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

时间:2023-06-16 16:38:10

导语:在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

第1篇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赫尔姆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布鲁巴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二、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民主地、和谐的、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三、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1、课题质疑法。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2、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3、联想质疑法。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4、方法质疑法。当学生做完数学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

5、比较质疑法。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变质疑。

6、批判质疑法。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四、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1、学生自我设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2、学生之间设问。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 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她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她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网络技术;体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加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此内容在我教学中的研究情况作一探讨。

一、体会一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网络技术,要合理的利用。如有的教师把数学概念、性质、例题、过程等一概做在课件里,上课没有板书或很少板书,教学容量是大了,学生却只顾观看,根本无暇理解和思考,教学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体现;又如在课件中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网络技术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使之更加扎实、有效。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网络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二、体会二

第3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数据;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峰.浅谈教师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内涵要点[J].亚太教育,2015,(30):213.

[2]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108.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网络资源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下,其他人将资源上传于网络上,以供有需求的人进行查阅下载。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上传资源以及浏览网络资源,这是网络资源的优点,也是网络资源的缺点。上传的人过于复杂,并且上传过程没有严格的把关,导致网络中各种资源都有,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有错误的资源。教师在挑选资源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挑选正确的网络资源运用在课堂中,并且对一些网络资源,教师在课堂中不可运用太多,容易改变课堂的教学重心。

一、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情境,导入教学

根据皮亚杰认知定律,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先利用一些网络资源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将学生导入情境,进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时紧跟教师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情境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对于初中生的教学情境不可太过幼稚,情境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若情境主题与教学内容无关,那么这个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毫无教学意义,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讲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爸爸在家要小明去买酱油,小明不想去,便说:“我这有两个硬币,如果一个两个都是反的,则爸爸去买,如果两个硬币都是正面,则妈妈去买,如果两个硬币一正一反,便小明去买。请问这种分配方式是合理的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便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通过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习知识时也会将新学的知识与情境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模型,将知识具体化

在初中数学中拥有很多抽象知识,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概念解说并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初中数学几何已经涉及到了空间几何,而初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完善,τ谝恍┥晕⒏丛拥募负瓮夹危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帮助学生构建几何模型。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网络资源,在网络中下载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几何图形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之间观看图片,根据图片在脑海中构建空间模型。对于代数中的学习,一些函数的图像,教师在课堂中讲例题时,对题中的一些函数也只能根据函数画出大致图像,但是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便可以很快地画出函数图像,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加完美的教学图像。

例如:教师在讲知识点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画出这三种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根据图像观察函数的性质,相对文字符号,语言图像更加具体,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校若有条件,便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几何画板,通过自己在几何画板中绘画出三种函数的图像,学生对这三种图像性质记忆更加深刻。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探究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课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便是运用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举行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以前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教科书以及一些辅导资料书便没有其他的查找资料途径了,教学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但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对于探究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查找,简单便捷。

第5篇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 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4、网上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

第6篇

采用多元化网络数据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便捷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习惯,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历史教学;网络数据;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峰.浅谈教师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内涵要点[J].亚太教育,2015,(30):213.

[2]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108.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化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

网络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开辟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多样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不仅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于更新,以便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其中,网络化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适时利用网络系统,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置思考题,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站,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很多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无形中增加大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例如,在学习“window 98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练操作的步骤,并对菜单栏、工具栏、颜料盒等组成部分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简单了解窗口工具的主要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出相关的试题,让学生独自完成所要求绘画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二 适时采用网络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所要讲述的知识通过网络技术播放在屏幕上,还可以借助控制机随时更换屏幕上的课件,可见,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教材上的文字相比,屏幕上的课件更具有生动性,从而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跃元素,从而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对于每一代计算机出现的时间以及特点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同时,屏幕上应出现每个时代计算机的图面,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发展简史的理解。 

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标准的有效环节,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进行自我检测,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及时发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经过cai软件检测出的结果不仅所用时间短,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学习“资源管理器”时,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检测自身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包括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可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 

四 适时创设网络情境,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网络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情境,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了网络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给教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教师通过创设网络情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实践中,不仅促使学生形成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网络具有自身的特征,教师可利用网络将全体学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可见,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通过对演示文稿主题、素材库以及搜集多媒体素材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制作演示文稿,经过相互探讨提高学生之间的

协作能力。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化不仅给信息教学课堂注入了活跃的元素,而且也给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驾驭信息技术课堂,这样,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网络化”的注入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03) 

[2]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01)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58―04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背景

为了贯彻经国务院批准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育部在2005年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1]为进一步扩大培训的规模, 同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两套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网络课程。2006年5-9月期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完成了网络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组织教师对广东深圳、辽宁沈阳和平区和新疆乌鲁木齐三地的近200名教师开展了网络培训试点教学,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7年2月,该网络课程(初级)通过了教育部师范司和项目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向全国推广。截止到2008年底,仅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两个单位,就为12万多中小学教师开展了这门课程的培训。2009年,报名参加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培训的人数已经接近9万人。[2]

二 实施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从以上描述可见网络培训的规模确实可观,但是网络培训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培训:是继续推广?还是加以改进后再推广?还是立即废除停止?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待于我们对网络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而目前,我国教师培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估模式来指导,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3]现实中教育行政部门衡量教师培训效果的标准通常为是否完成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习课时,优秀率是多少等,致使教师培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未被发掘,最终导致很多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教育界对于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倒是有一些研究,但是这些评估大都是针对传统的面授培训的,而且评估也只停留在一些浅层次上,关于网络培训效果的评估尚未出现。由此可见,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对我国教师网络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评价中,评价的准则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为指标系统,其二为概括性问题[4]。指标作为一种评价的准则,能用外在的行为来反映内在的思想,用具体的项目来反映抽象的内容,具有便于测量、测量误差较小、信度较高等优点。因此文章尝试运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指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因为文章构建的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所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哪些,经过初级培训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其次涉及到的问题是网络培训课程的质量,因为我们这里研究的培训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整个培训的内容是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的,网络培训课程的质量应该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应作为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次涉及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评估理论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综上分析,本文拟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初级培训大纲”)、网络课程评估理论、培训评估理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含哪些,经过初级培训应该达到哪些目标,笔者结合了“能力标准”和“初级培训大纲”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初级培训后中小学教师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的评估笔者参照了2002年6月7日,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规范中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这四个维度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评估理论作为评估教师网络培训效果的支撑理论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此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影响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的评估不能是一个静态的评估,而应是动态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分层次的评估。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教授提出的评估四层次模式,也称柯式四层次训练成效评估模式[5]恰好采用了分层评估的思想,从反映、学习、行为、结果这四个层次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这无疑对我国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实,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开始将这一评估模型应用到教师培训评估中。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采用了柯克帕特里克分层次评估培训效果的思想,将教师培训效果分为教师对培训的反应、教师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结果五个层次分别进行评估。[6]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师网络培训的效果的评估分为:教师对培训的反应、教师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应用和培训成果五个层次。其中的培训成果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校的综合实力三个方面。

2 评估指标体系雏形的构建

根据上述综合分析,构建出来的评估指标体系的雏形如表1所示。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2个和相应的评判标准。

四 结束语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仅仅是教师网络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一个开始。将评估指标体系很好地应用到评估实践中,及时发现网络培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对教师网络培训效果开展全面、深入地评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师网络培训是在网络环境下,依托网络课程开展的,那么网络课程的质量对培训的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而对于网络课程的评估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其次,教师将培训中收获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一个比较漫长过程,那么效果评估在应用层面上必然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最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校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很难进行如实地评估的,因此效果评估在衡量培训成果时又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EB/OL].

[2] 郭.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4.

[3] 戴锡莹,王以宁.柯试成效评估模式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57.

[4]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初中数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把数学知识的深度加深,另一方面它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而它在数学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位置。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当今我国的教育事业着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述是主要的,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被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并且教师的教具十分有限,主要就是粉笔、黑板与书本,再加上数学中有很多枯燥的定义、公式,这就致使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主要通过书本、作业与课堂笔记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有很大局限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也不利于成绩进步。

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扩大教学的范围,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枯燥定理用图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生动的教学环境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要点建议

(一)网络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基本上集中于教室,不但受地点与时间的制约,还受教学资源的制约,这样的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建立数学网站,把教学内容传到上面,以供学生下载,进行知识预习和复习,发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且对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提出疑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交流。除此之外,网络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数学知识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

数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受数学学科本身特征影响,因而难以将课上得很精彩,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只是把勾股定理的公式给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没有参与进去,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抽象、枯燥的定义与公式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算展示出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

数学科目本身比较抽象,对数学中的动态内容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再加上初中学生因本身心理、生理的特点,其学习兴趣不易被调动,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解决该问题,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练习。比如,教师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播放一段关于日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太阳升起时和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太阳等同于园,而海平面等同于直线,以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拓展了教学内容,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途径单一,只是通过理论的讲解来实现,但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抽象、鼓噪的定义、公式借助图片、声音、文字等手段给展示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垂线”时,单纯地讲解垂线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课堂也变得枯燥无味。而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垂线图形借助图片形式来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主动发现垂线特点并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这样就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数学知识和多媒体计算机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感受数学这一学科的无限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5):24.

[2]史朝刚.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