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市场定位

时间:2023-06-15 17:04:12

导语:在金融市场定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市场定位

第1篇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信贷文化,合理的产业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反垄断和促进合理竞争的政策,有效的行业监管,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王君2月26日在中国普惠金融专题讨论会上表示,在与普惠金融相关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明确定位、分工、以及协调合作。尤其是要以商业可持续的边界,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

“普惠金融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议论,有的甚至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欺诈。”有鉴于此,王君认为迫切需要制订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够厘清普惠金融服务的目的和人群等重要问题。

政府要发挥真正的引导力

国务院于今年年初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的总体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教授贝多广指出,国家的普惠金融五年规划是普惠金融的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将战略落到实处,如何真正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特别是如何让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普惠金融的事业中发挥引导作用,是未来五年我国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

王君也认为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去十多年里,我去了很多的乡镇、自然村,一方面看到普惠金融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另一方面看到几乎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有数以十计甚至高达百项的财政补贴项目。而这些基金效果到底怎么样?是可以打一个问号的。”

因此,在此次中国普惠金融专题讨论会上,来自普惠金融发展的利益相关方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关键在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核心在于在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因地制宜引导并积极推动本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

有了国家战略的总体指导,王君提出当务之急是需要对普惠金融目前的进展做出客观评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达成共识,但通过评估才能够真正搞清楚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差距。”

同时,通过评估,也有助于政府部门避免出于善意的目的发力过度,不需要补贴的地方去补贴,不需要引导的地方去引导,不仅出现借贷过度和供给过度,也影响了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

“而要想对普惠金融现状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我们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槛,就是建立一套真正可靠的、全覆盖的、能够反应真实情况的普惠金融的统计指标体系。”王君强调。

此次中国普惠金融专题讨论会,同时了《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绿皮书),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一个系统性研究成果。贝多广指出,撰写绿皮书旨在于真实反映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进步和问题所在,不仅对普惠金融的定义、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基础性的讨论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市场化调整、普惠金融体系中信用风险控制、大数据征信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地方推动要经得起检验

此次中国普惠金融专题讨论会上,围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这一主题,来自重庆市、福建宁德市和广西田东县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地推进普惠金融的实践与经验。

重庆金融办代表介绍了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互联网、数据等技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并如何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升普惠金融整体业态发展和服务水平。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福建宁德市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宁德市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工程,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及完善支付手段,促进扶贫开发与金融服务有效结合,特别是通过分片试点,建立扶贫信贷促进会模式,特色授信体系和产业模式等措施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解决扶贫贷款到户难的问题。激发农村自力更生、增强内生动力,加快贫困群体增收脱贫步伐。

第2篇

1 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经营范围和成立条件

1.1 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

《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经银监会批准,消费金融公司可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人民币业务:(1)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2)办理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3)办理信贷资产转让;(4)境内同业拆借;(5)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6)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7)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业务;(8)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9)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10)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其中:

(1)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车)的贷款;

(2)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直接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

(3)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

(4)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银监会批准可以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具体条件由银监会另行制定。未经银监会批准,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在注册地所在行政区域之外开展业务。

2 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条件

2.1 公司基本要求

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银监会规定的公司章程;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制度;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2.2 主要出资人要求

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有较高要求,《办法》规定主要出资人应为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出资人,且应具备下列条件:

(a)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

(b)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c)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d)信誉良好,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e)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f)承诺3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银监会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g)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h)境外金融机构应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2年以上,或已设有分支机构,对中国的市场有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且所在国家或地区。

2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当前试点情况

银监会在《办法》颁发后圈定了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试点期间,每个试点城市设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

(1)2010年2月底,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下称“北银消费”)在北京正式挂牌营业,该公司由北京银行独资设立,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

(2)2010年3月1日,四川锦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锦城消费”)在成都宣布成立,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其中,成都银行出资占比51%,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出资占比49%。

(3)2010年6月,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在上海成立,由中国银行、百联集团及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组建,中国银行控股。

(4)2010年12月,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下称“捷信消费”)在天津成立。与中银消费、北银消费和锦城消费3家“银行系”色彩不同,捷信消费为外资独资,由中东欧最大的私有投资集团――PPF集团全资建立,注册资金3亿元。

以下是这4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当前贷款规模如下:

3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和产品定位

3.1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还有待培育

虽然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余额以7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居亚洲第一,但需求主要集中在房产、汽车和小贷消费信贷,这三类需求主要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银行卡中心的产品所满足。并且,在消费信贷总量中,扣除住房和汽车以外的消费信贷仅占贷款总量的1%左右,而美国这一比例大约为25%。这说明,面向个人的消费信贷市场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还有待培育和发展。

3.2 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

当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聚焦中低端消费者,期望能填补银行传统个贷、信用卡业务和小贷公司等的空白区域。例如:中银消费就把目标客户归结为“小新”和“大新”。所谓“小新”,就是处于大学毕业初期、需要用钱的社会“新人”;而“大新”,即工作若干年、处于结婚生子阶段又有资金需求的“新人”们。目前中银消费的客户构成中,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家庭占比达70%以上,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占比超过60%,郊区居民占比近30%。

3.3 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产品

家电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个人现金贷款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但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拓展对象略有不同,中银消费还推出了信用卡逾期转为贷款的新业务。

从销售模式上看,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主要分成两大类:

1)商户合作,面向商户服务的客户退出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者通过商户POS刷卡使用,行业涵盖教育、装修、旅游等多领域;

2)个人现金贷款,即消费者向消费金融公司提交和审核贷款用途证明后,直接向客户发放现金贷款,资金转入消费者绑定的银行卡供消费者使用。

从还款要要求看,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同样可以分成两类:

第3篇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及发展现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在面对国内和国际同行业竞争对手,纷纷开始进行银行业市场营销,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场营销是企业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并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是企业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

2.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指以提供经营货币或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而采取的促进银行服务业的管理活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外国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竞争,商业银行竞争机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新建商业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使整个商业银行群体在经营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作为竞争新策略,开始受到各金融机构的重视和青睐。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策略也不断被各大商业银行采纳、运用。银行业间的市场营销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1.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发生了改变。各商业银行在开展日常经营业务的同时,开始注重市场营销定位,围绕自身业务范围开展适合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以提高市场份额。竞争的方式不再是如何提高储蓄率、贷款率而是开展业务种类繁多的新的金融服务业,以吸引顾客。

2.商业银行开始注重营销活动。各商业银行通过广告和人员宣传,不断推广自己的新业务。在进行业务宣传时,各商业银行不仅加强了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及个人的联系,还通过各种公益活动来促进业务的宣传,从而提高市场份额,使本行的影响和知名度有所提高,业务数量有所增长。

二、商业营销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大商业银行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纷纷采用市场营销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实际的市场营销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意识不充分,重视力度不够。为适应新形势的竞争需要,各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措施促进金融市场营销业务的开展。比如,新产品的开发、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和媒介等。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商业银行对市场营销理论认识不深刻,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了营销活动效果不理想,目标市场没有开发出来。

2.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只重视市场竞争,忽略了目标市场的定位和开发。定位目标市场是营销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营销活动才能准备的开展。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只为了提高竞争力,只进行业务宣传,忽视了目标市场的定位。市场定位不准确,营销策略无法发挥其竞争优势。

3.金融市场营销活动缺乏创新性,市场开发和业务开发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营销活动主要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各商业银行没有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到不同业务的区别,从而使消费者无从选择,最终导致银行新业务开发失败,市场份额降低。

4.金融市场营销活动只注重金融业务“产品包装”,缺乏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的“企业形象定位”。各商业银行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只关注银行业务的具体内容,仅依靠提高业务量促进竞争,而忽视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员工素质的提升,最终导致银行业的整体形象没有得到提高,影响了竞争力。5.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业务市场营销活动时,往往利用个人或企业关系促进营销,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公关营销”。商业银行之间为了完成金融业务,往往依靠个人或银行的关系户来完成业务量,与客户之间的真正交流不到位,无法与客户沟通,无法建立公关营销。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公共关系恶化,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对策

为适应金融业市场营销的发展,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的业务状况和业务特点,制定适应新竞争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创造和改善外部环境

商业银行树立营销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商业银行要树立客户至上的市场营销理念,坚持以为客户提供资金需求者服务,以为顾客提供资金供应为业务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其二,商业银行要树立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1.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制。商业银行不仅要大力开发金融市场,还要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方便消费者获得投资资金。同时,创新金融业务,正确引导金融业务的开展,开发独具特色的金融业务,提高业务量。2.建立和健全金融法制,规范金融立法和执法工作。我国应该加快商业银行的立法进程,通过修订和完善以往的金融法规加快金融业的法制建设;同时,对交易安全、金融犯罪等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或新建,以保证金融业务的开展,为金融业创造一个安全的从业环境。

(二)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

根据各商业银行的特点和业务实际,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市场营销业务时,应立足行业现状,准确选择目标市场,进行行业定位和市场定位,从而选择目标顾客。在目标市场定位中,要选择最有利于银行业开展业务的市场和顾客,以这部分顾客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金融业务,从而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机构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的过程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资源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管理创新等。金融创新主要是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的形式是客户所要求的产品种类、特色、方式、质量和信誉,使客户方便、安全、盈利。只有创新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凸显出来。

(四)商业银行应加快营销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营销服务意识,提升竞争力

第4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品牌;定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70-02

1 品牌定位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对金融企业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论述,其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在制定和确立金融市场定位目标时,资源禀赋、发展潜能、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四个因素是金融企业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其中,资源禀赋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份额、资本总量水平、忠实客户群、分支机构网络、传统品牌声誉、已拥有的金融产品专利、内部的研发和管理精英人才等;发展潜能因素主要包括:融资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保障和升级能力、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适应能力等;市场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市场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等;竞争对手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份额、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等。

同时,西方金融企业在市场定位的具体实践方面也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理念、模式和经验。概括起来,这些定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类是全能型金融企业,如花旗集团、汇丰集团、德意志银行等;第二类是主要在一国或地区范围内发展的地域性金融企业,如美洲银行、恒生银行等;第三类是在一国或地区范围内专门发展某一类业务的专业性银行,如美隆银行、信孚银行等。

2 我国金融企业品牌定位的过程

2.1 市场调查与市场细分

任何一个品牌都是建立在特定客户群的基础上,因此细分市场并进行正确定位,是品牌赢得竞争的必然选择。金融企业应采用广泛的市场调研,包括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以及焦点小组访问等形式,深度挖掘和分析顾客的需求、价值取向、意愿和生活方式。金融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应集中考察如下问题:客户所期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客户接受的品牌内涵;客户所认同的金融品牌差异性,以及对于这种差异性,金融企业能够坚守的时间等。

2.2 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建立的一个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的过程。其着眼点是目标顾客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的设计,实质是依据目标顾客的种种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一个企业刻意塑造的独特形象。金融企业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本身,产品或服务只是作为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消费者真正购买的是产品或服务所能提供的各种效用和利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其中所体现消费者需求的内涵。

2.3 竞争者分析

品牌定位的最基本原则是与竞争对手有着显著性和标志性的区别。金融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后,要明确与自身相近的品牌,确定主要的竞争对手,从而制定适应自己而又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发展战略,以及通过战略、策略和与对手的差异化战胜竞争者。

2.4 建立差异化的优势点

在一定条件下,品牌定位的成功与否并不一定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而在于谁能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有效融合到品牌定位的过程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品牌。美国的联合泽西银行(United Jerse Banks)将自身定位于“快速行动银行”,并将这种精神着力于提高贷款审批和解决投诉的速度,其结果银行业绩巨幅增长。同时,除了在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金融品牌定位还有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从情感角度进行定位。成功的金融品牌,将品牌和客户进行情感联结,超越理性和功能上的利益。

3 金融企业品牌定位策略

金融企业定位策略主要包括:

(1)客户定位: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定位理念,按照产品与某类客户的具体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关联作为定位策略,通过品牌名称将这些关联对象形象化,并将其形象内涵转化为一种形象价值,从而清晰、准确地反映出金融企业服务的目标消费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稳固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多数国内居民客户的基础上,应开展全方位客户营销;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利用其地域型、专业型银行的优势,大力拓展高净值的公司和私人客户应成为主要的客户定位策略;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与地方性中小优质企业客户保持长期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或者为城市新生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服务,则是其客户定位的必然选择。

(2)类别定位:目前,中国国内金融企业规模无论大小,往往选择“大而强”的定位思路,然而,在一个市场化成熟的国家里,金融领域中实力最强的只能有一家,大多数金融企业应选择“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将精力集中在特定领域作为自身的生存之道。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市场上存在众多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金融企业应积极开拓一个自身能成为“第一”的新领域,率先在人们心中留下“专而精”印象,从而赢得客户的认同。在面积仅1095平方公里的香港,拥有合法注册的银行机构214家,竞争状况空前激烈。但是这些银行都是通过品牌定位战略,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公众中树立良好而独特的形象,进而提高了竞争力。例如,恒生银行定位于服务最佳的银行;渣打银行定位于历史最悠久、最安全可靠的英资银行;中国银行定位于有最强大后盾的中资银行。

(3)区域性定位:金融企业可以以地理位置作为区隔,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例如,汇丰银行将自身定位于“环球金融、地方智慧”。汇丰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500多家分行,是世界上惟一一家在这么多国家设有这么多分支机构的银行,拥有先进的全球化服务。同时,汇丰在开展全球业务时,兼顾到“地方智慧”,招收当地雇员,以发展当地银行业务。这其实就是国际化业务与地方文化融合的产物。

(4)特色服务定位:消费者感情复杂、感觉细腻,不同的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服务要求,这就意味着作为服务型行业的金融企业必须极具人性化。这不仅包括舒适的环境、方便快捷的服务过程,还要体现在人文环境、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上。当一家金融企业提供的特色服务项目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服务,就可以建立起良好和忠诚的客户关系。例如新加坡华侨银行为一年存款一万美元以上的客户,在其家中安装了银行屏幕触摸式电话,使他们能及时获得现有银行信息,办理转帐和其他银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育明.论金融品牌创建[J].商业时代,2005,(17).

[2]曹卓,徐芳.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现状及策略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11).

第5篇

    由于农信社为员工规定了贷款营销任务,部分员工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贷款风险、不问贷款去向、不讲贷款规则,较为盲目地将资金贷给客户。只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完全忽视了农信社的集体利益,不利于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机制不健全农信社受到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并没真正地考虑如何从开拓市场进行营销,所以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市场营销机制。主要体现在运行、监督、鼓励等机制方面。在农信社内部形成了无竞争、无动力的工作氛围,不利于激励员工积极努力地工作、创新及开拓。营销手段落后,经营产品单一农信社的营销手段往往局限于室内广告、微笑服务等形式,没有深层次地考虑如何制定营销策划,创造不同以往的营销手段。在经营产品方面也没有开拓出新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与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随着我国金融和体制的改革,农信社传统的经营阵地和客户群体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经营的需求。在金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农信社应当积极引进市场营销机制,树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的营销观念。转变传统“坐等上门”的观念和作风,充分认识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营销策略,才能保持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建设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首先,几经改革形成的多级法人机制并不适合农信社积极开展市场营销策略的需要。农信社应当加快构建市场营销体制的脚步,尽快建立一个满足市场变化要求的机制,为开展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争取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得到更多优惠政策,例如结算渠道、票据兑换等方面。然后,政府应当减少不正当的行政干预行为,积极落实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信社的市场经营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最后,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追讨部分企业和村集体拖延还款行为,降低市场营销风险和经济损失。为农信社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明确以“三农”为主体的市场定位农信社市场定位,应以“三农”为主体,分三个步骤明确产品定位、明确品牌定位及明确公司定位。(1)产品定位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一旦产生类似需求就会联想到该种产品,将产品形象定位在客户心里,以便区别其他金融机构产品。(2)品牌定位是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它实现品牌价值。农信社应当围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来确立自身品牌定位,便于区别其他金融机构以大额贷款、重视商业贷款等品牌定位。(3)农信社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需要确定企业定位,确定企业形象。明确企业定位,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客户对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的认识,加深对金融产品的印象。在“三步走”定位策略的影响下,农信社占领和巩固农村市场,保住已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目标群,并积极开拓新的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实施以开发新产品为主的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作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信社必须创造新颖独特的产品来吸引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利用现代金融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办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争取目标客户群体,扩大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是否能够被客户认识、接受和喜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促销策略。因为它是产品策略能够实现的有效保证。通过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向客户推荐新产品,做好销售后的服务工作,以取得客户的信任。建立完善的人才策略在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竞争时代,竞争核心之一就是人才。农信社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来培养和招聘各种营销人才,以改善人员知识结构,积极提高员工素质和竞争意识。在运行、监督、管理和鼓励等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不断地拓宽业务领域,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建立属于自身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一个企业自身独有的,明显强于同类企业的,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复制的特殊优势。农信社要想巩固已有市场,防止被其他同类机构和产品吞噬市场份额,就必须通过产品、服务、品牌、形象、人员等,展示自身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新风貌、新实力,充分凸现出比较优势。

    在市场经济大的背景环境下,农信社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要想在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定需要充分引进市场营销策略,改变传统营销策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巩固已有农村市场和客户群体,积极开拓新型金融产品,配置各种营销人才,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营销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愈加的繁荣,在争夺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时候,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而想要在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便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市场营销。

一、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观念欠缺

在市场营销中,明确目标市场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性的调整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已经逐步的将以往国有商业银行退出所留下的空白填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也愈加的重要。但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本身不具备市场定位观念,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比较盲目,经营规模的扩大也让其经营更加粗放,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对业务重点以及竞争战略进行规划,也没有明确选择开拓新兴的业务领域,业务开展的重点过于模糊。

(二)金融产品的开展和客户消费的实际需要不相符

对于进入产品而言,其生命便是创新,若是没有进行创新,便很难更好的发展。但是若是过度的重视金融创新,没有将创新和客户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仅仅是为了创新而进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很容易误入歧途。信息化的发展,也很好的推动了现代金融市场的进步,农村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也开始不断的进行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出,但是其在推出的时候,往往是在人较多的地方进行宣传单的发放,设置咨询点,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运用进去,没有协调金融产品创新和促销,这也会给客户消费以及产品推广造成很大的影响,新产品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开费的出现。

(三)不够重视金融服务营销

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离开来之后,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不断的收缩,农村信用社面对的竞争也比较少,现在农村信用社等一系列的中小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将农村市场垄断,而垄断的出现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工作的时候也比较懒惰,效率低下,其发展的过程中不需要面对生存危机,其和市场接触要比其他重心是城市的银行少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以及产品营销方面不够主动,甚至认为市场营销便是进行产品的营销。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还是居高临下,长此以往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四)重视营销存款,对组合营销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过度的重视存款,其在经营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存款的组织。甚至有些职工甚至是管理人员,认为市场营销便是存款营销。这也导致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很难有效的进行,市场营销发展也比较畸形。

(五)没有正确的理解关系营销

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而言,进行关系营销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营销会和竞争者、客户以及政府机构等营销对象互相作用,所以在营销的时候,应该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实现各方的目标。但是有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关系营销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认为市场营销便是简单的吃喝和拉关系,认为自己和客户的关系是互相利用。这种营销也导致了这些中线金融机构很难进行稳定客户群的建立,只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提高业务风险,给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社会腐败之风的滋长。

(六)没有落实以人为本,忽视了内部营销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想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内部营销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策略。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等级也比较分明,普通员工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工作的时候,员工也仅仅根据上级的命令进行,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关系淡漠,团队精神也被忽略,员工主观能动性也很难真正的发挥出来。特别是80后和90后的员工个性比较鲜明,对事物看法具有自己的主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若是还是不重视内部营销,上下级很容易出现碰撞,从而给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威胁。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市场营销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进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树立

在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必须做到下面几点。首先,需要认识到市场营销过程中客户是其中心。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进行客户中心理念的树立。其次,将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进行市场的开拓,便必须将市场作为导向,进行市场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规律,只有掌握了市场规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最后,必须认识到市场营销目标是效益。市场营销的深化,最重要的便是提高经济效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客户、效益、市场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树立,重视客户忠诚度的提高,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实际需要。

(二)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位市场

金融企业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前,需要细分市场来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科学的进行市场定位,重点经营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就整体而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规模比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其地位是市场补缺者。但是其还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科学的市场策略,扬长避短,更好的参与到竞争中去。

(三)进行服务营销,让客户满意

首先需要重视金融产品的挖掘,对客户的消费进行引导,开发客户喜欢的产品,并且还应该根据客户心理方面的需要来进行产品的开发,提高金融产品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需要做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进行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化服务质量管理的引进,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最后,需要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引入进来,全面的对客户资源进行观察,进行客户价值以及潜在需求的挖掘。

(四)重视部门设施和流程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也愈加的激烈,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也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了买方市场,若是中小金融机构还不转变观念,那么和客户之间关系会更加疏远,无法获得更多优质客户。所以,需要根据客户群体的需要来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高效和精简的原则进行,优化部门设置,巩固和客户的关系。

(五)做好关系营销

首先需要重视和客户关系营销,在关系营销的时候,可以选择阶梯式价值让度方式进行,对长期问题客户给予更多的价值让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巩固客户。其次,需要重视和同业合作关系的发展。竞争对手不可能被完全消灭,所以,需要重视共赢和合作,互帮互助。最后,需要重视和政府关系的处理。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所以,金融机构需要在推动地方经济更好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六)落实以人为本

首先,金融机构必须善待员工,处理好和员工的关系,这样员工才能够产生归属感。其次,还需要将内部关系理论,进行客户观念树立,明确分工,完善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从市场出发,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要,落实服务理念,不断的根据客户需要来进行产品的创新,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作者:蔡幼吉 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淄博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李佳璇.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策略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09-110.

[2]代莹莹.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2016,09:10-11+14.

[3]江涌.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银行卡营销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1:32-33.

[4]傅昌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36:4-5.

[5]申巧莲.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317.

第7篇

一、难点

(一)盈利空间小,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基本上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弱势化导致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加之村民居住偏、散,导致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经济效益。同时,如果村镇银行只设一个网点,规模极小,服务区域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可能弱化其盈利能力,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困难。

(二)社会公信度欠缺,村镇银行难以被认可。一是群众难认可村镇银行。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加大支农力度,老百姓对他们情愫较深,信赖度和认同度较高,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银行,老百姓对此认知度不够,担心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覆辙,心存顾虑,难以认同,影响村镇银行发展。二是难得到地方政府全力协助。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融资需求强烈,而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新的供需矛盾使政府难认可村镇银行。以拥有1000万元资本金的村镇银行为例,单笔最大授信贷款额度仅150万元,而当地政府融资目的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城区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投资金额大、见效慢,村镇银行受自身经营实力和盈利目的限制,不能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最终,双方不能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当地政府得不到村镇银行支持,不愿更多关注其经营,更不愿出台优惠政策支持。

(三)村镇银行易动摇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如村镇银行单纯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运作,投资人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影响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村镇银行必将以防风险和盈利为取舍,不断择优选择支持对象,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四)开设村镇银行难达适度竞争的效果。村镇银行进军农村金融市场,把握不好容易导致两种极端结果,难以达到适度竞争的目的。一是可能引发恶性竞争。村镇银行贷款决策灵活和贷款低利率是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和吸引客户的两大“利器”,为争夺客户和占领更多金融市场,其他金融机构也将以攀低心理纷纷效仿,变相或不变相地以低利率等手段降低金融门槛,从而引发无序竞争。二是村镇银行参与竞争乏力。农行、农信社多年从事农村信贷业务,在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工作人员知农情、晓民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而村镇银行新入驻农村金融市场,做农村工作缺乏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基层无营业网点,工作成本高,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缺乏力度,难以激活适度竞争的“鲢鱼效应”。

(五)村镇银行安防能力薄弱难适应复杂环境。相对农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力度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宗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一是现金头寸管理难。管理当局未明确村镇银行的库存现金是否参照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存放于人民银行,还是就近存入当地金融机构,还是存入控股银行,现金管理困难。同时,设立于乡村的村镇银行,距中心城镇较远,调拨押运现金潜伏巨大风险。二是如果营业场物防落后难适应复杂环境。据了解,已成立的村镇银行办公地点多为临时租借房屋,物防设施差,潜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据资料反映,吉林磐石市融丰村镇银行办公地点是临时租借的20余平方米的房子。

(六)监管村镇银行难度较大。监管村镇银行将面临的主要难点,一是村镇银行设于农村地区,监管半径大,监管成本高。广安银监分局按照“职责上收,人员集中”的模式上收县级监管办事处人员,对设立于乡村的村镇银行进行监管,监管半径越过县乡两级,监管难度大、费用高。二是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增加监管难度。因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监管者不能实施统一监管,而要根据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一行一策监管,有效监管面临巨大挑战。

二、对策

(一)积极稳妥地组建村镇银行。首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监管当局要根据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真实需求和机构布局现状,积极调研,科学论证金融真实需求度,按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制定试点方案,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切忌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制定优惠政府支持村筹备镇银行。再次,当地银行要通力合作。不能视村镇银行为异已,大行排斥之事。

(二)地方政府支持村镇银行发展。一是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正面引导群众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减少政府干预。避免政府不切实际、不符合条件的融资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政府应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一是监管当局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二是根据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合理配置人力实行差异监管。对经营规模较大,经营业务复杂的村镇银行,配足监管力量实施有效监管。三是监管部门要督促村镇银行明确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对偏离这一市场定位的行为,积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及时纠偏。

(四)村镇银行要因地制宜明确市场定位。一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市场定位。村镇银行要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再结合自身实际细分市场,大力挖掘、培育“吃饭客户”,为其做深、做细、做好金融服务,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防范农业信贷风险确保市场定位不改变。村镇银行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积极运着“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运着“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形成三方盈利的关系,既有效防控农业信贷风险,又巩固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

(五)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村镇银行按照“股东参与、简化形式、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确定经营目标、经营策略,按审慎的经营原则,建立激励有效、约束严格、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内部管理制度,打造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内控环境,形成依法经营,合规管理的良好氛围,有效防

控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度。塑造良好形象关键要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改善营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凭支农惠农树形象。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形成行农双赢的格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修建营业场所树形象。村镇银行要尽快修建营业场所,用宽敞整洁的营业场所改变客户认为村镇银行不正规的看法,增强客户的信任感。三是提加强质服务树形象。让员工树立优质服务事关银行形象和经营成败的意识。要求员工接待客户时,用语亲切、平和;办理业务时,以熟练的服务技能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与客户交往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8篇

关 键 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30-03

我国的村镇银行是在借鉴西方社区银行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理论界也将其属性定位于社区银行。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1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624家(其中筹建87家),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6.4万笔,金额807.6亿元。村镇银行是弥补农村金融中介不足、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新尝试、新突破,初衷在于通过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服务“三农”,以期实现“鲶鱼效应”、“汤水效应”。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村镇银行在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上还未能发挥出实质性作用,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与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尚存相当大差距。

一、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源

1. 理论基础。 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容量,并认为非正规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的抑制。村镇银行正是放开金融管制,规范民间金融,实现广大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良性竞争的产物。 金融成长内生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制度变革取决于农村经济部门内部金融组织体系的发育程度,非正规金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正规金融强大而被正规金融所取代, 简单地关闭或取缔非正规金融只会使民间资本转向低生产力的自我融资方式。 一直以来政府是农村金融制度惟一合法的供给主体, 致使内生于农村金融需求的非正规金融不能合理的演化,造成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并形成强烈的路径依赖。村镇银行体现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性。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实现了政府推动力与市场内生力有机对接, 降低了村镇银行制度变迁的时间成本和摩擦成本, 保证了新的制度安排较为彻底的执行。

2. 现实根源。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严重的金融抑制之中,被金融供给主体边缘化。大型金融机构从农村撤离,农信社、邮储等金融机构“存多贷少”——占领着农村金融的中高端市场,扮演“抽水机”的角色,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主要依靠民间借贷。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现实及特殊性, 决定了必须增加有效供给。国外农村金融实践表明,社区型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是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最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 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的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要再造“供血”机制,弥补低端市场的空白和中端市场供给不足,解决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资金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发挥在金融服务中的催化效应、孵化效应、优化效应、膨化效应、激化效应的作用(柯愈华,2011)。

二、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表现

1. 设立地域的偏差。 设立村镇银行是为了填补农村金融空白,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发展农业。但是,当前的村镇银行表现出“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倾向,大多将其总部设在经济发达的县市一级,管理中心和经营重点也向县城倾斜,未真正在“村镇”落户,其结果造成“城市人不敢存、农村人不方便存”的尴尬局面。

2. 客户群定位的偏差。 面临追求经济利益与小额信贷的不经济性的矛盾,大多村镇银行将客户群主要定位于经营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中型企业,不涉及风险较大的农业生产领域。纵然有少数村镇银行对农户发放贷款,也大都选择“企业+农户”的模式,要求必须有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真正贫困的农户很难获得贷款。此举严重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农村的资金需求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3. 向同质化经营的竞争者地位演变。 在供需矛盾极度不平衡的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扮演的角色更多应是补充者,而非竞争者。村镇银行完全照搬发起银行的商业模式,会逐渐产生经营的同质化,而不能发挥小银行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户并不能有效扩大农村信贷的供给,只不过是信贷量的转移而已。村镇银行应该探索匹配农村金融需求的措施,认真去甄别和培育存在于广大的农村信贷需求者中的“优质”客户,形成金融共生的格局。倘若村镇银行一味的复制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就会偏差“三农”,再次成为“抽水机”。

四、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机理分析

第9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市场定位 发展方向 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017-02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一支新生力量,其发展潜力巨大。构建村镇银行是政府支持“三农”建设、解决农村资金缺口的积极举措,它为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村镇银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学者将SWOT分析法引入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研究,如邹力宏,姚滢研究了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发展的优势、劣势。也有学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村镇银行的定位与发展,如伍在对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调查的基础上,着眼于村镇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实际问题比较,思考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熊玉军通过对美国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和村镇银行的相似性进行分析解剖,提出对我国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的借鉴意义。还有学者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做分阶段研究,如郭俊提出了农民的三种分类与村镇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强调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状况,在扶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才能支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创新地运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对村镇银行的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探讨村镇银行的合理定位与发展。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析 1.农村金融需求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大量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以发挥,但同时我国经济正遭受美国金融危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致使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等问题。基于上述宏观因素变化,直接导致农民对金融需求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强烈。国家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小型农机具下乡等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需求。许多农民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具有较为强烈的购买小型农机具以及汽车摩托车的愿望。但农机具包括汽车等下乡产品价格较高,依靠自身积累根本无法购置,对农村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加大。其次,农村生产经营贷款需求增加。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村种植大户不断涌现,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生产经营的信贷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大。再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需求增加。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引导农民工重新就业创业已成为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主要任务。目前,正值农民工创业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等,都为农民原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对金融需求率高和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大的特点。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需求较强。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政府和农民纷纷加大了对标准化农田、打井、修路、修渠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这部分投资数额大,回报期长,除农民集资、政府补助外,还需要农村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2.农村金融供给现状。目前,我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包括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前者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后者主要是民间借贷组织,如私人钱庄,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信贷资源相当有限。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缺位。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造成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少,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开始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发展战略,陆续将其设在县域的机构网点撤出或撤并,原本就扎根于农村的农村信用社也因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自身整顿而大幅度撤并机构,结果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锐减,有限的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多样化、分散性的金融需求。信贷供给严重不足。从资金供给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大量流出,使农村资金严重不足。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供给非常有限,只能满足少部分需求,大部分需求要通过非正规金融实现。当农村资金需求出现多样化,农业产业化需要大资金、大投入之时,农村信用社依然钟情小额农贷。支农实力的制约,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能根据农业种植、养殖产业化的周期规律来合理安排贷款期限。

三、村镇银行的产生与市场定位

基于农村金融供求严重不均衡的现实问题,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一系列文件,村镇银行自此应运而生。本文运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对村镇银行的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探讨村镇银行的合理定位与发展。 1.村镇银行的价值链分析。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迈克尔・波特,1985)”。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要根据自身和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针对上下游客户的特点,明确细分市场,确定村镇银行所要服务的目标市场,根据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强有力地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将这种个性与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客户真切地感知村镇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特点、更符合需求的差异性优势,从而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村镇银行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原理,村镇银行的价值活动同样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银行基本业务的活动,它包括资金筹措、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这些活动都与银行价值的直接创造有关,能为银行带来直接利润;银行的辅助活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产品开发等,辅助活动虽然不直接参与价值的创造,但其对银行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起支持作用。村镇银行在其内部价值链的构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一,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低。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小得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目前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第二,村镇银行的决策链条短,反应效率高。如对于稍大额度的企业贷款,村镇银行的领导就能决策,有助于农户、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第三,村镇银行金融服务“多样化”。村镇银行分布广泛,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分散,可以根据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细分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第四,资产质量和盈利潜力优势。村镇银行不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很少受政府干预,村镇银行无历史包袱,盈利潜力大,有利于自身发展。第五,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优势。新设立的村镇银行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以及良好的竞争和服务意识。(2)村镇银行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运用波特价值链分析法原理对村镇银行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由图1表示。

村镇银行的产业价值链系统既包括村镇银行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价值链所组成的纵向价值链系统,也包括村镇银行价值链和同业价值链横向联接所组成的横向价值链系统。村镇银行的纵向价值链系统主要表现为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运作,如上游客户的存款业务和下游客户的贷款业务。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控制了这些战略环节,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控制了整个产业价值链,在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不仅如此,村镇银行发掘自身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从横向价值链角度出发,进行整合优化,强有力地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将这种个性与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客户真切地感知村镇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特点、更符合需求的差异性优势。深化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大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差异性才是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目前农村金融主要有高端市场和中端市场,高端市场基本上由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所占据,农村信用社则主要占据中端领域,同时向高端市场拓展,但是鉴于资金有限以及信贷约束,中端市场的贷款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由此可见,低端市场的主力以及弥补中端市场供给不足的任务将由村镇银行来承担,这才是村镇银行发挥优势、开展业务的主战场。

2.村镇银行的合理定位。通过上述对村镇银行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己“服务三农”、“农民的银行”的市场定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履行支农重任,特别要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以及在家从事劳动的人员提供小额信贷等各种金融服务,稳固自身在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和客户基础。在“服务三农”、“农民的银行”的市场定位上,村镇银行还必须要认识到其发展的阶段性。村镇银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如表1所示。村镇银行的发展,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扶贫阶段,第二是共赢阶段,第三是竞争阶段。对当前的农民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也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他们没有打工之类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务农勉强维持着生计。二类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有生力量。三类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从事一切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的经营活动,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综上所述,分析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以及村镇银行的供给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村镇银行合理定位:市场定位、客户群定位以及产品定位。(1)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农民的银行”,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发展农业。(2)客户群定位:三类农民,服务县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当地微小企业,温饱型和市场型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3)产品定位: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制度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