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38:20
导语:在课堂高效学习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初中数学教师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也不断加重,初中数学的学习,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授课教师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特别注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宣读,而不对书本中的定义、定理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增加科学合理的板书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数学难学,数学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和钻研不够,学习数学和听课不得法等问题。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五分钟数学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数学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
一、学生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教材、资料、练习本、草稿等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2、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数学课没有动手训练的习惯。
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教师要实现数学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
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找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学困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学生数学索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增加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困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
2、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
3、由“教书”转向“教人”。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学困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数学,同样地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学会会学数学。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坚决地丢弃那种“只管教,不管会”,“埋怨学生笨,埋怨学生差”的错误观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初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在数学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课后练习题,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数学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数学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数学活动中揭示和暴露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数学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引言:
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实现高效的学习和理解,并可以建立符合新课改的高效课堂。但是在我国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往往都是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中活动范围和模式,这样就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想法观点并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也未参与到课堂和活动中。因此这样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效率非常的低,教师不仅需要付出很多,而学生反而难以吸收所教学的知识。许多教学课堂安排之中,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而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教师自编自导的“话剧”之中,学生习惯性被动接受,一次有趣的未知探究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的知识输入,学生也逐渐丧失独立创新及思考能力。
1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教学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但是教学之中,教师往往不以学生兴趣为主去制定高效并符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案,仅仅追求盲目的教学形式,表面上营造出一副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但实际学生并没有合理吸收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一节课不仅低效而学生也一无所获。在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并钻研探讨,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创建与学生生活氛围相像和掌握知识深度相符合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结合生活,跟进现实。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相应转变,使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并具有吸引力,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获取能够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促进每个学生个体不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之后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之中,才可以更高效和主动的掌握知识。这样构建学习课堂,对实施高效数学教育有着很好的帮助[1]。
2增强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动力,也是学生能自主接受事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主探索、扩散思维、记忆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课堂上的良好互动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课堂之中,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公式记忆和模仿,并不能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发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彼此讨论并合作探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面对问题不会产生胆怯心理,创造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共同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的学习氛围,这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所要让学生学习的是思考逻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创造出符合学生兴趣又不失一定难度的数学开放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展开自由讨论,自主寻求问题结果。面对学生给予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清晰的逻辑表达,在发现自身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在部分学生快要放弃自主思考时,教师需要根据其所遇到的问题,在逻辑上加以引导并在话语中给予其鼓励。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开端
在高效课堂实施之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促使高效课的顺利进行。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普遍出现的吵吵闹闹,学生和老师之间毫无默契可言,没有任何学习氛围的课堂。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学会倾听,而老师也要学会倾听和注重学生所发表的言论。在这样的课堂之中才可以通过教学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在此处也同样考察了一个教师自身掌控课堂的能力,是否能精确的把控课堂氛围,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去,能够迅速带动课堂学生兴趣,积极快速的参与到本次课堂教学之中来这是对一个教师能力的衡量标准和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课堂促成自由、平等和有趣的模式。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之中主动探索、合作讨论,积极自主的发掘学习中的乐趣。
4精心安排学生课后作业
作业是每个学生在回家之后,自主完成的学习过程,这种情况下就更加考验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了。想让学生产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态度,就需要从平时的作业作业中入手。尽量多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开放研究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之中学到知识,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多变。作业最好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学习优秀并有着很好的理解能力的学生,多布置发散思维具有难度的作业,使他们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扩展思维,提高自身学习的质量。而针对在学习方面较为落后的学生,布置些简单易懂的作业,培养他们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产生成就感,从而建立良好的信心和勇气[2]。
5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深究。根据现在课改的背景之下。在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应及时调整自身教学问题,创造出具有适应性、多面性、多趣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活跃发言,积极探索,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君.新课改环境下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2):213-213.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中学 551700)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细胞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效果的优劣,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因此,对于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我们老师认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教学中的体会。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初中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教哪一门,那门就特好,年老的老师,学生对其所教科目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一名数学任课教师,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三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他们往往很勤奋,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经常加以辅导。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到老师真心为他,才会主动去学。
二、数学的自身魅力
1、和谐、对称之美
数学在其内容和结构方法上一般具有对称美。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美观之感。代数中的对称多项式、对称行列式、多项式方程其虚根成对出现、函数与反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等都具有一种对称之美。解题中的互逆思维、对称原理等就是对对称美的一种追求。正弦、余弦曲线,欲达不能的渐近线,变化多端的定值问题,直观有趣的数形结合,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富有诗意。数系的历次扩充,就是在矛盾冲突与解决之后达到新的和谐。黄金数x==0.618…,就是现实中的美的反映。
2、简单、明快之美
简单、明快既是数学美的直观显现,又显示了数学的内在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数学中的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则是指对于困难和复杂问题的简单回答。”也就是说数学美是指追求用最容易、最清楚而且更经济的方法来解题。
3、新、奇、趣、巧之美
数学中常有新、奇、趣、巧的问题或解答,探求数学中的新、奇、趣、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芝诺悖论:乌龟和兔子赛跑,龟在兔前100 米,两者同时起跑,兔的速度是龟的10倍,兔能否追上龟?结论显然。但如果换个角度分析:以上条件不变,兔跑完100 米,龟已前进10 米,因此没追上;兔跑完10 米,龟又前进1 米,还是没追上;兔又前进1 米,龟又前进0.1 米,如此下去,兔子不是永远追不上乌龟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此时适时地引入数列极限的概念,龟兔距离差构成数列:102,101,100,10-1,10-2,…此数列的变化趋势为零,在无限变化的过程中,兔子追上了乌龟。在有限到无限、近似到精确的过程中,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产生了一个飞跃。
三、课堂艺术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列如: 在学习弧长公式,l=nπr/180 时,教师可以由路是笔直的,当碰到弯道时,这就成了什么形状为情境诱导学生,那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弧长。
2、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题时,篮球、足球很受人喜欢,所以可以把此类题多作为典型例题。
3、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学习视图,可以用教具(长方体、圆、圆锥、三棱锥等等),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它的几种视图;在学习抛物线的变化时,可以用投影仪展示它的图象、性质及其它的位置变化。
四、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无味,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丰富多彩,用新奇的、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引入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方法相结合。再如课前两分钟的唱歌、猜谜语活动,上课期间发现学生累了也可以插入一些这样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也喜欢这样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数学活动
由于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所以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形式更灵活多样,更能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出版数学墙报,可以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作数学教具,进行数学课外测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欢做的,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利用情感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和塑造学生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一个吐字清晰、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教师总是被学生青睐,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引导下,往往产生愉悦心情,涌起对老师的尊敬,涌起对教学内容的探求,使学生对教师的课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后的巩固练习
1. 让学生体会到做题中的无穷乐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取得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有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作业中一些积极的评语的心理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中寻求一定的平衡。换句话说,中学语文既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知识学习的平台,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剂。然而,当下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多将语文局限于一门基础的学习课程,对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模式化、功利化的教学形式。大多数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传统的教授课文内容,从写作背景到写作意义,一一陈述;而对较为开放的写作教学,很多老师也为追求高分,不断总结作文的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内容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乏味单一,老师只是将知识一味塞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长此以往,中学的语文教学就陷入了窘境,教学质量不佳,效率低下,给学生自身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形式化的训练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变得排斥与厌倦,创造性思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也较为强烈,他们多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兴趣与爱好正是驱动他们前进的重要源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越来越成为新风尚。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老师可多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语文课堂本来就是大家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提出疑问或积极回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感和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鼓励和激励都是增加自信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与激励,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让学生发掘自我,提高自我。当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己沟通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时,语文课堂就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也在多变的形式下给了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拓展课外知识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都是一位敬业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只有深入的研读教材,教师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意义所在,才能准确的抓住教材的精髓,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高效地让学生们把握教材内容和重难点。除此之外,学生仅仅对教材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语文教学和学生自身都十分有利。
(三)运用新型教学设备,多变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在学校里,很多新型的教学设备备受学生喜欢,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适当应用,这对于教学本身是十分有利的。如老师可运用电脑、投影仪为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视频、音频等影像资料,老师也可以自己制作PPT等展示给学生。这些新型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思中学,从而培养学生听、读、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对学生自身也是极大的帮助。新型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增添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中学语文教师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立学习小组来增加学生的沟通交流外,也可以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这样多变的创新教学无疑是给了学生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更多的自信。简言之,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们会越来越重视学生这一主体,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依靠学生和老师来共同实现的。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正在被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舒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如何形成一套学生能普遍接受的大众教学方法,这个问题让很多年青老师备受困扰。
一、找出难点,逐个击破
对于比较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和枯燥,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这时就应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情况下,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就越难理解。因此,教师应经常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为了便于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就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DNA的空间结构,老师用语言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二要注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许多生物知识的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一是抓主要矛盾,二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很复杂,也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
二、构建网络,以点带面
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在脑中形成一条清晰鲜明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具体来说,构建知识网络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生命的基础学习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三、掌握生物知识的内在规律
生物同其他事物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学习生物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因为,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人的认识都是由少到多,由浅到深,逐步深化的。因此,生物学习不能急于求成。掌握生物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又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
在课下,要注意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便能够熟练运用,让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被学生“同化”吸收。例如学习了细胞分裂,可以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列成表格,这对以后做题是很有帮助的。再比如在细胞分裂中,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动物的细胞分裂呢?每节课后都把课本仔细地通读一遍,毕竟有些小知识,需要课下来补充。
四、归纳总结,定时复习
生物知识的内部既存在着联系,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形成网络,构制知识体系。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学生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1)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与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2)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实际运用,使其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74-01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脱离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要以课堂反馈获得结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使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从备课入手,环环相扣,努力打造乐学、高效的英语课堂。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实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喜悦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有时学生说不喜欢某学科,实际上就是不喜欢某位老师。因为初中学生往往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习上受情绪影响较多,教师需要放下架子,多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二、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
教师的备课是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师备课,编写教学方案,才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才不会让学生盲目的去预习。参照学习目标更能让学生分清重点和难点。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来读预习的新单词和新课文。从中发现学生的发音所存在的问题和检查语句是否连贯。学生可以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解决。所以,教师的备课以及正确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的预习,也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在下课时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了解下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拼好音标,读准单词。让学生做到三结合,即汉语意思,音标,单词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给出任意一个都可以拼写出来。预习课文的时候,要读至少两遍,第二遍开始就不能一味的只读英语,要想一下这句英语怎么翻译成汉语,在这篇文章中怎么翻译更好。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觉得自己听不懂,想听天书一般。
三、营造良好的学好氛围
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认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 in pairs, Read and speak out, 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教学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了形象思维。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无疑也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总言而之,教无定时,贵在得法。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构筑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收获“颇丰”,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文本细读是指通过对文本材料的仔细阅读,并进行精确、细致的语义分析,进而实现对文本材料更深刻的解读。其中语文课程目标是指:学习语文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也就是说语文素养怎么样;语文课程内容是指:语文需要教会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内容;语文教材内容是指:针对现有教材应用什么形式教,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选用什么文本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根据所教学生素养,使用什么最佳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文本细读强化教学效果。因为同学们可以通过文本细读读出文本内容,并读出对作者的理解,读出对作品的理解,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及背后的含义。本文主要从说明文和散文角度探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一、文本细读强化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效果(文本来源:《海底世界》三上;《太阳》四下)
方法一: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太阳》这节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太阳的高温,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相当于钢铁靠近它立即变成气,再想想人的体温是36℃左右,如果发热到40℃就算高烧,则需要立即退热处理。另外,水要是加热到100℃立即会沸腾,若是皮肤碰到则会立即红肿或者出现水泡的可能性。那么太阳的表面温度是开水的六百倍,钢铁靠近它会变成气,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同学们体会太阳的温度是难以想象的。
方法二:换字挖句进行文本细读。《太阳》这一课中的第一段写道: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文用引词手法,发现使用了“差不多”和“二十几年”,那么同学们通过自读或者是朗读可以体会到这两个词语并不是通过天文学家的准确计算得来的,而是估算,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悟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方法三:通过图例演示进行本文细读。因为说明文中常常会涉及一些科普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通常是枯燥无味却又深奥难懂,那么教师必须通过形象且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两门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太阳》这一教学内容,发现太阳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通过图例演示风雪雨云的形成,让学生真正感悟正是因为有了太阳才有这些自然现象,才有了不一样的天气,不一样的季节。
二、文本细读强化小学语文散文教学效果
方法一:抓线索,理思路。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材料的内在关系。因此,必须抓住散文的主要线索,有助于理清散文的写作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想,也是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本领。为了透过散文的“形散”的线索找到神的精髓,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立意。其中小学阶段的散文主要分为抒情和叙事类散文。抒情散文主要是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发生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文本材料,习惯性用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物现象、人物活动或是感情发展变化作为线索来写作。叙事散文主要是按照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安排结构,表达中心的。
方法二:品语言,悟语境。散文最大的特色是语言美。好的散文都是语言优美凝练、思想自由灵活。优美的散文就更富有诗情画意。其中散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自然流畅、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会更加深刻。细读散文语言的朴实自然、细读散文语言的含蓄、散文语言的诗情画意,而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往往都各具语言风格。因此,教学散文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仔细品味字、词、句,相互点拨,深入体会作者在用字精炼上下的工夫,同时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最终运用语言的能力。
方法三:借联想,领神韵。散文的联想都是源于细微的观察和精细的描述。散文的画面尽量力求得见摸得着,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另外,由于语言表达含蓄深邃,使人读后如临境生情。作者勾勒画面使得读者想象空间大、意味深长,散文诗意芬芳浓烈取决于作者丰富活跃的联想。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深一步感悟散文中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借背景,深思考。通过作者创作历程,可以有效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都是对社会的折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了解文本的相关背景,相当于拿到了鉴赏散文的金钥匙,增强学生阅读散文的吸引力。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时间,反而适时适当地呈现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快速了解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产生情感共鸣,能够更深切地体会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更清楚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独有的情思。
参考文献:
[1]邓振英.通过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