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时间:2023-06-16 16:38:00

导语: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第1篇

旬阳县交警大队 刘改明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我们是旬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民警,非常感谢三幼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让我们共同学习交流关于交通安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2015年,私家车的数量达到了1.36亿辆,平均每一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暂时没有购买汽车的家庭大多数都拥有摩托车,人们的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车轮子已经全面替代了腿杆子。机动车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同时又让很多家庭饱受交通事故的伤害。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就像初升的太阳,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成长,现在就交通安全方面作以汇报交流;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你的每一次大意和交通违法都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又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头号事故。大家耳熟能详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走路要走路边边;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等等,或许有的小朋友也能脱口而出,但是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个,这就缺乏大人的引导。

我们讲几个曾经办理的涉及学前儿童的案件:

1、2015年09月26日18时许,代某驾驶小型轿车途中,与横过道路的行人朱某相撞,造成朱某旭身体多处骨折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发现,朱某发生事故前独自一人横过道路,其监护人在家打麻将疏于引导。

2、2016年05月27日18时30分,张某驾驶轿车途中,与横过道路的行人何某(监护人:徐某婷)相挂擦,造成何某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发现,何某出事故之前,过道路对面扔垃圾,在返回过程中与张某驾驶的机动车相撞。

3、麻坪街道几个幼儿一起在街道上玩耍,其中一名幼儿奔跑过程中与安某驾驶的小轿车相撞,造成袁某受伤。

4、2016年6月刘某饮酒后驾驶普通货车途中,与陈某驾驶的无号牌摩托车会车时相撞,造成两车受损以及两名大人一名幼儿受伤的一般道路交通事故。

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件一再发生,都是因为人们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现在各位家长在接送幼儿时,有骑摩托车的、骑电动车的、开私家车的、步行的等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三)项规定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48型俗称助力车,其实正确的叫法是轻便摩托车,是不能载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第六十二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或人行横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无信号灯、人行横道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第六十四条、学龄前儿童,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四十六条车辆进出道路,应当让道路内正常行进的车辆和行人优先通行。第五十一条成年人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可以载1名不超过12周岁的儿童,6周岁以下儿童应当乘坐在固定座椅内。儿童专用座椅的重要性、夏季关车门高温导致幼儿窒息的案例等等。

老师们、小朋友们、家长们,交通安全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也只有一次,本着"交通安全你、我、他,平安交通靠大家",努力做到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用法,在思想上高度认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共建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第2篇

随着夏季到来,我国进入了高温、强降水、雷击、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此时正值*节、*儿童节和暑假等节假日,是广大师生集体外出旅游、夏令营、游乐、

疗养活动的高峰期,也是中小学生意外事故,尤其是溺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要切实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做细、做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点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尤其要教育学生在上下学途中不要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要进一步与社区、村委会、家长密切联系,了解学生上下学路段存在

的安全隐患,在江(河)、池塘边设警示性标识。大力推行学生放学路队制,通过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等方式,严防学生上下学时发生溺水事故。

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重大灾害。遇到重大险情或接到有关部门重大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后,学校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上课时间、提前放假或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要避免学生在上下

学路上被洪水围困或冲走,避免抗灾能力较差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因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等灾害导致师生伤亡。

三、切实保障学生集体活动时的交通安全。针对假期学生集中返家、集体出行较多这一特殊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法黑校车进行集中整治。要教育学生离校返家

、假期出游时拒绝搭乘农用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拼装车和报废车辆。对交通运力比较困难的贫困山区,要争取政府的支持,统一为寄宿学生临时租用优秀驾驶员驾驶的安全车辆返家。

四、严格防控校园伤害事件。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工作,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与有关部门一起完善学校周边交通标志、标线和基础安全设施;

推行校园周边“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三见制度,加强学校门卫管理,落实校园、学生宿舍值班巡逻制度,严防外来人员对师生的伤害。及时化解校园内部矛盾,慎重处理学生违规行为,防止因处

理问题不当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或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五、持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各地要充分利用我部发放到各地的安全教育图书、安全知识挂图、安全教育光盘和教育部门户网站()基础教育一司栏目免费下载的安全教育资源,在

广大师生中普及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并针对暴雨、雷击、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校舍倒塌等灾害事故,组织师生有效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其

事故灾难应对能力。

第3篇

论文摘要: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安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给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有媒体报道,某校的《学校安全须知》第五条规定: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在开学后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上,老师们再次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这一要求。[1]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不可否认学校如此规定的善意,但孩子们不与陌生人说话,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吗?这种规定只考虑到设置保护孩子的防线,而没有思考这样的防线对未成年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这会造成孩子们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敌意,不敢同别人主动交往,由此会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

一、正确理解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是社会为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的教育。儿童是永远的弱势群体,他们有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从小接受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儿童在应对外界危险处境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不等于保护教育,自我封闭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确保儿童身体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健康,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现今的学校安全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适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安全教育不等于束缚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社会关注的同时,有些学校为避免出事,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谨慎,他们把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制定了许多在他们看来是能最大程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规定,就是尽量让学生少动或不动。例如,取消应有的实践活动保安全:徒步行军、军训射击、春游野炊、野外探险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声中,学生们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被无情取消;手工操作课,本该让幼儿动手进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贴贴,可现在是只贴不剪,原因是怕幼儿用剪刀“危险”;化学实验课也变成了只有教师独自一人示的示课,理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浓酸实验,浓酸有可能腐蚀学生身体;体育课上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被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项目代替了。[2]在这种安全教育下,学生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纵有空中翱翔的愿望无奈于牢笼的樊篱。试想如长期在这种安全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毅力品质等等都将被无情抹杀,那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难道仅仅是为活着吗?教育的意义有何在?

三、正确地实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自保意识。儿童需要保护,但过分受保护的儿童是不利于避免危险能力的培养,反而更易造成儿童精神世界的封闭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消磨。学校和家庭应对儿童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明确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课间安全、体育活动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种训练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中小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如运动受伤后的模拟训练、学生打架时的模拟处理、食物中毒后的模拟处理、火灾现场逃生模拟训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时可借鉴国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比如日本有一种“敬畏生命”教育,要学生把重达五六斤的沙袋绑在腹部一天,让他们体会妈妈孕育出一个生命是多么艰难,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在日本还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帮助模型娃娃进行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

实施安全教育并不等于对儿童实行束缚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策略手段的变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儿”的管理手段,来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长。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实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儿童少年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学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规,都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安全教育理应成为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加速器,正确理解和贯彻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5日第2版.

第4篇

8月24日傍晚,临汾市汾西县一名6岁男童被骗至野外,犯罪嫌疑人采取残忍手段致其双眼严重受伤,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今年六一期间,浙江某地的警方便在幼儿园开展了“骗子”的戏码,用Ipad、零食等“拐走”了很多小朋友。而在实验开始前,孩子们的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已经受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安全教育,绝不会上当。看样子,家长们对孩子的安全意识过于自信了!

有了孩子后,大人的宁静世界开始展现出“危机四伏”的一面。家庭里一切危险的东西也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对孩子时刻耳提面命不能接触危险事物;即使在幼儿园有时也让人无法放心,因为老师无法盯住每个孩子……家长们神经时刻紧绷,每日战战兢兢,而孩子却似乎永远防不胜防地出现新的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的安全教育为何见效甚微?随着环境的变化,家长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了。

……

2013年4月,新华网刊登了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下《幼儿画报》联合了北京市《幼儿安全自护摸底调查初步报告》,显示72.7%的受访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安全与健康,20.1%的幼儿曾经遭遇安全问题。其中从高处跌落或者在猛跑过程中跌倒受伤高达32.1%,其次为碰伤或烫伤,约占24.8%;70%以上的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可以避免或者挽回的;40%以上的幼儿安全问题发生在家庭中。

Have little effect

解惑:安全教育为何见效甚微

在孩子0-6岁时,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大于社会学校的宣传影响。在孩子安全方面,家长们一直都很重视,也一直在进行,但方法不够恰当,导致孩子面对安全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空洞说教

如家长会时常提醒孩子:“早点回家,小心坏人”。这话比较抽象空洞,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小心坏人”。总是警告孩子“不能碰火、不能碰刀”,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碰的原因。因此,在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意外事件和悲剧也因此发生。

安全教育明显滞后

家长通常是在孩子出事之后,或者是某些事件在身边发生了,才进行相关的教育,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这导致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的发生。

重保护轻教育

为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小心翼翼、时刻对孩子严加保护和防范。当孩子面临危险时,成人更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办代办,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种“重保护轻教育”的行为,使得孩子们缺乏生存经验和自我保护常识。

支 招

做孩子的守护人,更要做他们的指路灯

目前,家长们最担心的安全问题主要为拐骗、意外伤害、犯和孩子间的冲突。“要让一片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做到让孩子真正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可能导致伤害的因素像“野草”一样一一从孩子的世界中“剔除”出去,而是积极地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这样的呵护方式才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

1997年从事幼儿教育至今,2006年起通过各种媒体及组织家长育儿讲座、亲子活动等方式,传播快乐育儿、有效育儿的科学方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福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多篇论文荣获全国教育研究一等奖、及教研成果一等奖。

防拐困惑:是打招呼还是不能跟陌生人说话

情景再现:2岁时,妈妈说:“天天,这是李叔叔,快跟李叔叔打招呼。”;4岁时,妈妈又说:“天天,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说话,骗子会把你拐跑的。”

?专家解析:2-3岁正是孩子观察陌生人是否安全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常要求孩子主动打招呼,而到了4、5 岁,大人却告诫孩子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样破坏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他们概念中的陌生人既包括成人所认为的陌生人,也包括那些熟悉的“叔叔阿姨”,如果父母在孩子2、3岁时告诉孩子不打招呼是不礼貌的行为,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长大了,孩子仍会认为不跟陌生人打招呼是不礼貌的表现。

?建议做法:2-3岁时家长不要强求孩子打招呼,要用亲身示范给孩子看,而被打招呼的大人也应该主动跟孩子打招呼,而不是等着孩子来打招呼。同时,通过讲故事、看图画书、情急模拟、观看防骗宣传片的方式引导孩子如何观察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遇到有陌生人搭讪该如何应对,防止被拐骗。另外,建议在孩子8岁以前,家长们一定不要让孩子单独一个人,这也是防止孩子被拐骗的重要的一点。

?专家解析:孩子想爬高,家长的做法一般都是佳佳奶奶的做法,但这时是孩子在对自己周围世界进行探索,他会试探性地在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分辨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什么地方有危险。而家长们的做法是将孩子身边的物品变得安全,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分辨判断物品安全性的机会。当家长们不提防或者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会按照习惯接触不安全的“安全物品”,这样让孩子陷入危险中。

?建议做法:在孩子即将掉下或摔倒前将他抱住,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将原本不安全的事物人为变安全后,再让孩子接触,这孩子误认为所有的物品都是“可靠”的而失去了本能探索外界物品是否安全的机会,从而没有了自我保护意识。所以这时保护孩子安全的方法,是让孩子认识安全,而不是让所有的物品变成安全的。如:在孩子喜欢到处爬高时,让孩子体会什么样的地方易跌落,这样下次孩子会主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成人抱住孩子而非按住椅子,既保护了宝宝安全,又给孩子真实的世界,在保护孩子探索阶段欲望的同时,又发展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然,要分清孩子探索的区域范围,在3岁前,一切对孩子造成危险的物品必须放置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此段内容仅限孩子爬高时的保护方法。)

孩子问“我怎么从肚子出来的?”

这时,要对孩子进行生理卫生的解释。“宝贝,你是妈妈怀胎十月后,从产道出来的。产道跟我们的眼睛、鼻子一样,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但眼睛、鼻子是露在外面有衣服挡住的,你要好好保护它,别让它受凉受湿了。”

孩子问“我是怎么进去的?”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爱结婚了,觉得家里需要个新成员,于是爸爸把他身体里的很多通过小口袋送到妈妈肚子里,其中跑得最快的与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后慢慢地在妈妈肚子里成长,那个不断成长的受精卵就是你,最后你长得太大了,可以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记住告诉孩子,小口袋是秘密的地方,除了医生检查会观察,任何人不可以碰和看,我们自己的手也不能进去,哪怕是爸爸妈妈也不行。别人没有你的允许碰你那里是违法的。”

孩子问“妈妈你怎么流血了?”

孩子渐渐懂事了,有时候会看到妈妈来例假的情况,也会问妈妈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会流血,这时要告诉孩子“我们身上的每个器官不舒服时要注意保护,受伤了疼了要告诉爸爸妈妈和医生,跑的时候不要太用力。”

孩子说“我也要生个宝宝。”

告诉孩子,“你现在还小,不能生宝宝,但等到你20多岁(育龄)时,你的身体是最好的,最适合生宝宝的了。

你也许这么做:立刻冲上前,怒吼小男孩:“你怎么打她?她比你小啊!快道歉!”男孩妈妈也冲过来“小孩一起玩有点磕碰,有什么大不了的。”

?专家解析:在孩子间出现冲突时,父母一般都是立刻护住孩子并责问动手的那个孩子,这样让孩子限于被动保护中,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改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建议做法:三岁前,孩子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公共场合因与玩具和别人互动时要避免孩子被打。孩子被打,家长应立刻上前拉着孩子的手,示范说: “你推我摔在地上很痛,希望你以后不要这么做。下次你想玩木马时,告诉我好吗?现在请你给我道歉。”这种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以后类似情况如何处理。当然这类问题对方会有多种反应,家长还需根据不同的反应做出不同的示范。

小磕碰,以不变应万变

情景再现:彤彤正在客厅里小跑着,突然扭头看到了地毯上的毛绒兔,脚步还没停下来,就“咚”的一声撞到头了,彤彤“哇”地大哭起来。妈妈立刻上前:“怎么了?宝贝乖,别哭, 妈妈打凳子。”或者“宝宝起来,不痛呢,你是勇敢的。撞到桌子了?桌子很疼呢。”。

手扶电梯、高处坠落、小区的锻炼器材……相比以往,现在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时,我们需要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让孩子了解如何处理类似状况。

?专家解析:孩子摔疼了,这正是教育孩子避免和处理危险的好时机。

示 范 做 法

首先,先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没有大碍,也不要立刻问“怎么了?

应该说出事实“宝宝走到这个桌子的时候,头碰到桌子角,宝宝感觉很痛,宝宝哭了。”记住只用描述性的语言叙述事实,不加以任何评论。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有助于以后没有看见宝宝出了状况后,孩子能自己清楚地说出事实。

其次,让宝宝指出或说出他哪里疼。

让宝宝对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都有个清楚的了解。在平时,可以训练宝宝多做本体感知发展的小游戏,如:让宝宝闭上眼睛然后说出身体的一个部位让宝宝用手指出。

第三,传递护理知识。

描述伤口“宝宝的额头红了,还肿了起来,这时候妈妈要拿药箱找出药油给宝宝涂上。”“宝宝的头没有红也没有肿,上面有些渣,我们来把它擦干净。”描述疼痛部位和怎么处理,让宝宝知道什么样的伤口程度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

第四,告诉宝宝预防方法。

“宝宝摔伤了很痛,下次走路的时候不要回头看,慢点走,看着走路的方向都有哪些东西,绕开走,就不会再撞到了。”

第五,表达关爱。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关怀会影响到宝宝与其他人的情感互动。“来,宝宝,让妈妈抱一抱,摸一摸(表明妈妈关注这件事)。我相信下次宝宝不会再撞到桌子了(相信孩子)。妈妈爱你(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宝宝的)。”

当孩子碰到了摔倒了,立刻疼起来哭时,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孩子碰到后有感觉并做出反应属于正常情况。家长应注意摔倒后隔了十几秒再大哭和摔疼后不哭的情况,这时证明孩子比较疼甚至是摔晕了,这时要特别留意孩子摔碰后的数小时内是否有出现呕吐、昏睡的现象。

谈一谈,我家的安全教育

六六告诉你:

①溜滑滑梯要大人进去,不然会摔倒的。

②不能站在马路中间,有车车。

③吃东西要吹吹,烫嘴巴,痛!

④我是小孩,所以坐车车要靠着背垫坐,大人就不要,小孩子太矮了,靠不到后面,车车一开会摔跤。

⑤有颜色的喷泉是有电的,不能碰。

?专家提醒:孩子走路总是摔倒,不一定是因为孩子走路不看路,这与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是否父母过度关注等也可能有关系。

泉泉告诉你:

①火好烫,不能碰。

②梯梯会咬脚,要站好,要妈妈牵手手。

第5篇

如何有效增强儿童安全意识,一些教师和家长主要靠反复叮嘱,严加限制孩子行为的办法,如用不准玩火、不准下河游泳等人身限制来达到安全保障目的。这虽有一定效果,但难免有些儿童对成人的“谆谆教诲”不以为然,乘成人一不留神,就“自作主张”,弄出不少“意外”来。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男孩在垃圾箱内取暖致死。2013年2月1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5名儿童在一废弃的烤烟棚中玩火,导致4名儿童当场窒息死亡,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虽然与家长和有关方面疏于监护、管理有关,但与儿童自身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无关系。一些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无知无畏”,在一定刺激情境作用下,时有发生把成人的叮嘱置于脑后的情况,背着成人玩火,酿成大祸。

幼儿之所以把成人“叮嘱”置于脑后,往往是对危害情景的切身体验不深,内心认同度不高。“‘体验的匮乏’是马斯洛描述某些人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信号时所用的词语。‘体验丰富’的人有很强的自我认识。需要灌输给人们的,需要他们加以发展的,正是体验丰富这一特征”。比如玩火,虽然儿童知道成人禁止玩火,而成人们却天天在用火或“玩火”,加上儿童缺乏火势蔓延威力的切身体验和直观经验,就难于从实质上理解成人控制其身体的意义,自以为自己能控制火势,对大人们的告诫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大人们虚张声势,危言耸听。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平安无事,往往就会导致人们的思想麻痹,安全戒备意识淡漠,一旦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灾、溺水等事故,往往会在人们内心产生巨大冲击,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强化一段时期。这也说明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的教育效果强烈。当然,教育不能依赖于付出惨重代价的切身体验。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产生的教育效果显著这一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直观、切身参与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如果衣服着火,告诉幼儿不要惊慌,到处乱跑,要做好三部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练习。

成人要乘着自己在身边能控制后果的情况下让儿童充分活动,并设法制造出他们控制不住的情形,如不小心烫着手(敷点药可恢复),或者在野外演练火势较大,令他们控制不住,需成人出手方能控制的情形,这样就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玩火的危害、烟熏的难受,更直观地理解火、烟的性质和自己能力的弱小,进而谨慎从事。“在欧曼的研究中,蛇和蜘蛛使人害怕,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人们在第一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并不害怕。只要有一次令人不快的接触,它们就成为恐惧的诱因,但是,这次经历必不可少”。因此,调动情绪体验在安全保护中的作用,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

二、安全教育要发挥儿童已有的切身体验和经验去同化间接知识的支撑性作用

切身体验和经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理解那些直接感知的危害刺激情境,它们可以作为支撑性知识去同化那些不能直接体验和感知的极端危险情形。例如,一些成人往往只强调某一事情“危险”,但危险的程度也难于给幼儿解释清楚,只能说“会死人”、“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等等抽象的词句,而幼儿无法理解“死”是怎么回事。这就没有注意发挥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在理解新知识过程中的支撑性作用。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因此,成人要善于利用“类比”的办法,通过自身的“痛苦”和他人的不幸等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去解释“死亡”、“危险”等抽象词句。告诉他们:“死亡”就是最厉害的痛苦,永远不会好的痛苦,一直痛下去就会“死”等等。幼儿已经具有象征能力和想象力,他们会用经历过的痛苦体验和直观感知的危害,想象不断加重后的可怕情形,以达到对一些极端危险情形的警惕和规避。平时,成人应注意搜集因水、火、电等安全意识欠缺导致人身重大伤害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例,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进行随机情境教育,这样儿童就很自然地把他人的经验教训与自己正在或平时进行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容易把成人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把教育简单等同于告诫、规定、要求或限制,如果成人的“教导”不能与儿童头脑中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儿童就难于进行有意义学习,就难于把成人的“说教”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一般泛泛而谈的“说教”,难于形成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案例和情境教学,扩大儿童视野,培养孩子应变多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成人应通过与儿童交流、讨论媒体时常披露的一些意外事件,当儿童见多识广以后,就能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防范方法。当一个个案例贮存在儿童头脑中,“触景生情”,遇到相关类似情形,就会有所联想、借鉴,有所准备、预防和警惕。

三、养成儿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性格

第6篇

1、家长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上下学途中不得嬉戏打闹,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信号标志,注意来往车辆,要靠右行走。

2、家长要教育学生不乘坐超速超载车、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三轮车、个人机动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学生家长不得使用或租用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三轮车、个人机动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黑校车”来接送学生上学、下学。

4、家长要积极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部门举报非法运营接送学生的车辆。

5、家长在学校门口接送学生时,务必严格遵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不要把自己驾驶的车辆停在学校门口或进入校园内,以免造成交通堵塞或引发交通事故。

6、家长要护送低年级学生和幼儿上学、下学并做好与学校、幼儿园的交接工作。

7、家长必须保证自家孩子所骑车辆性能完好。

8、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幼儿园和家长各存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学校、幼儿园(章)

第7篇

【摘要】目的:比较氯胺酮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麻术中的效果。目的: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40例患儿,分为1组和2组,各20例。1组全麻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1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均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全麻 氯胺酮 芬太尼 丙泊酚

全麻是小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全面能够消除患儿的疼痛,减少精神创伤,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生理调节功能低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加之现在的社会以独生子女为主,小儿是家里全部的希望,在面对手术时,家长常对全面存在多种顾虑,担心对小儿的智力发育有影响。因此,合理的选择物成为提高全麻手术安全性的关键,为此笔者特对小儿全面常使用的物进行比较,旨在提高麻醉安全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儿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病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12岁。其中疝气14例,唇裂10例,骨折14例,包茎2例,将其分为1组和2组,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儿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术前一日开放外周静脉,术前半小时给予肌注阿托品0.01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进入手术后建立静脉通道。

1组:先用丙泊酚1.0 mg/kg静脉给予作为麻醉诱导,并以50-100ug/kg.min维持,绕后静脉给予氯胺酮0.5-1 mg/kg,辅以50-100ug/kg.min持续泵如输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给予全程心电监护,并记录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检验,P

第8篇

嘈杂的“街道”上,一位小朋友在各种交通“状况”下,独自安全地穿过了马路;高高的卡车使行人视野受限,究竟哪些位置会让司机师傅因为看不到你的存在而造成交通隐患……这些场景出现在4月28日,中国最大的儿童职业体验馆——北京蓝天城,梅赛德斯-奔驰以“交通与未来”为主题的Moki之城开幕仪式上。这一天,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把全球最早、影响范围最广的儿童道路安全项目——“安全童行”正式引入中国。

根据计划,2012~2015三年间,梅赛德斯-奔驰将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国际青年成就等权威专业合作伙伴,帮助六至十岁的中国小朋友学习适应和使用不断变化的道路环境,并将惠及百万中国家庭。而上文所述的“安全童行”道路安全教育星愿基地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序曲。据悉,体验中心Moki之城将挂牌为梅赛德斯-奔驰“安全童行”星愿基地,纳入到其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成为长期推进的重点项目。

起源于德国的“安全童行”项目由戴姆勒集团发起。过去十年间,该项目已在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成功走进了学校、家庭,全球已有130万儿童从中受益。而在中国,“安全童行”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两个课堂”:一个是将教材引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中,增强孩子安全知识储备的“第一课堂”;另一个是提供长期课外互动体验场所,建立网上互动社区并开展学校日、体验日等主题活动,营造面对课外生活的“第二课堂”。

围绕这一模式,2012~2015年,“安全童行”教材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首先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200所小学校园,影响70000名学生。“安全童行”道路安全教育星愿基地将长期向公众开放,形成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仪式上,项目大使——童话大王郑渊洁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他遇到自己的忠实读者——汽车之家的CEO李想。他问李想,你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李想的回答是,就是过马路的时候,绿灯没亮不能走,这样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同时也能惠及别人。梅赛德斯-奔驰希望给人们留下的,无疑也是这样的记忆。

BQ =《北京青年》周刊W=王燕(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部总监)

BQ:为何发起安全童行项目?

W:现在做公共关系需要一个大公关的战略,作为一个知名的汽车品牌,大公关就是通过真正能够帮助到企业和公众、消费者的行动,能够建立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能很好地管理它,达成一种共识。我们在大战略下考虑什么样的话题能够让奔驰和公众之间有一个更加紧密的纽带,除了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之外,我觉得毕竟是汽车行业,又是发明第一辆汽车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更多地承担一些汽车文明方面的工作。

BQ:如何看待这一项目在中国的开展?

W: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诠释“安全童行”项目,就是一本书、一堂课,一段通往未来的旅行……这本书就是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的“安全童行”教材;这堂课将采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营造一个社会大讲堂;而同时这个项目设立了专门的内容来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畅想未来交通。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这堂课和面向未来的全新视角,来帮助中国的小朋友适应交通环境,成长为更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BQ:怎样保证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

W:引入这个项目和教材的时候,我们就有非常明确的出发点。这个是真正能够让孩子和家长们感同身受的,而不是作为一本教材你放在那儿,几个月或者是几年都不去看。首先它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东西。第二,这个项目还需要考量其可持续性。因此,教材本身将纳入校本教材,把它作为孩子常态教育、课堂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我们会定期地对上课的老师进行专门培训。

大众 记录安全

“第七感”是德国的一个电视交通安全宣传栏目,每次5分钟,以一个典型事例告诉观众一个交通安全常识,开播33年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安全路》电视宣传片正是借取了这一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电视短片的形式,针对儿童、孕妇、老人等不同群体,系统讲解乘车坐姿、安全隐患、险情处理、驾车自救等知识,让大家能看得见、摸得到。

从2007年至今,大众一直在根据市场的反馈,寻求最需关注的主题,探索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在第三辑《大众安全路》电视宣传片中就创新性地运用情景剧表现形式,配以生动、幽默的对白,使交通安全理念的宣传普及更加人性化。而从第四辑开始,儿童成为整个公益传播的主体。在第五辑里,《大众安全路》电视宣传片更从“儿童道路安全”扩展为“家庭道路安全”,希望从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员常见的不良交通习惯出发,系统讲解家庭道路安全的常见误区及必备知识。从五月底开始,这一宣传片将在优酷、土豆、新浪等各大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应该说,我们很难用量化数据来评估《大众安全路》电视宣传片影响的大与小,但在汽车工业文明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每一个公民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普及交通常识,让我们的道路更多地来承载幸福,而不是泪水。

4月12日,一只名叫安安的小熊从动画屏幕中来到了中国科技馆,与小朋友们一起正式拉开了2012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的序幕。在过去七年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BMW在硬件设施、活动内容、传播方式等各方面,对训练营实现了全面升级。

主题为“争当交通安全小冠军”的2012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开设了全新的四个教室——“安安奥运体育馆”、“安全座椅体验馆”、“我与安安学急救”和“安安电影院”,不仅巧妙结合奥运元素,更突破以往的交通安全范畴,将安全教育渗透到生活层面。在此基础上,BMW将继续与教育部合作,发放《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并计划在全国的“BMW童悦之家”中设立安全教育教室和安全知识角,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援助。

“从最初的交通安全层面,到如今更为广泛的日常生活安全教育;从经济发达的城市到相对落后的城镇、乡村,我们希望可以使更多小朋友接受到安全教育。在这些变化背后,始终不变的是BMW真诚关怀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的信念。”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博士在开营仪式上表示。

自2005年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来到中国,便始终致力于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孩子们懂得自我保护,远离危险。八年来,BMW坚持倾听来自孩子内心的声音,不断地为中国的儿童安全教育带来惊喜与启迪。截止到2011年底,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使超过33万名中国儿童从中受益。

第9篇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主题确定为“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说到交通安全,是一个沉重而又永恒的话题,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均超过10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生车轮,每一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围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一主题,学校向全体师生再次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密切注意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3、当我们穿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