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法律档案管理

时间:2023-06-16 16:38:07

导语:在法律档案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法律档案管理

第1篇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构建出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法律层面上的管理责任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在政府公信力日趋下滑的现在,中国在现阶段的首要目的是构建出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法律层面上的管理责任机制以及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档案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法律职能,对执法档案进行管理也具有着很大的意义,它是行政法律是否可以有效的对公权力进行限制的关键。

【关键词】

行政执法档案;法律功能;管理责任;管理制度

行政法的产生主要是在斗争过程和革命中妥协的产物,它存在于社会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所有的权力自从出现开始就具备着天生的扩张性。就行政权力而言,如果没有受到法律的制约,就一定会使公民具有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所谓行政执法,指的就是实施行政权力,所以就行政执法而言,执法主体一定要严格的根据行政法律程序执行,切实做到合理行政、依法行政,力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取行政目的。行政执法档案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所积累的档案材料,它记录着整个行政执法的过程。

一、行政执法档案以及具备的法律功能

行政执法档案指的主要是具备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时积累的法律文书资料,它是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记录以及真实反映的,是在行政诉讼案以及行政复议中对行政行为具有的合法性进行判断的依据。总而言之,行政执法档案指的主要是在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以及行政检查进行实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字、声像、图表以及电子载体等多种形式的记录。就功能而言,行政执法档案主要对行政执法的过程进行真实的记录,它是行政案件中对行政行为具有的合法性进行判断的依据,还是行政行为受到社会监督以及法律监督的反映以及依据,是执行实践行政问责制并对行政责任进行确切追究的法律依据。

二、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责任及其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责任指的主要是对执法档案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近几年,电子数据档案不断的增多,对行政执法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还会不断的出现违法和违规的行为。追究具体原因,最关键的为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制度,缺失健全的管理责任机制。

(一)缺失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现阶段,尽管有很多地方(大连、哈尔滨)相继的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都是地方级别的,不仅在档案管理的手段以及管理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关键的是作为具有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在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的权限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规章不能实施大部分严厉的刑事处罚以及行政处罚。根据我国的《行政处罚法》、《立法法》以及《宪法》等的规定,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只能进行不被限制人生自由的处罚和一定数额罚款,而地方政府规章也只可以进行警告以及数额较小的罚款,由此可见它们所具有的处罚力度较弱。这也是导致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通不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能的关键。所以,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法律层面上的管理责任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责任机制

行政执法档案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机制,主要指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机关制度的违规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如何认定和应该承担哪种法律责任的相关管理机制。政执法档案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机制,在我国法律体系里还没有被建立,现阶段所追究的和档案管理相关的责任一般都是按照《档案法》中的规定。而行政执法的档案的内容和其他档案进行比较,具备着很大的差异,它既可以使档案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以代表着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根据普通的档案管理责任对其进行追究就显得处罚力度很弱,不能使对行政执法档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的目的顺利的实现。缺失行政执法档案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机制,还导致所有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执法档案时不能进行足够的重视,并缺失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就采取内部解决的措施,有时还由于部门的利益而掩盖,并帮助违法者撒谎,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将要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信任危机。例如前几年在浙江杭州发生“70码”时间以后,公安机关在人们心中的信赖度大大的降低。后来在很多地方的交通执法过程中,人人往往会质疑执法行为,从而使政府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还对全国范围内进行行政执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行政执法作为行政诉讼以及行政复议的裁决依据,是对行政机关行使自身行政执法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法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重要前提,还是对行政责任实施追究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结语

行政执法档案对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以及执行行政执法的控制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实施依法行政的关键。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法律层面上的更加权威的档案管理制度,也缺失健全的管理责任机制,所以导致在进行档案管理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现象,对政府形象以及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基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构建健全的管理责任机制和档案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颜士鹏.论环境基本法的功能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

[2]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节能法律制度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杨倩.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的法律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

第2篇

1 面粉增白剂

1.1定义及作用:面粉增白剂,有效成分为过氧化苯甲酰(BPO),学名叫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国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明确将过氧化苯甲酰归为面粉处理剂类,规定其使用范围是小麦粉,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1.2历史及现状:1986年,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03年后,国家粮食局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的草案,明确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进行消费者调查,87%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2007年10月底,卫生部向WTO(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抽查99个面粉样品,12个超标。一些面粉企业片面为强调面粉白度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使用量大都在100mg/kg。

1.3危害后果: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等一致认为,过氧化苯甲酰有“致癌作用”,不仅破坏了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还能增加人的肝脏负担。深圳海川食品研究所所长刘梅生博士说,由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分解的苯甲酰、苯甲酸、苯酚等,对于肝功能衰弱的人和肝功能损伤者,因其生物转化机能减弱,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显然不适宜。即使对于肝功能健全的人,长期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也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头晕乏力等。2003年,山东省青岛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杨新美等人做的实验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确实破坏面粉中的叶酸。2004年WTO和卫生部联合的报告认为,因为缺乏叶酸,全国每年有近4000名缺陷儿出生,高危人群在北方。中国北方,正是面食的主要地区。

2 食品安全

2.1食品安全现状: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堪忧。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2.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在《食品安全法》未出台之前,是由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卫生法》为主导,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集合法群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1995年正式出台的《食品卫生法》应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对食品卫生、安全作出规定的法律。但是现在的《食品卫生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这样相关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就会使许多有害物资蒙混过关。我国的《食品卫生法》从试行到正式颁布已有10多年,有必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和强化,以有效制止和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3 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及司法

3.1加强对食品安全立法体系的建设: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品安全立法中的部分漏洞,如上述事件中对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剂量范围的规定不当导致一些负面后果,加强在立法中杜绝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的条款,坚持从严、立法为民等原则进行对食品的立法。并根据不同领域及地方的独特性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3篇

一、计算机在现代档案管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往往是各个部门各自档案信息,建设各自的网络基础渠道,造成网络的层次不一,档案信息和网络建设都不能有机结合,缺乏通用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流程和规范化操作。计算机操作要想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记录档案标准不统一和档案文件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这严重阻碍着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

(二)电子档案信息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因特网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进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入因特网,这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隐患。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上直接和流转公文,这些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听、篡改。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每天都有大量的互联网非法访问数量,而我国现有的防火墙技术遇到高技术的黑客根本没有反抗能力,电子档案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遭受严重的威胁。

二、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运用对策

(一)在档案管理中普及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要想实现现代化,促使人们检索更加方便,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更加便捷,就需要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最大限度信息化,就需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编目和检索的自动化,有利于档案自动存储,有利于电子文档管理操作等。因此,各档案部门需要重视在档案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

(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档案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人们已经越来越明白档案的重要性,因此,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整体工作能力,档案管理工作运用计算机之后,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更新档案管理设备,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运行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以便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档案资料的搜集、管理以及保存等。此外,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才能顺应社会各界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增长趋势。

(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电子版档案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赋予法律效力,和传统的纸质档案一样,具有相应的证明功能,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同时颁布更加符合电子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保证电子版档案具有真实性、互联性,起到凭证作用。

(四)加大科技投入。因为计算机的复杂环境,为了加强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性,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最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采用并且多研发和完善有效的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必须能满足不同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因此,这些软件必须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具有高度兼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五)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计算机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管理的长期规划,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得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操作更加规范,因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第4篇

1.档案法制体系不完善

档案管理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借助于完善的法制体系保障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涵盖档案管理的各个单元,并且具有集中调配、协调互补的作用,但是反观我国目前档案法制建设,可以发现法制体系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首先是法律法规自身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档案使用主体和档案利用过程之间的矛盾,致使一些档案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存在疑问;第二是法律条款之间的不协调。从法理层面讲,《档案法》应该具备统一管理的权威性质,对于地方性档案管理规定有着规范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法制建设中往往出现地方法规抵触档案法律的现象,致使下位法屡屡越位,加剧了档案管理的混乱局面。

2.档案法制建设滞后

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法治建设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的档案法治建设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执法程序上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较典型的是档案法规内容的缺失,如随着社会人口流动加剧,人事档案的转移和保管也会发生频繁的变更,但是法治建设显然不能对其各项流程进行有效的保障,导致目前“弃档”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社会多元化发展催生了很多的新生档案机构,档案法规对其显示出较小的约束能力。再有就是相关法规的匮乏使执法部门在处理不和谐的档案活动时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档案管理执法不严现象的蔓延。

二、完善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改进措施

1.增强社会档案法制建设意识

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和法制建设都被认为是凌驾于普通大众生活之上的活动,因此档案管理质量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制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应将档案法制思想普及到民众中作为完善法制体系的基础。在具体实施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加强宣传,通过调动多方面的资源,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媒介将档案法制建设的意义灌输到社会大众特别是档案管理专业人群中;其次要积极树立科学的档案价值观,对于档案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都要予以重新的定位,让人们关注到档案法制建设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最后要积极引导档案法制建设学术研究,鼓励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化。

2.健全档案法律法规体系

要从两个方面抓起,即国家档案法律和地方档案法规。国家档案法律具有统领地位,能够指导地方法规的建设和实施。要以《档案法》为中心,对现今我国档案管理出现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现象进行解析,并参考国外先进档案法制建设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并能够指导我国档案管理长期发展的法律体系。地方法规要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对国家法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3.规范执法程序和监督网络

第5篇

会计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载着企业财务发展的历程、财务发展的情况、财务报表、资金流转情况等内容。这些资料都属于企业内部的机密性材料,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决策提供过依据,对企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企业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1.当前会计档案管理形势分析

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为会计档案管理带来了一些新形势和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电子档案及电子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应用电子会计档案提供了基础。近些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信息与网络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得电子档案管理在法律上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如,2012年8月出台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对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进行了规范,并且明确了电子档案载体的标注内容和存储结构。类似上述这类法律文件的出台,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具有可实施性【1】。

第二,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的发展使得原始凭证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原始凭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证明,并且传统的原始证明均已书面和纸质的形式存在。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发展,原始凭证开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越来越多的经济业务证明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产生,原始凭证形态的变化定会使得会计档案管理的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三,会计档案的信息源作用将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会计职能由传统财务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理念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加工处理形成的财务固化信息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因此会计人员将会更加注重档案信息源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数据处理工具来满足企业科学的管理对经济信息的需求。

2.当前会计档案信息化中存在的缺陷

2.1宏观管理存在缺陷

现存的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主要1984年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在1998年获得第一次修订,在2011年7月又再次提出修改意见。尽管修改意见已经提出,然而最终的定稿仍未正式确定和发文,并且在修改的内容上也是部分的修订与补充,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过程规范也没有涉及,使得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宏观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2】。

2.2电子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

在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级的财政管理部门负责,与此同时行业部门对其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肩负着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各级财会部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单位具体的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在会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衰弱,管理机制落实不够到位,电子档案管理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严重缺乏重视。

2.3会计软件存在问题

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在会计电算化阶段需要从纸质的凭证中选取部分的信息手工输入到电算化系统之中,通过部分软件的扫描能够将纸质转化为电子图片存放于系统的数据库中,这一做法比较适合纸质原始凭证。但是,随着电子发票等的出现,许多大量的原始凭证开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而现有的软件不能直接对电子数据源进行转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与原始业务数据源之前的联系被割断。

3.完善会计档案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3.1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档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反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以及反应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记账凭证、报表等的电子数据化,这就对会计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会计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仅停留于对原始法规的修改和补充上,而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与突破,依据电子数据化所带来的变化,并结合现有的《档案法》、《会计法》等内容,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概念、内容、传递和保管等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3.2重视宏观管理

依据目前我国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不佳,这主要与部门宏观管理的不善和缺失有关部分省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会计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并且通过税务部门的信息反馈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表现等进行考核与评分。虽说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税务部门征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但是其在目的和程序上依旧比较片面。因此,要全面加强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首先还是要加强会计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将管理的主体由会计人员转向企业,并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同时,会计管理部门应该将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条例纳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之中,并结合各方信息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年度考察,并且将这种考察与单位的税收检查与优惠以及信用评级等进行相互的关联,在此基础之上来不断完善单位会计人员的考核机制,以此来实现对企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宏观管理。

3.3对平台建设给予重视并加强标准化建设

加强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要重视原始凭证标准化和交换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会计软件对电子原始凭证的处理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时代,账务系统的唯一入口就是记账凭证,各业务系统的外部数据主要依靠手工输入。而在会计信息化时代,电子数据逐渐增多,需要通过标准接口完成原始凭证的导入。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电子原始凭证的元数据标准,形成电子原始凭证数据交换平台,从而为会计软件自动处理原始凭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要重视会计档案归档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归档的保管可以采用纸质形式,但这种形式不利于数据的二次利用,为了能够有提高数据的二次利用,可以采用电子文件的形式,通过运用XBRL技术实现平台与软件的无关性,从而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的生成和归档工作。

第6篇

【关键词】村级 档案建设 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村级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对村级进行建设时,村级档案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村级档案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村级档案的建设,为村级建设提供服务。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村级档案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做好村级档案建设,为村级建设提供服务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村级档案建设中的不足分析

1、档案意识不强

在一些村级里,缺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足,很多村内的群众缺乏对档案法律法规的认识,阻碍了村级档案的建设,不利于村级建设的发展。档案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村级的建设,要求做好村级档案建设,但是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不足,在一些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档案法律法规的认识,在对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不珍惜档案中的资料,有时对一些资料造成损害或是丢失,档案资料的损害或是丢失,无法让村级档案馆给村级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不利于村级建设的发展[1]。

2、缺乏经费,信息利用率不高

一些村级的经济比较落后,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加强对村级档案管理,阻碍了村级档案的建设。由于政府对村级档案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村级档案馆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也没有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导致村级档案馆的工作效率不高。经费不足导致村级档案馆无法正常运行,也无法对村级建设提供服务。村级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比较少,缺少对村级档案资料的搜集、分析、整合、加工,很多村镇建设人员到档案馆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档案馆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不高。

3、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在村级档案建设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利于村级档案对村镇建设的服务。一些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的管理人员,他们不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同时缺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管好村级档案,无法给村级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利于村级建设的发展。

二、做好村级档案建设,为村级建设提供服务的相关策略

1、提高档案意识

政府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或是在村内开展与档案法律法规相关的活动,增加村级档案管理者对档案法律法规的认识,对村级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加快村级的建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村级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程序,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让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资料搜集、管理、加工、整合时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这样才能够给村级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料,促进村级建设的发展[2]。

2、加大投资,提高信息利用率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村级档案建设的投资力度,让村级档案馆有足够的资金来加强村级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为村级建设提供服务。村级档案馆领导者要明确村级档案的工作、目标,多向上级汇报,为村级档案的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村级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方便村级建设人员到村级档案馆进行查阅资料,提高档案馆信息资料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加强村级档案建设,增加对村级建设的服务[3]。

3、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都必须要通过学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才能够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村级档案馆要建立严格的任职考核制度,只有通过考核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到村级档案馆任职,这样才能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定期对村级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学习档案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村级档案馆里人员的管理水平。村级档案馆要建立奖罚机制,对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档案管理者,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造成档案丢失、信息失真等对村镇建设造成重大影响的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或是辞退,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更好的服务于村镇建设。

三、结束语

做好村级档案建设,不断提高村级档案馆的管理水平,增加对村级建设的服务,促进村级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村级档案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对档案法律知识的宣传工作,完善村级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够做好村级档案建设工作,让村级档案馆更好的服务于村级建设。

参考文献

[1]焦多来.做好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强有力的档案工作支持[A].全省“新农村建设与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03(02):23-24

第7篇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财务档案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因为它真实记录并反映了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就大大地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认识到财务档案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加强财务档案保管是很有必要的。

二、财务档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财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会计账簿(如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等)和财务报告(如月度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等,真实地反映并记录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同时也为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三、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也频频出现问题。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财务档案保管不规范

2.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

四、加强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联系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单位财务档案管理,从而可以真正发挥档案管理在单位中的作用。

1.提高领导者法律法规的意识

很多领导者都认为财务工作在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从单位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标准聘用财务人员。选用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财会人员,就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真实地反映出发生的经济业务,从而确保了财务档案的准确性。

要想确保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领导者法律法规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要让领导者认识到财务档案质量的重要性,在领导者正式上岗前加强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从而让领导者树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坚决不任人唯亲,坚决不舞弊,而且财务工作人员的变换都要报经上级部门的批准。若领导者更换时,重新按照相关的制度实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仅仅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律法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会计制度,从而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档案中。而且在工作中,不以领导者的爱好为标准,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计法规,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始终坚持客观和公正的工作态度,辨别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合法,从而确保记录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敢于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拒绝受理,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要按照法律要求在银行设立企业专用账户,不设立“小金库”,以审核过的会计凭证来登陆会计账簿。除此以外,财务会计报告要严格遵守按照审核过的会计信息编制,真正地实现财务档案的真实性。

3.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在对财务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整理、装订、编制,然后将档案移交给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统一保管,这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认真接收财务档案,审查各种不同的档案资料,将档案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保管,不仅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使用和销毁。因此,财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很重要的。除此以外,单位领导者还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4.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依据《会计法》和《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财务档案管理纳入到整个企业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制定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诸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守则》、《财务档案查阅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环节,使财务档案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总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财务管理中急待改进和加强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从基础工作做起,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将成为各个企业在财务工作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财务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

结束语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财务档案保管工作能否做好,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单位的效益,做好档案保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8篇

(一)档案管理

根据集团档案管理建设要求,结合公司档案管理实际,同步线下实体档案整理工作和线上内网档案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负责办公室档案整理,同时指导其它部门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完成实体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年度归档任务,上报集团档案管理系统年报。

(二)法律管理

负责公司法律管理相关事务,经法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合同管理方面,审批和编号经法系统流转合同;案件管理方面,登记案件,协调当事人与律师的联系,报送案情进展给集团法律部;配和集团法律部开展相关法律管理工作。

(三)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负责部门相关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年度管理体系目标,月度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项目检查、半年体系目标实现情况检查等。

(四)物资管理

本着适量、实用、精简、节约的原则,完成季度物资采购申请审批流程和季度库存盘点登记,零星物资采购申请,同步做好采购申请录入,配合生产部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做好办公劳保用品等物资领用登记。

第9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养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40-01

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不断增多,但是一部分养殖场对畜禽粪便没有进行合理利用或利用率很低,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成为了限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养殖场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利于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在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养殖档案管理,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禽养殖粪污防治暨养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因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们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大部分农户认为建立档案与养殖没有什么关联性,忽略了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限制了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展。

1.2 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执法力度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地认识不全面,大部门养殖户都没有建立养殖档案。

1.3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单一,防治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养殖场设施较为简单,无法有效地解决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产生的污染问题,防治工作不到位,部分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没有进行合理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

1.4 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养殖场缺乏环保意识,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工作不到位,污水处理不当,阻碍了环保工作的开展。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监督不力,没有及时地对相关现象进行干预,导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

2 解决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档案管理意识

畜禽养殖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力度,使养殖场认识到建立养殖档案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可对养殖场加以支持引导,印制档案,向养殖场发放,保证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增强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农业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监督执法力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监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可将畜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融入到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中,能够提高养殖场的法律意识。同时执法部门对养殖场要定期检查,检查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如档案的填写是否完整,档案的信息内容是否属实等。对养殖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养殖场,要通过相应的惩罚手段进行约束,提高养殖场档案管理的意识。

2.3 增加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加强防护工作

要增加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有效地解决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产生的污染问题。做好畜禽粪污防治工作,对养殖场污水进行合理排放,禁止将不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池塘或河水中。增加污水运送设施,对污水进行合理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率,避免污水渗入地表污染环境。

2.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养殖场应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保护环境的力度,加强畜禽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培训。环保部门应推动养殖场树立环保意识,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措施,以此来提高养殖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环保部门还可通过环境保护执法人员来监督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2]。

3 小结

加强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与养殖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宣传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增加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做好防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促进畜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