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施工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16 16:37:58

导语:在施工案例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施工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水平位移;抢险加固

1 工程概况

基坑面积约4014m2,周长约319m,挖深5.6m,局部承台挖深6.3m;基坑围护采用Φ850@1200三轴搅拌桩内插H型钢(H700×300×12×14);设一道Φ609×16钢管水平支撑,基坑南侧中部,自西向东存在地下暗浜,基坑监测等级二级。

2 基坑监测简介

2.1本工程基坑监测项目有围护体顶沉降和水平位移、围护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坑外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立柱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

2.2监测方法:沉降采用DS05水准仪配铟钢尺,二级水准监测精度;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斜、水位采用钻孔布设,测斜仪和水位计监测;支撑轴力采用钢支撑断面两侧布设应变计,使用频率计监测;监测现场实景与实测见图1、图2。

图1 监测现场实景 图2 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3 基坑施工中主要出现的险情

本基坑工程整体来讲变形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基坑东、西、北三条边未出现单日数据突变和险情,然而在基坑围护体南侧中部开始,自西向东(即地下存在暗浜的位置),多次出现数据变化较大,基坑边及圈梁上产生裂缝,钢管支撑弯曲,立柱倾斜等险情。针对产生的险情,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监测各方及时现场研究、分析险情,启动抢险应急预案、施工方具体落实,分别采用了回填沙袋、增加钢管支撑,圈梁及围护体加固和立柱加固的方法来使围护体稳定。下面就这一出现险情部分的水平位移监测数据,来验证类似工程出现险情时,可采取的相应抢险措施。

4 基坑围护体南侧险情段监测成果分析

4.1 基坑围护体南侧监测点Q15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如图3。

通过图3可见,在2012年3月17日至3月18日,基坑围护体监测点Q15变形量突然急剧增加,单日变形量达到向坑内位移26.3mm,超出报警值多倍。当时的施工工况为基坑开挖到Q15监测点附近,并于18日下午开挖到底,这时发现Q15附近支撑出现较大弯曲变形(见图4),通过水平位移监测确定了上述的变形量。

在施工方果断执行抢险应急预案,采取了回填沙袋,并且在弯曲支撑旁再加一道支撑(见图5),从图3上可以看出,之后的监测数据相对稳定,未出现大的突变。

图4 支撑弯曲示意图 图5 支撑加固示意图

4.2 基坑围护体南侧监测点Q16、Q17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见表1。

表1 基坑围护体南侧监测点Q16、Q17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日期

项目

单位

监测点 2012-3-10 2012-3-27 2012-3-28 2012-5-7 2012-5-10 2012-6-21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

累计值(mm) 累计值(mm) 累计值(mm) 累计值(mm) 累计值(mm) 累计值(mm)

Q16 0.0 16.5 35.0 50.0 86.0 93.5

Q17 0.0 26.9 32.9 50.9 76.3 83.3

备注 水平位移正值为朝向基坑方向,负值为背离基坑方向

在3月10日至3月27日,监测点Q16和Q17水平位移变化相对稳定,平均每天变量分别约为1.0mm/d~1.6mm/d。然而在3月27日至3月28日期间,出现了较大的单日变量,其中Q16变化18.5mm/d,Q17变化6.0mm/d。当时施工工况为基坑开挖到南侧对应Q16、Q17监测点处,并且已经开挖到底,支撑再次出现弯曲,立柱出现倾斜,由此判断基坑南侧Q16、Q17监测点对应处围护段出现了险情。

施工方再次启动抢险应急预案,在弯曲支撑旁再加一道支撑,围护中的内插型钢上用钢板连接在一起,从表1中可以看出,之后的监测数据相对稳定,其中5月7日至5月10日变量较大,是因为该处支撑拆除,属于正常现象。随后的监测中未出现大的变化。

4.3基坑围护体南侧测斜CX5深层水平位移特征变化曲线如图6。

通过图6可以分析得出,在3月20日至3月21日,基坑南侧围护体测斜监测点CX5的深层水平位移单日变化较大,0.0m~11.0m深度都超过了报警值,其中3.5m处变化量最大,为向坑内位移9.25mm,这是一个危险的前兆,监测单位及时提出了报警;在3月27日至3月28日,CX5的数据又出现较大变化,其中0.0m~8.0m深度处都超过了单日报警值,其中5.0m处变化最大为向坑内位移12.88mm;结合水平位移、立柱反弹、支撑轴力同时报警情况的出现,为施工方采取抢险措施,提供了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

4.4综合分析

从图3、表1、图6 的分析来看,基坑南侧围护段主要在3月17日至3月28日之间出现过多次险情,南侧监测点Q15~Q17和CX5数据变化一一对应,都在不同时段反应出数据的异常变化,并且在采取相应抢险措施后,监测数据变化趋于稳定的趋势也都一致。从中可以看出,本次基坑工程采取的抢险措施确实有效。

在出现险情的时候,各有关单位及时分析、研究险情,启动抢险应急预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沙袋回填;②增加钢管支撑;③围护体型钢加固;④加密监测。从以上各图表的监测数据来看,在出现险情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稳定了围护体的变形,将变形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确保了基坑工程的安全,使周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变形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信息化施工。

5 结论和建议

5.1 本工程监测成果的分析指导了该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抢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5.2 基坑施工中,应充分了解地下土层构造,合理设计薄弱区域的基坑围护,确保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5.3基坑围护第一道水平支撑可考虑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撑。

5.4基坑边的荷载应严格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5.5基坑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大型机械直接压在水平支撑上,防止对水平支撑产生不必要的破坏。

5.6基坑边裂缝应及时修补,以防雨水渗入。

5.7基坑施工应禁止超长超深开挖,支撑以下土方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基底标高以上300mm范围内的土方采用人工挖除,开挖到底后应尽快做好垫层及后续施工。

5.8出现险情部位还可采取坑内加固、增加斜撑、坑外卸土等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固结;监控

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流变性显著等特点,在软土上修筑的路基因不均匀沉降或剩余沉降过大会产生各种破坏和失稳现象。因此,要保证路基稳定首先要进行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这就使得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工程面积约2000m2,路基处理宽度约30~55m,设计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4种切实可行的软基处理方法。工程竣工后在不同路段进行了土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软基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了设计对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能的一般要求。

根据回填方式,人工填土层分为二个亚层:冲填土、素填土,均未完成自重固结;交互相沉积层土质为淤泥质粘土层,根据土类形状、上下关系等划分为8个亚层:淤泥、粘土、含粘性土细砂、淤泥、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含粘性土细砂。

2.软土地基固结机理

软土地基固结机理的核心是研究如何使软土中的孔隙水或土体颗粒间自由水有效排出土体,这是软土地基固结成败的关键。工程中采用的塑料排水板竖向排水、地表砂垫层横向排水体系+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是在路床砂垫层上向下插设塑料排水板至地下深厚软土层中,根据路基上部人工填土及场地周边环境的特点,通过强夯动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以达到逐渐固结深厚软土地基的方法。

管井降水体系+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本工程部分路段人工填土层为较厚杂填土,平均填土层厚度约6m,填土中夹杂着颗粒较大的石块、砖头等杂物。采用塑料排水板无法穿过上部人工杂填土进入下部软土层,工程中选用管井作竖向排水措施。强夯能量采用“从高到低”的原则,首先必须通过高能量击穿路基上部填土层形成的“硬壳”及“架桥”现象;其次对较厚填土层予以次高能量级夯击以达到冲击下部软土层,使之压缩排水固结;最后进行常规作法的“满夯”低能量夯击以密实和收敛处理地层。

水泥土搅拌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的技术手段,本工程中采用喷水泥浆搅拌软土,相关文献中简称为湿法。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3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塑料排水板竖向排水、地表砂垫层横向排水体系+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

1)设计参数:C型塑料排水板,入土深度10~22.8m,布置形式为间距1.0m呈梅花形。砂垫层为中粗砂。强夯为低、中、高能量级,夯锤直径2000mm,锤重15t。

2)基本工序:①路床平整,找3%双向横坡;②修筑排水明沟、排水盲沟;③铺填中粗砂垫层;④打设塑料排水板;⑤布设软基处理监控设施;⑥强夯前填土;⑦强夯施工;⑧工后检测;⑨综合评价及验收。

3)优缺点:土层固结较好,适用于地表为素填土及杂填土的深厚软土地层,工期较短,工程造价较低,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3.2塑料排水板竖向排水、地表砂垫层横向排水体系+堆载静荷载预压软土地基

1)设计参数:分四级加载,每级加载约18.5kpa,每级加载间隔时间为7~12d,历时90~150d。

2)基本工序:①~⑤、⑧、⑨同本文3.1中的2)中的基本工序,⑥~⑦为分级加载。

3)优缺点:土层固结较好,适用于地表为松散素填土及杂填土的深厚软土地层,工期较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3管井降水体系+强夯动荷载处理软土地基

1)设计参数:管井口径D130mm,井深12.0m,井距20~25 m,数量40口。管井总长为沉渣管3 m+滤管6m+井管3m。强夯为高、中、低能量级,夯锤规格同本文3.1中的1)。

2)基本工序:①路床平整;②管井布点;③成孔D300mm,孔深12.3m;④成井D130 mm,井深12.0 m;⑤洗井;⑥抽水;⑦布设软基处理监控设施;⑧强夯施工;⑨工后检测;⑩综合评价及验收。

3)优缺点:土层固结良好,适用于地表为较厚素填土、杂填土的深厚软土地层,工期较短,工程造价较低,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3.4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

1)设计参数:桩径D500 mm,桩深17~19m,桩间距1.8m。42.5 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16%~20%,石膏掺量占水泥用量6%,水灰比0.5。水泥土搅拌桩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单桩容许承载力120kN。

2)基本工序:①路床平整;②测放桩位;③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及相关掺量;④水泥土搅拌桩施工;⑤工后检测;⑥综合评价及验收。

3)优缺点:土层加固良好,适用于地表为素填土及杂填土,软弱下卧层能被穿透的软土地层,工期较短,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监控设施布置分析

4.1监控设施布置

强夯施工前,沿道路中线每隔20 m埋设2组孔隙水压力观测仪、1组浅层沉降观测桩及1组浅层水平位移观测桩等软基处理监控设施。1)孔隙水压力观测仪:每组设3个钢弦式空隙水压力探头,分别埋设于地表下4m、8m、12m。2)浅层沉降观测桩:每组设2桩,长3.5m,埋深2.5m。3)浅层水平位移观测桩:每组设6桩,布设于路床一侧的原自然地面上,长2.5m,埋深1.5m。

4.2监控设施观测

观测频度除满足设计要求外,需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调整。加载过程中,每天适当提高观测频度,恒载或强夯间歇期间按设计要求频度观测。三项监控设施需同一时间段观测。观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以便实时有效控制附加荷载及加载速率,保证软基处理效果,防止地基破坏及失稳险情发生。

5.施工注意事项

1)排水体系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塑料排水板材质及施工质量控制;盲沟、砂垫层及粉细砂回填料质量控制;管井成井质量及抽排水监控;路床两侧排水明沟质量及排水监控。

2)强夯前填土质量控制:为有效保护路基排水系统,强夯前需分批填筑0.5 m厚的土方。本工程强夯前将铺填砂质粘土设计变更为填筑粉细砂,对强夯施工特别有利,由于含泥量较小的粉细砂有较好的透水性,强夯时场地内积水在不进行外力抽排水的情况下能很快渗透到路床两侧的排水明沟中排出场外,使得强夯施工在大雨后1~2d即可正常强夯作业,从而为强夯处理软土地基适用的场地填土条件开辟了新途径。

3)夯击能控制:主要控制夯锤重量、夯锤落距、夯点位置、夯点击数及夯击遍数。据袁志在《强夯碎石墩处治软基路堤的变形分析》中介绍,夯坑深度应不超过夯锤宽度的一半,否则将有一部分能量损失在地表土中,强夯效果不佳。实践中发现,部分路段高能量夯击时夯沉量达0.8~1.2m,起锤困难,强夯效果极差。经与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协商,强夯工艺进行了局部调整:①变更夯点位置即“跳夯”;②减少夯点击数或变更每击夯击能。

4)堆载预压荷载控制:严格控制加载量及加载速率,确保地基土压缩固结安全有效。

第3篇

关键词:大口径给水管;顶管施工;技术应用

1 案例工程基本概况

某穿越河道的大口径给水管道工程,拟采用顶管施工技术,其中管道采用Q235B钢种,为壁厚14mm的DN1600钢管和壁厚12mm的DN1000钢管,这两种类型的钢管以平行的方式水平敷设,顶进总长度为500m。在顶管施工前,工程完成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布置工作,工作坑和接收坑平面尺寸皆为6m×4m,工程的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制作都采用了倒筑法,施工标准深度为4m,厚度25cm,分为两层施工,其中采用Φ14@200规格的钢筋和C25规格的混凝土。另外通过现场的测量放样,定位好顶管的轴线、底高、中心高程,以避免顶进路线与钢管桩的位置出现冲突。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是曲线顶管的施工测量,随着管道的向前推移,测站的坐标也随着改变,从而影响顶进时管内和管外的有效通视,另一方面是管道的管径大,在具有压缩性和低强度的土层中推进,流动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会诱发管道的偏移,因此纠偏也是顶管施工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案例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基于案例工程大口径给水管道的基本情况,工程应用顶管施工技术是在拟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施工平面布置、顶力计算、工程监测等,阐述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2.1 施工平面布置

关于施工的平面布置秉着“节约用地”和“控制污染”的原则,分为场地平面布置和井内布置两个部分。

(1)场地平面施工布置。施工现场管道吊装和拼接时的起重,由25t的吊车负责,并在吊车附近开辟一处管道存放临时地点,工作井左侧则布置好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右侧为宽6m、长20m、深2m的三级泥水沉淀池,为便于顶管施工弃土的处置,需要分别在地面放置一台送泥泵和基坑下放置一台排泥泵,以及由四辆运载车运送废弃泥浆。

(2)井内布置。机具的布置主要有千斤顶、泵站、顶铁、排泥泵、密封环等;管线布置主要有排泥管、空气管、自控电缆、泥水管等;井内以40°钢梯作为上下的通道,其中钢梯利用膨胀螺丝固定在井壁上,并设置1.1m的钢护栏;在井内操作平台设置配电箱,提供24V的照明电压,以及设置60W功率的照明灯和适量的应急照明系统。

2.2 计算顶力

(1)DN1600钢管顶力。首先是根据公式HF=3.14/4DO2?酌HO,其中计算参数取值情况为:DO(顶管外直径)1.632m、?酌(土湿润度)18KN/m3、HO(掘进厚度)12m,经计算,得出顶管机的迎阻压力NF为463Kn;其次是根据公式F总=DOLfk+NF+F侧,其中计算参数DO(顶管外直径)1.632m、L(顶管设计顶进长度)245m、fK(单位面积的顶管外壁与土的平均阻力)3.0KN/m2、NF(顶管机迎阻压力)463Kn、F侧曲线顶管侧向力0,计算出顶管总顶力F总423.1T。

(2)DN1000钢管顶力。计算方法与DN1600钢管的顶力计算一致,按照计算参数DO1.028m、?酌18KN/m3、HO12m、L245m、fK3.0KN/m2,分别计算出顶管机的迎阻压力NF和顶管总顶力F总为179KN、251.1T。

2.3 施工流程

在计算顶管施工各段钢管顶力的基础上,工程需要做好充分的出洞准备工作,并合理布置进洞和出洞的止水装置,以便正常的顶进施工。

(1)出洞前准备。出洞前,需要选择在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中继间等功能均正常的顶管机,其中动力系统,在设备到位后,选用强度和刚度均符合要求的基坑导轨,然后安装顶管钢后靠、起重系统和工作平台。

(2)进出洞止水装置的布置。具体的做法是将钢板预埋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洞口位置,并安装橡胶止水装置,以控制在顶进施工时洞口水土的流失,同时还要做好应对明水干扰等准备工作。

(3)正常顶进施工。首先是在凿除洞口砼之前,需要分别在洞口底部、洞口两腰、洞口中心几个部位凿出合适大小的洞口,观察结构层、洞口等位置是否漏水和漏泥,如果发现漏水和漏泥,则需要将样洞封住,在处理井壁外侧的土体后,再凿除洞口的封门。其次是打开洞门之后,将顶进机的机头顶入洞口,直至油缸到位,才可以将泥水管和电缆拆除,并检查液压、照明、压力表、通风、电气、测量、通信和电气等装置是否正常,可通过联动测试,全方位检查是否存在故障。再次是根据设计参数,在顶进施工时控制好正面图压力,并通过联机测试、顶进测量等方式,准确把握顶进的方向和时机,避免异常沉降情况的出现,其中机头刀盘、排泥泵、进水泵、主顶千斤顶、吊机等的控制,均为顶进施工的技术关键。

(4)进洞收尾工作,一方面是纠正进洞轴线、标高等的偏差,可以50m作为单位测量距离,并在顶管机接近接收井时,再打开收井的洞门,另一方面是在进入接收井后,将管道吊出,再利用柔性材料进行封堵。

2.4 顶进施工监测

在顶进施工前后,需要委托安全检测部门监测施工现场,以准确指导顶管施工的开展。首先是在顶进施工前,测量出地下管线和地上建筑物的情况,尤其是地上建筑物,需要确定具体的标高和位置,以便采取合适的保护准备措施,预防顶进施工时候发生突发事故。其次是测点的布置,以5m作为单位距离,将沉降控制桩布置在轴线上面,并进行合理编号,顶管时还需要委派专人定时测量沉降,以准确得出推进速度、出土率、补浆频率等,同时通过横断面的观测点,指导顶管的有效推进。再次是监测时间的把握,借助水准仪和经纬仪,在顶进前、进洞时、机头通过后、顶进后1-3日、顶进后7-10日,观测路面的位移和沉降情况,并记录好桩顶原始标高、地面隆陷情况、沉降值、沉降速率等。最后是布置沉降观测点,为了提高观测时的安全系数,沉降观测点通常设置在硬路面上,以钻孔的方式和圆钢插入的方式,稳固在原土层50cm以内,再利用细砂填实,而后则以分别以0.5h和6h作为单位时间,在顶管穿越构筑物和顶管结束后,对路面的沉降进行测量。除此之外,工程在以人工记录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后,还需要借助软件处理数据,以及做好测量仪器检查、模型误差纠正等工作。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案例工程大口径给水管顶进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发现顶进管道的向前推移,测站的坐标也随着改变,从而影响顶进时管内和管外的有效通视,以及受到管道口径的影响,在具有压缩性和低强度的土层中推进,流动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会诱发管道的偏移,因此文章提出了施工平面布置、顶力计算、施工流程控制、顶进监测等一系列的建议,基本解决了顶进施工存在的问题。至于文章技术建议的实践应用,笔者建议在具体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和实际需求,合理应用以上的技术,必要时可对关键技术的细节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曾一坚.惠安城南水厂原水输水管道工程机械顶管施工方案措施浅析[J].福建建材,2013(10):68-70.

[2]叶琴.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2013.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工程概况

自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广泛使用至今,国内外发生过大量的质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案例1 四川省某县烟草公司综合楼底层为框架结构,层高为5.4m,2-5层为砖混结构,用作2个单元的多层宿舍,层高均为3.0m。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陆续发现墙体及2层楼盖框架梁出现裂缝。

案例2 重庆綦江彩虹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桥长140米,主拱净跨120米,桥面总宽6米,净宽5.5米。该桥在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情况下,施工中将原设计沉井基础改为扩大基础,基础均嵌入基石中。主拱钢管由重庆通用机械厂劳动服务部加工成8米长的标准节段,全拱钢管在标准节段没有任何质量保证资料且未经验收的情况下焊接拼装合拢。钢管拱成型后管内分段用混凝土填注。某日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彩虹桥上,另有22名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人河中。

案例3 大连重型机器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42人死亡、46人重伤,1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侧,长21.85米,宽14.9米,面积为325.6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混合结构,现浇圈梁,轻型屋架,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屋面,室内水泥地面。

案例4 广西省某车站已建成三座灯桥,每座灯桥8个孔,灯桥跨越铁路,桥下可停火车和其他车辆。桥面横梁为V型折板,是主要承重构件。V型折板上铺板仅起横向支撑作用,也起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折板与盖板以分布筋连接,架设拼装后灌注混凝土而连成整体。某日有一辆列车从灯桥下通过时,最东端的一孔灯桥折板横梁突然从一端塌落,并砸断了第二根立柱,从而连带第二孔横梁塌落,幸好该孔有一货车车厢停放,大梁砸到车厢上后就阻住了,仅引起第三柱的倾斜而未引起更多的连续倒塌。

1、工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说明,建筑倒塌事故原因基本可归纳一下几类:

1.1设计原因(如案例1)

(1)勘查失误。工程地质勘察失误,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或未查明不良地层特征,致使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不正确方案。导致结构失稳、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倒塌。

(2)设计计算方案失误。因任务急、时间紧、计算和绘图错误而未认真校对;荷载漏算或少算;所涉及问题比较复杂,而作了不妥当的简化;有的甚至认为原有设计有安全储备而任意减小断面,少配钢筋或降低材料强度等级;设计时所取可靠度偏低等等。基础置于持力层的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而未妥善处理;如房屋长度过长而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等方案不妥的情况。

(3)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有些设计人员重计算、轻构造,认为构造处理不是很重要的,因而没有精心设计。如大梁下未设置梁垫;预埋件设置不当;钢筋锚固长度不够,节点设计不合理等等

1.2施工原因(如案例2)

(1)钢筋混凝土材料质量低劣。工程材料质量低劣,进场前未按要求检验,致使不合格材料流人工地,如钢筋、水泥、石子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不当等。

(2)违反设计与规范。不按图纸施工,对特殊构造未按要求制订专项施工方案。临时设施或维护设施等不按要求搭设。违反相关设计或质量验收规范。

(3)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与施工组织混乱,违章作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许多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已出现的事故征兆未加以重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惨剧发生。

1.3使用、改建不当的原因(如案例3)

(1)使用中任意加大荷载。如原设计为静力车间,后安装动力机械,设备振动过大引起房屋过大变形;民用住宅改为办公用房,安装了原设计未考虑的大型设备,荷载过大引起楼板断裂;民用住宅阳台堆放过重过多杂物(如煤饼)引起阳台开裂甚至倒翻等等。

(2)加层不当。近来,因经济发展,旧房加层较为普遍,甚至已成立了房屋增层加固委员会,业务兴旺。但有些单位自行加固,未对原有房屋进行认真验算,就盲目往上加层,由此造成的事故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发生过。

(3)维修改造不当。有的使用单位任意在结构上开洞,为了扩大使用面积和得到大空间而任意拆除柱、墙,导致承重体系破坏,引发事故。有些房屋本为轻型屋面,但使用者为了保温、隔热,新增保温、防水层,结果使屋架变形过大,严重者造成屋塌房毁。

(4)改变使用功能。违反设计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超出原有设计承载力,或在使用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未加以注意,没有考虑附加荷载,最终导致破坏。

1.4预应力缺陷事故(如案例4)

(1)预应力筋不合格。钢筋表面锈蚀,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变成褐色,甚至因为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造成钢筋强度不足,以致整批材料报废;钢筋冷弯性能不良,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或钢筋轧制有缺陷;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下料长度不准、穿筋时发生交叉、钢筋镦头不合格等。

(2)锚具不合格。预应力筋滑脱,主要发生于以夹片式锚具锚固钢筋或钢绞线的场合,预应力筋锚固后从夹片中滑脱,使锚具丧失锚固能力;螺杆与锚环结合尺寸过小,螺杆与锚环结合部分过短,当张拉到一定吨位时,螺杆与锚环突然脱开,锚环打至扩大孔与一般孔道交接处,该处被打碎,或千斤顶随螺杆掉落;还有螺丝端杆断裂、螺丝端杆变形、锚环开裂。

(3)张拉过程事故。张拉应力失控,钢筋伸长值不符合规定,张拉应力导致泥凝土构件开裂或破坏;混凝土强度不足;张拉端局部混凝土不密实;放张时钢筋(丝)滑移;钢丝表面污染;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先张法放张时间过早,放张工艺不当。

2、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事故也引起了普遍关注。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获得以下基本结论:现有建筑倒塌事故原因,除设计、施工错误、使用不当等原因外,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跨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析结果可为工程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见鲸,王元清,龚晓南.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罗福午,红.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卓尚木,季直仓.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加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分析

安全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题。水利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工程项目是否具备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对保障水利安全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现状和实际情况,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安全施工管理,确保水利施工安全,从而有效提高水利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工程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是维持国家经济效益、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难度高,使得安全施工变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大多为国家投资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前途命运。正因如此,严抓安全施工管理,争做优质工程才是唯一出路。实践经验也表明,注意安全施工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十分重要。所以找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变得尤为迫切。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分析

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相比,水利工程施工存在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2.1水利工程往往施工战线长,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单位多,施工现场分散,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交通联系多有不便,系统的安全管理难度大。

2.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如涉及工业、交通、矿山、土地、城建等诸多领域)、学科多(如涉及经济、地质、园林、气象、法律、管理等学科),涉及的法律法规也多,很难准确把握,对安全施工管理造成较大隐患。

2.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水利工程的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而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均存在不确定性,比如地震、泥石流等一些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社会动乱等一些社会灾害,均不是人所能预见的,这些安全隐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该水利工程失败。

2.4施工技术复杂,易造成安全隐患。

2.5水利工地招用的施工人员一般文化层次较低,而且多为建筑工人,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了解水利工程建设规程和技术要求,再加上水利工程分配工种多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适应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差,都增加了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工人自身缺乏安全常识,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2.6现代水利施工,不仅机械设备多,还越来越向自动化、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可以说现场施工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现场的快速施工,致使有效控制安全的难度大。

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是国家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重要体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价值的发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要实现管理目标,保障水利施工的绝对安全,就必须对水利施工安全进行严格管理,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提高思想认识,把安全施工管理提升到最重要位置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关系到工程建设、企业效益、社会稳定,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主管机构和施工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施工安全问题,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来严抓。

3.2加强对水利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把施工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十分重要。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施工周边环境,对于关键环节,要制定出完整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尤其是特险施工,必须在施工前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其次,编制出的施工组织应很好地满足安全管理需要,也就是说应当设计出既有总体要求,又有适应各施工班组遵循的具体的施工组织。此外,对于较为专业的环节可以单独编制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明确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权利与责任,使水利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得以保证。在编制施工组织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提出本项目应特别强调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最好能通过对安全措施的交底,使每一位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都心中有底,为施工过程中落实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3.3认真贯彻和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

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和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有效的安全施工规范和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把安全生产与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具体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本部门、本班组自身情况,层层制定落实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水利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从而营造一种把安全施工放在首位的氛围。总的来说,就是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对于施工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有效落实、全面执行。

3.4建立健全水利施工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中,要充分调动和激励施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施工单位应坚持把安全管理做为对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出现安全事故,年度考核为不合格,视情节轻重作为与年度奖金挂钩、法制挂钩的依据。在这过程中还可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定期考核是属于例行考核范畴,而不定期的考核有突击性核查的性质。二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在这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方法激励施工人员,采用一定的奖励方法,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安全施工管理。而对于考核后出现安全事故的,要坚决实行安全施工责任制,并视具体情况扣发年度奖金,给予一定的惩处,严重的解聘或辞职,使违反安全施工法律、法规者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作为施工单位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裁,目的在于扎扎实实地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安全施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3.5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

在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过程的管理监控是过程性的、长期性。要逐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要明确施工对象、工作要求、安全注意内容等,从而杜绝因情况不清或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要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过程安全生产控制,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确保施工规范的良性发展。

4.结语

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对水利的高度重视,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也逐步凸现出来。新时期如何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可以说是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要求采取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推进我国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翠芝,邝霞.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1(23).

第6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不充分,无法体现档案信息应有的作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现阶段的档案利用缺乏主动精神,档案生成后往往会被管理部门束之高阁,只是被动地等待领导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来查阅。并且查阅的材料主要是以团材料和工资调整这两方面为主,忽视了其他个人资料对于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不利于根据职员个性特点来合理的配置工作任务。第二,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开放程度还较低,只有部分领导才有权利进行人事档案查阅,而普通职员则被拒之门外。不仅使得人事档案失去原本存在的的意义,还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职工支持,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第三,查询效率低是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重要原因。

(二)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是指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设施不完善。以普通办公房充当档案库房,使得库房温湿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库房门窗一般为普通门窗,封闭性差,极易使纸质档案遭受人为损坏。另一方面是指人事档案保管的现代化设备不完善。当今有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引进电子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材料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与保管,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科学化程度低。

(三)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现阶段,尽管单位已经开始将电子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运用到工作中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职员对于电脑的使用仅限于信息录入,在进行档案信息检索查阅时,依然依靠手工操作来完成,先进的技术手段仍然没有被充分发掘,这就使得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于现代化、智能化以及数据化的发展趋势。

(四)部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职员素质低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措施落后的重要因素。单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培训。达不到“归档齐整完全、条目分类清晰、编排条理有序、目录清楚完整、装订齐整完好”的要求,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单位领导、普通职员对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也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

二、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人事档案收集管理,完善档案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前文提到,人才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人事档案则是职员信息的载体。因此,要想实现单位的发展,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一方面要妥善保存原有的职员档案,另一方面要扩大人事档案的内涵,适当增添一些与职员有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情况、业绩记录、日常工作表现等内容。从多方面来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完善职员信息,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收集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此外,人事档案管理还应该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改革,从而使人事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单位发展,提高档案使用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完善环境设施。通过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建立起防火、防潮、防盗等功能兼备的专用库房,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第二,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系统设备。通过资金投入为其配备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设施,一改往日只能依靠手工操作收集、查阅档案的现象,使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要想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就必须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手段,转落后的手工操作为先进的计算机操作。建立起职员档案数据库,充分运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发掘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不仅要通过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录入,还要利用现代技术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把图片以及声像资料转变为文字资料进行归档。除此之外,为防止资料丢失,要将档案的纸质版与电子版进行双份并存。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架起人才流动的桥梁。首先要从提升职员工作意识入手,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可以通过宣讲、考核等方式进行。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单位可以邀请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模拟示范;举办技能大赛,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其中;安排部分职员外出进行业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现管理人员意识与技能的双提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单位人才开发与流动提供真实可靠的凭证。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的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不仅要促进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样也应该促进管理观念的革新,积极探索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运用于工作当中,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为企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Abstract: Food in a society's progress development is one kind of most foundation material safeguard. 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the public to food attention, already shifted “the nature” from “the quantity” on. Food security incident's frequent appearance, also has exposed many cracks which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control exists.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official duties the angle of view which altogether manages to embark,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food safety contro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question,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mment and the suggestion.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公共管理 分析

Key word: Food secur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alysis

作者简介:杜万阳(1978.7- ),女,江西南昌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硕士,从事公共管理及经济伦理等问题研究。

一、食品安全管理与公共管理建设

管制是指为纠正市场失灵,保证市场秩序,拥有法律授权的管制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控制和监督活动。依据管制主体不同,管制可分为政府管制和非政府管制两大类。政府管制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依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的活动进行的管制。政府管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之一,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经常采用的具体治理方式。作为政府管制行为的一种,食品安全管制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以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我国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构成了对13亿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也影响了食品行业自身的有序发展,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管制是维护消费者和合法生产者的利益,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消除社会对食品不安全的防范心理,降低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多头管制,权责不明,管制的交叉与空白问题突出;政府管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制所依据的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总体表现出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水平较低,管制效果不理想。

二、我国公共管理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解析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这种行业性事件,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地沟油”、“毒馒头”以及各种食用添加剂等,这些事件层出不穷的拷打着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暴露出来的管理缺失、监控失灵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消费的信心。

(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范围广泛,政府经验欠缺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集权模式和转型时期的政府主导模式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的是高度集权的国家控制体系,政企不分,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国营企业是食品生产的主体,生产安全的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既直接参加食品企业的生产又对食品企业实施管理监督。改革开放以后,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政府管制制度也未能及时地建立和完善起来,加上食品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各地发展不均衡,食品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现代高科技方式同时存在,管理难度大,管制方式单一,手段也只限于行政干预,缺少市场力量、社会中介、行业自律等多种途径和力量的参与,政府管制水平较低,效果有限。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特点。

(二)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欠缺

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职能分工已经日趋明确。过去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点一直都放在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的问题上,对经济建设的热情高于其他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热情,对于食品安全这种问题,在各种大型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出现以前,是没有的得到重视的。从“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公众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的责任进行了质问,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才开始在我国建立。这种被动推进食品安全管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忽视,没有在各级政府体系中针对食品安全管制进行明确的规定,没有建立问责体系,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监管。大多数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落到实处,这是导致政府监控失灵的重要原因。

(三)公共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存在着体系性缺陷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无论是食品安全管理还是其他各项公共事业的管理,都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体系的建设,单独的依靠中央监管或者地方政府负责是难以达成预期的监管效果的。并且,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公共事业,不仅需要这种纵向的监管配合,而且会涉及到多个平行部门、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会涉及到工商局、质监局、卫生部门等相关机构。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食品卫生法》是重要的评判依据,食品卫生管理确立的主要责任机构是卫生部门,其余部门处于辅助地位。这种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形式和组织架构上来看,是满足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中,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食品卫生管理需要涉及到食品流通的整个体系中,单独的依靠卫生部门的卫生检查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其余辅助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问责权限、责任承担,也是难有大的作为。这就造成了在问题出现以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公共安全卫生的管理,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卫生事件爆发以后,上级领导以后,公公开始质疑以后,我们的监管体系才有所作为,有所行动,这种以牺牲公共利益的代价换来体系的被动型建设的习惯是不可取的。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执行效果的进步。

(四)管理者对利益的不合理追求

我国在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便成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微观调控方面逐渐淡出,更多的是在宏观调控上予以大局性的把控。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样,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并不是对市场经济自由性的否定。两者的并存是一种现实需要,无论是政府调控还是市场自发调控,都会出现失灵的情况。“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互相配合,能够帮助经济运行实现最大程度的稳定。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职能机构,虽然不以经济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它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管理者很容易因为对经济利益的不合理追求造成安全监控方面的漏洞、疏忽或者故意的放任。我国地方各级政府,不仅肩负着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而且承担者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企业的创办、企业收益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会在某一定的经济利益范围内形成意识上的趋同,政府对这种利益的追求,更多的是从公共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但是由此而引发的过度保护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不安全问题就会出现。这也是当前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对于本区域内的企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以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重要原因所在,平衡经济效益与公众安全是许多地方政府需要重新衡量的问题。

(五)公共管理自身存在着局限

政府的公共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并不是全效的,它在某些环节、某些领域也可能会存在无法调整和规范的障碍。对于公共食品的安全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出现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管理与企业生产之间存在着客观环境的差异,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管理,都需要对被管理的对象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但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客观环境差异,决定了政府在信息的获取上面存在着阻碍,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生产信息,很难完全清楚的掌握。管理者单独的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很难了解到企业生产的真实状况,这是客观存在的管理障碍。第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决定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存在着障碍。除了客观环境的差异以外,双方的地位或者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对立,这就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开展难度,并且对于企业的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为,难以通过公共管理的职能进行规制和处罚,这是政府公共管理自身存在的局限。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公共管理在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上的不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加强食品安全监控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

(一)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划分

权责不明是影响我国公共管理效果的重要原因,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需要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选择性、任意性的规范机制只会导致各个责任主体之间在问题出现以后互相推诿,难以找到明确的负责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处罚,这就导致了下一次恶性事件继续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确立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当前我们进行安全管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甚至在部门内部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明确的责任主体能够使我们在问题出现以后及时的做出应对和反应,并且严厉的惩罚制度能够加强单位和个人对与安全问题的事前监管,较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建设

无论是中央政府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国家都授予了他们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利。加强立法建设成为当前完善我国食品卫生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基本法的体系来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独立的法律部门,对消费者的保护大多数笼统的归类在经济法的相关条文中。在这种法律规范并不完善的情形下,除了国家立法机关应当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以外,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对自己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管理进行规范和调节,这种规范能够使政府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措施和方法,实现效果的最佳。

(三)加强食品生产者自身安全意识的教育

政府各种公共管理措施的实施运行,都是从外部环境、外部压力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规制。食品安全管理除了外部压力的施加这种方式以外,还需要食品生产者自身意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这种生产者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除了提高自身的诚信建设、自身的素质建设以外,形成全行业的规范体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行业的规制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可行方法。

(四)加强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

食品安全管理,并非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解决的问题,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要求相关部门设立特定的机构、特定的渠道接受公众的投诉或者质疑,并且这种投诉和质疑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不能让公众监督权利停留于表面,却难以得到实际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2]王燕霞.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7(7)

[3]周小梅.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激励机制角度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9)

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桥梁坍塌事故;中毒事故;触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地铁等工程的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问。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 543起,死亡3 047人。

1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

在市政T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等是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42%。

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等.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复杂,受外界干扰和涉及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多,尤其是桥梁、地铁和轨道交通工程是高危险性行业.安全事故不仅涉及类型多、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产生次生安全事故.甚至波及工程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2007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垮塌。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2008年1 1月15日,发生在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站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这两起安全事故。足以说明桥梁、地铁等高危险性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2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全国市政T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较大及以下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一次死亡lO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偶有发生。以下列举几起典型案例。浅作剖析。以窥见一斑。

2.1 巴彦淖尔市排水工程沼气中毒窒息事故

2005年7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在管道进行功能性检测时.一人在进入干管中打通闭水试验封堵堵头时中毒.另3人进入干管营救过程中也相继中毒,共造成4人死亡。

这是一起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的水体或构筑物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检测,上述操作人员在未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进入管道中打通堵头。而且在有人中毒的情况下.营救人员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盲目进入管道内施救.导致4人死亡的悲惨后果.

2.2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管道沟槽施工触电事故

2006年8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路。施工单位在敷设直径为l 000 mm热力管道时。作业人员在沟槽内用潜水泵抽取沟内积水时.因潜水泵进线处漏电.操作潜水泵的施工人员当即被电击倒在沟槽内.另一施工人员见状前去救助,随即也被击倒,两人经送医院抢救而不治死亡。此触电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施工用电要求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潜水泵进行运行前的安全检查。潜水泵存在漏电隐患。未被及时检查发现和排除而招致事故。

2.3武汉天兴洲大桥引线段模板垮塌事故

2006年9月23日.武汉天兴洲大桥公路分建段第38、39号桥墩进行40 m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梁模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在水平距离偏大的情况下。强行伸臂起吊,终因伸臂角度偏大致塔吊倾覆。塔吊砸向尚待安装中的梁体模板.使模板整体垮塌。致2人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起重伤害事故。因操作人员未将塔吊移到安全的起吊水平距离和伸臂角度范围内.超范围强行操作。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后果。

2.4 北京地铁1 0号线工程塌方事故

2007年3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标段发生塌方事故。施下过程中,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顶部产生环向裂缝的险情时。未采取保护抢险人员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即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这起事故反映了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不严格,未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抢险措施不当,而且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监管方.也存在对施工抢险和施救人员采取的抢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不力等薄弱环节。

2.5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

2007年8月13日,在湖南凤凰县的全长328.45 m,桥型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无铰拱石拱桥――堤溪沱江大桥,发生了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经济损失3 974.7万元。

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除了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主拱圈砌体的整体强度。使部分拱脚区段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致整个大桥瞬问坍塌这一直接原因外.施工单位擅自变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违规乱用料石。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且未采取任何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落架施工作业.则是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其他桥型不同的是.拱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取决于承受拱桥水平推力的墩、台和拱圈砌筑材料的材质和砌筑质量.以及支撑拱圈砌筑的整体支架。尤其是石拱桥。很显然。堤溪沱江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且砌筑质量差。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也没有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拆除拱圈落地支架。严重违反了拱桥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最终造成教训十分惨痛的坍塌事故。

3结语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空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城际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地铁、轨道交通、跨海越江大型桥梁和地下隧道等现代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生产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仁平.陈守东高处坠落事故原因预防及典型案例[J]建筑安全2006,21(5)

2、张海龙 旧、危桥及桥梁事故机理的分析[J]2000

3、苗玉磊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浅析桥梁事故原因[J]科技资讯2008(1)

4、李友林 桥梁的隐患[J]中国公路2007(19)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安全意识 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63-01

1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1.1 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的原因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安全隐患,这样的安全隐患一旦真的变成了危险,那么损失就不仅仅是经济那么简单了,而且会拖延施工时间,无法在工期内完成应该完成的进度,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这种隐忧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业主还是工程人员都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最首要问题放在第一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往往是整个施工计划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因为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才能兴建水利工程。常言道,水火无情,所以涉及到兴建水利的问题一般都十分小心谨慎,因为危险系数特别高。这样一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

1.2 水利水电工程的可能安全隐患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危险的因素,譬如在引水洞的过程中,需要从深度一般达到几十米的浇筑混凝土的大坝上完成。这样艰巨而高危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伤亡事件,或者坝体裂痕等,这种无论是天气还是温度都会使之受到影响的不稳定因素在水利水电过程施工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不小的缺憾。

在立体交叉的高空作业时候,更会有危险的因素让工作人员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么高的位置完成一般人在陆地上都很难完成的作业,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没有恐高症,其次还要保证施工的流畅性,以及高空的各种安全措施。尤其是带电工作的时候要更加注意安全问题,因为高空很多事情都很难控制,而且电是最为容易出现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参与的人员比较多,而且参与工程施工的多半都是大型器械,所以,很容易造成不经意的伤亡情况,于是,无论是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着想,还是为了工期的进度着想,都必须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

而且,涉及到爆破的问题时,在施工过程中也是一大难点,因为这种大规模的爆破工作在安全系数上来说本来就比较低,而且这种危险的爆破问题在施工中一直都是屡见不鲜的问题源头,爆破的地点,爆破程度以及波及范围都是安全管理问题的重点。因为爆破是需要有关部门协商并下达详细批准范围的,所以更需要谨慎对待。

2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如何处理

2.1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的处理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会遇到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来自于外在,有的来自于内在本身,其中工作人员的伤亡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处理问题,因为只要是发生事故,就一定是牵扯到了人的安全问题以及隐患,所以所有人不得出现在明明知道不安全的情况和位置,这里包括工作人员以及周边地区的行人之类。所以,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最佳的防护措施,周边无关于施工工作的百姓一律不得随意闯入施工区域,须有专人例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因为工作环境与施工安全息息相关,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问题引发的,当空中悬吊物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时候,就需要及时把这些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让这些安全隐患全部消于无形。

很多发生的事故,如高空坠物,触电等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所以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发现,容易解决,这种可以用来随时检测并且随时处理掉的问题是最容易防备的问题,却也常常会不经意的发生,因为这些问题比较琐碎,而且需要随时注意,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2.2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极为广泛,而且施工的程序极为复杂,并且会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又非常多,所以在工业或者电力水利等方面需要格外主意,不能出现较多的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的学科也十分广泛,无论是地质问题还是气象问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都十分重要。甚至包括园林以及经济方面也稍有波及。

又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工作任务,所以设计到的法律法规也不容小视,这些管理问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并且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才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做出最翔实并且可行的方案。

毕竟很多地区的地理生存环境差异十分明显,同时,每一个地区的经济人文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这种不同的地理差异依旧是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造成明显影响的不良因素之一。

最终的实施方案还得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所以,在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时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每一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所必不可少的具体工作之一,必须让全员都了解安全不仅仅只是一个希望和目标,更是每个人对自身负责的义务,珍爱生命才能回馈社会,才能贡献家庭。同时需要制定并且落实最基本的安全技术措施,在萌芽状态就把不安全的因素扼杀掉,并且这种安全技术措施首先要有一定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能盲目的做无谓的教育工作。

2.3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首先需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源头,并且辨别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分析问题带来的危害,这样才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并且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发现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亲临现场观察,并且可以询问有关人员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在交谈和对比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想办法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处理好有关于安全管理的一切危险因素,及时警惕危险信号。

2.4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的防患未然

因为很多关于安全的问题,只要一经发现,就一定对人身或者财产已然造成了伤害,所以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全部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理想状态。所以,防患于未然才是处理安全管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在需要或者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减少对人民或财产的伤害到最小。这样,在策划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时候,就应该做出最周详,最严谨的安全管理手段,其次再及时的在每一次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处理,随时把安全状态调整到最佳。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梯,更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总之安全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永远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水利水电施工的工程安全管理措施中,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把问题在策划施工细则的时候防患于未然更是最好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俞树荣,梁瑞,葛.化工事故原因浅析[J].安全,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