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商业文艺演出总结

时间:2022-08-10 11:42:04

导语:在商业文艺演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文艺演出总结

第1篇

由于单独举办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及演唱会等活动的费用较大,且相关手续复杂,所以一般开发商大都采取参与或赞助的方式加入其中推广自己。这样既比较节省推广费用,又充分的获得相应的回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般来说,商业地产活动营销主要为两阶段:前期(项目建设、招商、销售期)和后期(商业运营期)。

前期,商业地产的活动营销主要集中在相关研讨会、各类博览会、展销会以及旨在提升知名度的文艺演出:演唱会、综艺晚会等;后期则主要集中在文艺类的宣传促销活动上。

那么,常见的商业地产活动营销费用投入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商业地产活动营销投入大体上包括两大部分:一种是赞助权费用,包括冠名权、特别赞助(协助)权以及参与费用等,以现金、实物产品或是服务的方式支付给持有赞助权单位;另一种是市场激活费用,用于开展相关的配合性营销活动,以强化活动营销的效果。主要包括媒体广告、促销宣传、营运支持和客户招待费用等。大体上,商业地产的活动营销激活费用是活动营销赞助权费用本身的0.5--4倍左右。

例如赞助一场演出会,赞助费本身可能在10万RMB左右,但是为了配合企业自身相应的推广工作,市场激活费用会高达5万——40万RMB左右。这样,一次活动营销总的投入成本将最高达到50万RMB。 面对高额的投入费用,我们不禁要思考商业地产怎样才能摆脱无效投入、从活动营销中获取真正的价值呢?怎样才可以把控活动营销,作到有的放矢,不浪费宝贵的宣传推广投入呢?我们应该先看商业地产活动营销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问题:

一、确定是否参与活动阶段。

关键点:本次活动营销驱动力因素?

一般来说,活动营销是必须以结果为本阶段推广的最终目的。因为商业地产的目标很明确,是为了实现招商或现金的收益。如果驱动力因素不是为了招商或销售的社会或现金收益,那么在衡量预计成本与投入的比例后,我们就大致可以确定是否参与本次活动。

二、达成合作意向,协商如何合作推广阶段。

关键点:本次活动营销预测效果?

在这里要确定本次活动营销以哪种形式参与,怎样参与?是否可以使要的信息和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本公司的品牌、商业目标,或者可以辅助公司的其它营销宣传活动。如何使目标消费者比较自然的接受信息并且达到预期的结果,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市场激活开展阶段。

关键点:如何在活动之外配合本次活动营销,作到效果最大化。

完整的活动营销不只在活动现场吸引眼球,还要开展相关的市场激活行为。因为仅仅依靠一个活动传达给目标受众的信息是少而不全面的,需要在现场之外配合这个噱头,依靠各种媒体和手段将本次活动营销的效果强化并最大化,以减少投入的千人成本比。

四、活动结束总结阶段。

关键点: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推广提供参考素材。

为了在以后的推广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无效的活动营销,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应该进行总结。分析什么地方是成功的;什么地方是还可以更完美、有效的;什么地方是失败的,以及如何改进。这样作,可以在以后避免无效投入部分,活动的资金投入基本可以保证发挥最大的效果。

虽然我们以上分析并了解了如何使商业地产活动营销更有效。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情面关系和一些高层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接触一些鸡肋活动。

第2篇

××××××活动

(活动名称、二号宋体、加粗 居中,要求简洁明了)

(活动总结、48号、楷体、加粗)

主办单位: ×××××

承办单位: ××大学×××××协会协办单位:×××××(四号宋体、加粗,如无协办此项删去)

200×年××月××日

一、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 (要求简明,1句话表达即可)

2、活动目的及意义(要求简明,1-2句话表达即可)

3、活动时间及地点

4、活动拟邀嘉宾

5、活动参与对象

二、 活动形式(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

三、活动具体内容(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及商业信息。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要表达出做什么,如何去做,如影片放映(讲座)要写出影片(讲座)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讲座还需注明讲师的资料。)

四、活动开展

(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出1、2、3……,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1、活动前期准备

2、活动当场主要内容及具体安排

3、活动后期各部门对哪方面总结及如何总结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及人生安全需作出及时处理。

五、活动经费预算

×××××大学×××协会

2011×年××月××日

温馨提示

1、活动的宣传方式包括(上交样稿时必须一式两份)

传统宣传(如喷绘、展板、海报、宣传单等)

网络宣传(如湘农青年网、学生社团联合会联合动力网等)

媒体宣传(如校报、校电台、团刊编辑部等)

其他宣传(如现场宣传、票务宣传、嘉宾代言宣传、其他

2、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作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调研表报名表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3、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第3篇

龙虾节的成功,首先是“依托资源、繁荣文化、彰显特色”办节思路的成功。省委主要领导在盱眙调研视察时曾指示:“盱眙要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出发,找准发展定位,拓宽发展思路。以龙虾等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休闲旅游为重点带动服务业发展”。我们落实省委主要领导重要指示,要将龙虾节成功经验复制到盱眙特色文化发展上,放大自身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创造以“特”取胜的县域文化,发展“盱眙节庆文化模式”。

节庆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庆文化集中体现人们心理特征,表现民族性格,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愉悦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民族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凡的社会价值。节庆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开发培育和谐温馨的节庆文化,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对于激励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很有意义。

一、开展节庆文化活动的社会意义深远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纪念日,一个社会团体、地区也有自己的节日,“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是世界性的。

传统节日古老,节庆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传统节日展示民族形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现象,甚至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时令性节日为新季节的来临欢庆。有的节日纪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或重要人物,激励后人团结和睦,凝聚人心,激发爱国主义热忱。有的节日由宗教节日演变而来,有的节日是社交节日、商贸节日、游艺娱乐节日。有的民族将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移植,稍作改造,为我所用,如每年一度的“龙虾节”、“美食节”。国家以及地区还新办节日,如民族文化节、艺术节、民歌节、植树节等。节庆活动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激励群众斗志,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制定新蓝图,展望美好明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日具有很强的时令性。大多数节日都是一年一度,庄严隆重,热烈喜庆。人们放松心情,进行体育竞技、文艺演出、歌咏比赛。节庆活动吉祥喜庆、热烈欢快,是社会生活的剂,是人生旅途的快乐驿站。

节庆文化具有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功能。每逢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很多地方往往通宵达旦,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积淀着人们的精神财富。

节庆文化能够增强地方的凝聚力、亲和力,传统节日活动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节日是友人团聚的日子,是聚会的佳期,讲亘古,叙亲情,增进朋友间感情,增强干群间亲和力,强化民众的认同感。特别像“龙虾节”这样的重大节日,在外乡工作学习的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赶来与家人友人团聚,神州大地形成火爆的“龙虾潮”。传统节日聚会增强了凝聚力,弘扬了爱国主义,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谐,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节庆文化可以促进群众文化交流。节日自古就是汇集八方来客,人潮涌动,商贾云集的日子。过节人人都买东西、看演出,人们有闲暇跳舞唱歌。节日能刺激消费,拉动市场,有的组织贸易洽谈。由于节庆活动,人员往来增多,人与人之间增加感情,促进文化艺术与经济技术交流。

节庆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每逢节日,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同行、单位及媒体都互送祝福。节日期间人们放松休息,调节身体机能,恢复体力,准备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建设热潮。节日里的音乐歌舞、游艺娱乐、体育比赛愉悦精神,是常年忙碌者的剂和调节剂。节庆活动振奋当地群众精神,鼓舞干劲,激发人们的建设热情。

二、节庆文化的和谐发展有力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盱眙举办的“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文化活动连续不断,春有“大庙会”、“红五月”群众歌咏、龙虾节系列活动,夏有娱乐纳凉的“夏日文化广场”和“七一”、“八月拥军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秋有围绕国庆大合唱、重阳、园区周年庆典开展的金秋系列文化活动,冬有元旦、春节、正月十五的特色文化过大年联欢活动,每年都吸引上万群众参加。

节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节日活动备受公众关注和媒体青睐。一个国家的节日,举国欢庆。一个民族的节日,人心激动,群情振奋。趁节日之际回顾历史,继承传统,总结建设成就,展示形象,激励区域内人民奋发作为。但是,全球一体化浪潮和现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社会生活多样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生活似乎离开历史文化传统的轨道渐行渐远。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形式多样化,在为节日欢欣鼓舞的同时不禁深思,节庆活动怎样才能办得更好呢?

盱眙年随着龙虾节的临近,各类文化艺术庆典相继展开,喜迎龙虾节的“摄影书画展”首先登场,接着是艺术系列赛事活动,如“舞蹈器乐、卡拉OK大赛”、“曲艺小品大赛”等。预赛选出的文艺作品也为节日期间的文艺演出提供了优秀精湛的内容,节日期间人们不但能看到明星大腕的表演,自己也可亲自参与,其乐融融。

龙虾节的举办是文化先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特点是群众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历年龙虾节大型演出多达七、八场,自发性参与的中小群众文艺活动有几十场,充分体现文化艺术的大聚会,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在人人融入的节庆文化氛围中,人人都是观众,人人都是演员,直接推动了乡镇、社区、企业、校园、军营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三、“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的发展方向

适应服务社会公众的需要。我国正处在传统家族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节庆的活动空间应由家庭向社会扩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节庆日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形成文化品牌与节庆休闲娱乐并重的价值取向。在传统节庆中,信仰、祭祀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则更看重节庆的身心娱乐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传统节庆的基本元素,更要探索将传统文化的信仰与情感融入休闲娱乐的实现方式,赋予传统节庆新的活力。

维护文化多样性,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声息相通的“地球村”时代,形成开放包容的节庆文化势在必行,鉴于传统节日长期被冲击而式微的社会现实,现行政策和政府倡导的重点应向传统节日倾斜,努力形成以民族传统节日和我国现代政治性节日为主体,地方节日、外来节日和新型节会共同发展的节日文化生态。

必须珍视民族传统,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节庆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和深广的社会价值。每逢节日,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寓教于乐,在载歌载舞的欢畅中传扬。节庆活动应该更加注重节日的内涵,珍视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同时要发展节日在增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贸易方面的作用,但不能只盯着节日的商机,而应该注重节日的文化内涵,发掘和弘扬节日在传承文化传统方面的意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没有传统之“戏”,何“唱”之有?重视节庆活动对商业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不是将节日商业化,而应该适当淡化办节形式,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节庆活动首先是文化的、社会的,其次才是经济和商业贸易的。

培育发展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节庆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增砖添瓦,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注重节日对于增进民族亲情,促进家庭和睦,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增强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和热烈喜庆的节庆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要摒弃那种趁节日之机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做法,要喜庆热烈,不要闹嚷嚷乱哄哄。节庆活动既要隆重热烈,又要节俭实际,朴素大方。要丰富节庆文化活动内容,积极开展精彩纷呈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拓展节庆活动的多方面功能,充分展示节庆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提倡隆重喜庆、积极向上、健康快乐、节俭大方的节庆活动。要不断丰富节庆文化,让节日更加喜庆,更加文明,更加祥和,更加温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4篇

随着文化产业兴盛时代的即将到来,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因为艺术是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能否做好艺术管理的研究对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前瞻作用和开拓意义。当然,要想清晰地搞懂和弄透艺术管理并非易事,艺术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能否准确地构建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是我们探究艺术管理之谜的第一步。

 

一、有关艺术的诸种管理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很多种管理,其中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是掌握和理解艺术管理所必须定义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深入和全面探讨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对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1、艺术行政管理。要理解艺术行政管理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的概念。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文化行政机构(在我国当前,有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影视部等)依据所属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对各项文化事业(广义的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等行政职能。如果把艺术作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行政管理当然可以并入文化行政管理,如果艺术有必要从广义文化中独立出来,那么艺术行政管理借用文化行政管理来帮助理解基本还是可靠的,即把上面定义中的“文化”字样换成“艺术”字样就可以了。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的代表,客体是发生在本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艺术性活动,管理的依据就是法律规章。事实上,西方对艺术演出团体已形成非常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这些艺术演出团体的管理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行政管理学”的蒸蒸日上。

 

2、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一样,艺术经济管理也是一个交叉理论: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交叉组合。早先,已有人提出建立艺术经济学,他们认为艺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经济和市场的问题,为的是寻求出艺术商品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认识。艺术经济管理虽然与艺术经济无论在称谓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区别,但艺术经济管理无疑也应该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艺术经济管理是一种多主体管理行为(后面详论),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是一切艺术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政策、艺术生产、广告宣传、艺术商业、艺术消费、工商税收等)。

 

3、艺术产业管理。何为艺术产业,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赵玉忠先生对文化产业所做的表述: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文化产业在本质上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因而它隶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至此,我们可以认为艺术产业即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首先它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娱乐生产业,其次它还应该属于商业,是一种从事艺术精神生产品买卖和流通的密集式商业经营活动,这里的“密集式”表示活动之多、参与者之众、方式之繁荣。单体与单个之行为不能称之为产业。对这种密集式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就是艺术产业管理,它与艺术经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对群体性产业活动的管理,而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既包括群体经济活动也包括个体经济活动。

 

艺术中介管理。从经济角度来讲,艺术中介就是居于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的艺术介绍和传播者,即在艺术市场上专门从事艺术流通和买卖的中间机构。艺术中介应该包括艺术经纪人(art broker)、艺术人(art dealer)和艺术信托人(art trustee)。简而言之,艺术中介就是艺术商人,包括个人和组织。艺术中介作为商业企业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的管理活动就称为艺术中介管理,其管理主体特指艺术中介本身的管理层,其管理客体是指中介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准确地讲,艺术中介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相去甚远,因为管理主体截然不同,管理客体也差别较大;艺术中介管理从属于艺术经济管理,并且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微型化;虽然艺术中介管理是艺术产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支,但又与艺术产业管理在层次上分道扬镳,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强调单个企业的微观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强调企业群的行业性管理活动。艺术管理。包括上述四种管理的复合式管理,是由上述四种管理建构的庞杂的管理体系,是一切涉及艺术活动的管理的总称。

 

二、艺术经济管理的深入释疑

 

对于艺术管理的分类问题,孙仪先曾有这样的描述:“艺术管理可分为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都属于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学范畴。”这一认识在目前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这个结论颇有令人生疑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对艺术经济管理的定位研究上。

 

上面已经谈到,艺术经济管理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行为的管理活动。笔者认为,在艺术市场中,艺术经济管理可以有三种分类: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即政府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就是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大,范围最广,是产业与事业的结合,等级最高);艺术行业协会、艺术产业机构、民间艺术组织、艺术企业群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就是中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庞杂但位居中游,比政府小又比单个企业大,范围的中心主要放在产业性操作上,等级其次);艺术企业即艺术中介对自身的市场和经济活动进行的企业化管理就是微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小,为单个的艺术企业,管理范围最窄,局限于单个艺术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等级也最低)。艺术经济管理的分类情况用下图表示就是: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宏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政府性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产业管理(行业性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属于同时又艺术中介管理(企业管理),这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的关系息息相关,根本无法截然分开,而把它们作为艺术管理截然分开的两个类别看来是不合适也不客观的。

 

三、艺术产业管理的重新建模

 

在2002年第四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包括七个部分: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这一划

 

分已写进了十五期间文化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司还指出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门类之一,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法现在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艺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在文化产业规划中已经缩减至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了,这样的界定值得重新商讨。事实上,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形式,这样的认识是建立在人类几千年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才流传至今的,艺术产业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共识而谨慎确立。综上所述,艺术产业应该是包括美术品业、文艺演出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的复合型产业,而不应该是它们中的平等一员,否则就会犯“鸟和麻雀”对等的语义混乱的错误。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艺术产业的内容:

 

由此可知,艺术产业管理实际有两种理解:①政府对美术品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舞台表演业的政策性管理;②艺术产业内部企业化的管理。由政府担当管理主体从事的管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政管理或政策行为,我们大可以称之为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因为政府对产业进行的管理行为在国外早就有比较合理的称谓: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学家贝冢启明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出版一本书叫《经济政策之课题》,在该书中,他把产业政策定义为:“产业政策为通产省执行的政策。”其实就是通产省的政府部门对该区各种经济产业从事的行政干预与调控。后来美国学者布莱昂·辛特利说得比较明确:“产业政策是装有政府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埃利斯·霍利的说法更为犀利:“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而发展或抑制某些产业的政策。”这一认识基本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当然,这里的艺术产业政策同样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毕竟它是一种政府行为。而各类艺术产业自身自为的管理就像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一样更容易确定为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行为管理、企业内部的产销行为管理、工业化组织机构的经济、生产性活动管理,类似于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的集束性组合。事实上,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已越来越成为艺术产业管理的重头戏,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风光一时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如今已风光难再,其在产业管理中实质性、操作性的干预地位也越来越为淡化。虽然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尚不能完全退出艺术产业管理的历史舞台,但它只能在文化艺术行政管理领域更能大显身手,在艺术产业管理领域已属强弩之末,这是政府放权后、市场高度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跟随市场宣传、社会名声、自己的欣赏口味而趋之若鹜,对政府为弘扬革命精神、宣扬政治主旋律、倡导同一价值观的做法不再兴趣昂然甚至有些反感一样。在艺术生产、艺术消费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艺术产业管理的理论模式应该如下图所示:

 

艺术中介管理在艺术产业管理中的定位在上面的艺术产业管理模式图中其实已经大致明晓了。艺术产业管理通过对艺术产业内不同行业运营活动的管理(包括行业协会、行业组织、企业群系对内对外的企业化管理)继而传达至具体的、单个的艺术中介机构、艺术企业的管理,再进而总结为艺术中介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像大类管理,艺术中介管理颇似个体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是宏观认知,艺术中介管理即微观分析;艺术产业管理是上位概念,艺术中介管理自然就是下位概念。但艺术产业管理的主体部分和艺术中介管理都是对艺术产业经济、艺术商业行为进行的企业化管理,这一点是确定的。所以两者有时才有了互换重叠的可能。如中国在清代时,艺术产业化的管理就比较普遍了,其中名叫“老郎庙”的戏曲艺人组织就是这样一个行业组织——“老郎庙”是一种艺人行业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对内管理艺人的日常事务,调和各个戏班之间的关系,维护当地演出秩序;对外则作为艺人的代言人参加社会事务,维护艺人的共同利益。老郎庙与明清时期的商人行业组织——公所、会馆相似,具有垄断和调节演出市场的权力。显然,老郎庙的管理就是对某地区戏曲行业的管理,我们称之为戏曲产业管理;而该地区每一个戏班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就属于个体行为的艺术中介管理。

 

当然,艺术产业管理与艺术中介管理虽然都重企业化的管理,但艺术产业管理是对整个企业界的管理做出的宏观性研究,包含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也重视某类艺术产业界自身自为的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却是追寻艺术产业界中单个艺术企业实体的企业化管理,它并不具体考虑政府的任何宏观干预,它就是狭义上的、纯净的企业管理。如画廊是美术品业中的一支,唱片公司是音像业的具类,电影制片厂是影视业的个例,美术馆是艺术展馆业的单体等等,艺术中介管理就是这种“一支”、“具类”、“个例”、“单体”自身自为的企业化管理。艺术中介管理之于艺术产业管理就像独木与丛林、水滴与大海、石块与高山、星粒与星空,而恰恰是这样的独木、水滴、石块、星粒却构成了艺术产业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五、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

 

本文的第一幅图向我们揭示了艺术经济管理宏观上属于艺术行政管理,中观上属于艺术产业管理,微观上属于艺术中介管理,这对传统认为的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的结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而艺术经济管理的这种分类与消解把艺术管理实际分成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实际上是艺术产业管理中具类、单体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更加合适。这样,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也就形成了,我们可以称之为“风铃式”理论框架:

 

通过风铃式框架结构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艺术经济管理被分解消融了,但这种分解消融并不是要把它排除出艺术管理,而恰恰是还复了它应该具备的较高的理论地位,也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实际贯穿着整个的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最直接的目标都是要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拉动文化艺术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可能推进产业、促进市场、拉动经济不是唯一目标,但绝对是整个艺术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艺术经济管理应该是艺术管理中散布最广的管理内容之一,它融入到了艺术管理所有的领域,已经不可能与其他艺术管理类型割裂分离了。传统的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并列分类的观点,实际上人为割裂了经济与行政脉脉相通的学理关系,而主观、想象性地让艺术经济与艺术行政产生了对立意识。

 

四、结语

 

通过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我们发现对文化艺术产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应该采取艺术行政(政府管理)、艺术产业(政府或行业管理)、艺术中介(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或三级交错式的综合管理方式。法律规章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行业规范与市场竞争相结合、适应时代与传统承袭相结合,这是政府、行业、企业各自发展而又协调合作,共建和谐性文化艺术社会宏伟大厦的必由之路。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的努力,文化艺术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5篇

关键词:体育公共场馆;利用率;经营管理;营销手段

1.国际大型赛事后体育场馆的状况————以奥运会为例

1.1我国大型体育赛后场馆的状况

从历届奥运举办城市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中总结经验,提高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体育场馆闲置,摆脱以往奥运会主办城市“高投入、低回报、高浪费”的窘境,避免2008年后北京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如何对这些投入巨资的体育场馆群进行赛后的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将是政府、场馆业主和所有场馆经营管理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5]。

1.2国外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负债长达30年。虽然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只有北京的1/4大,但2000年奥运会后仍然一直亏损,照目前势头看,它要到2015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刚过去不久,希腊人就开始担心:这些受到运动员高度评价的场馆,会因为长期废弃不用导致管理混乱而最终成为一片废墟。而雅典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目前,绝大部分场馆还没有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营轨道。主要是由于赛前政府都将精力放在防范场馆工程的工期延误上,未能顾及赛后场馆详细利用计划的制定。赛后有关当局又在场馆及设施的所有权的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所以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悉尼奥运场馆赛后短期内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奥运后可供承接的各类活动和赛事的数量有限。从根本上说还是悉尼的人口较少,国内人口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不足,加上悉尼承办国际赛事的数量有限,所以很难把场馆充分地利用起来。另外,个别场馆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主体育场和篮球比赛场地的附近都有类似功能的设施,这也加大了赛后经营的难度。而通过转变经营思路,将场馆的利用形式多元化,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将场馆聚集区的功能合理定位,大大提高了赛后体育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利用[7]。

2.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水平问题

据调查显示,由于管理不够系统和完善的原因造成场馆使用率低下的占72%。我国的场馆管理受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影响较深,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自觉适应市场经济调节,“等、靠、要”思想严重[1]。对如何利用有限的场馆资源及政策,解决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问题,即保证训练,竞赛需求,又积极面向群众,提高场馆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是大型体育场馆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2.2大众体育消费意识问题

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问题就会向社会化趋势发展。所以,赛后体育场馆的效益如何,是看体育场馆能不能满足人民大众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需求;二是要提高我国人民体育消费和健康的意识。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人民体育消费意识和国外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状况

3.1面向大众开展体育训练及健身休闲运动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及需求都在不断地提高,体育运动和健康已经被划上了“等号”,大型体育场馆就是人们心中专业体育运动的代名词,当然也是得到健康的地方。一些有能力的体育场馆已经开始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培训、训练,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体操等多项群众受欢迎的体育活动。

3.2安排体育比赛活动和发展竞技表演业

大型体育场馆是为大型体育活动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所必需的全套设备。当大型比赛结束后,留下了入以及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场馆的建筑设计为其后期开展体育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上海体育馆在设计中考虑设置了篮球、排球等液压升降架设备,为拓展场地使用看台和座椅自动缩进装置,这使得上海体育馆年平均安排体育竞赛100余场,包括大型国际国内乒乓球、体操、男女篮、排球、举重等多种比赛[2]。

3.3组织文艺演出及会展活动

演唱会、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对场馆设施的需求。大多数体育场馆赛后仍然以体育休闲功能为主,但其承担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也不容忽视。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一方面有着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文艺团体,另一方面有着庞大的文化需求群体,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产业中与场馆利用最为相关的是演出市场,包括各种音乐会、演唱会、联欢会、歌舞剧演出等,体育场馆是这些活动重要的载体之一。

3.4开展餐饮及休闲娱乐服务

在体育场馆周围预留空地,管理者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和场地大力开展人们感兴趣的体育娱乐项目、休闲购物及餐饮服务,主要是利用广场建设娱乐性活动场地、招商引资建设商场、娱乐中心、餐厅、酒店等。

4.赛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4.1向社区居民开放

4.1.1创办体育俱乐部、学习班、体育爱好者协会等。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不同人口需要指导分别占48.58%、50.79%和44.80%,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渴求,表明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巨大潜力[4]。基于此,赛后体育场馆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赛后场馆的体育设施设备,可以通过学习班或各种体育协会的形式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一方面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丰富其业余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向居民征收会费、培训费、场地费获得相应收入。

4.1.2举办大型庆典、节事

随着我国居民娱乐休闲意识的增强,体育经营者可以通过向市民出租场地办大型的集会,可以利用节假日举办大型节日庆典晚会等社会文化活动来获得门票收入并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4.2向高校开放

我国的赛后体育场馆通过相应的途径向高校开放,在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做出贡献同时,也解决了场馆的利用率低下问题。对一些没有专业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场馆的院系,经营者可以通过租赁、出售或者合作经营等途径使这些高校获得指定时段内的使用权,把赛后场馆作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提升高校运动员的竞技体育水平的训练基地[4]。

4.3充分考虑场馆的改造利用,实现多功能化

4.3.1商业功能

会展、体育房地产业。在体育场馆商业功能开发方面,有两个途径:一是可以针对我国大型会展场馆短缺的现状,将一些经贸发达城市的体育馆用于本区域内大型会展活动;二是可以借用体馆提供的良好的硬件环境,以体育文化传播为主题来发展体育主题房地产,以体育为龙头带动周围相关地产或者物业、商业的增值。

4.3.2娱乐功能

承办大型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活动。在开发体育场馆的娱乐功能上,香港的红磡体育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香港红磡体育馆在启用后前两年,使用率分别只有55.7%和46.3%,而经过多年的功能转化和市场推广,2004年的使用率高达96.7%。在其举办和承办的187项,有147项(78.6%)属娱乐性节目,专业体育性质的活动则只有5项(2.7%)[3]。

4.3.3旅游功能

赛后展览馆。大型赛事的举行使得举办城市的名声远播,从而带来旅游活动。因此,可以把赛后体育场馆建设成为具有赛后展览馆,一方面向游客展示举办城市辉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获得游人门票以及旅游活动带来的餐饮、交通、购物等其他收入。因此,我国各大型赛事举办城市应借举办赛事的大好时机,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激活和促进本地区产业化,并进一步开发本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发展,以保证本地区赛后经济可持续发展、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

5.结语

赛后场馆利用是任何一个举办国或举办城市关注的热点,赛后的场馆可能在促进当地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给举办城市带来声誉和收入,也可能使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债务和累赘,赛后场馆实现赛后可持续利用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和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还应该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居民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刺激、引导民众通过赛后的场馆的利用来尽量满足其各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赛后场馆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韩开成,顾长海,云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27-29.

[2]林显鹏.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41-1444.

[3]英.我国城镇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市场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9):225-226.

[4]霍炎.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0):12-14.

第6篇

为了做好201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引导科学消费、普及维权法律知识,××市消费者协会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围绕中消协确定的“消费与服务”年主题,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在全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对年主题的广泛宣传,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扩大消费与服务广大消费者、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和谐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切实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倡导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次活动的领导,成立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朱乃振(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消协名誉会长)

副组长:武成义(市消协会长、市工商局局长),石毅(市消协副会长、市工商局副局长)

成 员: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物价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市烟草专卖局、酒类专卖局、市司法局、市广电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消费者协会,高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召开市消协第三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对消费维权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2月5日召开××市消费者协会三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省消协工作会议精神;

2、总结市消协2009年消费维权工作,部署2012年消费维权任务;

3、审议通过“诚信维权单位”名单;

4、审议通过优秀消费争议和解单位名单和优秀消费争议调解员名单;

5、审议通过××市消费2012年“3.15”纪念活动方案;

6、审议通过有关消协职务调整事项。

(二)做一期“消费与服务”年主题公益广告宣传。为了使“消费与服务”年主题便于消费者理解,市消费者协会和××广电集团联合制作年主题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播出时间3月1日至3月15日。

(三)举办一次“3.15”专场文艺晚会。3月10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举办“3.15”专场晚会。晚会内容:

1、副市长朱乃振就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专题讲话;

2、市消协推荐“诚信维权单位”,表彰优秀消费争议和解单位和个人;

3、省消协有关领导和市工商局长为“诚信维权单位”、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4、市消协开通8666315电话短信投诉受理服务活动;

5、“和谐消费,服务生活”文艺演出。

(四)开展一次商品安全专项检查。春节前,由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物价局、进出口商品监督检验局开展一次节日食品安全检查,牵头单位市工商局。

3月5日至12日,市消协将组织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物价、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食品、药品、烟酒、副食、农资等为主要内容的“打假治劣”活动,并于13日上午将相关“问题”商品在八达垃圾处理场集中销毁。以大造声势,震慑违法违规经营者。

(五)消费维权公益信息8--10万条。“3.15”期间,市消协制作一批公益性消费维权短信,通过手机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维权常识和科学消费知识。3月5日、3月10日、3月15日分三次向全市手机用户(消费者)8--10万条公益性消费维权短信。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消费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拓宽受理消费者诉求渠道。

(六)做一期电视讲座。由市消协会长就如何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服务广大消费者,履行好社会责任,做一期电视讲座。

(七)组织开展维权服务下乡活动。市消协将编印维权宣传资料,内容涉及年主题、消费警示、维权知识等2万份,通过基层消协及消协分会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各县区消协联合12315执法部门专车下乡开展流动宣传、流动受理申诉、投诉,把农民消费者维权作为服务重点。

(八)公布一批典型侵权案件。在媒体公布2009年10件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氛围,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化。

(十)、开展有奖征集消费警示活动。作者可以依据个人消费经历和维权故事撰写消费警示,要求题材新颖、主题鲜明,警示性强。全文不超过500字。

四、3月15日当天主要活动

百货大楼、新玛特购物广场和劝业场等各大商场、市场等以及诚信维权单位,在各自门前设立彩虹门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服务台;各县(市)区工商局指导当地商家开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

五、活动要求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年。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3.15”纪念活动是推动消费维权工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市消协及各基层分会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各理事会成员单位提升部门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为此,市消协对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及基层消委分会提出四个方面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组,突出主题,创新思路,围绕消费维权中心,认真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各基层分会要积极争取地方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务使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二是要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活动影响。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活动期间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宣传消费维权,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附件:“3.15”纪念活动宣传词

××市消费者协会

二o一o年二月

附:“3.15”纪念活动宣传词:

“3.15”——我们共同的事业;

倡导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

认真贯彻落实《消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共创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

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7篇

关键词:资源型省市;文化转型;山西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0-23(4)

党的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我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能因资源枯竭而亡,其命运不外乎“春蚕型”和“蝌蚪型”。“春蚕型”城市就像春蚕作茧、丝尽而亡,整体沉沦。“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跳上岸,蜕变成“青蛙”,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大力培养接续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即使资源枯竭,城市也可持续发展。

山西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但由于过分依赖煤炭等资源开发,发展方式粗放,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生产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山西加快了资源型经济转型,2010年国务院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国务院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2013年6月,文化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文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破解文化发展难题、策划重大文化项目、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格局上寻求文化转型。

1 山西实践:从昔日的“挖煤”到如今的“挖文化”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拥有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佛教与边塞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地上文物居全国首位,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而且是多元文化汇集的窗口,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省委书记袁纯清多次提出:“要像做好煤炭资源的延伸一样,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山西的11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不约而同选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定程度改变了“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竭则城市衰”的命运。2012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山西的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数排位第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山西转型发展最具前景的“潜力股”和新亮点。

1.1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山西全省130个市县全部成立文广新局,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积极协调成立山西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全部到位。按照“分类改革,区别对待,整体部署,有序推进”的要求,山西省演艺集团挂牌成立,全省163个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全部完成改制。完善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取得进展。

1.2 突出艺术精品创作,全国影响力显现

《千手观音》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开年大戏;《粉墨春秋》在北京首演,获得空前的轰动效应;《解放》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大红灯笼》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立秋》演出600场,《一把酸枣》演出860场,《解放》演出260场,票房收入突破5800万元……这些艺术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山西艺术精品创作迎来了新的高峰期、高产期。

1.3 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山西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中国文化旅游推介会”,“一市一景区一文艺团体一台演艺剧(节)目”项目被确定为文化旅游重大标杆建设项目。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动漫游戏、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崛起,例如太原高新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研发的全息影像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太钢不锈新型创意产品成为文化科技融合新成果。

1.4 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培育活跃的市场主体

在民间资本助推下,一批上规模、有市场竞争力的山西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呈现出集群、集聚的发展态势。以山西省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例,民营企业占到半数以上,其中不乏宇达集团、皇城相府、广灵剪纸、嫦娥剧团等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2 山西困惑:文化产业遭遇成长的“瓶颈”

尽管文化产业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山西发展诉求相比,特别是在全球文化产业洗牌重组背景下,由于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同质化”,各地资源整合动力不强, “千城一面”产业布局明显,阻碍了山西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升级。

2.1 规模“难”做大

2012年山西文化产业(含旅游业)增加值不到2000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产值,在一个较低发展水平基础上赶超跨越,无疑难度巨大。

2.2 创新“难”突围

文化产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只有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文化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才能获得发展。目前山西文化产业创新元素缺乏,例如,出了一个“乔家大院”,“大院”景点蜂拥而起。

2.3 形象“难”改观

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山西给人传统印象是污染、低端,与文化产业绿色、高端的形象较难融入,制约了文化产品跨省际流通。

2.4 文化品牌“难”打造

2012年山西旅游局组织了十大景区评选,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晋祠、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雁门关、李家大院、绵山、皇城相府榜上有名。如果将这些文化品牌放在全国、全球的视野来看,真正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恐怕不到三成。

2.5 企业“难”培育

目前山西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环境发展滞后,仅有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20多家,产值5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700多家,大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小。

2.6 专业人才队伍“难”培育

山西现有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服务于传统经济,文化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也较为落后,特别缺乏善创意、懂技术、通经营的高层人才。

3 山西突破:文化转型关键在文化产业功能区布局优化

产业功能区是区域内部某种新兴或强势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扩大在空间地域的表现,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各地因为核心功能不同,区域发展模式自然会有差异,而通过分工协作,实现携手并进。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资源、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关联度、市场潜在需求、新型城镇化等因素,山西文化产业功能区可布局为“一轴一带五功能区多园区”。

3.1 一轴 —京津冀配套协作轴

山西东与河北省北部为邻,属于京津冀经济区辐射区域。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改善,与北京的交通距离仅有数小时。太原、忻州、大同作为京津冀经济区的配套协作辐射区,承接发展与京津冀文化产业链相配套、延伸的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工艺美术、动漫游戏、会展等文化产业,特别是为北京供给满足全球市场的文化产品进行生产环节配套,并快速形成技术、人才、资金储备。

3.2 一带—延黄河文化休闲产业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天然的全球文化认同,是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源,为流经城市及中华民族共享。以山西黄河百里风情线为纽带,以沿黄一带的古渡文化、古镇文化、名楼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按照黄河风情线、黄河景观带、黄河文化长廊“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在黄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反映黄河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专题博物馆和大型文化产业实体,把沿黄河文化休闲产业带打造成全国唯一以黄河为轴心的文化产业带,形成“山上走、两岸看、水中游”的全方位多视角文化休闲产业格局。

3 五个功能区

3.3.1 总部型文化产业功能区

太原是山西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华北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经济水平最高,其它产业配套协同能力最强,对全省具有直接的辐射效应,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复制、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博会展等文化产业的区域性、全国性总部基地,成为全省、区域性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集散中心,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引领、辐射和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3.3.2 佛教与边塞文化旅游功能区

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开发宗教文化游、古城风貌游、边塞风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以旅游市场为重点,延伸开发演艺、影视、娱乐、艺术品与工艺美术、节庆等产业,打造“大旅游”产业链。

3.3.3 晋商创意产业功能区

以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为依托,以商帮鼻祖感召力吸引全球华人,打造晋商主题的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休闲娱乐、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文博会展、培训等文化产业,特别是要突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传统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层级。

3.3.4 根祖历史文化产业功能区

以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为依托,加大研究开发和宣传推广,首先树立根祖文化发源地品牌,进而围绕“寻根寻祖”,开发以文化旅游与根祖文化产品生产双轮驱动的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旅游要围绕根祖文化做文章,还原历史场景,挖掘历史中的现实关注点,注重观光旅游与体验旅游相结合。根祖文化产品生产重点是将尧舜禹等文化符号嫁接到旅游纪念品、食品、工艺品等文化产品中,实现文化、品牌附加值提升。

3.3.5 太行文化休闲产业功能区

以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话传说等资源为依托,山水养生,,宗教养心,文化养神,运动养性,突出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演艺、休闲娱乐、节庆等休闲产业,开发快乐经济。

3.4 多园区

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保障,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担负为企业成长提供各种资源的职责。在功能区确定后,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符合产业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发展一批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

根据作者梳理,可纳入省级层面重点扶持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如下,其余已建、在建、新建的园区应采取合并、整合、优化、撤销等方式予以改造。

4 结语

山西的实践、困惑、对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它资源型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其启示在于,首先,文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转型升级的抓手;其二,在经济水平、资源条件、观念意识、管理体制、人才积累等因素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补齐的情况下,加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把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依托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文化产业带,支持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不失为一条破题之道,而“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其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 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3] 朱秀君.衰退产业识别指标选择及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20-24 .

第8篇

一、湛江市“非遗”现状

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自古就有“天南重地、海北名邦”之美誉,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2月,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东山镇东山圩村的人龙舞者顺利通过广东省评审,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共有501项。6月2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无形的文化形态,包括民间风俗和仪式、社会知识和实践,还有各种节庆以及宗教实践等。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遗产名录,湛江市东海岛的人龙舞和遂溪县的醒狮项目入选。2010年3月30日,湛江市文化局公示《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陈那二、吴爱平被认定为人龙舞项目传承人。2009年1月,雷州市沈塘镇沈塘圩里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沈塘人龙舞成为湛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2009年9月,沈塘人龙舞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湛江市麻章区旧县村的傩舞与湛江市的雷州歌、雷州石狗和吴川飘色一起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旧县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是此批湛江唯一入选的单位。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各级政府缺乏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人力物力所限,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状况堪忧,以人龙舞为例,目前人龙舞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对于人龙舞的需求在逐渐缩小,并且向娱乐化转变,传统文化内涵逐渐萎缩。人龙舞属于传统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娱乐方式,为传统节日助兴。但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商业化加强,传统节日观念减弱,人们审美观念转变,更加倾向于快捷、现代化娱乐方式;人龙舞演出需要巨大的场地、服饰也比较繁琐、演员需要一定培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龙舞的表演活动;人龙舞的演出队伍出现断代现象,一批人龙舞老艺术家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已经不能登台,但是农村青壮年一代外出谋生,对于这种非盈利性,又需要投入巨大精力、时间的公益性活动不是非常热衷,常常出现找不齐演出人员的现象。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人龙舞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徘徊在举步维艰之中,人龙舞仍然面临着濒危失传的威胁。

二、“非遗”艺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一)、人龙舞是湛江市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东山镇人龙舞获首批国家级“申遗”推荐项目后,湛江市政府与有关部门正努力将此民间艺术瑰宝推向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湛江市和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总结近年来巡游、演出和举办文化节的经验,积极策划“中国?广东湛江人龙舞奥运情”意向方案,计划推荐人龙舞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让湛江人龙舞进军奥运的想法早已有之。2001年7月北京申奥关键时刻,东海岛曾组织2008个学生在当地组成北京申奥的图案以示支持,后来这一行动还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作为广东的代表,上了当时中央电视台7时档的新闻联播节目。湛江市近年来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和在首都的湛江籍企业家等渠道,积极加强与北京奥组委的沟通交流,北京奥组委对东海岛关心参与奥运的热情和创意回信,表示关注和感谢。据悉,早在1994年4月,湛江人龙舞就曾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深受首都人民和外宾的称赞。2008年,湛江著名雕塑家简向东将木雕与奥运联系起来,其作品《人龙舞腾奥运》(亦称《人龙舞动2008》)入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同年在首届广东雕塑大展开幕式暨颁奖仪式上,《人龙舞腾奥运》捧回本次大展最高奖项之一的“最佳本土奖”。虽然最后无缘奥运,但是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挑选作为代表中国当代美术精品,日前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等国家和城市参加“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法国外交部亚洲大使瓦拉德、中国美协副主席吴长江等参加作品展开幕式,展览受到广大法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中法媒体的极大关注。在人们进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第99天的5月1日上午,由广东省旅游局和湛江人民政府共同主力的,2008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在湛江市东海岛旅游度假区中国第一长滩隆重开幕。规模宏大的千人人龙舞表演,万人汇集观看,成为南粤大地喜迎奥运的又一盛事。同台上演的“大海欢歌”文艺演出,更是锦上添花,唱响彩色湛江和谐曲,表达了湛江人民支持北京奥运的坚定信念。

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驿站。广东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特组成专家考察组,深入到粤东和粤西数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级市挑选参加上海世博会的节目。2010年3月,气势磅礴、乡土气息浓郁的东海人龙舞表演征服了省考察组,与富有湛江特色的民间艺术廉江市良垌镇的舞鹰雄及湛江市粤剧团的《风雪山神庙》3个特色节目,赢得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庆典的入场券。2010年7月28日,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开幕,东海岛的人龙舞和潮州的布马舞、梅州的船灯、揭阳普宁的英歌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邀巡游表演。东海岛人龙舞艺术团不仅在开幕式当天获得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且在随后两天半的巡回演出中获得中外游客的一致称赞。艺术团其中一名年轻队员说道:“很多人没看过我们湛江的人龙舞,他们看到眼睛都直了,只要一停下来,全部人围上来和我们拍照。”

(二)、人龙舞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名片,扬名海内外

2011年2月,东海人龙舞表演团队受邀赴福建厦门参加海峡两岸民俗踩街暨厦门第七届元宵民俗文化节展演活动。正月十四踩街巡游和广场演出活动中,人龙舞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沿街观看市民的热烈掌声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国日报》、《网易》、《海峡导报》、《新民网》等竞相报道。

2011年2月,雷州沈塘人龙舞表演团队受邀参加第五届珠海民间艺术大巡游。届时,中山、江门、香港、澳门及珠海本地的23个原汁原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台出场。在两个小时的大巡游活动中,首次参加珠海民间艺术大巡游的雷州沈塘人龙舞吸引了20多万游客和珠海市民客沿途追捧观看,大巡游的一大亮点,引来新华社、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搜狐、新浪、《南方日报》、广东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的关注。

2011年2月18日,东海岛人龙舞艺术团受邀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佛山第九届粤桂港澳台狮王争霸赛暨中国民间特色龙表演赛。在开幕式表演赛上,东海岛人龙舞精彩演出,取得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等领导高度评价,并荣获表演优秀奖。

2012年2月,东海人龙舞艺术团应新加坡人民协会的邀请,赴狮城参加新加坡妆艺大游行。妆艺大游行是新加坡一年一度农历新年期间的户外大型欢庆活动,自1973年首次举办以来,每年都吸引数百万人观赏。湛江“人龙舞”是国内应邀参加演出的三支队伍之一。湛江人龙舞的表演独树一帜,各式各样的“龙”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全龙图”,成为全场的焦点,赢得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喝彩声,震撼了新加坡,中央电视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纷纷作专题报道。

近年来,湛江东海人龙舞表演团、雷州沈塘人龙舞在企业家热心支持和推介下,参加1997年参加庆祝活动,2007、2008年回归庆典和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及2010年回归13周年大巡游,已经成为香港各大型庆典和巡游活动的“家常菜”,非常受香港组织方和市民游客的欢迎。

(三)、湛江人龙舞成为湛江市滨海旅游亮点

自人龙舞成功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湛江市旅游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筑“彩色湛江”大旅游格局和加快建设区域性商旅中心的部署,加快湛江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海内外游客充分展示湛江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唱响东海岛人龙舞和中国第一长滩旅游品牌,提高湛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湛江旅游加快发展,同时丰富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假日生活。2006年,湛江市政府在国庆黄金周举办首届湛江东海岛人龙旅游文化节,由418人组成的“九龙共舞”精彩场景,冲击基尼斯纪录,多家珠三角旅行团闻讯纷纷竞相包场。先后有6批珠三角旅行团、1000多名游客到东海岛包场观看人龙舞演出,此种热潮在该区近10年来的旅游接洽中从未有过。湛江市30多家旅行社均接团参观首届人龙旅游文化期间的人龙舞表演,将人龙舞作为国庆黄金周期间的主要“卖点”推出。受此影响,东海岛龙海天景区16家大小宾馆“十一”长假的客房预定业务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2007年五一黄金周,湛江市旅游部门决心擦亮唱响人龙舞这块文化瑰宝,培植系列人龙旅游文化产业,特举办“2007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本次特组织188人合成5条龙表演主题为“东海人龙贯长虹”的人龙舞,主要有“双龙出海”、“五龙戏珠”和“盘龙高塔”等新套路,场面壮观。76米长由188人组成的最长人龙舞在龙海天沙滩首次亮相,在公证人员监证下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万多游客亲历了这精彩一幕。证书这样写道:最长人龙(长:76米)。12月10日,代表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和北京星朗文化有限公司的编导艾小姐到东海岛经济开发区试验区东山镇东山圩村采景,因为该村的人龙舞已作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百集奇人系列专题片开镜的重头戏。据了解,《基尼斯百集奇人系列专题片》是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和北京星朗文化有限公司道首度合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旨在弘扬“中华一绝”的灿烂文化,如今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艺术的“湛江(东海岛)人龙舞”是该系列专题片开镜的重点对象。2008年,由广东省旅游局和湛江市政府主办的为期3天的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受到广泛关注。5万多名市民和外地游客涌入东海岛共享这次文化盛会,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等60多家媒体大量播发这次活动的重头戏――千人人龙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2010年3月湛江市“东海第三届人龙舞文化节”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观看。文化节的主要项目“人龙舞”更吸引大众的眼球,深受人们喜爱,博得村民阵阵掌声,向全国各地游客展示南方小渔岛的特殊民俗风情,切身体会渔民百姓是如何度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民间艺术传承人走进高校课堂,探索出地方民间艺术“苏醒”、传承的新路径。

我院将地方民间艺术注入艺术实践,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课堂、走进排练厅,躬亲示范,原创、改编作品,提升高师音乐生专业水平。2013年9月,舞蹈系率先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傩舞引进课堂,并以此为基础编创舞蹈《傩风》参加多项舞蹈大赛获奖。2014年4月26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舞蹈世界》第四期“舞蹈全民星”节目播出,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

2014年3月,我院正式成立“国家级非遗雷州姑娘歌的传承训练示范基地”,挂靠声乐系,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承与发展策略:首先,聘请传承人付海燕、陈家悦两位艺人亲临课堂为学生做示范指导,为雷州籍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雷州姑娘歌的基本唱腔与表演程式创造条件。第二、对雷州姑娘歌进行口述史整理。从学术角度对姑娘歌进行记录、打谱、整理,并结合当今审美艺术,融入现代元素,丰富其艺术表演形式与内容,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提升理论性、系统性,成为有谱可唱的现代音乐艺术,从而拓宽雷州姑娘歌的传播渠道,扩大雷州音乐的受众群体。2014年6月1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14年广东高校“唱响中国梦、百歌颂中华”歌咏总决赛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这项比赛竞争非常激烈,属于广东省高端比赛。共有全省高校93支合唱团、196位歌手(组合)节目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淘汰,共有32支合唱团、47位歌手(组合)近2000名师生晋级,分4场进行合唱专场和歌手(组合)专场的现场决赛。我院选送的姑娘歌组合《传承姑娘歌》荣获一等奖,这是对学院艺术创新的充分肯定,赢得良好的学术声誉。

三、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的意义

第9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职工权益;全新战略

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飞速发展,这为就业岗位的增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但同时,农民工、下岗职工、大学生等庞大群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迫切要求各级工会从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促进劳动者就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工会组织协助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天职所在

我国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由此可见,工会组织在帮助群众、职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更多的是承担一种“责任”而且是强化版的责任。实质是“天职”,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应重新明确工作方向。迎接全新挑战。积极帮助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把他当成一项惠民工程,常抓不懈。

二、工会需要提高地位、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影响下。中国境内许多企业性质已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外资独资、私营、民营企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会员登记和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在没有形成完备的工会体系情况下,所在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不知有工会存在,即便知晓,提起工会,很多职工认为可有可无。有困难不找工会。当然也得不到工会组织的及时援助,侵权事件的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合法利益出发。工会组织无疑要有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力,这要求我们创造条件,研究手段扩大自己的“分贝”,让社会各界都来认识和了解工会,这才有利于工会组织最终能为职工、群众真正维权、切实维权、有效维权。

三、创新是工会进步的阶梯,与时俱进方显工会之魂

工会组织需要创新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工会要想永葆青春,永葆活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思想,这和总书记的伟大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从工作人员来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公务员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领域中日益突出。公务员制度一般以考任制为基础。闭卷形式的考试方法,无疑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坚持逢进必考,打破传统的用人方式。利于工会干部的新陈代谢,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就是“第零生产力”,因为人的作用更加先导、更加基础,全部工会工作的创意和灵感,源于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源于“第零生产力”。从工作内容来看,传统的工作内容如搞文艺演出、送温暖活动等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就业形势严峻的需要。创新工作内容显得势在必行。从工作方法来看,工会干部应知悉自己的权限,履行自己的职责,研究决策方法、用人方法和工作协调方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工作中量体裁农、定位自我,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工作效率来看。高效更显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些最现实的问题明显的摆在每个工会干部的面前,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检讨,努力学习才能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

工会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充分发挥困难帮扶中心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班,围绕企业和就业者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宽和开辟新的就业培训渠道,如骨干式培训、项目培训、品牌培训、招商培训、定向培训等等。使就业者能够学有所长,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更好地实现就业。

第二,注重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及时为失业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众所周知,国家机关是公共信息的持有者,公共信息的重要渠道就是各级国家机关,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准官方”性质,在掌握各类资讯和就业信息上占据优势地位,及时、有效的将各类信息传递给失业人员,为其就业提供资讯平台和就业渠道,这才是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真实体现。

第三,“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出自魏源《・叙》,意思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使自己强大起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理,与其挖空心思坐想方案,不如大力加强工会之间、工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工会与企业之间、工会与个人之间甚至国外工会和企业的联系,做到“不盲目调研”,认真学习其所长,将其好的做法、管理手段、致富经验拿过来,为我所用,节约研发成本,更好地为职工群众再就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