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21:46:28
导语:在公司发展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充分发挥*物业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主人翁意识。
1﹑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在总结工作的同时,积极充分听取基层员工的呼声﹑意见或合理化建议或批评。
2﹑不定期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员工进行爱卫生﹑爱护小区周边环境的宣传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牢树为业主(住户)服务意识。
转变守旧走老路,凡事“等﹑要﹑靠”的思想,树立以业主为中心全新的服务理念。
三﹑激活管理机制
1﹑管理处实行内部分工逐级负责制,即各部门员工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直接向主管负责,主管直接向主任负责,必要时各主管与管理处负责人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
2﹑管理处实行定时值班制,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向业主公布管理处常设(报修)电话,全方位聆听业主的声音。
3﹑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推行“首问责任制”。
4﹑健全完善管理处规章制度,如管理处员工守则、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内部员工奖惩制度等。
5﹑月绩效考核工作尽量量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健全绩效考核制,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岗位技能等做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6﹑完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真正为勤奋工作、表现出色、能力出众的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7﹑加强内部员工队伍管理,建设高效团队,增强管理处员工的凝集力。
四﹑严格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小区业主向政府物业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零;向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2%,投诉处理回访率100%。
2﹑小区业主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急修及时,返工﹑返修率不高于2%。
4﹑治安﹑车辆﹑消防管理无重大管理责任事故发生。
5﹑房屋本体及设施、设备按计划保养,运行正常,无管理责任事故发生。
6﹑管理处拟由业主委员会成立社区文化活动小组,负责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出一些内容涉及物业管理法规、典型个案、报刊摘要等内容的板报。
7﹑本年度记录﹑资料保存完整,及时归档。
8﹑物业管理服务费收缴率达98%以上;物业管理报告每年度向业主公布一次。
关键词:煤气化行业;煤化工;发展战略;企业改革
战略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制定适宜的战略规划并将之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战略性绩效,好的战略规划并不能等同于竞争优势。在公司确立经营战略之后,必须将战略思想转变为战略行动,战略实施将从上到下地影响企业,它会影响到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功能领域,只有将可行的战略实施方案渗透到整个战略计划当中,战略目标才更可能被实现。本文主要讨论了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关问题。
一、构建鲜明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煤化工集团公司应从所处的环境和发展定位出发,以诚实守信、科技领先、品质优秀、鼓励变革、尊重人才、注重环保为核心理念,构建公司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后的发展中,煤化工集团公司应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新的高度和空间,使煤化工集团公司形成完整、清晰、丰富、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煤化工集团公司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为:(1)营造变革氛围,推动企业改革,从思想、组织、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一系列变革,通过宣传和学习,强化变革的意识、变革的观念,调动变革的积极性,由此形成全公司员工的广泛共识,促进主动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2)坚持煤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创产品质量品牌”、“历行环保,造福社会”的核心理念,使广大员工深刻地理解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3)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4)重塑煤化工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形象,建设和推进煤化工集团公司煤化工品牌,向社会和产业界充分展示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诚信、自信的形象。
二、体制结构创新
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体制创新思路应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组织体制创新力度,建立清晰的多元产权关系、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产权变革应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为目标,利用多种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产权变革思路应当是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权变革,在向精细化工延伸中实现产权变革,新的经营组织先行变革,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产权变革范围。
当前体制结构创新的重点是:(1)进一步理顺与山西焦煤集团的产权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管理。(2)按照产业链延伸的不同条件,分别引进战略合作者,低成本扩大主业规模。与周边焦炭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互相持股的产权关系形式,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
三、加强资本运营,提高融资能力
煤化工集团公司是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公司上市融资,煤化工集团公司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为资本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目前的融资成本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未来煤化工集团公司应加强资本运营的管理,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资本运营是煤化工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煤化工集团公司在走向循环经济的道路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快速实现向下游的转变延伸的同时,应以自我积累为基础,通过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扩张,逐步完成调整任务。如果没有资本运营作为杠杆,将难以快速实现结构调整。
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作为优秀的生产型企业组织团队,主要由具有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专业知识和经营能力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掌握专业技术、具有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具有高度执行操作能力,以技术工人为主体的基层员工组成,经营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专业管理者队伍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基层员工队伍是生产的主体。加强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任务。煤化工集团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也造成人员多但人才缺乏的矛盾。(1)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体系,以保证公司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在职位任用和培训方面,应采用内部培养、选拔晋升、外部招聘等多种任用方式。(2)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根据经营目标实现程度,采用浮动年薪、期权激励等多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职能工资为基本特征的专业管理者薪酬机制,对其中的优秀骨干力量可采用专项技术奖励基金方式提高报酬水平;对于基层员工的薪酬体系以岗位工资为基础,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奖金制度。(3)在人员裁减方面。以“以输分流、以竞促减、以减促精、以学促升、以激促能”为指导。
五、研发创新
研发创新是煤化工集团公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煤化工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保证。(1)制订研发制度,编制研发纲要,确立研发目标。煤化工集团公司的技术队伍对于煤化工集团公司生产合格的产品和先进的消耗水平的取得起了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主要是针对生产一线开展工作,对于一线生产的工作进行起了保障作用。
(2)建立煤化工集团公司的研发创新体系。通过引进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研发水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创新合作,在科研机构形成规模后,形成以科研、信息和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为依托的业务单元,在提高研发能力的同时创造收益。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六、结语
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面临发展环境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制定本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及实施手段,并使之作为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何选择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成为联合煤化工集团公司面临当务之急。本文对于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我国煤气化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继续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为落实业务发展部工作打下坚固的政治基础
稳定的队伍是业务发展部的核心,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是搞好业务发展部工作的前提,因此,我部门认真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公司名)公司各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各项供水业务发展工作。
二、继续积极发展用户,增加供水销量
由于县有、等家自来水公司,行业竞争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部只有强化和完善管理体系,全力积极发展用水户,增加供水销量,把发展用水户,增加供水销量问题作为我部的生命来抓,这样才能为公司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为提高我部队伍整体的营销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响应我县供水协会组织的各项给水专业技术培训,将派送部门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学习营销管理和营销新技术等内容,使我部门的管理和发展跟上新形势。下半年我部将力争发展新用户家,向外售水万吨,增加供水量万吨。
三、继续做好水表抄收到户,实行一表一户
(一)要注重做好水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水表抄收到户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基础工作尤为重要,我部为此要制定各类报表及有关制度,包括《抄收到户完成情况一览表》、《抄收到户漏耗分析》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台帐。针对抄收到户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实施了抄收到户的用户,应在其楼内立管、水箱等公共供水设施的改造、维护、清洗。应积极调研试用新型水表,引进竞争机制推进水表质量的提高。
(二)积极受理受理实施“一户一表”工作
取消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的规定,向居民发放《自来水用户使用证》,同时扩大抄收到户受理范围,即原暂不受理的一表多单元中一个单元的报装、对二次转压的多层高层居民楼等的报装现在可以受理实施“一户一表”工作。
(三)落实水表改造方法措施,实行一表一户
落实改表方法:(1)新用户发展。开始对新用户原则上不设置总表,单元楼内用户实施一户一表、水表出户;(2)老用户改造。基本上水表未出户,但旧表一律换新表,且前后设置阀门。
落实改表表型:一般采用普通机械表和液封式水表,对一户多表的确不能出户的试用了少量IC卡水表和对话式远传表。
四、继续配合我县城市建设,加大老化给水管道的改造力度,完善供水主管网
为适应我县的发展,实现科学供水。自来水公司共预算投资万元铺设新给水主管道,完善我县供水管网,切实做到开发到那里水就通到那里。我部门应积极配合工程部老化给水管道工作,完善供水主管网。
(一)管网测压点的重新布置和勘测
随着总公司的区域供水范围的扩大,现有测压点已不能全面了解整个供水区域的服务压力,我部将配合总公司进行管网测压点的重新布置和勘测。将对水压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厨房、卫生间用水能共立管的用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先期安装新的立管。楼内居民报装一户、受理一户,进行“一户一表”改造,逐步废除楼内老旧管道。
(二)继续加强对工程费用预算和结算的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定额标准进行设计、预决算,坚持为用户着想,维护用户利益,提高设计预算准确率,完善资料,及时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五、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性工作
一、开展思想教育,及时解疑释惑
面对急剧变幻的市场形势,水钢公司充分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搏击中赢得胜利。于是,一场“立足当前抓扭亏,着眼长远谋发展”的大讨论在全公司开展起来了,目的是使广大职工增强扭亏的信心和决心。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细则,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建言献策。水电厂举办“没有任何借口”管理论坛,组织大家撰写大讨论的心得体会;观矿在《矿山通讯》上开设“学萍钢,降本增效我们在行动”专栏;动力厂副科级以上干部深入一线岗位,参加班组、车间学习动员会,并带头写心得、谈体会。此外,宣传部门及时编发了形势任务教育材料,引导职工理性认识困难,正确对待亏损,把降本增效、对标挖潜的工作举措落实到经营生产全过程。
二、加强媒体宣传,把握舆论导向
2013年以来,水钢日报先后策划推出《扭亏是第一要务》、《扭亏要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一鼓作气,扭亏为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将盈利持续下去》等专题言论,用以激发斗志、鼓舞士气。举办了“扭亏增效从我做起”和“爱岗敬业、降本增效”征文活动,集中报道了在扭亏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水钢电视台制作播放了“学萍钢扭亏增效”、“扭亏攻坚先锋谱”、“三创英模”等专题片,展现了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战斗豪情。水钢网站增设了“学习要文”栏目,适时推出公司重要会议精神、领导讲话和基层调研报告,供广大职工下载学习。《水钢思想与文化》内刊推出了“特别策划”、“宣传试点”、“理论与实践”等栏目,积极配合扭亏工作的开展。宣传部门举办了“感动水钢”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在全公司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凝练企业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进入2014年,企业竞争越发激烈。水钢在认真分析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钢精神大讨论活动,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三个挖不尽”――人的潜力挖不尽、企业的潜力挖不尽、管理的潜力挖不尽。“三个有利于”――凡是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工作,必须马上推进;凡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的事情,必须立即实施;凡是有利于精细管理、完善细节的措施,必须当下落实。在大讨论中,干部职工对提炼水钢精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纷纷写出了自己提炼的企业精神表述语,为确定新时期的企业精神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按照省局《意见》和市局通知精神的安排部署,工商局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周密部署,扎实开展了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传达精神,提高认识
工商局召开了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为专题的股所长会,传达了省局《意见》文件精神,系统学习了《意见》9个方面的内容,使广大工商人员对于市场准入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抓好落实,确保成效。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深入进行,加大力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工商局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1、深入到个私企业当中,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为企业义务提供业务咨询和信息咨询,并把省局《意见》编印成册,分发到各个私企业负责人手中,及时宣传工商工作动态及各项优惠政策规定,有力的促进了个私企业的发展。
2、与各企业负责人加强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将这些情况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力求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不断调整方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意见”在推动个私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搞好多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在抓好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多项服务的同时,注重服务水平和质量,实行局主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到各个私企业中检查政策落实和解决困难等情况,督促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共为13家企业即时办理企业名称核准,为5家企业办理改革经营范围核定方式,为1家企业提供担保,为2家企业核发企业筹建营业执照,为16家企业当场核发营业执照,为12家企业限时办理营业执照,接待政策咨询28人次,材料不齐一次性告知13人次,放宽经营场所权属证明限制核发营业执照1家,委托登记的工商所5家,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8次,通过认真开展此项活动,使广大个私企业对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致受到各企业的好评和认可。
关键词:群众文化;关键;保障
一、观念创新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提
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提出更为我们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升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确立了新的价值归属。
(一)要确立群众文化工作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观念
事业与产业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困扰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难题,群众文化馆站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要确立事业产业一体化同步抓的新观念,不要人为地去划分事业、产业的界限,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分析事业与产业的内在关系,摆正位置,获得双赢,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事业与产业是不矛盾的,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同步发展的。
(二)要确立多渠道加速发展的新观念
在硬件建设方面,群众文化馆站一方面要立足长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来逐步改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开发一块,搞活一块,形成一个建设-开发-还债-积累-再建设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态势,使群众文化阵地越盘越大,活力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
(三)要确立文化是服务产品的新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成为服务产品已成共识,文化能作为服务产品向社会推出,我们应在实践中提出文化“三服务”为方向的口号,即为中心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摆正公益性与有偿服务的关系。利用群众文化馆站人才和器材资源,走出文化馆,走向全社会,参与社会文化的大竞争、大联动。变挑战为机遇,采取群专结合、编导演一体化等全新创意策划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赢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近几年我馆开展的“5+1联盟”就是很好的佐证。
(四)要确立打文化“品牌”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产品就得追求品牌。同样,文化要融入市场,也需要确立品牌意识,作为一个群众文化馆站也要有几张主打的品牌。近几年来,我们西宁市群艺馆由于品牌意识确立的早,首先形成了百姓大舞台、青海地方曲艺研究社、“花儿”艺术团、群星合唱团等品牌,现正在推出“山陕会馆――河湟民间博览馆”等新品牌,让群众在品牌中了解艺术馆。
二、机制创新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
(一)要形成以组织活动为龙头的新机制
过去文化馆站是以创作为龙头的,随着改革深化和文化产业成份的介入,我们的基层群众文化馆站要以组织活动为龙头,以此来带动各类创作、团队建设、培训辅导,因为组织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而且是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形式,通过活动可以刺激创作,为创作提供舞台,提供实践。另一方面活动能为业余团队提供活动的机率,解决团队经费问题,提高团队水平,激活团队的生命,使其保持活力;同时活动能带动培训辅导。近年来我馆每年组织各类活动均在200多次,呈现出了活动多样、创作繁荣、团队活跃、培训辅导繁忙的新景象。
(二)要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
文化馆站要通过对人才的合理配备和对全馆资产的重新组合和配置,初步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新格局,立足文化的本体,抓住市场热点,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演出市场、礼仪服务、艺术培训等一批新的项目,并不断完善从信息公关、创意策划、合同管理、组织实施到经济核算一整套市场运作的机制。
(三)要形成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与人才结构对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十分重要,基层文化馆站要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人才,可采取提倡岗位成才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青年定向定位自学成才,形成学专业、钻业务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人才,促进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梯队建设。
(四)要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采用搞活内部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中层干部评聘制,一年一评、两年一聘,双向选岗、竞争上岗制;职称评聘分开等一系列灵活的人事制度,使每个成员都面临选择和机遇,形成良好的竞争心理和氛围;另一方面要采用内部分配考核制,艺术生产以奖代补制、项目带头人制等激励措施,使各项目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个奖惩方法。
三、管理创新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保障
(一)实行灵活的人事管理制
无庸置疑,由于受事业性质、编制、人员身份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文化馆站往往不能做到人才调配的合理性,从长远来说,会影响群众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所以说,这些馆站可采取不分编内外、不分身份、不受编制限制的灵活措施,采用有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合同制用工、人事、借用等等多种方法,搞活内部人事配置,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两级核算、项目核算制
根据发展需要,文化馆站实行一本帐分部核算、分项目核算的新方法,可为群众文化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每个部门、每一个项目都有据可查,从而增强创收和成本核算的意识。尤其象阵地项目实行两级签约、两级核算后,可增强部门责任心,减轻馆站领导班子的管理负担。
(三)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
为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群众文化馆站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以下四种分配制:一是以工资为基础的奖金评比分配制,二是工资奖金全浮动制,三是责任承包上交制,四是总工资包干制。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分配制度来调动文化馆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煤化工 趋势 对策
一、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必要性
在新型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革命性突破之前,以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直接或间接替代油、天然气等,走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且可行的能源发展之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家地位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能源需求都将处于增长状态;二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要求中国有一个可靠的能源安全战略;三是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且这一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这就客观上迫使中国不得不注重煤炭资源的有效和清洁利用;四是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煤化工行业在经济性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六是国内外一批示范项目成功的建设和运行,使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具备了较为可靠的技术基础;七是大型装备国产化取得初步成果,大型空分压缩机的设计、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大部分国产设备可以满足建设大型煤炭化工项目的要求;八是培养出了一批行业生产技术人才,为煤炭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国必须实施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现代能源发展战略[1]。
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战略定位
(1)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市场和资源。对煤化工行业而言,这两个要素基本是确定的。受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制约,化工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而更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的化工市场还需时日培育。相反,我国的煤炭资源则以西部地区最为富集,在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中,新疆、宁夏、内蒙、陕西、山西等省区占70%以上[2]。按国家的产业政策,煤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煤炭净调出地区,也就是西部地区。这样就形成了市场在东部,工厂在西部的天然格局,两者之间的纽带是运输。因此,项目布局策略应优先考虑运输相对便利的地区。
(2)技术路线。现代煤化工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众多不同流派的技术路线。除煤制甲醇比较成熟外,其他均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主要路线有煤制油(直接、间接液化)、煤制烯烃(MTO、MTP)、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从现已掌握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在上述各技术路线中,煤制天然气转化率较低,投入产出比较差,也即投资回报率较低。煤制二甲醚的市场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3)竞争对手。煤化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类:同类或类似央企和大型国企。这类企业的主要代表有:神华、大唐、中煤、晋煤集团、中电投、兖矿、河南煤业等。他们在技术开发和应用、资源资金拥有、区域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各有优势,但专业人才和工程管理经验方面却参差不齐。
(4)国内石化企业。这类企业以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石油、延长集团为主要代表。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石油资源有限,石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他们力图另辟蹊径,寻求资源多样化。他们在技术开发、人才、市场及化工界的影响力更强大,也很可能是大型煤化工企业未来真正强有力的竞争对手[3]。
(5)民营企业。受利益趋动,如今介入煤化工行业的民营企业众多,他们中的某些企业在个别技术路线上有所建树,只是规模一般较小。他们对市场反应灵敏,项目建设速度快,在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冲击力。
(6)跨国公司。目前,不少能源、化工领域的跨国公司已将目光投向了国内较热的煤化工产业,有的已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如神华与陶氏化学合作的陕西榆林项目;中电投与道达尔合作的项目;还有一些其他国外大型化工公司也在寻求介入的合适机会。
三、现代煤化工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尽管我国已建设和运行了多个不同技术路线的煤化工项目,也积累了大量的现代煤化工经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也多,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还需继续探索[4-5]。
(1)水资源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基本呈逆向分布,特别是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交汇的黄河中上游,煤炭资源富集,但该区域约40%位于半干旱区,水资源量仅占全流域24.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项目的审批都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2)环保问题。客观地说,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和水体纳污能力与煤化工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也是环保审查和监督的重点。一个规模以上的煤化工项目,少则用地数千亩,多则上万亩;非正常工况下的日排水量动辄上万方;还有每年达千万吨级CO2排放。
(3)资源的综合利用。煤化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在这方面出台了许多的方针和政策,国内某些企业也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这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已经应用的项目效果还不理想;另一方面还有许多课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如灰渣利用、装卸作业油气回收、脱硫物利用、废氨水利用、油渣制水煤浆等[6]。
四、结语
未来煤炭清洁转化的发展将是以煤的合理、清洁、高效转化为基础,以建立煤制油、煤制化学品或煤制氢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为主线的多联产体系为手段,以建立循环经济、提高效率、改善环境和降低消耗及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目标,并向大型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
从社会环境来说,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金融为中心,金融市场是否安稳的发展对于经济和国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而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具高风险的投资,同时又兼具高收益的特征,因此吸引许多人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对于证券公司如何做好内部审计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各种各样便利的资源,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能否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于促进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是一大挑战。所以,我们就从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和信息化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国内的证券行业无疑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其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对防范和化解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方面,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就是其中一道重要的防线。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自营业务亏损的市场风险、操作失误带来的操作风险、交易对方不履行与公司的合约而带来的信用风险、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可以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在证券公司整体信息化的新时期,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观念上出现偏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许多传统的行业改变思维,在狭路逢生中获得新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经理人重视IT产业的发展,推出许多战略性的计划。对于证券行业也不例外。企业负责人把大多的精力投身于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出现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审计业务的内容、数据繁杂,缺乏整体的统筹等问题。在审计系统软件的建设中,由于受到物质方面的局限,只能通过现有的软件,甚至是手工进行工作,跟不上IT技术的迅速发展的步伐,在原地停滞不前。
(二)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立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当今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内部审计协会对于证券行业的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还没有出台一份正式的审计规范。就目前而言,内部审计信息化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公司的组织管理层方面来说,虽然企业管理人员拥有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难题,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他们对此的做法更多的是建设口号,虽然喊得热血沸腾,但是,一旦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上,就不见有任何有效的举措。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目前人才市场上缺乏综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兼具审计知识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人才难题始终是制约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公司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审计风险。数据对于证券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数据的保密性是证券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一个发展的弊端就是会面临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维护证券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是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道把门关。
三、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现状
(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证券公司十分的重视信息化的发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证券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实践中,利用计算机领域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的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证券公司的业务情况相结合,由传统的“电子化”模式转化为“信息化”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证券公司的业务数据难题。证券公司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证券的客户交易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实用的软件系统,实现了证券企业运转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率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在医疗、娱乐、体育等事业的建设上应用十分的广泛。在财经应用方面,会计逐渐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开始了信息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也渐渐由单一的单机记账方式转向网络系统的管理,各项业务的开展也通过网络展开,逐渐朝无纸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在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如电力、保险等行业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试点,以宁夏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来说,内部审计发展依托于中电普华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的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作业两个大的平台,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更加科学的进行内部审计的编制,提高现代审计的工作效率。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建设出现了雏形,一体化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组建和完善了财务的收支网络,还加强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重视内部审计的办公环境,提升了硬件设备的配置。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配备了配置较高的电脑设备,提高办公的效率。还有一方面是在对审计软件系统的开发上有了进展,审计的作业辅助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和企业EPR相配合,推动了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李金华作为一个审计长,他曾经在不同场合的重要演讲上,多次强调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系统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未来审计的主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不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首先需要与企业资源计划(EPR,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协调一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发展走向了智能化,包括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elec⁃tronicdataprocessingsystem),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等多个系统的应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应用系统高度协同,实现数据采集、交换的无阻碍性,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证券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数据的分类和筛选,形成一个有用的信息,这就急需借助于新兴的IT技术的发展。将利用IT技术实现审计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审核的一体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证券公司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将先进技术真正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会大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唯有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真正的前行者。转变审计办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审计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改造传统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内部审计的转型,推动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显然已经不是对传统的审计业务的简单扩展,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企业最具有价值的一项资产。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更要落实基础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焦学文.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审计&理财,2014,05:44-46
[2]汪军.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与趋势比较[J].职业圈,2007,06:12-13
[3]吴旭芳.我国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N].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5:37-38
[关键词]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14-03
[作者简介] 黄教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党总支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知识产权;(江西 南昌 330013)
根据早期Hymer(1960)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是其技术垄断优势[1],而技术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的R&D活动。按照这一传统的理论模式,跨国公司为防止技术溢出,确保关键技术的长期垄断优势,就必然要牢牢地控制住R&D活动,而不会轻易将其转移到海外[2]。但实践已经证明,跨国公司R&D国际化已势不可挡,成为其增强自身技术垄断优势的基本策略,在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东道国形成了多重效应。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增加,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充分地利用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好处和降低各种可能的负面影响。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正面效应
1.培养和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近年来,我国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外流问题严重。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外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优厚的薪酬。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大量研发机构并招募人才,提供了相对优厚的条件,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再培训的机会,提升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意识。从长远来讲,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内企业势力的增强,人才将会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互相流动,从而在整体上培养和优化了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
此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过程中,经常会与高校或各种培训机构建立联盟关系,从资金和技术上支持这些人才培训机构,改善其硬件设施,为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将来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2.增加了研发投入,优化了经费的来源和配置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还无法承受超过国力的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还很低,2004年研发经费总支出为1966亿元,约占同年美国研发经费总支出(2910亿美元)的1/12;2004年,我国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23%,而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研发强度为2.7%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研发经费总投入明显不足,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研发投入不足的矛盾。不仅如此,我国研发经费来源和配置明显不合理:一是从经费来源来看,政府投资偏多,企业投资比重过低;二是从经费支出来看,与经费来源相对应,科研机构资金支出比重偏高,而企业支出比重较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偏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企业投入比重的偏低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也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后劲,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在增加研发经费总投入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研发投资的压力,使有限的政府研发资金可以更多地转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此外,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也推动了我国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从而有利于研发投资总体结构的改善。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传统的加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十分有限。因此,这一时期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在华研发投资活动,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外商投资结构的改善,通过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国内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
4.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一方面,我国研究与开发长期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另一方面,业已形成的产业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因而缺乏竞争力。这种状况在相对半封闭的市场条件下形成了暂时的均衡。市场的大门随着入世的成功而进一步打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互动合作,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打破了原有的消极的均衡状态,迫使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此外,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大多数高新技术和专业技术,是先进技术的主要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华举办的各种技术服务咨询和人才培训活动,将会使中国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并从中受到启发;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将会带动技术的流动;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将会有机会融入其研发网络,并了解其核心技术,跟踪其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其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等。因此,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必然会产生溢出效应,其技术溢出和扩散将会极大地带动国内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5.促进了研发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驻,国外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也随之带入国内。国内研发机构不再需要跑出国门,到国外考察和学习。学习借鉴的目标到了国内,学习国外研发管理经验的机会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可以说,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活动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研究设备与研究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会带来国外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及研发管理的先进方法与经验,特别是国内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参与跨国公司在当地研发活动的管理,获取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我国研发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负面效应
1.导致短期内人才流失和人才结构的失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虽然从长远来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结构的优化,但从短期来讲,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待遇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争夺人才方面,将会成为国内研发机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而会导致这些国内研发机构的人才流失(这种流失不仅是流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还有可能被跨国公司派出国外),进一步削弱国内研发机构的竞争力,加剧国内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之间人才结构的失衡,甚至可能形成“待遇低下――人才流失――竞争力下降――待遇降低――人才进一步流失”的逆向选择发展态势。
2.对国家科技安全可能构成威胁。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后将会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这些国内优秀的科研人才可能会带走一些积累多年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市场网络,甚至可能会带走一些危及国家安全的保密技术。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体制(大部分研发机构是国有的,产权不明晰,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条件下,这种技术流失更容易发生,从而对国家科技安全构成威胁。相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在从事研发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的保密,有效地防范了核心技术的外溢。此外,跨国公司还可能会利用我国核心技术产权不清、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以较低的成本轻易地购买到国内的核心技术。事实也证明,在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中方技术泄密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此外,跨国公司更多地涉及我国的技术研发,容易诱导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从而会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我国技术远远落后于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跨国公司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有限。根据技术差距二元论的观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越大,发达国家技术溢出的效果越不显著,弥补这种差距的难度也越大,从而发展中国家受制于技术差距的危险就越大。
3.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产品的本土化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在研发资金实力、研发条件、研发环境、研发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因外资身份所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在竞争上具有国内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相反,国内企业本身在技术水平、营销策略和品牌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这时,研发上的劣势将会使得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同时,由于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而导致的利润低下,又会影响其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影响其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又会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后劲的不足,从而在将来的研发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跨国公司则可以充分利用其先发优势,保持其在研发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从而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4.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区位选择来看,虽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有向中西部挺进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讲,对华研发投资仍主要集中在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在西部除了在西安、成都和重庆等地有少量外资研发机构外,其他地方很少有外资研发机构的进驻。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地区结构的极度不均衡进一步拉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并导致其经济差距的扩大。
二、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及用人机制。跨国公司在华大量设立研发机构,在短期内将会有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向这些外资机构,从而导致国内研发人才的短缺。这种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不能以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加以制止,而必须通过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和用人机制,对人才的流动加以合理的引导。要从供给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入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首先,要完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以增加人才的供给;其次,要确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给予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用人方面和薪酬设计方面更大的自;对特别优秀的人才给予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综合优惠措施。尽可能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在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科技安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科技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都不得擅自与外资机构合作。同时,要加强科研研发的立法保护工作,以法律手段保护国家科技机密和科技安全。
(二)完善市场机制,引导合理竞争。目前,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竞争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特别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领域,差距更为显著。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竞争意识在政府的长期保护下被弱化,市场观念不强,效率低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大手笔投入,酝酿着下一轮更为激烈的没有销烟的市场战争,在这场战争的萌芽阶段,就应该向企业传递一个信号――与市场机制相悖的政府保护将会被取消,市场的竞争是公平的。在外资企业把更为先进的技术带到国内的时候,唯有积极地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要积极培育一批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引导其加强研发投资,强化其核心竞争优势,以增强其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和竞争的能力。同时,要适时推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在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中国企业在研发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起国内企业的全球研发网络。
(三)积极促进产学研的结合。过去,我国研究机构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动力,已有的产业也缺乏技术的支撑,产学研严重脱节,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的产业。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驻,意味着这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将被打破,研究机构与企业要么是强化相互之间的合作,要么是退出市场。只有不断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合作,有效地整合全社会有限的科研资源(含资金、人才和设施等),才能实现各种研发要素的最佳组合,使各种研发要素的配置更加接近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从而提高研发资源的整体效率。
(四)加强对在华研发投资活动的政策引导。为更好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增强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政策引导。首先,实施差别的区域投资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资活动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如降低税收、简化手续等,以鼓励其增加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实施差别的产业政策,为引导跨国公司的研发资金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应该对其在不同的产业研发领域所从事的研发活动实行有差别的优惠政策,以引导其研发资源的产业流向;再次,实行差别的用人鼓励政策,更多地鼓励跨国公司聘用本土员工和高校应届毕业生,鼓励其对所聘用的员工加强再培训和再教育,对聘用本地员工、高校学生以及培训员工成绩突出者,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最后,实施差别的投资方式鼓励政策,在政策上鼓励和提倡中外合资或合作成立研发机构,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国内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鼓励跨国研发机构对国内的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流。
(五)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针对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特点,应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大中西部地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吸引力度,引导研发资金向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倾斜。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化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主要是要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在软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给予外资研发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