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合同档案管理方法

时间:2023-06-14 16:36:28

导语:在合同档案管理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合同档案管理方法

第1篇

1发电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发电的高效率和持续性供给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发电企业的档案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开始变化的,在发电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记录在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所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中,这对于发电企业的历史面貌和经济效益有着独一无二的凭证作用,在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包括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科学资源,从本质上反射出企业发展的真实历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档案管理中所富含大量信息价值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决定了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利用这丰富的资源更加准确、及时地服务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研究。

2发电企业档案的主要内容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包含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以及领导名单和职能分工,兼职及专职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责任,企业主要领导与上级领导机关签订的安全责任状,企业与下属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企业总体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特殊工种制定的操作规程和经营管理办法,针对电力生产流程存在的危险有害源等所采取的职业病防范措施。

(二)安全生产工作记录

安全生产工作记录包括参加电力安全监管会议的文字记录,以及企业内部召开的各种会议、研讨会所作的安全工作方面的研究、讨论和决定的记录。企业劳保用品的供应单位、供货时间以及发放计划,企业财产、人员、设备以及运输工具的保险记录;防汛、消防等重要器材的重置、更新数量和时间记录;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及定期上交的事故报表;上级单位下达的对发电企业的各项考核标准和检查要求中对安全生产所做的记录,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后给责任单位人所下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存根,以及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检查的记录;发生事故后所作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以及定期上报的事故报表。

(三)有关设施和设备安全状况的资料

包括电力生产中经营的危险商品和使用高危物品的说明书,发电设备安装和发电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文件和图纸的复印件,建筑单位和设备生产商的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以及设备、设施还有交通工具等的损坏和历次维修记录,电气设施、防盗网等的改造和安装更新记录;对高压、高温、以及电器等重要设备的定期检测和检验的记录。

(四)经营合同档案

发电企业的合同档案部分是由文书档案发展演变而来,为了易于管理和利用而设置了单独的一个档案进行管理。与其他企业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文件组成了这个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发电企业法律维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凭证。

(六)有关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的资料

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生产档案建档业务列入安全生产的必修类容。如说每个员工必须参加新员工进厂时的安全教育,不能出现缺人、缺课时的现象;要定期进行小规模的班组安全教育,要让所有员工尽可能及时的掌握所有的安全操作规程新技术,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员工因为忽视安全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护员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3档案管理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1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不健全问题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仍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安全生产档案的不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安全性具有促使企业管理层将安全生产列入日常议程,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在生产中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安全管理人的检查。同时安全生产档案还有助于全体员工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的提升,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张有序地开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因此,应当重视并强化安全生产档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

3.2能够确保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趋于激烈。而发电企业档案包含着涉及范围广、门类众多的海量信息资源,记录了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所有有价值的图片、数据以及文字等材料,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发展历程。有效地管理档案资源,能够为发电企业在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发电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果企业在档案管理环节发生严重的疏漏,导致一些重要的科研信息和信息资源有所缺失,更不幸的是这些资料信息如果被竞争对手掌握,将严重地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挫伤企业的发展能力。

3.3能够提高企业档案利用效率

在现如今的发电企业里面,各级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地综合利用各种合理的措施才够够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道理,使档案的时效性得以明显地体现出来,降低档案资料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同时提高发电企业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精准度。

3.4能够给与并满足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发电企业只有引进竞争机制不断开拓外界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条件,档案管理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在发电企业中扮演着奠基石的角色。发电企业的档案一般记录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生产能力以及经营状况等各种信息,只有对发电企业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奠定基础。因此,发电企业应充分重视对档案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并随着体制的变化适实变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第2篇

关键词:文件材料;试听档案;新时期;档案管理制度

1项目档案管理是什么

技改大修工程项目档案是指整个项目工程从工作开始到结束这期间所有的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的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图纸,也包括声像材料、电子光盘等。材料的内容包括技改大修工程项目过程中的策划、实行、完工等一系列工作生成的文字材料。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确切的体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也可找出为什么会发生工程事故,在很多工程建设的地方都有重要的价值。

2为什么要提升技改大修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改大修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下三个方面是为什么要加强技改大修项目工程的档案管理。一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技改大修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时期,做好电力系统技改大修项目工程档案管理是可以为电力系统工程项目带来美好的前景。二是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的科学有效性,用文件材料将项目工程的各个工作环节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把握。将工程项目建成的过程形成历史材料,可以真实的表面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产生的问题,为完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更好地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技改待续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三是档案服务和档案利用的本质要求,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档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项目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3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3.1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重视设计而轻视档案的问题。因为相关专业人员短缺,在一般的地市级只有一名人员专门负责技改大修,需要管理规划可研、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领导更注重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则注重项目工程的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缺少对一些重要文件材料的归档。例如说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来往信函、设计变更记录、领导批复等重要材料,都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导致会出现归档的难度系数大、归档不全问题。还会出现文件档案资料的签字盖章不齐全,对于服务类合同也没有写签订日益,档案资料的时序性也不满足相关要求等。

3.2档案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将工程项目档案归档进行立项,也没有纳入工作领导小组中。企业电力系统一般注重提升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和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对档案进行系统的管理,导致许多档案资料都得不到规范的保留。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人对项目档案材料进行跟踪,这将导致档案材料的收集难上加难。而且项目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一些专业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归档,管理人员既要懂档案管理又要懂电力系统项目工程,但是在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3.3视听档案的保留不齐全

视同档案材料主要是指声像材料,这些声像材料会辅助一定的文字材料加以解释说明。视听档案材料是技改大修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影响力的材料,在档案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不重视视听材料的保留,而只关注到项目工程建设的好坏。对于视听材料的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这都对视听材料的保留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视听材料管理数据库,导致视听材料不齐全。

4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4.1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

重视理念建设可以保障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只有领导的意识正确了,工作开展的到位了,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现在很多技改大修专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度不够,为增强各专责的归档意识,要加强培训,培养其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工作技巧。同时要加强管理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其能够主动收集整理档案材料,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2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内部的组织结构

电力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以维护档案管理人员的权责,确立归档部门最后审核的具体要求。必须非常重视归档工作,最后一项归档工作的审核在没有通过的前提下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系统性的体制机制,电力企业也要将档案管理部门加入到工程项目的建设的组织结构中去,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项目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联系起来,让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项目管理中去,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

4.3加强项目工程进程与归档工程建设的一致性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项目工程进程与归档工程建设的一致性。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项目档案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一旦丢失就会严重影响到后期工程项目的开展。所以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我们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将档案管理的工作与项目工程的工作齐头并进,使归档工作更加的系统,从而整个工程项目最终的验收打下基础。

第3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保管。

第4篇

关键词:文书工作、科技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文书工作

文书是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文书工作是对其进行撰写、传递、处理和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文书工作对及时传达、互通情况、处理问题、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1.准确。准确既包括文书本身的质量,也包括文书处理程序各环节的质量。文书在处理的过程中,要体现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到程序完整,方法缜密,手续齐全。

2.及时。及时是对文书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对文书工作特性的具体体现。从文书工作总体上讲,及时的原则要求应视轻重急缓处理文件,加速文件的运转,做到不积压、不拖延、不误事误时。为此,必须明确办文的时限,即规定每个具体工作环节的时间,以确保文书工作的整体效率。

3.安全。安全是对文书工作的管理要求,是文书工作政治性的集中体现。围护文书工作的安全,要保证文书内容的安全,特别是一些文件。

二.科技档案

首先,为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科技档案在整理、归档前都应按项目收集齐全、完整成套。一套科技文件应该能够完整地反映该项科技活动的全部内容和历史面貌,既有原始依据性文件,又有过程性和成果性文件。在归档前,档案工作员应根据专业性质和科技、生产活动的特点,认真进行检查做好归档文件的完整性鉴别工作。但有时管理人员对于科技档案不够重视,用的着的时候重要,用不着的时候不重要。

其次,科技档案必须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形成的所有声像资料必须在内容上始终与所反映的科技对象一致。要求科技档案是其科技活动同期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保证如实地记录和反映科技对象的历史面貌;同时要求科技档案能够动态地反映科技文件归档后其科技对象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使科技档案为历史研究和现实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凭证。

三.档案管理

1.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是需对本单位(部门)需要归档的文件、未及时归档的文件、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的接收和整理。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又可看作为是对档案工作的前端控制。档案的收集是前端控制的基础和出发点,而档案的整理则是前端控制的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前端控制是对文件归档之前的工程项目的早期参与,工程项目档案往往形成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工序复杂,如不及早参与,必定会影响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甚至会影响到工程完成后的整体竣工验收。

总承包项目归档的内容可参照城建档案馆所编制的相应归档表,可根据该表所列的范围进行归档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的文件分为四个大项分别为前期立项文件、设计阶段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阶段文件。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应随着整个项目的进程同时进行着的,应将档案工作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实行同步管理,即签订合同、下达任务书时提出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要求;检查项目计划进度的同时检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检查工程质量的同时检查档案材料的完整与准确。

2.档案的价值鉴定

档案的价值鉴定是决定档案是否值得保存的基本手段。如果错误地销毁了有价值的档案,将会对于今后的查阅、参考和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反之,如果不适当地保存了无价值的档案,也会给档案室徒增人力、物力的消耗,并将真正有价值的档案淹没其中,有害无益。

在档案的管理活动中,注重加强对档案的前端控制,能有效地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归档工作,那么档案的质量就会失去必要的保证。为此,应当把档案的管理模式由结果转变为过程,应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监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过程、保存和加工过程以及鉴定筛选归档过程。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资料员不能仅仅作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人员,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即可,也需要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收集到相关的信息,才能了解到自己所收集的档案是否齐全是否有效。

3.档案的价值利用

档案的保存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为了档案能够为使用者在提供后续工作中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

在利用档案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阅览时,使用者不得在文件上涂改、作标记等,必须保证档案文件的原始性及完整性,要爱护所查阅的档案材料。

(2)如档案需要外借,档案员必须做好详细的登记工作,不能因熟人或领导而忽略此步骤造成文件因借阅长时间后未归还而忘记是由谁借用。同时,若文件超过借阅期限未归还,档案人员需提醒借阅人及时归还,防止应疏忽而造成的文件丢失。

(3)重要文件或者珍贵文件,应妥善保管,尽量不外借,但若是合理的需要,可提供复印件供其外借使用。

四.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传统的档案工作是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文件形成后由资料员收集立卷,最后交到档案部门进行归档保存,由于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在传统的方式下,档案收集后,先进行分类、排序、装订、编号,然后录入档案目录,并将目录连同档案一起装入档案盒内。这种操作方式耗费大量劳动和时间,导致较多档案归档后被长期堆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此外,虽然档案一般都分类存放,但在档案存取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档案存放的次序难免被打乱,这样一来导致查找和阅览都变得比较繁琐。由此可见,曾经使用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与信息化管理相比较存在着:档案的编目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冗长;档案查阅耗时;统计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如今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前的传统手工管理现已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为了让利用者能及时地无遗漏地得到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并迅速传递到每个需要利用的地方,这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及通讯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起草、查找、借阅、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等。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并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中。虽然在初期时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麻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电子文档便捷、高速、直观的优越性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了利用率及利用时效,并可以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来传输所需要的资料。

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证明,档案管理采用电子化流转方式,是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第5篇

作者:孙兆鹏 李树涛 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在现实中,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竞争压力小,日子过得一直比较舒服,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观念滞后、法律知识欠缺、管理方法落后,很难有能力去钻研深层次的合同管理方面问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发的合同管理方面问题,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合同的超前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煤炭企业的高速发展,部分煤炭企业集团在此过程中,对合同签订风险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全,不少单位签约前缺乏对合同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了解,甚至发生不签订合同,擅自搞人情担保,关系合同,盲目签约,造成潜在的合同风险隐患。合同签订过程控制不严格合同审验环节是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到合同签订成败的关键。但在煤矿企业现实工作中却存在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体现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需要明确的、严谨的合同文字来体现,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有歧义的文字常常隐含着巨大的违约风险。另外,合同签订的程序也至关重要,整个合同的订立需要先向煤炭企业经管部门进行法律咨询、论证,对签约单位进行资质审验,并形成初步意见报送审查,然后合同经办部门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合同草本,最后报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审查合同,而这些程序在现实操作中往往被简化,从而导致某个节点的风险剧增。合同后续监管被忽视合同签订只是开了一个头,更重要的是签约双方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而我国大型煤矿企业往往忽视了合同及时有效的履行,忽视了合同履行的动态监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交货、验收、结算等环节跟踪管理及其在这些环节表现出来的履约资信评价也不能及时反馈到合同管理部门,导致违约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煤矿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合同制度存在着职责不分、权利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大部分煤矿合同管理都在企业管理部,其它经营科室还兼任合同业务人员,好多合同管理人员还兼任着考核等其它工作。煤炭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虽然有一整套制度,但是很多制度不能落到实处,缺乏可操作性,受到传统体制的制约,擅自搞人情合同、关系合同,致使合同管理部门把关作用被削弱,使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企业要注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合同管理,选拔那些爱岗敬业、熟悉法律法规、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同时,要抓好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改善知识结构,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加强对合同风险防范制度的宣贯,编制合同风险管理岗位手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捕捉信息、预测风险方面的敏感性,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合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较高素质和责任感的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从日常的工作中,捕捉到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较早感知未来的合同风险,才能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实行合同全过程系统管理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在与关系单位签约前加强调查,充分了解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减少企业利益受损风险;合同管理人员还要注重合同审查签订工作的严谨性和合法性,要对草拟的合同项目的语言、条款、权利、义务、程序等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合同符合国家标准,保证签约双方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以免出现违约的情况。

整个过程顺利进行仅仅依靠合同管理部门很难完成,需要合同管理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建立煤炭企业合同风险预警机制国有大型煤矿企业集团进行多元发展,要强化合同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合同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定期进行企业合同检查分析,及时感知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当工程合同履行过程出现怠工、质量等问题时,施工监督部门要能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或提出法律建议。同时,合同管理部门要建立针对突发违约事件的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划定风险预警线,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适时监控,能够迅速甄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减少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煤炭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国有大型煤矿企业要建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合同的资信调查、审批、会签、审查、登记、保存,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受控,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同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机制流畅、职责明确、规范运作,从而使合同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管理技巧;建筑市场

0引言

建筑工程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当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规范双方的经济活动、协调双方工作关系、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如何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对每个施工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下面就如何加强建筑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研讨。

1 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合同是由建设单位双方在达成共识之后一同签订的关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要完成的目标以及具体事项等多方面的经济合同,合同管理则是由建设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建单位以及相关监理部门根据我国相关行政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来共同执行的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同时确保了合同条款中每一项具体内容的有效实施。

1.1 强化合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化,才出现了合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合同能够有效的对建筑市场进行管理,在对建筑市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没有较为具体的内容条款而无法行使职能,但是通过对合同的使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利用具体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1.2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勿论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

1.3 加强合同管理是时代所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建筑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开放。近年来在建筑市场上所引起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

2加强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1.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具体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对外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使用建设部示范文本,详尽填写。并根据相关法律取其精华,制定本公司示范文本的推荐填写文本,也就是说,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一种业主既易接受又能实现承包方目的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应当尽量使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此举可以有效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同时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实施进行监督,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同时,在拟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使拟定合同具有预见性,且要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避免所拟定的条款出现歧义。拟定合同文本要把握以下要点:明确合同订立时间及优先顺序;约定价款中核定工程量清单的时间期限;专用条款中明确组成合同的文件及解释顺序;重视索赔条款的拟定。应该对所拟定的合同初稿进行合法性分析及完备性分析:确认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双方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工程项目是否具备签订与实施合同的条件;招标投标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合同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合同条款齐全、合同用词准确、对工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有足够预见性。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合同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建筑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形成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则是指合同管理人员将各种合同时间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作小组,明确其工作范围和责任,通过合同任务的层层分解将任务落实到人,协调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合同。

3.对建筑工程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是比较频繁的,而合同变更往往会导致索赔纠纷,因此在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索赔制度。施工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施工索赔可以化解工程项目的各类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施工索赔是建筑企业在对业主索赔的过程中,把协商、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施工索赔要以合同为基础,要以事实证据说话,索赔的证据包括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有效信息等。

(2) 重视现场签证。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订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等详细情况。

(3) 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 (如图纸、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变更指令等),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4) 及时处理停工损失 (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损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5) 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规范及定额规定,对于定额未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4.认真开展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建筑工程合同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认真开展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并能够总结和归纳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合同终止之后,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分类、登记、编号、装订、归档备案工作,实现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