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学中环境的概念

时间:2023-06-18 10:31:06

导语:在环境学中环境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学中环境的概念

第1篇

地考古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在对于彔观及观测点的调查研究中什么才是重要的,并解释了哪牲数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是没有屮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从挖掘者、环境学家或者土壤微形态学家的角度解释了过去环境的改变。土壤考古学包含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一)考古记录中的沉积物以及土壤和人产品。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沉积层中古代文物的发现,为地层年代、古景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换进程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从地质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考古学中的文物属于地质学上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物。同样的特性也适用于沉积物,与这桦沉积物是否包括文物或者是具有考古学特性无关,我们需要理解沉积学的概念,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评估采样点的环境条件,这些对考古学家的报告有帮助

(二)考古i己录中环境的形成研究人类活动和M他自然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全面的理解考古学的形成和结构。因为考古学中的物质被沉积的沉积物所覆盖,从地质学和沉积学的角度来ft对考古学中解释文物这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在考古学中的那些特別的行为活动的特点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的柄息地。地面景观的分布也影响了报告的能见度。

(三)古环境的重建:人类、气候和古代景观。景观演变、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大尺度的联系是考古学解释中的重要方向。地考古学的一个根本标准是对于史前i己录的过去人类活动、K他有机体的柄息环境相互作)和关系的解释。古生态地质学这个方面是地质考古学的一个子集,这项研究着重解释史前生命和环境景观。

物理和生物环境中地域特性、域和全球性的变化影响着景观环境.然而气候的变化似乎更加直接的影响到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区域性、全球性和地方性地质条件的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大气和水文的流通模式。

在推断过去的环境条件和研究环境条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时候,反映沉积土壤过程中的侵蚀、沉积、景观稳定性同样也适用于古生态地质学的研究中。任何这牲学科单独研究只能建立一个有限的地冈图,然而将多学科结合nf以很好的建立一个域的甚至是全球的第四纪气候模式。

(四)原生矿物和资源。产生于希腊语.意思是石头和岩石)来命名那些用岩石和矿物制作的物品。考古挖掘得到的样品通常是丰富的社会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文物是是稳定存在于地球表面环境的碎片。大多数的地质学上的原生矿物衍生出无机的残骸许多现在使用的岩石矿物的名称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这里集中了一些地质考古学中在旧世界和新壯界环境中会涉及到的岩石和矿物,包括:角岩、玉髓等矿物、金属、矿石、岩石、建筑材料。

(五)物质起源的研究。起源是考古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涉及到文物波掩埋的明确的地理位置。脱离了起源的相关资料,文物儿乎没有考古学价值。但是,地质考古学中定义的起源与之很不相同。地考古学定义的起源是从从地质-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组成这个文物的原生矿物,它是一个特殊的地质沉积。地考古学中定义的起源并不是指文物发现的地点位置,而是指原也矿物的成分大量的化学、物理、生物参数可以被川来定义向然物质的组成成分。地质学家使用元素追踪、同位素、等方法区別定义矿物和原始组分。

(六>考古记录中的年代估算。对于考古学中的物质和第四纪地层年代的估计是地质考古学中的主要任务。年代学提供了暂时尺寸从人种学、动物行为学等学科中将历史由然科学和地质学丨X:分幵来。理解了从考古学的角度去解释过去的数据的重要意义fr: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我们许平代学测定技术有一定的不足。更好的定义年代在推测人类行为的研究上有关键性作用、实践中选择测定的技术受分析物质条件的限制,也受到考古学现象年代的约束。这桦限制条件多是根据样品的特征和技术情况制定的。

(七)质图、遥感和调查分类是制图的中心工作。信息的筛选已经是制图和地图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地图的制作者经常会使用已经分类的信息,分类,然后以点的形式集中反映那些数据并制图,许多种类的地阁可以运W到考古学上。K:中有2种.地形罔和地表地质地阁(有时候叫做第四纪地图mtL质考古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学家制作的地图,建立在多种景观之上。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地质学儿乎是相同的,但同时有一个增加的重要环节是土壤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打钻或挖掘(因为土壤的变化要比地质学特征和物质变化要迅速)。

二、土壤考古学的研究展望

第2篇

 

我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尽管我国设置“环境经济学系”的高校不多,但是几乎所有设置环境科学系、经济学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环境经济学或者类似的课程。由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教学对学生经济学背景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经济学或者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受过经济学的训练。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多、时间紧的特点也不允许他们做这样的知识准备。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经济学的教育和教学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经济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1 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有环境经济学概论、环境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学导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考虑到环境与资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的环境问题是在自然资源利用中产生的,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且在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中,自然资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只重视环境经济学的教育而忽略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由于总课时的限制,往往很难同时开设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两门课程。所以笔者认为,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出发,设置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基础课程为宜。

 

另外,大多数环境管理专业将环境经济学设为选修课,一些学生因害怕该课程难学而放弃这门课的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因为没有经过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训练而造成知识的欠缺,提出的一些政策或者政策建议有背经济学常识而被责难。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本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

 

2 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分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不仅与经济学、环境学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地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总之,其涉及知识面宽,内容广。尽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的自然科学的背景较好,但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知识比较欠缺。面对这样的学生背景和有限的计划学时,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和学生知识背景的条件下,必须考虑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笔者本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研究经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应该定位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经济学思维三个方面。具体为:(1)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评价方法,达到“入门”的目的;(2)掌握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掌握环境经济手段的经济学理论基础;(3)培养学生从经济的角度审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习惯;(4)为相关的课程(如: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打下必备的基础。

 

 3 教学内容

 

环境经济学包括了从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到环境和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问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绿色GDP核算(涉及宏观经济学知识),以及最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应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国外高校这门课的课时为54学时(每周2次4课时),并且要求学生有微观经济学基础。即使对非经济学专业开设这门课,课时也为54学时。而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本课程只安排了36课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显然不可能涵盖环境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的背景来确定教学内容。我们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5个模块:

 

(1)导论。导论模块主要介绍当前主要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如污染、资源利用冲突、全球环境问题等),分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由此导入什么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为什么需要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问题。

 

(2)基本经济学概念和理论。这一模块主要是针对没有微观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建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包括费用和效益、供给和需求、经济效率、外部性、公共物品、产权等,以及环境质量经济学。

 

(3)分析方法。这一模块主要介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两种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广的分析评价方法: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Benefit-cost Analysis)。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部分,侧重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理念:与其他财产一样,环境与资源是有价值的,必须将环境与资源的价值纳入决策过程之中。收益成本分析是将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得到的结果纳入到决策过程的有用框架。

 

(4)环境经济政策。这一模块主要介绍国内外现行的和拟议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及其理论基础、这些手段优劣和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今后在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中的经济学思考。

 

(5)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这一模块主要介绍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在时间上最佳配置的理论。重点介绍渔业资源问题、管理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制定和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以上的5个模块,首先通过导论让学生对环境与自然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依次过渡到环境经济的分析评价方法、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自然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从而将各章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框架,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内在的逻辑规律。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下,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开发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方式,建立以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依托,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课堂演讲与讨论、现场教学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根据笔者的经验,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特别重要。

 

(1)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具有文理渗透、交叉性质,初学者对一些经济学知识及其在解释环境科学问题上的运用理解较困难。因此,在讲授过程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基本概念、理论的叙述注重确切和深入浅出、对关键词的讲解力求准确透彻、对分析评价方法及有关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介绍尽量理论结合实际,并通过提问、启发、举例使同学们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在启发式教学时配以实际案例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针对目前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配合华北地区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消费增加、重工业布局来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启发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从而提出以成本更低的环境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制关闭企业这样高成本的命令-控制性手段。

 

(2)多媒体课件。为了使课堂讲授更加明了、生动,并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首先要完成与原版教材相对应的英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充分利用字体、颜色和动画等功能,并通过插入各种图表、与相关网站链接,力求达到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扩大信息量的效果。由于学生在课前课后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或email等方式获得多媒体课件,故上课时不必将精力用于记课堂笔记,从而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双语教学。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和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现有中文教材大都从英文教材翻译或者编译而来,无庸讳言,翻译和编译中存在很多晦涩和谬误之处。因此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效果要好于单语教学。而且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要涉及到大量英文文献,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专业词汇,为学生将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4)课堂讨论和现场调查。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除了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应用性也是其一大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定期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讨论,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师生平等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同时尽可能安排现场教学活动(包括观看有关录像),或结合教学组的在研课题组织学生参与现场调查。实践证明,这种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同学们调动积极思维、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展示才华,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和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同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第3篇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的烟雾事件是世界上著名的公害事件之一。伦敦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城市,处在泰晤士河下游的开阔河谷中。1952年12月正值寒冬季节,气温很低,潮湿的空气压在伦敦上空,成千上万个烟囱向空中喷吐大量黑烟,尘粒浓度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全市4天中死亡4000余人,以后的两个月中,相继又有8000人死亡。此后的1957年和1962年伦敦又发生烟雾事件,经过对比才查清烟雾发生的原因,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英国也是世界上开展环境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

一、英国环境教育的开始与发展

“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使用并受到重视是始于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凯尔大学举行了一次会议,内容是考察乡村的环境保护及其有关的教育问题,这次会议促成了1968年英国环境教育协会的成立;到了1971年,学校委员会的“5—13岁环境学习项目”公布,环境教育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英国各个学校的董事会开始陆续将它正式地列为学校规划实施项目的一部分,由此标志着环境教育开始在英国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地位。此后,英国《国家课程》又明文规定,环境教育应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存在,使环境教育在英国正规教育中取得了稳定的一席之地。

国际上进行的一些活动与会议,对英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97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并制定了《贝尔格莱德──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随后1977年在原苏联第比利斯举行的国际会议,促使英国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体系逐步成形,进而走向完善。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出版《环境教育》课程指南。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及《21世纪议程》的制定,则进一步将英国环境教育在内容充实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会中将环境与发展相联系,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指出在学校中实施环境教育是件重要的事情,这使英国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对年轻人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并对成年人进行环境方面的再教育,通过环境教育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才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并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1995年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形势的影响下,英国教育部和环境部联合举办环境教育大会,环境教育日渐成熟。

二、英国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在英国的全部内涵主要体现在: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

“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教给学生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习得与理解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环境欣赏的态度,从而使他们愿意去关心和保护环境。为此,只将眼光停留在对环境中一些过程和事实材料的介绍这种水平上是不够的,将眼光只放在人类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的批评上也是不够的,还应该提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积极态度的知识。

为了达到“关于环境的教育”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必须“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将环境作为学习的资源来实施这种知识教学。即学生必须参与到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活动中,参与到环境规划与环境活动的实施中。只有通过实际的参与,学生才能真正学习到关于环境的知识。可以这样描述一下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学习情况:“我听说了,但是我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记住了”;“我做了,因而我理解了”。这种实际参与、实际做的过程,才是正规教育中保证环境教育取得成效的最重要的形式。

“为了环境的教育”所强调的是,在参与环境活动和当地建设的工作中,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个人与环境及个人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学习到对于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只有通过这种参与方式的学习,学生才能体会并理解,小规模范围内制定的决策是如何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理解这一点,对于地球上的所有公民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决策往往会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学生参与到这种环境教育的活动,会有利于自己形成一套对于环境的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有助于人们终身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环境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英国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教学评价,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并已进入主流教育领域。

首先,英国环境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式的设计,是在充分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依据后制定的。比如,根据皮亚杰的他们思维心理学思想中提及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科学地设置并安排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所接受环境教育的内容,从而合理安排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低幼阶段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先通过亲身实践,在观察接触环境事物的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环境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收集到一些关于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关于环境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这些儿童进行有关的概念、知识的教学,以此达到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则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与学校的一些环境事务,从中受到环境道德的教育。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中小幼及其不同年级,加以区别对待。

其次,环境教育目标的制定,在以心理学成果为依据的基础上,同时紧紧围绕“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以及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教育”为中心,提出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分别要达到的目标。

1.知识目标主要围绕“关于环境的教育”来组织内容,认为作为评判环境问题的基础,学生应发展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理解:(1)在环境中发生的自然过程;(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过去和现在的各种不同的环境;(4)诸如温室效应、酸雨、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5)保护和管理环境的地方级、国家级以及国际级别的立法控制,有关环境的政策和决策是怎样制定的;(6)个人、集体、社区和国家在环境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例如:英国火电站的排放物是如何影响斯堪的那维亚的;(7)有关环境问题可能引起的争议与矛盾;(8)环境是怎样受到过去的决策和行为影响的;(9)规划、设计和美学的重要性;(10)保护和管理环境的有效行动的重要性。《国家课程》中提出以下七个领域的知识和认识可形成课题:(1)气候;(2)土壤、岩石和矿物;(3)水;(4)物质与资源,包括能源;(5)植物和动物;(6)人与社区;(7)建筑、工业化与工作。

2.技能目标主要围绕“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六种技能

交往的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论述、写作、戏剧或艺术等来表达关于环境的观点和思想;清晰地、简洁地论述一个环境问题。

计算的技能: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分析,例如,进行一次生态调查;解释统计结果,例如:关于天气。

学习的技能:对于不同来源的关于环境的信息进行检索、分析、解释和评估;组织和规划一个项目,例如,关于学校一部分环境的改善。

解决问题的技能:鉴别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形成关于环境问题的合理意见,并且发展平衡的判断。

个人的和社会的技能:与他人合作地工作,例如,“为了环境”的集体活动;具有“为了环境”的个人的和集体的责任心,例如,对废弃物的处理。

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收集信息并将它们输入到数据库,例如,利用学校中关于鸟类的表格进行关于鸟类的数据记录;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一项调查,例如,核反应堆的运行。

3.态度目标主要针对“为了环境教育”而设的。认为如果要使学生珍视环境,并且要使他们懂得自己对于保护未来环境的作用,那么,培养他们形成对环境的积极态度是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积极态度,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形成下列五个方面的态度和个人品质:(1)欣赏、爱护并关心环境和其他生命;(2)对环境问题的独立思考;(3)为他人的信仰和意见的尊重;(4)对证据和合理论据的尊重;(5)容忍的态度和开放的思想。英国的环境教育在实施时,首先,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中,从学校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出环境教育的整体实施策略,使环境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与学校管理中;其次,强调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及校园的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第三,通过跨学科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整体上协调地进行多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学校的环境管理事务,除了达到完成对学生的环境教育目的外,还达到了扩大环境教育影响力的目的。

最后,关于环境教育成果的评估问题。在英国环境教育的评估是分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对于课程和大纲中知识与部分技能的要求,可依照传统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具体生活环境的审查来进行行为态度方面的评价。如通过对学校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跟踪调查,通过对学校节能状况的考察等来评判一所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成效,以及观察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与行为的转变情况等来评判该校环境教育实施的成效等。

英国自古就推崇自然教育,环境教育作为其后的延展,虽然起步晚,但已日臻完善。二战后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直接动力。自1990年起,英国环境教育实现了跨学科教学,中小学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有明确的、强调有效参与的目的与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丰富,就地取材,便于实施;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施注重实效,形式方法多样,理论联系实际;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征,采取不同起点,设计相应内容,实施过程注重情境性和探究性,形成好的学习体验和团队精神;评估注重学生行为态度、师资培训和对学校环境教育实施的督导。

环境教育的历史虽短,但在各国的实验过程中,已出现了共同特点,如环境教育应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环境教育正在扩展与整合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一种新的课程,而是通过了解各门学科如何通过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联系,开发新的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也是为适应生态文明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过程。

纵观英国环境教育走过的历程,使我们对当前在我国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充满信心,我国的环境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有了基础,正在尽快扩展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步,而且可借鉴别国环境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1.周耀威《英国国家课程析评》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5

2.Joy A.Palmer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刘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