汗!)

话说为她拍照,那要把时间轴拉回到她出生的第四天,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但是当我拿起摄像机拍摄的时候,小宝宝就很自觉地朝我看,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大眼睛”的关注。

之后的生活里,想必大家也能猜出来,这个小家伙当然是一天比一天有明星范儿:她很臭美,因为拥有许多漂亮的衣服;她很喜欢照镜子,总想能够看到自己穿上新衣服后的可爱样子;她很擅舞,每当听到或看到节奏鲜明的音乐和舞蹈,都会不自觉地扭屁股……

每每我拿起DV拍摄小家伙的时候,我那叫一个高兴。看,我是她的“成长影像记录大师”。哈哈哈……

《干了吧》

作者:起子

出品:个人创作

类型:半定格

长度:1分46秒

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拍摄一部真正的成人影片,film或是video,参演或是拍摄,想起来都令我热情高涨。但是有这个念头几年过去了,都不曾为此付出过确实的努力,总是以能力不够,环境限制而搪塞自己,任何实干之外的说辞都是借口,谁来鞭策自己向着此目标前进?是小泽玛利亚还是饭岛爱?都是敌对国女性,容易被人骂。

视频是在上学的时候制作的,两瓶燕京啤酒在饮酒人外出的间隙,在貌似羞涩的半推半就之后,认真操练了一把,饮酒人回来疑有异常。这个东西惟一令我暗自高兴的地方是:看客几乎无人发现瓶中酒水的量在大礼前后是有所变化的,呵呵。现在想起来那一定是个荷尔蒙暗流涌动的闷热夏夜,当时有多少鸳鸯在那所高校中欢乐?

《轮滑帅哥》

作者:小木

出品:木木作坊

类型:家庭录影带

长度:1分9秒

去年春节前,儿子的轮滑课有一节公开课,爸爸妈妈可以参观。我兴致勃勃地拿着摄像机去了。到场的家长还真不少,各个都带着摄像机、数码相机,真像记者招待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希望用影像记录下孩子的成长……

这一节课我没抬头正眼看我儿子,因为他始终是在动的,所以拍摄过程很紧张,一直跟着他……还要闪开别的家长。不过晨辰配合的不错,每轮到他上场都表现都很勇敢,还时不时冲着镜头做鬼脸,这让我拍到不少好玩儿的镜头。

剪辑的时候加了世界杯歌曲做背景音乐,这也缘于最近火热的世界杯赛事。

《它们吃麦当劳长大》

作者:仓鼠小居

出品:北京东城金宝耗子窝

类型:宠物秀.

长度:1分39秒

它们俩,肥嘟嘟佐佐卫门和肥嘟嘟佐佑卫门。

我们家这两只“耗子”(我老爸老这么叫)来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肥,我是眼睁睁瞅着它们一天一天腰腹渐宽。第一次见到它们,那叫一个粉嘟嘟的可爱。(刚生下来没多久)。

我将吃剩下的薯条伸进了它们的窝――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当时,两只胎毛未尽的小家伙正在熟睡,忽然其中一只的鼻子开始抽动。然后回身就是一口,正好咬在薯条上。

居然连眼睛都没睁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睡中仙?

我的手轻轻往上一提,这个家伙居然跟着被“钓”了上来,它的名字叫做――肥嘟嘟佐佐卫门。而另一个捧着脑袋在窝里呼呼大睡不顾美食诱惑的,叫做肥嘟嘟佐佑卫门。直到把薯条丢到窝里,佐佑卫门忽然间醒了,二话不说,张口便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