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4:05
导语:在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汉字笔画繁多,形体复杂,数量庞大,信息量大,使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汉字障碍成为外国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颈瓶。汉语词汇积累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汉字。汉字无法见形知音,是导致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写汉字意味着思维方式由一维的线性排列结构的认知改变到二维的方块结构符号的认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更何况汉字的表义度也很低,很多汉字很难从字面上找到理解词义的阶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有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且欧美学生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这些都导致汉字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
关键词 :汉字;最大难点;表音;表义;轻读写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77-02
汉字笔画繁多、形体复杂、信息量大,使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浅尝辄止,中途放弃。在国外大学的汉语学习者中,“经过十年寒窗生活以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攀登硕士或博士的高峰”。这些硕、博士的毕业论文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语撰写的,而不是汉语。他们的汉语口语能很流利,但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仍有许多障碍,“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1]。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人学汉语人数增长迅猛,但中途流失严重。大多数留学生浅尝辄止于初级水平,难跨中级,进入高级阶段者寥寥无几。阅读能力较差、书写更加困难是留学生普遍性的现象,原因是汉字识读难,书写更难。张志公指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学习汉语汉文,不能像欧美儿童那样,学会了二、三十个字母以后,可以一边识字,一边很快就能成句地乃至成段地阅读。学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记;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是无法整句、整段地阅读的。”[2]汉字障碍成为留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颈瓶。
论文字数目,《现代汉语词典》共收了13000字以上, 《新华字典》收了8000多,《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而日文假名只有46个,俄文字母33个,英文字母仅26个,汉字显然比表音文字有更多的书写符号。原因在于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字体系记录语言的理据不同:表意文字是依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表音文字是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语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任何一种语言使用的语音都是有限的,依据语音构造文字之“形”也必有限;而任何一种语言表达的“义”是无限的,依据语言的意义构造文字之“形”也必无限。所以,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数量很少而不必花大力气学习;但汉字数量庞大,加上笔画繁多、形体复杂,必须专门地花大力气学习。文字书写对于拼音文字为母语者来说就是二、三十个字母,这在儿童的幼儿园阶段就能书写成形;而汉字书写就算是中国孩子的母语学习,很多孩子也要到小学毕业才能写成型,学够量。
马庆株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大纲规定的2905个汉字和8822个词汇大约需要3000学时,而同样单位的拼音文字的汉字与词汇,大概750学时就够了,这主要是由于汉字难学的缘故。而且,词汇量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决定因素,汉语词汇积累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汉字——难认、难记、难写,汉字的识读和词汇的积累是同步的[3]。
另外,国内外汉语教学界有一个普遍的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美国的汉语教学非常重视听说交流,而不重视汉字教学;菲律宾曾出版拼音课本,让学生成为不学汉字的文盲;丹麦某大型企业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培训项目曾明确要求:不开汉字课;北京语言大学曾做先听说、后读写的教学实验,遭到留学生的强烈抗议,甚至都不学汉语了……这些事实造成一种现象:外国学生汉语的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差别之大,在世界二语学习中极为少见。这和中国的英语教学恰好相反,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英语笔试总好于口试,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哑巴英语”在中国大有人在。中国人碰到口语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常常把汉字写出来,以避免同音字的误解,或可依据字形推断字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定然跟两种文字体系的认知模式差异有关。神经语言学研究发现,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前脑的“布洛卡区”,汉字的阅读主要在这个区域,布洛卡区的记忆主要靠视觉图形;另一个是后脑的“威尼克区”,拼音文字的阅读主要在这个区域,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觉听说。威尼克区的认知惯性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也表现出来,这是欧美学生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的原因[4]。
从思维方式上看,拼音文字的理据是语音与字形的联系,这是一种抽象思维;汉字的理据是语义与字形的联系,这是一种具象思维。拼音文字线性排列,右向延伸,单向线性排列的视读单位;汉字以方块平面组合的图形来表达意义,是音意结合的平面图形,初学汉字的外国人眼中的汉字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或图画。心理学认为大脑处理两种文字的脑机制有差异: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感性思维。音形联系的拼音文字由左脑加工处理;而义形联系的汉字具有极强的图形性,主要由右脑加工处理,形声字也包含语音信息, 是左右脑并用处理。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写汉字意味着思维方式由一维的线性排列结构的认知改变到二维的方块结构符号的认知。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艰难的。
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此:拼音文字是形声合一,汉字是形声脱节。总体上,汉字的字形与语音形式之间不存在类推的对应关系,仅形声字的声符有一定的表音作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个汉字中,声旁具有完全表音功能,本身又是使用频率高(组字数量在3个以上)的汉字仅18个,共构成96个形声字[5]。在表音方面汉字无法跟拼音文字相比。刘艳妮做了“非汉字圈学生学汉字初期遇到的困难”的调查,其困难主要表现在“见字不见音”“一字多音”上,读音方面的困难甚于书写。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习惯于把语音作为联系文字的纽带,而汉字的表音实在令人头痛,无法见形知音,这是导致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6]。徐子亮研究发现,“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认读一个汉字往往要经历3步:音义结合——形义结合——音形结合。儿童母语是懂得音义的条件下只需记忆字形,留学生形音义都要记忆[7]。
汉字选择意义为构形的基本手段,字形只反映造字之初的语义。隶变后汉字脱离图画意味,成为更为抽象化的文字符号,是必然的、合理的。语义和语音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字形却不随之发生变化。这种“不同步”的历史演变冲淡甚至破坏了汉字的构形理据,使汉字的表义度随历史演变呈现越来越降低的趋势。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更何况汉字的表义度也很低,很多汉字很难从字面上找到理解词义的阶梯。
汉字的表音度与表义度都很低,难怪吕叔湘认为汉字有五难——难认、难写、字数多、字的形音义之间很多交叉关系复杂、难查[8]。汉字难认读表现在形声脱节,4声变化差别细微,同/近音字太多及多音多义字过多。汉字难写表现在笔画笔顺种类繁多,合体字结构复杂,构字规律不严整(例如形声字声符和形符的位置并不固定),形近字诸如“己已巳”“戊戍戎成戌”等形体差别太细微而容易导致错别字的产生,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难查表现在汉字不见字知音影响查字典。张惠芬指出:“汉字构造复杂,符号繁多,每个汉字具有多层次的分析性和高度的综合性,信息量很大。一个汉字的信息量包括:1.语音信息。2.语义信息。3.图形整体特征信息。4.部件种类信息。5.部件组合结构信息。6.笔画种类信息。7.数量(笔画数量多少)限制信息。8.度量(笔画长短)限制信息。9.笔顺限制信息。10.部首选择信息。11.其他相关信息。”[9]
汉语难学,汉字更难学。赵元任认为,汉语语法的难度在世界的语言当中算是中等,但汉字在世界的文字当中比起来就相当难了[1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难点列举起来有很多,难度排在第一位的,非汉字莫属。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问题。如何让外国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更快、更多地学会汉字, 培养“字感”,突破汉字颈瓶,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汉语水平,是对外汉语教学重要却又艰难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33.
〔3〕马庆株.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意见.世界汉语教学,2003,(3).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李燕,等.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C].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刘艳妮.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35.
〔8〕吕叔湘.《“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报告》序[A].吕叔湘论语文教育[C].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9〕张惠芬.汉字教学及教材编写[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我们先分析汉语的基本特点。
一般的拼音语言,只有元音与辅音两个结构要素,声调(升调、降调)只区别语气,不区别意义,因而不是拼音语言的结构要素。而汉语则不同,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故汉语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构成。如果我们把英语等拼音语言称为二维结构,那么汉语语音就是三维结构。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就语音单位而言,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或者起码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每一个民族用于社会交际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位却少得多,这是根据人类的交流需要而决定的。人类语言只需要不多的音位,就可以构成无数有意义的话语。
从历史发展来说,“能指”和“所指”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这一表层现象的深处,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受到各民族物质生产发展的一般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双重制约。就人类语言的发源处来说,初民不可能也无须选择很多的音节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但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有许多新的概念需要表达,原先的音节不能满足需要,他们必须寻觅新的途径。增加音节是一个最简单的有效途径,西方的一些语言就走了这一道路。英语中的音节就有一万多个。但也还有另外一个聪明的方法,即在原有的音节上标出不同的声调,以此代表不同的概念,这同样可以起到与增加音节相等的作用。汉语就走了这一条道路,它只选择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就能够满足高度文明的汉民族的各种概念表达的需要。采取增加音节的线性展开的方式和运用声调向中心聚敛的三维方式来解决语音的发展问题具有同等的有效性。于是,汉语与西方拼音语言的根本性区别(即拼音语言是用二维——元音和辅音——来表达的,而汉语是用三维——声母、韵母和声调——来表达)就形成了。当然这两条道路也不是绝对的互不相涉,而是起着部分的互补作用。汉语在发展中,由单音节词为主到双音节词为主,且近代以来,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语的翻译常用多音节词来表达,这使汉语的词汇中多音节词的比例也有所扩大。拼音语言也有不用增加音节而只是改变词的重读音节的方式来区别意义,这又与汉语所走的道路有若干类似之处。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只要是能够逐渐精微地表达人类的思维,就具有同等价值,这里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人为地将“屈折语”说成是最高级,将“孤立语”说成最低级,这要么是文化中心主义、种族偏见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要么就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自卑心理的表现,而不是科学的分析。
文字领域的情况与语音领域的情况相似。
在文字的起源阶段,用“象形”表达人类思想与语言中用“象声”表达人类思想类似,同样舍弃了许多东西,仅从客观事物中抽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写画下来。“米”是一棵果树上结了许多果子的象形。但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有机生命体,一棵树是多么繁复的植物,结下的丰硕的果实也决不止三个。当我们用象形文字表达它的时候,失落了不计其数的果实了,而且用3个小圆圈代替了具有万千特征的甜美的果实,又不知失落了多少属性了。我们甚至不能说,我们所造的那个象形字就一定是抓住了果树的形象的主要特征,其实它仅是从客观物象中抽象出的极少一部分特征。这才是本色意义上的“抽象”。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上的所谓“抽象”,比如说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字形固定,偏旁统一,这对于象形特点鲜明的甲骨文来说是一次抽象,而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使汉字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隶变”又是更进一步的抽象,这些“抽象”,与文字最初形成阶段的那次抽象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与语音的形成一样,象形文字是各个民族根据不同的要求抽象出事物的极少特征写画下来,这使各种文字产生差距。中西文字目前巨大的差距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创造方法造成的。当美索不达米亚的字母被发现后,西方文字突然掉转头去走了一条拼音化的道路,而汉字则没有走这条道路,依然按照原来的路径发展着。于是,中西文字便相去遥远了。“中国自殷商通用至今的表意方块字,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流行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拼音文字其渊源和特性都迥然相异,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独成一统的特例。”[③]
方块汉字与拼音文字在结构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也是“二维”与“三维”的区别。从汉语语音角度提出来的问题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吻合的。汉字的三维性使其具有立体性特点。但要证明汉字是三维的立体性结构,我们的面前有一道“定论”的铜墙铁壁,一般认为,拼音文字记录一个词是用一串字母作线性的排列,在汉字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表示,所以“汉字是平面型文字”[④]。诚然,汉字是写在纸上的,不是雕塑在空间的,何以认为汉字是三维的因而具有立体性特点呢?这是因为汉字是用二维去展示、象征三维空间的,我们是就其所表达、所象征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三维”的。“立体派”的绘画何以能称“立体”呢?难道就不是画在平面画布上的吗?
汉字主要起源于原始图画,而图画是用二维空间来表示三维空前的,那么,汉字就其起源阶段的象形性而言,亦具有这样的特征。汉字起源阶段的这种象形的特性是汉字三维性发生学上的依据,图画的形象性的特点是使人们可以直观或感受到所画事物“体”的质感。例如,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陕西华县柳子镇出土的陶器上。
即使是最逼真的工笔也不能将客观事物的全部属性和特征描绘出来,它在描绘中已经遗漏了许多属性和特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反映客观事物也是“抽象”的。而汉字又是对象形图画的再一次“抽象”,这就使文字成为一种纯粹的符号了。这种符号只要没有变成音响形象的附属物(如拼音文字那样),这种三维立体性特点便没有被打破,无论其抽象程度怎样地越来越高。
从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在其后来的发展变形过程中,并未改变其三维立体性特点,这是由于汉字后来无论怎样变形,皆未彻底打破原有的符号体系去另辟新路。先看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比起甲骨文和金文来,小篆字体固定,并将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小篆的线条不再是去描画客观事物,而是变成了规则匀称的带弧形的整齐线条,就此而言,对汉字的立体性的冲击是大的。但是,从根本上看,小篆并未改变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只是线条略略变化,使文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更加隐蔽了一些。这样的特征实在太多,无庸赘述。隶书的情况又怎样呢?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这是被称作“隶变”的汉文字史上的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于描摹客观事物,因而它是画出来的;而隶变后的五种基本笔画则是写出来的。由于隶变改变了笔画的形态,因而使汉字形体发生了大的变化,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基本摆脱了古汉字的图形意味。后来,魏晋至隋唐出现的楷书,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进一步发展,从此,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但是,隶变以后的汉字并未改变汉字的三维立体性特点。我们还是以“为”字后来变化为例来说明。
这些形式亦分别积淀了大象的鼻子、躯体以及四条腿的内容。由此看来,隶变中的汉字形体的改变仅是汉字结构内部进行自身调整时的一种较大的形态转移,而不是汉字整体结构的打破与重建,因而汉字立体性这一基本特点并未失落。
我们认为汉字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立体性特点一直保持着,但同时我们又认为隶变前后汉字立体性的特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适应于描摹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方向、长短、曲直的甲金文和小篆的线条,一变为适应于书写的、长短大致统一、曲直有规则、形态方向一致的隶书、楷书和现代简体的线条,这说明隶变使汉字从图画意义上的立体性变成了几何意义的立体性。隶变前的汉字通过用极简约的线条描画事物达到立体性,这种立体性因与图画类似,较易为人们认识,隶变以后的汉字实在有类于“立体派”的绘画。它将对象世界引归到立体几何的方块形体中去,呈现出一种多视点把立体平铺到平面上的倾向。即“对一个物体作分解,同时从不同的方面,不只是从一个视点,提供了许多元素,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相互叠置,相互渗入成为一个整体形象,这使得平面自身直接显现立体感,却又不是取消了平面,使它成为一个空间盛器,让各种东西在它里面装着”。[⑥]隶变后汉字不仅有“横”“竖”两种笔画(这可以在垂直状态下构成平面),而且斜线(撇、捺)和点,斜线其实就是线条的水平放置状态,它与“横”、“竖”垂直状态所构成的平面相交,便构成立体图形。“点”的意义亦如此,它其实在透视意义上是远处的一条线或一个面;本身已造成了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只要我们眼前出现了相交或平行直线构成的平面,那么远处的那个点就一定不可能与这个平面处在同一平面上,而只能是处在立体的空间中。汉字的三维立体性就这样通过五种笔划构成了。这里,“关键是在于保持着具体的平面,而同时在象征的意味里,使它成为体积的空间意味的。”[⑦]
关于汉字的三维立体性,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中找到证明。卫夫人《笔阵图》对汉字的几种笔划有如下的说法:
这虽是一种比喻和象征,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书家的潜意味深处是将汉字的笔画当作某种客观事物来看待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观念的积淀,因为在原始人那里是没有比喻可言的。进一步讲,中国书法理论中所讲的关于笔画分布的结体理论更是汉字的立体性特点决定的。“中宫”和“重心”的理论,都是解决立体性字体结构稳定问题;“布白”理论则直接导源于文字的立体性:例如笔划的“疏密得宜”是解决立体性众多平面交叉的问题;“虚实相间”的说法是处理立体结构中视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系问题;而所谓“争让得势”则又是回答立体结构中的主要平面与次要平面的表现关系等等。中国书法最忌平板,例如“馬”字下面的四点,楷书一般将第一、四两点写得较大,二、三两点写得较小,以示远近关系。这些,皆可说明汉字的立体性特点。
我们论定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三维立体性特点,这就为认识汉字的科学价值打下了基础;而汉字的生命力正建立在这种科学价值的前提之上的。
汉字的立体性特点决定了汉字具有容量大、信息多、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我们仍然用数学的方法来说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横一竖和一条斜线(—|/),如果按拼音文字的线性排列,只有六种排列形式:—|/,—/|,|—/,|—/,/—|,/|—,但是,按立体性文字排列,其形式却极多。横竖构成平面,而斜线当它放到立体性图形中去的时候,位置可以相接、也可以相交,还可以相离。人们只需要从这极多的可能排列中选择出目视区别较为明晰的排列用于造字就足够表达人类各种各样的概念。这从科学角度证明了汉字的方块结构是完全胜任表达人类的千差万别的细微变化的概念。它也不见得就显得繁复,因为它不需要用向外扩展的方式去表达,而只需在这个立体结构框架的内部就可以表达。如果说一个方块汉字因笔画多而显得繁复,那么,一个英文词用一大串字母排成一条线同样也是繁复的。汉字的这个特点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尤其是文言)无形态变化,无时态变化,无冠词的最根本性的决定原因。进而使中国语言文字比印欧语言“更易于打破逻辑和语法的束缚,从而也就更易于张大语词的多义性、表达的隐喻性、意义的增生性,以及理解和阐释的多重可能性。”[⑧]这正是在二十世纪语言学革命以后重新认识语言生命力的一把金钥匙。一些有眼光的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汉字和汉语的生命力,而另一些西方学者例如伊斯特林,认为汉字终究是一种有缺陷的文字,是文字发展低级阶段上的文字,进而认为汉字是缺乏生命力的文字,这实在是一种对语言文字表达人类思维的特点缺乏全面认识所致。
注释:
①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71页。
②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49页。
③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④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⑤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9页。
⑥瓦尔特·赫斯编著:《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71页。
只到这几天在抄诵英语句子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我在一遍遍在抄写着要背诵的句子时,我想到了曾经刚刚学英文字母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就是回家写单词字母,一个字母写上一页两页。以前刚刚学认汉字拼音的时候,也不一样的道理,一个新学的生字,生词,都要写上好几页。
原来,我们曾经就这样记住那些启蒙拼音,汉字的。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懒了,一切都要速成,好像一遍两遍就要求自己马上就会,急功近利,反而没有打好基础。
关键词:汉英 语音 差异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手段,而语调可以说是语言的副形式(孔乃卓,2001)。语调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根据它在语言中的变化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思想感情。即使是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调环境下也完全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和态度。而这些都是单独的文字形式无法做到的。所以说,语调是语言的灵魂。(R.Kindon)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Fries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样说。语调的使用和理解的失误甚至会引起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英语是世界上语调变化较多、节奏明快、重音突出的语言,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口语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面对英语的语音语调问题。下面将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启示。
一、汉英音节构成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首先,从词的层面讲,汉语的汉字和英语的单词在音节构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汉语的音节构成比较固定,通常是声母加韵母构成,有时也可以以一个韵母单独构成一个音节,如路(lu)、还(hai)、啊(a)。有时韵母由间韵母引导,如跨(kua)、家(jia)。除了少数几个以n、ng结尾的韵母外,汉语的音节都是以元音结尾的。汉语的汉字只有一个音节。
英语的单词通常是由若干元音加若干辅音构成。辅音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甚至还会出现两个或三个辅音连缀的现象,如at、look、speak、next、crystal等等。英语的单词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元音,与辅音或辅音连缀相间,所以英语单词多数情况下是双音节或多音节。
受汉语音节尾音是元音的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单词时经常在英语单词末的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如在mob的/b/音后加/?藜/,造成误读和误解。在/b/、/d/、/g/的后面,如果没有后续音节时,要清化,这样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
二、汉英的重音差异
广义的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和升降三个方面。停顿分为结构性停顿和情感性停顿。根据选择文体的不同而适合地停顿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停顿在汉语和英语中比较常见,这里不再赘述。
重音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汉语的汉字在单独存在时不涉及重音,但是当若干汉字组成词时,就会出现重音。汉语词的重音有重轻式(如“桌子”)、轻重式(如“北京”)、中轻重式(如“走不动”)、中轻中重式(如“百货公司”)和重轻中轻式(如“交代交代”)等五种形式(张静,1990)。
句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在口头语言交际中,说话者通常通过重读来表达特殊的感情或意义。汉语语流中的语法重音决定于句法结构:短句的谓语部分重读,短句的宾语重读,名词前的定语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重读,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状语和补语重读(杨红旗,朱明慧,2006)。逻辑重音上指在特定的语境下,发话者为了在语义上有所强调或表达对比时,把句子的一个部分读得特别重。如,我明天坐火车回上海。根据具体的上文,对我、明天、火车、上海的重读,可以表达不同的强调意义。
而英语里的词重音是单词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import一词,作名词时,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作动词时,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对于英语词组来说,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blackboard和black board重音不同,意义也有区别。英语里的句重音也分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一般情况下,句重音往往落在句末的单词上,但这些单词必须是动词、名词、副词或形容词。如果不是上述词类,而是there、that、it之类的代词,那么重音应落在离这些词最近的一个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上(贾海鹰,2001)。
英语里的逻辑重音与汉语是相似的。句子里需要特别重读的音节叫调核,一般情况下,调核所在的位置就是信息的中心,通常在无标记位置上。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调核的位置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变化了的调核的位置叫有标记位置,而重读的强调作用正是通过有标记位置实现的。
三、汉英语言的节奏差异
汉语以音节为节拍,是典型的音节拍子语。汉语语流显示音节长度上的规律性。每一个音节所用时间是几乎相等的,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重音。相对于英语来讲,汉语的节奏是很有规则的。
而英语以重音为节拍,是一种重音拍子语。英语的语言节奏主要依靠重读音节和次重音或非重读音节之间的不同结合实现,一个重音和若干个次重音或非重读音节形成一个节奏单元。在语流中每个节奏单元的所需时间大致相等。为了保证英语语言的节奏性,必须使得每个节奏单元里数量不等的次重音或非重音做出相应调整。两个重音之间的非重读音节越多,这些非重读就读得越轻越快;而非重音数量较少时,应该刻意延长重音的时间长度。
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汉语的长期影响,没有弱读或者省音,导致阅读以音节为节拍,每个音所占时间相当,这样读出来的句子非但没有节奏感,反而让人觉得很生硬。在矫正初期,可以采取“矫枉过正”法,夸张重音部分。
四、汉英语言的语调差异
世界上的语言都会有音高的变化。有些音高变化和句子结合成为语调,而有些则与词结合成为声调,因此也就有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之分。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英语属于语调语言,英语语调不属于单个词,而是属于话语。汉语里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与英语单词中的重音一样,是词的一个部分。一个音节如果没有声调是无法确定它的意思。而英语语调存在于句子之中,决定句子的音高的起伏,这样的起伏变化并不影响单词的意义。
汉语里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à。每个音节有声调以外,汉语的句子也有起伏变化。汉语有四种调型:平直调,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变化,用于不带感彩的说明和陈述,也可表示庄严、冷淡的感彩;高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表示号召、鼓励、愤怒、紧张等感情;曲折调,句调有高低曲折变化,常用于故作反语、含蓄讽刺或表示惊讶、怀疑、厌恶等情绪;低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表示自信、赞扬、祝愿、心情沉重等情感(杨红旗,朱明慧,2006)。
英语语调主要有四种功能,分别是表意功能、语法功能、表重音功能和语句功能。其中表意功能最突出。表意功能就是说话者通过语调来表达特定的感情和态度。英语中的语调分类种类比较繁杂,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本文简单地把英语语调分为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升降调。
降调是指音高从高调降到低调的语调。它可以用于陈述句,表示肯定、强调或命令;也可用于祈使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还可用于特殊疑问句或对别人陈述的内容所做的反应的一般疑问句。升调是指音高从低调升到高调的语调,在陈述句中,通常具有安慰对方的感彩,有着不肯定、有保留、不完整、从属或请求的意义。降升调往往含有怀疑、犹豫、不耐烦等情绪,而升降调含有责备、玩笑或讽刺等意味。
小结
综上所述,在重音、节奏、语调等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两者的不同,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说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乃卓.英语语调与口语语篇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张静.新编现代外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精读教学方法韩语教学应用
韩语是朝鲜民族普遍使用的语言,一般将其归为阿尔泰语系,每个韩文都能按照其组成进行拼读,无需单独的拼音系统。精读是学好韩语的关键,其对韩语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韩语教学的重点,精读课程对学生的韩语水平会造成直接影响。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标准的韩语发音,增强学生学习韩语的信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精读教学方法在韩语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分析。
一、语音部分
由于韩文是由音节组成的拼音文字,其发音与汉语差别较大。韩语音节与汉语拼音相似,包括元音、辅音与收音。其中元音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相似,辅音与拼音中的声母类似,收音则是韩语特有的音节。在这三种音节中,收音是最难学习的部分。在精读教学课中,可以采用手势演示、发音部位解析法和韩语汉语对比法来提高学生的韩语发音水平。
手势演示法,就是运用手势来模拟韩语的发音器官与发音部位。具体操作是双手的五指并拢后,使拇指朝上,手心相对,位于最上方的手指保持小幅度弯曲,表示的是口腔上颚,而前、中、后指分别代表上齿、齿面、硬腭与软腭,位于最下方的手则表示舌头。以手势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口形与发音效果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准确进行跟读训练。
发音部位解析法,就是通过图示法来表示不同发音部位的语音。学生通过图示法来分辨韩语语音中的中辅音。图示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对自己的发音部位进行调节,通过运用正确部位进行精读训练,能够更快且更准确地掌握韩语的发音方法。
韩语汉语对比法,即将韩语的某种发音方式与汉语练习起来,对于同样的发音可进行替代。教师在采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让学生分辨两者间存在的细微差别,防止音与音之间的混淆。对于易混淆的发音要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醒学生在跟读训练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其受母语发音的影响。
二、词汇部分
无论学习何种语言,丰富的词汇量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韩语的词汇大致分为韩语固有词、汉字词以及其他外来词。固有词大概占韩语词汇的20%,汉字词约占70%左右,其余则是源于如日语、英语等国际语言的外来词汇,大概占10%左右。
虽然韩国较早之前就有了自身的民族语言,但其文字却是在很久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在发明文字时,世宗大王参考了许多汉语字词,同时也结合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发明了韩语字母,即韩语固有词。由于韩语固有词较少,且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只要加强听写练习,就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
韩语词汇中汉字词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有利于国人进行韩语学习。教师可利用这一优势来指导学生准确掌握韩语词汇。由于80%左右的韩语汉字词,其含义、读音与汉语都比较相似,因此学生对这类词汇的理解会比较准确,且较易掌握。而其余20%左右的韩语汉字词其含义与汉语词义有较大不同,例如韩国的大学校长“”称作“总长”,但在汉语中“总长”指的是总参谋长,两者间的差异较大。韩语中的“”即“校长”,指的是中小学校长,“”即“学院”,指的是培训机构或者补习班,这与汉语的含义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时应将这类词语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韩语中的外来词汇大多来自日语和英语,其中英语占的比重较大,在学习这部分词汇时只要与英语对照学习并且注意英语发音与韩语发音的区别就能快速掌握。
三、语法部分
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即语法,由于韩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因此,其在语法上的差异也较大。与汉语简练的语法相比,韩语的助词与词尾更发达,对初学者来说,要适应用词细腻的韩语语法仍较困难。与汉语的主谓宾基本语法结构不同,韩语的基本结构为主宾谓,在练习时应适应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进行韩语语法教学时应尽量将语法教学句型化。由于韩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数量词所在的位置不同,因此在进行学习时就应注意两组的区别,防止以汉语的语序来使用韩语,尽量减少汉语对韩语的影响,正确掌握韩语语法,从而真正实现说一口正宗韩语的目标。
四、课文解读部分
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大多遵循“领读课文,翻译课文”这样的顺序进行,然而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感兴趣,常会因为课堂沉闷乏味而缺课,这会对学生的韩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在领读课文和翻译课文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议论性或说明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性的小组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其余内容,再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将学习成果报告给老师,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通过互动学习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学习一般性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若干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读完课文后,就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加深理解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依据我国目前韩语教学的实践要求和发展趋势,韩语教学手段应更加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提高韩语精读课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分需求。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应从多方面进行韩语训练,结合韩语相关的研究成果,采用多角度教学的形式来建立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课文讲解四部分将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后,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韩语精度课程的兴趣度,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韩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
[1]刘涛.基于职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韩语精读课程改革[J].科技向导,2014(11):306-341.
[2]胡娜.浅析基础韩语教学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01):131-135.
关键词:音段音位 超音段音位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24-02
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基于社会功能的语音的研究就是音位。在语音体系中,音位是辨义的基本单位,除了辨义功能外,音位还具有构成功能。如果将语音看成是线性的,那切分出来的最小音段就是音位(音段音位)。而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长、音高、音强就是超音段音位。音长位、声调、重音、节奏、音渡等都是语言中常见的超音段音位。
1 英汉音段音位对比
1.1英汉语中均有各具特色的音位
在汉语普通话中有许多音都与英语近似,但英语中却有一些音是汉语中没有的。例如:在汉语中没有与英语[i], [u], [?蘧], [?], [θ], [?奁], [r ], 相对应的近似音。有些音即便发音相似,但仍然存在细微差别。如英语中[i:], [u: ], [?藜: ], [?藜], [a:]发音部位和舌的高度都比较接近汉语的[i]衣, [u]屋,er(鹅),但是仍然有不同。英语的[i:], [u:],舌位略低于汉语的“衣”和“屋”,而汉语的“啊”比英语的[a]舌位靠前一些。又如,在英语中[b], [d], [g],均为不吐气的浊音,而汉语中b,d,g都是不吐气的清音。汉语的W是不圆唇的,而英语中的[w]都是圆唇的。两种语言在音色上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发音音色的差异是受口腔形状和大小的影响,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舌高、舌位和唇形。
英语语音音色差异,除了受口腔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之外,还与发音时气流实际受阻部位或摩擦部位不同有关。例如英语的[h]和汉语的[h](喝),英语的[r]和汉语的[r](日)。汉语的[h](喝)是一个舌根擦音,舌面后部和软腭之区形成一个缝隙,而气流则从这个缝隙摩擦而过;英语的[h],气流从声门摩擦而过,声带并不振动,形成一个声门擦音。汉语的[r](日),气流从抬起的舌尖与硬腭前端形成的缝隙摩擦而过,形成舌尖擦音;英语的气流在发音过程中并无摩擦,顺利地从舌中部通过,舌尖在齿龈后部朝硬腭上翘,形成一个齿龈后部无擦通音。
1.2英汉音位出现位置及组合方式的对比
英语中,在一个音节里辅音可以是一个、二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例如,clutch, must, clothes, texts, thousandths等。而在汉语中,通常是元音紧跟在一个辅音之后,音节尾只有一个辅音。
英语中的[l],既可以放在辅音前表示混浊,又可以放在词尾,而在汉语中[l]只能出现在元音前,发出一个清晰的舌边音。汉语中,能够放在音节尾的只有[n]和[?]两个鼻辅音,而英语中除了[h],[w]和[j]以外,出现在词尾的可以是其它任何辅音。
2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
音高、音强和音长是语言中最常见的超音段音位表达手段所涉及到的语音概念有语调、声调、重音、音长位等。
2.1语调和声调
汉英语音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此声调在区别或改变字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ma(阴平)“妈”,ma(阳平)“麻”,ma(上声)“马”,ma(去声)“骂”。这四个字,虽然音位一致,但由于声调不同,而代表着四种不同的含义。而英语单词,不会因为声调的不同而改变其含义。例如“book”这个词,无论我们使用升调或降调来读它,都不能改变它是“书”这样一个意思。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在英语语句中,可以根据说话人的态度,心情或口气,而加上一定的语调。但是,语句的语调核心通常会放在句末。同样汉语的句子也有语调,而且也是加在句末的重读词上。由于,汉字本身具有声调,语调对汉字的总体发音只能起到一个微调的作用,只能使其发音微微改变。总之,汉语在语调和声调方面比英语要复杂得多,这就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汉语比较困难。
2.2重音
重音是一种与音高、音强和音长都有联系的复杂的语音现象,在英语中,在相同的音位结构中,重音位置的不同,词义或词的语法意义就不相同。例如:“record”,当重音在前一个音节时,是名词;重音在后一个音节时,是动词。“desert”,当重音在前一个音节时,表示“沙漠”,当重音在后一个音节时,表示“抛弃”,“功过”。英语词重音的区分词义的作用与汉语声调的作用相似,但远不及汉语声调区分词义运用得广泛。
在语句中,英汉重音的使用也有一些不同。由于英语的音节并不强调声调,有些音节容易被弱化,我们学习英语时,应留意每个词的重音、次重音和弱化音,以便能够掌握其正确发音。而汉语则完全不同,因为其绝大多数音节都带有声调,所以大都读得清晰响亮。如果有“+”号表示节拍重音,“-”号表示非节拍重音,那么汉语“到篮球场了”的重音特点是+ + + +-。而英语“That’s his ambition.”的重音特点是+ - - + -。如果强调“his”,则是- + - + -。
3 音长位
音长位表示发音延续时音的长短,它与音长有关。
3.1词语音长位
例如,eat [i:t](吃)―it [it](它);Sheep [?蘩i:p](绵羊)―ship [Si:p](轮船); heat [hi:t](热)―hit [hit](打)。显然,在英语中词语音长位可以区别词义。而在汉语中并不以单纯的发音长短来形成对立的音位,更没有区分意义的功能。
3.2语句音长位
在英语中,语句音长位可以表现为节奏。在一个句子中,重读音节越少,句子的语速就快,反之则越慢,虽然语句音长位并不能区别句意,但能否熟练掌握,都是我们能否说一口地道而自然的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汉语中,语句音长位主要表现为停顿和语速。
(1)停顿。在发音时,语流的突然中断。就是停顿,它可以分隔音句、音段,有时还有辨义的作用。
例如:“我笑他也笑你怎么样?”在这样一句话中,停顿就有辨义的作用:我笑,他也笑,你怎么样?我笑他,也笑你,怎么样?
(2)语速。一个人说话的快慢叫做语速。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形来调整说话的语速 。如,时间,心情,态度等。如果心情激动,语速则快,反之则慢。通常,我们用慢语速来表示讥讽,强调或抒情。例如在读悼辞时,需要使用慢语速来表达沉痛的心情。
4 结语
英汉语音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方面的对比,找出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英语语间教学,降低由于差异所带来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纠正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负迁移,科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张书慧.英语汉语音段音位特征的比较与分析[J].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5).
[5]董雅莉.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及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指导意义[J].社科纵横,2013(6).
关键词: 英语语音 音位习得 大理白族
1.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语言中任何词和语法形式都是依靠语音这种物质材料而存在的。然而,索绪尔也说过,“一个词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语音本身,而是语音差别。语音差别能使一个词区别于所有其他的词,因为正是这些差别传递了意义”(伊・克拉姆斯基,1993)[1]。正如Ellis所说,每一种语言独特的语音系统使得任何人在习得一门外语的语音系统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或干扰。这些影响和干扰所带来的问题就有意或无意地削减了语言本身固有的语言美,甚至改变或扭曲说话者的表达原意。因此,作为自然话语中切分出来的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话题。
2.研究背景
白语,是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族语。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民族,自称“白子”或“白尼”。因居住地的不同,也有“民家”、“那马”、“七姓民”之称。较其他民族,白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民族的文明程度都相对较高的民族之一。从外语教育方面看,由于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就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而言,尤其是县以下的乡镇白族聚居区的,一般都以白语作为其日常交际的工具(《白族简史》编写组,1987)[2]。但是由于土生土长的白族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是他们的日常语白语,直到上幼儿园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汉语(并在带有浓重白语特点的汉语教师的教授下),后到了中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杨红艳,2003)[3]。也就是说,对于白族学生来讲,白语和汉语都是在他们的日常环境中无意识间同期习得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后期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而习得的。
白语的书面语,即文字符号形式称之为“白文”,是建国后新研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体的拼字白语的拼音文字,也可以说是一种汉字混合记录白语的音及汉意的文字符号(侯冲,2000)[4]。
3.英、白语语音音位对比
从语音的一些基本概念来看,英语、白语,甚至汉语三语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三种语言都有音位和音节之分;音位都可以分为元音(子音)和辅音(母音)两大类;形成音位区别性特征,也有类似之处。但从语音的社会属性方面观察,三种语言也有很多由其民族性特征导致的不同点。
3.1英、白语元音音位对比
从音位分析和归类上也有所不同,英语把音段音位(一般称为音素),分为元音(Vowels)和辅音(Consonants)两大类。白语则和汉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种语言在理论上本来都可以像英语这样分类,但传统的汉语音韵学里,却有它根据汉语特点的不同的分析法。音韵学的分析以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为单位,通常把它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的称为声母,后面的称为韵母。但是声母并不等于辅音,除了零声母如在“安”an,“爱”ai,声母都是加符号只有位于字首的辅音才叫声母,位于韵尾的辅音(如[n]和[?耷]),就不叫声母;韵母也不一定等于元音。如表1所示。
由上表得知,英、白元音音位存在异同。较英、汉、白三种语言,在音位系统命名上,白、汉语有更多的相似点,英、白因语系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1)英、白、汉三语的相似点
通过元音音位的比较,单元音[i]、[u]、[a]是英、白、汉三种语言共有的元音音位(从书面看)。但从发音部位看,三者在三种语言中的发音部位有所区别,汉语中的[i]是属于齐齿呼,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往下齿背(黄伯荣:60)[5]。而英语里的[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背,舌的前中部抬高,牙床半合,约开三分之一,即属于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克鲁特登:34)[6]。而在白语中,元音[i]出现在舌尖音ts、ts’、s后时,读舌尖元音[?尢],如:[tsi┫]“街”读成[ts?尢]等。正如李霁野在《英汉对比语言学》中说到的[i]这个音位在法语、汉语、英语等大多语言中都没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忽略这些细小的区别,读出来的音,不会对理解造成困难,[u]和[a]英、汉、白语中都有,而且发音部位都很相似,不同的是白语中在发元音时需在前面略带部分喉塞音[?],? ?“鸭”读成[?? ?],[]“什么”读成[]等(徐林,1984)[7],同样的,白语中的[u]也无法在汉语找到完全的对等音位。
(2)英、白二语元音音位的差异
除了以上对比之外,需要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英语、白语元音音位存在的差异。
①单数差别:白语中的元音音位有31个,而英语中只有20个。
②二语都很难在彼此音位系统中找到完全对等的音位。只有相似或近似的语音音位,如:[ao]和[au],[a]、[Λ]和[a:]、[?藜:]和[?奕]、[e]和[?藓]等有很大的相似点,在英语音位中,因为发音个体的不同,形成了同个音位的不同变体。所以我们只能说在英语中可以找到与白语相似的音位,或部分英语元音的音位变体。如[ao]和[au],虽然我们分别在二语中找到了相似的音,但据史料考究,白语双元音[ao]原本是没有的,是专用来拼写近代汉语借词的。所以,由于白语发音的特殊性(正如以上所述),出现了白、英两语中的语音音位,看似相似却有着很大差别的发音。因此,在对比英、白元音音位时,可通过英、汉二语音位对比,并加上白语的发音方法后得出结论。
其次,如表所示,白语中的鼻化元音是英语元音音位中没有的。但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即把这些音位放在英语单词里,也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出两种语言差异中存在的相似点。如在英语lamb中的元音[a]具有后面的鼻音的若干特性,我们称之为鼻化。这时,国际音标表中的一套附加符号可以来标注同音变体之间的细微变化,也就成了[?](胡壮麟,p38)[7]。所以我们说,白语中的所有鼻化元音只是在英语元音音位中没有,而不是说在英语中没有。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白语中独有的鼻化元音可以对我们操白语的英语习得者学习英语鼻化音产生正迁移。
再次,英语“长短”和白语的“松紧”之别。英语单元音中的长短元音具有区别性特征,如:ship/?蘩ip/和sheep/?蘩i:p/等;汉语和白语中的元音长短的区别只有松紧之别。这不仅给我们操汉语者习得英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常在朗读和听音辨音时无法区分,同时也是白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音位时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3.2英、白语辅音音位对比
老一辈的英国语音学家,琼斯(D.Jones)认为英语含有52个音位,其中28个是辅音。之后,美国当代的语音学家,杰姆逊(Gimson)加以精简认为英语中只有44个音位,其中24个是音音位。而白语中只有21个声母,而且都是单辅音。
辅音比较:
(1)相同点表现在:从英语的音位系统,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英语浊音数比汉语、白语都多。而且英语中清浊音大多是成对出现如[p]、[p’]、[k]、[k’]、[t]、[t’]等,构成相对立的音位。这些音位的对立可区别词义,这样不仅易于区别性习得语音,还可以在词义区别上发挥作用,如tie,die等。如汉语中的“帕”[p’a]和“罢”[pa],白语中的[p ?塾]奶、[p ?塾]闹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差异因对比而清晰、放大。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说过,“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英语、白语在辅音音位的不同表现在:
①二语数量上的不同:英语中有24个辅音音位,而白语中只有21个。
②从发音部位来看,白语的辅音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五种;英语中有双唇音、唇齿音、齿龈、齿龈音、后齿龈音、卷舌音、腭音、软腭音、小舌音、咽音、声门音等(胡壮麟:30)[8]。
③通过对比,英、白语共有的辅音音位有[p]、[p’]、[k]、[k’]、[t]、[t’]、[?耷]、[m]、[f]、[v][s]、[n]、[l]、[j],是白族学生相对容易习得的音位。而英语中的如[?夼]、[?奁]、[?]、[?藓]、[t?蘩]、[?蘩]、[h]、[r]是白语中无法找到的对等音位,是白族学生习得时较难的音位,也是造成他们学习英语语音出现障碍的直接原因;当然,也是汉族学生习得语音时遇到的最头疼问题。白语中的[?掮]和[x]是英语中没有的辅音音位。虽然从发音部位来看,英语中[h]和白语中的[x]很相似,但[h]发音部位比[x]更靠后一些。[x]在白语中是舌根擦音,在鼻化元音前读成喉擦音[h],如x? “天”读[hē┑]等。
3.3英语中的语调和汉语、白语中的声调
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汉语、白语属于声调语言。在此,三语也有相对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英语在口语中以音高的起伏变化区别说话者的感彩、态度、意图等,以此将语调分为声调和降调两种基本语调。正如罗奇所说,在大部分语言中,语调可以决定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P.Roach:136)[9]。如:I like this film.是一种陈述的语气,很平淡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愿。而在“I like this film.”在英语口语表达中,说话者的语调升降就可以使受话者理解其感彩。
②重位上的相同点:通过音强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种通过音强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叫做重位(P.Roach:97)。如英语中可以通过重读和非重读音节来区别系统词形的不同意义(?absolutely完全地,?abso?lutely一定),又比如说一些复合词:greenhouse和green house因重音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意思,greenhouse[?grin:nhause]是指温室,而green house[grin:n?hause]可翻译为绿色的房子,等等。汉语中的重音主要表现在轻声上,如老子中的“子”,东西中的“西”等。东西(?dōng?xī)指东边和西边,而东西(?dōngxi)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或特指人或物等。白语中也有m拔(草)不加任何符号,在单字中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七个音调。
(2)不同点
①英语可以通过元音的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这种音位叫做时位①。时位是指通过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如英语中的“脚跟”heel[hi:l],“小山”hill[hil];“打击”beat[bi:t],“少许”bit[bit]。而白、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现象,也就没有时位之说了。
②白语、汉民族共同语是声调语言,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词,由于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相同。由于声调的不同造成不同意义的声调音位叫做调位。也就是说白、汉与英语不同之处在于调位的划分上,白语和汉民族共同语都有调位而英语没有。但是白语和汉语也有所不同。汉民族共同语的调位共有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也为55、35、214、51(黄伯荣、廖序东,2000)[10]。而白语有五种调位,分别是阴、阳、上、去、入声,调值分别是33、42、31、55、35、44、21、55,这是根据白族读汉语时的声调按顺序排列的,再加上白语的另外两个声调排列而成。在白语中,音节发音有松、紧的区别,表现在元音和声调上如pa(33)泡沫,pa(42)奶,pa(31)闹,p’a(55)松,pa(35)八[哥鸟],pa(44)倒,p?(21)蹄,pa(55)水坝等(徐琳,1984)[11]。汉语中有妈mā,麻má,马mǎ,骂mà,而英语里book这个词,不论是念成平调的[būk]、升调的[búk]、降升调的[bǔk]还是降调的[bù],词义都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因个体差异或地区差异造成的不同的口音罢了。
3.4归属的不同
正如以上所说的,英语和白语的语系归属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之系。英语属于拼写文字,白语属于寄生于汉语的意音文字(吴安其,2000)[12]。汉语和白语两语都属声调语言及文字语言,英语属语调语言及拼写语言。
针对以上英、白、汉异同分析,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操白语的英语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有效途径促使和提高学习者的语音学习效率,以从整体上提高白族人群的英语习得水平和质量,同时为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局部作出必要的贡献。对此,我有针对性地作了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是操白语的白族同学,大多来自云南大理,都是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得出了相关数据和信息,由于篇幅有限,我将在姐妹篇中进一步阐述。
4.结语
外语语音教学,随着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深入,变得丝毫不可懈怠,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就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们都在不断强调口语语音的重要性,但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得最多的部分。学习他语文化,从口语语音音位开始。有了语音,语言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感知,语言才能更多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反之,习得一种语言不习得语音,就获得不了听说的能力,语言对学习者而言也就成了哑巴语言。作为语言的开门砖,语音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一定可能上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这种滞后的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http://ws.zscas.省略/jpkc/yyxgl/jxnrty.htm.
参考文献:
[1]伊・克拉姆斯基.音位学概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2]徐琳.白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2-37.
[3]杨红艳.白族学生英语习得的有关问题与对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VOL20,(6):116-118.
[4]侯冲.白族白文新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VOL27:117-121.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0.
[6][英]克鲁特登.吉姆森贡语语音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1:34.
[7]吴安其.藏缅语的分类和白语的归属.民族语文,2000,(1):1-12.
[8]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30.
[9]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
[10][英]罗奇(Roach,P.).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36.
关键词:汉字;繁复;简易;中国
一、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其它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早已在历史风尘中湮灭。只有汉字经过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的流变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其他文字无可比拟。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在当今世界语林独树一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经有很多,也论述得比较全面,但是对汉字的特点即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的认识,学者们却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认为汉字是繁复性与简易性的结合体,有的人则将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汉字的特点是汉字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本体和使用两个层面分析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以期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更科学、理性地总结汉字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使汉字沿着与汉语的契合日趋完美的道路继续前进,使汉字在传承中华民族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汉字的繁复
从汉字的本体层面看,汉字具有繁复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字数量庞大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通过字母表示语音单位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由于其表示的语音单位有音素和音节之分,所以表音文字又下分为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音素文字,就是用字母(如英语、法语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语等使用斯拉夫字母)表示音素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音节文字,则是用字母(如日语使用的假名)表示音节从而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表意文字是指字符本身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有一定联系而与所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写符号系统,因为其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所以又叫语素文字,代表文字为汉字。
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表意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一种语言的音素数目是有限的,不过几十个,因此音素文字的基本单位字母也是有限的,如:英文字母有26个,德文字母有27个,斯拉夫字母有43个。汉字不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而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素。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因此语素文字的字数也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数量的确惊人。《说文解字》(100年)收字10516个(包括重文1163个),《康熙字典》(1716年)收字47035个,《中华大字典》(1915年)收字48000个,《汉语大字典》(1990年)收字54678个[1],《中华字海》(1994年)收字85000个。即使是常用汉字,数量也并不少,《印刷通用汉字字表》收字6196个,《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2]。
2、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汉字笔画多,据统计,《辞海》的14872个汉字单字中,除了建国后简化了的2264个繁体字和废止了的1055个异体字,11画以上的字有6680个,占58%,其中15画以上的字有2540个,占22%[3]。
汉字结构复杂。汉字的结构单位有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时笔画和部件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汉字的笔画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3种方式,部件组合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品字结构、独体结构等17种方式。很多汉字往往综合采用了多种方式,结构就更复杂了。
3、音节与汉字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400个音节,加上声调变化大约也只有1300个音节,而汉字数以万计,这就使得一个音节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汉字来书写,即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如:“jiān”这个音节,写成汉字,有“尖、奸、坚、歼、间、肩、监、艰、煎”等形式。即使是同样的音节,相近的意义也要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比如:在表示主体的分支这一意思时,树木的分支用“杈”,河流的分支用“汊”,衣服旁边的开口用“衩”,山的分支用“岔”。
二是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汉字体系中有大量的多音字,比如:常用字“和”有六种读音:hé(和平)、hè(唱和)、hú(和牌)、huó(和面)、huò(和药)、huo(搅和)。
总之,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大量存在,使汉字的学习更加繁难。
4、汉字一般不能表音
汉字按照造字方法的不同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与字音没有什么联系。形声字虽然有表示读音的声符,但这种声符并不是专门表音,而且随着汉字字音字形的发展演变,现代形声字的声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人们往往不能利用声符来推断字的读音。如:“抬、胎、邰”可读“台”音,但不能据此推断“迨、治、冶”也读“台”音。
据周有光先生统计,现代汉字声符的有效表音率是39%,有声调功能的声符不到20%[4]。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一般不能表音,只有借助汉语拼音这种工具来为它注音。人们常说汉字难读,这同汉字一般不能表音有直接关系。
5、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信息量大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说解,这种内涵就会外化出来,供人品味,让人遐想。如“安”字,从“女”在“宀”下。“宀”读为“绵”音,其形如四面有墙,而上有覆盖的屋舍。女子从容娴雅,故居于屋中,还含有自在而无虞之意,而古来室家之内,亦有女即安也,故其本义作“安静”解。从“安”字的结构,可以让人意会到屋舍内有女子,家便安。试看一家之中婆婆、媳妇、妯娌、女儿,如果都能各守其位,发挥女性娴淑、婉约、细致的特性,则家可治。由此看来“男主外,女治内”,颇有道理。而当今社会,女子不甘于扮演家庭妇女的角色纷纷走出家庭,对于整个家庭,尤其是年幼的子女影响巨大。子女从小缺少母亲的照护,家庭教育无从谈起,亲情也自然淡漠了。细细忖之,古人造此“安”字,其意深远。“安”所包含的这种文化意蕴着实让人回味、令人叹服。因为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单个汉字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其他文字要大。有研究者用“熵”来表示文字所容载的信息量。“熵”值的大小和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成正比。研究者经过科学的实验测得,汉字的熵值是9.65比特,英文字母是4.03比特,法文字母是3.98比特,德文字母是4.10比特,西班牙语是4.01比特,俄语是4.35比特,罗马尼亚语是4.12比特,汉字显然要高得多[5]。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说明就汉字本体而言,它比其它的文字更加繁复。
三、汉字的简易
就汉字的本体研究来看,它是繁复的,但从使用这一层面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汉字又有简易的一面,具体体现在:
1、汉字高频字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尽管汉字的总体数量庞大,但是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汉字很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汉语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占1%。[6]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仅3500个。据专家统计,这3500个汉字的使用覆盖率达99.7%。就是说,认识这3500个汉字,99.7%的报刊文章可以阅读。如果扩展到其后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个字,则使用覆盖率可达99.99%,基本上就是100%了。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虽然拼音文字如英语只有26个字母,要掌握这26个字母不难,但是仅仅掌握26个字母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英文单词往往需要几个字母的组合来表达,英文靠的是词的组合来传递信息,有资料统计,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人们要掌握的常用英语词汇量是两万,两万英语单词不易掌握。而汉语有自身的特点,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可以记录一个语素,一般情况下一个或两个语素可以组成一个词,因此,掌握了三千个常用汉字,就容易掌握数以万计的由汉字所构成的汉语的书面造句单位——词的书写形式。
汉字常用字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2、汉字记录文本篇幅短、阅读速度快
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单个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大,信息密度高,即汉字的“熵”值大,所以同样的内容用汉字来记录比用其他拼音文字来记录所用字符的总数会少,用来记录的文本篇幅会短。这也是联合国文件翻译成英、法、汉等文字时,汉语版总是最薄的原因。汉字结构复杂,抗错性强,便于扫射,有助于学习记认,便于快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汉字的认知速度是日本假名的10倍,是罗马文字的20倍[7]。
3、汉字一音一义多,构词能力强
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汉字是一字一音一义。汉字一表义就成了语素和词了。这样汉语以单音节词占多数。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单音节词占了一半以上,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又绝大部分由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人”字为构词语素就列举了47个双音节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据统计,以复合构词法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特别在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新词方面,更显示出汉字强大的构词能力,我们只需用少数旧字即可衍生新词,而英语则要不断制造新词来适应。如“草根网民、会议大使、盗版党、车奴、倒扁”这些新词所使用的字在我们的《康熙字典》中全部都能找到,而“disco,microsoft,taxi,internet,robot”等英文单词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词典中是找不到的。
4、汉字电脑输入速度快,前景乐观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努力,汉字信息处理已走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汉字可以采用词组输入法后输入速度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汉字速录可高达每分钟512个字,已经超过了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未来文字处理进入语音识别阶段,汉字的优势将会继续突显。因为电脑采用声控系统就会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电脑将会通过对人的语言单位的分解和合成来完成语音识别,需要识别的语言单位越少,就越准确、高效。英语要识别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汉字为电脑文字,认为它是最佳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汉字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汉字的繁复与简易的分析,我们必须明确汉字是繁复与简易的统一体,我们不能将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割裂开来,认为汉字只有繁复或只有简易;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汉字的繁复或者一味地夸大汉字的简易。因为汉字的繁复也有其可取的一面,如承载的信息量大,使汉字易于区别,汉字的简易也有度的限制,如过分简易会使汉字失去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意不明确,这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为了让汉字更好的适应汉语的发展,汉字改革势在必行。综观汉字发展史,追求简易是汉字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我们要在遵循谨慎性、可识性、简洁性、理据性、系统性、继承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即“表意丰富、有区分度”与“书写方便、经济实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8],使汉字既便于书写和记忆又便于识别和使用,既便捷有序又不失其丰富内涵。汉字的改革之路还很长,但不管怎么样,汉字一直朝着更完善的目标在走,从刀凿石刻到五笔输入,从象形文字到现行规范汉字,汉字已经走了五千年。汉字吐纳了五千年的日月精华,以积极地姿态在适应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坚信具有形体美、风骨美、意境美的方块汉字会越来越完善,和汉语的契合会越来越完美,在传承中华文明、凝聚中华民族方面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它、发扬它和捍卫它!
参考文献:
[1]郭龙生:《汉字简化的得与失》,《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2]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3]武惠恩、高凤英:《汉字的繁难与现代化》,《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52期。
[4]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5]冯志伟:《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再谈汉字的熵》,《语文建设》1994年第3期。
[6]罗来栋:《试论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3期。
英语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别,语音语调不够规范 在英语教育中首要问题就是单词的发音。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听觉敏锐,一旦学会了不规范的英语发音,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而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不强,多数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规范英语发音习惯;同时,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发音难免有差别。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学习的英语,教师发音要达到完全地道很难。再者,老师的美式和英式发音习惯不同,与教材语音标准有出入,广大教师对语音教学甚为混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英美发音的意识,但他们却能听出不同和差别,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换英语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的现象。
用汉字加拼音的方式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 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没有系统学习音标的教学要求,教材对于单词也没有标注音标,小学生学习单词的发音主要是靠模仿教师发音或跟读磁带。虽然每个单元都有chant,每册书里也有好几首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但是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大都采取汉字加拼音的方式死记硬背。例如,用“三块肉”代替thank you 、用“的克shē呢瑞”代替dictionary等等。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还会产生错误的发音,不利于英语的学习。
辅音后加元音,清浊不分,不适应辅音连读 英语中的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声母非常相似,辅音相对元音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然而因为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小学生常常在[p][b][t][d][k][g][m][n]等辅音后加上一个元音[?]。比如把book, plane分别念成[buk?],[p?lein],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另外,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读音清浊不分,小学生常将英语音标中的一些清辅音误读成汉语拼音,如[s][f][w]被读成汉语拼音的s、f和w。
英语语音语调不准 语调在汉语中有一、二、三和四声,而在英语中只有升、降调,升调常表示疑问,重读常用降调,正好相当于汉语中的二声和四声。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用升调来读,可是很多小学生包括英语教师也常常不用升调来朗读英语句子,学生读英语平铺直叙,没有地道的语音语调和生动活泼的语气。
解决的有效办法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确保学生学到正确规范的Z音,英语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不足,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使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规范、标准、地道。一是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通过外出学习,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类外语教师培训,以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纠正错误、不断创新。二是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听专家讲座,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并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以教材录音为准,减少对教材的生疏感。
分清英汉发音的区别和特点 根据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论述,从发声的角度来看,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是有明显区别的,英语教师需要明确将两者明显区分,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区分:第一,发声时,气流和声音受到唇、齿、舌和软腭的阻碍时,发出的声音在英语中就是辅音,而在汉语中就是声母。两者的区别是英语的辅音有清、浊之分,且辅音发音短促有力,清辅音发声时声带不振动,而汉语拼音的发音则没有。第二,发声时,气流和声音不受唇、齿、舌和软腭的阻碍时,发出的声音在英语中就是元音,而在汉语中就是韵母。两者的区别是英语的元音有长短,汉语拼音的韵母则没有。其中元音发音饱满,响亮,特别是/ei/,/au/等双元音的发音有过渡音;短元音要短促有力。通过讲解让小学生意识到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丢掉对汉语的依赖性,通过教音标和读音规则还可以为记忆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生动的教材进行语音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大都蕴含于单词与文本中,小学生主要通过大量的听、读的输入,来感知语音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语音规律。在纠正学生辅、元音不分的问题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对译林版教材的新奇心理,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以译林版三年级上册的音标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带入音标发音教学中,以夸张的口型示范给学生看,让他们模仿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丰富语音教学方式 英语教师的发音大都缺少英语语音的地道和标准,在课堂教学上也缺少多彩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用录音机、语音教学软件来代替生搬硬套地读句子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依靠学生对动画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对语音的学习动力。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