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4:10
导语:在通信工程相关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组织管理模式
1.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属于项目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它是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而在各发达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制,对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结合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监理组织管理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合理有效可靠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理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我国现行的项目工程监理组织模式分析
(1) 平行承发包模式
该模式下的监理模式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
① 业主委托一家监理单位监理
这种监理委托模式是指业主制委托一家监理单位为其进行监理服务。这种模式要求被委托的监理单位应该具有较强的合同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做好全面规划工作。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部可以组建多个监理分支机构对各程建单位分别实施监理。在具体的监理过程中,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做好总体协调工作,加强横向联系,保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② 业主委托多家监理单位监理
这种监理委托模式是指业主委托多家监理单位为其进行监理服务。采用这种模式,业主分别委托几家监理单位针对不同的承建单位实施监理。由于业主分别与多个监理单位签订委托合同,所以各监理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需要业主进行协调。采用这种模式,监理单位对象相对单一,便于管理。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被肢解,各监理单位各负其责,缺少一个建设工程进行总体规划与协调控制的监理单位。
(2) 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
对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业主可以委托一家监理单位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的监理,也可以分别按照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委托监理单位。前者的优点是监理单位可以对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工程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统筹考虑,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协调,更可使监理工程师掌握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有利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3) 项目总承包模式
在项目总承包模式下,一般宜委托一家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在这种模式下,监理工程师需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4) 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
在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下,一般宜委托一个监理单位进行监理,这样便于监理工程师对项目总承包管理合同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分包等活动的监理。
3.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组织管理模式探讨
3.1 现有监理模式中的问题
(1) 监理职责在其组织结构中得不到有效实现
组织结构设计共包括九个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层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岗位、任务、职责和权限;自己在组织系统中处的位置,即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对谁负责;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渠道,从何处取得情报和信息,从何处取得需要的决策和指示,从何处取得所需要的合作等等。从各种监理模式的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和设计、承包、物资采购等业主其他合同主体处于同等组织层级上,也就是说,监理这一从事技术服务和工程管理的机构与业主的其他合同对象在合同地位上是平等的。监理的职责包括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但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监理职能的实现是很困难的。
(2) 监理组织结构无法保证在设计阶段的有效控制
在上面所列的监理模式中,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与设计方同处于业主的箭线首端,所处的管理层次是对等的,从工程监理的实际来看,监理在施工阶段监理过程中,结合自身在设计方面的经验,仍能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以提高工程经济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节约工程投资,但在现阶段,这只能局限在“建议”,设计人员具有是否接受建议的决定权,若非业主强烈要求,只要设计没有违规、违法,设计很难响应监理单位的变更建议,这会给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现行通信工程的建设工程监理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通信工程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来看,是工程监理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在现行体制下暂时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建设工程监理组织结构模式并发挥其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建设工程监理目标。
3.2 通信工程监理组织模式发展建议
项目监理部是监理公司承接监理业务后,依据监理合同派驻工程现场全面履行监理合同的机构,是监理公司对外的窗口,项目监理部服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监理公司的声誉。因此,监理公司做好对项目监理部的管理工作将是确保各种组织模式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监理部发挥组织有效性的外部关键因素之一。
① 推行监理项目的考核制度
监理单位要根据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建设工程项目监理部的监理业绩、管理情况等进行季度检查、年度考核,定期做好对项目监理部考核、评比工作是监理公司管理好项目监理部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项目监理部发挥组织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考评应通过参建各方对项目监理部的评价、监理资料的完整程度、单元工程优良率、监理人员出勤率等,作为评分标准,对各项目监理部进行打分考核、评比,对考评为优秀的项目监理部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监理部在公司内部通报批评,予以整改并进行处罚。
② 监理单位应建立公平、完善的激励机制
根据行业评选办法、积极开展“优秀总监”、“先进监理工程师”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被评为“优秀总监,、“优秀监理工程师”的同志给予奖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利于树立以勇于负责、多作贡献的监理人员为榜样,共同搞好监理工作。
总之,建设工程监理运行重在过程管理,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减少管理的随意性、认真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激励所有人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共同完成好监理任务。
4.结语
作为监理单位而言,为圆满完成监理服务合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搞好具体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的项目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有效运行。要搞好建设工程监理的项目组织的建设和管理,首先,监理单位在组建建设项目监理部时应选择适宜的组织结构模式以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组织结构模式的有效性,这对于实现建设监理目标具有关键意义和重大作用。其次,监理单位加强对基层项目监理部的管理工作将是确保各种组织模式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监理部发挥组织有效性的外部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边焕东.监理部进驻工地后首先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建设工程监理,2003,(1):56-60.
第1周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通信工程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经过2个多星期的正式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班,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为了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办公室,把办公室清扫一下,再给大家打上热水。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给这个办公室做出的一些贡献。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我相信下个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4周
这周头一天星期一,我终于接到实习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工作任务。虽然在这儿实习了快一个月了,但是工作的内容无非是协助同事,帮帮忙,打打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闲着的,我的师父今天终于分配给我第一个工作任务,我充分利用了大学里面学习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把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师父说,通过他的观察,说我态度积极,并且耐的住性子,已经初步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分配给我一个工作任务,对我进行进一步的考验。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任务就是耐心和细心,一个小小错误就会导致所有的错误。我想说,师父,我准
备好了,我会认真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接下来几天,开始正式接手相关工作,因为是新人,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多的缺陷与不足,还好有师傅的指导,我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几天的实习加学习使我深刻感觉到,以前自己对课本的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感觉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所以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计划和目标,首先了解现行的一些规范、看通信工程专业相关书籍、学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掌握工作方面的细节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修养。
第5周
转眼之间,实习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实习以来的比较大工作任务,而且是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天。为了确保这个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我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不下十遍的检查,确保不出现一个错误。
星期三的早上,因为紧张又因为兴奋,很早的就跑去上班,将做好之后的数据放在师父的桌子上,等待师父的检查。在等待师父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好像变得特别慢,每一分钟都好像在跟我作对,就是过不去的感觉。后来师父终于来到了办公室,我假装镇定的跟师父说,任务已经做好了,放在你桌子上了。师父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说,知道了。这多少有点让我失望和担心,师父完全没有说什么时候会去检查,也没有布置给我下一个工作任务。之后我又再次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工作状态。
在空闲时间,结合通信工程专业,我努力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要多想多思考多问、多问why;对知识要学精学透,不能广而不精。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记得一定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第6周
这一周,我开始深入学习与自己岗位相关业务知识,得到同事的帮助下,我先从规范下手,就是熟悉下当前通信工程专业行业方面的规范,再就是记各种工作相关的必备知识。经过两天的苦研,我终于能基本看懂结构施工图了。经过前期实习后,我大概了解了整个工作
程序。今天我开始正式参与部分核心工作了,师傅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学里面学习的通信工程专业的知识能真正得到实际应用,我很高兴,这是他对我的一次考验,同时也给了我一次机会。因此,我要尽力做好它。
工作过程我得出了一些体会:我工作过程要相信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职员或者好的领导。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在走路时神采飞扬,让老板看上去你有无穷的精力;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在待人接物时落落大方,这一切能帮助老板培养对你的信心,必要时才会委你以重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在工作中,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在别人遇到困境时,热情地伸出援手。在职场上,尽可能地做一个与人为善的好人,这样,当你在工作上不小心出现纰漏,或当你面临加薪或升职的关键时刻,可尽可能减少别人放冷箭的危险。 第7周
今天指导师父说十分钟后让我和陪他一起去其他单位参观学习,让我带上笔和笔记本,他还跟我说了一句,“上次的那个任务完成的很漂亮,圆满到达了我的要求,我很满意。”他还表扬我通信工程专业相关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是他见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中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当时我差一点儿兴奋得尖叫出来。几天的努力总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得到师父的认可更加让我激动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原来师父并不是看上去那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听同事说了很多他厉害的事迹,如果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对我这次实习所得和以后的职业发展之路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在外面的路上,师父说,这几天我的任务就是在上次的基础进行扩展。
本周我总结出:在职场上取胜的黄金定律之一便是要有责任心,凡事尽力而为,并且要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永远不要试图去敷衍自己的老板。有人曾经访问过许多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及精力,远远要比工作本身所要求的多。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
第8周
周一开始我跟其他几位同事去分部工作,所以最近上班的场所一直都是在单位分部,每天早上到总单位之后,就直奔单位分部。在单位分部虽然没有在办公室那么舒适和轻松,但是毕竟现在是有目标要去达成,所以比在前一段时间在办公室时更加的充实,时间也会觉得过得更加快。
在这期间,单位分部的工作人员都对我很好。在实际工作中,大学里面通信工程专业的知识还是不够用,很多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因此我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一些麻烦。同事们在知道的我的工作任务后,都积极主动的帮助我,告诉我他们总结出来的区别,让我突然觉得每个任务都能轻车熟路,因为他们的帮助,让我完全加快了我的工作进程。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管我们想在哪个领域做成一件事情,如果你已经认准了目标,那就一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你一天天用心地去做,总有一天,量变会发生质变。
这一周,我总结了工作过程中的关于挫折的感悟。在工作过程经过遇到一些挫折。关于挫折,早有职场高手总结出至理名言:“人在职场飘,哪能不挨刀?”这是一种对工作洒脱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挫折,就稍微转换一下努力的方向。说不定更好。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困境中请你自己鼓励自己,不到万不得已,请不要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别人。要知道,困难时要求得到的帮助,价码总是会更贵一些的。
第9周
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目前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现状,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l.1 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不同于重视理论型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上重视应用技术研究。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4种类型。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研究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普通高等院校应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本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符合通信行业发展的需要。通信行业主要包括通信运行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中兴、爱立信等),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企业等。通信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电路与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相关知识,信号传输、交换和处理的理论,及各种通信网、通信设备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应用技能方面:具备相关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
3)计算机方面: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具有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4)外语方面:具备信息检索和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人文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严谨的科学作风等。
根据这些需求,普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应注重培养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网络运营方面的人才,以及业务设计、业务开发方面的人才,如电信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电信业务价值链、通信业务等设计与开发,及电信业务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与企业接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建构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可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通过综合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认证和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课构成。公共基础课通常包括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包括数据结构、C语言、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则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验主要在学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块是由专业课及一些选修课组成,具体来说,就是由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网络工程等课程组成。其实践教学可在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可采取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
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科技创新活动可采取成立创新实验室,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就采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前沿论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待人接物方式等人文素质。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认证,如通信工程师资格考试、华为和思科等公司的认证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实验是学科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要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于此,实验可分为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3个层次。基础实验主要是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巩固和理解,熟悉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如各种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这种实验由教师指定具体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由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实验的内容必须不断优化,要及时充实新知识、科研新成果,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相关原理,并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具有科学实验性质的设计性实验训练。设计性试验旨在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指定主要内容和提供一些可选的试验方法,由学生自己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设备、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等。如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可以设置频移键控调制与解调、相移键控调制与解调的软件仿真实验,基于实验箱的二次开发实验等。对于开放性实验,学生可自主、自由组合、申请实验课题,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费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思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开放性实验强调组合,既有实验课题的组合,也有实验团队的组合,强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某门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计划书的制定、实际任务书的下达、设计指导书的编写、设计报告的完成及设计总结等环节。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开设了课程设计,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网络工程等。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可采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如硬件课题可让学生设计电路图,购买元器件,然后进行组装、测试;软件课题可要求学生使用Matlab或Systemview对时分复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进行仿真。对于如何开展课程设计,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任课教师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汪春梅等人提出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覃永新等人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技术对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实习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零间隙对接。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保证。实习实训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内外建立各种实习实训基地,设计规划好实习实训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大致有3种:第一种是参观访问,获取感性认识,如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参观;第二种是专题实训,如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实训;第三种是参与通信行业的设计、生产、维护等,学生接受短期培训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行,必须建立各种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降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把实践课当成理论课的补充,实践教学的重心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将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环节。
2)加大投入。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和良好实验环境的高水平的综合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目前,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但与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训练有素、人员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队伍,是保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室工作岗位通常被作为“教辅”工作岗位而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这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一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理论教学和科研,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组织教师特别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定期轮流到实验室工作,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每门实验课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师;鼓励具备上述条件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中,主持本科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等。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评估、实验课程评估、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评选、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和监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5)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目前,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十分薄弱,缺乏标准化、多样化、系列化的实践教学教材,这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除了实验设备生产厂家附带的实验指导书外,很少有专门的实验教材。另外,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缺乏,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的教材基本没有,通常是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随意性较大。因此,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还需长时间地努力和深入地研究。
4.结语
论文摘要: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分析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结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际需求,介绍了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研究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等内容,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0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21世纪初,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一方面是我国一直没有建立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也未参加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认证体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工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家,却不是工程设计人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培养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角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期做好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我校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一、研究与实践内容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科培养标准。通信工程是典型的产业需求牵动技术研发,进而驱动教育发展的产业。通信工程相关企业非常注重学生能否掌握新技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就造成毕业生和企业都陷入了一个“两旺两难”的境地: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强、与社会联系密切的特点,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北京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对于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直接承担教学工作、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导师,重视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安排及落实,并注重实效。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各项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加以实施。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做好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和学习,了解工程实际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积极探索和构建通信工程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搭建起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培养适合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在工作单位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工程设计人才。
2.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有适当的交叉,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由点对点信息传输扩展为网络信息传输,人才培养方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新的专业知识的特点,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适应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业务领域的能力。本专业有较强大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强,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拥有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的师资,形成了学科交叉和融合。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以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构成课程体系。在选修课中,设置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补充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在拓宽专业知识的同时,精练教学内容,整合原专业课程,不出现知识膨胀现象。在专业课程调整中,将程控交换扩展成现代交换技术,增加了现代网域交换技术。在典型通信网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通信网理论基础和有关协议的内容。为了将通信传输系统与通信网结合起来,开设了接入网技术课程,它是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通信传输的信息以语音和图像为主,因此开设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课程,向学生提供多媒体通信相关知识。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通信工程及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吸引通信工程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建立学位课程制,确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增大选修课程,压缩课时总体数量。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传统内容加以整合,设置综合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设计来训练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设立“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课题,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基础课程以考核知识为主,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大作业、项目成果、综述、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口试和答辩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4.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有一支能胜任教学、实践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做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从研究所、企业聘请工程师或选派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打造一支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实验实习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赴研究所、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研究所、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研究所、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从研究所、企业聘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加强与研究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培养基地。在研究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5.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软硬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包括综合性、设计性、认知性和实战性的实验课程体系,有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大学生科研与创新项目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科研是使知识深化和更新,产业是将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如何做好三者的衔接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本专业与研究所、企业密切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利用校办产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培养的本科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研究所、企业学习,学习研究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研究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为研究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与实践的特色
理顺产学研关系,推动研究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并结合市场、岗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按照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研究所、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以“实践”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在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同时,加强交流、组织、协作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优秀工程师胜任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了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益学生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效果显著,将可以与市内其他相关院校交流,并进一步推向国内相关高校。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5.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通信工程
作者简介:王晨光(1981-),男,黑龙江鹤岗人,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赵冬娥(1970-),女,山西侯马人,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山西 太原 0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山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2041)、2012年山西省教改项目“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J2012057)、2012年中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通信工程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73-03
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学生通信基础知识过硬,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然而,我国现行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一直缺乏企业与通信行业的参与。企业界对于通信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标准、综合素质要求与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偏差,使得工程教育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过程乃至培养结果偏离工程教育的本意,导致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
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养模式陈旧(教育学术化、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僵化(专业设置口径窄)、教学手段单一、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缺乏创新环境等。[2]高校通信工程毕业生普遍基础理论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缺乏,也没有接受产品开发与生产制造的实习锻炼,导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就业率偏低。可见,如何改革高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以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3]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得到的创新研究成果。“C”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等方面的因素,不断改进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D”是指对研究方案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论证和优化;“I”是指任务的实现,要把设计转化为成果;“O”是指成果的展示、验证和评估。它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抽象概括,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作的生命周期为教育背景,以工程实践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的培养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主线,综合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4-5]这种理念及特点对高校如何改革高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然而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一种通用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各高校办学特色加以实施改进,否则必将出现新的人才培养偏差,同时也违背了CDIO真正主旨。因此,本文在深入理解CDIO基础上,根据中北大学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具体应用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指挥棒,必须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结合通信工程专业方向特点和培养条件的实际情况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制定满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6]因此,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的特色,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系统地掌握电子及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设计、调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锻炼学生参与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
2011年,本专业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修订了培养方案,并于2012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多年来,我们通过走访调研,邀请行业专家教授和用人部门共同对本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认真听取专业教师以及校外合作企业的意见,分析通信专业原有方案的不足,与时俱进,理顺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培养计划中的学习年限、课程组合和时间安排等内容,精心设置体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全方位、多角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7]
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质在于加强工程教育,改变原有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脱离、在实施过程中联系不够紧密的培养模式。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尝试借鉴CDIO理念来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要求。新的课程体系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为主要目标,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进行课程安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新的课程体系按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设置,体系以通信工程专业导论为起点,6大专业能力拓展提高锻炼项目为支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综合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此为第一层次。专业导论通过入学专业认知教育、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人文社科与专业基础知识。通信信号处理、电子线路与系统设计、通信电子仿真与设计、软件设计实践、通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等项目为第二层次,通过对应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锻炼,支撑学生多专业方向的能力培养。
通信工程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第一层次的项目要求贯穿于整个本科培养阶段始终,使学生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等方面得到系统的综合训练,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在大一至大三学年完成。主要任务是:课程教学融入CIO-CDIO理念,以产品开发案例为原型,了解其工作原理及相关核心技术,使学生对课程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理解本专业课程与产品开发所使用技术的内在联系,从而以未来职业规划为目标,从入学就一直目标明确地学习;同时深入剖析产品研发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创新思维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体现,以便深入体会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具体时间安排: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1╱4(专业认知导论),大二学年完成1╱2(产品案例分析讲解),并分别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大三学年完成最后1╱4(学生具有一定知识背景下的综合设计应用)。整个实施过程都伴有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由本专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资深教授团队授课,同时产品开发案例的剖析及实践训练环节安排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并聘请校外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配合指导完成。
高级阶段在大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环节完成。主要任务是:学生经历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相关实训项目锻炼后,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与工程素质,就可以以产品设计为目标,从产品设计需求开始经历构思、方案设计、具体实现、运行测试等方面,系统地完成一次工程实践过程,使学生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角度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体验并掌握工程中的科学思维与团队协作意识,积累学习兴趣。
(2)第二层次项目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和与培养特色为基础,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项目一般由多名学生合作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交流能力,锻炼创新思维与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第三层次项目为独立的具体课程,课程中也可以根据CDIO教育理念设置一些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项目,通过基础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学习锻炼,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这种把工程问题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种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以第一层次项目为主线,第二层次项目为支撑,第三层次项目与专业课程为基础,将专业认知与课程传授紧密结合,项目训练与学生个性培养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与自学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学质量将得到大幅提高。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更加体现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
本专业通过引入CDIO理念,改革和完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本体系遵循从基本到复杂的认知能力及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工程教育等方面出发,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面整合与重建。在保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知识面的掌握程度和通信类专业知识模块,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分模块、分层次、分类别的创新性改革,构建了体现实验技能系统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每个层次均从点、面两方面入手,对现有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增加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创新型实验,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同时,为便于组织实验教学,我们还根据实验课程的类别,结合以项目为主线的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CDIO教育理念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不断探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学生了解和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确立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专业建设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基地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园地,为学生开展大学生训练计划SRT、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提供了保障。同时,学校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投入资金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学生定岗实习锻炼,更加有效培养社会应用型技术人才。
4.基于CDIO教学理念,形成新的学生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CDIO教学理念的实施效果,改革传统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在CDIO教学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将CDIO人才培养所体现的思维、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要素全面纳入评价体系,才能形成一种以项目驱动为引导、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因此,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考评,例如:传统笔试、项目总结方案报告、产品等级评定、学生互评等。
同时,应更加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基础性实践教学”采取包含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环节的“五环过程管理”;“提高性实践教学”采取包含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原理电路仿真与改进、实际电路安装与调试、学生作品验收与研讨、总结报告写作与评阅等环节的“六环过程管理”;“研究创新性实践教学”采取包含毕设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毕设评优等环节的“十环过程管理”。
总之,我们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学生培养环节,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结束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核心问题。本专业探索性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修订完善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它有助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为CDIO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推广提供了参考。CDIO工程教育模式必将成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33-45.
[2]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3]王丽娜,杨裕亮,金波.基于CDIO理念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14-116.
[4]王玉忠.面向全面工程教育的CDIO教育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1-13.
[5]马文姝,白凤臣.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2012,(1):34-36.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231-02
Research on the Reform in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CHEN Jie, CHENG Yun, HOU Hai-liang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 Control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ly teaching of“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are discussed,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selec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using of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deftly and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in teaching.
Key words: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teaching reform; signal source coding; signal channel coding
1《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许多高等院校通信和信息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或者复试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为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信号的编码与调制、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信号的接收、传输的差错控制及同步等。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在实际教学中,我校安排的总课时为64节,包括48节理论课和16节实验课。理论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模式。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的难点:
1)课程对数学知识要求高,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课程中知识的推导涉及到很多高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知识,比如平稳随机过程、信道容量、信道编码等。从先修的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开始,教师讲授都会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课程的概念多、专有名词多而且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如信道、信道编码及编码方法、信源编码及编码方法等,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不好理解。通常是讲到后面的知识,学生忘了前面的知识。
3)先修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通信原理的教学。信息类专业的不同课程之间知识衔接紧密,一环扣一环,一门课程没学好将直接导致后续课程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通信原理课程是在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前提下开课,而那些课程的理论性也相当的强。长期的理论学习使得学生对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产生了强烈的抵制心理。
4)知识点多,讲授内容多,课时少。通信原理的包括的知识范围广,包括信号分析、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信源和信源编码、信道和信道编码、通信系统的组成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48课时的理论教学时间远远不够。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及扩频通信等后续专业课程迫切需要“通信原理”课程坚实的基础作为后盾。通信原理的知识点没讲到或者知识讲解不透彻,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5)通信原理知识更新换代快,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脱节。比如CDMA、数据通信等技术十多年前还仅仅存在理论中,目前已经变为现实并得到飞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而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通信知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疑问。这就需要授课者及时跟踪,了解通信的新技术,向学生介绍新的技术并且有效的解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通信原理》知识点多,知识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安排该门课程的 理论教学学时数为48节,要在短短的48学时内把通信原理500多面的教材内容讲授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对全局知识作合理规划,分清层次、确定重难点,对一些相对较容易的内容安排学生自学。通信原理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两部分。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数字通信,因此应该重点讲授数字通信系统及及其相关技术。信号分析部分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学生已经详细学习过,但防止部分学生掌握不牢,本部分只简要的讲授傅里叶变换、信号的能量和相关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其他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还有模拟调制中的角度调制(调频和调相)部分通信电子线路或者高频电子线路中有相关内容,也不需要作重点讲解。另外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方法很多,也只能讲授常用的一些编码方法,其它的只讲解其编码原理或者全部要求学生自学。
选定好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必要对知识点的讲授顺序作一定的调整。一般来讲,教材编排顺序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但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和摸索发现,适当的调整教学顺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条学习主线,抓住这根线无论是听课还是自学都变得更容易。比如整个讲授过程按照通信系统的组成和通信流程进行:先讲信号及其描述和变换、接着讲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再讲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最后介绍通信网络的相关知识。每个部分的讲授中,也抓住一条主线,比如讲授各种信源编码方法时可以以提高有效性这条主线来展开,信道编码可以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来展开。
2.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信原理的知识比较抽象,概念多、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比较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此,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应该抛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先通过相关通信知识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并随之提出疑问,进而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对于要求学生自学或者预习的部分,也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时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回答问题或者对有关内容进行讲解,使自学效果得以保证。
其次,充分发挥《通信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2],并用flash制作各种演示动画。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包括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公式推导、通信系统功能各模块的输出波形和相应知识点的练习题等。在几年的教学中,我用flash软件制作了各种编码、调制解调等方面的动画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各知识点。
再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讲课进度。通过提问、课间与学生聊天、批改作业、课间小测试和布置练习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听取同学们对教学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和讲课方法。平时注意与同学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利用情感纽带建立和谐的课堂秩序。
2.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信原理》是一门应用很广的课程,要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它必须将它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首先,通信的相关技术日新月异,使得通信原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其次,通信原理注重基本通信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理论的数学机理、各种技术的实现框图和相关技术,学生学习时对相关内容没有直观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要多和实际应用建立联系,将抽象深奥的原理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进行讲解。比如在讲频分复用技术时,学生很难理解,可以将该技术与多人同时进出教学大楼大门联系起来形象的进行讲解。
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注意将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觉得通信原理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比如在讲授通信系统时,可以直接以手机通信为例,介绍其采用的调制技术、解调方法,复用技术等,这样就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了。
通信原理知识更新换代迅速,任课教师需要及时跟踪新出现的技术,并将相关知识融入到对应的知识中进行介绍[3]。
3实际教学效果
通过在2006级、2007级、2008级通信工程专业和200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以上措施。事实证明,通过这些措施,《通信原理》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再枯燥,很多学生都会课后花时间去消化已学知识。为了能够回答好老师课前布置的问题,对于自学内容或者没有深人讲解的部分,学生也会保质保量的进行了自学。几年来,学生对《通信原理》的课程学习兴趣逐年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考试难度不变的情况下课程及格率也不断提升,特别是2008级通信专业学生不及格人数只有8人,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4小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怎样提高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依靠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知识讲授顺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下一步将继续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研究,为理论性强课程的教学探讨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验模式。同时注重“亮点”效应,将该模式运用到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移动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相关理论型课程教学中,提升这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10):12-14.
【关键词】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岗学对接”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7-02
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面向电信机务员岗位,培养通信传输设备的维护、值机、调测、检修、障碍处理及工程施工等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根据“岗学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电信机务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为指导,参照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四真”、“三化”、“两同步”的“432”课程特色。
一、课程定位
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作为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从纵向来看,以通信系统基础、电子线路等课程为基础,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训练专业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提供必要的支撑,建立起传输系统的基本理论,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传输系统维护的专业技能。从横向来看,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与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维护、接入网技术与设备维护等课程配合起来,构建成整个通信网络,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起到重要作用。课程定位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岗学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以“岗学对接”为课程设计理念。以电信机务员(传输)岗位标准为指导,以该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与当地电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确保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步提升,培养学生强劲的职业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建立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岗学对接”。课程设计理念如图2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根据电信机务员的职业标准和岗位工作内容,深入电信企业进行调研,从分析传输机务员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知识着手,重新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从电信机务员岗位标准和要求中提炼出8个典型工作项目,归纳出基于工作过程的4个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做”一体的8个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组建传输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传输系统维护的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的“848”设计
(一)提炼8个项目。通过对传输设备管理、传输网络建设与维护、通信工程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现场调试等岗位的调研,根据电信机务员从事传输设备的维护、值机、调测、检修、故障处理等具体工作内容,提炼出传输网络组成与作用、搭建传输系统、网管系统的安装、不同的业务配置、日常维护项目及维护规程项目、用户业务开通、故障处理、配置轨道交通传输系统等8个典型的工作项目。
(二)归纳4个学习情境。通过对工作现场传输机房的考察与分析,建立与现场零距离对接的实训平台,仿真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出认识传输系统、组建传输系统、传输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轨道交通传输系统配置等4个学习情境,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内容,实现“岗学对接”。学习情境之间的技能要求、相关知识层层涵盖、逐步提升,最终完成传输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三)设计8个工作任务。从每个学习情境提取工作任务并进行序化,分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设计多个对应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设计了认识传输系统、搭建传输系统、安装网管系统、配置系统单板、制作日常报表、处理故障、开通用户业务、轨道交通传输系统配置等8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完全仿真实际工作规范与工作流程,从任务工单下发、执行,到完成情况的检查完全与实际工作一致。
四、教学实践形成课程特色
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四真”、“三化”、“两同步”的“432”课程特色。
(一)“四真”。与通信企业共建校企联盟确定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基于真实岗位要求、基地建设仿真真实职业环境、课程实施执行真实工作任务、课程考核对接真实业务规范,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与企业要求对接(如图3所示)。
(二)“三化”。开发出内容职业化、表现形式立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源自于企业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工作项目,还融入企业文化、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要求;表现形式上除主教材外,另配备学习指南、职业技能题库、网络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支撑;教材设计、组织、编排与岗位要求对接(如图4所示)。
在信息行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互联网广泛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覆盖面广泛,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通讯行业的主要手段与核心技术,通信业的发展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为一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计算机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的专业人才之一,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通信人才的需求必然加大,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通信专业,计算机通信业人才的需求会水涨船高,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2.目前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院校基本上是把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生搬硬套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但在教育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工作的专业性应用技术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导致许多毕业生毕业以后眼高手低,不适应就业发展的趋势。
2.2 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有很多学校不立足自身实际,盲目跟风开办一些热门专业,课程体系过大、课程设置更新慢,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技能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陈旧,长期使用传统教材,对新科技、新技能的知识补充迟缓。许多学生走出校门感觉所学的知识用不上,要用的知识没学到。另外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2.3 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教学质量差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建设要依靠大量软硬件的投入,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
3.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3.1 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关注学生会干什么,走上岗位后要干什么。这就要求高职校必须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关注行业动态发展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情况,收集并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等信息,由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我们要教导出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进程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制定合理的计划,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去了解市场,明确自己日后的道路。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依据自己的教学优势、学科特色等定位人才的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实用性。
3.2 重视实践环节的发展,积极进行实践合作
在培养计算机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我们必须合理的安排专业课程结构,开展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授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以此增加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应用,专业领域的语言、图像、数据传输以及程序设计,还有各种通信行业所需要学习以及知道的协议,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建立起系统的、专业的、清晰的行业发展概念,帮助本专业学生更好得掌握计算机通信领域相关知识,并且合理的利用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实践性,专业性非常强,并且技术信息更新快,所以在教师讲授计算机通信的课程环节中,实践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学习、独立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研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与实践,以此来提高在校期间的整体学习效率。
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实践教学指导理念,以所涉及到的课程为基础,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与学习课程紧密配合,形成我们独特的专业课程体系,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实践、开发,校内有老师带领的学科负责人实验室,校外可以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增加多个实习的地点。
3.3 注重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优化课程设置
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选拔,不断引进优秀人才,积极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支持教师参加与外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倡导教师积极专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并且让教师团队进行积极的合作。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通信工程专业结构应和计算机专业结构并重。在通信工程的专业教师中,不仅需要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而且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专门认证考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专业的,结构合理的,并且能够进行团队配合优秀教师队伍。
在适应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通过实践,为学生的就业和成才服务,既有明确思路,又有具体做法。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就业目标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下,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现实作用就是要为通信、电子、信息等现代化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大批既有学识又有能力的新生力量,帮助企业攻克科技难关,创造经济价值,搭建创新平台,实现跨越发展。高校理应承担起为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培养储备人才的重任,而这项任务落到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身上,就要求其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鼓励、帮助、引导和支持。[2,3]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G通信业务的全面铺开,联通、移动等大型通信企业为占领新兴市场需要大批专业知识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通信类人才。笔者根据这一时代特征,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对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等通信知识的重视和学习,最终有15名学生在这类企业成功就业。2.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增加就业优势在结合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识到能力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强调学生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制作,并且争取机会参加院级、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各类比赛。以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例,班级学生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就取得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先后8人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奖,10人在省第五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奖项在充分调动整个班级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和提高科学创新氛围的同时,也为同学们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极有力的保障。以等级考试为手段,提升就业能力人们对于等级考试及其作用固然有不同争议,但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考试,对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来说,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鼓励。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通过每次班会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课之余,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类等级考试,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并能够让学生明确每个学期应该在哪项考试中付诸努力。在笔者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下,所带班级同学大都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二级(100%)、三级(90%)、四级和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在他们的就业杠杆上添加了一个极有分量的砝码。以创新培养为契机,增加就业经验缺乏工作经验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劣势,而当前,很多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弥补应届毕业生这种先天性不足,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重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1)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引导参与创新活动。改革实验、实习教学,提高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现代化实验、实习教学手段和教材的建设。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将创新实践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此种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突出校企合作地位。师范类高校办学历史都比较悠久,所在城市的电子通信类企业也比较多,这为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工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广泛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提升素质。(3)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规范,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科研训练纳入培养方案,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介入科学实验或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并提供一定发挥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及创新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和提高创造能力。[4,5]以多元择业为抓手,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就业与考研相结合,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相结合,本专业就业与跨专业就业相结合,网上求职与现场应聘相结合,考编考职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等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就业模式。鼓励同学们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固守,不局限,勇于接受挑战,以一种乐观开放的心态走向求职道路。这样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就业渠道,而且丰富了同学们的就业选择。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时代大背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体系。必须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行业经济背景,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作者:冯友宏 丁绪星 曹喜珠 袁素文 廖仲明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