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0:46
导语:在数学教学评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 艺术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新型的课堂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多种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评价过程中“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学生因功利而争着表现自我的无奈?你有没有体会到课堂中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诱导,而学生懒得举手或索性不举手的尴尬?你有没有遇到过低年级课堂小手如林,中高年级举手却是凤毛麟角的痛楚?……是啊,一贯的呵斥会令许多创造的火苗熄灭,一声不太诚恳的评价会令许多智慧之星夭折。常言道:好话一句三冬暖。面对课堂这特殊的环境,面对活生生、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识,教师将怎样去用准、用好评价这把尺子呢?我认为适宜的环境、良好的评价方式、恰当的评价方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把握评价时机,巧妙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师缺乏激励方法和策略的引导,是造成批评现象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语不但应把握分寸,还应把握时机,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正确把握评价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同时得到启发,增强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奇特的想法等进行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使学生得到愉悦的体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持续不断努力学习。比如,在课前准备中,哪怕只点名表扬一位同学动手自理能力强,就会有很多同学马上准备好,混乱的局面马上改变;如果把眼光盯在某个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实行批评式评价,其他同学就无动于衷,认为反正又不是批评我,那就等着教师一个一个点名吧,学生会产生敌对情绪,以致影响整节课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不拖延。
二、诙谐幽默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
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幽默感。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在平时课堂教学的语言使用中,老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笑着问:”“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20厘米。”“不,你身高大约120高。”“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通过教师机智巧妙的引导,在幽默的对话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三、书面评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艺术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艺术中的艺术。高明的评价既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持续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现结合自己的尝试介绍几种评价的策略。
一、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
评价应是无形的激励,应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即使学生的认知行为出现偏差,也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在导入新课部分,我说:“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一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立即举手站起来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受刚学过的“2和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是学生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如何评价学生这种近乎冒冒失失的回答?我这样评价:“你很聪明,敢于做出这样大胆的猜测,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这样的激励性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亲切的口吻、激励的语言,鼓励点拨学生。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轻松的环境,不衰的兴趣,积极的动因,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
二、善用评价,培养学生的意志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材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地学好数学,因为课程内容在难度上仍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只是课程内容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罢了。因此,我们课改前一直倡导的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精神,顽强的学习意志,仍要鼓励。
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后面的思考题时,由于题目有些难度,课堂上只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很积极地去独立思考;基础一般的同学稍作思考后没有找到答案也便“识趣”地罢手;而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连想也没想,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公布答案;这时,如果直接批评这些同学,确实也委屈了他们。如何运用评价,提高学习参与程度,培养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呢?我这样说:“同学们,陈景润爷爷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花了多年的时间,终于成功,这道题我们就把它当作是陈景润爷爷的哥德赫巴猜想,有信心完成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有!”他们迅速拿起笔,动脑筋思考,眼看下课时间到了,他们仍意犹未尽,我说:“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同学们都说:“让我们自己研究吧。”
我们的目标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可是要想学好数学,要想在数学上有所成就,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锻炼他们克服困难、扫除学习障碍的决心和意志。
三、巧用评价,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
在教学“毫升的认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这一教学时,为了巩固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我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医生建议肾结石患者要多喝白开水,每天至少喝6(升、毫升)”,这时连成绩很差、平时极少发言的小红也举起了手。为了帮助她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给她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让她回答,可事与愿违,她竟然回答错了,还引来了不少同学的共笑,有的说:“每天喝6毫升还叫什么多喝?”小明的话则更为刻薄:“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小红窘得满脸通红。我意识到,如果这时我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小红以后可能再也不会举手发言了,于是我这样评价:“小红同学虽然回答错了,但她能动脑筋思考,大胆回答问题,老师觉得她进步了,你们认为呢?”大部分同学都点头称是。“你们想对小红说些什么吗?”大部分同学都说了些鼓励小红的话,不少同学都表示自己刚才的做法是不文明的,说话不能瞧不起别人,伤害别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才是。
课堂亦是社会。课堂虽小,涉及到的做人的道理却很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做人的道理,远比多掌握一两项知识技能重要。
四、因材施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要有变化,尽量不重复同一句式或同一词语,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易于接受。评价要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样的回答,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说:“你答对了,能不能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他们觉得还不够,仍需继续努力。对中等生说:“非常正确,说明你很认真。”对后进生说:“你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非常难,但你回答上来了。”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评价可以有所变化,对外向型自我感觉好的学生评价时不妨泼点“冷水”,使他们时刻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戒骄戒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些鼓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五、把握时机,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得益彰
1.即时评价,发挥激励功能
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应即时评价,以利学生调整心态和行为。对答案明确的问题,可用即时评价。对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和发现,都要及时评价,及时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并为调节教学活动提供信息。
2.延迟评价,发展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在学生思维启动过程中,别人过早的评价往往成为思维展开和深入的抑制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促进思维升华。尤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或答案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说出许多答案和想法,教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评价,宜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的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激励
语文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总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方面的素养。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评价方面存在着评价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是。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根据现代语文评价要求和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评价内容上,不仅重视期中期末检测,也要注重平时的修养;在评价范围上,不仅看书面,也看口头,看课内也看课外;看结果也看过程;看智力也看非智力;在评价方法上,即看重评,也看重自评,同时把学生的常规考试检测和日常学习表现两项成绩综合起来考查。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进而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评价时要切忌“假、大、空”,力求“真 、善、美”。
1. 与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情境中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个学生课下见到我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我一怔,随即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等着挨批评了。”他一下地脸红了,觉察到了用词的不妥。后来,我给他指出了“谈话”一词的微妙变化,如果换成“谈谈心”或“说件事”就妥了。率真的评价让该生明白了“谈话”一词的多义,也懂了口语交际中因对象不同而用语不同。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语知、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写作能力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廉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有一次学习《孔乙己》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一位同学想象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济下开了个酒店。我让他读续写,并指名几位学生进行了点评,之后,我先给予一定肯定:“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然后我便转变评价态度:“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现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评价中我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又不乏真情,让学生受到鼓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之心。
3. 以宽容的心和睿智的语言呵护开导学生
教学评价的选择还要注意学生的性别不同,个性差异。班级是个大集体,个性各异,语文基础也参差不齐。对于内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师者应用宽容的心,睿智的话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一定要懂得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进生的调皮不应斤斤计较,要多做思想工作,真心关爱。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瑕疵”尽可能包容,评价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从而化坚冰为春水。如果说关心、鼓励、赞赏是激励教育,是柔性教育,那么批评惩罚则是硬性教育,柔性教育与硬性教育相辅相成,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适当的批评惩罚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磨炼学生坚强意志,铸就学生完善的人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犯了明显性错误,甚至是故意犯错误时,要及时批评纠正并给以相应惩罚。如罚写反思,罚做一件好事等。教育的秘诀是爱,教育是唤醒,是激励,也是约束和规范, 恰当的表扬与适合的批评都应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存在着“假、大、空”的误区。笔者在评价的探索中发现有“真、善、美”的境地。那就是要求教师作评价时要展示率真自我,要客观公正;以“爱”为准绳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用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创造美。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领。有些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在评价上也花样翻新,但往往也流于形式,有作秀之嫌。
关键词:批评艺术 善待学生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正在成长,正在经历从无知到懂事的转变。这些错误有的是因为不知而犯,有的则是明知不对却又因抵不住诱惑而犯。另外,从心理上来说,中学生正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心理、生理上处于生长期的不成熟状况,又有急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渴望。因而自尊心非常强烈,常过分关注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但又由于这种不成熟状态,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犯错。通常面对学生的出错,我们都会进行耐心地引导,或者以批评的方式指出错误,督促其改正。然而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道理,费心费力费时,但学生改变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并不大,有的甚至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令人头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犯错时不要急于指正批评,等待并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等待可以促进学生对错误进行自省
学生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后,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害怕,并表现出种种的不自在,会偷偷地关注老师和同学的表情、眼神,也会很在意其他人提起或谈论这件事情。这种恐惧与猜疑正是学生经历错误后心灵煎熬的过程,也是对自身行为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将他的错误放置一旁,“不闻不问”,让学生自我反省,感受着心灵的矛盾冲突,体会这种煎熬。,作为老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找个有利时机和学生谈一谈,静静地倾听他对错误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是建立在反思之后的认识,是对所犯错误更成熟的认识。如果有不足之处,教师再帮学生分析,或趁机进行鼓励,给学生一些建议,让孩子更有信心地去生活,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并改正缺点。所以,面对学生各种错误,教师要耐心等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省、自悟,以便深刻认识所犯错误的原因,以求在最恰当的时机采用最好的处理方法,把学生同种错误再发生的几率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等待是教师情绪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当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又犯了那些“屡教不改”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顾场合、不顾形象地大声斥责一通,以发泄心中的怨气。但大声斥责过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并没有因为教师的吼叫而有所改变,却使一些听话的学生变得更加胆小了。而且,这一声大吼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影响着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同时也损害着自己身体的健康,使大多数无辜学生成为了这些学生的“陪斗”。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掉自身的错误,所以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处理,静静地等一等,忍一忍,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清醒自己的头脑,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处理学生的错误。
三、等待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人有被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但同样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教师不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公开批评,或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或当着别的老师的面,或当着家长的面,对学生批评,对学生的伤害是很大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经常受到老师训斥的学生可能也经常在受着别人的斥责,得到赞赏的机会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呀!有人说:“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就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师对待学生也应当如此。战国时期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农夫一言不发,到了地头,农夫才在黄喜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棒些。”黄喜很奇怪,问他为何这么小声说话?农夫回答:“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真棒,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妨学学农夫评价牛那样的不做声张,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老师时刻保护着学生的自尊心,尊重着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又能使他们在老师的爱护中感到自责,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四、等待是教师理解学生的过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位学生的心地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受人赞扬、受人喜欢的学生。怀着这种思想,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就会坦然一些,再心平气和地进行换位思考之后,和学生交流沟通,教育效果就会更好。比如班上有一位十分好斗的学生,经常借着自己人高力大去欺负同学。当他在一次体育课跑步中将另一名同学推倒,造成十分严重的骨折之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他心里虽然害怕,但重没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反而经常在班上摔打别人的东西。这些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我没有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再找他谈话,告诉他,“老师知道你这段时间心情烦躁,所以我一直都没有说你。我也有心烦的时候,也想摔东西,但后来想一想,摔东西总归不是好事。因为东西并没有犯错误,即使摔了它,事情一样不会变好,你说呢?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想想今后怎样避免犯错就行了。”后来学生流泪了,向我诉说了他这段时间的苦恼,同时也承认了他的错误,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理解学生,过一段时间再来谈错误,或许,这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早已把这件事忘了,但老师记得,他就能感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再用理解信任的语气和他谈话,相信在学生心里一定会有所触动,也一定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很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无小事,在教育中以“爱”字打头,注重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创设有利改错的环境,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使学生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逐渐长大成人。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趣地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如下图)(图略)
吴老师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
巡视中吴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以指点和帮助。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个格。
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
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吴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追问生3:“你为什么这样走啊?”当学生说“这样走比较近”时,吴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由衷地赞扬道:“太聪明了!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的话,你这样走最近。”
在吴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为顾客B设计了多种接车方案。
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又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了从家到学校的多种行走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下图)(图略)
方法1:(图略)
方法2:(图略)
方法3:(图略)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因势利导,在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记录中,鼓励他们在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在平面方格图中,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对平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汽车方向盘(2)水龙头(3)推拉窗户
此时,同学们都抢着按动手中反馈器,选择“平移”与“旋转”的按钮,屏幕上快速展现出全班选择的正确率和每个同学的答案。
只有第(3)题引起争,有24人选择“平移”,2人选择“旋转”。吴老师没有急于评判,而是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后再次判断,同学们静静地观察着屏幕上的画面,终于达成了共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接着吴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一个学生说:“我正想提个问题呢,学习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用处吗?”吴老师将这个问题推给其他同学,一个女同学说:“只能打开或移动什么东西。”“看来,这个同学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平移和旋转到底有什么作用。”随着吴老师的话音,大屏幕上出现了3个话题:
(1)楼房会搬家吗?(2)聪明的设计家;(3)巧算长度。
吴老师问:这里有3个问题,你最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1:楼房会搬家吗?
生2:我也想了解楼房真的会搬家吗?
生3:我想了解的是聪明的设计家是怎样设计的。
吴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先进入第一个话题。”这时,大屏幕上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随着录像的停止,孩子们发出了“哇噻!”的感慨!吴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神了!”此时,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在他们正在为数学的神奇而感到兴奋不已时,师生又一起进入了第二个话题的研究,同学们在帮助聪明的设计家选择平移门和旋转门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使同学们兴趣盎然。
四、课堂总结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 多元化评价机制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利用地区教育局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及交流活动之机对多名数学教师进行访查、听课。结果发现,有85%左右的数学教师平日教学仍旧重视听讲与接受,忽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记忆与模仿,少理解与创造;注重结论的掌握和知识的获取。
分析上述现状,由于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艺术,因此教育理念的转化确实需要较长过程。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评价制度存在许许多多问题,从根本上阻碍了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时,教学成绩的非正常现象也说明我们的评价内容、方法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种评价制度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着较大差距,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改进考试制度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传统手段,也是重要方式。尽管它存在不少弊端,但在目前阶段仍为主要评价方式。因此,2004年秋,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建议,在不打破现行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对试题的内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改进试题的内容、改变试题的呈现形式,使题型多样化、情趣化、人格化。根据新课改精神,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增加思维空间大、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使考试与平时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2.改革考试形式,改单纯笔试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方式。实行“开放式”测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和学习发展情况,实行因人而异的测试形式,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实行“免试”;对于个别基础差、接受慢,理解、应用知识差的学生,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实行“延期测试”或降低试题的难度,容许在学习上有时间差和过程差,使他们最高的水平得到展示,是考试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二、改革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要有所突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错”上,更重要是评价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在实际评价时我们注意采取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期中、期末考核等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平时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评价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好方法等。
2.完善评价标准。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宜,采用不同尺子测量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评价,能使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评价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平时课堂提问,尽管一些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注意挖掘其闪光点。并且教师应注意克服以下缺点:(1)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的回答求全责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心理压抑。(2)评语枯燥,动不动就是“你真聪明”或“真棒”等不真切的评价。使学生找不着被表扬的感觉。教师应努力做到评语合适,有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同时对学生的发展有教育、引导作用。
3.实行民主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在每单元学习前,让学生对自己以前的学习习惯、态度、知识基础、经验作自评,然后确立本单元学习所要努力的目标,单元结束时,对照测试情况对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小组评价要着重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成功之处,如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中的表现,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人客观公正、对自己不断自我调控、完善的过程,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对于一些无法实施量化的内容,可实施问卷的方法,如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情感等编制成问卷让学生答卷,以达到检测教师实施教学的情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策略与艺术
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准确、科学,更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先看一个知识片段:测一测,你能将实心球投多远?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测量;②自己想出其他的测量方法;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④用多种方法测量,并简单地解释测量方法的合理性。
在上述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投出的距离超过了3米,用米尺量这段距离会有一定的误差,因为量的过程可能不是一条直线,而用卷尺量更精确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
3.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下面是一个评语的例子:“小红在本学期数学学习中,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乐于提出问题,常常能想出与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的正确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评语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以鼓励为主,同时也指出了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评价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好的评价是一种预设的美丽,是一种生成的艺术,是一块磁石会把学生紧紧地吸引。那么如何让评价有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1 以“问”促评。以“问”促评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设问或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动他评,让学生有评价的意识。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幻灯片出示20+16、59+4、43+7、5+35、31+29。学生独立直接写答案,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
师:看看自己算得怎么样啊?
生:非常棒!
师:那就在自己的口算纸上画两个小星,表扬一下自己!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以反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以设问的形式给出评价,引导学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说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此过程是学生感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使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2 示“意”代评。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大声地呵斥,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3.3 创“情”悟评。先看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教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老师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两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生(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言,使其富有艺术性呢?我认为可从四点着手。
一、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赢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快乐的同时,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悟出教师的良苦用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都会碰到上课打瞌睡的学生,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教育呢?直接叫醒,拍两下,学生可能一会儿又睡过去了。所以,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孙悟空把瞌睡虫放到你鼻子里了吗?你可一定要把它们挤出来!”这样,既会让其他学生爆笑,也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不对,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幽默是思维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沉闷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
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赏识过度,“棒极了”“好极了”的“廉价”表扬充斥着课堂,学生回答对了,全班学生都要竖起大拇指,向他们表示祝贺并赞扬。为了增强课堂的观赏性,有的教师只提问那些表达流畅、回答问题正确率高的学生,在“天衣无缝”的回答后,教室里一片赞叹之声、一阵雷鸣掌声;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时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现在小学中这种课堂评价形同虚设,没有一点意义,学生能力的提高更难以得到落实。激励性语言评价不仅含有充分的肯定,还有对学生美中不足回答的补充,有对学生出乎意料回答的夸奖,有对学生答非所问的谅解和提醒……
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一定要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给予评价,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给出的评价更有作用。
三、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真心的付出、真心的语言才能让人倍感温暖,学生才愿意倾听,才愿意接受老师的观点,才愿意接受老师的引领。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而且亲切地自然流露,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温暖,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心。
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欣赏的眼神、满意的表情、鼓鼓掌、竖竖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拍拍肩膀、摸摸头等,用这些细微的身体动作及时地向学生交流信息,起到激励的作用。我教的学生是一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他们大都是聋哑人,上课时他们都会“咿咿呀呀”用哑语回答问题,如果有一次没有给学生回应,他们就会失落很久,但哪怕是给予他们一个肯定的微笑,他们会开心很久。所以,千万不要吝惜你的体态语言,一个优秀的师者更应是一个善于使用体态语言的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要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从教师充满压力的谈话中解脱出来,进入平等、和谐、愉悦的谈话氛围。
四、公平公正的评价
教师也是人,多多少少对成绩好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喜爱,对他们的评价就更加不会吝啬,而且多是表扬和赞美;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不愿意进行评价,就算评价也是缺点多于优点。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很多的后进生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而优生也有一些不足,教师一定要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老师的高尚品质,才会更配合老师完成教学。
五、结语
一、鼓励审美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曾有美学家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如此,学生审美的想象力能够得到自由发展。如在欣赏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介,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近景一坡一树,画得具体深刻;有的感受到的是人物、茅屋虽然简单,却像是和大自然在对话;有的看到了远处芳草连天,一片迷蒙,却和近处的风景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虚实对比。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多样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刚布置完作业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看不明白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就知道这不是他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恰恰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在试探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需要老师的表扬。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能粗鲁给予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表扬。例如,在教学完《下雨啰》后,大部分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但有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画出雨的不同形状与色彩,而是从头到尾画的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你也许会气愤地说这简直不是一幅画。但你能说这不是一幅很好的画吗?这幅画里不是充满了激情吗?只要我们仔细地、冷静地回忆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不是一位小学生对雨的独特感受吗?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一切都如春天的花朵般绚丽多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传达心里的雨的形象。
三、巧用你的评价,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单改变评价的形式,不干涉学生的想象,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应抓住评价的时间及机会,根据学生“攀比”的特点,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巧妙进行评价。如我校四年级一班是一个相对于同年级其他两个班课堂纪律稍差的班。这个班学生的个性比较强,我就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在上《字的联想》这一课时,当我说出本课的任务时,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的嘴说起话了。于是我走到专心画画的刘欣欣身边说:“刘欣欣画得真快呀,肯定是全班第一个画完,而且画得又好。”“我才不信呢?”正在说话的王善宇插嘴说。我接着说:“那你就和她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他听了我的话赶紧动手画了起来。在我的鼓励下,又有几名同学加入了比赛,教室里只听到“刷刷”的画画声。再上课时,我刚进入教室,王善宇就举起他设计的“字”说:“老师,我画得好看吗?”我不无遗憾地说:“你画得真好,可惜同学们在上节课上没看到你的作品,因为你只顾玩没有完成,如果你再这样,同学们还是看不到你的作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他的坏毛病改了不少。但我知道要想完全改善他们的课堂纪律还需要长久的努力,我将继续坚持。为此,我在每节课中都毫不松懈,在我的努力下,他们的美术课纪律有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