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课堂常规

时间:2023-06-19 16:29:31

导语:在中学课堂常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课堂常规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2篇

一、独立思考,观察验证形成初步结论

小学数学中探究的“规律”,一般是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或数学现象。如人教版一下的“找规律”,它的观察素材就是一些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实物”、“图形”或“数字”。如下图,用小棒摆成的“正方形”与“三角形”是半抽象的图形,从左往右看可以看出它们重复变化的规律。下面填写的数,则表示小棒的根数,同时也可以独立地看成抽象的数,通过观察又可以发现数的重复变化的规律。这样的情境与问题适合于一年级学生的思考与推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情境可以变得更加复杂与抽象、问题可以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从而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更加完整的观察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的过程。

四上的“商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除法之后教学的,而且之前又有了研究“积的变化规律”的学习经验。如何让学习基础与活动经验得到自然地流露?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学”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形成猜想,再进一步举例验证猜想。具体的预学作业设计如下:

“商的变化规律”预学单

同学们已经在第三单元学习过积的变化规律,那么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试着完成预学案,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1.我口算;

2.我猜想: 观察左边的口算题,我猜想……

200÷2= 60÷20 =

200÷20= 60÷10 =

200÷40= 60÷2 =

3.我验证:根据我的猜想,填一填,算一算,我觉得……

上面的一组题目,学生在课始用5分钟左右时间独立完成。

对“商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契机。与教材例题相比较,把学习素材再往回退了一步,即把例题中的框架式还原为相互独立的口算题,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抽象概括,提出猜想。

就小学而言,学生探究规律的主要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严格意义上讲,这样得到的规律还只是一种猜想,需要通过严格的证明才可以成为一般的规律。但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验证的策略往往是列举更多的例子,虽然这样的验证方式不能形成严格的证明。并且,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观察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提出的猜想会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真实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交流反馈,互助完善总结数学规律

独立思考,自主预学,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通过巡视,收集学生中的一些典型做法,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在辨析的过程中,完善原有的做法,进而总结出规律,这就是“探究规律”“预学”之后的“教”的策略。

(一)收集典型例子

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基本上都带有个体的、主观的色彩。对于这些“规律”,教师不是指名让个别学生发表意见,或直接小组讨论,而是展示教师在巡视中收集到的几种典型例子,要求这几位学生把过程抄录在展示的题板上。用题板展示学生的作业,张贴于黑板上,这样既有利于比较评价,也可以作为教学板书。

收集的典型例子一般可分为错误的、不完善的和基本正确的三类。预学作业放在课前,会有比较充足的筛选时间,如果在课内,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大致推测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规律,不同规律可能会在怎样层次的学生中出现,使得学生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尽快地寻找到相应的例子。

(二)辨析典型例子

学生在独立尝试探究规律时所形成的差异资源,抽取其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展示,并且作为小组讨论辨析的题材。这样,小组交流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集体反馈时有共同的话题。

如在“商的变化规律”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三则典型的例子(如下图),请四人小组进行辨析:每一位同学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想法与哪一种猜想相近,你是怎样想的?再共同讨论,哪一种猜想更加准确?你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发现?最后在小组中讨论,把最合理的猜想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并写在展板上。

(三)反馈讨论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组织小组辨析与集体反馈,为学生创设在教师组织参与下的相互交流讨论的机制,建构起凝聚着师生共同智慧的数学“规律”。

集体反馈时,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请一位代表发言,也可以请多位同学相互合作表述。如对于“商的变化规律”的三个例子,其中的一个小组由两位学生合作完成他们组的阐述。

生:我们组认为,这三种猜想都有道理,只是第一种说法还不够准确,第二种与第三种说法意思是相同的,但第三种把两句话合到了一起,更好一点。我们举的例子是(如下图)……

这时又上来了同组的两位学生,一位学生表述相应箭头间两个数的变化情况,一位学生指点辅助。

由于小组交流的题材相同,更加容易引起同学间的共鸣。填写的数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在听完这个小组的讲述后,用自己所列举的例子进行验证。规律就在这样的评述中得到了明晰。

三、策略迁移,积累经验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四基”学习目标。“探究规律”类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强调后两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之后,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在探究规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在新的情境中加以检验,逐步形成更加一般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上述“商的变化规律”的案例中,学生之所以能够比较好地发现“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得益于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中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研究商的其他两种变化规律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应用前面积累的经验再一次经历“举例―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如下图)。

4.我有新猜想

根据“我猜想”,在下面填上合适的数。再观察,我有新猜想……

上面的“预学”作业,先在组内分工完成,相互交流,再在班级中反馈。

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成功与否,需要在数学活动的背景下加以检验。上面的两个问题,笔者把研究的起点又往回退了一步,只提供两个模型,让学生依据之前的学习经验,自己填写数据,观察思考,概括出规律。

四、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数学规律的价值

对于“探究规律”类课的练习设计,不仅要关注“规律”的充分应用,使学生体会到“规律”的价值,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还要关注“规律”探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再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基于这样的目标,在“商的变化规律”的练习设计时,教师可以安排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规律的简单应用

1.从上到下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余下两题的商。

64÷8=8 6300÷7=900 100÷25 =4

640÷8=80 6300÷70= 200÷50 =

6400÷8= 6300÷700= 1000÷250 =

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说明理由。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第二层次:规律的自觉应用

2.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20÷30= 5600÷80= 65100÷210= 65200÷210=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路与依据。

第二组题目与第一组题目相比,更加注重对“商的变化规律”的自觉应用,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有一定的空间,前面的两个题目,学生可以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口算,第3、4题则需要选择竖式计算,且第4题要关注简算后余数如何处理,可以在一般竖式与与简算竖式的比较中理解简算后余数的特征。

第三层面:探究新的规律

3.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并推测在减法中“差的变化规律”。

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组内分工,每位学生研究其中的一种规律,然后在小组中分享成果,再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小组合作的成果。

第3篇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度课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7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迫切要求按照高效课堂教学理念,重建备课常规管理规范,以期促使教师改进备课行为,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调查农村中学教师备课常规管理现状出发,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备课常规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高效课堂;备课管理;问题;思考

一、高效课堂建设以来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现状的分析

通过查阅教案、随堂听课和同教师座谈等多渠道获得的调研材料来看,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的备课行为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备课管理,初步建立了备课常规管理制度。各学校根据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需要,初步建立了一系列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二是初步建立了教师备课约束激励机制,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各个学校都建立了备课有期中检查期末核查制度,有些学校还把备课检查结果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督促教师严格学校备课常规管理要求备课;三是撰写教学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备课习惯。调查发现,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都对“教学反思”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们关于“教学反思”的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在每节教案后,教师们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对备课、上课等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困惑欣喜进行梳理和记载。虽然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的备课行为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从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来看,当前农村中学备课常规管理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备课管理注重备课形式,忽视备课质量。由此导致教师的备课行为陷入以下误区:一是教师抄袭教案和集中补写教案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教师备课时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通过《名师优秀教案选》、《教参》之类的书籍进行抄袭,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现存的教案。有些教师相互抄袭的教案连反思都一模一样。还有部分老师为了应付检查,临时集中抄写教案,备课本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一处改动的地方,使教案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根本发挥不了教案的作用;二是备课和上课严重脱节。许多教师不是为上课而备课,而是为了备课而备课;三是备课过程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知识传授不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突出。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理清、列全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备课管理策略的思考

针对农村中学教师备课行为中存在的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备课管理,规范教师备课行为,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备课常规管理的重心应当向学生“学会学习”转移。

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农村中学备课管理应当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学会学习”方面的管理:一是要把学生的“学情把握”作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备课常规管理要求,引导教师把学生看成备课最终的服务对象。只有牢固树立了这样的备课观念,才能确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着眼点从注重教师“如何教”转向注重学生“如何学”;才能促使传统的“教案”向“学案”转变;二是要把“学法指导”作为教师备课的核心要求,纳入备课常规管理规范,引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过去注重研究教材转向注重研究学习方法;从而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师备课行为的始终;三是要把“以学论教”作为衡量教师备课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纳入备课常规管理要求,建立符合高效课堂建设要求的备课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转变传统备课观念,促使教师的备课行为从过去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2.把集体备课作为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的主流备课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体备课的管理,以期彻底清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抄袭教案和集中补写教案的问题。

一是建立学科备课组所有教师说课制度,一方面可以规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偷懒,抄袭或集中补写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弥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的弊端,共享集体教学经验和智慧;二是建立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蹲组承包学科备课制度,通过学校领导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把握集体备课动态,确保学校建立的集体备课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备课常规落实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备课常规管理改革落到实处。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管理 预防 干预 有效策略

一般来说,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违规行为管理。下面结合中学英语课堂的特点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一、我们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谈课堂常规管理

对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也要预防为主。首先,制定科学的英语课堂常规是预防的首要工作。第二,做好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预防的关键。第三,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是预防的保证。学生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1.根据英语课堂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的制定要以课的类型和课堂基本环境为依据。不同的学科课型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不同的课型里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常规的制定要考虑到具体的课型。

英语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它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学生要在40分钟里一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男生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女生对语言、文学等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科目敏感,男生对抽象思维的科目擅长。还有,英语课堂有很多的师生、生生互动,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问题。由此去制定的课堂常规必是科学的,比如规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能说话题以外的事情,做英语游戏时不能嬉戏打闹等。制定了课堂常规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调整甚至废除某些条目。

2.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中,注意力没有回到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环节”,把学生从“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根据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三分钟对话”,英语游戏、英语歌曲歌谣等活动,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不感到厌烦。英语游戏、小组合作、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多样性的活动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保持活动中的热情。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才不至于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会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在良好的氛围中去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英语课堂非常容易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英语课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要会唱、会跳、会演,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这本身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

4.与学生沟通,教会学生自我控制。

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可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学生要形成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教师具体地给予指导。在课堂上还可以用正强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良性的行为,从而加强良性的行为。

另外,对于已经发生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课下要弄清其中的原因,给学生机会解释。学生解释时要耐心倾听,当学生没说完时不要急于给予建议。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自愿和主动地做出改进课堂问题行为的口头或书面承诺,防止以后再犯。

二、干预课堂违规行为的有效策略

预防措施做得很到位了,却仍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规行为,教师要怎么做呢?

1.对于干扰,较轻的课堂违规行为,如吃东西、睡觉、走神、偷做别科作业等,教师不可置之不理,要进行干预且不打断教学进程。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走进学生、轻轻一拍、目光暗示、提问学生等。尽量做到在多数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制止这些行为。如老师正在讲“How to spell?”这个句型,有个学生眼睛直直地走神了,教师可提问他:"How tospell‘chair’?”即可达到制止他走神的目的。

2.对于严重的课堂违规行为,教师可以用言语警告、正面批评、利用惩罚等方式来尽可能迅速地结束学生的问题行为。使用惩罚时教师切记不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的使用一定有把握好度,避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鼓励要多于批评。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能力长期发展为目标,逐渐掌握合适的课堂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

[2]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M],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4

第5篇

[关键词] 杜口改革;角色;新课程理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85-03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口中学原来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在校长崔其升带领下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教学的奇迹。“杜口中学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一枚巨大的硕果!”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杜口改革?

1 杜口中学教学改革充当的重要角色

1.1 杜口改革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 教育推动者的角色

1998年,杜口中学全校一年升入高中的不过10个人,而且还全是复读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纳入了撤并的行列。崔校长说:“表面上看那时杜口的课堂死气沉沉,貌似患的是轻微的‘皮肤病’,涂涂抹抹就行,可真从深层次上考究起来,那课堂病可是‘癌症晚期’!”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在该校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杜口改革就是在应试教育走入死胡同的情况下起步的,它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的角色,具体表述如下。

1)杜口改革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前,学生没有渴求知识的欲望,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浑浑噩噩,混天了日,厌学情况严重,上课铃一响就盼着下课,早晨没到校就盼着中午放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几乎每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1998年春,初三年级有个60人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人,辍学现象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杜口改革一改过去的课堂以优生为标尺的传统做法,提出向“弱势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倾斜,让那些在生活或学习中总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终于解决了“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较好地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2)杜口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给了学生做人的尊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赋予了学生以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爱学乐学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可见,杜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杜口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杜口改革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他们运用诸如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杜口改革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学生的参与率,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教师还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评选,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享受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杜口改革激活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杜口改革充当了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角色

杜口改革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成了新课程理念成功的实践者,具体表现如下。

1)杜口改革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新课改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杜口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健康成材。杜口改革把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坚定不移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消除了满堂灌现象,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学习中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这就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2)杜口改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重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杜口改革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杜口改革砸掉讲台,撤掉讲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使得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新鲜气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3)杜口改革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杜口中学的课堂轻松愉快,主要体现为学生可坐、可站,累了可以走动,看不见黑板可以站在凳子上,也可以爬到桌子上,允许到其他学习小组参与交流,甚至可以到室外走动,教师不制止,也不呵斥批评;杜口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学生是在一个完全主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上没有丝毫压力,教师不会去压制和干预;杜口中学的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这就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4)杜口改革贯彻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崔校长说:杜口的课堂,每一节课都要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要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体现出教育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杜口改革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了实处,他们最初提出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标准“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就是关爱生命的体现。

5)杜口改革贯彻了主体性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口中学把“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表面上看不过是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但内涵却是围绕“解放孩子”,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杜口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杜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2.1 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杜口改革虽然创造了“教育神话”,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是杜口中学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作、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杜口中学师生的负担过重表现在“累”上。首先是校长累。请看崔校长某一天的工作日志:早晨5:15起床,然后去校园里转一圈;8:00准时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反馈前一天下午教师课堂和晚上学生的休息情况;会后的一上午与参观团进行座谈、合影,接受记者采访;12:30就餐;下午1:50起床,又一次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主要反馈汇集上午教师上课情况;会后与几个课堂有问题的老师逐一交流,接待来人,安排学校工作;晚6:30回家吃饭;晚6:55匆匆回到学校;晚7:00至9:00给外地老师做讲座;晚9:00至凌晨1:00接受采访,凌晨1:00回学校准备图书招标会的资料……虽然崔校长不至于天天那么忙,但其劳累程度可以想象!其次是教师累。杜口中学的教师除了备课、上课、班主任工作外,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天写拓展笔记1则,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每周要记业务理论学习笔记1则,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每周写育人笔记两则;每周听课3节并做听课记录。一些教师对记者说:“很累啊”!再次是学生累。一位前去参观者看到了一张杜口中学的秋季作息时间表:5:50起床,从6:20到7:10是早自习。上午有4节课,从8:00到11:45;下午1:40预备,接连5节正课,到6:05。晚上从6:50开始,3节晚自习,熄灯的时间是9:25分……也就是说,杜口中学的学生一天要上13节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课间也不休息,上一节课结束后,他们要匆匆忙忙地往黑板上抄题,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连厕所都来不及上,常常是题还没有抄完上课的铃声就响了。草草地吃完午饭,部分学生就到了教室,往黑板上抄下午第一节课要“展示”的内容。

2)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在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杜口改革难以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当记者问崔校长:“有一种看法,说杜口中学名气能这么大,无非是应试搞得好,比如学校各种考试很多,周考、月考、期中、期末,中间还穿插抽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答:“是,是这样,这是没办法,我们……绕不开升学率问题。”杜口中学的学生平时学习很紧,没有自习课,夜课也是正课,甚至连晨读也是上课,每周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回家休息,而且下午还需要从家里赶回来上夜课。可见,杜口改革也多少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3)开足开全课程问题。参观者在杜口中学,很少看到学生上艺术和体育课,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该校有些课程是轮着来的,也就是说实际所上的课与课程表上的并不一样,这一周上音乐,下一周就上体育,再下一周上美术,艺体课是不在同一周出现的。由此可见,杜口中学并没有做到开足开齐课程,也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显然也是个问题。

4)欠缺实践活动问题。在杜口中学,下午最后一节,课程表上注明的是“课外活动”,但参观者没有看到有什么活动的迹象。参观者所见,没有什么实验,没有什么课外阅读,没有什么兴趣小组,没有什么科技活动。每天繁重的学习让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除了课本,他们能接触的仅限于教辅材料,更谈不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

2.2 解决问题的对策

1)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杜口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不客气地说,都与办学行为不规范有关。办学行为不规范,就很难完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杜口改革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对策。

第6篇

关键词: 体育课堂;安全教学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要牢固树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能会由于自己的一些安排不合理和失误导致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设计体育课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情,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比较散漫的参加体育活动;课堂常规没有抓好,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安排不合理;场地安排不合理;对学生的身体情况了解的不全面;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技术动作讲解错误、不到位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是本人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防止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点滴体会。

一、课前准备

(1)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体育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考虑周到,安全措施想到位,考虑仔细,尽可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场地、器材选择与布置合理,运动场地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同时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课的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体育课堂常规管理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要抓好课堂常规建设。课堂常规管理包括上课后体育委员的集合整队,检查出勤人数,师生问好,学生的服装要求,课堂中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及组长的指挥,学生不得擅自移动器材位置、调整器材难度等等。这些常规的常抓不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安全事故最少发生。

(2)运动装备要穿好。有体育课的当天,要求学生穿好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3)准备活动充分、到位。准备活动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必须要做的,而且准备活动的充分、到位与否直接会影响你的运动成绩和保护自身安全。

三、课的基本部分

(1)讲解方法有层次 在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教师对于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清楚到位,而且必须要分层次进行,不能将一个复杂的技术动作简单地描述一遍,示范一下,然后就请学生练习了。比如在跳远教学时,必须把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分解,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每个环节讲解练习,层层递进。避免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的“三级跳”,从而导致学生受伤。

(2)技术动作要正确科学合理,示范正确、规范。教师在选择技术动作教学时,首先必须确保此项运动技术是正确合理科学的。随后在讲解技术动作时要做到正确、规范的示范动作。因为只有技术动作正确、规范,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意识,来引导他们进行技术动作正确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后,也是保护自己,防止运动损伤的好方法。

(3)技术动作练习保护措施到位 某些技术动作练习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比如垫子上的前、后滚翻、肩肘倒立等等。这些技术动作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相互帮助进行练习。一旦在保护措施的环节中马虎,那么学生就会在滚翻时伤到自己的脖子和颈椎,避免有些爱表现自己的学生逞强而造成伤害。

(4)运动负荷、强度要适量。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好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并合理地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练习的组数。而且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呼吸、脉搏等,偶尔有个别出现疲劳状态的要加以控制、调整运动的负荷,避免学生因为运动量过大而造成运动损伤。

(5)巩固练习或游戏要注意场地和规则、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我们在一个技术动作练习完之后,教师为了巩固技术动作会安排一些与技术动作紧密联系的游戏或者比赛。我在教学中有深刻的体会,此时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肯定不熟练,那么在游戏或比赛时学生的情绪是相当高涨的,可以说是一节课学生心率最高的时候。尤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把规则或方法讲解非常清楚,并相应做出示范,而且场地安排要尽可能的宽敞,这样,学生在激烈的游戏比赛中才能保障安全。

四、课的结束部分

(1)重视结束部分,放松活动要到位 在一节课的运动之后,学生的肌肉、神经都经历了紧张的状态,显得有些疲劳,这时候队伍的要求可以降低,不用学生四列横队笔直,只要大家都有足够的放松空间就可以。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强度和负荷、活动的部位、情绪等等,合理的安排肌肉放松、心理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有效缓解学生疲劳的状态,也可以防止学生因疲劳而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

(2)小结、点评 在体育课的最后,教师要针对课堂中的情况,做全面的总结,表扬和批评结合,特别遇到一些小的安全事故,要扩大化,让学生引起高度重视,同时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其实,学生许多的安全事故和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时只要体育教师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中认真组织、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带着责任感去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的上体育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1、级部组织评教,对学情、教情进行调查。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需求和学习中的困惑,及时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沟通;级部设计评教表进行评教,把评教结果反馈给每一位老师,及时改进教学,效果很好。

2、营造浓厚的备考氛围,⑴教学区悬挂条幅,摆放高考倒计时牌,(2)教室内外班级文化建设,(3)教学区楼梯口牌子:高三同学正紧张备战高考,其他同学请勿进入教学区。

3、班主任工作:⑴开好班主任例会,下发材料,细化工作,开好主题班会。(2)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值班、查寝细化到宿舍,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微信群,以便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掌握班级情况。(3)切磋交流、携手共进。年级“搭台”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班主任们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4)、对学生全程监控,6点30分前学生到位,班主任到位好。

4、教师管理:加强正确导向和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奉献意识,弘扬正能量。高三全体教师工作热情高,积极性强,在备课、上课、安全值班等方面做的非常好。(1)级部加强老师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检查并及时反馈,为监控课堂,经常进行推门听课,对晚自习、周末值班加强全方位监控,填写值班记录单。(2)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为加强备考的针对性,9月中旬高三年级组织备课组长赴青岛参加高考一轮复习研讨会。10月中旬组织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老师赴河北衡水武邑中学参加首届全国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武邑中学高三一轮中期备考策略现场会 ,并把会议精神及个人反思形成文字材料反馈到每位老师,应用到教学中。(3)强化集体教研,科学备考。学习武邑中学“一课一研”说课模式,追求精耕细作、精讲精练的课堂。备课充分考虑学情实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一轮高效复习。

5、加强常规检查和听课调研,打造高效课堂。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坚持对老师的上课、早晚自习值班进行检查,根据学校要求实行教学常规周查制,教学部根据实际情况每周侧重对教案、作业听课记录等进行全面检查打出分数,检查结果在周前会通报,并在办公平台进行公示。根据检测成绩、常规检查暴露出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推门听课,对弱班、弱科、弱人进行跟踪听课,课后及时点评、交流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8篇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扩大,青年教师迅速增加。生物教研组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中探索出:学习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阶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是生物教师专业成长路上必须扮演好的三重角色。

一、学习,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在学习。首先,学习能够温故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性强、专业性高。在课题研究中,访问老师们的时候,大家都有同感:涉及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大学学习的知识遗忘的内容较多,重新把大学的教材找出来有目的地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学习能够统揽教材、掌握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课标的学习一直都是生物教师的基本任务,只有掌握了课标,才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观念改变后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师的学习。通读教材是教师认识教材、统揽教材的入门课,学习教材要达到清楚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逻辑关系。本校有一位老教师说得好:“我活到老学到老,教材在我心中了。”最后,学习能够帮助我们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名校、名师的经验,自我研修是学习,同伴互助是学习,专家引领也是学习,让生物教师自觉地成为爱好学习的人。

二、实践,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初为人师那天,生物教师就开始了一辈子周而复始的实践活动:备课、上课、议课,议课又包括观课、说课、评课等活动。部分教师只知道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工作,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实践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常规的教研活动,来探究备课、上课、议课的有效性。备课、上课、议课既是常规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在备课、上课、议课中践行课程改革理论,追求教育改革的目标,生物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成为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实践,对生物教师还有另外的要求,这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即通过实验实践。第一,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生物教师应有的实验操作能力。第二,培养教师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脚踏实地的实践让生物教师成为优秀的“实验员”,只有生物教师成为优秀的“实验员”才能成为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的教练员。

三、研究,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研究,很多教师认为高不可攀,以为研究是教授们、科学家们的事,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其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研究。石柱中学生物组《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一个目的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到观念,老师们马上想到了: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几年下来,研究发现,常规的教研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就是一种校本研究,能够培养教师的课程观、课堂观、课本观,这三种观念也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有人问: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不重要了吗?其实有什么样的课堂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

第9篇

基于课堂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了解学生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师与低效课堂教师分别在言语行为上的表现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发挥言语行为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概念界定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的概念,它是指在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言语的行为,他将言语行为看作是“思想的信号”,而不是“行为的方式”。①

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交际,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情感交流中使用的言语行为,而且教师的言语行为渗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可以表现出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及语言认知规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语言表达有重要影响,对教学质量也有决定性作用。

本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教学性言语行为、管理性言语行为与常规性言语行为。其中,教学性言语行为包括导入语、讲解语、提问语和评价语,管理性语言行为中包括组织管理语和纪律管理语,常规性管理言语行为主要指师生日常交流的一系列语言。

二、有效与低效课堂教学非言语沟通的差别分析

1. 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性言语行为上能够做到语言表达清晰流利、语法准确、语速适中、语音语调有起伏,提问互动有技巧,讲话幽默,讲话亲切,语言过渡自然;在管理性言语行为上,能够做到不用权威性语言;在常规言语行为上,能够与学生进行谈心式对话,能够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被尊重,教师的言语间的词汇量丰富,内容生动。

2. 低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认为低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性言语行为上,课程内容表达不清楚,照读PPT,语音过高或过低,提问环节少反馈,口音重,和学生无共同语言,喜欢讲口头禅,讲话无趣;在管理性言语行为上,使用权威语言;在常规性言语行为上,低效课堂的教师以自我中心,与同学的互动较少,言语沟通不考虑学生的感受,缺少站在学生立场讲话的意识。

三、建议

1. 教师要注意教学性言语行为的运用。

(1)教学导入语。导入语在新授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意味着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在运用导入语的过程中要注意,首先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主题明确,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做到有逻辑性,短暂的导入语能够与讲解内容有契合之处;再次要注意普通话表达能力以及语音语调的变化,通过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能够突出表达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讲解语。教师在课堂讲解中言语行为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内容的整理与讲解。据调查表明,约有91%的同学认为有效的教学言语沟通是教师运用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课堂上能课堂上能结合自身经验、引用实用的例子辅助说明教学内容、帮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或者是发表比较个性鲜明的自我观点等等。其共同的效果是通过教师语言引导,让学生能有效吸收课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提问语。提问语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言语行为的又一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提问的质量决定这一节课的有效程度。教师要在提问语上做到,首先问题明确、清晰,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用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的语言去表达,做到学生能听懂,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有序性,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逻辑地进行提问。再次避免简答问答,教师在提问之后,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或相应补充说明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是借助开放式问题和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挥提问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4)课堂评价语。教师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自身的评价语言,配合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氛围,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师要遵循这一年龄阶段学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强的特点,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接受的、有建设性的评价。

2. 教师要注意管理性言语行为的运用。管理性课堂言语行为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能否合理运用管理性言语行为,影响着一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有效的课堂言语行为,可以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这里所谈到的管理性言语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教学管理言语行为,二是纪律管理言语行为。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为其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留有努力的余地,避免权威性语言,如“你必须找出文中描写任务心理特征的词语”,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校任务中,反而会带着压力不情愿地完成任务,结果并不理想。在纪律管理中,教师要在课前与学生做好纪律约定,提示学生注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这时就可以配合适当严肃的语言。

3. 教师要注意常规性言语行为的运用。常规性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前、课间、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教导时涉及的言语行为。有效的教师学会与学生沟通的常规性言语艺术是必要的。首先,教师应有与学生沟通的想法,并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静静地等着学生来找老师,只有老师怀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启动与学生沟通的步伐。③其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自己在言语沟通方面的不足,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强,如故事法、交流法。再次,既然教师强烈地想与学生沟通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诚心真心来对待学生。最后教师要语气应平和,注意言语沟通时的方式,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四、结语

高效的教师言语行为引导一线的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积极评价,做到理答及时有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的反馈不仅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到重难点知识时应当以独特的言语行为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形成。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教组织与管理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树立威信。再次,教师在与学生的常规性言语行为中要注意谈话的语气,要用平和的语气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注释:

①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