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6:28
导语:在纺织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去年召开的“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是纺织行业的一次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系统对接的直会,推出了1名学术大奖、8名学术带头人、15篇优秀论文,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继往开来,本届大会组委会仍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纺织专家和学者,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家,深谙资本运作与电子商务的成功人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贸易团体、商会的管理人士等共聚一堂,实现跨界思维共赢,合作集成创新的目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孙瑞哲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分别担任大会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大会将围绕新型纤维材料、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等热点,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额发学术大奖和学术带头人奖,为国内外高层次的纺织理论研究者、纺织科技工作者、纺织生产管理者和纺织技术产业化实施者的零距离接触提供互动空间。现诚挚地邀请您就相关内容投稿并参加此次会议。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4)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8月20日。
论文摘要阐述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杨树烂皮病与杨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杨树产业发展。
杨树是东海县最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栽植杨树已成为该县农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该县已发展杨树4万多公顷,蓄积量达160余万立方米,杨木及加工年总产值可达5亿多元。杨树为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生产和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树种单一、林相单纯常引起以杨舟蛾、杨尺蛾、杨树天牛等虫害和新造林出现大面积枯死等病害日趋加剧,经常大面积暴发成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经省林科院、省森防站等单位合作研究,目前在病害暴发原因、虫害防治生物筛选和病虫害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施肥过多。苗户为了追求苗木的出圃量,大量追施化肥。据了解,有的苗户追施碳铵和尿素达3000kg/hm2,部分苗户也都在2250kg/hm2左右,使苗木生长期推迟。这样苗木虽然长高了、长粗了,但苗木组织不充实,木质化程度低,细胞壁过薄,机械组织不发达,致使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3)长期单一培育。单一培育杨树苗等深根系树种,使苗圃的土壤肥力下降,同时造成危害杨树的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累积,这样一旦环境条件适宜,杨树苗即可发病。
(4)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1.2防治对策
防治该病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如果预防措施到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针对目前在苗圃管理和新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一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6)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不能及时栽植的,最好放在水堂中浸泡,栽植前用70%代森锰锌700倍液浸泡20h后再栽,栽植后的苗木要及时浇水培土。尽量避免从外地长途调运苗木,若确实需要,要对苗木进行包装保湿之后再运输。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症状是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2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中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枯死。病斑皮层变暗褐色腐烂,有时可达木质部,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环境条件有利树木生长时,抗病性提高,病斑周围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扩展。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在10~15℃、湿度为60%~80%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d。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2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侵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树,可刮除病斑,涂药防治。
3杨树主要害虫防治
(1)食叶类害虫。主要指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杨尺蠖、金龟子等。幼树可在害虫低龄期、虫态相对整齐时用高压喷雾机喷洒灭幼脲防治。高大树木,可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在树干基部或根部打孔注射防治,也可用烟雾机熏烟。
(2)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叶蝉、红蜘蛛、日本龟蜡蚧等。这类害虫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的汁液,常造成整株枯死。可在若虫上树前用塑料布设置20cm宽的隔离带,并辅助人工扑杀。化学防治,在树干1m以下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涂成10cm宽的药环,以阻止草履蚧上树。在害虫上树后可用内吸性农药喷雾防治。
培育方正银鲫夏花,主要是利用轮虫和豆浆肥水相结合的方法,此方法培育夏花成活率达70%~80%。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0.5~1m。底泥中轮虫休眠卵数量每平方米100万个以上。
2、清塘、注水:每亩用生石灰100kg清塘,晾晒几天,再注入新水0.5m。
3、搅泥、施肥:注水后,用铁链等工具充分搅动底泥2~3遍,使轮虫休眠卵上浮,以便于轮虫休眠卵萌发。搅泥24h后,施化肥一次,如硫酸铵、过磷酸钙各5kg,使浮游植物尽快繁殖起来。施化肥2d后,全池泼洒发酵好的鸡粪,首次每亩施100kg,其后减半,每3d施一次。另外,也可施生物渔肥,发塘效果也不错。
4、投饵、补水:轮虫出现后(每升水轮虫量超过100个),改施酵母,每次每亩池塘用1kg,兑水泼洒,直至轮虫达到高峰(每升水轮虫量超过1万个)。
5、投放鱼苗和饲养:每亩放养方正银鲫水花10万尾。下塘前要试水,看溶氧、pH值等技术指标是否适于放水花,试水完毕才能大批量投放水花。按每天每亩用黄豆3~4kg的量浸泡磨浆,上下午各泼豆浆2次,并视水质、鱼苗生长状况增减用量。大约2至3周后,鱼苗全长达到2~3cm左右时,准备拉网出池。
二、鱼种培育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3~5亩,水深1.5~2m,池底淤泥15~20cm,注排水方便,池塘配套增氧机1台。
2、清塘:放养前15d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量150kg。
3、注水施肥:施生石灰24h后,注入新水1m深。夏花放养前一周,每亩施发酵鸡粪等有机肥200~250kg,大约1至2周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开始放苗。整个养殖期不再施肥。
4、夏花鱼种放养:在主养方正银鲫的池塘中,鲤鱼、草鱼等不宜做搭配品种,但可搭配鲢、鳙鱼。放养夏花鱼种宜早不宜迟。放养数量根据产量和出池规格而定。
5、饲料要求:使用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的粒度越细方正银鲫消化吸收越好,生长越快,饲料系数越低。方正银鲫的口裂相对较小,对饲料粒径要求较严,饲料粒径太大,易造成浪费。
6、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采取驯化投饲法,驯化方法与鲤鱼相同。在池塘边上搭一个伸入池水的栈桥作为投料台,栈桥高出水面。边敲出声响边向池内撒饵料,也可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养成方正鲫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惯,每天上下午各驯一次,但驯化成功时间要比鲤鱼长一些,约需7d。方正银鲫乌仔或夏花鱼种入池后,先不要急于驯化,待其长到4~5cm,池中可摄食的天然饵料较少时再驯化。正常投喂时,每天投喂次数应根据水温而定,一般20℃以下时,每天投喂2~3次;20℃以上时,每天投喂3~4次。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40min左右,投喂量以鱼吃八成饱为宜,即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为止。
(2)水质调节:鱼种入池后,5~7d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cm,至7月份水深达到1.5~2m,以后勤补水,保持这一水深。夏季坚持每天开增氧机1~2h。15~20d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20~25kg。
(3)鱼病防治:鱼种入池前用浓度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时间为10~20min。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三、成鱼养殖
可采取池塘套养、池塘主养和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
(一)池塘套养
1、成鱼池套养:可在主养鲤鱼、草鱼、鲢鳙鱼等鱼的池塘内套养。既可套养规格在20~50g的1龄方正银鲫鱼种,也可套养2~3cm的方正银鲫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100至250尾。
2、鱼种池套养:可在主养青鱼、草鱼、鲢鳙鱼等鱼的池塘内套养。鱼种池一般只套养方正银鲫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150~200尾。
(二)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2m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4~10亩水面配备一台3kw的增氧机。
2、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放养前10d彻底清塘消毒,可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50kg或漂白粉5~10kg。消毒后池塘注水0.8~1m深。
3、鱼种放养: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方正银鲫放养规格为50~100g的春片鱼种,鲢鳙鱼放养规格为100g左右。鲢鳙鱼放养比例为2∶1~3∶1。收获时,方正银鲫成鱼出池规格为250~300g,鲢鳙鱼成鱼出池规格为750g。
4、饲养管理同池塘精养培育方正银鲫鱼种。
(三)大中型水域增殖
虫害防治技术,就是指对林区发生的虫害病进行仔细研究,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病控制在发病潜伏期内,将其消灭,来减少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常见的灾害性虫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拟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制定应急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林区虫害现场进行全面了解,快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范围。林业管理必须要把虫害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林区虫害的有效防治,保护森林所有权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病防治对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松材线虫为例阐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等,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来说,松材线虫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受温度影响,尤其是10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出现死亡的情况,当温度在25℃~30℃时,该病虫害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林业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演变过程,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2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对森林中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的具体发生情况,进行范围划分和精确定位,建立动态的监控点。每年该虫害病多发期时,对松树的病状情况进行统计和资料更新,监测虫害的扩散面积和具体的病死株数,建立监测报告制度,来实现对病区的动态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3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对虫病多发区的管理,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对病死数目移除过程的监督。因为病死林木中还潜藏着大量的虫卵和幼虫,是虫病再次发生的根源。病死林木属于林区所有者的财产,如果肆意进行买卖,就会造成病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展,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病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病死林木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统一移除处理。因此,在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对病木的处理,严禁病木非法流通运输。
2.4具体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由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管理分工,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控制一级,一级管理一级,切实将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切实做到对虫害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完备的虫害管理知识,真正发挥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5加强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对虫害的预防能力,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免受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虫害,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林区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漫长但是效果明显。物理防治措施指将化学药剂喷射或涂抹在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来做到对虫害的控制和消灭,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一些简单物理工具,比如电、热、光、辐射和微波等物理技术来达到对虫害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饵木和灯火来诱杀害虫。
3结语
在服装面料图案与纹样设计领域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纹样设计与数码技术完美结合,能够生产出更多个性化设计的服装。运用数码印花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运用到现代女装中,这种技术印制的纹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山水画的位置、大小、能够将山水画浓淡渐变的水墨层次充分的印制出来,更好的展现服装的水墨意境之美。这样的新型印花技术不仅在面料行业掀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服装设计师们的无限创作灵感。设计师们对于图案不仅要求颜色饱和度达到最佳,而且色彩间的变化也要更加细致,一些图案更是要求其清晰度跟照片一样。
2传统印花面料与数码印花面料的比较
传统印花一般有手工印花、平网印花、滚筒印花、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防印印花、特殊印花、涂料印花9种印染手法。传统印花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工人们的手工分色套印,由于套色技术的限制,传统印花印10套以上就非常困难,也就决定了传统印花技术很难实现10种以上的颜色印制,限制了印花颜色的品种与层次。而且每种颜色还要分色描稿、套色,其工序比较繁琐,全部试印打样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是中国传统印花技术的代表作。雕版印刷对轮廓清晰的图案更为合适,渐变的过度颜色很难自然地实现。而数码印花过程由计算机控制,与传统印花面料相比较,数码印花面料的优势在于:
(1)数码印花技术能实现1670万种的颜色,突破了传统印花的套色限制,所以数码印花面料在颜色渐变层次、云纹等高精图案的精度效果上占有明显的优势,采用数字技术可设计高仿真的纹样,印制的面料花型的精度可以与照片效果类似,是传统技术面料无法实现的效果。
(2)面料设计素材可以源于照片、通过扫描的图案等等、还可以是通过PHOTOSHOP变形处理的数字化纹样,印花面料图案的形状、大小、颜色可随着服装设计的需要任意发挥。
(3)可以通过调节数码印花机的喷嘴喷射染料的剂量,在纹样局部形成凹凸肌理的面料,形成面料的肌理变化;而且生产过程无水量、染料的浪费,污染更小。
(4)与传统印花面料打样时间相比,数码技术面料在图案设计好了以后,可以通过U盘、光盘、E-MAIL等方式传输给电脑,通过试色后直接可以打样,打样时间一般在1天之内,是传统打样效率的10倍左右。在欧洲印花业已有90%以上的企业采用数码印花机打样,业内普遍认为数码印花机打样反应速度快、打样成本低、效果一致性好,数码印花已经在欧洲印花届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印花可以随时调色,立等可取等优点。
(5)传统印花图案往往受到花回长度的限制,数码印花工艺过程可以不存在长度边幅的概念,服装设计师可以充分根据设计思路设计纹样,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设计的才能,提高了面料图案的设计尺寸与空间,从而提升了印花面料的档次与效果。所以数码印花技术很显著的提高了印花面料的纹样、颜色的丰富性,也拓展了设计师可供选择的面料范围与品种。
(6)可以成衣裁片进行印花,能够很好的适应在小批量、多品种的成衣印花要求,真正做到一件起印、立等可取。最大程度发挥设计的个性化需求。
3数码印花面料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现代设计师需要追求一些新颖的设计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大多数设计师都是在外轮廓和肌理上花心思,然后再到面料市场内去找符合自己设计的面料,还有些设计师是先选择面料再做设计,普通的面料市场对于设计师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往往由于一些好的设计因为找不到符合的面料而被设计师被迫放弃掉,有了数码印花面料的应用,可以根据服装设计的需要来设计数码印花面料,让设计师在花型创作、颜变设计中有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从而让服装设计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常用的数码印花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3.1按数码印花纹样在服装中的分布方式
(1)数码印花面料的整体应用
使用整块的印花面料直接设计服装,其中主要注意一些图案间的拼接,大面积的印花图案一般所选用的款式都是比较偏简约的,简单大气的廓形配上丰富多彩的印花,既有简约的时尚概念,又有具体的图案设计细节,整个服装更能突显出了印花所要表达的丰富精神内容和视觉效果。如图5所示,T恤来自TRENDIANO春夏男装,整体的数码印花的运用,戏剧性黑色底色为像素化花卉图案营造出新意,增添了硬朗感,让整个普通外观T恤因图案纹样的随机变化而充满趣味性。
(2)数码印花面料的局部应用
在纯色底料上将印花定位印制在服装衣片的局部,比如胸口、衣袖、裙边等,这样的设计印花主要起装饰、强调作用,突显出服装整体与局部呼应的设计,相对于整体印花,局部印花为画龙点睛的强调设计。LouisVuitton2013春夏女装,服装上的跳跃性定位印花,让原本单调的款式重新活跃对比起来,且因上装黄色、灰色的颜色定位印花,与夏装白色的定位印花形成颜色和形的呼应,因此更显的协调统一。
(3)多种数码印花的拼接应用
将不同的印花面料做拼接,寻找面料之间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调和的最高境界,通过布料纹样图案间颜色,材质,图案之间拼接的对比与调和,让服装更具有面料层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服装来自DriesVanNoten2012秋冬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师将和服和龙袍放平,对其拍照,用切碎的方式将其数码打印到织物上,将其内在的奢华剥离出来,转变成普通人可以接近的服装。将和服丝绸的易碎性和军队卡其布的粗糙或灰色法兰绒的坚固进行拼贴,多面料拼接时,对面料空间混合出来的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纹样面料之间色调的整体协调与搭配尤为重要,通过不同纹样面料的拼接已经存在明显的材质光泽、图案的对比,而不同面料之间明度、纯度、色相的相互调和可以让衣服本身更加内容丰富,且细节耐人寻味,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愉悦感。设计师Dries利用他的天赋能够捕捉住了这种碰撞产生的别样火花。数码印花让很多设计师钟爱的原因是通过简单的图案设计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相比于以前需要通过更多的手工制作才能完成的设计,数码印花的工艺更加简单,而且成本低。数码印花更符合现在人对于服装要简约化、个性化、时尚化和有独特细节设计的要求。
3.2在服装设计中对数码印花面料的应用方式
3.2.1在服装设计中对数码印花面料的一次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数码印花越精致、越丰富,往往服装选用的廓形相对简洁,主要通过印花的形和色的细节对比来体现服装的变化,数码印花面料在服装设计上的一次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3种方式:面料在服装中的无中心型大面积的铺满应用、面料在服装中的中心型的单独图案应用、具面料在服装中的局部部位的小面积点缀等方式应用。
(1)面料在服装中的无中心型大面积铺满数码印制的应用:
无中心型大面积铺满印花是指在整个成衣上或者整个前后片袖片进行大面积数码印花,这种印花对图案的精确度和色彩的层次感要求较高。在groundzero2014—2015秋冬上,服装外型简洁,通过大面积无中心型灰色块印花的高精细度印制,利用图案纹样细腻的颜色、明度分割层次,在服装中的形成大面积异形色块自然的拼接,因为面料图案的变化增强了服装的整体对比效果。
(2)面料在服装中的中心型的单独图案定位数码印制应用:
中心型的单独图案印花是指在服装中的前胸或者后背处进行中心图案设计,通过印制的图案风格直观的影响服装外在气质,最典型的就是各种风格的图案设计印制在的T恤的中心,从而影响T恤的整体风格。来自品牌ZHICHANG的环保T恤,强势的机车中心定位印花搭配品牌形象logo—防毒面具,使简单的T恤外型打造出前卫时尚的摇滚风格。
(3)面料在服装中的局部部位的小面积点缀等方式数码印制应用:
具体部位小面积点缀印花是指在服装领口、袖口,以及下摆、腰部、裤口等部位进行小面积点缀式的印花,这类印花主要应用于服装裁片的定位印花,对印花的位置精度有严格要求,必须完整地符合服装结构造型的要求。如图10所示,将牛仔裤进行局部定位印花,让一条普通的打底裤因裤子的纹样独特性而显得更具个性特色。数码印花的一次应用很受广大设计师的喜爱,在当下的时尚界,最流行的印花技术就是数码印花技术,设计师可以更大的自由度创作了流行图样,绚丽多姿的花卉通过不同的拼接设计,大大提高服装的观赏价值。
3.2.2在服装设计中对数码印花面料的在服装中的二次应用
数码印花在服装面料二次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经过了数码印花一次设计后,再对服装面料进行立体设计,使其具有独特的立体效果。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主要手法包括:褶皱处理、镂空处理、镶嵌处理等立体处理方式,增加了服装面料的多样性与层次性。通过数码印花的二次设计,能够使整个图样的肌理和视觉层次更加丰富,也提高了服装的做工精致性与加工档次,与单纯数码印花面料相比,这样的面料更具有可视的艺术观赏性,从而更加让人喜爱。在秀场上,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平面印花,对于质感的对比,还有肌理感的要求更高。所以,设计师会选择在印花上做一些肌理变化或者材质对比,使整件衣服的层次感更丰富。除了通过数码印花将面料定位印制到裙子上以外,还利用刺绣工艺对局部花型图案进行描金、刺绣,让某些部位的图案强化突出,面料的肌理层次更加饱满丰富,从而使整个服装突显精致、强化的立体装饰感,大大提升了服装的穿着档次,充分体现精工与设计的完美结合。2014秋冬MaisonMartinMargiela的最新,衣服的上身在数码印花面料的底子上进行镂空、镶嵌亮珠等二次设计,形成强烈的凹凸、颗粒状肌理,下身的裙子使用一次数码印花完成的面料,图案纹样主题与上装一致,色彩的色相、纯度度一高一低,在同一粉灰色调里因为镂空、镶嵌加大上下装的对比,提高了服装面料的视觉、触觉层次,让服装既协调又有二次设计强化对比而产生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技术日臻成熟。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1基本概念
11柔性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1)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工艺柔性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产品柔性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维护柔性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2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1)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
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目前常见的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厂整体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预计本世纪十年代后才会实现。
2)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一种产物,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3)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2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2.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柔性制造技术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柔性制造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柔性制造业(尤其智能型)中起着日趋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用于柔性制造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柔性制造技术中的应用规模将在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柔性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2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1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32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33朝多功能方向发展
由单纯加工型FMS进一步开发以焊接、装配、检验及钣材加工乃至铸、锻等制造工序兼具的多种功能FMS。
4结束语
柔性制造技术是实现未来工厂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前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届时,智能化机械与人之间将相互融合,柔性地全面协调从接受订货单至生产、销售这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
近年来,柔性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科学“哲理”和工厂自动化的先进模式已为国际上所公认,可以这样认为: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技术。它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为未来机构制造工厂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将成为21世纪机构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实现了按端口、MAC地址、应用等来划分虚拟网络,有效地控制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广播流量和提高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4结论
[关键词]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房建项目开始出现。这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工程管理在房建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须増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1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房建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房建工程涵盖的施工环节较多,而施工技术对每一施工环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施工技术会对房建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房建工程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是在施工建设结构方案下完成的。分析其基本现状,存在着工期长、投入大、施工难等问题,且在施工前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很多因素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天气、地质、建材、技术指标等。
2技术要点
2.1打桩。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地基施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打桩作为地基施工的重要工序,对地基施工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打粧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更新,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粧类型的施工模式。在当前阶段,我国已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打桩技术,随着混凝土预制桩的广泛应用对当前的打桩施工现状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混凝土预制桩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后混凝土灌注粧技术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且该技术对多种地形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该技术仍存在缺点,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颈缩现象,且也会对施工的稳固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施工质量问题可及时解决。2.2钢筋连接。该工艺中对施工操作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施工中最重要的是确保施工人员能进行熟练的操作,保证高质量的钢筋连接,同时可确保钢筋连接中施工操作的规范化。因钢筋连接的质量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增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高质量完成施工操作。2.3建筑物混凝土。在众多建筑施工技术中,建筑物混凝土施工技术属其中的要点之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最终的工程质量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建筑施工具有的工期长这一特征,混凝土在较长的工期中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如对时间跨度特别大的工程而言,需经过冬夏两季,而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强度会有较大的区别,此外两个季节属于天气多变的时期,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了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技术人员需结合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馄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强度是否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此外,还需增强对进场材料质量水平的有效控制,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科学性,以确保能够有效达成施工目的。2.4防水。防水施工技术在整个项目施工中是最基础的,该技术需同时考虑防水层与结构层,若考虑不够全面会对施工的防水性产生影响。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要求首先需针对施工项目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制订技术方案,同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严格的监控。严格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整个施工环节的全面控制。同时,应确保每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安排,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施工技术,能满足防水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确保操作的高效性,进而为施工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建筑房建施工质量管理
3.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水平。因施工材料构成了工程的最终主体,且施工技术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施工材料进行的,因此,为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确保施工操作的质量水平,应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进场材料都是合格、达标的,是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的。通过对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能够为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施工技术人员需对此弓丨起足够的重视,需形成严格的质量审査机制。应对施工技术手段及应用的各类材料展开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以准确的应用,进而促进施工质量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样也需严格控制施工器材。3.2形成合理的人员进修机制。建筑施工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得以实现的,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业还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施工人才,及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增强对此类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构建完善的人员进修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其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以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此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3.3增强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现场可视为另类的“战场”,施工技术管理应基于施工现场来制订的。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工程造价,并且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协调,确保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应不断推进实现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同时结合适当的评比机制来增强施工管理的效果。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需具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及定期检查机制,同时,还需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增强对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有效调动,进而促进实现工程技术管理的不断完善。3.4施工图纸会审管理。在该环节应注重对项目整体设计意图与关键设计细节的分析。工程建设招标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施工准备工作,同时应该确保施工、设计及监理三方都能够参与到图纸会审之中。以确保能实现对整个项目设计意图的准确把握,对发现的不足,各部门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实现及时的补充、修复。图纸会审中,应该确保实现图纸的全面了解,包括图纸设计的相关说明、地址勘探资料的完整性、工艺设计是否合理等。并进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汇总。3.5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应明确建筑工程各相关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工程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应对现场的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同时在确定指标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到业主的设计需求,并确保建筑工程可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地反映,通过实体建筑实现对图纸的有效转化。并对测量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保存,同时结合施工的具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增强对半成品、材料进场等环节的质量监督,这些都需技术负责人员积极参与。3.6工程进度控制。实施施工技术管理时,应结合工程的进度目标展开,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全程监控。对采取分部施工工程,应结合当前实际施工进度对后续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进行规划,确保能够在进度计划内完成对应任务。若未分包施工,则应注重施工工艺中各层次间的有效衔接,及各个工作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能够顺利实现最终的施工目标。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房建项目开始出现。施工技术与质量的管理水平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应对当前的技术发展形势形成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逐一分析,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作者:张博 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俞国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分析[J].门窗,2014(6).
[2]陈岩.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3]徐建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门窗,2016(9).
[4]郑家豪.浅析我国现代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1).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症状;发病原因;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或“坐坡”,最早于1929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燕麦上被发现。该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危害。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后,病毒就传播到玉米植株内。病毒在玉米植株内发生繁殖,繁殖一定数量后植株开始表现症状。一旦发生,无法治疗,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1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诊断
(1)心叶比较。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2)叶背、叶鞘等部位比较。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3)根系比较。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
(4)整株形态描述。病株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2发病原因分析
2.1毒源量大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生植物。近年来由于锄草不利,导致田边、路旁、沟渠及沟边杂草丛生,为传毒的灰飞虱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大量的毒源。
2.2播期
据统计调查,播期不同发病程度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灰飞虱发生活动规律造成的。若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与玉米感病生育期(即玉米三至六叶期)相吻合,则发病严重。
2.3气候条件
近年来,秋冬季温度偏高,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时间拉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多。夏季多干旱,玉米长势弱,抗病能力下降,而干旱则更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大量迁飞传毒蔓延。
2.4耕作制度
近年来,夏玉米面积逐渐扩大,且部分玉米与、大豆、蔬菜田等插花种植,为灰飞虱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2.5玉米的抗病性
目前推广的玉米,普遍表现不抗粗缩病,感病品种多,如鲁单9002、鲁单984、鲁单981、郑单958、登海9号、登海11号等发病较重。
3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发的病害,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粗缩病,但以出苗至六叶期﹙可见叶9~10片﹚植株最易感病,且获毒叶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损失越大。拔节后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小、有10片可见叶后,玉米即使感染了病毒,一般也不发病。若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种子及土壤中残留寄生病源,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0~35℃,灰飞虱虫口密度大时,病情将加重,且有传染蔓延趋势。
4综合防治
由于灰飞虱在玉米上活动性较强,加上缺乏抗病品种,在防治上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种植耐病品种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抓好玉米种药剂拌种、玉米苗期灰飞虱防治,控制灰飞虱数量,减少传毒危害。
4.1选用抗病品种
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用抗耐性好的品种。如鲁单50、农大108、鲁玉16、沈单7、中玉4号、西玉3号、苏玉9号等品种。
4.2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感病叶龄期
要使玉米幼苗易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春播玉米提早播种,夏播玉米推迟到6月上中旬播种。减少“半春半夏”玉米(5月至6月上旬)的种植面积。
4.3轮作换茬
往年发病较重田块,可轮作1年其他作物,消灭原病菌源或让其自然死亡,次年再种玉米。
4.4合理田间布局,降低发病率
提倡连片种植,减少零星种植,避免品种单一化,做到播期基本一致,避免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
4.5加强田间管理
秋翻地,清除田间病株及沟边杂草,减少病毒和灰飞虱来源;玉米播种或出苗前大面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提倡化学除草;结合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田间重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毒源;玉米生长后期及早拔除不结实的绝收病株,改善田间健株生长环境,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合理施肥和浇灌,促进植株生长,缩短玉米易感病生育期,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
4.6化学防治
(1)搞好种子药剂处理。选购包衣种或播前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量的2%拌种,或用20%“呋•甲”种衣剂按种子量的5%进行包衣,可有效地消灭灰飞虱,显著降低发病株率,减轻发病程度。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矿山开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工业发展来说,矿山的重要性是极为突出的。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矿产的开采量越来越大,但是在这一趋势下,矿山环境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尤其是对于地质结构来说,这种矿产开采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也极容易引发一些地质灾害问题。针对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加强勘查、及时了解地质状况,以便更为快捷的做出应对,将地质灾害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1.1常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类型
当前我国矿山环境发生的地质灾害,其存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泥石流
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泥石流的形成不仅会受到自然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和矿山的操作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环境地质结构的松散程度不断加大,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泥土,这就给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外部条件。矿产开采形成的各种沟洞,会造成大量的雨水存积,也会对泥石流的灾害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泥石流灾害问题,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其出现的概率,降低其危害性,除了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加强控制,针对各种条件进行严格的处理之外,还应该重点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的勘查,全面及时的了解其相应的变化状况,预防和应对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塌陷
对于矿山开采过程来说,塌陷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塌陷地质灾害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其内部的地质结构受到了较大的损害,甚至出现了较多的采空区,就会对相应的矿山地质结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其承载体系出现了变故,也就会出现塌陷问题。针对这种塌陷问题,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严格做好支撑保护工作,避免稳定性受到干扰。
(3)滑坡
滑坡在当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中也比较常见。滑坡问题的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的,对于相应人员的伤亡影响也比较突出,必须要在矿山开采施工中引起高度的重视。滑坡问题的出现也和具体的矿山开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矿山不断开采影响到地质结构。
1.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形成,其产生的原因和矿山的开采以及其它操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设备的应用,部分工程队还有违规施工的情况,这些因素都极有可能导致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疏干排水
对于矿山开采来说,地下水是需要积极关注的一个方面,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措施就是疏干排水。疏干排水对于地下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整个矿山结构体系的支撑效果影响也比较突出。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疏干排水质量会受到设备、施工计划以及山体结构影响,三点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疏干排水工作质量,进而会影响到环境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是矿山开采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2)违规操作问题
对于具体的矿山开采操作来说,违规操作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违规操作,主要就是一些非法采矿问题,尤其是对于私挖乱采现象而言,其影响更是极为恶劣。随着私挖乱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对于环境地质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恶劣,也就更容易产生一些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2.13S技术的应用
在矿山环境地质勘查中,3S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较好的呈现。GPS技术主要就是能够较为全面的对整个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勘查分析,尤其是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的全天候勘查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RS技术主要就是指在矿山环境地质的勘查过程中,充分运用遥感摄像技术来进行具体目标的勘查,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勘查,进而能够提升其整体的勘查效果;GIS技术对于矿山环境地质勘查来说同样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效果,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针对整个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全真模拟和动态分析,能够更为有效的把握好相应的变化趋势,为后续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较好的信息支持。
2.2水文地质的勘查分析
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详细的勘查分析,能对具体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应尽可能的对其岩土力学结构进行准确的判断。因为岩土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预测来说极为必要。基于矿山水文地质和岩土力学的分析,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进行预判。当前比较常见的试验方法主要有水质测试、含水层顶板渗透性试验、浸泡试验、淋滤试验、采矿引起周围地层渗透性变化试验、含水层吸附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能够较好的对矿山环境水文地质进行了解,进而分析其承载力效果,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灾害性问题有一个直观掌控,这也是勘查工作的重要目标所在。
2.3高密度电阻率法
在矿山环境地质勘查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本质就是一种物探法,即针对矿山结构中的一些岩土进行相应的勘查施测,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对于整个矿山地区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矿山的地质结构组成来说,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呈现,进而也就能够针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做出预防和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最为有效地一种控制手段就是加大勘查力度,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手段来提升人们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的了解,最终保障其能够把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蕾,刘慧林,刘志尧,等.矿山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的产生及其预防措施[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2):39-42.
[2]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2):104-108.
[3]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8):1235-1244.
[4]吴昱,叶义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4):113-114.
[5]何芳,徐友宁,乔冈,等.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Z1):47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