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

时间:2023-06-19 16:29:26

导语: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

第1篇

【关键词】 纵向科研经费; 会计核算; 预决算;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111-05

“十一五”以来,高等学校科研事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高校承接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几乎承担了一半以上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高校的科研经费在“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到2011年已经达到1 030亿元。随着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问题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高校的科研经费包括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类。纵向科研经费一般是指以学校作为科研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得的经费,属于财政性资金。凡属于财政性资金,必然是财政预决算的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预算和决算之间的桥梁,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关乎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和学校年度财务收支状况。做好会计核算和预决算的有效衔接,是高校经费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经费监管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目前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的预决算要求和核算现状,提出了实现会计核算和预决算两者有效衔接的路径。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核算的现状

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核算的要求并不细致,各高校关于纵向科研经费的核算方式差异较大,包括收入科目、支出科目、年终结账过程、结转结余的科目等都不尽相同。对于收入科目,各高校一般都按照原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基本能够满足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的需要;支出明细科目的设置方面在原会计制度中虽有统一规定,但满足不了专项科研经费核算细化的要求。国家实行部门预算制度以后,根据财政预决算需要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二级科目进行了规范,但也难以满足专项科研经费核算细化的要求。随着纵向科研经费尤其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经费管理要求的提高,很多高校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到款较多的学校开始按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了会计核算,主要的进步就是能够体现单独核算的要求,在科研经费支出明细科目设置上开始注意与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口径寻求一致。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于2013年12月30日,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其对纵向科研经费在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所采用的一级科目设置是很明确的,对二级科目的设置基本明确,对于三级或更明细科目的设置没有限制,各会计主体根据需要可以自由设置更明细的科目,但未提出统一规范,仍然不能直接满足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核算要求。2014年是新旧会计制度转换衔接之年,这对兼顾纵向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和新会计制度规定,实现高等学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水平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当前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及核算要求

(一)预算要求

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应该以基本确定的研究任务为依据,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三个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同时要讲求预算的可执行性。编制预算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来源预算中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财务资料。自筹资金必须是货币资金,不得以房屋、设备、科研材料等折成资金替代。支出预算应当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规定的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制,不得另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科目。支出预算中各支出科目要做到依据充分,取费标准合理,计算数据准确。

(二)决算要求

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决算一般包括年度决算和财务验收决算两个环节。项目开展实施过程中的每个自然年度都要按照要求编制年度决算;当项目完成后,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及其承担单位都应该编制财务验收报告,财务验收报告包括项目(课题)的全部决算信息,而且该决算应经过审计。不管是经费的年度决算还是财务验收环节的决算,其编制都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数字真实、完整、准确,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从而反映项目(课题)经费真实的收支情况。

(三)核算要求

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有关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性文件中,关于专项经费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核算并没有专门的、具体的要求,只是有进行单独核算的要求,要求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应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从有关制度文件推断和近些年审计实践情况来看,单独核算一般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实行分项目(课题)的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并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专项经费管理及核算模式。

2.依托单位应对所依托的课题或子课题进行成本核算,未经批准不得分立或变更核算对象。对跨年度的课题,应该保持其核算对象、口径的连续性。

3.依托单位执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对专项经费会计核算的结果应能够清晰反映项目资金来源(分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项目支出、项目经费结余情况。

4.根据要求设置合理、实用的明细会计科目。

三、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与会计核算衔接的路径选择

(一)正确把握纵向科研经费单独核算要求

1.单独核算的涵义

单独核算是对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使用和管理课题经费的基本要求。课题承担单位与课题合作单位应采取以下方式之一对课题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简称两方式单独核算。

(1)在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中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对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2)在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中通过设置辅助明细账,对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2.单独核算的实现方式

电算化条件为单独核算和精细化核算提供了有力工具,不管是专业的财务管理核算软件,还是基于财务资源管理的会计核算系统,都完全具备实现单独核算的条件。

(1)单独设置会计项目进行核算

就高等学校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而言,其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的收支一般均列入单位收支账簿中,通过设置会计项目来反映专项经费全貌,通过项目对应的收入支出科目来反映其收支情况,通过细化的支出科目来反映专项经费的11类直接费用,通过具体项目对应的支出科目限额来控制对应的费用预算限额。从目前国内多数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水平和审计反馈的情况看,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2)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如果核算软件中没有项目核算功能,灵活设计会计科目也可以实现单独核算。

通过收支科目核算专项经费的,应该分别在收支科目中按照专项经费的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在此明细科目下根据需要设置更明细的支出科目,年度结账时要专门针对此专项科目进行收支结转。

通过专项应付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专项经费的,应该在该科目中按照专项经费的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核算专项经费的收支,但这样设置过于笼统,不利于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分析、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的开展,一般可以在此明细科目下根据需要设置更明细的收入支出科目,最终于课题结题后进行此专项科目下一层收支科目的结转。

(3)单独设置辅助明细账进行核算

单独设置辅助明细账进行核算一般仅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无法通过项目、科目核算功能达到单独核算要求时,将专项经费收支通过通用的损益类科目核算,同时对每一笔收支会计分录通过设置单独定义了该专项经费名称的辅助账进行核算。

3.高校作为一般纳税人承接财政性专项经费单独核算的关注重点

按照《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文件规定,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高校对收到的财政性科研专项经费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该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该项目的增值税款也不得抵扣当期销项税。这就必然要求其支出的单独核算要有明显特征,与专项经费的要求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界定为单独核算。

(二)关于纵向科研经费收入的核算

按照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纵向科研经费收入所使用的一级科目一般为“财政补助收入”或“科研事业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核算高等学校按照预算管理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该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纵向科研经费应属于项目支出范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同时要求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教育”、“科学技术”等“支出功能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所以,对于列入同级财政部门拨款的科学研究经费,至少应采取三个级次的科目进行核算,即“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科学研究”,同时还应该对应到具体科研项目,以体现单独核算要求。

“科研事业收入”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通过本科目核算,而且应该单设“非同级财政拨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列入科研事业收入中的纵向科研经费属于专项资金收入,还应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所以,对于列入科研事业收入的纵向科研经费,至少要采取两级科目进行核算,即“科研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同时还应该对应到具体科研项目,以体现单独核算要求。

(三)关于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核算

1.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科目的设置要求

(1)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

2011年国家出台了《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明确将课题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对这11类直接费用要求核算时进行区分。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了“科研事业支出”一级科目,该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制度规定了“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如前所述,纵向科研经费应属于项目支出,但这样既要反映支出性质,又要反映资金来源就必须通过两级支出科目来完成。当然,通过会计核算软件的辅助功能可以减少一层支出科目,实践中可以将资金来源的性质用辅助功能反映,这样至少已经需要设置两级支出科目。同时《制度》要求, “‘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果具体项目仍然采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辅助项目核算功能,则核算到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至少要采用第三级支出科目来完成,核算到支出经济分类中的款级科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满足财政决算的要求。

(3)财政决算的要求

财政决算一般是为预算服务的,近几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内容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所以财政决算也不会有大的结构性调整。从决算编报要求和决算口径看,不管是对于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都还是只要满足和服务于政府收支分类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即可。纵观财政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其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级科目下包括32个款级科目,在“其他资本性支出”类级科目下包括14个款级科目。就高校而言,实际经常使用的款级科目一般在20个左右。但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与科研经费直接费用的11个明细科目之间并不具备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纵向科研经费支出中的“燃料动力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就是典型的不能严格对应到支出经济分类中具体款级科目的。而且,纵向科研经费支出中的“专家咨询费”从其要求的核算内容看,其实就是“劳务费”的一种形式。

2.优化会计核算

解决以上不同制度要求而出现的口径不一致问题,就需要会计核算时在支出科目细化和设置方面进行优化。会计核算的优化就是要解决好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各项费用口径与高校的支出科目的关系处理。

在执行高校会计制度的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明细支出科目时,既要考虑财政部门预决算口径的需要,也要考虑会计制度本身的需要,还要考虑单位支出结构分析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科技计划决算口径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科目细化上找答案。如前所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科目规定到了三级科目,则高校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好三级或更底层的会计科目,来完成以上不同层面的财务管理需要。现在以高等学校为例,因为公共财政预决算口径和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口径间存在一致性,也存在重复的地方,因此,可以通过科目细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决算报表编制时根据不同的预决算需要采取可分可合的处理模式。详见表1。

(四)关于外拨合作单位经费的核算

目前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环节,对于合作单位的预算经费管理有两种体现模式,那么对于其经费的入账和核拨就应该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1.直接体现并管理模式

目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国家科技计划经费、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等科技经费对合作单位的经费在预算环节是很明确的,有总额度,有明细费用预算。国家的财政科研经费首先拨付到课题承担单位,再由课题承担单位及时按照预算核拨给课题合作单位。该种模式下有两种核算方式,其一是课题承担单位将收到的全部课题经费列为本单位收入,其转拨给合作单位时列为支出;其二是课题承担单位收到全部课题经费以后,对于预算中明确为本单位的专项经费列为收入,将预算中属于合作单位的课题经费列入往来科目,于拨付后予以核销。笔者认为第二种核算方式更为合理、稳妥。

理由一: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到账后,包括预算中明确应外拨的合作单位经费一并全额反映为本学校收入,而外拨合作单位经费则列为支出,虚增了本单位的经费收支,同时合作单位收到转来的专项资金后也必然反映为收入,从全社会和分级决算汇总角度看,存在明显的重复计算收支现象。

理由二:把外拨合作单位经费列为支出,那么这项支出在核算和决算口径上归入到支出经济分类的哪一款中呢?全部归入“其他支出”科目吗?显然不符合现行财政决算的要求,而且也不符合财政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2.间接体现并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有两种具体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些纵向科研经费在预算环节对合作单位有专门预算(即有总额度、有细化预算),但是在预决算环节明确要求只能统一反映为承担单位的,因为级次原因无法与合作单位一一对应,这种情况下暂且只能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进行核算,但这样的核算方式确实存在明显的重复因素;第二种情况是有些纵向科研经费在预算环节对合作单位没有专门预算,也就是没有预算额度,只是在任务书中有所反映,且外拨经费时需要依靠另行签订合同或协议来规范所划拨经费的使用,则不得不按照前述第一种方式来进行核算。对于这两种情况,应该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改进预决算管理渠道和口径要求。对于财政决算覆盖范围内的课题承担和合作单位,按照以上第二种方式核算;对于财政决算覆盖范围外(如企业)的承担单位,根据需要以单独列报决算的方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财教〔2006〕160号,2006-09-30.

[2]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财教〔2006〕159号,2006-09-30.

[3]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S].财教〔2011〕434号,2011-09-14.

[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S].教财〔2012〕7号,2012-12-17.

[5]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财教〔2012〕488号,2012-12-19.

[6] 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财会〔2013〕30号,2013-12-30.

[7] 陈章兴.论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途径[J].管理视野,2012(3下):160-161.

[8] 潘恒飞,黄海英.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的几个实务问题[J].财会月刊,2013(7上):24-26.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科研经费;财务规范化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9/t20110929_90076htm

第3篇

【摘要】企业类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使得企业顺利通过课题验收,并有效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及判断课题经费使用的准确性,一直是个大问题。为此,就如何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经费数额也大幅上升,已成为科研院所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强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力争取科研课题,而对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科研经费从根本上讲是国家财产,理应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的要求,用活用好科研经费对科研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避免形成了“重争取,轻管理”,形成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科研的意义。

二、 经费管理的合理化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对项目研发的立项审批、研发实施、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等实行全过程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贯穿科研课题(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研发实施阶段,从立项审批阶段的预算,到为实现课题(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实际发生的成本开销,直至课题(项目)完成结题验收经费决算,课题(项目)经费管理应达到多赢格局。对科研课题(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三、 经费制度的完善化

在课题(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应对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定期检查,使课题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1)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经费开支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有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设立课题(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用于财务人员记录该课题经费实际开支情况,便于课题(项目)组掌握开支状况,也是作为课题(项目)验收检查依据。

(2) 企业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内部控制文件的各项规定,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等原始票据,严格审批手续。审批经费开支应按有关规定,做到既有有关负责人审批,又有经办人得签章,使每一笔开支均有完整审批签章手续。

(3) 课题(项目)经费分户管理。课题经费一到账户,及时按课题(项目)名称,科室负责人建立账户,有利科室、课题负责人了解经费开支情况。

四、 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课题(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课题(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课题(项目)立项后,课题(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课题(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一)、课题预算申报的准备工作

1.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组应认真研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以及《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认真把握支撑计划经费管理相关规定。

2.预算申报书应由课题组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为课题预算编制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报原则

1.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任务需要,据实列支各项经费支出。预算申报中,除间接费用需按照规定的比例核定外,其他科目均无比例要求。

2.预算编制要坚持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总量和内部支出结构要符合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项目预算总体目标的完成。

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经费支出符合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符合有关财经政策法规要求。

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及我国国情,经费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单位要充分利用单位现有资源条件,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课题预算书中各科目列支内容

1.关于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包括研究、试验试制等阶段)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等。各科目具体支出范围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劳务费预算没有比例限制,课题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专家咨询费预算应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2.关于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3.具体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时要依据前期论证确定的课题经费额度,合理地测算课题各开支科目的需求。按照目前的间接费用核定办法,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课题任务需要,确定设备购置费支出,在预算申报系统中填列设备购置费支出后,预算申报系统将自动提示课题间接费用上限,课题承担单位在不超过间接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据实测算填报课题间接费用及其余预算科目。

第4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建议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加大,油田公司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审计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各油田公司的科技经费来源有国家拨款、集团公司拨款、股份公司款项和企业自筹。拨款包括科研项目投资性拨款、科研项目费用性拨款、科研机构经费拨款。对于油田内部各二级单位来说企业自筹包括油田内部下拨和所属各二级单位自筹两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研项目计划实施、科研机构运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与维护和科研人才培养,包括科研机构支出和科研项目支出。本文主要探讨油田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的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科研课题的立项审计

1.科研课题的立项依据的充分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是否组织了科研项目预审会议,是否对已经列入计划或已经实施的科技项目进行了预审。

2.审查所有申报课题是否都进行了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否由相关专家进行,课题的研究方向、基本方案和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研究人员是否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是否都签订了科技开发合同。

3.科研项目如需与外单位合作研究,承担单位是否在开题设计报告中明确外协内容、目标、合作单位及经费预算,在合同签订后组织实施。检查合作方是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掌握有关核心技术、履约能力较强、资信良好的企业、院校或科研单位。

(二)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审计

1.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等。承担科研课题的单位是否落实项目人员组织、所需设备、实(试)验条件和HSE管理等,保障科技项目实施。

2.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是否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科技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承担单位是否依据外协合同约定督促外协单位履行合同义务,顶起对外协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审计

1.确定年度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科研经费金额,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金额,拨给所属科研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金额,事业经费的管理、使用和核算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是否有依据;从各年计划及实际运作角度来看,科研经费总额是否与科技发展中长期计划相适应。

3.各科研项目是否编制了经费预算,预算内容是否合理、完整,是否纳入了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审批程序;经费预算调整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有审批程序。

4.科研项目管理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及内控制度。获得成果的项目奖金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经过审核确认。

5.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进度或计划拨款,资金是否到位;各项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合理。

6.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项目进行核算,费用归集是否正确,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乱挤、乱摊现象,是否存在与其他费用项目混淆问题;项目终结时是否进行了财务决算,是否有结余经费,结余经费存在形式和使用方式。

7.科研项目经费在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上是否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是否已经纳入单位的资产管理,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四)科研课题的验收及成果管理审计

1.检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在科技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组织验收。验收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验收内容是否完整。项目验收内容是否包括:计划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创新、对外协作研究情况、知识产权与技术有形化完成情况、成果应用情况及前景评价、科技经费决算及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综合评价情况等。

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及时提交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经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成果管理。科研项目是否进行了成果验收或鉴定,应该申请专利的成果是否已经申请专利。同时依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审核项目实施是否达到任务书要求,结合项目成果分析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情况。项目涉及油水井措施实施时间及见效期,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统计措施效果,以便更好的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此外,对于未达到项目任务书目标或未按要求时间完成进度的项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二、科技专项经费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方法

(一)把握科研经费审计内容和重点环节

以科研项目支出为重点审计虚假项目重复申报,虚增预算支出,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达到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科研经费的效益、效果审计为重点,审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转化为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存在浪费科技资源的问题。

(二)把握在总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围绕项目管理、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各项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以此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2.围绕科研经费预算分配使用等环节,全面掌握预算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从年初预算批复、分配入手,审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及时,分配的科研经费是否合理、合法,二级单位对科研经费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

3.围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上报审批等环节,检查科研项目立项是否严格按规定程序运行。

4.围绕科研经费管理环节,审计科技资源的宏观管理是否存在管理分散,部门分割,缺乏权责制衡机制,缺乏跟踪问效和绩效考评机制等。

三、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在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 挤占科研经费的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科研经费流失和科研成本失真。此外个别项目在立项、审批、预算经费、核算方式、外协手续及项目验收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科研经费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某单位无依据发放各种补贴***万元,发放奖金***万元。

2.公共费用分摊人为因素较多,无法分清单个明细项目的实际承担额。

3.科研项目外协费用超标。2012年油田公司分四批下达给11个单位科技项目累计94项,金额共计***万元。当年实际决算金额***万元,其中外协费用支出***万元,占当年预算经费的31.89%,占当年实际决算金额的57.04%。

4.存在跨期核算科研经费。某单位2012年某项科研项目结算中,经查凭证附件发现,均为2011年实施的项目费用,总计费用***万元。

5.普遍存在按照合同金额挂账,提前核销项目经费现象。2012年12月某项目付某单位技术服务费***万元,合同签订日为2012年12月11日,起止时间为2012年12~2014年5月31日,该项目当年只是进行了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技术服务事项并未真正实施,但技术服务费***万元当年已经计入费用化研发支出,并在年底予以核销。

6.经费预算编制和审批不严谨,存在个别科研课题预算金额与计划金额、费用核销表金额不一致以及对经费预算审核不严,导致经费预算明细表与项目预算总额数据不符等问题。

7.项目验收工作滞后,跨年项目多。某单位9个完工项目,虽然发了验收通知,但有关部门至审计之日还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某单位当年有6个项目未组织实施,全部跨年。

8.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由于审计力量所限和科研项目类别多、行业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审计人员未能全面和深入地开展科研项目建设及其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的审计,有的只注重审计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忽视了科研经费效益和效果的审计。审计监督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还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

对二级单位科研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开展定期检查与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经费使用的效益性、科研设备购置和使用,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

(二)加大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审计

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过程和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视,必要时,开展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和实施过程的期中审计。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从实际出发,以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跨年科研项目,建议对其实施年度决算审计,以便监督科研专项经费的实时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预算不真实、未按预算运行等问题。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审计部门人员结构

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与油田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具有类别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配备了解地质、工艺、财务、生产管理、预算等专业素质强、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目前因受审计人员知识水平限制,存在部分领域无法更深层次涉足审计,使审计结果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逐步了解和掌握与油田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知识、规章、制度等。

第5篇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一,收支核算口径不一致。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有科研立项、医院课题配套经费、与外单位合作经费等,既有来自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来自医院配套和社会其他部门的横向科研经费,有的医院科研经费的收支是通过“专用基金-科研经费”科目进行核算,有的医院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研经费”科目进行核算。由于核算方法的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医院净资产的真实性。医院科研经费的筹措有不同的来源,支出有不同的去向,但在进行帐务核算时却未分别核算,这样的核算方式会导致科研课题经费来源不清,支出项目不细,医院只能从总额上对收支进行比较,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无法判断,不易发现经费支出中存在的本质问题。

其二,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开支随意性大。科研经费的支出主要有科研业务费(包括查新立项费、费、业务资料费、印刷费、办公用品费、学术差旅费、科研成果评审鉴定费等)、实验材料费(包括试剂、药品等购置费、实验动物费等)、仪器设备费、协作费、劳务费等。很多医护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回来的,可以随意支配,较多地用于劳务费、加班费、差旅费、邀请专家补贴支出等开支,存在经费报销收据中所列项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失去了科研经费应有的作用。

其三,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各自在其职责范围内承担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的审批权,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两个部门间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手段,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在经费支付审批中带有盲目性,存在制订预算与控制预算执行相脱节的现象,造成一部分科研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透支或超支时有发生。财务部门不掌握经费中各个环节的使用管理规定,只是机械的履行经费的出入账管理,不能全面的履行管理职能,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上存在问题。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完善对策

第一,鉴于科研教学经费核算混乱的问题,财政部2009年8月公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科教收支的会计处理。在“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增加了“科研补助”二级科目及在“医疗收入”科目中增加了“科教收入”二级科目核算科研经费的不同收入来源;在费用类增加了“科教支出”科目核算科研经费的开支,统一了医院科研经费的核算口径。

第二,医院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现状,补充和完善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秩序严密和激励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目的、经费的分类、统一经费使用原则、经费开支范围,结余经费的处理方法及报销程序、激励措施等,使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心中有数、有章可循,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做到“投而有效、放而有度、行而有序、管而有法”。

第三,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直接参与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的监督工作,确保与科研有关的所有收支都纳入医院统一的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要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又要严肃财经纪律,针对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单独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不断学习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熟悉科研业务流程和相关政策,增强业务判断能力,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管理部门要协同财务部门掌握科研经费来源及特点,对不同来源和特点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认真履行审核功能,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开支的款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对超预算的经费使用,要从严控制,使经费真正用于科研。

笔者所在的医院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有效配合,财务部门收到科研经费会通知科研管理部门,由科研管理部门通知课题负责人,开支科研经费时先到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再到财务部门统一按规定报销,如课题开支超预算,科研管理部门与课题负责人沟通后,将情况书面报院领导审批。每项课题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清理。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科研课题开支鲜有超预算的情况发生,而且结题及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三、结论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课题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直接影响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研人员需通力合作,不断探索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社会对科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质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增强我国科研管理的整体效益,由此对现行科研管理的系统性构建和规范化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学者DavidCleland称: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科研课题而言,科研项目的周期性很强,而科研课题组又与项目管理中项目组的组织结构比较一致。项目管理更看重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细节,不太涉及项目之外的宏观管理,推广实施较为简单。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目标管理等概念,都是目前我国科研课题管理中非常需要引入和强化的管理概念。下面本文就如何应用现代管理理念改进科研院所传统课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科研院所对风险控制的关注十分贫乏,有时为了申请经费而故意回避。应当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技术,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管理策略和规划,在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控制风险,从而达到减少或规避风险的目的。在课题的一开始,项目管理就要使全体参与者都知道和理解项目的目标,并将项目分解成管理要素,使范围的确定、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采用认证和交付跟踪的方式,检验项目完成情况,以确保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在进度计划上,项目管理中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

(2)我国科研费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投资体制助长了科研人员“等、靠、要”的思想,跑得越勤快,态度越积极“争”到的经费越多。这就容易出现经费相对过剩、花钱大手大脚、以及“二手老板”的现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由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成本控制过程组成。其原理就是监控成本的正负偏差,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朝着成本最低的方向发展。利用项目管理对课题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对任何科研项目中与预算编差的费用及时检查跟踪,会防止课题组对经费的滥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要使科研人员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我国的科研管理中,一直存在重观念轻数据的问题。大家都认为管理只是一种原则、原理,而不是可以量化、可以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把整个项目各种因素的分解、量化,以便进行计算、调整。这对科研管理人员来讲,必然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第7篇

科研课题管理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管理工作,课题的全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与内容。近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中药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课题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且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管理以适应中药科研发展的需要,是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从科研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题全程管理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 课题全程管理内容与管理层次

课题的全程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课题申报与立项、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结题后的跟踪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课题数量多时,可分项目进行管理,也可分阶段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管理分为2个层次:基础性管理和创造性管理。基础性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事务性。创造性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强调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并将管理创新融入科研创新之中。前者是如何完成工作,后者是如何做好工作,侧重点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如果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然使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扎实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上,将创造性管理活动融入每个工作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做好课题全程管理工作。

2 项目建议

近年来,中药科研领域的专家针对国家颁布的各类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项目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体现了中药研究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前沿。由于项目建议与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①提高自身中医药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国家需求,了解学科前沿,掌握科研动态;②密切关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计划信息,敏锐把握资助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建议,若该建议被列入招标计划,将为课题立项奠定良好基础;③如果项目建议被采用而申报的课题却未被立项,需分析原因并与项目组织部门沟通,确保以后建议成功;④积极推荐专家参与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和招标指南的制定工作,既能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也利于本单位人员深入理解科研政策导向,从而把握好选题方向。

3 课题申报与立项

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点课题、高水平课题是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实现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申报、评审与管理已非常普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密切地关注网络招标信息。在获取招标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就要进行申报动员、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课题立项、立项奖励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本身有较强的规律性和时效性。

3.1 项目与指南的理解

①全面了解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特点,指导科研人员选择适合自身研究方向的计划项目进行申报,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强调在完成国家目标基础上的科技创新。②掌握招标计划的立项背景,正确、深刻地理解招标指南的资助范围与重点,结合中药课题管理经验,在选题方面给申报者以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3.2 申请书质量控制

①确保申请书的基本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对单位与人员信息严格把关。②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目标、方案、技术路线等核心内容进行评议,帮助申请者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关注申请者对专家建议的采纳情况,分析课题立项与之的关联,以判断专家的科研指导能力。③保证经费预算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从文字角度审核申请书内容,如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流畅等。

3.3 申报课题的遴选

①对于限项申报项目,在整体考虑研究机构学科分布、学科发展及科研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课题申报,择优程序的设计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②对于不限项申报项目,如果不考虑中标率等因素,可以全部上报,有些选题即使被内部评审专家否定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某些科研创新点在更宽泛的专家群体中也许是被肯定的,且申请者在完善申请书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4 任务书质量控制

①及时掌握各部门最新的科技管理办法,如科技部为落实“十一五”规划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文件是课题任务书管理和其后各环节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对任务书内容进行把关,如经费与任务对等,若结余经费过多将对财务结算产生影响;考核指标与研究内容相关,避免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编制合理,以保证在执行每个栏目的预算时不出现过大偏差等。③与外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应签订正式协议,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4 课题过程管理

课题获准立项是课题管理的良好开端,而课题研究最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科研机构“重申报,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更关注如何争取到课题,而忽视如何完成好课题,甚至出现降低研究目标的情况。课题研究质量高,才有可能获得延续资助,科研工作才会有发展后劲。

4.1 课题研究质量控制

课题研究质量的控制需要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层及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是多向沟通的中心环节。①随时关注,主动与研究者沟通和互动,随时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关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鼓励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培育。②定期检查,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在研课题进行评议,与专家共同分析阻碍课题进展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确实无法继续的课题及时终止研究。③随机抽查,如原始记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实验操作与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④及时反馈,将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决策部门反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将解决方案反馈课题组。⑤奖惩分明,对研究质量高的课题予以奖励,对伪造数据、弄虚作假者予以惩罚。

4.2 课题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涉及财务、科研、课题负责人三方职责与权限的协调,也易成为薄弱工作环节,有些科研机构为加强管理会设专职岗位。①全面了解各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掌握各办法的不同之处;②及时采集财务信息为科研管理服务,如课题经费计划数与实际到位数是否一致、经费使用合理性等;③为财务管理提供科研管理信息,确保经费核算的正确性;④对某些科目超过预算的课题,提醒课题组及时调整经费支出,必要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预算调整方案。

4.3 合作协议管理

课题合作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单位参与外单位课题,经费拨入;一是外单位参与本单位课题,经费拨出。两种情况均需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并进行规范管理。①依据《合同法》规定,结合中药科研工作特点,设计统一格式的合作协议文本;②制定合理的协议审批程序,实行逐级审核制度;③严格审核协议内容并提出修改建议,如经费约定是否合理、协议经费占课题经费比例、责权利是否统一、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

5 结题管理

5.1 研究工作总结

①在规定的结题时间之前,督促课题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总结,要求研究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课题整体研究情况。②将研究报告与任务书考核指标进行对照,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③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题,需分析原因并在结题报告中如实说明,必要时可申请延期结题。

5.2 课题经费结算

结题工作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结算二部分内容,经费不结算就不能认定结题工作完成,但目前结题不结帐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些课题甚至挂账十几年,这是课题组与科研机构利益搏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严格执行计划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为前提。①要求课题组在提交结题报告前必须进行财务结算,否则不予办理结题手续;②要求财务部门出具真实的结算报告,必要时双方共同核实账目;③结算后取消账户,经批准留归课题组的结余经费另立账户管理;④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5.3 结余经费管理

根据《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56号)文件精神,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帐,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这项规定对今后课题经费的预算和执行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研机构以往累积的大量长期挂帐课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结余经费按一定比例划归课题组使用,另立财务帐号管理,用于、申报成果等方面的支出;②按剩余比例划入研究机构公用经费,用于科研再投入,如设立科研探索基金、科研奖励基金等,以培养科研后续发展能力。

6 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6.1 继续申请资助

有些课题可以进行深入探索或扩大领域研究,应鼓励其继续申请各类项目以获得后续经费支持,这类课题往往因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而较易获得资助。

6.2 成果鉴定与申报科技奖励

①在结题课题中甄别比较成熟的课题,帮助课题组在结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提炼以形成成果报告,并督促其进行成果鉴定。②根据各级科技奖励的特点,帮助课题组选择适合的奖项进行申报。③有些课题获得过多次资助,研究工作很深入,可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成果进行申报。

6.3 成果推广

具有应用性的中药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推广,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科研课题的肯定。①明确成果推广的时机,如中药新药研发课题在研究初期就应寻找合作企业,以保障研发资金充足并利于后期推广;新方法、新模型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应及时。②在中药科研成果的形成与推广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涉及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方面,特别关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自身权益的保护,如机构名称在产品宣传中的正当使用等。③对可公开宣传的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制成项目简介以促进成果推广。

7 科技档案管理

7.1 归档管理

课题归档工作需要课题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组三方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①课题管理人员要确保每个课题的全程管理资料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全面收集申请书、任务书、年度报告、结题报告及其它管理文件,如合作研究协议、任务调整报告等。②档案管理人员指导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形成完整的技术资料,后者将技术资料与管理资料合并整理归档,并应重视结题后相关资料归档。③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归档工作制约机制,只有将档案管理与结题、经费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7.2 档案利用

①明确利用目的,为课题研究、管理决策或成果推广等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如课题研究多利用原始技术资料,而管理决策需要提纲挈领的摘要内容。②对束之高阁的成果加以发掘,探讨其深化研究、推广的价值。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第8篇

煤炭企业;科技经费;归集;管理

企业的项目研发经费核算主要包括国家拨入经费的核算及企业研发经费的核算两方面。

1.国家拨入经费的核算

国家拨给企业的科研经费,属于政府补助,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

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家拨的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其相关规定如下: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

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对于煤炭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从事关于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进行开采或治理煤矿“五大”灾害而进行研发活动,在费用划分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如下问题:

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由于缺少一定的沟通,企业科技研发部门的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范围的认识未能统一,财务人员对经费开支范围的认识会有一定限度,未能按照科研项目预算书中研发经费的明细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此外,企业科研经费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科技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勾通脱节,都会影响研发经费的范围的划分。

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难以划分:对于企业的一些部门既从事研发活动,又进行产品的试制生产活动,这就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的划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及各省市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企业承担的大量科研课题,需要配比一定的自筹经费,特别是如果承担的是国家产业化项目或重大支撑项目,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数额较大,而自筹经费的比例也较大,为满足课题审查的要求,科研成本会挤占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划分不实,或带来高额利润及较高的所得税收,且企业也会有人为调整利润之嫌。

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费用难以划分: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拨入的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科研项目应单独建账,各项目的科研经费及研发支出单独核算。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发生的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用在各课题之间难以划分。

3.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及财务管理

A.制定企业自身的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参照国家及省有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制度对承担项目的部门和进行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在管理办法中不仅可以界定经费的范围,还可对经费的预决算、使用等进行相关规定。

B.不断完善科研经费核算的财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核算,应按项目预算书中科研经费的预算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运用用友或其它财务软件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对企业承担的各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也可通过账表建立项目的辅助明细账,对各科研项目单独核算。科研成本项目结题后,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执行期对项目经费应进行审查监督,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与经费成本的控制。

C.加强财务部与科技部间的沟通与协作

企业的财务部与科技部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科技部对企业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财务部对国家拨款及企业的研发经费进行核算;由于科技部专业技术性强,应及时提供财务部项目的相关信息,还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可依据科技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各明细辅助账进行经费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的审核、记账。

4.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的一些方法

A.按照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企业按“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对成本费用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如耗用原材料,根据领料单上领用的部门,生产部门领用的记人“生产成本”,研发部门领用的记人“科研成本”,同时科研领用已进项抵扣原材料应作进项税额转出。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单独建账核算,财务应按受益对象将费用归集到各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的明细科目中。

B.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

企业的一些生产及研发费用在实际中难以划分的,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设备使用费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承担多个课题人员费可按工时即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来进行分摊。

C.间接费用可按相关性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科研活动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房屋占用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等,可按经费收入或研发支出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注意事项

第9篇

关键词: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准备工作;原则

“十一五”以来,为了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十几个法律、办法和规定。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适应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工作特点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面向目标的追踪问效机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来说,是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的编制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等要求,就做好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编制工作谈谈个人浅见,期望对编制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我国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因此,编写国家科技计划预算之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了解《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熟悉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和政策,对国家科技计划中每个具体计划类型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要心中有数,知晓国家各个计划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

第二,从思想上认识科技计划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经费预算是课题经费资助额度核定的重要依据,是课题顺利执行和实施的前提,是提高国家财政使用效率的保证,合理、规范的课题预算决定了资助经费将尽可能保障课题所需经费。

第三,了解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等内容。分解课题研究内容下所要完成的每一项工作,及每项工作所用到费用,熟悉研究中所用材料的种类、数量、单价等。

第四,预算编制涉及财务、管理、科研等专业知识,预算编写前要明确各方的分工,协调好各方关系,及时进行沟通。做到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二、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预算编制应当结合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预算,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第一,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课题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额度要符合课题任务需要,课题内各任务、研究内容之间经费分配合理,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有利于课题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有利于课题总体目标的完成。

第二,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课题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课题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

第三,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课题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预算编制

(一)明确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开支是指财政专项资金中用于科学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

(二)开支范围内分项预算

1、设备费。是指用于本课题研究必须购买或使用的仪器所发生的费用。原则上可以购买,但是不要预算太多,大型仪器设备不宜购买,否则会质疑课题申请单位支撑条件是否满足完成课题需要。确需特殊或大型仪器设备的可以共享或租赁方式解决。要注意设备购置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设备预计的利用率、设备购置前后共享的可能性及购买数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2、材料费。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包括消耗品(试剂、气体、化学品)、实验动物、原料等,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预算总数,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大宗及贵重材料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材料清单,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该材料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以及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等。要注意材料费支出规模、比例结构、人年均强度及大宗贵重材料与一般材料预算比例的合理性以及预算材料种类、单价和数量的合理性。

3、测试化验加工费。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在预算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等。要注意测试化验加工内容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以及测试化验加工单价和批次数量的合理性。

4、燃料动力费。是指研究任务中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以及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时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注意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以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不得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

5、差旅费是用于本项研究所发生的差旅费用。因研究任务发生的差旅费用、参加与研究任务相关的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可以列入差旅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出差任务内容、人次和时间,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差旅费测算依据,包括出差人次、标准等。任务中有科学考察内容的课题,可以在差旅费中列支科学考察费,应在预算说明中详细列示科学考察任务地点、次数、参加人次以及标准等测算依据。要注意差旅费总额及普通差旅费的支出规模、比例结构、人年均强度的合理性。

6、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会议费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举办会议的规模、次数、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以课题名义举办的与研究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可列入会议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会议内容与次数。课题承担单位发起举办的学术会议,一般不应由课题专项经费列支,如果学术会议的内容与课题研究内容关系密切,也可由专项经费列支,但是数量不宜过多,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理由。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包括活动类型(出国考察或来华交流)、时间及必要性,并考虑合作交流目的地、天数、次数和人员规模的经济合理性。要注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课题组成员出国考察和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访问经费预算的合规性及其与课题研究内容的相关性。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支出内容要与课题任务密切相关,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与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相关性、必要性并详细列示测算依据。其他经费预算的原则是课题任务需要,测算依据合理。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每个计划申报说明中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和界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科研课题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科研工作的实际,结合每一个具体课题所要做的具体研究内容,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预算需求,合理的测算依据,体现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在预算评估评审工作中,也是从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估,使国家的科研投入能发挥效益。预算编制的合理与否决定了资助经费核减的程度。

第二,预算编制的依据来自任务目标和研究内容,也是研究内容的细化,需要科研人员对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具体到科研工作实际实施过程的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预算编制工作才能做到细致、周密。在课题申报中,部分人员只重视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轻视课题预算书编制,使得预算编制往往过于笼统,考虑不周密,理由说明不充分,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编制质量,为课题顺利执行和经费开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往往出现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而不能开支,影响课题执行的局面。

第三,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报中应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详细填写;预算说明书中各科目测算依据应详尽准确,预算理由应充分合理;预算说明书中预算数据应与预算表中数据保持一致。

第四,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负责编报相关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其他承担单位应该分别根据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并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进行审核汇总后,通过管理系统进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填报,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各承担单位分别承担的任务、预算和安排理由。

第五,预算编制中容易出现混淆支出科目的几种情况,一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差旅费预算,而不应列入会议费预算。二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而不应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预算。三是课题组举办国际会议的费用,若已经列入会议费预算的,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中不应重复预算相应的支出。四是课题组举办咨询会发生的咨询费应在专家咨询费中列支,不应在会议费中重复支出。

科技计划预算编制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复杂工作。需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是编制预算的前提;了解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做好预算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本项工作的基础,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只要坚持以上几点,将对做好科技计划预算编制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主席令第82号)[Z].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3、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Z].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56号)[Z].

5、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59号)[Z].

6、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Z].

7、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3号)[Z].

8、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28号)[Z].

9、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