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关于通讯的知识

时间:2023-06-15 17:03:57

导语:在关于通讯的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于通讯的知识

第1篇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实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50-02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装备越来越来先进,企业对操作、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有熟练的技能和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自学、开发能力来适应与时俱进的高科技生产装备。原先单独的纯中职和高职教学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似乎与企业的要求在渐渐脱离,显得不相符。在此情况下,各类中高职培训学校纷纷探索、研究教学新模式,确立新的培养目标来适应社会、企业需求。为此,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5年一贯制、“3+3”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1]。随后上海市启动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经过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培养,获得高职文凭。首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这4所中职学校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这3所高职学校进行了贯通试点。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简析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与“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等在性质和内涵上有所不同。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实现有机的衔接,使人才培养在路径上更为顺畅。“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在我国属于同一种培养模式的不同说法,是指在一所学校内把初中起点的学生经过五年一贯的培养,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2]。而上海提出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其内涵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从而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学籍管理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院校。

二、中高职贯通模式实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发课程,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共同培养,从而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为企业输送具有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训课程在此类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进行实践教学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水平,并切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符合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而目前实训课程设置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定位和目标不够明确。中高职贯通模式的课程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紧紧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即根据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水平,围绕企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建设符合中高职贯通模式的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3]。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衔接这一点,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前三年的学习阶段,通常会开设维修电工(四级)的课程,实训内容主要是贴合考证的项目,而在课程目标和要求方面往往也是以学生能够通过维修电工(四级)考试为目标,这与普通中职教育中的维修电工(四级)相关课程并没有区别。而对于中高职贯通的学生而言,仅仅停留在中级工的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在课程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在要求上需要在中级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和拓展,为后续实训课程乃至高职工的考证课程做好衔接和铺垫。

2.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维持。中高职贯通模式的教学内容既涉及中职的教学内容又涉及高职的教学内容,但又不是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这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前三年中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校培养的重点不同,有的学校侧重基本文化课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有的学校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早地具备职业技能。理论课程过多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实训课程过多又可能让学生对实训课程心生排斥。中高职贯通的学习年限为五年,所面向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心理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但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方面又普遍优于普通中职学生,能够激发和维持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设置的重要考验。

3.资力量和实践水平不强。实训课程往往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有很大部分是来自校园,不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大部分学校都会采取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或者考评员作为指导老师,但该方式也只是能够解决部分实训课程的授课,并且大量的外聘教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因此切实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中高职贯通模式实训课程建设目标和方法

中高职贯通的培养模式下,课程的内涵建设是核心,只有将课程的内涵建设合理,才能真正将中高职贯通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首先就要保证课程建设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紧密围绕企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水平,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才能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课程内涵的具体建设目标体现在:

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高职贯通模式的特殊性使得课程教学内容的既要立足于中职的基础课程又要衔接高职教学内容。因此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将是该课程开展的有利保障。对于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比普通中职学生要高,以维修电工(四级)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使得学生能够顺利通过维修电工(四级)等级考试,更应该考虑中高职贯通的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掌握基本职业鉴定技能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延伸,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衔接高职专业课程的学习。

2.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中高职贯通模式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大幅的进步和提升。只有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避免出现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

3.建设教学团队,提升师资水平。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对于实践型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备“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积极发挥“老带青”的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积极鼓励教师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努力提升实践技能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和学位层次,这也是中高职贯通模式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效敏,刘磊.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校级层面实践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3,(7):24.

[2]王琴.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制度与实践[J].职业教育技术,2013,(13):34.

第2篇

1、建立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信息的有效利用而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等的一项工作,并且还对这一列工作加以正确的指导、计划以及组织,不仅涵盖了信息及其载体等资源管理,同时,还涵盖了工作与事业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无论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还是在社会的进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信息管理,构建一套信息管理网络化的系统,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还是职教师资培训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途径。

1.1职教师资培训部门科学决策以及改进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想使得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开展的更深入,除了需要各个培训地点要将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外,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积极的领导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科学决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采集和掌握的相关数据,不断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培训工作中的诸多信息,比如学员信息、培训情况信息等均为科学决策与改进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数据。建立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让培训机构结合实际需求,及时的处理培训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数据,并将其进行横向、纵向以及综合性的统计,有利于管理中重要决策的制定,使得职教师资培训工作更加的完善。按照这些信息,能够对培训效果全面的了解,不仅使得今后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能及时的了解现行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将其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1.2进一步规范师资培训,确保管理效率及质量

当前,职教师资培训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培训学员数量也越来越多,培训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培训管理工作在具有明显的特色性的同时,也使其日渐趋于复杂性。由于信息需求具有广泛性及及时准确性的特点,因此,对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应采用先进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还是管理水平的关键性标志,所以,将传统的管理方式摒弃,科学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的、有序的管理。构建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得复杂的管理工作变得条理化以及规范化,保证了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样一来,整个管理过程就会更加的科学与规范。比如,为了对每一年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情况充分的掌握与了解,以此为国家级培训财政拨款与制定下一年培训计划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教育部职成司规定各个培训地要将当年培训学员的信息进行上报,具体上报的内容有学员的姓名、所在地以及工作单位等。构建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系统可以将每一年参加培训学员的信息进行储存。

2、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效能

2.1决策性

在管理工作中,决策属于一项关键性的内容,还是信息系统管理中的重要功能。而决策主要是针对今后中的行动而进行编制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决策时,必须对外部环境及预设受训教育者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现阶段培训的整体情况全面的了解,正确的判断未来变化与发展。决策的正确性虽然与决策者的价值观念及追求目标相联系,但一套准确的数据才是确保预测与决策准确性的基本前提。比如,在对培训计划与目标制定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反馈管理子系统,实时的跟踪培训学员的知识应用情况,收集培训学员的诸多信息,具体有培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看法以及建议,同时还要对培训学员的实际培训需求全面的了解,总结培训经验,从而提供重要的数据给培训工作管理人员,以帮助他们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2控制性

实际管理时,要想确保整个工作可以按照规定计划顺利的开展,前提条件就是要根据相应的规章标准对工作进程、工作状况全面的考核与检查,以对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控制。控制功能的发挥需要在掌握相应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发挥。培训学员基本信息、培训工作人员信息等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不仅可以让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最新情况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利用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以实现有效的控制目标。

2.3组织性

实际上,组织属于一项分工行为,同时还是一项协作行为,是确保管理功能与管理目标发挥、实现的基础保证。对于信息管理工作,必须要构建一套有效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个部门及岗位各自承担的责任。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不仅要分工明确,而且还要良好的合作,彼此间配合,让所有活动都在培训总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从而将管理的组织功能全面的发挥。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本文主要基于当前时期下职教师资的基本现状,对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效能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提高职教师资力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篇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有关国家级培训任务承担基地:

为切实提升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21年我省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及国家级培训。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国家级培训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项目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待公开遴选项目承办基地后,于秋季学期内实施,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省级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1)专业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专业课教师,原则上以非“双师型”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等为主。

(2)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以师德修养、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指导等为主。

2.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内容以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级建设管理艺术、建班育人的知识与技能等为主。

二、培训方式和时间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级培训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每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其中网络研修学时一般不超过30%);省级培训中的专业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60学时(其中实习实训和网络研修时间分别40学时左右),公共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时间40学时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含师资费、资料费、网络研修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设备租赁费等)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国家级培训经费中列支;参加培训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省教育厅将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省辖市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予以“以奖代补”,财政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各省辖市要配套相关培训经费。

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经费管理,落实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培训基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参训教师收取额外费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培训要求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培训工作。要科学研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培训管理。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797号)、《**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参照上述文件执行)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7〕8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实施指南,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2021年度**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需经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和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备案核准后方可实施。

(三)确保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一是要优先从国内知名专家、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中遴选授课教师,同时要遴选培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中水平高、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优秀师资和专业骨干,共同组成培训师资团队,确保培训质量。二是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完善训前调研和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要确保网络研修质量,网络研修要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要科学规划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突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双岗”教师培训能力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重点内容。五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专业课教师培训基地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实践方案,避免培训与企业实践脱节。六是要积极组织受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七是要做好学员的后勤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八是要妥善保存学员考核资料,及时录入学员培训成绩,为实现教师信息大数据管理提供依据。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培训基地和各省辖市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导,视导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培训任务分配及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

(四)严肃培训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均应修满规定的学时,原则上不准请假。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网络研修”课程学习及集中面授阶段请假超过2天者,不予结业;对报名却无故不参加培训或严重违反培训纪律者,取消该教师5年内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等各类培训的资格。报名学员完成研修任务、经考核合格的,颁发由省教育厅印制的培训结业证书。各培训基地按照20%的比例择优评选优秀学员,由培训基地统一印制并发放优秀学员证书。

五、培训组织和报名

(一)国家级培训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任务

《**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中带“*”的专业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职教师。参训学员于6月  7日至13日登录教育部 “师资培训管理系统”(202.113.245.38:8280/train/ ),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项目,并填写项目验证码(验证码2021HNZGZXJ)完成网上注册和报名。个人所有填报内容要详细、准确、规范,网上报名时要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流程,严格按照指定的培训专业填报,不得擅自修改项目或专业。项目办审核参训学员资格后,培训基地管理员随时登录系统,复核学员参训资格,对不符合培训资格要求或因故不能参训的学员,协商学员所属地教育局或学校,重新选派相同专业且符合参训条件的其他学员参加培训。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组织该项目报名工作时,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报名情况一并汇总填写报名回执(见附件7),在备注栏注明是“国培项目”。

(二)各培训基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1.中职培训任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1)和《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见附件4)的安排,按计划分配指标组织中职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省级培训。

2.高职培训任务。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2)安排,结合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规划,组织推荐参训教师预报名;项目办将根据计划名额、预报名情况以及各院校相应的专业规模等确定最终参训名单。

3.报名程序

(1)骨干教师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回执汇总表(见附件7),于6月13日前将加盖公章后的电子版(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26.com,并组织参训教师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vae.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网上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教师(报名系统反馈通知到本人)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各专业的培训时间、地点见附件5)。

(2)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班主任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信息汇总表(见附件8),于6月13日前将电子版(Word版和加盖公章后的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63.com),并组织参训班主任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人员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培训班次时间、地点见附件6)。

(三)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在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申请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了2021年由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项目由各地教育局自行开展,纳入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整体规划。

(四)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审核备案

各培训基地及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制定承担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模板见附件9),于6月11日前提交项目办审核备案,并按照审核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备案通过后方可施行。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联系人:

骨干教师项目办联系人:

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人:

(网上报名等相关问题请分别拨打骨干教师项目办或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电话咨询)

 

附件:1.**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

2.**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

3.各省辖市承担的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分解表

4.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

5.**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信息统计表

6.**省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安排一览表

7.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报名回执

第4篇

[关键词]工程咨询 知识管理系统 核心知识体系 知识流程

[分类号]F270

1 引言

在工程咨询行业越来越国际化的情况下,实施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工程咨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致胜必需的策略。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对象(被调查的主要是建筑工程咨询企业)认为知识管理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新技术和过程。另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工程咨询企业中有40%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知识管理战略,有41%的组织计划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学术界也非常关注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学者研究的知识多基于工程项目中的显性知识,缺乏对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体系的梳理;知识的获取与再应用脱离了员工日常的工作,员工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知识寻找;在研究工程咨询知识流程时片面地注重某一个知识活动,比如知识获取或知识创新。将知识流程各个活动进行割裂。总的来说,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还缺乏完整统一的指导框架。

本文拟在分析工程咨询行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2 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特征

工程咨询是指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集中工程专家的个人智慧和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以及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的一种智力服务。工程咨询企业呈现出如下特征:①咨询工作牵涉面广,咨询知识具有密集型、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各项工程中的决策与建议、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往往必须整合各种专业知识才能得以解决;②以项目流程为导向,组织其他业务流程为目的提供知识支持;③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的合作;④咨询服务需通过应用现有知识并进行创新,从而最终实现知识商品化;⑤工程咨询产品产销直接见面,需要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咨询过程需要与客户不断进行交涉,获取客户需求相关知识;⑥工程咨询过程呈现非线性、反馈性和相关性等特点,项目前一个阶段产生的知识是后续阶段的基础,项目后续阶段产生问题时常需反馈到前面的环节。

3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在综合其他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以上论述,本文从4个方面描述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

3.1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具有密集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征,要让员工在日常业务过程中轻松地知道知识位于何方,何时、何地为谁所用,就不能单单给出组织的知识清单,而必须告知知识使用的情境。同时,知识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在于知识服务于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为知识提供了情境。本文提出的知识体系是指基于业务流程所配置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包括知识层次、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见图1),而基于核心业务流程所配置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避免片面研究显性或隐性知识的不足,同时围绕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配置,将知识管理融入日常业务,减少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1.1 核心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知识的应用对象,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工程咨询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有些是企业常规的流程,比如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有些是企业所特有的业务流程。工程咨询流程则是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工程咨询流程是与工程咨询活动直接相关的一系列咨询活动,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4个步骤。

3.1.2 知识层次 工程咨询企业适应于团队工作,同时又需要个人知识的有力支持,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合作。知识存在于从个人到团队到组织等不同的层次之中(见表1)。另外,额外的组织团队,比如专家委员会对工程咨询活动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及时解决咨询项目中的疑难,对项目进行审核与监控。又由于工程咨询企业的产品是直接面向客户的,客户知识这类跨组织的知识对咨询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3.1.3 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是在一系列业务流程活动中使用的具体知识和知识类型,与知识本身相关。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的应用类型及其描述总结见表1。既然工程咨询流程是核心流程,那么咨询流程活动中使用和产生的知识便是核心知识内容,同时,作为以工程咨询项目为导向的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知识对核心业务活动起到了支持作用,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

3.1.4 知识结构 知识能够显性化和结构化的程度不同导致其表现方式的不一致。本文使用两个维度来表示知识的结构,一个是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另一个是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包括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三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结构集中于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半结构化的隐性知识、非结构化的显性知识三个区域(见图2)。

3.2 知识流程的确定

要深入知识管理的实施,必须将知识管理各个阶段的活动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工程咨询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片面探讨知识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主要由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转移组成。基于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新的本质,本文将Nonaka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型与其知识管理活动相结合,提出工程咨询企业知识流程模型(见图3),使用知识外化和知识内化将知识管理流程进行划分,以表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过程,这样既综合考虑了工程咨询知识管理活动的每一方面,同时也整合了各个知识活动之间的关系。

工程咨询是以项目为引导,基于团队合作而进行的。组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隐性知识的获取通过个人、团队、组织或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是一个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社会化过程;显性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已经被固化的知识,比如项目知识库、案例库等通过检索和知识筛选等步骤寻找到有效信息,这是一个显性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知识获取,个人项目经验得以增长,知识发生增值。

将获取到的隐性和显性知识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同时产生新的知识;捕获新产生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以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

织,存入数据库,以便后续项目或其他工程项目使用。隐性知识的捕获与存储是知识外化的过程,而显性知识的捕获与组织可视为知识整合化的过程,存储后的知识为下一次知识流程循环做好准备。

3.3 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配置,知识流程与核心知识体系的集成则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与知识活动的配置(见图4),是对知识的静态和动态属性的集成。事实上知识能够成为组织核心资产,并且进行自我增值,是得益于其静态和动态双重属性的相互结合。本文认为工程咨询从问题的定义到问题的分析再到问题的解决与固化都分别对应着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而咨询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过程。这样的考虑不仅符合工程咨询知识流程的实际运行,也避免将知识流程的各个部分随着业务环节的不同而隔离的现象。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此部分内容再作阐述。

3.4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法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这里本文仅考虑企业知识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工程咨询企业需视其规模和部门的分布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知识库。而知识管理系统缺乏智能性会导致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时间,由于某些隐性知识本身不能结构化的特点以及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交流频繁的特性,应该适当考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系统的智能性的实现可以借助Agent技术。

4 案例分析――以JS电力设计院为例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Js电力设计院)为国家甲级电力勘测设计院,其主要经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火力发电、送变电、通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及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技术和管理咨询业务。Js电力设计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科技开发和知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咨询设计企业,知识和知识资产是该设计院的核心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4.1 JS电力设计院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Js电力设计院是一个以工程设计为主的咨询企业,工程设计流程是其核心业务流程。工程设计问题的定义阶段包括对客户需求的确认,这一阶段需要的知识层次主要是整个组织内部的相关部门,包括经营计划部、事业部,此外需要与客户进行不断的交涉,以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和时间等的需求知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阶段包括工程设计策划、工程设计输入、方案的确定和成品的输出,其中方案的确定包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知识层次集中于由项目经理、主设、设计人员组成的团队,当然也需要勘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协助;问题的总结阶段包括出版交付、设计确认、设计更改和后续的跟踪,涉及到的知识层水平主要是项目团队,同时还需要专家、政府部门等额外的知识层次的知识。围绕着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内容、知识层次的配置如图5所示,知识结构分布如图6所示:

4.2 核心知识体系与核心知识流程的集成

图7给出了Js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流程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图。工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包括知识获取、应用、生产、存储、转移、外化和内化的过程。如问题的定义阶段的主要业务活动是获取客户的需求,为了完成这个业务活动首先要进行知识获取。一方面通过经营计划部、事业部、项目经理之间的协作以及与客户的交流获取隐性知识,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社会化;另一面通过对存储媒介中知识的筛选和检索寻找有效信息,比如客户的网站,顾客的委托书、项目相关规定和标准文档、以前类似的项目库以及设计院的相关手册,进行显性知识共享与知识内化;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到客户需求界定的活动中,产生客户对项目的需求;对客户需求、在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及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捕获并组织成合同并保存,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策划提供依据。这是一个知识外化和整合化的过程。由于篇幅限制,对于其他阶段的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不再赘述。

4.3 技术问题

Js电力设计院的组织系统采用事业部门型和职能部门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因此Js设计院须采用分布式知识库,这样才能快速、便捷地进行知识获取与共享,同时需考虑系统的智能性,比如自动向员工推送和保存知识等。

5 结语

第5篇

自《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证管办(证监会)依法加强了对辖区内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活动的监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证券、期货咨询活动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一些未取得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违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包括为上市公司做财务顾问业务;二是一些取得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不能很好地执行《办法》和《细则》,如发表咨询意见时,不署机构名称或个人的真实姓名,也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充分说明,甚至仍在传播虚假信息和市场传言、出租业务资格等;三是个别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的资格申报材料有造假现象。

对上述违规行为如不严加制止,将影响清理整顿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到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请各地证管办(证监会)对辖区内落实《办法》和《细则》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现将检查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点检查未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违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情况。对违规从事证券、期货市场行情分析评论的,按《办法》第三十二条严肃处理,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资格申请;对无资格的机构与人员做发行与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令其立即停止该类业务。

请各地证管办(证监会)严格执行《办法》,不得擅自批准无资格机构与人员在本辖区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搞所谓“地区资格”;同时,发行和上市公司在股票发行、配股和购并重组策划等过程中需聘请财务顾问时,应要求其聘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咨询机构与人员。

二、检查已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的业务活动,是否严格遵守《办法》及《细则》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出租、出借、转让和变相租借、转让机构及个人资格证书的行为;未经举办地地方证管部门审批举办股市沙龙、研讨会及无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举办类似活动的行为;咨询机构及人员违规为自己或投资人买卖股票和具有股票性质、功能的证券及期货的行为。

第6篇

关于职工参加学习后有关工龄计算和劳动保险待遇问题,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并经中央劳动部和国务院人事局同意,提出处理意见如下:

一、职工(包括学徒工和转入企业工作的革命军人)经组织上调到上级机关举办的(包括本厂矿企业和受上级机关委托举办的)党校、干部学校、技工学校或政治、文化、业务训练班,作为在职学习时,在学习期间由原企业支付工资的,除了病伤医疗待遇按学校规定处理外,其本人及其供养直系亲属可继续享受本企业的劳动保险待遇;学习期间计算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如果是离职学习时,在学习期间不由原企业领取工资,而按本人工资百分比例领取助学金的,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学习期间可作一般工龄计算。其学习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可合并计算。

二、职工离开企业参加中等技术学校或一般大、中学校学习时,在学习期间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学习期间不作工龄计算,其学习前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龄和一般工龄(在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问题按有关规定办理)。

三、凡经劳动部门介绍或调配到技工学校学习的职工或复员革命军人,其学习期间不计算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但学习前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龄和一般工龄。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

四、各技工学校在社会上招来的工人、青年、学生或经劳动部门介绍来的失业工人,其学习期间不计算工龄。在学习前如曾从事过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可作为一般工龄计算。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

第7篇

研讨会上,朱雪芬就继续教育的认识及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路做了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继续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并指出,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要发挥自身独特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及前沿优势,更好的发挥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着眼于发挥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队伍中的应有作用,进一步做好组织实施继续教育重点项目的工作,积极争取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完善项目支持体系,立足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为科技工作者成长和成才服务的能力。

王江宏代表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对《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通讯》(简称《通讯》)创刊四年来的发展做了全面回顾,通过四年的发展,无论在通讯员队伍建设上,还是投稿数量、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对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多种继续教育活动做了详细的介绍。

王江宏宣读了关于表彰《通讯》供稿先进单位及优秀通讯员的决定,并向4个供稿先进单位和10名优秀通讯员颁发了奖杯、证书和奖金,表彰他们为《通讯》工作所作的贡献。5位供稿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作了经验交流,引发了参会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交流,并对《通讯》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李桐海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他在总结中强调了四点:第一,《通讯》作用功不可没,起到了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树立典型的作用;第二,栏目创新有待加强,与继续教育工作相结合提升《通讯》引领性、指导性、知识性;第三,提升质量任重道远,积极拓展《通讯》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范围及职能;第四,密切协作来日方长,《通讯》为大家搭建了平台,希望加强各方的协作。

第8篇

这学期,我们增加了一门信息课。信息课上,老师教会了我们认识电脑,并怎么使用电脑,所以当我坐在电脑旁开启它时就会简单的使用它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兴致勃勃的坐在电脑旁。妈妈说:“把你学的知识展示一番吧!”于是,我熟练的开启了电脑。因为我要查找关于通讯的资料。妈妈说:“我们就到因特网上去查资料吧!”

我手握鼠标,点击桌面上的符号“INTERNET”在网址之家中点击了百度网站。我曾经听妈妈说过;“百度网站是最大的搜索网站,任何需要的资料几乎都可以在它上面查到”。我在上面输入了“关于通讯的资料”哇!好多呀1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首先,我选择了古代,近代,现代的通讯资料。资料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的传递就日经记载了。起初是飞马传递信息,飞鸽传书,书信来往,电报,直到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电话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短短十几年的工夫,我国的通讯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固定电话,磁卡电话,传呼机,BB机,到现在的手机,电子网络…….手机的种类简直是琳琅满目。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保密性和大容量,娱乐性都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目前最流行最及时的通讯工具就是QQ,它有近三亿的注册量,我和哥哥就是通过QQ在网上视频聊天的。这不但省了电话费,还可以亲眼看见远方的亲人,多好呀!

资料收集的差不多了,我就和妈妈下线了。通过这次在网上的一次真实冲浪,我又对电脑有了一些新的知识。原先学习上的资料都是妈妈帮我查的,今天我又学会了一样新本领。妈妈说:“看,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科技这么发达,坐在家里就可以知天下事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的人生就会更灿烂了。”我深深的点了点头,默默的想:我会努力的,一定会努力的!

第9篇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高校教学;微信;应用;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57-02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高校中的教育、学习在方式上、理念上发生了较多的变革。在移动学习、终身学习、远程学习等新兴理念的指导下,诸多高校开始将微信等新型即时通讯软件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的各项功能,为教学提供帮助,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微信学习为代表的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新型网络学习日益成为高校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1-3]。通过微信网络,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各种电子资源、工具和互动平台,这些独特的优势应用于教学能够克服传统的“教室环境中教学”的一些缺点。但教学活动只靠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和工具来进行是不够的。微信学习这类网络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网络环境并不利于学生理论化、系统化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如何既能充分发挥微信学习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信息技术下的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耦合,已经受到关注。

一、微信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即时通讯软件,是基于手机通讯录、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新型即时通讯软件与QQ、MSN、Skype等传统即时通讯软件相比,在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和视频、支持多人交流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目前应用较广的新型即时通讯软件包括微信、陌陌、易信等。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为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到2015年6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活跃账户达到6.0亿[4]。微信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网络学习成为贴近学生心理与习惯的必要形式。目前微信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由于教学方式较为灵活,教学时间也相对较短,教师和学生之间实际沟通次数及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过微信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添加到微信平台,按照学号姓名进行分组管理,方便定向信息投放。

(2)消息推送。教师可以把最新、有时效性的消息发送给学生。例如:可以将课程教学任务、前期准备知识、授课地点、实验内容等以信息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分组教学和实验时,可以按组分发学习材料和实验说明等资料;也可以针对具体学生发送通知、作业等。

(3)消息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了解阅读每条消息的人数及阅读次数,大致掌握学生对消息的熟悉程度。同时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反应,适当调整各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和教学方式,也可将学生的访问次数、参与频率、活跃程度作为教学调整的依据[5]。

(4)师生交流。微信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沟通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促进了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教师请教,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和解惑,增进师生感情[6]。

二、微信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微信在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学带来了新优势。但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和平台,其应用在技术手段和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偏离教学主题。利用微信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平台,是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新形式的体现。但微信目前还无法全面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教学仍然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微信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微信的应用可能会诱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聊天、玩游戏等问题,使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时约束、监督并规范学生的微信行为。需要运用微信时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制定周详的教学计划,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按照互联网相关的规范,合理控制学生在微信发送的信息。

(2)信息内容缺乏变化,脱离教学需求。部分教师在进行微信内容设计时,习惯于把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大篇幅的照搬到微信上网络上,缺乏变化,推送的信息过长、字数过多,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内容形式的转化,群发消息不宜过长,避免照搬照抄大段的原始内容,应该将其改写成简练短句,配以图片,增添阅读趣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注意教师微信号的信息更新,如果长时间不更新信息,学生的关注容易流失,降低微信的互动教学功能。定期更新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闻、热点、前沿知识、故事案例等,对于师生用好微信教学都有帮助。

(3)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多数教育者对微信的应用,还集中于向学生推送知识和资源的阶段。应当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微信的功能。例如,在课前可以用微信可以向学生推送参考书,预习知识;课后总结回顾、课后思考和拓展案例。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教师和管理部门可以预先教学大纲,课后在微信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教师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点赞”的功能组织教学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趣味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评价方式的全面性[6]。由教师对点赞和评论结果进行整理并向班级进行推送,使师生都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进展,对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收集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和由日常行为特征体现出的努力程度,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班主任、辅导员,帮助提前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后,考虑到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少部分没有安装微信或没有配备智能手机的学生,可以采用电脑上运行的微信网页版、向非智能手机发送信息的飞信等软件进行补充。

三、改进后微信手段的教学效果统计

本研究对上述微信辅助教学手段中的问题与对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资源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将参与教学实验的164名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其中一组使用未改进的微信辅助教学手段(称为未改进组),另一组采用针对教学主题、信息内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改进的微信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称为改进组)。对164名学生进行了微信问卷统计调查,以了解微信辅助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认可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改进组学生对微信辅助教学手段的满意程度高于未改进组。对于改进后的微信辅助教学手段,48.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将微信用于课程教学,26.8%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20.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只有3.7%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喜欢将微信用于教学。在关于课前和课后通过微信平台的预习知识、课后思考和拓展案例是否有助于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上,79.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15.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帮助,这反映了微信不仅有助于课堂内容的掌握,还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知识点的吸收与深入理解。在问及学生是否愿意通过微信和教师进行交流时,接近90.0%的学生表示愿意,认为通过群聊等方式和教师、其他学生一起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关于将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推广方面,改进组超过75.0%的学生认为微信辅助教学这种方式很新颖,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表示希望在其他课程中也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未经改进的微信辅助教学手段,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改进后的微信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对目前微信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总结与实践调查可以分析得出: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即时通讯软件辅助教学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校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高校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师将更加从容和轻松地投入到教学中来。随着网络科技与即时通讯软件的日益成熟,其在高校教育领域的潜能将进一步凸显,并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多改革创新的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婷婷,邵阳,赵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4(6):620-623.

[2]李亮怀.基于微信的新型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5-37.

[3]刘智.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3-4.

[4]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公布201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EB/OL].(2015-08-12).

http:///zh-cn/content/at/2015/attachments/201508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