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38:12
导语:在扶贫工作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脑损伤包括脑卒中、外伤性脑挫裂伤。现代社会由于人的饮食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等因素,近年来我国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为109.7~217/10万人。笔者从事传统康复多年,近年来逐渐侧重于对脑损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运用针刺配合电脑中频治疗脑损伤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2~85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5 d,最长386 d,平均41 d。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9~81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4 d,最长405 d,平均39 d。两组资料基本相似,存在可比性。
1.2诊断与手功能测评标准
①经CT或MRI确诊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损伤;②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可以早期康复干预者;③手功能测评标准参照脑损伤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量表(1995)[1]关于对上肢肌力(第5条)、手肌力(第6条)量分标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针刺取百会、印堂、风池、肩三针、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等穴加减。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患者(取仰卧位),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电极板一组置肱二头肌肌腱附着处,一组置前臂伸肌群,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隔日1次,共治疗90 d。
2.2对照组
单纯针刺,方法同治疗组。隔日1次,共治疗90 d。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90 d后对患者的手功能进行评测量化记录。以其前后评分的减分率判断疗效,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痊愈评分减分率≥75。
显效评分减分率≥50,<75。
有效评分减分率≥25,<50。
无效评分减分率<25。
3.2治疗结果
3.2.1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治疗90 d后,痊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90 d后,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7%。
3.2.2治疗前后手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90 d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对手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4讨论
脑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是脑损伤后康复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患者在摆脱床、轮椅后,对手功能的康复愈加渴求。手功能的康复意味着使用工具能力的恢复,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对患者的康复信心的影响很大,对患者最终能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意义重大。现代神经解剖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位之躯体感觉皮质定位示意图、躯体运动皮质定位示意图,其中手的部分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2],说明手对大脑皮层的意义的确重大。另一方面,现代研究表明手功能的康复对大脑皮质功能重组也有促进作用。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流量,改善局部肢体组织细胞的营养,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电生理研究显示,针刺能使肌电幅度升高,减少异常脑波的出现,改善大脑皮层活动[1]。电脑中频治疗时按需编进程序,以一定电流强度,刺激感觉和运动神经(含肌肉)使产生有效功能,对瘫痪肢体的姿态和改善运动的随意控制等方面产生持续性影响[3]。从而也使手指的功能锻炼达到一定的训练量。
康复医师的严重缺乏使一对一的康复治疗模式不符合我国目前国情,因此怎样提高康复效率是目前康复科的热点问题。笔者运用传统针灸技术配合操作相对简单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了康复治疗效率,从而改变了单一的康复治疗模式。当然康复治疗向系统化、工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笔者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诸多方面还有待商榷。笔者强调康复一定要尽早介入。另外,有两点不容忽视,对于所有患者,其护理人员一定要较频繁地改变患者手掌,以免造成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对后期手功能康复不利;护理人员可以使用钝性棍状物品(折头牙签、笔杆)经常刺激患者手足心,对手-大脑皮质反馈机制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3,208.
山西:对重点贫困县实施定点扶贫全覆盖
为落实2010年7月全国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山西将在原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基础上,新增29家省管国有骨干大中型企业和15家中央驻晋单位,以及省军区、武警部队参与定点扶贫,使省直定点扶贫工作队达到170支,驻点帮扶县扩大到39个,实现省直定点扶贫工作队帮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此外,定点扶贫重点将由抓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抓产业开发,开展包乡、包片帮扶,实行目标责任量化管理。
同时,该省还将出台规模以上企业帮扶贫困村办法,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双赢互惠。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机关企业结对帮扶的贫困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鼓励和倡导富裕乡村结对帮带贫困乡村,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和生产经营主体投资贫困地区,开发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拓宽生产门路,增加村民收入。
陕西商洛:扶贫开发三种模式为全国提供借鉴
陕西省商洛市将扶贫开发作为统揽“三农”工作的强大抓手,探索出小额扶贫贷款、整村推进、两项制度衔接等具有全国意义的扶贫模式,不仅带动了商洛乃至陕西的扶贫开发工作,而且也为西北乃至全国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经验。
小额信贷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双线管理”。即政府一条线,从县到乡到村,各级政府都要在小额信贷工作中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另一条线是扶贫社、扶贫中心、社员小组,负责扶贫贷款的投放回收,项目实施,配套服务。其中,扶贫社并非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还要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交流生产经营经验等。扶贫社的财务管理也很健全,社员有联保合同、贷款契约、借款还款手册、社员守则等。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切入点,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以移民搬迁为切入点,彻底改善贫困户生存环境;四是以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和劳务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将商洛创造的新经验概括为“一体两翼”: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务技能培训为两翼。
两项制度衔接模式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该市组织开展一县一村、一县一乡和各乡镇好、中、差三类村贫困状况摸底和帮扶对象识别,建立帮扶档案,由扶贫部门牵头,民政、财政、计生等部门积极配合,提供资金、数据等环节的审核、认定,使帮扶对象尽快脱贫。
广东郁南:金融扶贫化解贫困户贷款难题
“贷款难”长期困扰着广大农民,而贫困户贷款更是“几乎不可能”。从2010年1月开始,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在平台镇大地村试水金融扶贫,2010年3月,金融扶贫试点扩大到6个镇9条村。2010年7月1日,郁南县与当地农信社合作设立“双到”金融扶贫基金,向全县共4497户贫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户可申请1万元的贷款,拉开金融扶贫向全县贫困户全覆盖的大幕。在全国开创了向区域内所有贫困户整体授信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工资性收入
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贫困地区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人人均2269元,同比增长22.7%;家庭经营纯收人人均2636元,增长11.3%;财产性收人人均79元,增长9.4%;转移性收人人均535元,增长21%。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工业发展,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非农就业比重的提高,以及工资水平的较快上涨,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增长22. 7%,对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3%,成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多项稳定农业生产政策的作用下,贫困地区农产量稳定增加,种植业纯收人人均1597冗,增长9.2%,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5.2个百分点。2013年政府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财政补贴支出,各地陆续提高了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和“应保尽保”;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超过1700亿元;699个县开始探索向贫困地区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受益教师达到120万人。这些措施直接促进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
“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
增速高于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比上年增加782元,增长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比贫困地区农村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这里的“贫困县”是指列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的554个县从2001年起即开始扶贫攻坚。经过连续多年的政策扶持,“贫困县”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内生动力。与2002年相比,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比重接近30%。2010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其中“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劳动力385万人,投入资金34.1亿冗,对于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实现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为“贫困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储备了人力资本,提供了发展后劲。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平均水平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83元,比上年增加747元,增长1 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关键词:贵州县域;供应链;国民生产总值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扭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开放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又是薄弱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成为广大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因此,研究调查及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对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化,优化经济环境,推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实现贵州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贵州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渐降低,这容易使人们忽视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这种对农业的忽视被证明是错误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最近一年多来我国较高的通货膨胀,其起因就是由于猪肉价格的暴涨所引发的,这是市场对不重视农业的报复。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工业品提供原料和市场,提供社会建设资金,为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积累,农村工业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不能完全依靠农业,在保持农业生产稳定的情况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改变。笔者选取了贵州88个县(区)2006年的截面数据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分经济强县、一般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组对农业的作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研究农业在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贵州经济强县,主要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和地区所在地城市以及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县、市(如国酒茅台所在地仁怀市,号称“江南煤都”的盘县等),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较大,而第一产业的产值相对较小。贵州经济一般县,主要是省会贵阳所辖的一些县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非民族自治县,这类县全省共有16个,是三个组中个数最少 。这类县一般乡镇企业都有一定的基础,其一、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均衡,经济基本能在自给自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部分地处贵州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共有49个,占了全省县级单位总数的56%,这类县一般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还不能自给自足,每年都要靠国家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扶贫资金才能维持基本的运转。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来看,在贵州,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对第一产业产值的依赖性越强,从贫困县水平发展到一般县水平,第一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值,能够使国民生产总值从0.238426万元只减少到0.208087万元,减少了0.030339万元,减幅为13%,而可决系数则从0.596096减少到0.353408,减少了0.242688,减幅为41%,即虽然相关性减幅较大,但第一产业产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变化并明显。再从一般县水平发展到经济强县水平,则第一产业产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已几乎不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三、对贵州第一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以上我们是将贵州各县按经济强县、一般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分类研究的,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了全省县总数的56%,一般县占了18%,两者合计占了74%。应该说这两类县域经济总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代表了贵州县域经济的总体水平,而且有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好于一般县,只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可获得国家数量不等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和增强民族团结。据2007年的最新资料,贵州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县为贵阳市所辖区县,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的一半左右,可见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彻底摆脱对国家财政补贴的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针对各类县第一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分别提出如下建议:
1.经济强县。
经济强县并非都是农业强县,因此还有许多工作要作。经济强县要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后两类县域经济第一产业的发展做出示范。要不断缩小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一般县。
一般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介于经济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间的县,数量比较少,由于缺少国家财政补贴,农业和乡镇企业有一定的基础,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一般县要把结合自身交通便利、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领先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全省为数众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路。
3.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最末端,该区域的广大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奔小康直接影响着整个贵州省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四、结语
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发展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对国民生产总值影响的程度越大。在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与第一产业产值的相关性较高,需要将第一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持第一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是推动县域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但县域经济的发展,却必须在稳定第一产业的情况下,让一些条件较好的县域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聚集,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而二、三产业的作用则逐步增强,此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第一产业占据了县域经济的主要部分,此时第一产业在国生产总值的构成中贡献较大。但是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增长会受到人口、自然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农业边际效率的作用会逐步递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此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靠第二、三产业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亚贞.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切入点[J].社科纵横.2004,(19):3-7.
[2]魏晶雪.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1-15.
[3]陈志强.浅论发展县域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7,(512):237-238.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贫困面貌。
2.什么是碎片化扶贫?
碎片化扶贫是指在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象,导致扶贫力量分散,收效见微的扶贫。
3.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4.什么是精准脱贫?
精准脱贫即精准摆脱贫困。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5.什么是科学扶贫?
科学扶贫就是精准、持续、合理、有效的扶贫方式,是基于精准脱贫后的常态化、可持续的扶贫方式。
6.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我国扶贫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党的以后开始的。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85年的1.25亿。
第二个阶段是从1986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扶贫开发,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5亿减少到1993年的8000万。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全国农村贫困问题明显缓解,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减少了,面也缩小了,但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扶持难度很大的“硬骨头”。要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温饱,单靠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或是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已经很难奏效,必须给予这部分贫困人口特殊政策和特殊帮助,才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把扶贫工作重点放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把扶贫到户工作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把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纳入大扶贫,明确提出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康复扶贫。
7.我国有多少个贫困地区?
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8.我国有多少个贫困县?
单一片区县2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92个。
9.我国有多少个贫困村?
贫困村12.80万个。
10.我国有多少个贫困家庭?
贫困户2948.50万个。
11.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
贫困居民7017万人。
12.我国有多少贫困孩子?
710万左右。
13.西部有多少个贫困地区?
西部地区有9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个单一片区。
14.西部有多少个贫困县?
西部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28个。
15.西部有多少个贫困村?
贫困村60031个。
16.西部有多少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3710万人。
17.我国的贫困标准是多少?
2010年确定为2300元人民币。
18.什么是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这里的贫困主要指物质的匮乏,有多种原因造成,如分配机制不公平、生产力不发达等等。在中国,贫困问题按照地域划分主要分为城市贫困问题及农村贫困问题。
19.什么是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省文化厅: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在解决工作问题上落脚,力争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推动品牌创新,力争在精品创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文化脉系研究,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旅游文艺精品。借助奥运会平台,在首都展示河北文化艺术新形象。二是推动服务创新,力争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实现新突破。把工作着力点切实放到农村和城市社区,抓住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和基本活动三个关键环节。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县级“两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步伐,抓好流动舞台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工作。在基本队伍上,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经费投入等问题,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在基本活动上,继续打造“希望之歌”、“和谐之声”等品牌项目。三是推动管理创新,力争在增强文化产业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宏观调控,建设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推介,加强项目示范。四是推动制度创新,力争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在文化立法、政策配套、深化改革三个方面着力。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争取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全省文化系统改革工作。五是推动理念创新,力争在破除人才制约上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省地税局: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五项整改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事业发展。加强班子学习和领导干部培训,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坚持依法征收,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稽查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规范税收秩序。三是大力组织地税收入,确保地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强收入督导,加强费源管理,深入推行科学、精细、规范化管理,加强发票管理,加强政策研究,提高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和征管效率。四是发挥税收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的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办税服务厅的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服务手段。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班子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内部各项制度的落实,继续实施“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深入开展纠风和行风评议工作,完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省统计局: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的新思路,强化了具体整改措施。一是在思想理念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理念、现代统计理念、和谐统计理念、开放统计理念和公共统计理念。二是加快统计改革。研究了加快推进地方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措施,加大对系统管理的力度,积极实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三是加强统计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改进完善设区市统计工作综合评比办法,研究制定县级统计机构业务工作规范及评比办法,完善省局联系县制度。四是推进统计发展。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扶贫办: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重点谋划和实施了五项工作。一是做大做实“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确保贫困农民直接增收。在全省认定和扶持了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为一体的发展链条,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二是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推动扶贫产业服务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扶贫资源,建设区域扶贫产业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发展,促进扶贫产业服务一体化协作。三是深化产业扶贫,建立区域连片开发扶贫产业带。规划建设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燕山区域、坝上地区等四个跨区域扶贫产业带。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建立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推广了“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改革,逐步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搞活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五是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和完善对第三批贫困村的扶持。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两个优先”,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与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分别于1997年、20*年开始实施,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且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标准和人均月补差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1997年为90元、20*年为110元、20*年为150元,月人均补差1997年30元、20*年42元、20*年158元,保障对象由1997年的110余人增加到20*年的444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4%。并实施分类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650元提高到20*年的700元,月人均补差由20*年的15元提高到20*年的52元,保障对象由20*年的2314人增加到20*年的89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年、20*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农村医疗救助累计3351人,救助资金13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56人,救助资金17万元。每年为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补助资金10元。累计补助资金11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2007年开展实施,全县现有五保对象822人,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795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率为3.3%,且供养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慈善工作。自20*年10月成立县慈善协会以来,共筹集善款7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千多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余万元。
五是临时救助。县内县外每年零时救助2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但在全县279个行政村中有3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重点村主要分布在地处南北两山经济欠发达的孙庄子、王家楼、存瑞三个乡镇,重点村总人口239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9%。帮助这些重点村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年我县启动了第一批12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至20*年,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安排扶贫发展资金188万元,全县第一批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打成机井4眼、完成截潜工程2处、修路45公里、建桥2座、硬化街道4000米、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平米、建柴鸡养殖小区1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20*年全县已有第一批的8个重点村实现了脱贫。
20*年启动了第二批13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同年,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冀扶办发[20*]26号文件《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行分级扶持的通知》精神,非重点县的重点村由相关市参照省对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村扶持的标准和办法予以扶持,但市以我县属省扩权县为由,未给我县重点村安排扶持资金。我县多次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省有关部门意见仍由相关市扶持,市意见由省负责扶持,造成我县重点村的扶持资金至今未得到落实。针对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我县采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村及经济党建双强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帮扶贫困村。从20*年起,共提供帮扶资金15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15万元、县直部门投入32.4万元、双强村投入14.5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救助面窄。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党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那些符合条件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本地户口的城乡贫困户和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因某些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边缘家庭,为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县财政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三是五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年来未能落到实处,但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以下决心,并实施区域性敬老院的建设。目前,东花园区域性敬老院已施工建设。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用好省级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建设,力争到2014年年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完成率达85%以上,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个财力相对困难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通过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办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条件。
三是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层次和水平。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发展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样化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省级达标高中,并在省一级达标高中遴选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高中,扶持有特色高水平民办普通高中,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四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城乡学前教育片区管理经验,建立名园带新园、强园扶弱园的管理模式,构建城乡、园际共同体。深化义务教育城区“小片区”和农村学校“委托管理”改革,推动“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建成一批群众认可的“身边好学校”。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和委托管理实验,推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面向高中学生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探索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新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贫困地区实施雨露计划。
具体申请条件为:
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年龄为16至45岁。
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