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时间:2023-06-18 10:30:45

导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第1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蓬莱市城乡;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大强农富民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应正确妥善处理好的问题,为此,必须梳理出城乡一体化及美丽乡村的具体与建设要求。

(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导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共同繁荣的整体系统。

(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等四个层面的“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难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蓬莱提出了“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是基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低碳富裕等现代文明要素以及社会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没有农民住房条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小康社会。

三、蓬莱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中应着力加强的几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义在于构筑平等、协调、相互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和农民的自觉参与。结合我在北沟镇贺家沟村的住村帮扶情况来看,我觉得从北沟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力度,加快城乡公路网规划未修编和调整,完善干线路面、聚焦区和中心村路网。结合今年的“道路网格化”建设,北沟镇年内投入2800万元完成57.4公里村内路硬化和连村路打造,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

(二)搞好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重点做好点、线、片、面结合三篇文章,以“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的创建思路,把“点”上的景连成“线”上的景,再构成“面”上的景,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为推动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源动力。今年以来,北沟镇的“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将按照“一轴、一片、两区、两中心”思路进行创建,重点对以北姜路为轴心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一轴”,即整体打造以北姜路沿线村为轴线全面铺开;“一片”,即对以蔚阳山为中心的刘家、大姜家、西吴、曲家庄、孙陶、小姜家、河润、两铭等八个村为区域进行连片打造,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创建品质。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农户座谈会等途径,发动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是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从而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各新闻单位通过开设“美丽乡村”专题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和讨论,正面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方形资金筹集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2篇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我县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视察,并赴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延吉市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和我省桓仁、宽甸两个满族自治县部分乡村进行了学习考察。五市县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思考,充分论证,精心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提出几点建议。

一、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思路,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要求,五市县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让规划引领建设、改造和升级,致力于推进环境、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四平市铁东区明确了“抓点、连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整治和建设并举,做到组织领导、示范引领、资金投入、帮扶措施、督查指导“五个强化”。桓仁、宽甸两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桓仁县制定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桓仁镇和北甸子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南沟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宽甸县确定了“四美十有”标准,河口村被国家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二)整合资金,注重突出实效

五市县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宽甸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申报创建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全力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集中优势,重点帮扶。如2013年,帮助青山沟镇整合省市县各类资金770多万元,对散居于山上的45户进行整体搬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依托青山沟景区,悉数办起了农家乐,每户每年住宿和餐饮净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桓仁县“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对全县103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四平市铁东区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筹资,即区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三)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四平市铁东区全面开展了以“治山、治水、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净化工程、高标准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工程、退耕还林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桓仁县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1.9亿元,建成生物质垃圾气化站8处、垃圾堆肥池165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套,新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处、户用沼气池5132个……达到了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解决卫生问题;既解决燃料问题,又解决肥料问题;既解决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宽甸县着力开展了“四场五化六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推进“万盏路灯进村屯”、“万座水厕进农户”等工程,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五市县各乡村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作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延吉市万宝镇红旗村依托毗邻长白山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民俗特色品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民族风情。在这里,一幢幢具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白墙青瓦房整齐地排列在溪水两旁,统一的木栅栏围起一座座农家小院,86户家家院里都是“蔬果飘香绿满园”。该村逐步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民俗风情体验、家庭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体系。2014年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1900万元。桓仁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形成了以葡萄、山参、优质米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基地,培育和发展了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其中老黑山村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共发展大榛子种植基地3600多亩,年产大榛子3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万元。大榛子产业成为老黑山村农户致富的摇钱树,让曾经的全县经济最落后村变成如今的最富村。宽甸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在景区与沿线周边建设了有机蔬菜、山野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示范基地,农旅结合效益明显。如今宽甸农家乐已多达2000家,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百姓致富,也将宽甸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五)创设载体,培育乡村文明

五市县积极引导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培养农民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风。万宝镇红旗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该村认真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和“美德在农家”、“不让黄赌毒邪进我家”等活动,形成了“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遵规守法”的良好风尚。桓仁县湾湾川村,以“爱家邦、美家园、传家风、睦家邻”为村训,建设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2处,村民在闲暇时间唱村歌 、跳健身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在村里蔚然成风。宽甸县河口村,在村“十星文明户”的基础上,按照“美丽农家”的标准,评选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环境整洁、产业致富的美丽农家80多户。用典型的力量感召和激励村民人人讲文明、家家有产业、户户讲和谐、共奔幸福路。

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屯环境美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建和改造了村部、村路、巷道、边沟、院墙、卫生室、农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更多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水泥路,住进了漂亮新房,喝上了清洁自来水……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各村设置了垃圾箱,配备了保洁员,村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卫生改厕力度加大,农村环卫保洁水平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结合乡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四是道德文明素质得到提升。认真开展了“四德”主题教育进乡村活动和“道德文明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了农民道德文明素质,净化了民风、村风。

几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涌现出了一些生态优良、环境秀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如: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获得省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先进村、省环境优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大孤家镇王小堡村也曾获此称号)、全国法制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红透山镇成为全省宜居示范乡镇。大苏河乡沙河子村成为我省少数民俗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的典范。

成效有目共睹,差距不容忽视,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与五市县等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认识高度、工作力度和推进程度的不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各乡、村之间发展得不平衡,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全县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卫生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所占比例还不高。二是缺乏科学规划。一些村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通盘考虑,村庄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村虽有规划也不按规划实施,随意性强,导致规划和建设“两张皮”;有的村规划粗线条,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总之,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三是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习惯尚未形成。有些村户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形,在一些村户中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有的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不快。

三、关于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县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无论是从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来看,还是从生态资源、发展现状来看,广大农村都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需要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要像宽甸等县市那样,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实的实施方案、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和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村屯为实施主体、县相关部门为考核主体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有序推进,认真考评,形成县、乡、村三级共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美丽乡村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村两级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切实抓好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村两级班子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工作导向和激励机制。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亟需一大批有责任意识、创业激情、开拓精神、务实作风的乡村干部来带领。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强烈企盼。

三是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要建立多方筹资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城建、交通、农林水、环保、移民、扶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省市县帮扶部门、帮扶单位的作用,做到资金项目集中投放、高效使用,力求打造更多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倾力守护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是我县最厚重的家底。作为生态资源的承载主体,各乡村要始终不渝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要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坚持生态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绝不能因为短视行为而牺牲乡村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努力将我县乡村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和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统一,把乡村科学规划与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乡村特色和品牌。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施工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各乡村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编制本乡本村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做到同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同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同精神文明建设相呼应,让规划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引领

作用,优先抓好城郊村、 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驻地村、重点景区村建设工作,做到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促面、有序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民风淳厚的示范村、特色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民风正的有机统一。

三要坚持因地制宜方针。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合理化布局,实施差异化指导,突出个性化塑造。坚决摒弃“一个模子”、“ 千村一面”的现象,始终保持乡土特色和田园本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独特魅力,彰显自然、恬静、绿色、清新的乡村之美。让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田园农家、鸟语蛙鸣、院墙屋瓦、淳朴民风、满乡文化……这些具有鲜明的生态元素和乡土气息的生活印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三)加强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在“美”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涵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无害化处理等众多领域,需要多部门协调作战。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通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环境整治,达到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卫生净化、街路亮化、环境美化,远离脏、乱、差。让干净整洁的村落、蔬果飘香的庭院、绿意盎然的花木、平坦通畅的道路、清澈见底的河流……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实效。要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要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村屯美化、河沟清理、卫生改厕等方面入手进行环境整治。制定环境卫生管理长效保洁责任制,做到卫生环境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可持久。

(四)立足生态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没有特色产业作支撑,农民就难以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以特色产业支撑为重点,形成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并进的良好态势。

一要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生产基地培育。各乡村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特色农业狠抓生产基地培育。特别是要以大伙房水源保护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搞好水源保护区产地认证、产品标识和区域保护工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依照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运作打造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户积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山野菜、花卉等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特色火起来,形成效益。使我们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特色产品走向城市、走进商场、走上餐桌,不断提升清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二要围绕生产基地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地百姓。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下大气力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对外联大靠强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牵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与农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就地增值,大力提高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以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合理流转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土地能够向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促进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要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镇(乡)村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积极打造融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使自然之美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田园之美与生态之美相映成辉,努力打造更多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增收。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县旅游的亮点,使之既有看点,又有卖点。

(五)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

件”建设。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深度融合,使美丽乡村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一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增强环境保护和卫生保洁意识。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以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持村屯庭院干净整洁,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明内涵、更有文化底蕴。让农村既有美景,又有美德。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大家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形成风醇物厚、健康向上的民风、村风。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要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3篇

一、认识到位是前提

由于我区是四平市核心主城区,多数村为城郊村,农民收入水平不低。因此,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都是二、三产业,“三区一建”工作一度拉全市后腿,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只是利用省补资金在省级示范村、重点村上作表面文章,小打小闹。201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对照省、市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反思,深感4.8万农民虽然衣、食基本无忧,但生产生活环境很差,幸福指数急需提升,为百姓打造整洁优美的生存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基于此,我们及时召开区、乡、村、社四级干部座谈会,并组织召开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了全区干部的思想认识。

二、重视到位是关键

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取得实效,能否克服一阵风、出现形式主义,关键看区、乡、村三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关键看区、乡、村三级领导是否真抓实干。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区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全区抽调18名区级领导包村,52个部门、52个区属企业包18个村,明确了包保任务、完成时限。二是领导亲自指导。我们区委书记亲自包保一个村,并经常到所包保村及重点建设村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工作落实。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踏查调研、现场办公,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严格检查评比。明确每月领导小组检查一次,每季度一评一通报,建立激励机制,并将全年评比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主要内容。四是坚持以奖代补。区财政每年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用于奖励行动快,效果好的村项目建设,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措施到位是保障

第4篇

各市(州)党委、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党委、人民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促进美丽吉林建设,从2015年开始,我省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经过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推荐、市(州)审核、省综合确定等工作程序,并经专家论证会讨论通过,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最终,确定榆树市五棵树镇爱国村等108个行政村为2015年省级美丽乡村,名单已经发至各地。为了进一步对108个美丽乡村进行再完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再提高,经过省检查组实地督查和专家论证后,现提出今后建设完善提升工作意见。

一、完善提升工作的主要内容

总体上分为10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日常保洁机制,建立有效可行的村规民约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绿化美化建设水平;四是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包括完善文化广场、建立宣传栏、丰富墙体文化、挖掘历史名人、保护古井古树等历史古迹、建立村史馆等;五是完善村级“一站式”大厅服务功能,主要是增加农村电子商务、快递、便民服务等;六是推动新农村与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七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八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村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九是加强规划村屯未来建设方向和项目安排;十是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针对每个村的今后完善意见见附件。

二、完善提升工作的时间安排

从2015年末至2016年末,利用1年时间,对108个美丽乡村进行再完善、再提高。

三、完善提升工作的资金安排

完善提升资金由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投入为重点,乡村和农民投入为主体。

四、完善提升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是各地要加强领导,切实把美丽乡村完善提升工作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加强部署,积极作为,制定具体实施完善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完善提升工作,全力打造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新目标、新标准、新面貌。

二是各部门要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帮扶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规划指导,整合部门力量,倾力支持农村建设。

三是各行政村要认真查对自身完善意见,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确定本年度项目建设内容,按照目标任务,抓紧利用有效建设期限,加强建设,完善提高。

第5篇

一排排青砖黛瓦、林木葱郁、干净的水、平整的路,放眼望去,这如画一样的场景,是凯里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凯里市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在一线、做在乡村,始终坚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顺应农民需求的富、学、乐、美,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凯里市美丽乡村建设以“示范村”和“推进村”为重点,按照“示范引路、以点串线、以线成面、全面推进”的思路,通过“点”上重点突破,形成“线”上有机对接,带动“面”上整体提升,着力把全市农村打造成为“自然h境生态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产业发展生活美、乡村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

“要不是今年搞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的卫生就没有那么干净,感觉像住在城里一样。”凯里市三棵树镇朗利村乌利寨村民杨胜棠激动地说。

凯里市共投入390万元在黔东南州先行先试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惠及群众上万人。

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除了让水更干净,凯里市投入95065.28万元,通过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农村的房屋新了、路宽阔整齐了、路灯更加明亮了、村庄整洁了、环境更加优美了。

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中,凯里市把留住“乡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特色生态农业。三棵树乌利寨建立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共150亩;大风洞乡石板村通过种植葡萄、核桃、蓝莓,发展稻田养鱼、养虾及养牛、养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同时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300元;万潮镇香炉山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园区,发展蔬菜、无公害葡萄、油茶、生态水果种植,鼓励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

“我家的土地租给企业了,我应聘到‘云谷田园’园区打工,每个月能挣两三千,目前我们村有40人左右到园区里面打工。”舟溪镇新光村村民吴兴荣说。

农民生活富起来了,农村精神文化不能落后。凯里市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比三争”(讲法纪、讲诚信、讲奉献、讲科学、讲文明,比学习、比环境、比和谐、比发展,争当新型农民、争做幸福家庭、争创文明村寨)为抓手,打造了5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

1、引言

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近几年,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要求,以霸州市省级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继续深入推进固安县和北三县两大往年省级重点片区,同步打造9个市级片区,突出抓好265个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逐渐步入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建设成果,深入谋划下步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廊坊版建设。因此,针对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规划,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2、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周边原有的工业项目,已经不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同时受到地价、环境治理成本升高的影响,这些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不法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只顾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使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一些乡镇企业中从事电镀、有色熔炼加工、废塑料加工、包装印刷等,由于工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环保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偷排偷放现象,具有企业规模小,排放量大、造成污染严重的特点。粗略统计,乡镇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目前已占到廊坊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0%左右[2]。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乡村级“工业园、工业小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成立,一时间招商热席卷各地。廊坊市许多的企业相继在乡村各种不同的工业园(区)落户建厂,在当时确实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增长作用,但由于乡村园区规模小,而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别是应该建设的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园区工业废气、废水、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显现,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民事纠纷集中暴发。另外,廊坊市农村工业企业大多以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式工业为主,分散、规模少为特征,主要包括文安县废塑料(造粒、吹塑)加工,安次区的包装印刷,霸州的小电镀,大城的有色熔炼加工和岩棉等,其部份企业工业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环境,污染危害非常突出,环境压力加大。

2.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农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农村呈现出“村中污水成流、村外垃圾成山”的景象。这些严重的污染现象,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随着污染加剧,同时也将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耕地,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3]。

2.3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新型农业种植方式的不断普及,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农村大量使用,除带来农业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棚膜废弃物,其中棚膜由于便于利用,得到了一定程度回收利用;而废弃地膜因回收成本高,综合利用价值低而普遍得不到有效回收,更谈不上利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农业意识和农机综合处理能力的影响,加之回收利用的成本问题,当前农村除常规的秸秆还田、用作畜禽青贮饲料外,秸秆现场焚烧为主要消纳方式,每到夏初秋末,焚烧烟尘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廊坊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4水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近几年,廊坊市受大气降水减少和地表水上游入境水量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已使本区域内河流水体水质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另外农村中的生活污水和一些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超标排放到附近地表河流,更加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一些村庄水源地靠近地表河流,河流下渗到补给地下水,则造成了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此外,农村供水设施基本上靠农民和村委自筹资金建设,受投入不足影响,多为小型规模,长期在设备简陋、处理工艺落后情况下运行,加之输水配套管线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村饮用水给水水质难以得到安全保障,是当下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5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大部份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单纯追求提高农产品单产数量,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结果为土壤板结和酸化、有机质含量流失下降、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出安全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安全构成威胁,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4]。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农村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35%,比发达国家低将近20个百分点。化肥、农药的大量流失,长此以往,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恶性循环,首先在土壤中沉积,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湖泊,有部分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土壤、空气、水源污染。

2.6环保工作重城市轻农村

前些年环保工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人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情况下,已经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短板;部分领导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发展,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敷衍塞责,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为难情绪,干劲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村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缺乏自主性,对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见怪不怪的不良习惯仍有一定市场。

3、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3.1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长期已来,在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与执法工作都非常薄弱。一是要加大组织建设,有计划分步奏进行人员培养,尽快成立一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管的综合执法队伍;二是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和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高压态势,坚决严惩,使生产者经营者不想污、不敢污、不能污,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者。三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典型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地方行政法规和政策及污染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在农村各地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对村镇有关人员和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环境法律法规讲座,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大事;让农民时刻牢记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着力增加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群众在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中承担责任,获得荣誉,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建设与美丽并重。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城镇居民的美丽乡愁。

3.3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在环境治理方面,国家层面对农村污染防治投资严重不足,地方各级政府又缺少资金投入,专项治理经费也难以申请到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今后应采取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扶持措施,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促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视[3]。廊坊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狠抓农村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基础上,推进“PPP”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2016年全市省级重点村清理垃圾杂物297.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1.6万处,建立垃圾处理长效保洁机制的村庄达到3128个。据统计,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省级重点村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完成村内主要道路和街巷硬化5026公里,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5万个,铺设污水管网129万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9934处。在推进农村“电代煤”和“气代煤”工作中,深入推进荣乌高速以北涉及8个县(市、区)的全域“电代煤”“气代煤”,省级重点村已完成煤改电、煤改气2万户[5]。

3.4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要统筹考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治农村污染。尽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生产使用可降解农膜,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健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回收贮运加工网络,减少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制定促进企业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农产品生产、有机肥推广使用的税收、价格、信贷等优惠政策。对因秸秆禁烧引发的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结构调整、秸秆综合利用设备购置等投入,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农村生态恶化趋势,保障农业健康发展[6]。

3.5大力推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

围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绿美乡村目标,廊坊市启动了“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工程。省级重点村完成村内街道和休闲游园绿化427万平方米,建成环村林带绿化4034万平方米。三年多来,我市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共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覆盖全市农村的10个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随时监测农村水厂饮用水水质[5]。

4、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省、市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站位全局,统筹推进,以提升北三县、固安县和霸州市三大省级片区引领,突出打造香河省级重点片区和9个市级片区;以倾力打造40个省级精品村为抓手,全力实施“12个专项行动”,建设好268个省级重点村和161市级重点村;以推广垃圾处理“PPP”模式为主导,全力提升“两改一清一拆”工作水平;以打造旅游精品村为亮点,全面启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植新业态,突出“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工作中努力实现“四个跨越提升”。

5、结语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同样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希望,要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政府的积极性,上下同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N].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4,32(2):97~105.

[2]周颖辉,贾春雨.廊坊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1):220.

[3]张长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N].河南日报,2015-11-01.

[4]京华时报.农业部:农业已超工业成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N].2015-04-1501:22:30.

[5]串珠成链别样美—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记录.发表时间:2017-02-08.来源:廊坊文明网.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行政村为单位,本着缺啥补啥、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整体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快提升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推进原则

(一)突出重点。在2006年以来省里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试点村、推进村、示范村和重点村中,重点选择基础较好、投入较大、积极性较高的村实施完善提升,突出样板村群的行政村完善提升建设。

(二)统筹推进。统筹推进行政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梯次完善。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批次推进完善提升工作。

(四)地方为主。坚持市(州)和县(市、区)投入为主,乡(镇)、行政村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

(五)坚持标准。完善提升要坚持较高标准,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实行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完善提升200个村,包括2015年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和2016年计划创建的美丽乡村,以后每年完善提升200个村左右,到2020年,全省完善提升1000个村。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对破损的村内道路、桥涵、排水沟渠、文化广场、围墙大门等基础设施进行及时修整和维护,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二)建立环境卫生日常保洁机制。全面落实保洁经费、保洁队伍、保洁设施和保洁制度建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包花草树木成活、街道排水沟清扫清理、包垃圾清运处理等。

(三)整村推进绿化美化。村屯四周、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村内公共服务场所等都要绿化美化,推广种植景观树和成片成圃花卉,有条件的进行亮化。

(四)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品位,挖掘保护古井、古树、古迹,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技艺、民俗、传说、祖训家规,建设宣传栏,绘制文化墙,修建村史馆,宣传历史名人。开展扭秧歌、广场舞、文艺演出、农民书画、摄影展等各项文体活动。

(五)完善村级“一站式”大厅服务功能。增设村电子商务服务窗口,配备电脑等必要的设备,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代缴、代送、信息查询、免费无线网络等各项服务。

(六)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开发名优特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点、花海基地、乡村旅馆、农业采摘园、农家乐等,带动和促进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七)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依托商贸部门和流通企业,发展各类农村连锁超市,推进超市下乡,统一配货,倡导绿色消费。

(八)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与司法部门和有关律师联谊协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司法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化解矛盾,建设平安村屯。

五、实施步骤

(一)申请申报。1~2月份,采取村提出申请、乡镇把关、市县审核的程序,确定完善提升对象,报省备案。

(二)制定计划。3~4月份,帮助行政村制定完善提升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项目和投资,落实建设进度。

(三)开展建设。5~10月份,按照完善提升计划,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四)检查验收。11~12月份,市(州)和县(市、区)搞好检查验收,省进行抽查,提出完善提升成果意见。

六、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谷庄村位于大义镇西南部,254省道东侧,距巨野县城约10公里。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镇因地制宜,加强谋划,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规范升级、乡村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美丽庭院”建设,以谷庄村为试点,着力打造“村庄院落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7月16日,全县“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在谷庄村召开,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能感受到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干部带头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一直坚持村干部作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坚持村干部包片包街制度,村干部带领党员、保洁员在清理地表垃圾、治理沟渠污水、进行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建设。并一次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指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逐渐由“要我做”逐渐改变为“我要做”,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上面喊破嗓子,不如底下甩开膀子”。道路硬化时,村民主动承担自家门前路面的硬化建设,增加了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达到了现在“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的美好局面。

二是培养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一花引来百花开。”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为了工作中“好学”,如果靠政府“砸钱”搞千孔一面,只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谷庄村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寻找村里热爱种植花草果木的农户作为先进典型,重点培养,以示范的成功效果拉动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引领群众主动创建“美丽庭院”,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进度。“美丽庭院示范户”王宗梅,喜爱种植各种花草,了解情况后,村支部专门为王宗梅申请了花草种植培训,并提供多种花草供其种植,王宗梅小院的美丽风景吸引了邻居的注意,周边邻居纷纷向她请教种植技术。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她将嫁接的花草赠送给周边邻居,并指引邻居进行花草选种。示范引领之下,“美丽庭院”建设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村内迅速扩散。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实效。“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环境的保持,离不开长久的坚持。谷庄村先后建立了《干部包片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季度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群众持之以恒的保持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干部负责村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村民负责自家屋前屋后卫生,每季度对村民进行考核,考核前十名奖励稀有花草一盆,后十名取消“美丽庭院示范户”资格,并进行全村通报。良好的制度确保了谷庄村美丽乡村的长效,创造出了现在“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风文明有待提高。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村庄还普遍存在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不正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问题,造成了农村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农民法治意识不强,封建迷信活动、人情风依旧,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依然在蔓延。

二是资金、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除了政府部门在投入外,并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多形式、多元化的共建机制没有形成。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是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的。目前我省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三是创建美丽乡村的合力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各部门大多是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就导致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而且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配合。省市层面上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意见建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涌现出的新典型,努力凝聚助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9篇

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立足优势、做大产业、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我镇大力推广机械插秧和工厂化育秧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和壮大绿化苗木、油茶、烟叶生产、食用菌、碧根果生产等农民增收支柱产业。截止2015年,全镇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6554.6亩,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80%以上。一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余亩,新增育秧工厂2座700平方米。目前,__锋帆现代农业已投入200万元对扬名300亩农田进行改造,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发展家庭农场8家。 2、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本镇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旅游兴镇。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着力将__乡村旅游示范带打造成为集生态涵养、湿地观鸟、湿地体验、科普教育和休闲度假为目标的生态湿地休闲旅游聚集区。如,我镇__文化村于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批准,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按照《__市__区__镇__古村落保护规划》的要求,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前期土方等基础工程的施工和规划中古民居、古戏台、大王庙、岳飞赛宝场、古牌坊、廊亭等项目的修缮复建工程的公开招投标,并已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底完成以上项目的建设工程,预计2017年完成规划中生态驳岸、环境休整、水电改造、垃圾收集、污水排放处理、旅游公厕、绿化亮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施工,并完成项目验收。2016年,我镇还申报了__园林和__养老中心两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正在向发改委、林业局等部门申报批复。2015年,__山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__山庄旅游观光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__山庄和__生态农庄分别获得“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先进单位称号。我镇获得“__省美丽宜居小镇”和“__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沙山村获得“__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3、提升对辖区重点上税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先后到____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__有胜竹木业有限公司进行走访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__液压坝今年已拿下近亿元订单,全年纳税有望突破400万元。__有胜竹木业有限公司由于遇到资金及技术两大短板,投资千余万元的企业目前处于半停厂状态,与江苏吴江的合作难以持续下去,该企业现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目前正在与山东、浙江客商商谈合作事宜,我镇将积极协调配合企业做好相关工作,力争企业早日步入正轨,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一是加大市重点的华电福新__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项目的对接力度,确保该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100兆瓦风电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二是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我镇今年乡级畅通工程计划13.5Km,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2.03Km,撤并村道路硬化2.596 Km,老村道加宽3.63 Km。目前,我们正在按公路部门要求,加快建设__至__山乡级道路路基,计划在6月底前完工。其余道路正在抓紧设计规划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三是__圩__小流域重点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批复下达。四是__河治理项目,已完成建设规划,待计划下达后,立刻组织招标实施。

5、加大落户未开工项目的跟踪力度。一是我镇多次邀请__酒业投资人来__就落户情况进行对接,对制约落户的经营许可证迁移与省、市、区部门进行咨询和沟通,正在按要求办理,__酒业公司法人表示只要许可证迁至__,

立即开工建设,产品的设计也在同步进行。二是去年12月份注册的五加门业,落户高新区,由于场地等问题一直没有开工建设,今年我镇配合高新区与投资人进行沟通,4月份还专程到北京五加门业总部就落户问题及有关政策进行交流,现在喻总就落户一事来高新区进行磋商。三是对今年1月份注册成立的渔光互补项目制约落户的用地问题与林业部门和__保护局进行协调,争取早开工早建设。 6、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管理创新为保障,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便利、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的美丽村庄。截至到2015年和平美好乡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新风。1、新引进工业项目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从一季度企业纳税情况来看,目前我镇辖区只有鸿叶集团吴田分公司和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是上税大户,其他企业多以第一产业为主,缺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带动效益。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2、在谈招商项目落户难,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规模小、实力弱,加上旅游产业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难已以产生经济效益。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商贸和农业企业,收入来源基数不大。

3、发展环__旅游业品牌推销力度不强。我镇水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还开发出一批“__”“__”“__”等农产品商标,并取得了10余个绿色农产品认证,但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宣传等因素影响,旅游促销力度仍不够大,各类旅游项目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导致旅游知名品牌不够响,市场效益并不明显。四、下步工作安排为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重点项目对接推进力度。一是安排专人加强跟踪对接华电拟投资建设的100兆瓦风能发电项目、科信风力发电建设项目、天康集团渔光互补项目、北京五加门业项目、__酒业建设项目,结合去年年底外出招商捕获的项目信息,由主要领导率队外出招商,重点走访温州、滁州等有意向外迁企业。二是客商夏总拟在我镇投资坚果种植,我们现正帮助他与先期已落户我镇的合肥洽洽食品公司联系,促成他们在技术和种苗提供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客商夏某将完成投资注册工作,下步将着力开展山场流转等工作。三是继续搞好____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____景区__园林绿化有限公司、__市林下生态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使企业投产达效。 2、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的力度。密切加强与国地税部门的协调联系,认真排查税源,加强征管,坚决堵塞征管漏洞,真正做到应收尽收。积极落实财税支持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植税源,依靠优惠政策吸收税源。

3、深入开展主要经济指标摸排。做好规模以下企业列统工作,对所有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新增长点数据库。对预计2016年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规下企业和新建项目纳入数据库管理,跟踪调度,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