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9:28
导语:在安全隐患原因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31-0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和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分析总结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制度不健全或许多旧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新内容。
1.2 技术风险加大。
1.3 基本护理方面:如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保护不当导致患者头部或手足出现碰伤;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外展过度,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等等因素。
1.4 用药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药理学知识欠缺,对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不了解,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及时用药或者用药错误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查对方面隐患
1.5.1 接病人时查对错误以及患术前紧张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手术间。
1.5.2 送病人时未与病房护士做到床头交接或交接不仔细,导致护理差错。
1.5.3 手术安全核查询问不仔细导致患者发生某些药物过敏反应。
1.5.4 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延长手术时间。
1.5.5 较小手术物品清点不够严谨,个别护士存在侥幸心理,易造成异物遗留体内。
1.5.6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造成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1.6.6 术中巡回:因巡回护士过多填写文字记录,观察患者状况及用药不及时而存在隐患。
1.6.7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声谈论或仪器设备噪声影响患者安全感。
1.6.8 手术记录书写不够严谨。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及时修订旧制度,添加新内容,用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
2.2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责任心教育,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受伤。科学合理安置。严格管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小儿、老年人、体弱者加强巡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差错的发生。
2.4 严格用药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查对和交接,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树立用药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感,规范护士用药行为。在麻醉诱导前尽可能将抗菌药物滴注完,必要时开通两条通路。在用药过程中认真查对及时巡视,与医生、麻醉师进行沟通,避免及减少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在抢救患者时,认真执行抢救制度,大声复述口头医嘱,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再执行,并保留安瓿、药瓶备查,及时记录用药过程。术中如需输血更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日期 及有无污染,与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保留冷藏血袋48小时备查。
2.5 查对方面:
2.5.1接病人时要严格按照查对要求逐项进行查对,注意询问方式,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避免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2.5.2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是否拔牙、漂唇等,消毒液是否过敏等。
5.3进入手术室后要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求进行“三方”核对,即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在麻醉实施前共同核对病人基本情况、皮试、是否体内值入物、术前用药、过敏史、麻醉手术知情同意等;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物品准备情况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核对各手术物品清点、用药等,以确保每一个细节不出任何问题。
2.5.4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输血用药安全。
2.5.5手术物品清点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在手术前、中、后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分别共同清点两遍,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2.5.6加强病理标本管理,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相互督促,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无差错。
2.6 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情况、用药反应及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手术用物,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惧感,使其更好配合手术。及时关闭吸引器等噪声源,保持安静手术环境。
2.7.及时准确规范填术护理记录单,严禁涂改、漏记、误记,灭菌指示卡、植入产品标签必须粘贴在护理记录单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2.8 送患者回病房,加强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返折等,应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床头交接,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敷料、麻醉情况、手术基本情况、术中用药等情况,做到安全护送,清楚交接。
2.9 关心体贴护士,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危害,使护士以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减少差错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2.10 科学质控管理,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会议,分析护理隐患原因,找出对策,提高手术室护士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关键词】社区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社区护理工作面对妇女、儿童、老年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1]。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近3 年来本院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全员提高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无严重差错,本年度无护理纠纷,一般差错也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影响社区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护士的服务意识差,对患者缺乏耐心,态度粗暴,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工作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护理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
1.2 护理风险告知不够 护理工作的部分功能是具体执行医嘱,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因此护理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执行风险比较大的护理行为时,要充分执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配合治疗,从而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1.3 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只重视解决患者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把患者的隐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完全没有意识到到言行已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2],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4 护理人员不足、缺编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工作,只能勉强完成工作,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5 护士专业水平低技能差 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大多是资格低、学历低的护士,理论不扎实,操作技能差,工作经验不足,常常不能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在发生意外时由于紧张对各种抢救技能及抢救仪器不够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 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了有效的服务标准,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文明用语。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存在问题开会讨论限制整改,管理人员跟踪检查,要求护士主动耐心的、经常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消除误会,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2 加强安全及法律知识教育 使广大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用法。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后,护理部每年举办2次相关内容的授课学习,各科室每月组织1次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查找隐患,杜绝差错。通过学习,使全体护士不断提高安全法律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增加人员,合理安排班次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3]。护士长在人员安排上必须注意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搭配,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适当增加中午班、夜班护士的技术力量,特别是节假日,要求护理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做到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满足社区工作需要。
2.4 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性培训 每年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2 次以上三基理论考试。组织护士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本科等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参加专业讲座等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同时狠抓操作技术的训练,由护理部先考护士长,再由护理长分成若干小组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从根本上防止因技术操作不熟练,影响患者抢救而发生的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的落实。
2.5 建立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护理管理人员不定期检查,抽查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药品、设备、抢救物品、患者安全等情况,并结合提问安全制度中应知应会内容,随机抽查查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社区护理安全工作的真实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完善防范措施。各社区组对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不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找出不安全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确保护理工作安全运行。
3 小结
患者在看病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法律意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王华芬,沈晓知.护士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
1.1护理人员
1.1.1法律意识意识淡薄
一些护理人员对法律知之甚少,在工作中会无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定;同时也经常会忽视护理人员的知情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重视告知义务。
1.1.2专业水平低下
医院的护理人员很多都学历较为低下,其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准都较为低下,在平时也不注意学习提高自己,使得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再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常发生仪器不会用、操作步骤不正确的现象,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可预见性的安全问题。
1.1.3责任心不强
这是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在平时不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对患者本身就缺乏责任心与同情心,不能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常会导致在工作时不认真,不能按时巡视患者病房;工作时不能一心一意,常发现在工作时一些护理人员玩手机、打电话、吃东西,不能正常有效的工作;这些不良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不能专心地工作,当患者病情有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情况的发生。
1.1.4工作环境复杂,人际关系不和谐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人员较为复杂,往往会因为同一个小的问题而引起医生、护士、患者间产生矛盾,引发出了医护、护患间的纠纷。若这些关系处理不当或得不到缓和,将会导致患者对医院产生反感的心理,护士对医生产生不服从的心理,从而引发各种医疗问题,使得医院陷入各种法律纠纷当中。
1.2患者自身的原因
护理工作不是护理人员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患者的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缺乏医学知识,不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有些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当病情发生变化时不遵医嘱及时到院就诊,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另外还有些患者情绪易激动,这些都会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1.3医院方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医院的环境设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医院的仪器、设施不够齐全,对于患者的疾病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医院的卫生环境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院的设施设备不能及时的更换,从而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一定的隐患。
2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
首先护理人员应知法、懂法,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医院要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学习讨论会,就医院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培养护理人员的用法观念,使得护理人员懂得尊重患者,患者在该种环境下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权利。
2.2加强专业知识指导,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专业知识考核,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能够熟练地操作各仪器设备,懂得操作步骤与技巧,在患者病情出现异常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分析患者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能应急处理,将意外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
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的缺编,护理工作十分紧张,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医院应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制,尽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加强卫生环境的检查,做好医院的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医院的器械、设备等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从而保证正常工作。
2.5注重对患者的身心保护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在身心两方面均受到损伤,因此,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患者的身心护理;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要加强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在医院里散步、做运动,护理人员可以给出一些正确的指导。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地饮食;同时,患者在用药前应讲明药物的过敏史、不良反应等,要嘱患者按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用药。另外,在日常的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3小结
【关键词】归档病历;安全隐患;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媒体的过度渲染,医疗纠纷是不断出现。不合理用药不仅降低了医疗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为了更好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范医疗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我院临床药学室特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旨在提高医师的用药水平。
1 资金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我院2010年1-5月份归档病历,根据单病种随机抽取5-8份病历,抽查病种数51个,共抽查病历数267份,基本覆盖全部科室。
1.2 方法查阅归档病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2009年的38号文件《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卫医政发〔2008〕7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以及药品说明书等对药物的应用指征、选用原则、应用方法、给药途径、疗程用药作出初步评价,最后对所有病历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67份病历中,用药基本合理的有186份,占69.66%,存在安全隐患的有81份,占30.34%
结果见表1。
表181份存在安全隐患病历统计
3分析与讨论
3. 1配伍或联用不合理
3.1.1溶媒选择不当。如:5%葡萄糖+注射用丙氨酰-谷胺酰胺。丙氨酰-谷胺酰胺在输注前,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液一起输注。1体积的本品应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混合。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却都是直接加入输液中输注,未与含氨基酸溶液先混合。
3.1.2存在配伍禁忌。如: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奥美拉唑ivgtt qd,存在配伍不当。注射用奥美拉唑不得与其他任何药品配伍使用。
3.1.3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当。如: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替硝唑或甲硝唑用药。对于耳前瘘管并伴感染患者,选择酶抑制作为治疗用药,哌拉西林/舒巴坦钠的抗菌谱已经覆盖到厌氧菌,再加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无必要。
3.2用法用量不当
3.2.1 中药注射剂单次用药剂量过大。如:生理盐水+红花40ml。而红花注射液应加入5%-10%的葡萄糖中,且单次剂量最大为20ml。
3.2.2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当。如:5%葡萄糖250ml+注射用头孢哌酮3.0g ivgtt qd。注射用头孢哌酮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应每12小时给药一次。
3.2.3抗菌药物单次用药剂量过大。生理盐水+注射用头孢噻肟钠4.0g ivgtt bid,存在单次用药剂量过大。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单次用量最大为3.0g。
3.3选药不合理。特殊患者用药不当。如:患者均为12岁以下儿童,在腭裂术后畸形,整修术后,联合应用美洛西林钠+替硝唑,存在选药不当。注射用替硝唑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考虑患者为月经来潮,仍使用红花注射液,后证实该患者为左输卵管异位妊娠,并腹腔内积血。
3.4滥用药物
3.4.1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该患者为左肺挫伤,入院3天后,在患者胸前疼痛较前好转,双肺听诊可的情况下,加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并无分析说明记录。
3.4.2高起点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腹股沟斜疝患者,预防用药选择拉氧头孢。存在预防用药选用拉氧头孢档次过高。腹股沟斜疝手术为I类切口,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且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4.3无明确指征应用其他药物。如:患者均为12岁以下儿童,腭裂术后畸形,整修术后,选用注射用泮托拉唑60mg ivgtt qd。选用注射用泮托拉唑无明确指征,且无儿童用药的相关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用奥美拉唑40mg或泮托拉唑60mg ivgtt bid。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大都可以在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可能性不高,可不应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进行预防。80岁的老年患者在入院时查肝、肾功能均异常,无胃病史,既往有头孢类过敏史,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 qd 40余天,未复查肝、肾功能。而老年患者在使用奥美拉唑肠溶制剂时生物利用度提高,清除率降低,应慎用(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
4 结语
调查发现,病历中存在诸多的用药不合理,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要加强责任心,学习药学知识,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应做到:正确诊断病情,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合适的给药方案;药物品种的选择及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疗程等均应合理,并按照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医生对药物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尤其是对药物的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欠缺,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重视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种类,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因为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都和用药种类成正相关幅[1-2]。临床药师从本专业的角度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着手[3],配合医院加强对医生用药水平的培训,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但多数药师的专业水平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药师的业务素质不高也会导致不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既能节约药品,又能减轻患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延迟耐药性的产生,对于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师则应转变服务模式,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划价、调配转移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上来;同时,医院也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庆南.门诊处方口服药物相互作用审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1):50―52.
关键词:民营医院;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民营医院的护理管理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院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医院的护理安全指数,成了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虽然医院的护理工作是一门及其细致且繁碎的工作,因为它是直接与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而不同的患者,因其病情的不同,需要得到的护理照顾也不同。
1.民营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
1.1医院的管理
医院的护理工作是需要医院的基本管理规范去进行约束的,它是医院的护理工作有规章制度可依循。医院通过设定合理的医院管理章程,对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出问题的来龙去脉。医院管理的不得当,会导致对于患者的需求,无法及时作出回应。医院的管理失效,也会使医院的分工不明确,人们对自己的责任没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医院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很好地开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不能针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情况而提供合理的教育,或者医院间的知识经验交流,使得护理人员依旧按照旧的知识理论去进行工作,护理水平永远也无法得到质的提高,也是对患者病情的一种极度的不负责。此外,医院的设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应该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无论是医院的环境还是一些机械设备都应该得到及时的清理和维修。对于治疗患者所用的医疗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消毒,特别是病人进行治疗的场所,必须得到及时的清洁打扫。这些地方或者设备的清洁度对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的评定至关重要。
1.2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直接关系的护理工作的安全水平。作为一线工作者,他们与患者接触联系较多。因此,她们提供的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对护理安全关系巨大。护理人员的学历比较低[1],很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就进入岗位。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很多人没有丰富的护理实践经验。因此,凭借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做好护理工作是不可能的。学历不高,使他们对知识的更新换代状况认识不清,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度不大,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紧急情况不能冷静处理,对医院引进的先进仪器不能准确无误地操作,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面临巨大的考验。护理工作中包含着很多极琐碎的事务,护理人员难免感到厌烦,浮躁等情绪,而不知道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态度散漫,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中粗心不细致等,每一个不良的工作态度都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3患者自身的情况
护理过程是互相的,是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如果患者本身抵抗治疗,或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不合理,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实际进展。患者对所患疾病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按医嘱服药,擅自变动服药剂量与实践,使医疗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正常进行,严重的可能有医疗事故的出现。
2.民营医院护理的管理对策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状况和身心健康。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从而确保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督促护理人员对相关医学等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2],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从而减少因护理失误而产生的患者权益受损等情况,也减少了重大医疗事故出现的频率。
2.2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
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引导护理人员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定期有效的学习。同时,让护理人员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指导其对医疗设备的操作练习。同时,还需要对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行一个定期的考核,使其在医学护理领域紧跟时代前沿。同时,针对护理中病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加强对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和沟通处理的培训。
2.3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以人为本
护理工作本来就是一种双向的服务。因此,护理人员如果想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患者,我们要了解患者的身心情况,对一些抗拒治疗的患者给予适当地劝说和关怀。适时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病情以及治疗规划等情况及时地告知医生和患者,以免因为汇报不及时或者有失误而导致不必要的纷争。对于患者家属,我们要适时地与其沟通,并将患者的真实情况予以告知。从而,使医院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4病历的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和规范化的原则
病历是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的分析,也是病人和病人家属了解病情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病历的书写必须规范化。医生也必须按照客观真实的原则去书写病历,而不能弄虚作假。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病历在起到重要的证据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秉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理论水平,坚持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负责,才能真正致力于患者的康复工作。
2.5做好医院环境的清洁工作,注意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良好的医院环境,不仅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3],对病人的康复更是大有裨益。做好医院环境的清洁工作,保持空气流通,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也给患者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份好心情。为了医疗工作更好地开展,对于医院的基本医疗设备,也要注意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以防止因为机器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或者机器的临时故障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确保患者治疗的正常进行和医疗事故的减少发生。
2.6与患者有关的注意事项的提示和说明
作为护理人员,对于与患者有关的注意是尤其要注意及时的提示的说明,标识就是最好的工具。患者的注意事项,如过敏史等应在床头卡或者一览表上应有突出的注明。而对于老年患者的跌倒等问题,应认真执行医院相关制度,可以使用“小心滑倒”等警告牌。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让患者知道自己应该注意的事项,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减少因护理人员不在或者工作纰漏而引发的事故。
3.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医疗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使得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大增多。这样,就对医院护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逐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尽量减少和避免医疗纷争,努力降低护理的危险系数,逐步提高护理的安全质量。护理人员工作要仔细认真,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用质量花管理模式,才能使护理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曹炳乖.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02):397.
[2]王绥生.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09):1694.
【关键词】 康复科;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7-01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于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促进了这门学科的高速发展。消除或减轻机体功能的障碍,重建或弥补患者的功能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目的,针对患者的这些功能障碍有效地诊断、预防、治疗、评估、处理和训练,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由于康复科的住院患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所以其在康复期间和住院治疗时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今入住的康复科住院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康复科病人的安全隐患,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优质护理,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8月至今我院收治146名康复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68人,其中男性有38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为(58.4±3.1)岁;女性有30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59.8±3.2)岁。观察组共68人,其中男性有3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为(56.2±3.3)岁;女性31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为(57.4±3.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评分差异在这两组接受治疗之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接受本次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伦理委员会论证和批准。
1.2 方法
1.2.1 安全隐患分析 给136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谈心、阅读患者病历资料等分析这些患者的安全隐患。
1.2.2 护理措施
1.2.2.1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加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力度,在患者入院前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及科室的一般情况,明确告知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史准确评估其病情,对有急重症征兆的病人要做到有专人看护并定期巡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增强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分享康复治疗成功案例的经验,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及乐观的认识,定期组织心理咨询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准确掌握患者功能锻炼的时机,教导患者或家属如何正确使用康复功能锻炼器械。护理人员应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放置警示牌。
1.2.2.2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 护理方法根据康复科的护理常规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利用卡方检验,若P
2 结 果
2.1 安全隐患
2.1.1 患者自身的安全隐患 患者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不够;有些患者在没有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自行进行康复锻炼,盲目地行走、站立、转移、平衡及进行功能训练等;部分患者使用拐杖、轮椅和矫形器等器械不当而跌伤;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平衡感减退和行动不便等问题,起夜时易坠床或跌到;部分患者患有心源性晕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性低血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易跌伤晕厥;部分患者癫痫发作易发生坠床而骨折,咬伤舌头等;部分神经系统患者急性发病时因咳嗽反射减弱或呼吸困难引起误吸、呛咳;部分抵抗力差的患者易合并尿路感染、压疮和肺炎等并发症;部分偏、截瘫或感觉差的患者泡脚时容易被烫伤。
2.1.2 医护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易忽略个别患者的危重征兆,对急症处理往往不够及时;患者理疗时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巡视,常常易引起烧伤、灼伤、烫伤等情况发生;护理人员未做好功能锻炼的准备工作,导致患者的功能锻炼效果差以及关节肿胀、疼痛等不良后果。
2.1.3 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康复科理疗仪器放置密集,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楼梯、地面设计存在缺陷,卫生间内未设置扶手等。病房设计不甚合理,宽度较窄,患者通过时较为困难。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65%,对照组为7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
3 讨 论
根据调查问卷、交谈等方式分析出如上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应作出如下的护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健康宣教。告知病人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介绍病房和科室内的一般情况。做到让病人熟知自己的病情,嘱患者勿要急于求成,给患者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指导患者正确地使用功能锻炼器械,并严肃要求患者务必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进行功能训练,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做好心理护理是做好康复科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康复科患者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这些患者的基础状况较差,一般合并有多种疾病,容易对战胜疾病产生怀疑。由于机体的恢复能力较差,所以治疗结果往往不够理想。有些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配合、不主动,甚至存在有抵触心理,这对护理工作的进行添加了很大的阻力。有些患者则急于求成,过度进行功能锻炼,导致病情加重以及误用综合征等[2]。针对这两种异常的心理做定期的心理指导,既要加强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又要让患者打消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的不实际心理,给患者分享成功案例的经验,增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减少病人与护理之间的隔阂。
准确评估病情。在入院前要仔细地询问患者病史,不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对于患者的基础疾病要格外重视,对患有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肺心病、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性低血糖等患者要格外重视。加强巡视,安排专人看护急重症征兆的患者,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3]。
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定期巡查病房,检查楼梯、走廊、地面、卫生间、水电、理疗设施、消防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放置明显的警示牌。对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悬挂防坠床。在卫生间、走廊等地放置扶手,在易滑地点放置防滑垫等。
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反馈的结果可以得知,常规的康复科护理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被更多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所认可。所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会大大提高患者的安全指数,同时也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综上所述,快速准确地找出康复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Forrest G,Falls on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unit: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J].Rehabil Nurs,2013,37(02):56-61.
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于提升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性和满意度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理论和方法管理的2013年1~12月患者作为观察组,成立起门诊静脉输液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和完善输液管理模式以及规范化流程,培训护士掌握静脉输液知识与技能。将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的2012年1~12月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不安全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执行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不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门诊输液安全事故发生率,能较大地提升护士的护理水平,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71
Rootcauseanalysisonimprovingthesatisfactiondegreeofpatientsinoutpatienttransfusion
ZHOUJia-feng(BaoanDistrictSonggangPeople′sHospital.Shenzhen518105)
HEHong-mei(SonggangHealthAuthority,Shenzhen518105)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ofrootcauseanalysisforthespecificroleoutpatientintravenousinfusionpatientssatisfactionandeffect.Methods:Thetransfusionoutpatientsinourhospitalastheresearchobject,analysistheoryandmethodofapplicationofrootcause,establishRCAgroup,setupoutpatientintravenousinfusionsafetyworkmode,establishandperfectthemanagementoftransfusionandstandardizetheprocess,trainingandpromotionofthevenoustransfusionnursesknowledgeandskill.Theapplicationofrootcauseanalysisresultswithpreviouseffectwereanalyzed.Results:Theunsafetyaccidentrateof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thepatient′ssatisfactionwas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rootcauseanalysismethod,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incidenceofaccidentsinoutpatientinfusion,thelevelofnursingcangreatlyenhancenurse,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atisfactionofpatients,whichhasgreat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Rootcauseanalysis;Outpatientclinic;Intravenousinfusion;Safetymanagement
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医院门诊是患者的主要集散地,具有患者人数多,病情种类多,用药种类多“三多”特征。门诊治疗方式中,输液的比例极大,其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输液主要是将大量配入药物的无菌溶液直接输入静脉,该方式给药快、起效快、效果好,但也具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大风险,一旦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危险。随着输液治疗方式的大量使用,其安全问题以及危险因素,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进行回溯性失误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予以科学分析,找出在整个系统中存在的根本原因后予以纠正,以避免类似事件和问题再次发生[1-2]。我院积极采用RCA方法,针对门诊输液患者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有门诊成人输液床位160张,门诊护理人员27名(含中级3名,初级3名,护士2名)。将2012年1~12月全年门诊输液73000例次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门诊输液72200例次作为观察组。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RCA分析法具体如下:
1.2.1组建RCA小组组建由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组成RCA小组,成员共为7名。组长为护理部主任,其中3名成员为具有静脉输液扎实技术和理论水平的骨干,其余3名为一线输液工作人员。全体小组成员均具有优秀的分析技巧,观点具有批判性,态度具有客观性。RCA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定期对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制定和改进输液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1.2.2收集资料RCA小组对收集到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具体内容主要为患者的基本情况、所使用的药物、液体浓度、药物剂量、输注频率,穿刺次数,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后,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绘制好时间顺序流程图,在小组会上进行汇报研究。
1.2.3明确近端原因将安全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予以还原,其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所使用的药物、液体浓度、药物剂量、输注频率、穿刺次数等,采用“鱼骨”法查明安全时间发生的近端原因,将收集到的所有可能性原因逐项详细列出,并予以验证,如果某项原因通过积极的对应干预后,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风险,则将该项原因标注为近端原因。
1.2.4确认根本原因采取上述方式列出相关原因后,再深入分析和区别根本原因与近端原因。当该因素不存在时,如果还会引发该事件,则为近端原因,否则为根本原因。当该因素被及时纠正或者予以排除时,该问题还是在相同因素环境下再次发生,则为近端原因,否则为根本原因。当该因素纠正或排除后,类似事件依然发生,则为近端原因,否则为根本原因。
1.2.5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3]根据采取上述方式所确认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改进计划并执行。同时设置对应的指标体系,对实施改进计划前后的相关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简单化,方便操作。(2)一切遵照事实依据。(3)引导护士和家属一起参与。(4)采纳所有建议,明确其优先级次序。(5)充分考虑计划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效益。(6)充分考虑到可能转移性。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计划制定和执行,如果改进措施反馈良好,则以会议方式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1.3评价方法(1)将两组门诊输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门诊输液不安全事故包括渗血、肿胀、药物输注错误、药物配伍错误。(2)将两组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种。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门诊输液不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根据根本原因分析法,采用静脉输液流程优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护士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4]。因为患者刚到医院接受治疗,对陌生的环境有个适应的过程,加之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急需通过输液治疗缓解病情并尽快康复。输液室工作量极大,在高峰时期,即便是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也会有很多患者排队输液,对正在输液的患者也需要进行有序管理。根据输液流程,设置好展板,在等候区摆放,展板内容要尽量简洁明了,能说明问题,配上相关图片等,方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能够主动做到积极配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显著节约患者的询问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针对输液室人员流动极大、环境相对嘈杂等客观因素,改变以往仅仅呼叫患者挂号顺序的方式,呼叫患者的姓名和年龄,强调双向参与和双重核对,避免由于患者误听所导致的用药错误。并针对输液室工作相对单一和重复操作多容易导致护士疲劳厌倦等情况,可在醒目位置粘贴彩色提示条,护士根据提示条进行操作,可以避免工作上的疏漏,也可以给换班后的护士提供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出错的概率。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改进后的输液流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实施用药告知制度,使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人性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信任度。通过有效的沟通告知,可以让患者明确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使输液告知紧张有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反复询问率,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以查找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环节,明确问题的近端原因及根本原因,修改并细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同时加强护士培训,细化项目,推行标准化的流程指引,做好落实检查,要求护士做到“脑到、心到、行为到”,不断实践、检查、评价,不断优化改进,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望梅,梁丽云.规范化静脉输液流程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B):18-20.
[2]高俊茹,胡晓燕,杨珊,等.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齐鲁医学杂志,2013,28(1):81-83.
[3]冯国琴,朱桂华,杨书霞,等.影响输液室病人满意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116-117.
[4]曾月英.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9-21.
关键词:护患不安全事件;存在原因;护理对策;调查分析
本研究对我院2年来接受上报的100名护理人员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分析了护患存在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接受上报的100名护理人员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见表1。
1.2 方法护理部将不良事件上报表制定出来,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发生的护理不良时间按,并将整改措施制定出来。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共同讨论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引起全员高度重视,将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1]。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构成情况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为一般差错,其次为缺点,其他类型较少(见表2)。
2.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00名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构成比较100名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最大,其次为2~5年, 6年及以上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小(见表3)。
2.3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较护理不良事件最易发生在外科,占总数的22%;其次为儿科,呼吸、心血管内科,神经、消化内科,妇产科,其他科室发生率较低(见表4)。
3讨论
3.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其原因分析医嘱处理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等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其原因主要是:内科系统由于具有较多的患者、较繁杂的工作、执行医嘱后和操作前中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查对,因此成立处理医嘱错误最易发生的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具有较差的预见性,同时缺乏责任心,因此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皮肤压力伤;没有严格执行导管治疗和看护,因此导致管道脱出;儿科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熟练的技术,如果一次穿刺失败,则需进行二次、三次等穿刺,这就极易引起患儿哭闹,家长由于心疼患儿儿对护理人员有诸多埋怨,一些护理人员也不免为自己辩护几句,这样双方就极易争吵起来。在ICU病房中,如果值班医护人员在新入院垂危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不上心,则极易引起的医疗事故,医院应该对这种值班医护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其停职检查、分摊赔偿患者家属要求赔偿的医疗费等处理。在血液透析室,由于透析患者具有较差的视力,因此在自行入室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护理人员在场,则极易被隔离台绊倒而引发硬膜外血肿等责任事故[2]。
3.1.2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其原因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是2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其原因是由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业务技能较低,没有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等,因此医院应该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显著提升和责任心的有效增强,从而为护理安全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3.1.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及其原因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外科、儿科等科室,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科室具有较多的患者,内科多为老年患者,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劳动极为繁重,甚至还要承担不是自己本职工作内容的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儿科,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等。因此,要想将这些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须对这些科室人员的编制进行有效的满足。
3.2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对策
3.2.1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过程中,重点是有效处理医嘱问题、管道脱出问题、输液技术问题等。此外,还应该给予劳动纪律的加强以充分的重视。上述问题属于护理差错,因此促进护理人员责任心及专业素质的显著提升是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避免的关键。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积极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将消极处理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2.2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2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风险护士,因此要想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关键是要促进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医院切实加强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的力度,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专业技能等的显著提升。
3.2.3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由于外科、儿科等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给予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以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增加这些科室的人员数量,提升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重点扶持和培训护理人员,促进其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3]。此外,还应该切实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使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得到有效的满足。血液透析科室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入室制度制定出来,督促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地陪伴患者入室,禁止患者单独自行入室。
3.2.4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由于在护理不良事件中,一些事件虽然是在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但是并不能把风险事件的发生完全归责于护理人员,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的失误等也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应该将自身的护理安全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使护理风险管理和医院风险管理协调发展。
总之,多种因素均能够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积极以护患存在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为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7(11):54-55.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产科在医院中是一种高风险的科室,妊娠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容易受到各种原因影响,使其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比其他科室要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护理人员需对专业技能操作熟练掌握,严格遵守护理相关操作规范,加强与产妇的沟通,提高其对护理的配合度,医院也应充分完善基础设施,全面的使安全隐患得到消除,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1-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产科护理时发生的18起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产科中抽取300例产妇调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同时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选取300例产妇进行安全事故的调查。300例产妇年龄为21~37岁,平均(29±8)岁;初产妇213例,经产妇87例。
1.2方法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具体如下:①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专业操作技能不够熟练造成的事件占多数,少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意识差,没有及时观察产程进展、胎头拨露时未及时进行保护、对产妇临床症状未密切观察等均可导致事件发生,同时极少数护理人员不遵守护理操作规范,不遵医嘱,甚至违规操作等,增加了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不够熟练,导致在接产、婴儿沐浴、婴儿穿脱衣物等情况下受到损伤,或为产妇带来不良影响。②产妇及其家属的原因引起事故发生也占据较大部分比例,产妇心理障碍问题是一个方面[3],由于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体内的激素会发生急剧变化,导致神经系统技能状态不佳,内分泌不稳定,加之其他因素影响,可导致产妇心理问题发生,进而引发不安全行为,产妇及其家属不配合、不遵医行为是另一个方面,在产科护理中,产妇及其家属未重视或不遵守护理人员告知的相关注意事项,随意离开医院或不按时产检等,导致安全事件发生。③医院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4],医疗设备不断在进步,新的设备和材料等也开始在产科广泛使用,以保证产科护理需求,但由于部分护理用具较为陈旧,有时会造成护理工作延误,导致事故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对策及实施,结果显示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患者及医院基础设施三个方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事故发生占比38.89%(7/18),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占比16.67%(3/18),患者因素占27.78%(5/18),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善占比16.67%(3/18),而2016年1月~2017年1月护理对策实施后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患者及医院基础设施,分析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问题[5]。本研究通过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安全隐患的预防对策,具体如下:①在产科护理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加强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给予护理人员卫生管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等,使产科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得到综合性提升;②护理人员需提升自主服务意识,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好产科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告知遵医嘱的重要性,提高产妇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纠纷事件;③医院应定期检查护理设备、器械等用具情况,加强维护,根据医院情况及时更换陈旧用具,防止该类情况带来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临床在进行产科护理时应注意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素质及专业技术操作熟练度,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加强产科护理的管理工作,全面降低产科护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2]吕玉华.刍议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26):142-144.
[3]贾太萍.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4):794-796.
[4]秦秀丽.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5):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