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见化学物质

时间:2023-06-15 17:03:53

导语:在常见化学物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见化学物质

第1篇

关键词: 商务现场翻译 项目化 实训教学

一、引言

高职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特殊性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型”等方面,以实现学校培养和社会用人的零对接。高职英语专业培养能进行商务现场翻译,会涉外商务办公和业务操作,具备商务礼仪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商务现场翻译、高级商务助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实训环节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力支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平台。

二、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也被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职业教育,最初由姜大源教授等引入中国。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项目教学法对于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翻译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主要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训实践,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采用典型的商务活动为案例,模拟职场上的商务活动场景,构建真实体验式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商务现场翻译实训主要通过典型商务英语题材的翻译,强化学生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具体进行商务翻译笔译的能力,满足企业需求。总课时为两周,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模块。其中口译实训包括模拟设计场景进行口译训练:客户接待现场口译、企业介绍现场口译、商务谈判现场口译、商务新闻现场口译。笔译实训包括涉外商务信函、涉外商务合同和产品说明书的英汉互译。

商务现场翻译实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每一个翻译类别就是一个实训项目,每一个项目里又设有若干个子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提升职业能力。以商务会展现场口译为例,子项目包括小商品博览会、森林产品博览会、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五金电器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现场口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情境教学,模拟博览会现场,从项目选定和设计、项目过程实施、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等环节开展实训练习。

在小商品博览会会展现场口译实训项目中,首先,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要收集小商品博览会的相关信息,比如:展览会介绍、展品分类、展区分布等。其次,小组成员选定展品和展区布展。再次,小组成员扮演参展商和客商,开展现场口译实践。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三种形式,从组织、设计、合作和展示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更好地进行有效评价。

四、实训教学现状思考

翻译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寻找贴近工作实际的项目任务,注意与外贸行业接轨,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项目化翻译实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具备翻译实践经历,而这往往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缺乏的。实训课程教师要提高认识,寻找翻译实践机会,体验各类翻译过程,具备更好的综合指导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和收集实训材料,充实和丰富现有的实训教材。

目前,商务现场翻译实训主要采用集中实训,实训的场所设在校内的现场翻译实训室,与实际的工作情境存有差距。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直接参与翻译过程的体验,进行信息采集和反馈,便于对翻译实训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

总之,在项目化翻译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通过收集信息,模拟不同的情景和角色,既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应用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交际沟通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内容的选定、评价的把握、指导的到位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训教学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剑.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项目化实训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48-50.

[2]刘倩倩.高职商务英语实训课中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3-45.

第2篇

1月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2年度最后一批新化学物质申报拟批准名单,2012年拟批准新化学物质总数多达55个,这是自2

>> 快速销毁化学武器的新化学物质 中国新化学物质管理模式及最新进展研究 环境保护部新收录165份新化学物质科研备案 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及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Ⅰ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我国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标识信息技术要求(试行版)最新出炉等一组 化学物质,是天使也是魔鬼 初中化学物质颜色归纳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探析 蚂蚁——化学物质依赖者 张国荣死于化学物质失衡?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四)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二)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三) 聚焦中考化学物质鉴别题 专题I身边的化学物质 2013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性质分析 九年级化学物质推断题的类型及解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2012年新化学物质拟批数激增 2012年新化学物质拟批数激增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月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2年度最后一批新化学物质申报拟批准名单,2012年拟批准新化学物质总数多达55个,这是自2010年新修订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环保部拟批准新化学物质数量最多的一年,而2011年拟批准新化学物质数量只有2个。 环保部公告显示,2012年拟批准的55个新化学物质中,按物质监管类型划分:一般类物质7个;危险类物质22个;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物质28个。 据国内知名的化学品申报商北京正智远东化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分析,2012年拟批准新化学物质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国内监管法规、评估标准等逐步完善,政府对化学品的监管日趋严格,国内外相关化工企业对于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深入,申报企业已经从最初的观望与筹备,转入积极申报的阶段。他预计,2013年这一数据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该负责人同时也指出,常规申报费用较高影响了国内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从申报人的情况来看,常规申报比较活跃的公司多为像巴斯夫、亨斯迈、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外公司。而国内公司一般是在经济活动中对方要求时才进行申报,或是与有实力的国际公司进行联合申报。 附件:2012年拟批准的55个新化学物质

第3篇

五大功能构建人类新的健康宝库

植物性食物在人们的膳食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每天由食物中摄取的植物化学物就多达数百种以上。研究发现,如果摄入脂肪量过高、蔬菜水果不足或者食品种类较少,无法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就会导致癌症、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而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

植物化学物质是人类新的健康宝库,除了抗癌的作用,还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调血脂等功能。

抗癌 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有1/3与营养因素有关。欧洲一些国家坚持推荐食用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谷类食品,结果明显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水果、蔬菜、粗粮等植物性食物中数以万计的植物化学物质,大多具有较好的防癌和抑癌作用,几乎可以在每一个阶段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若每日膳食中适当摄入一些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食物,建立食物抗癌屏障,加固抗癌防线,对预防癌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抗氧化 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植物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和硫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某些类胡萝卜素(如番茄红素)对单线态氧和氧自由基具有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另外,茶、坚果等食物中的多酚类是植物化学物中抗氧化活性最高的一类物质,具有抗炎、抗过敏的特性。

调节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对抗各种外界病毒和有害细菌入侵的关键防线,如果免疫力低下,人就容易受感染并得病。植物中的多糖是一种广泛的免疫调节剂,另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此外,皂甙、硫化物等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降胆固醇 血清中“坏胆固醇”的降低程度与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有关,以皂甙、植物固醇、硫化物等为代表的植物化学物质有降低血胆固醇血清水平的作用。

抗微生物 自古以来,某些食用性植物和调料植物就被用来处理感染。现代研究已证实,球根状植物中的硫化物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例如蒜素是大蒜中的硫化物,具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在日常生活经常食用一些大蒜、酸梅和黑莓类浆果等食物,可起到抗微生物作用,能用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多种果蔬含有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质作为近年来一大重要发现,其重要意义可与抗生素、维生素的发现相媲美。既然它对人体健康有这么强大的保护作用,那么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取到植物化学物质呢?其实很简单,从天然蔬果中就可以获得这些有益于健康的物质,例如富含叶绿素的绿藻,富含β胡萝卜素的深绿、红、黄色蔬果,含儿茶酚的茶叶等。其中,以下几种常见的水果蔬菜含植物化学物质较多——

番茄 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色素,是很强的抗氧化物,抗氧化作用为维生素E的100倍。番茄红素还有保护血脂蛋白的效果,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发生。每天摄取30毫克番茄红素,就能达到预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等的效果。但人体不能合成番茄红素,必须从膳食中摄取,最好的食物来源当然非西红柿莫属。不过,生吃1个西红柿只能吸收0.05毫克的番茄红素,所以西红柿最好煮过或用开水烫一下,其中的番茄红素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大豆 大豆除了含有我们熟知的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优质蛋白外,还含有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等植物化学物质。大豆皂甙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调血脂等多种功效。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的萃取物,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这是因为它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可以改善女性生理期不适,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针叶樱桃 针叶樱桃是目前已知的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仅次于剌梨的水果,每100克中含有1800~4000毫克维生素C。另外,针叶樱桃还富含类黄酮等植物化学物质,可促进维生素C更好地吸收利用。

葱蒜类 除洋葱外,这类食物通常被作为调味品,它们的特色是含有刺激的气味,主要的成分来源是含硫与硒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抗突变及抗癌变的的功效,并且可以阻断细菌所产生毒物的毒性。此外,蒜头中的蒜素可以降低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还可以防止消化道的细菌感染。

柑橘类 此类水果包括橘子、柳丁、柳橙(香吉士)、柠檬、葡萄柚、文旦(柚子)等。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抗癌成分:柠檬素和帖烯类,可以阻止乳腺癌的扩大。

第4篇

关键词:实验;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元素化合物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1–006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支撑化学科学的重要本体内容,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呈现,涵盖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四个二级主题,兼顾了物质涉猎的广度和核心物质的深度,承载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开展科学探究、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功能。

1 问题的提出

依据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旨,作为进行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陈述性知识的记忆上,而要让学生体验从已有生活经验或“前科学概念”出发,通过科学探究走进化学科学认识物质的世界,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即“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1]。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师应该如何以实验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教科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探究元素,充分发挥“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载体作用,值得深入研讨。

2 问题表象及归因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其基本价值是要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其核心作用是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渗透科学探究和STS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毋庸置疑,应该突出实验教学,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可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弱化、泛化,甚至异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2.1 目标设定欠当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具体反映,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避免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表述[2]。例如,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知识与技能目标如果表述为“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形成实验操作技能”则欠具体;如果表述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学会设计简单实验的方法”则不现实;如果表述为“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学会连接实验装置等基本实验技能”,则较具有可操作性。

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已有认识,利用丰富的素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要设计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包括化学实验、文献研究、研讨交流、社会调查等,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训练科学方法;要选择联系实际的情景转化为适宜的问题,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尽管如此,毕竟教学目标的设计先于课堂教学,要及时采用“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的方法来反思教学目标的适宜度和达成度,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偏差。

2.2 任务分段错位

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不同,发展相对而言是有顺序的,是逐步产生的。无论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还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都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3]。然而,任务分段错位,却是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常见根源。

从课标的角度看,有任务分段不明,导致责任不清之嫌。比如实验教学,从初中到高中都在教,可任务完成并不好。如有些内容化学学科教,物理、生物学科也教,冠之以“跨学科整合”;有些内容或许大家都注意不够,“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就造成教学的浪费和空白。如果能够制定出学科效率标准,分段要求明确,便于教、便于学,也便于考,无疑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从实施的角度看,课标安排的探究活动开放性大、实践性强,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几乎每个活动都适合在新课和复习课阶段从不同的深度进行探索,依据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是学生内驱力形成的关键。例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在新课阶段,可以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有计划地渗透化学用语等,重在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课阶段,则可以讨论替代的药品或装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等,重在培养推理和预测能力。具体实践中,不少资深教师将上述内容美其名曰“链接中考”,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并不时地埋怨课时不足、学生不够用心或新教材缺少条理性等等。

2.3 技能要求模糊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元认知知识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实践中几乎是一片空白[4]。从表象上看,课程、教材安排梯度明显,由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到学生实验,到活动与探究,实验技能的“浸润式”培养无处不在。可是,具体教学中,很少有教师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技能方面的计划与实验,多数是下意识地认为实验做多了,技能就“迎验而生”,就会“自动化”,缺少对科学的培养途径的思考。

2.4 素材开发无度

新课程标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提供了近三十个情景素材,为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提供了线索,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发展其多元智能。可是情景素材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有的教师一带而过;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简单“堆砌”,有的教师甚至墨守成规。由于教师专业视野的局限、评价方式的制约、素材地域普适性的欠缺、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单薄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新瓶装老酒”的现象相当普遍。

3 行动策略

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的课堂教学,目标上要强调科学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内容上要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实施上要突出探究式、体验式学习。整体思路是重思想方法的渗透,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力求清晰地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方法上选取以学生的活动,并以问题解决为主,特别突出教学情景的设计和实验的应用[5]。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美是适度。”以实验为媒介,优化课堂教学,“适度”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3.1 添加:探寻起点的适度,增加教学的广度和厚度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任何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都存在起点问题。起点不当是许多课堂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起点的适度更是确定最佳教学思路的前提条件。优化课堂实验教学,必须研究起点的适度。通过改变实验组织形式,恰当增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的探究实验,把操作权还给学生,既可以锤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6]。

3.1.1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愿学”

学生一旦度过实验教学新鲜期,验证性实验由于操作程序严格,现象和结论已知,已经很难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反正书上都有,做不做一回事”。教师就必须合理选择探究性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增添实验,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兴趣。例如,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可做如下改变:

甲组:探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及选择依据

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②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③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④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在上述药品中自选

乙组: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性质决定用途

①证明鸡蛋壳、水垢里含有碳酸钙;②除去某试剂瓶上的白膜;③酸碱式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④区分石灰石粉末与面粉

3.1.2 演示实验分组化、轮流化,使学生“乐学”、“活学”

实验教学的中后期,教师必须注意克服部分学生的游戏心理、懒惰心理,消除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依赖心理。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化、轮流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实验能力,又锻炼了意志品质。

此外,还可以开发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渠道,如家庭小实验、实验兴趣小组、工农业生产实践等,增加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以优化教学。

3.2 删减:关注容量的适度,让课堂去芜存菁,以少胜多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适当地增加实验教学容量,是可取的,但是实验的增加要内化、融合,不是堆积,更不是拼凑。要防止由于探究活动的泛化,而带来的课堂臃肿、重心转移以及学生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的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实验容量的适度。可以实验的“二次利用”为准绳,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实验,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实验,影响核心目标的实验更要尽量删减。

3.3 重组:琢磨顺序的适度,在整合中提高教学的效益

“顺序”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等多种因素。严格地说,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只有一个最恰当的时机,适当的顺序应该是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应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整合,是相似相邻的教学环节的整合,是交叉重复环节的整合。

从主题教学的角度出发,“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要有意识地按照适度的顺序渗透化学基本观念,例如元素观、反应与能量观、分类观等观念的建构;要培养学生用宏观与微观、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物质。例如,“酸”的概念学习,可以整体设计为五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检验酸碱性的方法”;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进一步完善酸的性质”,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相对完整的认识[7]。

从课时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中“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基本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教师如果总是“忠实教材”,“紧靠课本”,必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滑坡,思维变得僵化。因此,教师只有解析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为学生提供可以适应与跨越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建构学生思维的无障碍通道。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虽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作为化学性质的最后一点呈现,但是学生已经对此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将教学流程调整为:展示一瓶开盖“雪碧”,观察现象并提问归纳物理性质和检验方法引发讨论:获得结论的依据及检验实验设计的理由及有效性评价归纳部分化学性质,讨论溶解性实验设计分析溶液成分,完成石蕊变红演示实验探究变红原理小结性质与用途。

教师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是学生的内驱力形成的源泉。教学实践中,必须随时关注、分析教学内容的潜在走向,及时消除阻隔,形成教学内容的意义流动。无论是出现知识“越位”或能力“补位”现象,都会造成“亡羊补牢”的遗憾或者“削足适履”的痛苦。

3.4 分解:研究疑点的适度,使重难点的突破更加流畅

分解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主要方法。“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启蒙教育的主要素材,有些问题很难说清道明。处理教材时,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化解重难点,以便为当前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续教学打基础,是很多教师头痛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某些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采取“知识提前渗透,疑点适当后置”方法对待。例如,大家熟知的化学用语的教学,可以从绪言课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逐步渗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避免大量集中学习的枯燥乏味。再如,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同时,逐渐产生“蘑菇”状泡沫,学生自然提出问题:为何会产生泡沫?为何有刺激性气味?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思考,推测气体的可能成分,并设计验证方案。对于反应规律及其化学性质则需要暂时搁置。

在探索“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化学观念的认识和发展的“基点”,让学生享受到参与创造的幸福感和愉悦兴奋的情绪体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讨。

参考文献:

[1]刘克文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40.

[2][4][6]王祖浩主编.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96~237.

[3]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105.

第5篇

何为环境激素

有调查显示,一些病因不明的疾病有50%以上与环境激素有关,甚至不孕不育现象增多、癌症发病率攀升也跟环境激素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什么是环境激素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扰乱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存在于人体之外,可它们却能模拟人体内的天然荷尔蒙,当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冒名顶替并干扰人体分泌的正常激素的工作,从而使内分泌系统失调。

迄今为止,有70余种化学物质显露了环境激素的特征,这些环境激素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生活中的环境激素

20年前,当寒冬来临时,人们几乎只有大白菜一种蔬菜可以食用,而现在,寻常百姓也能在冬天“抱着火炉吃西瓜”。我们现在能吃到很多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可这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它们都是催熟剂的产物,而催熟剂的主要成分乙烯,正是环境激素的一种,它会让人骨质疏松,还会加重女性的更年期症状。

其实不只是反季节果蔬,正常生长的果蔬也不免会沾染上环境激素,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都施加了农药,当含有多种环境激素的农药进入人体后,很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除了果蔬,近海鱼也是环境激素的载体,海水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近海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后,概率更大。

除了食品,日常用品也会沾染上环境激素,比如最常见的拖鞋、塑料盆、保鲜盒、购物袋等塑料制品,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等环境激素,会对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很多人喜欢穿皮鞋,殊不知皮革里含有壬基酚,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激素,而鞋油中含有硝基苯,它跟皮鞋中的壬基酚叠加之后,产生的危害更大,可影响到中枢神经,导致疲倦,甚至抑郁。

很多人喜欢在衣柜里放衣物防虫剂,它固然可以防虫,但它含有的对二氯苯却可导致女性卵巢早衰和皮肤过敏。即便您不用防虫剂,您还可能在洗衣服时用柔顺剂,柔顺剂里的乙酸苄酯、苯甲醇、柠檬烯、氯仿等都是环境激素,长期使用会造成头晕头疼,对中老年危害尤其大。

说完了“衣食”,我们再说“住”。现在很多家庭都铺上了木地板,也会经常打地板蜡进行保养,而地板蜡里含有碳氢化合物类的环境激素,经常接触会导致胃部不适,体质弱的人还会出现头晕恶心。

如何规避环境激素

尽管我们在生活中完全摆脱环境激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规避措施,减少它的危害。

1.注意饮食:尽量食用应季的果蔬;不买色泽鲜艳却味道平淡的果蔬;少吃鳗鱼、梭鱼、大黄鱼等近海鱼;消费肉类要适度,因为禽畜的饲料中就含有激素类物质;不要用塑料容器盛热的食物;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如糙米、小米、荞麦、菠菜、萝卜、白菜等,有利于化学毒物从体内排出。另外,饮茶也有益于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布袋、菜篮子等,少用塑料袋。

3.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因为垃圾(特别是废旧塑料制品垃圾)焚烧能产生大量二恶英,会释放大量环境激素。

4.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眼化学烧伤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5~42岁,平均29.5岁;其中碱化学烧伤12例,酸化学烧伤1例;受伤后来院时间0.5~3小时,平均1.5小时,致伤物为石灰、水泥、氨水、盐酸、磷酸等。按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研究协作组制订的烧伤分度标准2:Ⅰ度烧伤4眼,Ⅱ度烧伤12眼,Ⅲ度烧伤2眼。患者受伤后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流泪、畏光、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角膜灰白色混浊,结膜水肿、坏死。

护理方法:

⑴急救对症处理:患者入院后应及早做好彻底冲洗,及早彻底冲洗是减少眼部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措施。如果是120救治患者,可先告知患者家属就地取材用清水、自来水长时间冲洗,切不可因急救车未到而延误时间,冲洗后立即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救治的18例患者,16例受伤后,家属用矿泉水简单冲洗来院救治,2例救护车接入院。入院后检查伤眼情况,争分夺秒立即将患者眼睑分开,充分暴露上下穹隆部,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上下左右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进行彻底冲洗无残留化学物质。检查若角结膜上有固体残留物质,应立即取出,冲洗时间≥15分钟。详细询问病史,符合伤者家属和陪护详细描述区别化学物质性质,药物对症治疗处理。若患者为碱烧伤,可选用大量维生素C注射液或3%硼酸溶液持续冲洗结膜囊,若为酸性化学伤,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嘱咐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准确,若为双眼伤,棉球堵塞耳道,以防止冲洗液流入耳内,可减轻眼内炎性反应,防止睑球粘连。若为单眼伤,患者可将头部偏向患侧,防止冲洗液流入健康眼内。本组18例患者中有5例石灰粉末进入眼睛内,若为石灰粉末致伤,可采用0.5%依地酸钠溶液冲洗,避免钙盐沉着于角膜而影响视力。对于重症患者,可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做球结膜放射切开,用维生素C溶液冲洗,彻底清除化学物质。必要时可行前房穿刺术,放出部分房水,以减轻化学物质对眼内组织的损伤,并有助于房水更新,增强局部营养及抵抗力。

⑵药物治疗:室内安静、整洁,做好空气消毒,医护人员为患者急救冲洗处理后即应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球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 1.5ml/次,2次/日,维生素C较硼酸水安全,可促进眼组织修复,防止角膜溃疡而发生穿孔,并能迅速纠正伤后房水及眼组织中维生素C匮乏。应用1%阿托品扩瞳,3次/日,以防止虹膜粘连。应用胶原酶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点眼,滴眼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用无菌棉签分开上下眼睑,将药液滴入下睑结膜囊内,适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眼内炎症反应程度。注意药瓶不可接触眼睑和睫毛,可采用多点位点药,勿直接滴在角膜上,以免不适,防止引起交叉感染。两种滴眼液同时使用时,可交替点眼,间隔5分钟以上,先滴刺激性弱的滴眼液后滴刺激性强的滴眼液。经常用消毒棉签擦拭分泌物,随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第7篇

卫生纸

曼高斯博士指出,卫生纸多为再生纸,即以废纸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为了美化外观,很多卫生纸生产厂商会在卫生纸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滑石粉等添加剂。颜色越白的卫生纸,所含的添加剂就越多。而荧光增白剂、滑石粉等添加剂中都含有苯。有些质量较差的卫生纸中还含有甲醛、大肠杆菌、肝炎病毒等有害物质。人们若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癌症。为了避免受到卫生纸中所含有害物质的侵害,人们应选用品质可靠、未经漂白的卫生纸。

清香剂

很多人都喜欢在卫生间放一盒清香剂,使卫生间的环境变得清新宜人。但是,清香剂属于化学合成物,其散发出的香味可能会诱发癌症。曼高斯博士说,人们最好不要在卫生间里放置清香剂或除味剂,而应通过开窗或使用排气扇来保持空气清新。有些人在使用消毒水等清洁用品后,常会将其放置在居室的角落里或卫生间中。这些清洁用品会向空气中,尤其是潮湿的空气(如浴室内的空气)中散发大量的有害气体。此外,某些消毒水中还含有二氯苯,这种化学物质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引起细胞变异,诱发白血病、肺癌等癌症。因此,人们不要将消毒水等卫生用品堆放在墙角或卫生间里,而应将其妥善地密封起来,放在通风较好的阳台等处。

塑料纸篓

很多人习惯在卫生间中放一个纸篓。曼高斯博士指出,在卫生间中放纸篓会大大增加病菌繁殖的速度,使卫生间变成病菌繁殖和传播的场所。因此,人们不要在卫生间放置纸篓或垃圾桶,在处理一般的纸质物品时,可将其扔进抽水马桶里用水冲掉。在处理难以冲掉的卫生用品时,应将其放入塑料袋中,及时带出厕所。

洗发水

曼高斯博士指出,洗发水无论价格高低,都是用清洁剂、甲醛和乳化剂等化学品混合制成的。如果将洗发水的密封包装打开,并将其长期放置在室内,洗发水中所含的甲醛就会与乳化剂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叫做“N-亚硝基二乙醇胺”的致癌物质。因此,人们不要频繁地洗头,每周洗头的次数不宜超过2次。在洗头时,应避免让洗发水进入眼睛。

泡泡浴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使用香皂洗淋浴,而喜欢躺在浴缸中洗泡泡浴。香皂大多是用天然物质制造的,而洗泡泡浴时使用的泡沫剂则不然。泡沫剂很香,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泡沫稳定剂”。这种化学物质可引起皮炎、头晕等症状,并可渗透到人的皮肤中或随着呼吸进入肺中,诱发皮肤癌和呼吸系统肿瘤。因此,人们应尽量少洗泡泡浴或使用沐浴露。

牙膏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性眼外伤;急救护理;并发症

化学性眼外伤是因化学物品侵蚀所致的眼组织气质性及功能性的损害,多发于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发生率约占眼外伤的10%,占整个工业危害伤的5%~20%[1]。一旦眼部发生化学烧伤,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因此化学性眼外伤的早期急救护理干预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化学性眼外伤患者23例,共30眼,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4~48岁,平均(31±18.4)岁。依据化学物品性质分为:酸烧伤9例(11眼),碱烧伤14例(19眼)。

1.2方法

1.2.1急救方法

(1)现场急救冲洗: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是减少眼部组织损伤的关键,化学药品一旦灼烧到眼部,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眼部,根据现场情况,也可使用井水、河水、饮料甚至牛奶进行冲洗,稀释化学品的浓度,一般冲洗应持续30min以上,冲洗后再送往医院治疗。

(2)医院急救:

入院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给予冲洗患眼,检查眼部烧伤情况,角结膜上若有残留物质,应立即取出,使用中和水、0.9%氯化钠注射液彻底冲洗眼球表面及结膜囊组织。同时指导患者转动眼球,彻底检查并冲洗掉残留物。若为单眼灼烧,冲洗时应防止冲洗液流入健眼致伤。若为严重碱烧伤,为减少前房内渗透液对眼内组织的腐蚀,需及时进行前房穿刺或冲洗,放出渗入眼内的化学物质。

1.2.2护理方法

(1)急救护理:

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熟练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接诊后询问病史及受伤经过,了解烧伤物名称、浓度、性质,烧伤时间,有没有进行过紧急处理,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冲洗,使眼部的损伤减到最小程度。

(2)心理护理:

眼部化学烧伤多为意外事件,患者常常没有心理准备,烧伤后,眼部剧烈疼痛,患者一般无法忍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担心视力不能恢复,甚至失明,面部形象受损等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眼部化学烧伤多因职业原因,大多数患者家庭经济紧张,突然的意外让其在经济上无法承担,另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能履行家庭责任,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安慰和鼓励,介绍一些康复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其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避免因情绪紧张激动引起眼压升高,争取早日康复。

(3)预防感染:

化学性烧伤产生的坏死组织很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且烧伤创面是一些病原菌很好的处所,因此应积极预防感染。医护人员清理创面时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清洁双手,随时保持患者创面的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检查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3例患者共30眼,经过正确、及时的急救护理干预后,治疗1月后复查,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讨论

化学性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之一,以酸、碱烧伤较为常见,酸烧伤主要损伤眼睑、结膜和角膜,损伤程度较轻。碱烧伤穿透性强,可对虹膜、睫状体、晶体、小梁网等造成损伤,因碱与细胞膜脂肪酸发生皂化反应,组织损伤严重,并发症多[2]。化学性眼外伤的治疗及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以及在眼中停留时间,时间越长,损害物渗透越深。因此必须分秒必争的进行急救,正确的急救护理也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及时正确的冲洗患眼,能够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渗透,减轻对眼部的损害。其次,医护人员及时检查眼部烧伤情况,彻底清洗。同时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松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此外,医护人员应注意治疗过程中预防感染,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干预对化学性眼外伤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贵荣.化学性眼外伤16例急救与护理[A].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3.

第9篇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 病因

临床资料

1997年6月~2007年6月以“白细胞减少症”收住院122例患者,男48例,女74例,年龄14~86岁,均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多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化学物质及药物、物理因素所致者为38例(32%),其中肿瘤化、放疗后所致者为20例,氯霉素所致3例,异烟肼所致2例,苯妥英钠所致1例,抗甲状腺药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所致4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所致4例,长期接触苯类所致2例,消炎痛及保泰松所致各1例;骨髓检查32例,表现为粒细胞增生正常或轻度低下,其中粒细胞缺乏时。粒细胞

结论:白细胞减少症病因主要为继发性,多见化学药物、物理因素,其余依次为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年老体弱长期伴慢性病者,个别患者病因不明,考虑为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