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3:51
导语:在企业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 PEST;宏观环境;啤酒;行业前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1]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为避免流于空泛,论文以我国饮料产业中的啤酒分支为例,实例说明PEST模型在啤酒行业前景分析上的应用。
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政府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市场进入、竞争活动或利润这样一些市场经济关键变量进行全面限制。以啤酒市场为例,国家和地方在相关政策中有许多规定和限制,这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极大的影响。
1.加入WTO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进口啤酒的关税从以前的35%下降到12.8%,啤酒行业更容易受制于外界经济运行的波动。但作者认为[2],加入WTO并不会对中国的啤酒产业产生太大的冲击,原因如下:
①受啤酒产品新鲜度和运输成本的限制,采用国际贸易进行啤酒商品进口输入的优势不大,关税的下降并非国外潜在进入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即使关税有所下降,国外主要竞争者的理性选择仍然是采用以本地生产为主的方式。
②从需求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的啤酒市场一直呈现高档产品约占10%,中低档产品约占90%的金字塔结构。进口啤酒一般定位在位于塔尖的高档啤酒市场上,一般是在5500元/吨左右的高档啤酒,而国内啤酒的出厂价一般只有2000元/吨,从整体而言,它们不会对我国啤酒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③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注重质量的啤酒企业大部分使用进口大麦,每年尚需进口200多万吨大麦。大麦进口关税由30%降到9%,降低了国内啤酒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中国啤酒企业相对于国外进入者的竞争能力。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分别是: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中国轻工业总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将啤酒工业的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制定了三项具体政策:一是国家经贸委设立啤酒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专项投资;二是择优扶强,重点支持10个民族品牌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使其在国内市场的集中度达到40%以上;三是以品牌为龙头,支持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产业的联合兼并,或采用其他多种形式的控股、参股、企业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资本化经营,使知名的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地扩张、高起点发展。
3.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增长,争相投资于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消费品加工业,结果导致各地出现大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重复建设,使地区间的竞争加剧。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实施各种保护措施以维持本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用行政力量阻挡更有竞争力的外地产品的进入,让消费者喝本地产的啤酒。从总体来看,不让更有效率的企业生产而让效率较低的企业生产,显然是不利的。所以,我国啤酒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缺少强势的全国品牌,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三、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3],如图2所示。
解三明等人利用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十五”及2006-2015年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果:“十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2006-2015年间,可实现7%或略高的经济增长[4]。
林毅夫认为,美国能长期维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而中国经济则可以再维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长[5]。
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对啤酒产品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这成为我国啤酒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转贴于 图4 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3]。
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死亡人口892万人,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5.28‰,每年15-65岁新增人口数量在1200万左右。
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啤酒年消费量显然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一般而言年青人的啤酒消费量大于老年人,而城市人口的啤酒消费量要大于农村人口。笔者认为,在中国啤酒消费能力的变化上将取决于以下两种相反作用的因素对比:
①中国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且,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3],见表1。这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这可能会弱化啤酒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
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到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外来工人口比重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比例较高的17个大城市占了全国外来人口总数的45%。随着中国政府 “城镇化”政策的纵深推进,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这种居民身份的变化又可能导致啤酒消费能力的上升。
表1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表
年龄结构标准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25年(预计) 2050年(预计)
占总人口的比例(%)
0岁~ 14岁
33.6 27.6 21.3 ~
~
65岁以上
4.9 5.6
7
>12% >20%
老少比(%) 14.6 20.2 29.5
~ ~
年龄中位数
22.9 25.3 32.6
~
~
虽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啤酒生产大国,但是这个称号只是从总量意义上而言的,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并非如此。可喜的是,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正快速上升,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在市场容量大有可观:
①中国酒类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改变。90年代初,中国人均的年啤酒消费量只有6升,而到2006年则攀升为23.5升;并且中国啤酒占饮料酒的比重也不断攀升,啤酒正在成为极受欢迎的饮料酒。
②人均年啤酒消费量仍有上升空间。目前,世界人均啤酒年消费量为28升,而捷克已达到了163升,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美国是82.51升,作为和中国居民生活习性相近的邻国日本,也达到了56.8升。
③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国家推行“三农”政策,200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7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17万人。庞大数量的农民存在消费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随着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势必会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五、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转贴于 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科学技术大的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啤酒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阶段。20世纪,以微电子及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啤酒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啤酒也从原来的贵族产品变为平民产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传统产业的啤酒工业也将发生革命性和彻底性的变化。
①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日本朝日啤酒凭借对啤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发明了“纯生啤酒”,给世界啤酒工业带来一场革命。而我国广州珠江啤酒公司,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引进走向了辉煌。日前,随着PET瓶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塑料化包装的轻便、安全、环保等优点日渐突出,这种科技进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拉动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上述技术创新可以达到使整个产业跳跃发展的效果。G-K模型中提出了关于创新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产业中出现新产品替代以前的旧产品的情况可以避免产业走向衰退期,而直接走向新的增长期。
②信息技术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捕捉有效的信息才能果断决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将营销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和控制等核心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啤酒企业的重要的特征。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强调了正向流:由制造商——>消费者;而忽视了反向流:消费者——>制造商,消费者只是产品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双向传递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成为现实,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调研工具。制造商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等等,更好, 地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
六、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
通过以啤酒行业为例进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我国啤酒行业前景作出如下推断: 未来十年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看好,产量继续稳步上升,外资收购和资产重组持续加剧,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会形成几个大的啤酒集团控制国内啤酒市场70-80%左右份额的局面,其余为一些二级啤酒集团所占有。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一些品牌号召力比较强的老牌企业或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外地建厂的手段不断扩张,完善全国布局,积极扩大产能,成长为中国本土啤酒企业第一梯队,以青岛、华润、燕京为代表。以珠江、金威、金星为代表的的第二梯队也明显感觉到了近几年啤酒行业大军压境的局势,一方面积极与国际啤酒巨头结盟,如珠江与英博,金威与喜力,另一方面都在纷纷走出自己的根据地,向外拓展,以巩固自己在第二梯队的位置,避免被兼并的危险,并同时积极向第一梯队靠拢。而一些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最终或者难逃被兼并的命运,或者倒闭退出市场。
总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想成功的制定本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就应该熟练运用PEST模型,全面采集,认真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Petersen,H.C./Lewis,w.c. 《管理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版社,2002,p69-79
[2] 王铁山,KW啤酒集团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D] ,中南大学商学院,2007,P18
[3] 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
[4] 谢三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P2-3
一、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有自身的特点,当前我国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在不断的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而我国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发展现状为:
第一,工商管理模式粗放。因为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所以,当前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工商管理会存在一定的粗放管理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丰富的工商管理经验,在企业管理中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作为企业管理支持,企业的管理者只能凭借个人习惯和情感进行企业管理,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工商管理中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针的制定。
第二,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效益而后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才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向导,起到指引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生物技术研究企业更加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样才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工商管理地位不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位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将企业工商管理思想进行转变,结合一些新的发展观念和思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责任加入在企业发展中,将以上企业管理中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集约型管理,同时进行管理创新。因为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发展本质不同,所以工商管理方式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这样才会促进该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工商管理人才缺失。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人才比较缺失,生物技术发展企业的人才更为缺失,真正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更是少有,这些现状的产生和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关,管理人才的缺失,需要企业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珍惜企业当前的内部人员,加强对内部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关心企业内部人员的生活,不同的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
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中,还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出现,为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将问题解决,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于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企业来讲,因为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研究领域,所以其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寻找适合该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知道今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第一,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中,工商管理人才非常的稀缺,生物技术研究因为是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所以相关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急切。今后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人力保障,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运用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第二,制定企业工商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发展中的规矩就是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企业的各项工作需要有序的发展和进行,就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最为其发展的保证。当前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我国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该领域企业的发展需要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工商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留住更多的人才,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
第三,实行人性化管理。我国当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进行制定的,缺乏人性化管理,进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促使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性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经营;中小企业;发展前景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小企业开始转向于移动互联网市场,其经营模式也逐步退出传统的市场逐步走上依靠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经营方式的更新和经营体制改革的难题,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节省了大量管理费用,而且还开拓了新的市场,这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1 中小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经营发展的前景分析
1.1 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经营的总体水平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产品体现在一些电脑软件、通信设备、图书等几类产品上,这些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上趋于单一化,没有新颖性。所以,无法在市场上打开销路,更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然而,当出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一下子就为中小企业所鉴赏,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将中小企业的发展捆绑在经营模式上,从而形成了一种创新的经营发展规划,具体可以看到,一些中小企业开始着手从广告宣上革新,不在是单一性的依靠媒体等进行宣传,现在将发展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收集民意、进行互联网调研、分销等网络服务活动,这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经营的总体水平意义重大。
1.2 可以提高其便捷性和安全性 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经营涉及多方面的安全问题,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过去的交易,都处于单一模式化的产品金钱正面交换,这些对于日益频繁的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很烦琐。而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取代了陈旧的交易模式,使得中小企业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交易世界。一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传输各种各样的贸易往来事项,级便捷有安全,而且通过互联网高端技术可以进行跟踪调查,这样避免了中小企业经营交易的不安全因素。
1.3 可以提高消费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上网的人群越来越多,面对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对于网络消费而言是一个广阔的利用前景。一些中小企业看到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始走上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地提高消费互动的积极性,这一下很快的将网络交易的人群推向了互联网贸易市场,从而也调动了高消费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2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经营的战略对策
2.1 更新营销观念,增强网络意识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现在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网络经销。可是面对着一些市场发展的缺陷,诚信交易背后的潜意识将制约着中小企业依靠移动互联网发展经营的理念,这也往往是造成一些网络交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中小企业必须更新营销观念,增强网络意识,有效地促进网络信息市场健康发展。
2.2 做好网络经营市场定位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做好网络经营市场定位,将是发展好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重要途径。当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必须依托良好的市场经营体制,才能规范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这对于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来讲,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地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时,要紧紧抓住科学规划不放松,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不放松,这才是依靠移动互联网定位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同时也是一种网络市场的定位,这正是中小企业经营革新的重点。
2.3 加强经营网站建设与推广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要依靠移动互联网进行高效的经营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在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基础上,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从而形成一种可利用专业化的网络经营的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中国化工网等,通过与平台供应商的合作,有效节约网络营销平台的运行成本,获得更为先进和专业性的服务。
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自身网站的推广工作。这种互联网式推广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各种公司宣传品、名片、广告衫和产品包装等宣传网址;也可利用Internet的资源推广网站,将网络广告发送到Internet上经常被网民访问的地方,如一些服务网点、相关行业网站、讨论组和电子信箱等。
2.4 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和信誉 针对一些虚拟的购物环境,我们会心存戒备,通过网上消费者的心理调查可知,他们大多数人都遭遇过诸如虚假信息、产品质量不高、售后服务不及时及厂商信用不可靠等问题。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取信于顾客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是网络营销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搭建优越的技术平台,健全相应的网络交易配套体系也是保障网上交易安全化的必要措施。
2.5 完善网络营销客服系统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一套网络销售和客户服务系统,这对于网络经营人员来讲,要结合互联网固有的交互功能,通过创造全新的经营方式,提高其鼓励客户参与产品的商议,从而形成有利于交流的机会,这样可以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3 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光明,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会越来越规范化、合理化。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经营发展的前景和中小企业开展网络经营的战略对策,笔者希望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小曼.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以仙桃无纺布产业集群中政府转型的成功经验为例[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
关键词:会计报表;财务状况;能力分析;发展措施
引言
在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其内部以及外部不利因素很多,他们之间也在相互作用,对于面临的诸多风险,必须有效进行管控,会计报表能够分析出危险因素,也能够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内部重大风险的评估有着非常重要指导作用,这也是在会计报表审计与分析过程最根本的要求。为了能够保障企业的经济在发展决策中能够正确合理的进行监管,并且在发展中也不会威胁到国家的利益,不管是在会计报表分析阶段,还是综合汇总报告阶段,都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进而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与评估,从而为企业制定预测机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1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概述
1.1 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1.1.1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控制力。通过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进而对企业偿债能力和资产状况等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掌握现金流量等情况,进一步从报表中了解到企业内部的负债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利用这些准确的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长效预测,并且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制定各种控制机制措施,提高并强化风险控制,保障企业在日后的经济活动中有的放矢,完善保证资金的安全。在企业资金运转中,准确合理的会计报表也使企业使用资金更加合理,在企业资金的管理监督上不断进行强化,这样也可以使企业相关人员在进行销售或采购的时候,能够有所顾忌,并且更加谨慎,进而有效减少了资金浪费,可以通过这些事情节约企业成本,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使用。最后就是在筹资方面,在筹资活动中,结合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年度预算来策划筹资方式和方案,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并由管理层集体决策筹资方式和方案,总之,会计报表合理使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内部风险,还进一步提高并强化了企业的控制与管理。
1.1.2 从管理角度上分析,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会计报表在进行财务状况反映的时候,其中报表的盈利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使得企业能够了解收入和成本结算等方面情况。通过会计财务状况成本与前期问题等差异分析,非常利于管理层对各种销售问题进行合理预知与及时发现,并且提出改正或对应的实施管理控制,是销售变得灵活,是资金运作游刃有余,这样可以促进企业的市场融入性,同时从采购方面看,也需要依靠会计报表工作的进一步指导,通过会计财务报表可以掌握各种价格的对比分析数据,不断从合理成本方面找到最为合适的采购价格,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在企业财务状况上分析,也离不开会计报表工作的认真完成,进而制定各项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进而也可以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利用与开发。
1.2 会计报表分析方式
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把相关的实际情况与数据源进行整合,进而联系在一起,系统全面的进行对应考核评估,把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剖析,进而明确指出企业整体运行状况,找出经营优缺点。当然在企业中财务指标有很多,那么这就需要会计报表能够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对于偿债能力很强的企业来说,其在盈利能力上会存在差的情况,所以要将这些问题综合考虑进去,特别在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方面,都需要进行了解深入明确,这样可以找出本质性发展问题与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活动能力。
2 会计报表分析下企业发展建议
2.1 在资本运营方面
2.1.1 企业中要及时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利用好权益资本融资行为。从上述简明分析可以了解到,部分公司是存在负债比例高等情况的,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公司发展,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部分公司也要抓住机遇提高关注度,在相对于负债融资来说,权益资本融资在从风险上看是不存在偿债风险的。
2.1.2 利用负债筹集资本,要保持负债规模的适度性。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当然会产生风险,但是负债比发行股票的好处就是能够在经营状况好的条件下,可以比股票保留更大的利润。这些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实际的需要来借入一定的资金来进行生产,预测公司需要的资金进行借贷,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
2.1.3 保持负债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公司要确定各种期限的负债的合理比例。短期负债、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比例要更合理,适应公司生产中不同需要。对于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考虑长期负债,对于短期周转的资金则考虑短期负债,与此同时,拓宽负债融资渠道,争取多方位筹集资金。
2.2 在日常管理方面
2.2.1 关于治理结构
(1)面对行业中激烈的竞争状况,每个公司都要不断调整自身,适应环境,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2)对于大公司来说要有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各司其责,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每位股东的权益不受威胁。公司的员工也应该负起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2.2.2 关于财务管理
(1)公司的财务人员不仅仅应该是做好账而已,还要提高自己的财务水平,研究国家财税政策,强化公司财务信息分析和利用,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对于公司的成本管理问题,要加强财务分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通过预算来控制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工人效率来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节约成本费用。
2.2.3 关于内部控制
(1)关于内部控制,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同时进行。公司财务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财经法规。(2)各个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也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2.3 在公司经营方面
2.3.1 关于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督。公司应及时将应该公开的信息公开于众,让外界了解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有助于公众对公司的监督,达到防患于未然效果。
2.3.2 关注国家政策与国外市场。公司应该多加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动状况,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促进自身发展,还要抓住国际市场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会计报表进行的分析,在企业中会计报表的作用也非常明细,虽然在分析过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分析可以了解公司整体运行已经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在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方面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经济发展新阶段为了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提高财务状况预知与预防能力,从财务表报内容入手,进一步通过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社会地位,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宣宝平.怎样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J].商业会计,2008,7:42-44.
[2]李静文.财务报表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99-01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业务的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通过合同的方式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企业"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
一、存在的不足
一是物流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当前的物流服务主要只有快递、运输、仓储和简单包装等物流服务,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物流体系,特别是缺乏科学的货物运输设计,库存查询、集成供应等增值服务比较少。二是物流网点较少。当前的物流网点建设投入大、管理难,从而导致物流网点建设较少、覆盖面较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农村乡镇地区,基本上仍处于物流空白地带。三是服务时效和质量不高。当前的物流服务主要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运输速度较慢,时效性不强。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从而就难以保证物流服务质量。四是物流信息系统有缺陷。当前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无缝衔接。
二、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多样化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增值物流服务
一是加强多样化物流体系建设。根据电子商务环境物流的开放性和多样化特点,作为物流企业,必须对自己准确定位,正确看待物流服务单一化的问题,着力加强多样化的物流体系构建,以满足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并在专业化服务、多元化服务上下功夫,最大可能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物流保障。同时,加强增值物流服务。在着力做好基础性物流服务的同时,要着力拓展服务业务领域,切实加强增值物流服务,使物流的附加值达到最大化的要求。二是实施一条龙服务战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注重纵向上的物流服务合作,充分整合与利用各种物流服务,从而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通过一条龙式的物流服务,不仅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求,而且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使物流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不断加强物流网点建设,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物流网络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当前物流网点较少,物流覆盖不够全面等问题,要着力加强物流网点建设,从而形成全面覆盖的物流网络体系。一是以加盟的方式不断拓展物流网点。遵循统一标准,按照统一要求,使用统一品牌,对外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以韵达快递为例,主要采取加盟的方式,使物流服务网点急剧增加,物流网点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韵达物流服务网点的数量越来越多。通过加盟的方式,能够实现物流网点的快速增加,但是其明显的缺点就是对各个网点的管理和控制往往难以到位,从而就无法确保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总公司对物流网点的有效管理。二是以自建的方式不断拓展物流网点。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以自建网点的方式,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拓展起来也比较困难,不利于快速拓展。但是它的优点是方便统一管理,能够极大增强总公司对网点的管理与控制,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比加盟的网点要高。
(三)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
电子商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信息化。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建好和用好信息化系统平台。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从而实现货物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密切链接,帮助物流企业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物流信息。可以充分利用 IVZ 技术,从而实现物流追踪适时更新,增强物理跟踪信息的准确性和技及时性。 利用 互联网及时,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信息查询服务,便于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物流服务信息,不断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协同化服务,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以有效加快信息协同与共享。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严格按照指令实施,同时做好信息反馈。(四)优化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求加强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加强物流监督体系建设。通过借助物流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不足,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要采取差异化物流战略,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对时间要求高的,则可以采用快速物流的方式,而对于时间要求不严的,则可以采用一般的快递物流即可,同时强化物流服务过程管理,尽可能地减少配送时间。
三、发展前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服务更加多样化。与传统物流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需求更加复杂多样,一般都要求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二是物流服务更加分散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消费者所在的位置是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因此,必须构建广而全的物流体系,这样才能适应分散化的物流需求。三是物流服务更加快捷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配送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要求。四是物流服务更加高质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产品的损耗及数量,因此,必须确保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才能符合电子商务环境的要求。五是物流服务更加协同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不仅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物流需求,也需要商家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才能为商家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故此,供需双方必须在订单情况、物流作业、物流跟踪等方面加强协作。六是物流服务智能化。消费者也希望通过商家准确快捷地了解货物库存、物流跟踪等信息,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
四、结语
总之,当前已经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切实构建多样化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增值物流服务,不断加强物流网点建设,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物流网络,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优化物流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玉环.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评价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
摘 要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液化天然气逐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一个全新的角色,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对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天然气的现状、液化天然气的转化技术以及液化天然气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然后对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个整体的预测。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现状 发展前景
液化天然气是以天然气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工艺,在零下160度的环境中来实现天然气的液化。这些技术手段和工艺包括节流、膨胀、制冷工艺等,由于液化天然气在运输、热值以及调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成为了民用和工业燃料的最佳选择对象。目前我国的液化天然气转变技术已经比较的成熟,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化天然气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一、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现状
天然气和石油、煤炭一起组成了世界三大能源,在世界各国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我国四分之三的陆上天然气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川渝地区、塔里木盆地、东海、柴达木盆地以及莺歌海这六个天然气主要产区,产地大多距离人口的聚集区或者是工业区都比较的远,尤其是对海上的天然气进行开发,不管是运输还是存储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时候天然气液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液化天然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
1、液化天然气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首先是在没有天然气管道的情况下输送到中小城市为人们提供生活和生产燃料。其次在工业生产中作为燃料得到使用。再次就是被应用到城市的事故应急和燃气调峰中。最后就是作为燃料广泛的应用到汽车行业以及各种特殊行业,比如作为切割气得到使用。
2、液化天然气的供需现状
随着海南、深圳、新疆等地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国内的液化天然气需要来那个不断的增加,目前液化天然气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海南、云南等将近300个省市使用,虽然我国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和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燃料,在使用方面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优越性,液化天然气市场供需的不平衡让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在平稳的状态中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液化天然气的年产量达到了950万吨,2011年达到了1900万吨,2011年的上半年,我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达到了850万吨,比同期增长了25%,液化天然气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消费量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3、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和运送现状
目前我国的液化天然气在储存的时候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堆积隔热的储存罐和真空隔热的储存罐。真空隔热储存罐的容积比较的小,一般都小于100立方米,堆积隔热的储存罐的容积相较正空隔热罐的要大,一般情况下都在100立方米以上。目前我国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面使用的工具是液化天然气罐车,一般容积在25-50立方米之间,罐车使用的是双罐结构和真空纤维隔热材料,大多是半挂式的车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上的液化天然气集装箱和国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将被广泛的应用到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环节中。
4、液化天然气的液化装置现状
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的液化装置主要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是小型的天然气液化装置,这类装置主要是为了对边远地区的小气田和沼气进行开发,只是被应用到了个别的地区,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第二种就是中原天然气液化装置,这种设备属于液化装置中的负荷型,生产能力比较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工业和民用燃气的需求。第三种是上海浦东的液化天然气装置,设备主要应用于东海天然气的液化中,能够在城市冬季调峰时段内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液化天然气,同时保障液化天然气的供气安全。第四种是新疆地区的天然气液化装置,采用的是混合制冷剂循环,可以通过汽车或者是火车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全国各地,解决各地的能源紧张问题。
二、液化天然气发展中的优点
天然气经过脱水、脱酸性气体以及脱烃之后再在零下162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却最终形成。液化天然气的体积是天然气体积的1/625,甲烷的含油量占到了四分之三以上,燃点在650度,爆炸的极限是5%-15%。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是一种十分优质的化工原料。同时液化天然气还有如下诸多优点:
1、在存储方面,投资少,效率高
据调查显示,建设六座规格为1MPa的1000立方米的天然气球罐所花费的资金,比建设一座规格为0.5MPa的1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的存储罐所花费的资金要高出80倍不止。因此,液化天然气在存储方面不仅投资少,而且效率也比着天然气存储的效率要高。
2、远距离运输经济方便
液化天然气不像天然气一样在远距离运输方面难以实现,使用轮船或者是液化天然气专用槽车都能够将海上的液化天然气或者是较远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运送到需要消费的地方。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面,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大大的节省了铺设线管的巨额费用,而且增加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同时降低了使用风险。
3、是一种优质的车用燃料
天然气中有较多的辛烷,辛烷能够充分的燃烧,且抗爆性比较的好,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的小,液化天然气和压缩的天然气相比,在存储方面效率高,重量和体积都比较的小,同时在建站的时候又不易受到供气管网的过分限制,此外液化天然气在进行气化的时候还会产生大量的冷能,这些冷能的利用就是液化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的一大优点。
4、可以调节供气负荷
针对供气方面不定期或者是定期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液化天然气的存储罐能够有效的进行削峰填谷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日本和许多的欧美国家,已经有超过160座的液化天然气的调峰设备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和地面上的高压存储设备或者是地下的存储设备相比,不仅大大的节省了建设和存储的投资,而且也打破了地质条件和地面的限制。
5、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就是汽车以石油作为燃料而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则会形成酸雨。和煤炭以及石油相比,天然气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都是最少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最小的。
三、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前景
1、良好的工、农业以及汽车燃料
从目前的能够结构形式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将会发生改变,液化天然气的消费比例将会出现增加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的实现平衡。液化天然气由于具有很强的环保性,和柴油、汽油相比,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节省大约35%的燃料费用,因此,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代替柴油和汽油成为车用的主要燃料,为液化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在各大陶瓷、玻璃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液化天然气在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解决能源供需中的失衡问题,弥补管道气在城市铺设中的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的能源缺口日益增大,周边国家的在液化天然气储备方面也是极为有限的,但是随着国家对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建设,再加上液化天然气运输方便的特点,将会弥补人们对于气态天然气的需求,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市场中的主力军。
2、液化天然气冷能的用途广泛
液化天然气使用前进行汽化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冷能,通过专门的工艺或者技术对这些冷能进行利用,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而且也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在液化天然气冷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开发,并在空气液化以及冷冻食品方面进行了实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技术的发展,液化天然气产生的冷能将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力。
3、小型液化装置的开发和推广
在我国的边远地区储存着很多的沼泽器和小气田气,对这些天然气进行回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对小型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和设备进行开发和推广,不仅能够对边远地区小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回收,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冬季燃气的调峰情况。所以,在未来的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市场中,小型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将会拥有广阔的市场。
4、积极的推动基础研究建设
基础研究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国现在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大多都是外国的生产公司设计和制造的。在对国外先进的液化技术进行引进的时候,同时应该加大对液化天然气进行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让液化天然气更加的国产化,从而提高我国液化天然气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降低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此外,液化天然气是一个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工业成产链条设涉及到很多社会生产中的很多方面,比如,膨胀机、压缩机、液化天然气储罐以及换热器等,随着我国液化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必将对国内的相关产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工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液化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带来的能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起到了一定的优化和协调的作用。同时带动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随着我国各大天然气液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液化天然气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冯起.1995~1996年中、美、日、德钢铁工业概述.江西冶金.2009(02).
[2]陶志华.我国聚氯乙烯产业如何应对WTO挑战.当代石油石化.2011(04).
[3]白颐.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态势.化工技术经济.2012(01).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差距和不足;突破口;激活社会生产要素参与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8月,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开展了2013年珠海市农业龙头企业评审和企业运行监测活动,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评审认定、运行监测及动态管理,并实行优保劣汰。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评审和监测工作,总的来看,珠海市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少,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保障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产业化、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角度来看,珠海农业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
珠海市现有及2013年新申报的农业龙头企业共18家,涉及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加工流通、饲料生产、农产品生产等细分行业,其中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药品企业共6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畜牧养殖企业共4家,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2013年销售收入合计7.78亿元,资产总值合计5.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最大的企业是一家饲料生产型企业,达到2.26亿元,其他17家企业的销售收入都达不到1亿元,最低的仅900多万元,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在全市的经济总量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科学发展走新路、‘十二五’崛起看珠海”、“加快构建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产业分散,产业链短,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集群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并形成区域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形势下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珠海现有香洲办公自动化设备及耗材、三灶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农业方面虽然有斗门区白蕉镇优质水产养殖专业镇,但由于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化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基础差等原因而未能完全形成产业集群。
二、“三高”农业少,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少,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少,缺乏品牌效应。
三、企业普遍面临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产品单一,经营粗放,对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对产品与技术供求信息等信息资源运用水平低,家族企业较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股权激励、收入分配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不能有效集聚人才、资金和技术,最终必然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总体竞争力下降。
四、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已形成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但在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信息网络服务、行业情报分析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产学研工作有待加强。
五、农业企业与当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业企业与农户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农户数量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较小,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定价权,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谷贱伤农,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极大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必然使农业陷入困境,必然阻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实际上,珠海农业具有区位、资源、环境、生态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已初见成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加快珠海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增长,笔者认为:
一、积极引导、主动服务,切实发挥产业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把农业确立为区域支柱产业。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点带面,以水产养殖业作为突破口,带动种苗培育、疫病防治、饲料生产、食品加工、贸易、运输、旅游、乡村文化等多个行业的大发展。水产养殖业是珠海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着力点改造传统产业,加强资源和经济要素的投入力度,净化水环境,扩大养殖面积,提高种苗质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进经营产业化,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珠海名片,做大做强“海鲜之乡”,发挥水产养殖业的示范和推动效应,促进农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精心绘制“蓝色海洋、科学发展、珠海崛起”的宏伟蓝图。
三、大力建设农业示范基地,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建农业示范基地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经营模式、激活社会生产要素参与农业开发。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精细化经营、连锁经营,实现经营专业化、社会化,培育现代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方式,引导、吸引全社会生产要素参与“三高”农业开发,促进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五、大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快车道。
参考文献:
[1]珠海市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珠海农渔水〔2011〕360号)
论文关键词:精确林业 GPS GIS
论文摘要:概述了“精确林业”的内涵及其主要支撑技术 (包括 GPS、GIS、RS、DBMS、DSS、VRT等 )、操作过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对精确林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林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林业发展阶段,于是,“精确林业(Precision Forestry)”应运而生。所谓精确林业,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视觉传感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实时测知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的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
1、精确林业的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 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 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 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 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
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 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