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提分方法

时间:2023-06-19 16:29:39

导语:在高效提分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提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方法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原则及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服从、严谨、高效以及合作的相关原则,才能够准确客观和及时地完成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为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及管理打好基础。

(一)准确,客观地记录办公室相关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经营管理作业链中的纽带,档案管理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收集、整理办公室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为单位领导等提供决策帮助,则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则档案管理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具备责任心并正确地理解办公室的经营战略与发展策略,不偏不倚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会议内容等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才能够合理地协调下级部门及人员工作,进而促进办公室管理的更好实现。

(二)严谨,一丝不苟精准服务。现代办公室管理强调效率,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多元化的信息进行记录、传达,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谨认真,遵循严谨性原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办公室管理。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原则,就必须关注细节。办公室管理关注精细化或精准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合格的档案管理,必须关注细节,并且及时准确地根据管理层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辅助、协调,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得到合理发挥。现代办公室档案管理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警惕,对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充分地记录与分析,见微知著,并在动态环境中寻找规律,才能够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胜任力。此外,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严谨的原则,对办公室的内部信息及资料等进行妥善保管,对文件进行保密管理,不对任何人泄露文件信息,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严格地按照档案管理工作原则与办公室要求从事相关工作,不可以越权行事,也不可以利用职务便利谋求不正当利益。

(三)利用信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办公室档案管理追求信息化与高效率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高效率,才能够满足办公室档案管理者与其他业务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效原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想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原则,档案管理需要较好地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他管理工具,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其职能的发挥。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持续保持学习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地积累与运用。全面了解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与具体要求,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相关技术,更高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岗位工作。

(四)合作,正确传递合理协调。档案管理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档并保存,而是需要与其它科室进行沟通、文件收集并最终完成归档。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其它科室的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确保档案管理能够了解内外部信息,并协调相关工作顺利地进行。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合作原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持合作意识,并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处理。

二、 办公室档案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归档不及时。办公室档案归档不及时,与办公室及其他科室的相关业务进度等脱节比较严重。甚至在部分业务完全结束后,办公室(档案室)才会收录全部的医疗服务信息,而没有在进行中不断地更新档案。特别是一些急救档案存在信息缺损或不完全等情况,后续也很难补齐,则出现医疗纠纷等很难提供完整、准确的有效文档。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文档资料,这不仅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建立在档案管理基础上的一些办公室研究、分析等也就会因此出现一定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办公室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包括资料不全、资料内容混乱。甚至,非常多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对文档进行整理、编号后保存,而不具备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档案管理能力。例如,在某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室并不上锁,单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都可以自由进入。这就使得档案混乱不堪,并且经常出现编号错乱、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效果。

(三)权责不明。办公室档案管理中,权责不明确。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科室人员都可以随意借调办公室相关文档,其后的归还等也并不及时,这就影响了办公室档案完整性,同时也可能造成文档信息外泄,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档案中机密信息泄露的情况,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内部并不具备调用档案的医护人员,患者等可以拍摄或者影印档案,这是严重违反档案管理保密性原则的。而由于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的追究与处罚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三、改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效率的方法建议

(一)改善档案管理组织设置。办公室档案管理应该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与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录入、核对、更新、修改等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借调档案资料等具体情况,进行授权约束,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机密信息外流等。

督促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档案收集工作网络体系,明确主管领导、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保证档案收集工作层层有人管。明确将档案收集工作纳人办公室责任人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中,让负责人支持和理解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准时地移交档案部门。

(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业务素养。档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认知的同时,为更好地做到两者统一创造内在条件。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职业胜任力,更灵活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岗位工作及职业要求,针对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档案管理者能够在较好的胜任力基础上从事本职工作。同时,档案管理者需要因时而动,灵活应变,在动态环境下,更好地尊重职业道德,运用工作技巧,恰当地处理相关工作,发挥岗位职能。档案管理者工作胜任力的培养,还应该兼顾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与档案管理业务处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建设。

(三)增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当前办公室建设的档案管理效率差并且有效性不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符合办公室立体化、动态化的特点,办公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在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在原始档案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数字档案编号制度,将档案关键信息或者关键词录入其中,方便后续管理。在档案归档中,如果发现手工记录的档案信息不完整、字迹不清等,则需要及时核查,在档案库中对信息进行补充登记,确保信息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淑仙.关于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第2篇

关键词:转化,变化,优化,类化,数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每年到了4、5月份,就是中考复习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到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1)(2)(3)(4)。(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变化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复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上;(ii)开口向下;则有两个结论。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如:已知2斤苹果,1斤桔子,4斤梨共价6元,又知4斤苹果,2斤梨,2斤桔子共价4元,现买4斤苹果,2斤桔子,5斤梨应付多少钱?(解题略)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

又如计算(6x+y/2)(3x-y/4),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学生也习惯按乘法法则去做,但只要多观察这个多项式的系数,就会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与后面的多项式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这样运算就简单很多。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

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问经过几分钟,甲乙两人相遇?

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汽车需8小时,拖拉机需12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

题目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

第3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专业; 内涵式发展 ;艺术能力; 人文修养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是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具备综合艺术能力和高素质人文修养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高校教育类专业设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陕西省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发展却存在多种问题,下文从对专业的认识、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五方面论阐述。

一、对艺术教育专业的认识问题

(一)问题分析

对于艺术教育专业的性质、特点、基本理念、具体实施、前景等问题的清醒认识是开设该专业的先决条件,它们决定着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持续性。通过调查本省3所高校,发现对该专业的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综合艺术课师资这一层面上,但对该专业的理论基础、终极价值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二)解决方案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中认为艺术教育只是传授艺术技巧和知识的观点,转而关注和开发艺术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和人的情感因素,这是正确认识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性质特点的首要理念。第二,从关注学生艺术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和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发展审美“通感”能力。

二、培养目标的设置问题

(一)问题分析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机构进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是所培养的学生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调查中发现,对于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过于迎合学生就业需求,过于职业化,比如培养“中小学艺术课师资”、“培养艺术团体艺术策划”,这么具体的培养目标不仅改变了科研学术类大学的整体培养计划,使得其类似于职业类学校,同时也缩小了该专业的就业口径。

(二)解决方案

我们提倡从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角度去设定该专业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人文修养”。所谓综合“艺术能力”是指能够综合运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就是不同艺术之间的联通能力。“人文素养”是指人在一定的知识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关怀精神,具体表现为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

三、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课程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培养人才的预想蓝图。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高校专业的办学质量。在接受调查的3所高校中,虽然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丰富,但基本上都是同时选择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的基础学科进行简单相加,而具有明确针对性、能够体现综合性艺术课程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体现不同艺术之间的互通性的课程几乎没有。

(二)解决方案

首先,借鉴华东师范大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开设艺术教育专业的大学,2015年起对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转型,将原本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类课程转向针对学前儿童的艺术类课程,比如主要专业课有:儿童艺术教育、儿童音乐教育、儿童美术教育等等。其次,艺术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由学校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研发的特色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对应又相互补充。

四、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范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展。在接受调查的3所高校调中,按照艺术教育专业的要求基本没有形成具有科学性或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而还是按照原来单科音乐学、美术学的培养模式,所不同的只是艺术学科门类多了、对每门学科的艺术水准要求降低了。这种与单科艺术教育专业低水平的竞争是导致该专业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解决方案

为了避免与单科艺术教育专业进行低水平重复或竞争,根据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特点,特设计出两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即“单科切入,兼及数科”模式和“主题任务”模式。“单科切入,兼及数科”是指在教学中以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中的某一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适当兼容其它艺术学科或非艺术学科的内容,达到综合艺术教学,例如“音乐切入,兼及美术”、“美术切入,兼及舞蹈”等等。“主题任务”模式是指在某主题的统领下实现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的不分主次的完全综合,例如“母爱”、“幸福”、“节奏”、“韵律”等。由于同一人文主题或艺术要素的引领,使原来彼此割裂的单科艺术内容被自然地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彼此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3]肖川.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版.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方法 意义 对策

体育作为一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进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体育教学中相继产生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实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它的特殊作用。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对这些弊病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育方法的内涵及分类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广大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体育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活动方式的总称。

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教”和“学”是双向互动的,“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落实,“学”要由“教”来引导,“教”由“学”来实现

主要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

掌握学习教学法是学生在最佳教学、有足够时间的条件下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教学方式。

范例教学法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例子进行教与学。

程序教学法是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学生的反应和将学生的反应正误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受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基本承袭讲解、示范、练习的传习式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确实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许多方面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有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

1、重形式,轻实效。大学体育课程纲要是对原来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点。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从“新”字上下工夫,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种理念是对的,会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包括一些省、市、地区的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为了体现全新的教学,把在平时体育课上很难见到的高、尖、精的道具搬到体育课中,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操作不便,实效欠佳。

2、重教师、轻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虽然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教学程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在教学方法中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方式比比皆是。

3、重技能、轻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诸多学生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抑制。

4、重训练、轻教育。体育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自身身体为媒介,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练习而谋求一定教育目的的特殊学习方式。运动练习作为一种具有学习媒介作用的教法因素而受到体育教师的普遍重视和运用。

5、重共性,轻个性。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师应对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而现实体育教学中由于在落实“区别对待”特殊学生和处理“因材施教”这类问题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往往是教师以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共性为出发点的,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班大人多、场地器材少的教学现状时,要发展学生个性难度就显得更大。因此,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运用有关教学方法时,常常更多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一般学生的指导上,但对那些特殊学生(差生和好生)却很少有采用具体的教法措施和相应的关照指导,这常常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上难以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功。这种“重共性,轻个性”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

三、对策分析

在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这种“重形式。轻实效;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轻能力;重训练,轻教育;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我们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注意以下几点的贯彻实施。

1、实现学生的智、情、意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满足学生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求,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寻找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都能有所收获。这需要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上,注意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

3、克服体育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应该追求教法的新颖性、实际与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要消除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现象;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知识灌输,局限于一种固定程序的单向知识、技能传递的教学模式;要从实际出发,打破一堂课一个标准负荷,一次考试一个统一尺度的“一刀切”格局,做好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开发和重组;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学生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合理运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教学理论与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来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而丰富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应采取的重要手段。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

班主任班级管理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础内容,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化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体系呈现了多元化发展需求,加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班主任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其中班级管理理念落后,班主任管理水平低下,班级管理方法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班主任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实效性发挥等问题已成为限制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责任观与荣誉感,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用以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的优化[1]。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通过细心观察与调研分析,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掌握,针对性格缺失,叛逆性强的学生给予关怀,利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使学生认知到自身的问题,并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改正,从而减低班级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二)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好坏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教学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想提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首先班主任应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的重视,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知识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其次,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培训制度,对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提升学校整体教学与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学校定期举行校外交流与学习互动,或通过组织开展班级管理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班主任管理与教学经验,用以提升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创新与改革[2]。

(三)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

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建设中,端正学生的举止行为,保持班级的团结性与积极向上性[3]。对此,班主任可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班级竞赛,实现学生集体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班主任不定期举办班级集体游戏、班级文明建设活动、小组竞赛的团体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四)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班主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对学生班级学习、班级活动以及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科学、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班级班纪、班风的形成,对规范学生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此,教师首先应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视,利用班会、案例分析、教学宣传的方法,使学生认知到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班级整体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在制定班级纪律与管理制度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可,提升学生班级精神与责任感并实现班级纪律的全面性与可行性。

(五)注重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班级管理工作的结与评价是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班主任应注重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归纳于总结。通过总结与评价,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正,制定阶段性管理方案,从而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行,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班主任应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实现班级管理功能与优势的有效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品质与能力的提升,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完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武莉.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促进职高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现代化,2016,(17):164-165.

[2]张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86.

第6篇

多年来,中小学生的书写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可从央视科教频道于今年暑期推出的《全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窥见一斑。参加听写大会的多数学生不是提笔忘字,就是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松松垮垮,“惨不忍睹”。这些学生的书写现状可以用一句来概括,那就是“离优雅很远,离粗陋很近”,而这些选手还是从全国各地推出的写字较好的,那些不被当作选手的学生又当如何?中小学生书写较差带有很强的普遍性,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现在的学生书写何以如此水平?有专家分析,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如此低洼有三大原因:一是由于电脑的普及,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二是现代人对传统书写缺乏重视,很多家长习惯让孩子上各种文化课补习班,但不会让他们上书法班;三是如今学校也不再强调写字了,一些老师甚至不再板书,让学生失去了学写字的榜样。

二、重申写字的重要意义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可记录汉语而又超越汉语方言,与思维、文化多样相关,它承载着庞大的信息量;汉字书写传承,就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它有利于化古人智慧为今人智慧,延续中华民族的命脉、灵魂;而源于汉字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因此,传承汉字书写文化是我们今人的神圣职责。从这一角度要求每个国人都要写一手好字。而对于一个公民来讲写好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手好字不仅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还有助于在社会竞争中占优势。字是人的第二张名片,即使在电脑普及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写字,练就一手好字常令人羡慕不已。所以,无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写好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生提高写字水平的方法

写好字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方见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讲写字起好步、练好字、长坚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低年级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在这个阶段激发出孩子写字的欲望,培养孩子练字的兴趣,指导孩子掌握写字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方法,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每个学校、每个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呢?

1. 以身作则――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好多学生都把老师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有意无意地模仿着老师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传,尤其是天天与学生见面的书写,教师更应处处以身作则,真正给学生做出榜样。教师的课堂板书、给学生批改作业的评语等都应力求写得规范、美观,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一次听某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小书架》一课,在范写“书”时,第二笔“横折勾”没有压在横中线上,而且写得太短了,不够舒展。结果,在展评学生写字练习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写的“书”字都和老师范写的那个如出一辙。相反的,另一位老师,她自己写就一手好字,板书时的每个字都十分规范、美观,她们班的每个学生写的字都非常漂亮,而且字体与老师十分相似。可见,教师本身的书写态度与书写水平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字不好看,所以在写字时便不指导,也不范写,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写,或者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我觉得这也十分不妥。不管教师本身当前的书写水平如何,在每次板书时,都用严谨的态度一笔一画、讲究结构地认真书写,也会给学生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有时一些字写得不够好,也可以趁机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问题出在哪里?提醒学生在写的时候注意。这样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指导策略。

2.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翻开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写字教学受到了更大的重视,而“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书写习惯”更是成为写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从小学一、二年级到初中三年,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段都有着这么一个相同的目标:“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不仅仅是注重书写的结果,更要重视写字的过程。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决定了书写的质量,更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影响着孩子的处事态度。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决不可忽视的。

首先,写字的姿势应加强指导与督促,对于写字时“三个一”的要求应严格执行。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正确写字姿势的养成,更要重视这个开头。因此,在一年级刚开始教学写字的那段时间,每节语文课上,都会有几分钟关于写字姿势的专项训练。比如执笔姿势,有许多学生,特别是上私立幼儿园的学生,他们往往在更小的时候就开始执笔写字了,由于手指的发育跟不上写字的强度,导致执笔姿势扭曲变形。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每节课上花五分钟,采取同桌互相纠正、小组比赛等形式,配合教师的巡视指导,不断地提醒、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执笔姿势。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学生的执笔姿势都得以纠正了。而对于“一尺、一寸、一拳”的要求,也作为评选“书写之星”“小小书法家”的要求之一,并在写字的过程中时时提醒,及时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树立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为榜样,渐渐地,学生写字时大多能姿势正确了。

除此之外,对于按笔顺规则一笔一画地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每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并不简单,要坚持长时期的训练。

3.训练有度――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7篇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77-01

汇编语言是高校计算机或者通信相关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汇编语言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是一种底层的面向硬件的语言,在实现效率、实时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汇编语言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计算机或者芯片的指令执行过程和命令实现方式,为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结合多年汇编语言的教学经验,对当前汇编语言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汇编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可理解性较差。相较于一些高级语言而言,汇编语言涉及更多的指令和伪指令,对于不同指令其语法规则都有所不同,代码中还包括许多机器指令代码或者变量地址等,这就造成汇编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可读性不强,使得学生对指令不易记忆,对程序不易理解。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由于汇编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且其编程对象为机器,故汇编语言对学生的硬件基础知识要求更为苛刻。同时汇编语言的指令式编码方式需要学生对指令进行思想抽象和分析,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学习态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吸收。此外,教学内容无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会让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感觉,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当前的理论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是传统教学,这就容易使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其在教学中不够注重学习的吸收能力,在规定课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四)教学侧重点有所欠缺,实践不足。汇编语言具有抽象、指令多、调试困难、可读性差等缺点,而教师的授课又侧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这种讲解上,导致无法突出教学实践性,学生学习不牢固等,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汇编语言教学效果的方法途径分析

(一)改革教学方式。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一门好的课程需要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汇编语言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和晦涩,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好教学的层次和方法,没有在理论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实例程序与学生共同探讨理论应用和程序实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帮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通过实例的完成为学生建立学习应用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加深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的作用及功能。例如在教授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堆栈时,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加深对不同存储读取方式以及不同堆栈的调用方式的区别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改变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由理论教学向方法教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汇编语言涉及非常多的寻址指令、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中断指令等。如果教师可以再将基本指令讲完后,结合不同的实践例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路设计和代码设计,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加深学生对指令和实现思路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教学的基础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效果展示出来。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传统的黑板板书与学生探讨也能发挥巨大的效果。因此好的课堂效果应该是一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这样能够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进行集合,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述寻址方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flas的形式将授课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对重点步骤和过程进行动态显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利用感官认识升华理性认识,对抽象内容进行实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大量展现,对每一部分的内容所分配的时间就会减少,控制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此时,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利用板书进行实例编写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帮助学生消化和讨论,还能够通过每一步的书写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路。

(四)加强实践培养。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大量的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但是实践不应该是流于形式性质的,而是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涉及的每节内容、每种方式中。好的实践培养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力。

三、总结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上述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表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现有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学好汇编语言这门晦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葛志辉,李陶深.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

[2]叶剑芯,彭华林.高职院校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3.

第8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装;质量;方法

1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是煤矿设备施工的重要环节,对于煤矿的安全运行和成本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煤矿企业经营的现代化,机电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煤矿生产的多个环节,机电设备的安装是其运行的基础,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机电安装工作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给煤矿企业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成为越来越多煤矿生产企业和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企业关注的重点。

2 煤矿机电安装的特点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是煤矿基建必不可少的环节,煤矿生产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煤矿机电安装有着区别于其他行业机电安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行环境复杂

煤矿生产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苛刻的生产环境,并伴有的不同的程度的危险。为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需要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按照章程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能过满足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环境,必须保证机电安装施工的合理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抗干扰性。

2.2 施工工程量大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煤矿企业生产也越来越机械化、自动化,使用的机电产品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这在降低工人劳动力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量的增大,如用于通风、排水、输送、开采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大量使用,不仅仅是安装数量的简单增大,还要考虑机电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导致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量的大量增加。

2.3 技术要求高

随着煤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的提高,配套使用的机电设备也越来越精密化、智能化,同时煤矿生产的特殊环境要求机电设备具有高的可靠性,这就导致机电设备安装的高技术要求。高技术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安装人员对机电设备较为熟悉,只有对机电设备较为熟悉,才能保证安装的紧固件和位置等不会影响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这就提高了对安装人员的素质要求;二是,随着大量新型安装技术的运用以及大型、精密设备的现场组装,这就要求对装配技术及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掌握。

3 当前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安装工程设计不合理。一个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安全系数的同时最大的降低安装成本,工程设计要考虑的实际环境和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但当前存在工程设计不合理,甚至不可执行的情况,造成物力、财力的浪费,并严重阻碍了施工进度。

(2)施工管理不足。施工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为人员执行力不足和信息交流不畅。人员执行力不足表现为施工人员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时不能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实施,存在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行为以及对施工人员分配任务不明确的现象;信息交流不畅表现为机电安装的项目进度的跟踪不能实时跟进,以及不同施工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这些都将造成施工进度的进行和施工材料的浪费,甚至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

(3)技术能力欠缺。煤矿企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更多的采用更先进的机电设备。同时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具有更好的技术水平和施工单位具有更加先进的安装设备和检测设备。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不够精良,并且不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4 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措施

4.1 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技术能力,才能使企业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对于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单位也是同样的。机电安装的工程设计方案是后续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不能因为个人私利损坏公司的利益。工程设计人员要在对煤矿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充分掌握煤矿企业的地理、环境等要素后再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不能照搬照套原有的施工方案,要使设计人员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技术人员继续进行深造,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将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实践到实际施工中。对于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要在物质、精神上进行奖励,营造广大技术人员追求进步的环境氛围。

4.2 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安装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是煤矿行业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煤矿企业作为当前我国当前主要的能源企业,肩负着社会生产的重要责任。政府部门应当完善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煤矿企业进行良好的监管,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能够有序合理进行。作为煤矿企业也要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坚决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施工,通过规章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施工态度和进程,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保证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和通报,使问题在最小范围内得到解决,尽量降低对后续施工的影响。

4.3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和装备质量

施工人员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最终执行者,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才能保证优秀的工程设计变成现实。当前多数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员工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如何使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技术成为越来越多机电安装施工单位面临的难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可以着重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首先,加大企业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技术人员要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由技术人员对施工员工进行大力度的培训,并形成一套培训方案和培训机制;其次,提高施工人员对于提高自己技术素养的热情度,只有员工的热情度上去了,员工才会努力去掌握必要的技术,可以通过工作绩效等方式刺激员工学习技术的动力;最后,培养施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施工员工有归属感。面对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精密的机电设备,仅仅靠提高施工员工的技术素养并不能完全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施工单位还要加大对于安装设备和测量设备的投入,高技术的安装设备可以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保证安装的精度和质量;精密的测量设备可以保证大型设备现场组装的精度,同时对于施工质量也是一种保障。

5 总结

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是煤矿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机电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研究机电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机电安装质量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影响因素;DEMATEL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105-05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现有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涉及诸多影响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还缺乏深入研究。[1-3]本文分析了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识别了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为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

1.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因素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导者,对多媒体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因素包括:①多媒体教学主动性,即多媒体方式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态度。傅俭[4]调查发现,一些教师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将多媒体教学理解为将课本搬上屏幕,这种简单的替换使多媒体教学只能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②多媒体操作基本技能。一方面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的使用等;另一方面是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应用技能,如投影仪的开机顺序、视频展示台上各个按钮的使用、控制台上各个设备的切换按钮的使用等。胡玲[5]认为很多课件属于文字的复制与粘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讲授时只顾操作,不能根据学生反应进行互动,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因素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它包括:①课件与板书的配合。王娟[6]认为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黑板教学,应该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内容的特殊性,将两者结合起来。②注重课堂互动。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没有进行积极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种授课方式很难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③把握课堂节奏。魏文忠[7]认为如果教师对教学节奏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记笔记困难,课上只能听教师叙述一遍,印象不深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包括:①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课上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陈卫东[8]指出: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能够避免出现课堂上急着记笔记而影响听讲的问题,能够把握重点和难点,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②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内容在屏幕上得以生动地体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4)课程因素

多媒体教学效果与课程直接相关,有些课程适于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而有些课程并不适合多媒体授课方式。薛红肖等[9]认为一些基础理论类课程,由于蕴含着严谨的推理、缜密的思考、精确的演算和逻辑的判断过程,如果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就会显得机械、呆板,难以体现教师生动形象的引导思路,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5)课件因素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件制作质量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金燕[10]经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课件的外观形式,如字型搭配、色彩搭配、图像搭配的评价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黄秋生[11]指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需要、艺术效果、谋篇布局、形式多样、资源共享五个方面都会影响其应用效果。

(6)环境因素

影响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朱守业[12]研究指出:如果不及时更新与维护多媒体硬件设施,就容易造成屏幕不清楚、电脑突然死机或黑屏、话筒杂音较大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多数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基本能力。建立健全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经过以上分析,本文从教师、教学设计、学生、课程、课件和环境6个维度选取17个因素,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上页表1所示。

多媒体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DEMATEL分析

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以国内6所高校(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5.2%,有效问卷169份,占回收总数的94.4%。

1.分析确定直接影响矩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到直接影响矩阵(如上页表2)。

2.计算综合影响矩阵

运用MATLAB软件计算规范化矩阵G和综合影响矩阵,得到综合影响矩阵(如表3)。

3.计算影响度H、被影响度L、中心度M和原因度U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H、被影响度L、中心度M和原因度U(如表4)。

4.绘制原因-结果图

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关系表,笔者应用Origin 8.0软件绘制出原因-结果图(如下页图)。

5.分析结果

由图中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有8个(位于0线以上),依次为教师教学培训(a16)、多媒体操作基本技能(a2)、多媒体准入与日常督导评价(a17)、多媒体设备的投入(a14)、多媒体教学主动性(a1)、设备日常维修及可靠性(a15)、课程类型(a8)和学生课前准备(a6),它们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主导因素。按影响度大小排在前四位的因素为教师教学培训、教师多媒体操作基本技能、多媒体准入与日常督导评价、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为了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对这些要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即结果因素)有学生学习兴趣(a7)、课堂节奏把握(a5)、注重课堂互动(a4)、课件表现形式多样化(a10)、课件整体设计规范且结构清晰(a11)、课件外观符合视觉效果(a9)、课件与板书配合(a3)、注重资源的扩展链接(a12)、课件与教材匹配(a13)。其中,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节奏把握、注重课堂互动、课件表现形式多样化位居影响因素的后四位,受其他因素影响最大,是多媒体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注重课堂互动(a4)、课件表现形式多样化(a10)和课件整体设计规范且结构清晰(a11)的中心度处于影响因素的前三位,是多媒体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不能只是粗放式的操作技术培训,还应该在教学应用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下功夫,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使教师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需要加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因为多媒体不论功能有多强大,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而传统教学也仍然存在许多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专家个人体验、一线教师介绍个人经验等方式,介绍多媒体授课经验和技巧,真正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

2.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度

开课前根据课程特点、教师的授课经历、学生人数等来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避免由于课程内容不适合用多媒体、主讲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能力等所带来的问题。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制定教学督导与评价制度,通过专家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方式及时发现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建立多媒体教学激励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大赛、多媒体教学改革专项基金等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

3.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