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00:08:35
导语:在目标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乙方: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公室
为更好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重建争优、发展争先”,双方特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任务(总分100分)
(一)经济工作(30分)
1.完成市政府下达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数。(12分)
2.完成市上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12分)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协调和指导管理工作。发挥社区的辖区管理职能,在社区建立起商会服务机制,让社区同辖区内的民营企业共助共建,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6分)
(二)财税工作(30分)
1.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按预算执行(以市财政下达预算为准)。每超支预算10000元,扣1分。(6分)
2.压缩行政经费,严把支出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各项经费的开支上,严格控制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尽量避免一切浪费开支,严格支出管理制度,以节支来促进增收。(6分)
3.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的管理。对上级拨付的各类灾后重建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对每一笔资金做到收有凭支有据,坚持资金去向审查制。(6分)
4.做好征地拆迁资金的组织调度及合理安排使用,建专户、设专帐、专人负责各类拆迁资金收支的登记入帐,为办事处的征地拆迁工作建立起强有力的后勤保障。(6分)
5.加强社区的财务管理指导,开展对社区财务的内审工作。(6分)
(三)安全工作(10分)
1.加强对辖区内生产性企业、个体工商户安全生产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并组织企业安全负责人参加培训。(3分)
2.严格落实制度,督促生产性企业的消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制度上的落实,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严防事故的发生。(4分)
3.做好责任分解,与社区、生产性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3分)
(四)其他工作(30分)
1.科室内部分工明确、管理科学、团结协作,科室责任人与科室成员逐一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4分)
2.坚持依法行政,文明、公开、公正执法,不出现违规执法行为。(2分)
3.做好联系社区居委会工作,帮助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建设,社区年终考评合格。(3分)
4.坚持民情日记、去向公示、首问制。民情日记抽查不合格一次扣0.5分,去向无公示,群众办事找不到人,一次扣0.5分。(2分)
5.坚持机关上下班制度及会议、学习、值班制度,每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无故缺席一次扣2分,对科室人员值班抽查不到位,一次扣1分。(5分)
6.保持办公室整洁、定期整治绿化责任区卫生,检查不合格一次扣1分。(3分)
7.每月完成(党务)政务信息2条,全年24条。(4分)
8.认真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服从组织调配。(3分)
9.开展好“重建争优、发展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和干部“勤廉双优”争创活动。(2分)
10.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分解方案中的工作。(2分)
二、加减分标准
(一)获市级业务部门表彰每项加0.5分,获市委、市政府或德阳市级部门表彰每项加1分,获德阳市委、市政府或省级部门表彰每项加2分,获省委、省政府表彰每项加3分,获国家级表彰每项加5分。
(二)宣传报道、调研文章、党务、政务信息被德阳一级采用的一次加0.5分,被省级采用的一次加1分,国家级采用的一次加2分。
(三)接受上级工作检查时因出现问题而造成严重影响的,一次扣减相应部门总分2分。
(四)市委政府年终综合检查考核的扣分、加分,作相应折算后,对考核科室作相应扣分、加分。
三、奖励标准
第二条在**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依法由招标人负责。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五条**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等部门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2000]34号)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我市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吉府发[2003]31号)规定的职责分工,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各县(市)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本辖区内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六条市招标投标中心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招标投标交易的有形市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为招标人和投标人提供场所、信息和咨询服务,不得组织招标和参与评标定标。
第七条市城区内(含吉州区、青原区行政区域内)所有招标投标交易活动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招标投标活动必须进入市招标投标中心进行。
第八条《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项目50万元人民币或者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第九条招标人是依法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标实施方案核准;
(二)招标申请或备案;
(三)招标告知;
(四)在有形市场办理招标登记;
(五)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六)投标报名和投标人资格审查;
(七)现场踏勘及招标答疑;
(八)组建评标委员会;
(九)开标、评标;
(十)中标候选人公示;
(十一)定标和发放中标通知书;
(十二)招标结果备案;
(十三)签订合同。
上述具体程序,依照《**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吉标管办字[2004]5号)规定。
第十一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应当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第十二条依法必须进行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在发展计划部门指定的媒介。进入**市招标投标中心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还应当同时在**市招标投标网。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应当向三家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三条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特点和需要,要求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满足其资格要求的文件,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四条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第十五条采取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文件中载明资格预审的条件、标准和方法;采取资格后审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对投标人资格要求的条件、标准和方法。
招标人不得改变载明的资格条件或者以没有载明的资格条件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进行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只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并同时向资格预审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告知资格预审结果。资格预审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不得参加投标。
经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的投标应作废标处理。
第十七条??凡是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都应被允许参加投标。招标人不得以抽签、摇号、指定等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第十八条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确定的地点。
开标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参加。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并公证,或通过展示系统当众展示。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开标时,有标底或者评标参考价的应当公开标底或者评标参考价。
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应当记录整个开标过程并存入档案。
第十九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招标人也可以委托招标机构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招标机构以外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二十条??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由招标人或者招标机构从依法建立的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下列人员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一)投标的个人、投标单位或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参加投标的工作人员的近亲属;
(二)项目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人员;
(三)编制投标文件的人员;
(四)与投标人有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投标文件进行公正评审的人员;
(五)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因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人员。
第二十一条???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原则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原则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第二十三条??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并且经评标委员会评审是最低的投标报价的,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第二十四条??不宜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招标项目,一般应当采取综合评估法进行评审。
根据综合评估法,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衡量投标文件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评价标准,可以采取折算为货币的方法、打分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需量化的因素及其权重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
第二十五条招标人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排序先后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根据中标候选人排序先后直接确定中标人。
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后,招标人一般应当在15日内确定中标人;该时间内不能确定的,最迟应当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日前确定。
招标人应当在发展计划部门指定的媒介公示中标候选人名单,进入**市招标投标中心招标的项目还应当同时在**市招标投标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三个工作日。
第二十六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前款所称书面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方式和招标公告的媒介;
(三)招标文件中投标人须知、技术条款、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
(四)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评标报告;
(五)中标结果。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未尽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一)综合考核的原则:建立市局对区县局、分局综合考核机制,加强工作质量的考核力度,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
(二)规范统一的原则:规范考核内容、标准和分值,统一考核程序,实现考核的公正与公平。
(三)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工作职责,突出重点内容,简化考核标准,提高考核工作的实效性。
(四)量化标准的原则:按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实现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量化标准,拉开分值档次,克服考核工作的随意性。
(五)科学评价的原则:综合考核指标,合理测评,科学定性,客观评价各单位整体工作水平。
二、考核范围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
三、考核内容
(一)征收管理: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政策落实、税务检查、执法监督和纳税服务。
(二)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班子建设、公务员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政务管理、计算机管理、票证使用计划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保卫。
(三)工作成果:主要包括创新工作和获奖情况。
四、考核方法
(一)考核基础分是每个考核项目的基础分的累加,合计为200分。每个考核项目的基础分是4分乘以参与考核处室的个数。凡是有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其它地方各税、农业税征收管理工作的区县局、分局的“基础分”是4乘以参与考核处室的个数再乘以系数4/5。分值的具体分配是:征收管理116分,其中收入管理28分、政策落实32分、税务检查28分、执法监督16分、纳税服务12分;行政管理84分,其中班子建设8分、公务员管理12分、党风廉政建设8分、文明创建4分、政务管理12分、计算机管理12分、票证使用计划管理4分、后勤管理8分、安全保卫16分。工作成果另行加分,其中创新工作、获奖情况按每项创新工作和每条奖项分别加分,加分不封顶。
(二)考核采取“基础分”、“加分”和“减分”三个计分档次。按照考核项目的要求基本完成考核任务的得基础分,没有按要求开展某项工作的不得基础分;超额完成任务、做出突出成绩的加分,加分是在基础分之上累加,加A分分值为1.5分、加B分分值为1分、加C分分值为0.5分、“加分”分值为1分;基本完成工作任务但不全面的减分,减分是从基础分中扣减,减A分分值为1.5分、减B分分值为1分、减C分分值为0.5分、“减分”分值为1分。
(三)各分局不适用某项或某几项考核项目时,考核结果采取折算的办法,即:每个季度所有考核项目的基础分之和除以每个季度某分局应得基础分之和求出折算值,用折算值乘以该分局实际得基础分、加分、减分的合计数。
(四)市局将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或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被记入当期的相关考核项目,进行加分或减分。
(五)每个季度终了后4日内(遇节假日顺延),各区县局、各分局依据《*市地方税务局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自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录入计算机。各有关处室每个季度终了后6日内依据《考核标准》、各区县局和各分局上报的数据及自评情况确定给分分值,注明加分、减分原因,并录入计算机。各单位创新工作和获奖情况由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有关处室进行确定。
(六)计算机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市局将在季度末后第7日发送各区县局、各分局征求意见后,按季度分区县组和分局组下发考核通报。
(七)各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征求意见的通知后2日内向考核办公室提出意见,考核办公室将意见转给有关处室,有关处室应于2日内办理完毕,并报考核办公室。各单位若在2日内未提出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八)考核结果是市局每年对区县局和分局工作进行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每两年评选系统先进单位和表彰单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凡是在两年考核中累加分值排在区县局前7名的和分局第一名的单位作为评选、表彰的候选单位,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进行表彰。
(九)对出现违纪、违法和重大行政责任事故的单位,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先进单位和表彰单位的评选。
(十)对各区县局和各分局错报、瞒报的情况一经查实,在相应的考核项目中加倍扣分,并对被考核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
(十一)各区县局和各分局认为考核结果不公正或考核工作违反程序的,可以向考核领导小组进行投诉,考核领导小组在接到投诉后3日内予以解决或答复。
(十二)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对各区县局和各分局检举考核不公正的问题,经调查属实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取消其考核工作资格。
(十三)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逐级组织实施。各区县局、各分局应依据市局的考核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修改完善相应的考核办法。
关键词:现代产权制度;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0 引言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的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的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结构的需要,也是优化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是企业理论研究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财务目标的内容也都不同,是受限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等社会现实情况的。具体的表现为受财务管理制度的制约。举个例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权于中央,企业经营完全是为国家负责,所以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以完成国家的任务为主。但是改革开放后就完全不同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汤谷良,1994)。
1 财务管理目标现有观点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学术观点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1.2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这种观点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重视不够。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它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1.4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业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同时与企业利益相关各方也必然会要求自己的利益也能最大化。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自己承担的风险越多,其得到的收益越大,这是符合契约理论的。
除上述四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存在着资金运动最优化、eva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等观点,每一种目标的提出都受到理论界争议,其利弊已基本形成共识,不再赘述。
2 产权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2.1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发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但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
2.2 产权制度解决了财务预算管理目标中谁的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产权,是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后的概念,表示在法律意义上经济所有制的关系。其主要包括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之一句话,只要涉及到经济收益的关系,都与产权有关。财务关系的现状体现着当时的产权关系,研究财务理论体系,应从产权关系所表现的产权结构入手。企业产权结构安排界定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了企业的归属问题(也就是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解决了财务目标为谁服务的问题。
企业的所有权应该与契约参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相一致。上文说到,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甚至政府等等,在公司中,由于这几种类型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同,所以对公司的产权和收益等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比较愿意冒风险,因而应规定其必须对所冒风险承担资产责任,其收益分配排在最后;而其他利益相关者风险较小,并且,他们与企业签订契约时,要么其收益已经包含了部分将要承担的风险(债权人提供的贷款具有限制性条款),要么国家已通过制度上的设计对其利益进行保护(员工)。
3 现代产权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1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一致性 假定企业是继续经营、未来各期的纳税付息前的利润ebit(t),税率为t,风险报酬率为k,举债为b(t),平均利率为r。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均可以得出以下两种数学模型(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1999):由此可以得到:在企业债务b、所得税率t和风险报酬率k确定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模式,是由各期利润拆成现值加总而导出的,企业的各期净利润(或平均净利润)最大时,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但在一些特定的客观情况下,比如企业ebit未到位等,这时,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否仍然一致呢?“现实中并非如此,考虑企业在经营和财务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从风险对所有者与其他企业的利益关系方带来的不同利益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所有者财富进行估值,并以一项财务决策对所有者财富与企业价值的不同进行比较。”运用black-scholes模型非常严谨的计算得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总一致,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当债权人和股东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两者便是等价的。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双方总会寻求一个均衡点,即双方均可接受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双方各自的边际成立都等于其边际收益,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由于风险带来的利益冲突便于工作趋于平淡。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这也是其优越性的体现。
3.2 现代产权制度使相关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举例来说,在一个委托——框架内,经理人目标是使报酬减去所做的努力成本剩余的部分最大化,股东目标是预期的财富最大化。现代产权制度中的利润分享安排是基于两者的目标和不确定性程度设置的,当直接衡量努力不可能时,奖励高水平努力结果的激励结构能够诱使人追求所有者设定的目标。同时,现代产权制度下,股东基于对员工及管理层价值的重视,产生了员工持股计划及管理层持股的可操作性安排。此时,管理人员和员工也具有了股东的身份,促使他们更加为股东最大化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权是一个养大依存变量。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不同的经营状况时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属于不同的主体。张维迎曾做过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设x为企业总收入,w为应付工作的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为股东所满意的利润。若w+r<x≤w+r+∏,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若w≤x<r+rc,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债权人;若x<w,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职工;若x≥w+r+∏时,企业的所有权就属于经理人。
综上所述,现代产权结构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保障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的权益,从而使公司得以聚合和使用大规模的社会资本,保证经理有充分的经营权和从经营效益中享有收益,工人得到与其工作努力程度相适应的工资,政府得到与其提供公共产品相适应的税收,另一方面,同时可加以严格的责任。这种所有者、经营者等当事人之间恰当的权、益、责的划分,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且充分调动各方进行“生产性努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程民选.产权与市场[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郭道扬.产权改革与会计产权观[j].财经论丛,2004,(1).
[4]荆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与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0(10).
[5]刘成立.价值增值动因:财务、会计、审计共同的逻辑起点[j].财会月刊,2004,(2).
[6]刘诗白.刘诗白文集(第六卷)[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汪平.公司理财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绩效考核;职能部门;考核制度
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难点。因为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差异较大,考核的指标、权重设置很难把握,同时这些部门由于事务性工作多,工作量不易测量,临时性工作多,计划性较弱,工作的成果不容易衡量等特点,所以总是很难给职能部门制订出一个可以量化,令人信服的考核方案。特别是考核指标的量化、评估,由于缺少与经营部门或生产部门相类似的定量指标,往往依靠定性指标来进行考核,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经常受到质疑,考核方案得不到各相关单位的支持。由于考核指标片面,还有可能出现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而企业经营业绩平平的状况,考核结果不能度量各部门对企业的真实贡献大小,造成企业高层对考核不感兴趣。久而久之,职能部门的考核逐渐流于形式化。丹江铝业公司根据ISO9000认证的管理理论,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细化、分解,加以量化和标准化,完成了由定性到定量的测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对职能部门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运行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考核指标的基本结构
1.1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由管理制度、月工作计划和部门建设三项构成。
(1)管理制度主要考核职能部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部门团队建设。主要考核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力、培训及队伍建设。
(3)月工作计划包括:①月重点工作计划。按各部门与公司签定的《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分解的阶段性任务。②突发性工作。对月初难以预见的或根据市场及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带来的当月突发性(包括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主要依据来源于上级部门的通知、文件;公司经理办公会;各项专题会;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1.2 专项指标
专项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职责履行情况考核,是部室考核的重点,分值占考核总分的70%,该责任目标体系对应的考核细则主要依据部门职责分别确定,每个部门各不相同,有硬指标的按量化目标进行考核,没有硬指标的按职责进行考核。
1.3 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为年度绩效考核时使用的指标。包括:年度提供公司决策频率(次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为基层单位服务情况、改革创新情况、部门工作量及工作效率、与其他部门协作和提供支持情况和部门费用使用情况等六项。
2 考核运行程序
考核分为月度和年度考核
2.1 月度考核
(1)每月初,由各部门根据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员工,由主管经理签字认可后生效。月度计划包括:工作事项、月进度目标、完成时间、责任人、考核标准、实际完成情况及时间、可供检查的材料、备注等项目。
(2)每月末,各部门主管填写月计划表中“实际完成情况”和“可供检查的材料”栏。如未完成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原因。
(3)公司考核小组召开考评会议,由各部门主管在会上陈述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再分别转交主管经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后,由考核小组集体评定考核得分。
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间接地、综合地反映了部门主管的工作业绩,各部门主管的当月考核分数比照部门考核得分产生。
(4)员工月度考核。部门员工在部门内作月度工作小结,根据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按照工作考核标准自评分打分,同时与部门主管共同商定下月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作为下月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部门主管在员工自评的基础上,就员工的实际工作成绩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对照工作计划和考核表对员工当月的实际业绩进行打分,(事物性岗位的员工,当月没有工作计划的,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并向员工提供反馈信息,告之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面谈的结果双方签字认可
(5)为鼓励各部门的团队精神,部门绩效分数决定了部门内员工的绩效评估分数的分布情况,要求符合正态分布比例。
2.1 年度考核
(1)每年年初,由公司总经理召开各部门主管会议,明确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全年工作目标,并对部门工作按职责进行分工,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通过设置目标,统一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保证公司各级形成一致的工作方向。
(2)各部门主管针对部门目标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对重点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同时部门主管要组织部门员工就部门目标的制定进行讨论,并要求员工制定个人工作计划。通过全员参与,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并使部门员工成为目标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减少今后工作阻力,为今后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3)各部门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管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在每年元月底,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主管签定《目标责任书》。各部门参照该办法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员工,同各岗位签定《岗位目标任务书》,使每个员工明确本年度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4)每年十二月底,首先由各部门主管结合全年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公司考核小组在查阅各部门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作出目标责任书完成状况(数量、质量)整体评估,并结合辅助指标的考核,确定部门年度考核得分。
部门年度考核得分=月度考核平均分×60%+辅助指标考核×20%+工作质量考核×20%。
若《目标责任书》中有一项或若干项工作目标未开展或完成,则在该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予以扣减。
(5)部门主管的年度考核。参照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主管、本部门下属根据其一年的工作表现,就其领导协调、指挥、授权、培养下属等方面填写评议表。
部门主管年度考核得分=部门年度考核得分×50%+主管领导评议×25%+下属评议×15%+相关部门主管评议×10%。(6)部门员工年终考核。由部门主管组织员工进行年度工作小结,部门所有人员对该员工的品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评议。
员工年度考核综合分=员工年度考核平均分×60%+主管评议×25%+部门其他人员评议×15%。
3 丹江铝业职能部门考核制度的特点
(1)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公司考核以“业绩为主,量化考核”的原则,既体现了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过程控制、管理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将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分解为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月工作计划、个人计划及重要的临时任务,为考评提供了准确、可靠、科学的目标体系。计划什么,考核什么,避免了考核的盲目性,也解决了职能部门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的弊端。同时通过月度考核,对每项工作的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了目标与过程管理的结合,而相对应的从决策目标到推进过程,从下达任务到工作完成,实行分阶段定期的考核和总体结果的评价,使部门和员工既有目标,又有压力,既有评价,又有进步。
(2)业绩和素质考核相结合。公司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把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进行分解落实。月度考核的重点是业绩,年度考核的重点是综合素质。业绩是短线考察项目,素质是长线考察项目,分工明确,先分后合。在考核制度中将业绩考核和素质考核严格分开,而且要求所有部门主管在具体评分时,将被考核者的“做事”与“为人“二者严格分开,避免了业绩突出的员工因非业绩方面实际存在或想象中的缺点而扣分,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月度考核与当月的业绩浮动工资挂钩,在同样的职位上,业绩是决定分配的唯一标准。而年终的考核,以业绩为主,同时兼顾素质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人员任用、提拔相联系。
(3)目标设置科学合理。职能部门目标考核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各部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描述的清晰性。工作目标必须与更高的组织层次上所设定的目标一致,需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制定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首先保证了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之后,再根据部门特色,加入为部门专业化和长远发展的一些必要工作,这样既避免了部门为了体现自己成绩,一厢情愿地作一些难度大,不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超前工作,又给部门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实现部门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同时该目标又是具体和富有挑战性的。
(4)加强了两个控制手段。一是月度工作事项的界定。月度工作分为月重点工作计划和突发性工作。月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公司目标任务而分解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个部门都能准确地预测到一年内的所有工作。当部门临时性工作较多时,在排除计划考虑不周的前提下,需要及时调整该部门的核心工作。突发性工作是动态的,它与重点工作(静态)相结合,大大强化了激励与制约的作用,对公司生产经营实现战略性突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重点工作质量控制。由于职能部门围绕公司总体工作目标分解落实的工作要项,大部分是分阶段实施,月度考核仅是过程性考核,而非结果性考核。某项工作可能要持续半年,甚至一年才会有结果,并见成效。因此,为了避免部室为考核而考核,或是重视工作数量,忽视工作质量,年底将对年度重点目标(最多1-3项)完成质量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工作目标的定位高度、工作复杂性、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通过工作质量考核鼓励各职能部门在管理方面下功夫、积极创新、推陈出新。
(5)考核标准和依据透明。职能部门的工作大部分是一项具体的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主管将工作任务确定后,将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成果、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间节点要求、质量要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项任务在考核表中的权重等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双方需要就以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说,工作作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考核标准是什么,均是主管与员工商量确定。员工的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暗箱操作。员工的考核不需要主管费心地自圆其说,将过去人与人相比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人与标杆比,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部门领导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该考核制度运行近三年,在加强职能部门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方面已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计划―落实―检查―总结的循环,提高了各部门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公司各项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有较大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亚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传统的物理教学有明显的不足,教师往往只注重科学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对探究的过程体验;只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没能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忽略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人格,让教育教学跌入了功利的深渊.纵观世界各国进行的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大多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了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践情况,以使物理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改善当前物理情感教学现状,使初中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笔者以本校为调查对象,抽取初二、初三年级各300名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问卷调查,得出如下表格.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初中生对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结果存在年级与性别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在物理学习方面,学生都较为认真,但是普遍上课只是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在物理课堂上出现了分化,初二学生比初三学生积极活跃,初三男生比初三女生精力集中.在兴趣方面,初二学生的兴趣较大,男生比女生喜欢物理;初三学生的兴趣稍有下降,同样是男生比女生喜欢物理;大部分学生喜欢或不喜欢物理都与物理教师有一定关系.在学习态度方面、意志力等方面,也几乎是这样的结果.初二学生刚刚涉及物理学习,物理学习不同于数学的反复计算,也不同于语文英语的繁杂记忆,有趣的现象加之好玩的实验,使得他们对新学科有热情与兴趣.物理毕竟存在难理解的知识,有时甚至要突破传统认识,例如运动的相对性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使得一部分墨守成规的女生无法接受,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但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有一年的学习基础,随着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两极分化 ,面临中考升学压力,他们只求各门功课考个好分数,几乎毫无兴趣可言.关注生活方面,学生只是偶尔关注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内容,有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这也与调查对象是农村学生有关.应试教育下的他们被授予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不能活学活用.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例如,关注男女生物理学习差异,因材施教.注意年级差异,初二重基础,初三重综合.课堂上多注重定理、规律教学的推理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更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把错误当成契机,认真分析学生的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做实验,进一步实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对于男女生出现的差异,教师应适当对女生更加关注,多些耐心与爱心,培养她们对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对于初三学生,教师不仅只教授解题能力与应试能力,更应教授实际运用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笔者认为,实施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巧妙解除学生产生的情感疑惑.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老师要喜爱自己的学生,要理解他们,要尊重他们.初中学生往往自尊极强, 不愿意彼此敞开心扉,还抱怨其他同学不能理解自己,随生活范围的扩大会产生强烈的交往需要,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些情况,教者必须触动学生的心灵,鼓励同学之间多交往,多设活动平台,让学生自己担任活动中的各个角色,培养他们积极的,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和良好的性格.另外,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 .
[关键词]情感个人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
首先,需要我们搞清楚的是,为什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取代“思想教育”目标呢?概括讲:
第一、基于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以高中教学为例:在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强调,“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而在2003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人才目标的改变是基于时代的变化,国际竞争的激烈,以及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第二、基于对基础教育中历史课程的重新审视。由于历史的原因,历史课程更突出其政治性格,因而“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更强调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历史课程更强调“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片面强调政治教育的局限,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其次,我们要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在我国的心理学者作中,一般把情感定义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常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之间发生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就是情感。”态度是社会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构成,是人的精追求的目标。就历史学科来讲,情感不仅指历史学习热情兴趣,还包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历史学习态度,还包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在抱怨:历史课好沉闷,历史课就是讲故事,没有一点兴趣;老师中也会经常听到:历史课是不被重视的,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而言是副科,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没有多大效果。造成历史教学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原因其实就在于我们没有把真挚的情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也没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入到他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来
一、在教学中挖掘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幕,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就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在第一幕中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各种图片、音响、文字等各种资料展现给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这场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中日大型战争之一,但是它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有110年,学生在情感上难以产生认同感。应用多媒体视听教材可以缩短学生与历史的差距,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这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可以用投影打出一些历史人物的肖像,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做老师的不要把自己当成神圣的“牧师”,把学生当成“羊群”而不是自主的人,一味的“说教”、“驯化”,往往使情感教育适得其反。相反地,如果不是借助具体的“历史”让学生自己感知,而是用空洞的说教或对反面历史人物一味谩骂,那么情感培养的实际效能就值得怀疑了。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其内在情感的反映,不同的情感态度,不同的人生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除家庭、社会的影响之外,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的学生在对屈原与谭嗣同等人选择死的问题上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认为屈原、谭嗣同太傻,而岳飞、文天祥等人又被学生评价为非顺应历史潮流。这些问题如要一分为二的来分析,也都无可非议,但学生不一定都是站高望远地看待历史,这其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担心的现象,我不久前听一节政治课,主题是“见义勇为”,但从现场上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作答,几乎是一致的,虽也不是什么袖手旁观,但做法却都是报110,只有极个别学生选择智斗。这也许是源于课本内容的导引,因学生原本就是未成年,属于被保护对象,从这一角度来说,也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如果这些教育一旦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那么见义勇为永远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考虑换一种教学思路,先论见义勇为,再谈加强自身保护。换句话说,就如《今日说法》暑假栏目中组织小学生讨论“见义巧为”的问题一样,不论是政治课还是历史课,都应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作为已任。
三、和平时期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兴趣、感触等内心体验;态度,既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指由此而升华到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指对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总的看法。从情感到态度再到价值观,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次,是不断地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往往是含糊的,实施中很难落实情感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历史课不能进行直白的思想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如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则是广大一线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试结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与方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谈点自己的拙见,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过程、手段和评价四个方面。在历史教学目标新理念方面特别强调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新一轮的历史课改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精神财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提高学生的社会性情感认识、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感、锻炼学生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等。(二)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调动与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满足了学生安全的需要。学生只有在安全的环境里,在归属于他(她)的集体中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才能激发学习的潜力和创造性。
1.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沟通情感。历史老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自由的表述。其中包括身势语(眼神、表情和体态所传达的语言)。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在学术上和感情上沟通。2.教师要做到“接纳和尊重”学生。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承认“个体学习者各自都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愉快地接受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在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氛围中,学生可以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扉,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人格,这样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三)教学过程要知情交互。历史教学既是引导学生寻觅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探索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社会活动。在历史学习中,既有针对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也有丰富而又温馨的情感交流。不难看出,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紧密交互的学习和体验过程。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体验与理解历史独特的魅力,培养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使历史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学科。由此可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认知和情感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实现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一、 单位基本情况
1、 营业执照复印件
2、 机构代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不要求取证的除外)复印件
3、 三类人员合格证和特殊工种上岗证复印件
4、 单位所辖范围(或平面图)
5、 单位安全管理网络图或组织机构
6、 班组安全员名单
7、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
8、 公司安全工作阶段总结、汇报材料
9、 公司安全工作月报
10、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账及相关单据、记录
二、 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总纲)
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4、 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5、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6、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7、 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
8、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含报告和调查处理)
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0、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1、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含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12、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1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含采购、发放、使用管理)
15、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6、 应急管理制度
17、 根据单位特点制定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三、 应急预案、安全操作规程
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4、 主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 重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四、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1、 与上级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2、 与下级所辖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3、 单位内部与各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4、 部门与班组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5、 班组与各岗位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6、 单位与镇(街)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五、 安全文件
1、 单位的相关安全工作的红头文件
2、 上级下发的相关安全工作的红头文件
3、 安全管理机构下发的文件、通知
4、 安全工作文件处理记录
六、 会议记录
1、 单位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2、 部门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3、 相关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纪要
七、 隐患排查整改记录
1、 公司级安全工作检查记录
2、 部门级安全工作检查记录
3、 事故隐患整治情况台帐
4、 整改通知书
5、 整改完成反馈单
6、 上级部门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7、 上级部门责令整改意见书
8、 被整治处罚情况记录
八、 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1、 职工三级教育卡
2、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3、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台帐
4、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签到表单
5、 征订报刊杂志目录汇总表
6、 安全宣传材料
7、 安全宣传板报、横幅、招贴画、图片展等影像材料
九、 专项活动记录
1、 专项活动相关文件
2、 专项活动情况台帐
3、 专项活动布置情况记录
4、 专项活动检查情况记录
5、 专项活动总结材料
十、 值班记录
1、 值班安排表
2、 值班情况记录表单
十一、 特种设备管理
1、 特种设备名录
2、 检验检测台帐
3、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十二、 考核记录
1、 安全生产奖惩情况登记台帐
2、 阶段考核记录
3、 奖惩记录表单
十三、 危险源控制和事故管理
1、 单位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 事故台帐
3、 事故报表
4、 事故调查记录、报告
5、 事故处理情况
十四、 消防安全档案
1、 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 消防安全疏散应急预案
4、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5、 义务消防队组织及人员名单
6、 单位主要消防器材及分布
7、 重点防火部位和消防措施台帐
8、 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9、 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应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10、 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11、 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12、 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13、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应记明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
14、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15、 消防工作相关文件、法律文书
十五、 综治工作档案
1、 矛盾纠纷排查记录
2、 综治突发事件调查、调解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