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时间:2023-06-16 16:37:56

导语:在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第1篇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二】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今年我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我校严格树立学校疫情无小事的观念,将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由元校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苏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抓教学的主任(尚主任、万主任、李冬冬主任、石校长、牛主任、刘主任、莫主任)为年级负责人,各班主任为班级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牵头、校医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的覆盖全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元校长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年级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年级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各班既要扎实开窗通风,又要填好记录。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必备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8.配合地段防疫部门,做好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各种传染病传入我校。

第2篇

春季是肺结核、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今春以来我区部分学校结核、腮腺炎等个别呼吸道疾病时有发生,且发病较往年有所上升。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聚集性病例发生,现就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把防控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管理。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对各类疫情的监测及报告,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

各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晨检、因病缺课调查、学校疫情报告、学生健康体检、个人卫生检查、学校食堂卫生等制度,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坚持晨检制及因病缺课原因调查,及时发现病例。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对在晨检中发现的出疹、腮腺炎肿大或发热等可疑病例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确诊发病学生要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治愈后需持二级以上医院医学诊断证明方可准许复课。二是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各学校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要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试行)》要求在6小时内向教育局及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及学校的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对学校在一周内连续发病10例或聚发其他病例,立即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并及时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三、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各医疗卫生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勤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做到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等,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季节,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或空气环境差的场所。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疹、长期咳嗽、腮腺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四、积极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2012年春季我对校内所出现疫情的班级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3月3日至4月20日,调查总人数3253人,男1686人,女1567人。发病10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21岁。其中男42例,女58例。所有发病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 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向学校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 处理措施:(1)对学校教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2)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未治愈者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3)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4)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动员接种腮腺炎疫苗。(5)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①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②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③学校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要对学校的就诊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监测汇报,每天定时向县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1.4 结果:流行时间48天,100例患病学生均获痊愈。

第4篇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下面对几种主要传染病做以简单介绍: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流感病毒,此病潜伏期仅为2~3天,甚至几个小时,感染者多突然发病,高烧、打寒战、头痛、浑身关节痛、咳嗽,常伴有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新兵队伍中,常因大量易感者的存在而引起流行。潜伏期为14~21天,部分病例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往往由一侧开始,1~4天后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占75%,除腮腺肿大外,患者可并发炎、卵巢炎、甲状腺炎、脑膜脑炎等,此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致。

三、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岁以下不易感染,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潜伏期为10~23天,体温一般较麻疹为低,流涕,眼泪轻微,常在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疹,疹子先在面部和颈部,可一日内遍及全身,第三天可以融合成片,极似麻疹,但其疹子比麻疹小,淡红色,疹子从第四天起依次消退,退疹后无棕素沉着斑,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它的特点,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后,可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四、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10~21天,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传染性仅次于麻疹,高于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在集体机构中接触后,易感者达80%~90%。

第5篇

春季温逐渐回升,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且春季温不稳定,鸡舍内的温度也随天变化而波动,鸡群的抵抗力随之降低,这成为很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同时,春季正值鸟类大规模迁徙,易引起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因此,做好春季鸡病防控是养殖场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春季常见鸡病的防治

1.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常年可发生。防治该病主要通过定期给鸡群接种鸡新城疫疫苗,一般按常规免疫均可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前提是搞好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控制其他疫病的发生,才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力。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预防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发病后及时注射单抗,在饮水中添加富特、毒之克、禽毒克等药物,效果较好。

1.3 鸡传染性支管炎

鸡传染性支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候多变的春秋季节多发。目前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同时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预防该病。雏鸡7日龄接种鸡传染性支管炎活疫苗H120,35日龄接种鸡传染性支管炎活疫苗H52。发病鸡群用毒之克、呼必治、咳立克、普尔兴等药物饮水或拌料治疗,效果较理想。

1.4 鸡传染性喉管炎

鸡传染性喉管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候多变的春季多发,成年鸡的发病率比雏鸡要高。预防该病应按正常的免疫程序接种鸡传染性喉管炎疫苗,一般45日龄或68日龄各免疫1次,在发病季节前再免疫1次。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发病后可用毒之克、康威、普尔兴饮水治疗,效果较好。

1.5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常发生于饲养条件差的鸡场,并易和其他传染病并发。因此,平时必须加强消毒工作,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在候多变或饲养条件较差时,可用肠安、多安、百菌克、氨苄等进行预防性投药。

1.6 鸡慢性呼吸道病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叫鸡霉形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候多变季节多发。防治该病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无病种鸡群,加强对种蛋的消毒。严格控制鸡群饲养密度,在保证鸡舍温度的前提下经常通风换,提供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治疗该病可用支原头孢、康威等。

1.7 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候多变季节多发。防治该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在日常饲养中,可以用一些对鼻炎较敏感的药物如多安、菌虫清等进行预防。

1.8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健胃肠病康,在饮水中加入感快好、肠安、氨苄等抗菌药物预防该病。

2 春季鸡病防控要点

2.1 饲养管理是基础

根据春季候的特点,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法。北方春季尤其较短,温变化的幅度较大,鸡群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保温和通风工作,避免因为温升高时大幅度调整进风口及风机开启数量,导致鸡舍内温度降低过大,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一方面会造成鸡群的生长不平衡,另一方面会导致鸡舍内空中有害体浓度升高,特别是春季湿度较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球虫病等。

春季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而冬季较注重鸡舍保温,舍内存留较多灰尘、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应加强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饮水管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每两周消毒1次,带鸡消毒应适当增加水用量。

2.2 有效抗体是保证

有效的抗体水平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实每项免疫接种工作。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以保证免疫工作确实有效。密切关注春季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以保证鸡体内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不同日龄的鸡群应选择相应的投苗进行注射;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点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2.3 防疫隔离是屏障

春季是鸡病多发季节,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是避免鸡群发病的有效手段。应密切关注外界疫情流行状况,根据疫情流行的情况实施隔离与消毒措施。平时要做好人员、车辆、物品等的隔离工作,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场区。疫情特别严重时,可以采取封场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区与外界的接触。在场区内部,要根据与鸡舍距离的远近划分各级防疫区,不同级别的防疫区域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此外,每天做好场区内外及鸡舍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以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2.4 预防性投药是保障

及时做好鸡群预防性投药工作,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期的投药,对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疫苗反应期。育雏期间活疫苗免疫较多,各种活疫苗免疫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由于每个养殖场的免疫程序相对固定,因此,应建立鸡群健康档案,寻找疫苗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提早投药预防,从而避免因疫苗的应激反应继发各种疾病。

(2)天骤变期。春季温变化较大,除早晚温差的影响外,冷暖空的交替作用常造成温剧烈变化,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养殖场应关注天预报,提早做好准备,可在天变化前1~2d投喂富特和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有效预防。

(3)转群应激期。在培育后备鸡过程中,转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在转群前后3d应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在转群前2d可投喂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以降低应激反应。

2.5 早发现、快处理是关键

第6篇

一、进一步明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当前,全国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本市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本市手足口病将逐渐进入高发期,人禽流感和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任务依然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天气转暖,本市即将进入霍乱和痢疾等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重点防控期。因此,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各类重点传染病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强化疫情意识、责任意识和报告意识,切实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积极主动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农业、水务、交通、商务、宣传、旅游、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当前,各区县要严格按照《**市人禽流感和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市卫生局、市教委《关于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在本市托幼机构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和儿童、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各项传染病预防、干预和控制措施。

二、进一步规范传染病临床诊断工作,切实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意识,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警惕性和敏感性;要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按照各类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工作预案的要求,在鉴别诊断基础上,对病例进行诊断;要落实传染病病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核对、通报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市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病例报告工作,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在本市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白喉、脊髓灰质炎和丝虫病等),应及时报告医疗机构领导,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基础上落实“不瞒报、不漏报、不误报”的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和可靠。

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病例报告的技术指导和每日审校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甲类传染病、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在本市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病例的审核。如发现托幼机构、学校一周内发生**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的暴发疫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指导做好网络直报工作,保征报告信息的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水平

各区县、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传染病监测方案》、《**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等的要求,加大对手足口病、人禽流感、流感、麻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应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对病例或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并落实报告、登记、核对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毒特点和菌株菌型变化情况,为分析疫情动态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监测疫情的分析,高度关注病例聚集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加强重点传染病舆情跟踪和分析,切实做到“科学分析、准确预警、积极应对”,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苗子。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临床诊治和疫情处置水平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手足口病、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以及一些在本市少见、新发或已被消灭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能力、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对重症病例的正确识别和科学、有效救治,确保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专业人员有关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切实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和现场处置工作,提高在“第一时间”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防控的指导工作,切实落实依法管理措施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消毒隔离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等的指导和检查,切实落实晨检、预防性消毒和病例报告、处置等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尤其是日常预防性消毒、饮用水卫生等方面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7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4、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及时接种疫苗。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4、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5、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

6、多喝水,不挑食、不偏食,不共用餐具、水杯;

7、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8、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9、定期对教室等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10、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11、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四、标准洗手方法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的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08-02

【关键词】 传染病;人群监测;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来源复杂、活动范围广,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学校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及相关的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引起传染病爆发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笔者对北京市崇文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疫情进行了分析。

1 数据来源及监测方法

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辖区所有学校及托幼机构(14所托幼机构、25所小学和15所中学,其中14所托幼机构、9所小学和8所中学有住宿部)实行传染病日报,报告时间为每天15:00前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上报数据分类,建立数据库,分析传染病发生规律,如传染病种类、构成情况及影响因素等。

2 监测结果

学校及托幼机构共报告疫情178起(含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种传染病,发病473人次。其中学校疫情139起,发病434人次;托幼机构疫情39起,发病51人次。发病起数位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水痘(61起,发病109人次)、发热(28起,发病148人次)和流行性腮腺炎(25起,发病30人次),构成比分别为34.27%,15.73%和14.04%。水痘在所有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中所占比例最多,是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从发病时间看,疫情主要集中在4-6月份,其中5月份疫情最多,占全学期发病的33. 71%。

从传播途径来看,经呼吸道传播的疫情135起(75.84%),经消化道传播的疫情37起(11.24%),接触传播的疫情5起(12.36%),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的疫情1起(0.56%)。

3 讨论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防控工作质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召开,在确保实现奥运会期间不发生传染病爆发疫情总体目标中,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实现奥运防病保障总体目标的关键。

从监测结果看,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占总发病的75.84%,由此可见,呼吸道传染病仍是引起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疫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1)有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没有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水痘),疫苗接种率和保护率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学生中未形成有效保护屏障,有的疾病还没有特异性疫苗保护(猩红热),有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发热);(2)学校、托幼机构人员集中、密度大、来源复杂、接触频繁,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比较容易实现传播;(3)学生学习任务重,带病坚持上课的现象较多,造成传染源的长时间存在;(4)个别学校晨午检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

从托幼机构疫情分析结果看,经呼吸道传播与经消化道传播的疫情起数比为1∶1.13。消化道传染病所占比例较高,原因一是生理因素,儿童对经直接接触的消化道途径传播疾病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疫苗为其提供牢固的免疫屏障;二是托幼儿童未完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懂得自我保护;三是托幼机构公用物品较多,儿童接触机会多,托幼机构消毒不及时等。

第9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疾病传播;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69-01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季节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故传播广泛、发病率高;未进行预防接种的人群,发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环境条件与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统一指挥,有步骤、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其预防控制的主要原则是:

1. 迅速确定传染源,控制传染病进一步蔓延。迅速确定病因和传染源,消除或隔离并治疗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消除传染源的传播状态。估计潜伏期,提出人群隔离的标准,对人群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或监测。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3. 保护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预防性用药,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疫点、疫区;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二 预防与控制基本程序

当疫情发生后,通过疫情报告程序把疫情报告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及有关技术资源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报疫情与处理

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要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并主动询问记录有关事项及接报后初步处理。

主要应记录内容如下;

(1)报告者单位、姓名、性别、职务或职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报告日期和时间。

(2)事件基本概况:包括发生疫情的类型、性质、时间、地点,疫情发生发展经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和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初步诊断意见,当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询问是否已将疫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如没有,应要求报告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提出将患者送入就近大医院诊治的建议及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的意见,询问所需的技术支持。

(5)初步处理情况:将接报疫情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及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6)记录人姓名、接报时间。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

包括现场调查组织措施、调查物品准备和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等。

(1)现场调查组织措施、疫情分级调查处理及组织协调。

(2)调查物品准备:现场调查物品充分准备是顺利进行现场调查的保证,包括个案调查、暴发调查、采样登记等各种调查表格,采样器材,消杀药品和器械,车辆等。

(3)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与使用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种相关的传染病疫苗,执行职务时穿着防护服装,建立实施操作时的隔离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体格检查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卫生和保护,预防感染。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初步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一对照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等。

(1) 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在已判断暴发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暴发疫情开始发生的日期,暴发按日发病的人数,哪些地区或单位部门有病例及发病人数,查清并登记暴发过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疫情暴发后,结合职业、环境、生活、接触人群、动植物情况对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3) 初步调查:核实临床诊断,判断暴发:核实诊断是向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疾病的诊疗经过,并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1)控制传染源: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触者进行监测,根据暴发传染病的特性和相应疫苗的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传染病防病知识和措施的宣传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对疾病流行的认识,预防疾病继续发生和传播。

2)在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期,隐性感染者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存在于密切接触者中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无症状,其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也高。

3)对于染病的动物,除采取样本进行实验研究外,应立即杀灭,并用焚烧等方法杀灭疫源地可能传播疾病的虫媒或动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分为疫点和疫区,一般单个或范同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或较大范围的疫源地称为疫区。

(3)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据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

5.总结评价,撰写报告,提出建议

描述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分析暴发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三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临床诊断与实验室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设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否吻合,评估采取的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总结暴发疫情预防控制全过程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的防治、监测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和反馈,最后对有关资料分类归档。

参考文献

[1]徐更强,卢文波,钟峰.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体会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7(5): 79-80.

[2]李立明.流行病学 200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