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6:29
导语:在课堂提问的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误区 要求 效果
许多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向学生多提问,由于问题提得欠科学或太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教学效果甚微。本人就“问题教学法”存在的误区和要求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1.“问题教学法”误区
误区之一:由于问题太浅或太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问题浅是指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又太难。过分深奥的问题,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小孩子摘苹果一样,树上的苹果很高,孩子即使跳得再高,离目标也还是很远,那么他就可能会对苹果失去信心。
误区之二:教师提问过多,又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失去了“问题教学”的应有作用,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讲解,大量地占去了学生读书、思考、作业以及体验、积累的时间。我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为了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不分主次地进行“问题轰炸”,使学生失去了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陷入了迷惘和困惑的状态。
误区之三: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也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问题的提出者或说拥有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现在的“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或套路是:教师幻灯出示、书面提出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先派代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番评价或小结。这样一来,课堂表面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因而这些问题往往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所提问题的思维强度太小,没有张力;或者问题的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和学常常相互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已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不涉及。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有人称之为“问题霸权”。
误区之四:唯“标准答案”是从,无视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课除了一些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学习本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一味遵崇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
2.“问题教学”的要求
要求之一:所提问题应该难易适中,是学生感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得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力求难易适度。问题即有趣又难易适中,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求之二: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上一节课,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据调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同时考虑到学生情况和教材问题的仅是少数。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只追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要给学生有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最好能为一节课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就有个设问适度问题。有的老师一节课设问像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个,有时多达几十个。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讨沦问题的时间,更不要说提出创造性的见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增强,普遍存在怕错心理。尽管老师在台上努力发问,台下学生却鸦鹊无声,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对问题来不及思考,无法回答,不敢回答。所以,课堂设问的次数要适度,做到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既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要求之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年教授也有一句名言“学问学问,关键在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①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悱”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②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③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④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定的开放性。最好的问题是发现和创造的问题,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目前,教学界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它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位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质疑本”,预习时不仅要把自己弄不懂、有疑问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展示给全班同学,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本”上完成“听课后记”,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大大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实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进行,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是传授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关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当前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设计有效地问题,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求
1.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有着时间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准确的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问题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来。同时,在设计有效提问问题之时还应当注意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之时,控制好问题的数量,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课堂教学收获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除了需要注重效率之外,还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收获的重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为指导,以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教学目标,通过进行有效提问的设计,不断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收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3.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提问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体现。在设计有效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数学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二、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应用
1.深入教材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需要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这也使得提高问题设计准确性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的任务,明确知识点所处的地位,按照相关的教学要求,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得问题能够具备有效性。同时,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之时,还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联系,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向适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单调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已知f(x)=x2+ax+1在(2,+∞)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这一问题比较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能够自己进行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2.掌握时机提问问题
在进行教学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握好问题提问的时机。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制造问题出现的“冲突点”,为有效问题的提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利用不同类型以及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来,并且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自信心,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对数”之时,教师可以采用折纸的方式,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一张0.083毫米的纸进行3次对折,厚度不到1毫米,而如果进行30次对折之后,厚度大约是多少?”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融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进而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3.及时诊断增强互动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并掌握问题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设计有效的提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按照有效提问的要求,深入了研读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问题,掌握好问题提出的时机,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其中的错误,进行着重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民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新课程,2015,(3): 171.
[2]罗良华.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136-137.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不高等因素,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不但导致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而且也不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1.问题设计不全面。课堂提问不但要求与学生开展广泛交流,而且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导入问题当中,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问题合理也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与教学效率。
2.问题设计不具有开放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当前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独自思考。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一味依据教材中的习题提问,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
3.不能做到平等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中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但对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旦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全部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幼儿心灵。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融入自己的感情,经常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了不平等提问。不但使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且也会使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平等提问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心里埋下阴影。
4.提问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当中,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设计相同的问题,则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过于随意,任意指定学生回答,不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对应的学生。如果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过难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如果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又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应用丰富的方法,只要教师做到灵活运用就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要做到吃透教材。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其在教师设计问题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全面吃透教材,设计的问题就会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课堂提问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要做到全面研读教材;第二,教师还需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细节。数学教材细分为多个章节,不同的章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个细节,明?_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所以要求教师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每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并不充足,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开展提问,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当堂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提问时机。利用合理的时机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3.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认真研究学生反馈在课堂提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中的疑问,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到独立思考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兼顾到反馈,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回答。第二,教师应该多用激励的做法,不管学生是否回答正确,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进步。由上面论述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4.还需重视发展学生的思考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迫切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利用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尝试自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课堂;提问机制;显性提问;隐性提问;复合型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29-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要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目前,人们对于大学课堂组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对于大学课堂提问机制的运行和改革却研究不多,在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大学课堂提问情况和改进提问机制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开展教与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等。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课堂提问的常效机制。在一些高校中对教师授课提出了相关要求,即教师在课堂上应设置一定的问题,以此来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这种设置虽体现了对提问的重视,但教师在课堂中如果不精心设计提问或提问不当,则易于成为一种形式。另有一些高校则没有相关方面的要求。
就教师课堂教学来讲,课堂提问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忽略了各种提问类型的最佳提问时间;忽略了提问对象的公平性与针对性;忽略了提问技巧的多样性,偏重于重复提问;忽略了答问方式的灵活性,偏重于点名回答或自问自答[2]。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他们的课堂提问行为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在一些课堂中,教师总是担当着发问者的角色,居高临下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而学生则被动地机械地应答某些问题,主动施问的情况极为少见。作为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青年大学生,他们不应该是这样一种角色:不主动发问,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日趋发达,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有些高校为教师课堂教学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改进。这些变化必然影响着大学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二、建立有效的大学课堂提问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课堂提问机制已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在建立课堂组织教学的督导机制时,应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纳入教师教学评价内容。作为教师在提问的目的性;提问的趣味性;提问的阶梯性和针对性;提问的启发思辨性;提问的思想性;提问的时机性;提问的适度性及提问的“多角”性[3]等方面付出努力的同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努力建立课堂平等参与的氛围。我们需要形成课堂平等施问的氛围,这不仅是为了要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也是与提倡和谐教育的宗旨一致的。在提问中,师生因担当的角色不一,课堂的提问效果也有差别。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当着发问者的角色,居高临下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而学生则被动地机械地应答某些问题,施问的情况极为少见。由于体现不出平等的意识,课堂中很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使提问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更多的是师生间的学识交流和情感传递。高校作为一个生态环境,各方面的融洽度,无不体现在师生这两个主体人格的敬重上。“大学是一个教育场所,而又不仅仅是‘教学场所’,它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4]受教育者都希望能从师受益,与之进行互有爱的交流。如果我们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鼓励,是交流,与学生共寻真理,以期实现教学相长,那么我们的大学课堂就能形成和谐的氛围。“真正的和谐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宽容与爱的理解之上,会像阳光一样关怀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会像清泉一样激荡教师的心灵。”[5]
第二,注意显性提问与隐性提问的选择。对于大学课堂提问,许多教师往往忽略提问方式的选择和改进,特别是对于显性提问与隐性提问的选择。在大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把隐性提问放在突出的位置。
何谓显性提问?就是提问的方式以直接的形式出现,提问的结果往往都能得到与答案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复。这种提问有时因学生肤浅的或者错误的回答使课堂陷入僵硬的局面,有时因问题缺乏思辨性而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尽管如此,目前,在一些大学课堂教学中这种提问方式使用又最多。
何谓隐性提问?就是施问者针对问题的启发性和深度,要求对方回答时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比较准确回答的提问方式。在大学课堂提问中,隐性提问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有些问题的提出甚至是教师有疑而施问的,他们对此未必就能够作出准确的阐述。正是这种情况,就更能激发教学双方在课堂上加强探讨。高校应该把隐性提问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采用隐性提问的方式,更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品质逐步完善。Barren把常用的问题分为五类:1)字面意义的问题;2)综合概括的问题;3)推论理解的问题;4)评价的问题;5)欣赏的问题[6]。这种分类基于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排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第三、第四和第五类问题,学生将可以更好地参与信息处理、交流,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组织等思维过程的多个环节,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
第三,重视提问的新颖性。大学课堂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推动知识的创新,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意识是创新教育活动得以不断坚持的思想之本,自觉的教育创新意识是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体现。教师的教育创新也体现在新颖的课堂提问上,三“要”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要发人家所未发问。如果教师能发人家所未发问,大学课堂教学就更能把教学创新教育实践开展起来。比如有教师在介绍岩溶地貌时向学生提问“喀斯特是一种资源吗?”这是超出岩溶地貌知识的思考与提问,它是教师在学生把它作为一种地貌常识了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次独到的提问。二要时刻注意新事物,适时设置新问题。比如,有教师在视屏利用中,适时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有教师在播放时中国人民从英军手里接受防务的视频,并依照情景设置了几个问题:“我军军官说的哪句话最精彩?”(学生: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如果说得不客气点,你会怎么说?”(学生:滚蛋!)教师进而说,“我们没有这样做,这既反映了和平统一的客观实际,更体现了我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样,既启发了学生心智,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要发学生无疑之疑。教学中常有一些内容,看起来平淡无奇,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自觉浅显,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实质有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做到“无疑须设疑,有疑要释疑”,引导学生探讨教学内容,激疑促思,这样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由单一性问题提出向复合型问题提出转变。目前,提问的单一性在大学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普遍性。教师提问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性的提问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易于使课堂教学变成一言堂,影响着教学效果。因为,高校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即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单一性提问忽略了学生这方面的差异。而采用复合型提问方式则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回答问题的创见性。复合型提问要兼顾“我问学生”和“学生问我”两者,使之实现有机统一;它结合“课内知识提问”与“课外知识提问”,合理安排“课内提问”与“课外提问”等。正因为问题的形成存在一种触发机制,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应对。
第五,因情境选择提问方式。课堂教学的情境不同,选择提问的方式也因情境而异。高校课堂问题的提出,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因不同的情境而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当学生处在对教师授课有逆反心理时,教师应该选择舒缓的提问方式;当学生思维活动十分活跃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递进式提问。特别是当学生正在为某个问题争辩时,我们可以采取递进式提问或者反问式提问,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又能增进辩论的氛围。同一内容的提问,有些可以直接提出来,有些则需间接提出来。随着现代教学设备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问时的情境已经有了丰富的内涵,我们提问可以是某个人物的提问(视频资料中的人物),或是画面展示的问题等。因情境选择提问方式,是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推进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发挥了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黄广芳.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误区的调查与分析[J].陨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129-130.
[2]康红.论设置课堂提问的“八性”原则[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4):103.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6.
关键词:思品课堂 主问题 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思想品德作为文科的课程之一,课堂上师生间的相互探讨是必然的。这样的课堂,必然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现出动态信息交流的状况,而这样的交流又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实现。众所周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思品课堂教学必经的三个环节。但是传统的思品课堂过多地注重教师单向的灌输,师生间的互动形式大于内容。但是,问题才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和动力。从有疑到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古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不做好提出问题这一关,即做好“课堂提问”。 如果思品课上提问随意,无针对性,缺乏公平性,不痛不痒,僵硬死板,就容易削弱学生的兴趣,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先就是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我们该如何提高提问效率,进而提高课堂实效,真正落实思品课的三维目标?是本文将重点从如何提高效率着手,探讨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一、更新观念,认识思品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方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的效率,关系到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激发程度。所提问题越是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策略越高越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求提问要有目的性,另一方面要求提问策略的高效性。盲目的提问必然是低效提问,高效性是课堂提问的总原则。思想品德课是塑造人灵魂的课程,教学艺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它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众所周知,思品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思品教师对提问过于敷衍了事或者是在提问的技巧等方面缺乏良好的设计,过于生硬死板,导致提问的效率很低,学生的思维无法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更是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只有切实提高政治课堂上提问的效率,才便于调控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活跃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二、明确目标,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新课改铺天盖地开展的时候,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和对话,而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力手段。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落实了知识,另一方面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精心设计一些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思品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既有针对性,又能设计在恰当的环节上,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才能出现师生间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的生成。对教师来讲,既能检查教学目标,又利于重新组织教学,增强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针对性强,学生思维中的新旧知识衔接就容易。这样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因此思品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必须是教师缜密筛选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挑战性,也就是本节课的主问题,或者是与主问题息息相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境界,进而推动学生思维的扩展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
三、变通方式,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提问。提问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提问的效率。提问的形式,就是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提问模式太单一,给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思品课的提问不过如此”,思想上的轻视,带来的不仅是提问效果的丧失,更是课堂效率的降低,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也会荡然无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启发小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只要是任何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小学生上语文课的过程中,都会少不了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表述不清,学生理解困难。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课堂提问至关重要,但课堂提问的质量并不取决于提问次数。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会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由于教师表述不清,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问题真实含义,降低了提问有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路旁的橡树》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有谁知道马路最后为什么成了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要保护橡树”之类的问题,学生在能够理解的情况下,就会展开积极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学生思考时间较少。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量相对较大,但一节语文课只有40分钟,导致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思考时间,造成了学生回答困难,影响了教学效率。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没有充分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很难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突击式的提问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畏惧感,不利于教学的延伸。
3.教师评价反馈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有意义的评价,常用对或错、是或不是、好或差等过于片面的表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缺乏教育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时,并没有对学生提供的“不正确”的答案进行探讨,一味地否定只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缺乏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传统的提问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缺乏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也缺乏质疑,普遍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在课堂提问时把握好提问的“度”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1)研究教材的维度。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才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的维度,问在关键处。
(2)把握问题的难度。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能力来进行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高昂的情绪来学习,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激活课堂。
(3)重视问题的广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重视问题的广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样才能摆脱“标准答案”,使答案具有多元性,全体学生都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将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当中,精确提问,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灵活的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2.改变提问的方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在课堂的40分钟里尽可能地延长学生学习的热情,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设计合理巧妙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启迪思维,可以达到延长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比如:学习《诚实和信任》一文时,教师提问“在这篇文章中‘我’的诚实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得到的信任又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学生走进角色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学生在回答时,找到不少细致的答案,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一个词语都体现出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3.找准提问的重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找准提问的重点,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启发学生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提问的点很多,例如可以根据文章的思路来提问,如《诚实和信任》一文,可以依照文章的思路设计提问“车主怎样被感动?”、“为什么会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碰碎?”等,这些问题十分重要简明,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内容,开拓了思路。
4.分层次提问,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
关键词: 互动教学 教师提问 提问策略 教学效果
一、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水平。课堂参与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形式,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非常重要,并且,它受教师课堂提问的影响。目前,作为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提问正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日益重视。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课堂提问不恰当或偏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仅不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课堂效果,反而能大大地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影响对语言的掌握。本文首先分析互动教学中教师提问这一教学技巧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改善课堂互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互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互动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既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又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师生之间通过不断信息反馈,实现互动交流,以达到教学目的。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系统学习,又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通过学生本人的不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脑和动口能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是营造出一种适宜学习的课堂氛围,互动式教学有利于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其减轻焦虑,从而提高其记忆效率和思维能力,并且,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学互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交流,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互动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之一,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
(二)教师提问及其重要性
教师课堂提问可分为参考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和展示性提问(display question),在参考性问题中教师不知道学生会怎么样回答,展示性问题中教师已经知道答案,提问只是让学生复习之前掌握的知识。针对学生不同回应的预期,教师课堂提问可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在前者中教师可以预测学生有可能提供的答案,而后者可能有不同的、多种答案。
研究表明,课堂提问的功能可以分成三种:(1)诊断功能,它是指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2)指导功能,也就是强调通过提问,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吸收新知识,同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整理结合;(3)情感功能,它指的是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其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调动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消化课文,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提问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并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语言实践与应用的机会。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把四级考试作为重点,过分追求考试通过率,学生依然像高中一样,采取死记硬背和题海的方式应付各种考试,真正的语言练习机会越来越少。在课后的时间里,学生练习英语表达的机会也甚少,精力都放在词汇和读写上。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可大量增加学生语言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三、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部分老师由于不太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很难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程度。要么问题太难,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出,从而造成冷场的局面;要么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巩固已学知识,浪费课堂时间;要么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不知道该从哪一方面回答教师提问。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受影响,也会阻碍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展示性提问过多而参考性提问太少。
有些教师课堂上依然以教授知识点为主,很少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已学知识。这样的问题设计思路导致课堂提问单一机械,过于封闭,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启发性,学生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英语课堂索然无味。
一、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梯度
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迷迷糊糊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启发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满堂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学生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既无法回味、联想、思考又缺少刺激而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例如,把一冰块放在0℃的水中,外界的温度也为0℃,问:冰和水的质量会发生怎样变化?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水和冰的温度各为多少?(2)水凝固和冰溶化的条件是什么?(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如此设计问题的前提,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梯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问题串联起来而使原问题顺利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也没有帮助。
二、课堂提问要及时适当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点面结合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到点又要照顾到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后进生,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物理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从而导致班内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训练的机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有效教学,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以学生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动”起来,让物理课“活”起来,让物理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解决生活难题的武器,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
四、教学的提问是一门被认可的艺术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可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在提问内容上,讲究以下几点: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讨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针对性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对高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对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至关重要。对课堂提问的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之后对初中科学课堂提问误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对策,希望能够在提升初中科学提问效果的基础上,也能给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支持。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科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科学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具备启发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要求,做好对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学科作为科学在初中教学阶段的教育表现模式,发挥其科学魅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基本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效地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并让他们在这种质疑的带动下,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所以在科学教学当中,提问教学是系统教学过程的切入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问题而得以被激发,并最终完成知识学习、探究工作,所以说做好课堂提问能够为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带来支持。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课堂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元
素,其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初中科学学科更是如此。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一种方式,其能够在有效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质疑,这会调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当全班学生的科学欲望都能够被调动和激发时,那么班级中必然会形成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或探讨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的授课欲望也更加强烈,师生互动非常频繁,科学知识在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而有所
支持。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学生知识吸收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最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教育阶段,任何一门学科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等要素。在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能够被问题调动出来,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这给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重要支持。
二、初中科学课堂提问误区
1.缺乏目标的盲目提问
缺乏目标的盲目提问是科学教W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提问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事先做好对提问内容、时机以及提问目的的设计,这让课堂上的提问漫无目的,既无法达到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目的,也无法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
持。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讲述完知识后会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因为知识已经被教师所概括,所以这种问题毫无目的性可言,其只是教师收获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因为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回答来确定学生是否跟他的思路一致,殊不知学生的思路完全没和教师在一个频道,一边机械地回答着“对”“是”,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小动作,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散漫,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缺乏时机的随意提问
缺乏时机的随意提问也是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师易出现的一种错误提问方式。提问作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课堂提问完全依靠自己的意愿,讲到哪问到哪,想到哪问到哪,这使得学生常常会出现不知如何进行回答的情况。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这种缺乏时机的随意提问,会对学生的学习思路造成干扰,进而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接下来的进度进行学习,最终导致此堂课以失败告终。
3.缺乏方法的单一提问
缺乏方法的单一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的错误提问模式。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肩负着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触动学生进行探究等多种任
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对问题进行有策略的提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存在不注重提问方式和策略的情况,这让提问在课堂当中的关键性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出现了不够理想的情况。
4.缺乏控制的频繁提问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代表其应该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较多,其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和价值,让原本高效的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教学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从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模式来看,频繁提问的情况的确时有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隔3~5分钟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回答,虽然问题难度不大,但整堂课仿佛变成了一个“问答专场”,科学知识没有在课堂上被有效地传递出去,学生对于所学的科学知识一知半解,初中科学教学目标因此而无法实现。
三、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对策
1.明确提问目的
提问作为课堂当中的启发点,必须具备良好的目的性,才能够发挥出实际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做到不同问题不同设计。课堂导入阶段的题目就可以以生活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质疑,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汽化与液化”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有热气出现?热气是哪来的呢?”在进行知识复习时,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前后知识关联性的提问,让学生通过知识既可以复习老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等。总之,问题应当根据课堂教学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体现出问题的目的性。
2.紧扣教材内容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才能确保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必须遵循提问紧扣教材内容的原则。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提问来让学生对原本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并产生认知直至了
解、掌握,这是课堂教学提问的最终目的。在这种目的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探索到教材当中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才能做到有效,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
3.语言言简意赅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语言的言简意赅也非常重要,因为过于繁琐、冗余的提问不仅会扰乱学生的思绪,还会浪费十分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做到简洁明了地让学生领会意图,并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提问方法的控制,要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保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合理、有价值、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要求,以此来达到提问的目的,切忌频繁使用“对不对?”“是什么?”等概括性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4.提问难度适中
难度适中的问题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的提问。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内容复杂、繁琐的学科,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量控制提问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读懂、理解提问,以此来实现对学生与知识之间沟通桥梁的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以实现对学生探究性思维的锻炼,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提问难度过高而让学生无法理解,造成学生畏难心理的出现,影响他们的科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从锻炼学生思维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相对较难,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若发现学生全部都一筹莫展,再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实现提问难度的另类降低。
5.给予思考时间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抛给学生的思考基地,在这一个基点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实现对问题的解答,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但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需要先分辨问题的目的、性质和知识范围,然后调取大脑中匹配的知识记忆来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果调取的知R与问题匹配,那么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如果不匹配则需要重复上一环节,直至完成问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解题,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这些时间,才能确保提问被解决,达到提问目的。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就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否则一切提问都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提高对初中科学课堂提问重要性的研究,对于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提问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研究,设计出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知识学习当中来,在帮助他们提高初中科学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科学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兰兰.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