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

时间:2023-06-16 16:38:06

导语:在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

第1篇

但是工程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坚实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涵养,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在建设建筑物的同时不会有任何的失误才行。所以我要多实习,这样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至于没有任何的经验。

20xx年5月9号到17号,我们全体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实习范围包括我们学校的第三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第四教学楼以及基础施工工地,住宅小区,南充图书馆新馆施工工地,上中坝大桥等。认识实习过程使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专业基本知识。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包括毕业设计的制作。实习时还学到不少建筑基本常识,比如主教学楼道向都很明确,一般都是东西朝向,这样可减少太阳直射的时间;公共建筑都有很开阔的门厅和处于明显位置的楼梯等。知道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对建筑的介绍中老师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容积率(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什么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接着是框架结构,也就是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学校的第二实验楼门厅跨度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成的折线型结构梁,不仅使造型更加美观,而且也更加稳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实验楼采用玻璃幕墙,可使看起来更加美观,又减轻了自重,但是却造成了光污染,产生城市热导效应。房屋的外围都有宽一米左右的散水,其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往建筑物外侧,防止雨水侵入建筑基础内,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一定宽度要求的散水也可以把雨水引离建筑。

桥梁施工时,先进行基础施工,在架设桥墩时,要先围堰,当基础为桩基时,预制桩可用捶击或震动下沉,此外也可通过自上而下地钻孔并灌混凝土浆与钢筋一起作为基础桥墩,当水比较深时可采用沉箱施工的办法。嘉陵江上的上中坝大桥是一座斜拉桥,采用单塔双锁面,锁型为扇形,有6*24根斜拉锁。斜拉桥由主梁、塔柱和斜锁三种基本构件组成,强度的钢材制成的斜锁将主梁多点吊起,将主梁承受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由塔柱传给地基。大桥桥面两头比中间略底,为双向四车道,另外还有人行观光道。塔柱呈”h”型,在塔柱内侧有上行楼梯,供维修使用。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可采用土钉墙施工。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墙施工时,坡度不应大于1:0.1。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另外根据需要,也可采用护坡桩施工,锚杆施工,冒梁施工等。在采用护坡桩施工时,每进深一米,都要加模板并填充混凝土,防止坡面下滑和地下水渗漏。且挖五米以上时,还应考虑照明和通风的问题。地基施工时,还应注意桩间土的支护,以防止雨水渗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有了更好的目标了,我在这次实习中知道了我所学知识中的很多不足,这事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会在学习的时候重点考虑,一一的将我的不足之处慢慢改正,直至作对为止。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金梅(1969-),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德建(1962-),男,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8-02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88-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同时使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体系。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校积极开展以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努力使5%~10%的课程能使用双语授课。”因此,双语教学研究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进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发展对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课程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课程简介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是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知识,熟悉材料主要性能参数的试验方法,为今后学习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和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以及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语教学模式

两年来,本人在所讲授的我校2010级和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的部分课时内尝试进行了双语教学,并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考虑,从而为申请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课题以及校级双语课程立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教材选用。按照双语教学要求,教材最好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就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而言,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和搜索,没有发现可供选择的国外原版教材。主要原因是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和材料研究很少,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存在客观的差别。而且,国内外道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存在较大的区别,并不能直接照搬照套。另外,目前也未见以国内规范为基础的道路工程专业课的自编英文版教材出版。因此,为了解决教材的问题,本人以在国外攻读博士阶段收集的英文教学讲义为基础,按照我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整理和编写课程讲义材料用于校内教学。

2.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具有包含信息量大质优、呈现方式清晰直观、图文声像并茂等优点,在双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英文课件制作。在课件形式上以道路工程图片和道路建筑材料性能试验录像为主,相关文字描述为辅,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和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另外,在英文使用上重名词轻语法,可以消除学生因双语教学产生的畏难情绪,毕竟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并不等同于基础的英语课程教学。在重点的概念、理论、试验方法等名词旁边一般还需要注上对应的中文解释,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授课方法。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一般是基于英文教材和课件,而讲授方式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以中文讲授为主、中英文交替讲授、以英文讲授为主。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中文进行课程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减小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不符合双语教学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纯英文讲授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国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对于任课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还可能造成学生忙于思考语言本身而造成课程知识的理解困难,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对于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来说,采用中英文结合讲授是较为适宜的授课方式,可以做到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两个主要双语教学目标的平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如何确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比较双语搭配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设定几种不同的双语使用比例进行实验性教学。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应同时采用中英文进行板书和讲解,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采用英文进行详细的讲授后,还应采用中文进行简单的解释和强调,使学生可以更快和更准确地理解课程的主体知识。对于其他较为浅显的知识,例如工程背景、材料生产工艺、道路施工过程等可以采用全英文讲授,尽量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出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式。对于本门课程的考核应采用更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使用英文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时,多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英文口语的机会,对于在该环节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加分。其次,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鼓励学生采用英文作答,在作业完成质量近似的情况下,对于采用英文作答的学生,其作业成绩应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应布置适量的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任务,以同时达到了解本专业最新科研进展和巩固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的双重目的。对于期末考试,同时采用中英文进行出题,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试题指定采用英文作答,其他试题可以使用中文作答,但对于使用英文作答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进行鼓励。最终,综合考虑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和文献阅读情况以及试验报告给出课程总成绩。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对我校2010级和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6个班130名同学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括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本文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建议等。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个人的英语基础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次之;英语基础较差的目前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另外,对于道路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双语教学,表现为与本门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成绩较高的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和成绩更为理想;相反,其他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厌学情绪。这意味着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通过教学效果调查,也得到了很多学生对于目前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比如双语教学课时偏少、与《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授课内容缺少联系、任课教师英语口语的语速和口音问题、英文文献阅读存在很大困难、在上课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等。因此,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随着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教育体系的发展和革新,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笔者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选用、课件制作、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出发,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意见反馈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可为全面提高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霍俊芳.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93-94,119.

[2]李静,于述强,王积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新探索[J].科技资讯,2010,(3):147.

[3]陶庭叶,李晓莉,高飞.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双语教学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325-328.

[4]李新忠,薛文碧,谢媛芳.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7-8.

第4篇

一、专业综合实践模式

“生产实习3周+暑假8周+毕业实习4周”共15周的专业综合实践模式,安排在每年的6~10月,该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的三个结合,即学校与社会(校外基地)的结合、学期与假期的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达到了加强工程应用、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为确保学生长时间的实习效果,达到预定目标以及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特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有效的专业综合实习质量安全监控模式:有效动员—严密组织—全程指导—过程控制—风险防范—严格考核。该模式重点保障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与实习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社会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意识。

二、专业综合实习情况调查

1.问卷调查内容。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专业综合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问卷调查力求覆盖实习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能够让学生做出科学、客观地评判,主要包括实习安排与动员、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反馈等,为进一步改进实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学生实习返校后提交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的联系情况、实习专业分布情况、实习待遇情况、从事实习工作类型、需要的工作技能、实习收获与不足、对今后实习工作改进建议等内容。

2.调查结果分析(1)实习安排情况。专业综合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小集中实习和个人分散实习两种:小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每个单位安排2~5名实习生,指导教师负责安排指导工程师。个人分散实习:由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联系工程单位指导工程师。配合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纲要求和实习项目的特点制订实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专业综合实习的各部分实习内容。2012—2014年三年中,实习工地联系情况与教师联系比例依次为56.5%、44.4%、38.5%。联系实习单位也是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地的比例逐年增加,这说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逐年在提升。(2)实习专业类型及工作情况。2012—2014年三年中,学生实习专业类型主要分布在道路(35.2%、44.4%、33.9%)、桥梁(27.8%、24.8%、27.5%)、隧道与房建(30.6%、24.1%、29.4%)、科研课题(6.5%、6.8%、9.2%)等四大实习方向。总体上来说道路方向实习占比较大,2014年尤为凸出,占比达44.4%。学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实习,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配备“1(指导教师)+1(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其中参与科研项目平均约8%,科研课题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项目(SIT、SRIP等)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3)实习效果评价及建议。2012—2014年三年中实习生实习补助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每年80%以上的学生均获取了实习补助,2012年平均约800元/月,2012年平均约1000元/月,2013年接近1500元/月。实习补助的逐年增加表明实习单位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肯定,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信、自立的精神,相应的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实习中90%以上的学生反馈实习效果优秀或良好,学生结合在工地实习的情况,反馈建议主要有: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加强专业软件(CAD、OFFICE、设计软件、计量软件)的学习;加强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技能训练;加强行业规范的学习;加强专业规范图纸的学习等。

三、专业综合实践模式效果分析

专业综合实践模式通过2012—2014年三年的实施及调研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

1.实习周期长、时段佳、安排易。新实习模式安排在每年6~10月,为土木工程建设集中时段,建设单位用人需求量大,随着劳动力市场紧缺及劳务成本增加,建设单位在有效安全保障下非常乐于接收实习生,并让实习生切实承担一部分专业工作,完全解决了学校因扩招实习学生人数多、集中实习安排困难、实习单位难接收、实习效果难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确保了学生能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

2.安全监控模式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佳和实习安全高。学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实习,从事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配备“1(指导教师)+1(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实习成绩严格考核,有效确保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家长、指导教师、系部、学院、学校均参与到学生安全管理中,通过让学生签订安全承诺协议,学院统一为实习学生购买安全意外保险(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定期通过手机短信、QQ信息或Email邮件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实习安全动态。在该实习模式执行六年期间,取得了实习学生零事故的安全成效。该实习模式完全克服了原有集中实习式走马观花、安全隐患大、实习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

3.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有劳有获意识等综合素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突发事件,并锻炼了与管理层、指导工程师、工作同伴、农民工等人员的关系处理和工作协作能力,而且实习单位解决了实习学生吃住的同时,会定期给予他们一定的劳动补助。随着劳务成本的增加,实习生劳务补助也从最初的平均800元/月增加到目前的1500元/月,劳务补助的增加表明实习生承担的专业工作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有劳有获意识,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4.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该实习模式给用人单位与就业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学生可以到心仪的单位实习,用人单位可以对实习生进行切实的综合考查,实习中相互深度了解如果满意可签订就业协议,该实习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自信,并在10~11月安排4周就业假,让学生就业更趋合理,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就业成功率更高。三年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5.给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与探索的平台。结合国家级与省级SIT、校级SRIP等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该实习模式允许学生实习期间进行SIT与SRIP等项目科研实践探索或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效培养了对科研有追求学生的文献学习力、创新意识、试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等科研素养,三年里平均每年约8%的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实习,实习学生获得科技竞赛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43项、校级奖励300余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考研率一直稳定在10%以上,并逐年递增。

四、结语

第5篇

(一)知识获取

目前,高校本科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两方面,其中,教师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考虑到学生规模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尤其是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大班授课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但是大班授课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这种授课模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听课学生规模较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就很难准确掌控讲授知识的重点和深度。基础扎实、听课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反之,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则不容易适应课堂的节奏,容易产生对课堂学习的厌恶和排斥情绪,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让教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则无疑又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课堂效率。其次,由于大班课学生规模较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与大多数学生的深度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无法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引导和开发,知识面得不到拓展,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为以下模式: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等)、结构计算理论与设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基本结构体系的设计计算以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等)和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这一课程设置模式基本达到培养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如结构设计人员、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的要求。但鉴于近年来土建领域就业形势的变化,绝大部分本科生的就业去向是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系统各公司、各省建公司等),而不是建筑劳务单位或设计单位,所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施工管理方面的生产作业,而不是现场的具体施工技术作业,这就要求培养的本科生既要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因为法律责任的淡漠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出现乱签合同或不敢签合同的现象,从而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课程考核

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学期考核依然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即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进行闭卷或开卷考试,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来评定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下。这种考核方式,形式简单,操作简便。但由于在高校中,很多课程尤其是专业课,多年的考试模式不变,考题风格接近,导致学生们很容易掌握考试规律,从而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平时不认真听课和学习,仅靠考前突击复习相关的考点就能获得及格以上的分数。从长远看,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利的。因此,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应进行多元化和多目标化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实践环节

对于工程类的学生来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模式。但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重心依然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或局限于某个行业、某个单位,或实践环节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仅流于形式。这样势必造成本科生实践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不强,从而影响就业。众所周知,现在企业大都重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希望毕业生入职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进入工作状态。如学生到企业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期,这对许多中小企业是难以承受的,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大多自负盈亏,培养新人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并不能保证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学成之后会一直留在本企业,所以企业无法承担人才的培养成本和风险成本。这也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面。因此,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及时根据复杂多变的现实工程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向,要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

二、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师资力量分配的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亦是如此,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既是学习和接受各种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本科生从人生的少年阶段到青年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过程涵盖了教和育的交融。因此,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不仅应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特点。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中老年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则主要承担科研工作,适当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上,建议中老年教师多承担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科研底蕴和工程经验,而中老年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经验,他们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由他们担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对相关知识更容易讲解透彻,也更有助于本科生打好基础;此外,他们多年养成的良好师德师风也能从思想上对本科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议中青年教师多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能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由他们承担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往往能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待和讲解问题,这将有助于开拓本科生的视野,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这样的师资力量分工方式,不仅能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保证科研和教学的协调推进,还能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土木工程专业不仅要坚持以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当设置更多的人文类、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律类的课程,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建筑文化、工程伦理、工程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对其中的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在此方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全世界高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榜样。阿尔伯塔大学一贯的教育目标是不仅要为学生的毕业负责,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2]。该校积极倡导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还开设了专门的工程伦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严谨作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的科技人才[3]。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尽管多年来许多高校一直在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绝大多数教师首选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其所学知识往往已经或很快就落后于时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课堂规模的控制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首先,应缩减课堂人数,在本科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学习能力和志趣爱好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将能力爱好相近的学生分为适当规模的小班,以此来编制教学培养计划并分配合适的教师。其次,鉴于大部分本科生刚从高中升上大学,对传统的课堂板书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思维惯性,高校教师应改变过分依赖PPT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课堂板书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平稳过渡和对新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讲解与当前生产和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探讨,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建议采取“5+3+2”的综合考核模式,即专业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20%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人文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目标、多标准的考核方式,即只要学生在上述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表现突出,其他方面即使表现平平,也视为考核合格。甚至,如果学生表现出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方向的突出才能,虽然本专业才能不突出,也应视为考核合格。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基于人的培养,也是基于整个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培养,而不应该局限于本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只要学生的才能能服务于社会,对国家有利,对人类有益,都应得到肯定和鼓励。这也应该成为培养所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共识。

(五)实践环节的改革

据统计,中国高校很多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都大于4∶1,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此比例甚至更高,而在发达国家,此比例接近1∶1[3-4]。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妨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的缺失以及培养机制的僵化被动。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源于欧美,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领先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高校的工科教育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逐步压缩理论教育的课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自2007年开始,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西邮—周立功“3+1创新教育”实验班。经过实验班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该校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实现了100%的当年就业,而且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测试等高端技术岗位[4]。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种“学校+企业”的一体化校企合作机制能让学生预先体验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即能进入工程的前沿,接触更加实际、具体的实践问题,并在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工作上更容易上手,进而获得企业的认可。这种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有条件的要创办校企合作实验班,设立企业奖学金,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的研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应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深入校园,与在校生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争取达成高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协议,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由高校向企业推荐合格的实习生,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为学生就业后尽快转变角色提供过渡适应期。

(六)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与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而设立的,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内所有本科生实行的是辅导员管理制。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管理制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均已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本科生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为了加强对本科生的管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17,师生比例相对偏高[5]。土木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如果仅仅依靠在校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明显紧张。因此,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引进设计、施工或监理等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师进入学院,担任本科生导师。可以采取分批次、分阶段的导师带徒制度,学生深入各导师的实验项目或工程项目中,以导师导为主,以学生做为辅,采取导、做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独立解决问题,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第6篇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认识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地基与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在实习中应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典型土木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实习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二,实习内容

1,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

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

8,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三,实习程序与实习安排

在实习前,土木工程学院负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动员.生产实习的方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实习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分散实习这种方式学院事前加强管理(审核接收实习生的单位的情况),事中严格检查(派有经验的教师到实习集中城市检查),事后认真评审(派有施工经验的教师评审生产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并组织答辩).

实习过程随具体工程而定.

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工程测量,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等相关课程结束后开始,在第六学期末和第七学期初之间进行(有时需利用一部分的暑假时间),时间为一周.

四,实习方法与实习指导

生产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

1,集中实习:由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实习队,委派带队教师带领实习生在事先联系好的实习单位,学生服从分配,积极主动的到所派遣工地进行实习,到工地后应尽快地了解所在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及工程情况,主动找实习指导人联系,服从指导人的安排,为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而努力工作.

2,分散实习:由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生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及时将联系实习回执(见附录一)寄给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工地后,在现场实习指导人(工地上具有一定职称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实纲要求和实习项目的特点制定实习计划;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应与指导人经常保持联系,并按照计划完成生产实习的各部分实习内容,记录实习日记,自觉遵守实习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日常实习考评,在分散实习生较集中的城市,土木工程学院委派教师进行期间检查和指导.实习结束后,应认真整理和完成有关实习成果,并接受实习答辩.

实习单位应选择有一定施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施工企业,不宜选择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实习对象应选择中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其结构类型应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砖混结构,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为主,所选项目,应尽可能在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高峰时期,以一个项目为主要实习对象并兼顾其他分部分项工程,实习期间应参加两个以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实习单位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

对于采用分散实习方式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事先要有联系实习回执,在回执中应有实习工地的选择情况,包括生产实习的地点,实习项目,实习时间,工程形象进度情况,工地实习指导人概况等需报告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实习.

无论选择那种实习方式,实习学生都要以基层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协作技术人员做好日常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虚心学习,工作上积极主动配合,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只有虚心实习,踏实肯干,遵守纪律,才会站稳脚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圆满地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否则,则一事无成.

一进入实习工地,要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抓紧时间看懂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了解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你自己准备去参加那些工作.

五,劳动,安全,法制,纪律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习准备工作,安全问题是实习中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学校和施工单位必须本着对实习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实习学生在工地上作到"三不伤害"(即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这对于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现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学生到达施工实习单位后,必须接受三级教育,才能允许进入工作岗位.三级教育的三个级别分别是:

1,公司(工程公司,工程处)级教育

实习学生进入施工实习单位后,在没有进入岗位前,由企业劳资部门组织,安全管理部门选择教材,指派专业人员,按正规化的教育方式,对实现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重点内容是:

(1)本企业的生产,工作性质,本单位的危险场所以及注意事项.

(2)安全生产法规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本企业容易发生的事故及典型事故案例的原因,后果.

2,项目经理部(工程队)级安全教育

由工程队安排进行,其重点内容包括:

(1)施工生产工艺,机电设施的性能,防范知识与注意事项.

(2)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人员分工情况.

(3)劳动保护法规,安全守则,劳动纪律.

通过项目经理部(工程队)级安全教育,使实习学生对作业环境,施工条件等有进一步的了解.

3,班组长及兼职安全员对实现学生进行上岗安全教育.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作业的特点,生产任务及作业环境与内容.

(2)本队的危险作业单位,作业岗位以及各岗位的注意事项.

(3)班组人员分工情况,相互联系以及各自应负的岗位责任.

(4)生产中常用的机具,电器设备的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和维护使用常识.

(5)常见事故预防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事故报告程序等.

(6)岗位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职工守则,小组公约,劳动纪律.

(7)作业环境卫生与文明生产.

(8)个人防护用品的保管和使用.

岗位教育一般可采用座谈会或个别谈话的形式,以及结合现场实物进行.实习学生应对自己即将进入的岗位和从事的作业,在安全上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为进入生产岗位接受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在工地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 学生应接受各级教育单位进行的考试和考评.

在施工实习中将参与或接触到一些特种工种作业的学生,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国家规定:电气,焊接,起重,压力容器,车辆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几种作业为特种作业.因为在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潜伏着比其他作业更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旦操作失误,容易导致重大的死亡事故,因此,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需要进行特殊的,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1)按专业性质选定教材,安排专业教员进行正规化培训.

(2)按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完整的,定期的教育培养计划,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际安全操作训练.

(3)新工人在本工学徒期满后,必须定期参加上级劳动定期进行的安全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纪律: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遵守学校及实习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2,实习生要服从现场实习指导人和教师的指导,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有意见时通过组织向实习队或土木工程学院提出.

3,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特殊原因需要请假一日以内者由实习指导人批准,1~3天由实习单位负责人或领队教师批准,三天以上者报土木工程学院主管教学院长批准.

4,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达实习地点,实习结束后立即返校,不得擅自去它处游玩,不准以探亲或办事为由延误实习时间,违犯者以旷课论,严重者取消实习资格.

5,实习生逐日写实习日记,指导教师不定期检查2~3次,凡实习中有突出收获和体会者可提前写出实习报告.

6,进入施工工地必须带安全帽,随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7,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制度,关心集体,搞好环境卫生.

8,实习结束时按规定时间交出实习报告,供指导教师确定实习成绩之用,不得拖延.

9,实习小组要定期开会,交流经验,并向实习队反映意见和要求.

六,理论教学和参观

1,在实习中指导教师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一定的理论讲解,以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2,在实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结合实习所在地其他典型工程,穿插安排一些相关的实习参观.

七,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内容要求与作业

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日记是积累实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根据实纲的要求,要逐日认真写好实习日记,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用文字,图表等简明地进行记述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现场测绘草图,按比例表达实物形象;如结构布置,新结构特点,新材料特性,新施工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效果,劳动力组织及工作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工程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实习工程对象的形象进度,技术调查及实习中的收获与体会等亦应及时写入实习日记中,为写实习报告积累素材.

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纲的要求,根据实习日记中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实习报告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 实习安排,实习工程概况,工程造价,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等;

2.将整个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控制标高工作,校核施工图及放样工作,交工验收或质量检查工作等.简述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方法.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各项技术措施等.谈谈这次实习对你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帮助,以及体会和收获,;

3.以一次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新技术调查或工程简介为对象,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总结,写出通过该项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4.在实习过程中,对工程技术和现场管理提出的建议,采纳情况;

5.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提出的建议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在施工现场自己完成的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施工预算方面的方案,图纸和计算书等(此项用复印件附在实习报告中);

7. 有关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专题调研报告.

八,参考书与资料

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

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编.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

张应立主编.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XX;

实习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其他技术和管理资料.

九、实习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习生应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生产实纲和实习指导书,依据实习指导书的内容,明确生产实习任务.

2,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密工作,成为精神文明的模范.

3,实习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实习态度,学生应在短时间内与自己的实习指导人建立起较好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要积极主动,遵守纪律,服从实习指导人的工作安排,对重大问题应事先向实习指导人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

4,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要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

5,要参加具体工作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6,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制度,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实习期间一般不准事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实习指导人和学校的同意,病假要有县级医院医生证明.在实习未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实习单位,更不得擅自离开工地外出游山玩水,在实习期间不得安排与实习无关的参观,否则严重处理;

7,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8,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不得有任何特殊,要珍惜粮食,工具和材料等,要爱护公物,坚持原则,不准搞不正之风.

(二),指导教师及现场实习指导人应注意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基本思路

建筑工程学院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的全面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瞄准市场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

在制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我们首先组建了专业调查组,对有关工程建筑、工程建设及管理等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并聘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将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其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一线及工程运行管理一线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分析知识结构时,首先以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逐级分解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分析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其相应的知识体系。根据各课程的相关性和知识的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构建整个课程体系。

(三)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在教学计划制订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并提倡学生获取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以大专业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同时体现不同方向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二、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注意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的“能力中心模式”。

(一)认真处理好专业与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上海师大的目标定位是:成为适应上海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鲜明特色的教研型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人才教育强调知识的应用性,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具备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模块,二是以专业能力需要为基本依据构建基础课程模块,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专业理论基础,突出其应用性,明确其适用条件以及基本原理,不强调理论的推导过程。三是体现课程体系的动态性。课程体系是由各种可变的组合模块组成的,基本的课程模块使大专业的基础保持相对稳定性,专门化课程模块视其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而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动态调整。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建筑工程、国际工程等专门化课程模块。

(二)认真搞好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应能够全面体现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要求。针对教学特点,土木工程系组织骨干教师积极配合兄弟院校,并广泛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共同开发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种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0》、《材料力学双语教材》、《钢筋砼双语教材》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主要以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广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同时兼顾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加强能力考核,培养创新精神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能力考核,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各种综合能力细化为不同的专项能力,并对每一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考核方法,明确各项技能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及基本工艺理论,由学生据此进行独立学习和训练,最后以能力考核作为评定学习效果的依据。并不断进行创新能力训练,根据创新成果评定成绩。如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设计、组织设计,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实践,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其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实践

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关键,是否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实践教学是否完善,是否有特色。我院土木工程系在应用型人才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大致可分为课堂实践、生产模拟实践以及生产一线实践三种情况。课堂实践是基础,可以通过边讲边练来实现;生产一线实践是培养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状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模拟生产实践既是生产一线实践的准备,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实践的补充,它可以达到反复实践、全面实践的要求。满足不同的实践要求就要有不同的实践场所,为此,我系加强了院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在院内实践场所建设中,首先加强了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系密切的重点实训场所建设,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满足各项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土木工程系重点实训场所主要有:建材实验室、土工地质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CAD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筑面积3400m2,各种设备总值500余万元。除满足各项实训教学要求的需要外,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工种上岗能力进行技能鉴定。

(2)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结合生产、科研发展实训场所。在设备添置方面坚持既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又注重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设备,并兼顾生产科研设备的添置。土工及建材实验室不断结合生产实际,与生产单位合作完成多个项目的生产试验任务。

2.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已与上海建工集团、上海住乐集团、宏润集团(著名大型民营)、香港华晨国际工程设计公司、林同炎-同济大学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上海住安建设集团、上海第一建筑公司、舜杰建设公司有限公司(著名大型民营)、大华房地产公司(著名大型民营)以及多家大型施工、设计、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以现场工程师为主要指导教师,由院方与现场工程师共同提出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回学校答辩,以检查能力培养的结果。企业可以结合人才需求情况择优提前录用。

(二)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新路子

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实用性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三种职业岗位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训时间及合理的组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解决实践教学时间短、要求高的矛盾。为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我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1.科学制订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职业岗位能力逐级细化成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目标,并在实践教学要点制订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具体目标,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找出实现该目标的相应措施。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边讲边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相关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原理,以便达到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2.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及要求,自己拟订实训(验)目的、方法、步骤、标准、要求,并提出所需仪器、工具、设备、材料等,向实训教师申请实训时间,批准后在实训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的进行练习,最后写出实训报告,并进行实训能力测评,根据实训过程和测评结果综合评定成绩。这种开放式的实训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克服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带来的学习不同步的负面影响: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节约时间,进行其它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稍差的学生也不会因此失去实训的机会,或降低实践的效果。

四、推行素质教育,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基础,不断提高对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认识

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重点在于转变思想观念。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我院是由高职教育转为高等教育的,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多数跟不上高等发展的要求。针对此问题,学院组织了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基础、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的活动。土木工程系将教师思想观念转变融于专业建设当中,采用紧抓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全体参与的工作方法。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组织研究组,认真研究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通过研究,转变研究组成员对高等教育的认识。通过两年多的研讨,大家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取得了共识,认为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①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②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线创建专业教学体系。③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色。④“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具有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关键。⑤产学研结合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⑥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当前专业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二)抓住关键问题,提出具体措施

在认清应用型人才教育特征的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制定课程教学要点,讨论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这一过程,大家一致认为, 应用型人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在不降低理论要求的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的问题是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因此全体教师又将重点转向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研讨,提出了具体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教学效率,在保证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有多门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先后完成了力学、制图等课程的电子课件制作。

2.将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作为边讲边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土木工程专业先后将测量、建材、土力学、概预算与招投标、施工技术、制图等课程作为边讲边练或部分边讲边练课程。

3.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实训场所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实践技能水平。推广高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学生假期参与生产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外兼职。

(三)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学生直接顶岗能力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不断动态调整能力培养目标,以适应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对他们的需求。前两年的教学以大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为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基本能力基础,后两年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专门化技能培训,同时加开必需的理论课。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原毕业设计题目作为课下作业,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并将实际工程资料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加强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虽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一些原因,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化需经历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加上教材建设跟不上,所以课程的综合和重组无法一次到位。

(二)受专业教室条件的限制,部分专业实践课无法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组织教学,像CAD辅助设计、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专业实践课程无法更快地加大教改力度。

第8篇

贺克雄 HE Ke-xiong;叶洪涛 YE Hong-tao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 163318)

摘要: 本文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实施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了知识结构,通过训练增加了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但在创业训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 创业训练;资询公司;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防灾减灾评估咨询事务所模拟运营”(项目编号:201310220044);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同受力状态下钢材极限耗能特性试验研究”(项目编号:1318)。

作者简介:耿福来(1993-),男,河北承德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1 本创业训练项目提出的背景

本项目是根据 2012年3月,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结果的通知》,以及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将每年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由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团队计划和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公司运行、撰写创业训练报告等工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保证。本文以《防灾减灾评估咨询事务所模拟运营》创业训练项目为例,介绍其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的师生反映。

2 项目实施的意义

2.1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在全社会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显突出。创业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的选择。防灾减灾评估咨询事务所是一种新兴的资询公司,目前,我国此类公司还很少,是随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而兴起的企业。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查找大量的

参考文献,经过多次市场调查,模拟实际公司运营管理能工作,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防灾减灾的资询的社会需求,还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整个公司模拟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了团队成员原有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学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整合了学生知识结构 学生原本学习的土木工程知识以理论为主,知识点离散、不系统。通过本次创业训练开办“防灾减灾评估咨询事务所”,将涉及工程实践、建筑法律法规,建筑防火规范等知识系统的整合到一起,同时学生又了解了有关创业的知识的比如有关合同法、心理学、财会知识等,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专业但是将来有用的只能靠自己另外学。通过此次创业训练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更易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需综合应用“建筑结构实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抗震结构”、“高层设计原理”等课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学知识更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2.3 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通力协作与配合。项目确定初期,学生先分头查阅资料,再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形成了“指导—搜集资料—集体讨论—汇总”的推进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了大量信息,了解了各类灾害来临时对房屋的破坏形式,制定了公司提供的资询内容。完成该创业训练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靠某个人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团队成员需要相互配合。每个人都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承担各项工作。同时,学生之间应互相帮助,高效快速的完成本项工作,以便尽快进行下一项工作。此次训练让学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更加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这对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4 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创新创业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1]防灾减灾评估咨询事务所模拟运营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创业意识。这些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是参加科研项目的必备能力。同时通过本训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完成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加深了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兴趣。

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建议或对策

3.1 创业技能宽度不够 由于此次参加创业训练的学生均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生经济管理类、组织管理类、市场营销学等的知识相对匮乏。学生此类的选修的课程十分有限。因此,建议高校校还应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产业结构特征来设置课程体系,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为目的”,调整课程内容。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专业技能宽度。

3.2 训练项目经费不足 本项目配套的经费从模拟运营的角度来说是合适的,但如果真正创办资询公司,建一条完整的服务流程,包括租赁房屋,购置电脑以及日常开销,所需经费需达几万元,因此,整个训练计划只能停留在模拟运营阶段,实际操作还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问题。因此,建议学生在模拟运营期间尽量全盘考虑,细化训练内容,学生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延续此训练,将创业训练变成实体操作。

3.3 工学矛盾突出 该创业训练项目为期两年,训练期间,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社会调查,组建公司,模拟运营。而这些时间段需求与院系教学安排有冲突。按本科培养模式,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有严格的计划性,学生往往会因理论课的教学不能持续的完成一项任务。建议高校校再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考虑给学生多留些整块时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工学兼顾。

4 结束语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历时时间较短,创业项目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2]高校也要不断地摸索教育经验,寻求适合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体系。通过全社会的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创业训练条件,以给学生一个充分锻炼的机会,提高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滕爽,华欣,郑立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90-191.

第9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15-02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再加之人才市场的动态性,要求学生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要求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因此,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为主线,结合专业需求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新的培养模式正是本文撰写的着眼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本科教育思想仍然未得到根本转变,目前,一些高校开始摸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但总的来说尚不够成熟。国外的实践教学及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英国的核心技能培养体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等。我国对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培养的研究,主要针对大中专学生。开展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是近些年开始的,并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实践是创新之源,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工程实践的能力就谈不上创新能力。欧美、日本等国家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是以宽度为主,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土木工程职业工程师的培训任务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承担,而我国工程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培训方面还未形成体系,施工企业和设计院大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历。市场需求压力迫使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负担起职业训练的任务。因此,我国的国情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企业要求接轨,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评方式和结果应逐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的探讨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科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结构类实验课等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土木工程概论》可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专家授课,使新生刚入学就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有一定的特色,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以子项工程中的工种工程施工为对象的基本施工知识;第二层次是以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为对象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现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广泛,实验课时较多,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少,可计划制作各类实验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件,主动参与,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室试验,这项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掌握创新方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年级的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拟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规定对四年级的导师制必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导师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要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3.探索寓于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一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参加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精神,竞赛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科技活动:设置学生科技活动基金,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安排撰写小论文,促进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为实行开放性实验创造硬件条件。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进行调整、投入,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工作。在保证开出原计划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建筑材料等各类课程的实验基础上,拟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如“预应力张拉工艺”、“结构非破损试验”、“道路工程现场检测”等。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搞好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拟将广大教师的“产、学、研”结合点形成为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组成可跟踪最新技术、灵活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观念的更新,可使我们克服困难,有效地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认识实习的两周时间里,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使认识实习具有内容广、技术新的特点。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生产实习可实行“开放式”,为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修订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纲并用于实践。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产、学、研”基地,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合作单位;每年拟聘任10名左右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毕业设计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设计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设计题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结合。

三、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祁贵国,鲁可乙.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

[2]彭大文,丁文胜,孙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拓展(桂教改2010JGZ046);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32);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与教学平台建设研究(2011JGA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