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产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6-18 10:31:00

导语:在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1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旅游业发展方向。

一、旅游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分析

目前,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都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其中,旅游文化作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更是受到多数城市青睐。但是,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还不够成熟的经济产业,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城市发展。要了解旅游文化产业适合怎样的城市发展,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产业叫做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成熟,让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意义上的消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这样作用于旅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中,又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质、实物化的文化景点,诸如寺庙,古迹等等;第二类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如传承下来的各类工艺品制作技术、传统习俗等等。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底蕴,即上面举出的两类“文化”。

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实证分析

拥有了物质性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下一步就需要着手基于这些文化资源推广与发展相关的旅游产业。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南通的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其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还有张謇、李方膺、赵丹等名人故居,是典型的物质型文化景点。同时,南通流传下来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板鹞风筝制作工艺、沈秀等等传统艺术,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的做法是,依托全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围绕濠河建立蓝印花布博物馆、风筝博物馆、沈秀博物馆等20多个博物馆,构建“濠河博物馆群”。这样的一个博物馆群,不仅丰富了濠河景区的文化内涵,更把整个城市富有其特色的优秀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到一处。旅游资源的集中也避免了游客在途中过多的奔波,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停留于景区,在传统文化与人文风情的交汇融合中领略当地的旅游特色,实现了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

从南通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对待旅游文化产业,需要把物质性文化和非物质性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对待物质性的文化,良好的保存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类的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对待相比之下比较“虚”的非物质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为其寻找良好的物质依托,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尝试把物质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资源的集中,集中化的文化资源可以让整个旅游景区更具规模,可以更好地走产业化的道路。现存的冷门“旅游文化”只能说相关部门对其宣传力度不够,或者说对一部分人吸引力不够。集中后的文化资源,可以更好的共享游客,也可以作为一种对游客的宣传。

除了对旅游文化的集中,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旅游文化寻找载体。对于物质性的文化来说,其载体可以就是其本身;而非物质性的文化,其载体必须符合其所在城市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城市相融合,以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还是以南通为例,作为中国第一个建立公共博物馆的城市,其很好的选择了博物馆这个载体,将南通独有的蓝印花布、板鹞风筝和与南通相关的沈秀艺术等融入博物馆,又将这些博物馆建在古护城河濠河两岸。濠河的良好环境烘托出博物馆深厚的底蕴,濠河古老的历史也响应了博物馆的主旨。更重要的是濠河作为南通特色,作为南通的一张“城市名片”,又增添了“环壕和博物馆群”这样一个头衔,进一步增加了含金量。一个良好的载体的选择,不仅仅是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更可能为城市形象的构建增添筹码。

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收益分析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的收益,很多人会认为无非就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诚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直接目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更给了一些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的机会。透过这些现实收益我们也可以发现,旅游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性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少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发展方向。同时,旅游文化载体的不断建设也可以促进景点周围环境的改善,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文化的过程中毕竟加大当地环境整治力度,同时文化的特色又会给予周边地区以熏陶,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周边,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收益。

第2篇

关键词:东营动漫;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79-01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山东省的动漫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2012年底,山东省已建成3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动漫产业正在成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的主要增长点。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动漫产业发展较好,济南市动漫企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万人,国产动画片年制作能力1.5万分钟,年产值达到20亿元。青岛市共有各类动漫企业40余家,年销售收入8亿多元。而其他地市如潍坊、日照、济宁、泰安、临沂、聊城等地的动漫产业也都振翅欲飞、彰显活力。在此影响下,东营的动漫产业也拉开了序幕。

一、东营动漫动漫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市从事与动漫有关的注册企业共有21家,业务包含动漫设计制作、产品销售、动漫书店、动漫电子游戏娱乐等。动漫设计公司规模相对大和发展较好的企业,分别是东营通达动漫有限公司和东营鲁鸿动漫公司。此外,两家之外,其它的动漫公司规模较小,动漫业务相对开展的较少。还有几家公司从事房地产动画、建筑漫游、影视传媒产品的制作。总体来讲,东营的动漫产业实力不强,动漫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数量少,企业各自为政处于比较散的状态,专业进行动漫制作的企业较少,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东营动漫产业仍处于初级的起步状态。

二、发展动漫产业的对策

我市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较以前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距离,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要加快东营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把动漫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抓

东营市的动漫产业发展,要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加强领导,提高动漫产业在文化产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真正把动漫产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将动漫产业从文化产业中独立出来,制订明确的动漫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特别是动漫龙头企业,使其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带动作用,集中精力打造东营自己的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是要优化政策环境。要积极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财政、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二要优化体制环境。推动动漫产业合理有序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地域界限,从体制上理顺管理关系,搞好协调服务。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让动漫企业充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生产经营。三要优化市场环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打破资金瓶颈,助力企业腾飞

资金是动漫企业的命脉所在,政府支持动漫发展,首要的是为企业解决融资之难。东营的动漫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动漫企业资金扶持方案,可采取设立专项基金,实行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方式,为动漫企业筹措资金,尽快帮助企业走向正规并发展壮大,进而吸引更多产业外的风险投资,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良好的动漫作品展示平台,着力打造动漫原创人才

政府要加大动漫原创人才的发掘力度,积极扶持动漫艺术协会开展工作,为动漫企业和动漫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及作品展示的平台。继续通过动漫作品大赛、动漫名家作品展、动漫真人秀、电子游戏竞技、动漫图书阅读、卡通人偶大联欢、动漫周边产品展销、现场涂鸦等形式,为东营市的广大动漫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东营还可以参照杭州市的做法,建立“东营动漫原创中心” 签约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作家、编剧、漫画家等文艺界领军人物,组建“东营动漫原创中心”,进一步提升东营动漫的原创水平。

(五)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鼓励动漫创作

动漫关键点在于“创意”。只有以原创性的漫画形象为基础来吸引消费者,才能进一步向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鼓励原创,要拥有具有反映本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原创动漫形象。要尽快营造良好的动漫产业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和完善有关鼓励和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级动漫专业人才来东营创业。可采取类似2013年我市举办的“百名博士进东营”行动,引进一批相关动漫编剧、导演、设计制作、动漫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奖励为东营动漫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鼓励和调动动漫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形成动漫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不断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动漫制作人才队伍。

(六)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动漫产业群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重点引导扶持规模大、业绩好、创新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动漫企业。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行业的力量,帮助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动漫龙头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以及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发挥其在整个产业群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东营动漫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积极加强政府与东营市动漫艺术协会的联系,为动漫企业协调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帮助动漫企业走出去与国内外动漫企业、媒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探索运用政府、民间和市场的综合力量来推动产业发展。

(七)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完善动漫产业

要打造东营的动漫产业链,首先要鼓励自主原创动漫产品,提高原创比重,把题材重点放在我市所具有的特色上,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时代特点、有影响力的东营动漫形象。二是政府部门要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为动漫企业牵线搭桥,构建合作桥梁,大力开发动漫衍生产品,包括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儿童玩具、少儿时装、学生文具、日用商品、娱乐设施、游艺场所等打造“原创+研发+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要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逐步扩大动漫形象的市场影响,把动漫产业链做强做大。三是要以发展为核心,推动动漫创作、研发、制作、加工、运营、衍生产品开发的分工协作,形成动漫产业集群,提高动漫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八)加大动漫人才的培养,为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动漫制作技术通过训练短时间可以掌握,然而创新能力不会在短时间内立杆内见影。它来自于学习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长时间积累。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把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3篇

[关键词] 怀仁县 肉羊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06-02

怀仁县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怀仁县发展肉羊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如何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做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把发展现代肉羊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全力推进规模化养殖进程,使肉羊数量、质量、效益均有明显突破。从全县优势畜种区域分布来看,我县属于最佳肉羊养殖带,具有发展肉羊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饲草料资源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27万亩),林地面积53万亩。据统计,2012年全县粮食总量达2.25亿公斤、各类秸秆5亿斤,饲草料资源丰富,发展肉羊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2.养殖基础雄厚

按照“为养而种、为加而养”的方针,2012年,全县肉羊饲养232万只,完成任务100.9%;奶牛饲养1.545万头,完成任务103%;肉牛饲养1.74万头,完成任务102.4%;生猪饲养27.3万头,完成任务101.1%;蛋鸡饲养96万只,完成任务101.1%;新建60个养殖小区,棚圈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任务120%。目前,我县累计建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68个,棚圈面积53.6万平方米,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189家,规模养羊的数量占到全县养羊总量的85%以上;建有5家机械化羊肉屠宰加工企业、1家羊绒生产企业,年加工能力300多万只,年生产羊绒20吨 肉羊养殖势头强劲。加之多年来农民已形成养羊为主、种养结合的生产习惯,养羊设施比较完备,技术相对成熟,发展肉羊产业群众基础较好。

3.肉羊品种优良

我县育肥羊品种主要以肉毛兼用型的蒙古羊为主,近年来还引进了杜泊、京白、小尾寒羊、萨福克等优良新品种,通过与当地基础母羊的三元杂交改良,“杜京”、“杜寒”等新的优良品种正在形成。改良后的羊,既有蒙古羊生活力强、耐旱、耐寒、耐粗食的特性,又有产仔率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膻味低的优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好评。为今后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也为下一步肉羊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

随着肉羊产业的纵深发展,一个“园区化发展、专业化分工、商品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格局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越走越宽。吸引外资,建设龙头企业4家,其中山西华北皮革城和五洲羔羊肉有限公司已交付使用,金沙滩、清凉山二个羔羊肉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之中。

5.肉羊产业服务体系配套

全县上下建立完备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良种繁育方面初步构建起以县改良站为龙头、以镇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村社人工授精站点为骨干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辐射服务成效明显。

二、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组织保障,抓好规划指导

加强政府对肉羊产业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的原则,推进肉羊产业发展。政府要成立肉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肉羊产业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指导肉羊产业的发展工作,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搞好肉羊产业发展全程服务。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科学系统的规划肉羊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从抓基础、扩数量、提质量、促整合、打品牌入手,打造完善肉羊产业链,推动肉羊产业集群化、集约化、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2.夯实养殖基地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种子工程。充分发挥养殖基地集中繁育的优势,加快优良肉羊等优质品种繁育,扩大基础母羊和肉用种羊数量,提高繁育能力,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肉羊良种化水平。二是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大力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农牧公司、合作社的建设,引导养殖户逐步退出散养,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政府应建立肉羊基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建基地,对达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标准的养殖基地(小区)、规模化养殖户,给予相应补贴。

3.强化资金保障

肉羊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要实行多元化筹集的方式,通过群众集资、银行贷款、社会引资、项目争取、财政补贴等多种途径筹集发展资金。一是政府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发放中长期养殖贷款。截止目前,各级金融部门共为我县发放养殖贷款8000多万元。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融资肉羊产业,提高农民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三是整合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向肉羊产业倾斜。四是财政安排一定的肉羊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种羊补贴。目前在与省、市畜牧部门联系,共争取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拉动民间资金近2亿元用于我县的肉羊养殖。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向上争取回的畜牧养殖项目资金,要向肉羊产业倾斜,重点用于扶持肉羊繁育场(小区)和高标准肉羊繁育户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奖励政策,拿出3000万元扶持能繁母羊养殖,另投资4500万元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后将逐年加大扶持力度。2013年羔羊饲养量达到500万只,“十二五”末将突破1000万只,把怀仁建设成为全国羊肉生产基地。

4.强化技术支撑,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和水平

一是加大肉羊产业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通过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和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加大青贮工作力度来降低舍饲成本;按照统一设计、施工的原则搞好肉羊养殖标准化圈舍建设;为加快肉羊改良工作进度,充分发挥优质种公羊种用效益,开展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带工资深入肉羊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承包和科技服务,提升肉羊养殖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养殖水平。目前先后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和书籍1.6万份(册),推广肉羊经济杂交5.8万只,开展奶牛冻精配种9100头、黄牛改良600头、猪人工授精1700例,加快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提高了畜牧业整体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园艺生产规模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8年以来,乌什园艺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县园艺种植面积由原来的约2.8万亩(约1867公顷)发展到2008年的3.6万亩(2400公顷),园艺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可称为乌什园艺的大发展阶段。随着园艺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园艺产品总产量迅速增长,2008年,全县园艺产品总产量达4.2万吨,比前8年增长了数倍。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园艺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需,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园艺产品价格和生产效益相对下降,乌什园艺生产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阶段。适度控制园艺生产规模,提高园艺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已成为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果农的广泛共识。

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产量与效益呈正相关。在园艺生产大发展阶段,园艺产品生产与供应小于消费需求,市场属于卖方市场。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目前园艺产品供需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质量与市场、效益的关系更加密切。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园艺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园艺生产的不断发展,科技含量在园艺生产效益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有提高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园艺产品的价格和效益。目前,乌什园艺生产者的科技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建设,园艺新品种、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步伐加快。

田艺产品的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横式得到迅速推广

园艺生产与供应已进入买方市场,产品销售难已成为园艺生产中的大难题。为减轻农民的卖产品负担和降低广大果农的生产风险,让企业与生产联系,以企业为龙头,发展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这种模式已被广大果农和企业所认可,既保护了广大果农园艺生产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企业的原料和货源供应,果农与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问题与不足

乌什园艺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园艺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园艺生产重视产量,忽视质量。近几年来,广大果农的质量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园艺产品质量普遍较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田艺生产不规范,不标准

在园艺生产中,普遍存在缺少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同园艺生产者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园艺生产总体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制定和推广园艺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园艺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园艺生产主要以商品生产为主。商品生产需首先对生产与市场信息有所了解。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信息,才能正确分析关系和市场需求,才能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园艺产品。生产现状与信息不灵,必然会导致盲目生产,增大园艺生产的风险性。

园艺产品产后增值率不高

近几年来,乌什园艺产品加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匀,影响产品产后加工增值和园艺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对今后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促进和加速园艺产业发展

要保持乌什园艺在全地区领先地位,加快乌什园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园艺科技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改善科研条件,针对影响乌什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热点等重要问题进行科研和攻关。建议组建以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园艺研究办公室为技术依托的区级园艺产业、高科技示范园,加速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大力攫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园艺产品质量

生产优质、安全、高档园艺产品,是扩大县内外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园艺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建立无公害园艺生产基地,大力提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园艺生产,狠抓质量,狠抓无公害园艺、绿色园艺、有机园艺和园艺的标准化生产,不断地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

加快园艺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发展园艺网络信息是制定园艺生产计划,实现科学调控的基础,是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园艺生产动态、传播园艺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建议组建乌什园艺科技信息网,乌什园艺生产、市场、销售网,及时传达、沟通园艺产业信息。

加强园艺科技宣传和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田艺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

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离不开园艺科技宣传。广大农民是园艺生产的主力军,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广大农民园艺科技意识的增强和园艺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园艺科技素质,是提高乌什园艺生产水平,加快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注重园艺科技宣传和加强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

第5篇

菜籽、菜粕的季节性贸易

我国菜籽可分为秋冬播菜籽(夏季收获)和春播菜籽(秋季收获)。秋冬播菜籽在每年5—6月收割,春播菜籽在9—10月收获。近年来,我国的菜籽、菜粕进口国趋于单一,2012年我国从加拿大的进口量占98%以上。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共进口菜籽226.7万吨,菜粕41万吨。国家出于对产业的保护,于2009年出台相关政策,限制进口菜籽进入主产区加工销售。由于菜籽水分含量大,保质期短,国内主产区菜籽贸易及加工集中于菜籽收获后的5个月内,沿海非产区全年进行贸易和加工。根据笔者调研,湖北多数油脂企业菜籽加工期集中于5—9月,其他时间转而加工棉籽。菜粕为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保质期为6个月,主要用于水产饲料的生产,我国的水产养殖旺季在4—10月,国产菜粕的供给多集中于菜籽加工期,旺季前的菜粕供给主要依赖进口菜籽的加工。

菜籽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菜籽加工企业规模不一,目前我国具有四级菜油生产资质的企业共400多家,日压榨菜籽能力在13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吨。从压榨能力来看,已处于过剩状态。由于国家对菜籽收购价的保护,一些具有收储任务的加工企业除了自身下游产品的销售利润,还可赚取国家的加工费、仓储费和菜粕价差。但对于小型的非收储企业来说,下游产品价格的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大,部分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已经将单一化的生产加工模式转换成多个品种并行的模式。对于饲料加工企业来说,菜粕定价权几乎都掌握在菜籽加工企业手里,风险敞口大。水产饲料的需求旺季仅在每年的4—10月,因此大多数的饲料企业均生产多类饲料,以降低企业风险、保障全年销售利润。

第6篇

一、注重高定位,规划风情渔港美景。

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拔高渔港小镇定位,形成有重点、成规模、能落实的总体规划体系,目标建设长三角地区(国际)一流渔港经济区,精美打造“三大美景区”:一是渔港风情休闲区。紧邻海王禅寺区域,规划建设渔港体验中心、渔港会展中心、渔港研学基地等核心业态,配套建设渔港影城、渔家客栈、渔人码头等功能业态,优化设计水、陆两条精品游线,真正让游客在渔港区枕海听涛、休闲度假、观景尝鲜。二是沧海桑田游览区。紧扣“乘船看大海,东方观日出”的渔港特色,优化出海游线两岸景观品质,沿线包含现代农业观光、水产养殖示范、滩涂赶海拾贝等特色项目,感受黄海湿地沧海变桑田的奥妙,丰富渔港出海旅游体验。三是水绿生态康养区。依托“新时代双拥林”、阳光林场及海堤路景观廊道等,打造水上森林、树下木屋,建设湿地公园、滨水公园、森林公园,配套特色风情民宿、一级旅游驿站,突出养生、养心、养肺,让游客置身天然氧吧,“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

二、注重高品位,打造特色渔港美食。

围绕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依托渔港经济区资源禀赋,立足黄沙港渔业产业根基,精致打造“三大美食区”:一是特色海鲜餐饮区。集聚打造以海鲜美食为主题的高品位特色街区,优选30家以上海鲜餐馆,培养100名以上海鲜名厨,集合海鲜烧烤、海鲜火锅、海鲜自助等多种形式,集中“鱼、虾、蟹、贝”等海鲜种类,举办海鲜美食节、健康海鲜节等节庆活动,同步品牌化精深加工、营销推广一批地方海产品,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黄沙港”。二是精品餐厅消费区。沿黄沙河生态轴两岸,合理布局品牌商业餐厅。涵盖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儿童餐厅、音乐酒吧等形态,包含粤、川、鲁、淮扬及东北、西北各大菜系,确保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连锁店入驻,集聚渔港人气,形成旅游消费,拉动地方经济。三是个性渔家体验区。结合渔家风情民宿打造,个性化定制“深度体验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住在民宿、行在渔船、游在黄海”的独特体验,深入感受黄沙港渔家生活,定期随船出海捕捞,自我选择海产品,自我烹饪海产品,多元化满足游客游玩的互动性、参与型和亲子性。

第7篇

关键词:县级广播;发展建设;思考;建议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中,主要改革方向集中于内涵改革和外延拓展,由于传统的行政单位制度已然不能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工作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关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求,那么面对这一瓶颈需要如何应对,最终目的加速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状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发挥传播功能优势

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前行,需要商品信息不断的传递和反馈,但是目前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中更具影响力,并作为主体传播媒介,信息产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介入到经济领域内,并且也能直接的参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化交流,这是广播电视部门自身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县广播电视台,发展中更重视广告的带动作用,不仅在发展中要结合自身的信息传播优势,同时也要在此期间传播良好的信息资金,活跃全县经济效益,丰富群众的日常文化面对新型网络媒体的兴起,灵宝市广播电视局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着眼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投资3万元建成了灵宝电视台网站,开通了新闻、专题、综艺等上网节目,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广播电视的对外宣传工作效果明显。进而为广播事业的发提供资金、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注意力

(一)传播特点精办节目

电视、广播、无线之间的作用彼此之间不可替代,由此各自在发展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这三者节目是一个版本,没有区别开来,那么彼此之间的优势也不能体现出来、基于此,在节目设备上面需要做好详细的分工,电视和广播的分工,该分工主要体现在时间段上面,由于早上是广播开始的黄金阶段,所以可以在早上时间转播部分精品节目,中午时段的广播多搭配文艺或者文字类节目,晚上时间是受众群体最多的时间段,因而需播放一些受观众习惯的节目。例如晚间新闻节目结束后可以包房,新闻综合频道以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主,充分体现了“新闻立台”的原则。把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最大宣传效果。同时,发挥新闻资源的优势,设立了《灵宝新闻》、《每周关注》、《金城民生》三档新闻类节目。《灵宝新闻》以服务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主,对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进行准确及时的动态报道;《金城民生》则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己任对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热点、难点以及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报道;《每周关注》主要对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报道。

(二)因地制宜的开展广播节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很多乡镇广播电视台的人、财、物等管理都下放到乡镇,但是在开始的时候,部分乡镇企业的领导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状况,办特色栏目,很多栏目都是模仿其他省市电视台的模式,因而在发展中可以办特色栏目,例如在办谈话类节目,就要结合民众的切实生活状况,解决民众的日常琐事,哪怕是家长里短也可以,这是吸引民众兴趣的关键要点。因而在实行时需做到因势利导,让乡镇企业自办节目更为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且将其看成整个节目宣传的关键要素,明确分管的领导,并将其落实到专人负责,通过检查、监督和交流的方式,组织调研,开展广播节目新面貌。

三、人才优化策略

要想让频道不断的整合创新,就不能离开人力资源支持,通过整合目前灵宝电视台人员能够达到上百人左右,由此面对人才多寡和人才素质的高低状况,在发展中如何正确发挥人才的资源优势,已成为提高全员素质的必要保障,在人才发展中要多引进优秀人员,在发展中更要本着1+1大于2的原则,由此在发展中需要谨遵科学发展的优势,做好人才的统筹和规划师。基于此,电视台的领导班子在发展中多次开会研究相关的频道经营管理模式,并且转变以往的“一把抓”管理模式,实行频道总监复杂机制,要求各个栏目有部门中心做管理,实行编导的责任制,在层层把关中,优选人才,并且管理中做到大胆启用人才,能者上,庸者下等,为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发展平台,用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栏目的品质有提示。为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加大激励制度,通过激烈唤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带动职工的整体素养。

结语: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学会运用媒介获取不同的信息,由此受众群体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群体,反而要作为主动的参与者进入到活动中,所以节目的制定时要选用好办同时参与度较大的节目,通过参与让群体做到支持广播事业的发展,关注中提高节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毅.“航母”在打造 “小船”往何方?──集团化趋势下县级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声屏世界.2011(11):21-25.

[2] 贺璐. “三网融合”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发展出路研究――以广东高要为例[J].学周刊.2016(12):99-100.

第8篇

关键词:舟曲县;经济林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32-02

经济林果业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强大的生态社会效益,它所提供的果品、副产品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辅相成的产业。为此舟曲县应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名、优、特”林果产业。

1 舟曲县发展经济林果业的优势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舟曲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温暖带交错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白龙江流域海拔2 200 m,拱坝河流域海拔2 000 m以下,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特别适宜花椒、核桃、桃、梨、葡萄等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发展林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 丰富的自然资源

舟曲县宜林地和果树资源丰富。白龙江河谷地带的群众历史上就有栽培果树的优良习惯,其中花椒、核桃已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史,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当地大部分种植地区适宜于经济林果树种尤其是核桃的生长发育,加之四旁地、庭院、地埂等闲散地,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经济林果业已初步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舟曲的林果产品由于质优价廉,运销省内外,尤其是花椒、核桃、柿子、石榴已成为舟曲县的代名词。

2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舟曲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同全国一样,受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因素的制约,出现了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力抓特色经济建设,把发展经济林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上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使舟曲县经济林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林果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3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济林果产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果园老化,品种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落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表现在林果业长期被视为辅生产的观念意识尚未根本消除;水利、道路、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现有的林果种植品种多、规模小、能当家的品种少;发展后劲不足,政府的扶持能力有限,群众的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

3.2 经济林果业产业化势头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

首先是经济林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舟曲县的果树虽品种繁多,但由于缺乏集约经营,优势果品栽植的规模过小;其次,科技含量不高,名、优、特果品少,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舟曲县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信息不畅,果树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推广工作相对滞后,果品生产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舟曲县的核桃、花椒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是由于全县没有花椒、核桃加工厂,只能以原材料的形式被周边地区收购,经济效益很难提高。

3.3 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能力不足

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服务能力不足,也是阻碍林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科技、信息、市场方面服务不足和金融信贷渠道不畅,生产资料价格和生产成本持续走高,自然灾害频繁、抵御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推进新发展的难度日趋突出。面对这些难题,如果说各级政府过去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兴起发展热潮。而今,发展的路子已经走出来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州县政府应该从转变职能入手,着重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工作效率,保障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切实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二是要着重在科技、信息、信贷、防灾抗灾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良好的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根据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4.1 全面评估,夯实基础

对全县林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剖析矛盾问题,结合民意,确立产业地位,注重科学发展,改善发展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打牢基础。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林果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种植建设苹果、梨、桃、葡萄等优化水果,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建设。

4.2 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分区实施,加大林果基地建设规模。舟曲县白龙江沿岸的巴藏、立节、憨班、丰迭、城关、江盘、大川、南峪8乡(镇),拱坝河沿岸曲告纳、拱坝2乡(镇)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应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用水浇地地埂、山旱地、山间台地、荒山荒坡大规模栽植“大红袍”花椒。在结构调整上,实行农工贸并举、产加销同步,围绕林果业,切实加大力度发展加工、保鲜、包装、运销,以及旅游观光等产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以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来不断带动种植业的新发展。

第9篇

关键词:煤化工 产业 陕西

发展新型煤化工正在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煤化工产业,生产煤基清洁燃料,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需求,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陕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在能源化工这个核心支柱产业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已成为承载产业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陕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陕西现代煤化工发展呈现出三大鲜明的特点。

1.政府引导产业调整

陕西省发改委提出“十二五”时期将突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兖矿榆横煤制油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构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形成综合年产能4000万吨以上,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现代煤化工在石化工业总产值的占比达到45%。

2.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以来,陕西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年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旗下的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年产12万吨煤焦油加氢工业化示范装置投料,并产出了合格石脑油、柴油,标志着该集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陕煤化集团国家能源煤炭分质分级清洁转化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准。这是该集团继甲醇制烯烃国家实验室之后产学研的又一重大突破。实验室建成后,将开发大型低阶煤分质分级高效低碳清洁循环利用工业化集群技术,开辟一条工艺先进、节能高效的煤炭转化利用新途径。

3.大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陕西一批重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化项目加紧实施。比如备受业界关注的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包括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包括年产120万吨煤基烯烃及下游化工原料和制品等23套装置。

二、陕西煤化工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呈现结构性过剩,现代煤化工还处在示范阶段。而陕西现代煤化工刚起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学习和借鉴山西、内蒙等省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少走弯路、规避风险,科学发展、有效突破,使陕西煤化工尽快成为加速推进陕西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和龙头。

1.加强宏观调控,严防煤化工项目一哄而上,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较快,面临的问题也很多。科学发展煤化工必须要以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前提,而不能为了GDP不顾代价地获取单一产品和简单比价上的利润。

2.坚持规划先行、环保优先,严格行业准入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在规划框架内强化项目管理,做到可管可控。

3.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现代煤化工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4.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属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化工产业要以科技为支撑,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洁加工转化利用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5.加快低碳技术应用,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在布局煤化工项目时,首先考虑的是水资源、生态条件。新上煤化工项目要有碳捕获或低碳技术应用规划。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路线,采用新的工艺,让化工产品向低碳化发展。

6.科学配置要素资源,加强工作协调煤化工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通过企业强强联合,科学配置资源,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和优势集聚,才能推进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7.重视对煤化工项目不同阶段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对陕西煤化工产业,首先要明确不同阶段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技术路线和发展步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再配套实施细则,指导其发展。

8.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技术集成与煤化工联产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