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经济股票概念

时间:2023-06-19 16:29:46

导语:在数字经济股票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经济股票概念

第1篇

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疾呼:“希望所有股民、所有投机者,不要再拿奥运说事,很危险的。”但故事通常是这样,有人疾呼,意味着事情早就变得难以控制。

“不一定好赚,都是因为你们,奥运板块这个概念被炒得有点透支了。”张培庆抱怨记者。但他的担心看起来是杞人忧天,目前的股市震荡期对他的股票也没有影响,在一片惨绿中,张培庆手上的泛海建设依旧涨停,北京旅游、王府井等奥运品种也显示了顽强的品质,多次以漂亮的红色收盘。

始于2004

南昌人张培庆在深圳混了16年,算是奔赴沿海的先行者,他开过餐馆,做过公司,都坚持不久,寿命最长的一间公司是经营大理石和花岗石的出口业务,做了两年多他就毅然结束,不是因为赚不到钱,“其实这份钱很好赚,都不需要太多智商。”他得意地说。只是讨厌动不动就要往卡塔尔和土耳其飞,和客户在宾馆里进行耗日持久的价格谈判,他终于扛不住这种“上天睡觉,落地讲价”的生活,把公司卖给了朋友,自己揣着钱回家睡觉。现在,他有再创业的打算,但决定先把计划缓一缓,因为他盘算,奥运过后,有些行业的态势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从2004年开始,我就研究奥运板块了。”对当时的细节,张培庆还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他在家里百无聊赖,唯一的节目是扑在电脑上看自己的股票走势,几个月下来,眼睛都熬成绿色,因为看得太久,也因为熊市太长。“作为散户,我比其他人好的是,钱要多一些,不是棺材本,还不至于要哭天抢地。但时间久了,熊市对人的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整个人都很熊。”转机出现在8月份,一天收盘的时候,他麻木地嚼着方便面,看着了无生趣的大盘,一个细节被他惊异地捕捉到――广电网络居然涨停了。他迅速找出近期的报纸,从几百个版面中找到了央视付费电视频道正式播出的消息,文章中有一小段令他分外注意:两个付费奥运频道也将开通,全天24小时播出。凭借在熊市中锻炼出来的敏锐,他又从大盘中挖出了中视传媒、清华同方、中信国安等数字电视板块内的龙头,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在上升通道中稳步前进。“我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现象的人,但我当时就预料到,奥运板块要出头了。”

张培庆的先见在肖玉航这里得到了支持,这名九鼎德盛的高级经济师认可说:“奥运板块就是在那个时候跑出来的,率先出位的又是其中的数字电视板块,在数字电视这一项,跑得最快的又是北京板块。比如张先生提到的那几只股票。”但在他看来,2007年的情况和2004年已经相去甚远,地产、旅游、商业等板块渐渐超到了数字电视前面,和电视有关的股票只剩下歌华有线算得上是受人追捧。

与其说以上板块是因为奥运效应而造就了牛气,不如说是中国本身市场环境的产物,肖玉航用楼市举例说:“靠奥运板块吃饭的不仅是股民,各个行业的具体项目也学会这样操作,你看北京楼盘的名字,国奥村、世茂奥临,都要和奥运沾边,均价全部突破2万。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1年的风林绿洲,当时面对申奥放手一搏,开发商疯了一样将价格提高,突破了7000元大关。今天的奥运周边项目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房价透支现象?”但这种透支或许并不影响股票的走势,在奥运面前,好的股票仍然会惯性地上涨,即便它的价格已经超出自身的价值。肖玉航依旧拿出风林绿洲的实例:“价格还在涨,说明产品还有上升的空间,因此,楼市的价格还是受市场经济的主导这一大势影响。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熊市不回来,那么奥运板块就会继续攀高。”他唯一的隐忧在于,奥运会毕竟是一个月的狂欢,热闹但却短暂,在2008年8月过去之后,行业和股票的走势,又能拿什么作为支撑?

漂浮的奥运板块

张培庆的计划再对王府井观察一段时间,他认为散户的基本操作手法就该多看看,再决定。邹明对此不置可否,也不甚关心,早在3月底,他所在的私募基金公司就完成了对几只奥运股票的建仓,在他的计划中,这步棋已经走晚了,“真正要赚钱,在奥运前20个月就该完成建仓,从倒数第18个月开始,就可以看到收益。”他发这番感慨的前一个星期,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在接受采访时疾呼:“希望所有股民、所有投机者,不要再拿奥运说事,很危险。”故事通常是这样,有人疾呼,意味着事情早就不受控制。

邹明不愿透露手中的资金数目,但他也承认对奥运板块格外上心:“每天的行情就4个小时,但为了这4个小时,我要做14个小时的工作。”邹明认为,能和北京奥运相提并论的,只有当年,在1996、1997年的大牛市炒作中,他的公司凭借势头的疯炒,在深圳造就了一批上涨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疯牛股。现在,机遇又来了,并且和一样,百年不遇。“炒作期已经过了,现在是收获期。”邹明说。奥运板块已经不再是散户游资的专属领地,包括基金在内的各大机构,早已开始投资于具有实质性业绩支撑的奥运品种,但其中仍然有不能触碰的虚假繁荣。“很多人看好王府井,其实没必要。它始终是国营企业,虽然奥运会会使它的利润有很大提高,但北京一地可能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不会特别大,未必是投资的好选择。公司竞争力比奥运概念本身更有卖点,通常而言,国营的上市商业公司竞争力不如民营公司,除非你是垄断行业。”

一份名为《北京私募基金内参》的文件从5月起就在网上各个财经论坛中流传,肖玉航和邹明都看过,前者用“疯狂”来形容文章的内容,“2008年,中国股市要突破12000点?文章作者肯定疯了,用常识来判断,这都是不可能的,奥运会的价值被无限放大了,到时候一有风吹草动,机构就会出逃,死的还是散户。”邹明并不认同这样的判断,他把12000点当成一个比喻,能不能突破是一回事,但股市的整体轨道肯定会向着这个坐标上扬,如果硬要讨论奥运会的价值,那么这会变成一个永无休止的终极问题,并且依照实际的价值来标明价格,从来就不是股市的任务。一切归根到底都脱离不了预期,邹明的预期是,会有人破财,但更多人会赚,就像往常一样。只是不知道这个预期能不能经受得住风吹草动。

无法估值的奥运预期

“你看过魏纪中关于奥运泡沫的发言吗?”肖玉航问。他把自己还记得的一些数据念了出来:“现在的沪、深股市总市值超过了16万亿人民币,几乎等于中国去年GDP总值的80%以上。北京奥运会有这么大的价值能保我们的股市吗?”他顿了顿,强调这段很重要,魏纪中的担忧不无道理。

第2篇

审慎择股

上投摩根的出色业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这与其研究实力和择股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据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介绍,上投摩根旗下有4只基金,全体研究团队经过审慎挑选建设了一个约有100只股票的"股票池",基金经理投资时,不可"逾越"该"股票池"。

这位执掌百亿元资产的投资人,更看好中国的内需消费板块。她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步转向消费推动型,服务业成为政府扶持重点,正快速成长。”她认为,股市、银行、汇率等全方位的改革,正在使中国股市进入"良性淘汰"阶段,正在从"庄股带动时代"转向有价值的行业龙头股引领股市的时代,正在逐步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走向。所以,目前也正是积极主动投资股票基金、获取超额回报的最佳时期。

注重研发

上投摩根的研发团队是该公司能够保持领先的强大武器。其投资研究团队从两年前的最初建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国际意识,因为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因素体现在投资操作中,国际估值、国际比较、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行业的影响等,这些前几年很少提到的概念,现在已经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正是由于上投摩根的投资研究团队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方式来进行投资和研究,也能够比较领先地把握住一些投资机会。

在上投摩根内部,有一位出名的“黑马”专家,他推荐的很多只股票如宝钛、众和、特变电工等,对上投摩根基金表现贡献颇多。他就是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副总监、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唐建。他认为研究团队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借鉴外方股东JPMorgan海外有效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有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流程。“我们把行业分得很细,仔细捕捉每个行业或子行业的细微差别。一般在一个大的行业中,不同的子行业的特点可能会非常不一样,如果笼统地按照一个大行业来研究,很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也就很难发现所谓是混杂在"泥沙"中的"金子"唐建如是说。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实地考察上市公司,他说:“我们自己有时也笑称‘我们是在做流一滴汗、收一粒谷’的工作,因为只有非常勤奋地、踏踏实实地看足够多的公司,才可能对企业有第一手的了解,也才可能随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总是处于主动的位置。”

“不能炒基金”

"有些投资者喜欢'炒基金',每次也许赚上5%就跑了,但实际上这支基金累计增长幅度可能达到百分之好几十"王鸿嫔说,如果喜欢赚"短差",还不如去炒股。因此,"炒股"可以,但不可"炒基金",而应"投资"基金,获取长利。比如,上投摩根基金旗下的"阿尔法"和"中国优势"基金净值均已逼近2元,但统计结果显示,居然有3成的客户是赔钱的,能赚50%以上的客户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部分客户喜欢做短线"炒基金"。

王鸿嫔举例说,已经有30年左右历史的东方信托基金和太平洋证券基金,长期回报极其丰厚。比如,30多年前,如果投资者在东方信托基金投入1000元钱,今天就已变成172000元钱。且不说基金,就是对股市而言,长期保持投资也相当重要。比如,有数字显示,中国股市最衰的2000年到2004年,如果长期保持投资的话,依然能赚1.8%。

王鸿嫔看来,理财像踢足球,有人需要进攻以保证球队得分,有人需要防守以保证后院安全。具体到基金投资上来说,她建议投资比例分配为3:3:3,也即存款、平衡式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各占其一。还有一种更为激进的理财方式,也即用100这个数字减去你的年龄,得出的数字即为你可以投资股票型基金或股票市场的资金比例。比如,今年你30岁,那你就可以拿70%的资金来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在做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首先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才去确定如何“进攻”、如何“防御”。

前景乐观

第3篇

尽管日元的回升可能是由于空头回补所致,但是笔者认为未来日元会继续下滑。具体来说,即使是日元已经被低估得很厉害了,美元/日元在未来也将会回到120的点位上。主要驱动力将是资本会从日本外流,这不同于“日元套息交易”。

日本“资本外流”不同于“日元套息交易”

目前关于“日元套息交易”的概念被严重夸大了,尽管相关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看法。

日元套息交易,指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现金收益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资本套利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日元套息交易的规模在1000亿美元到20000亿美元之间,但真实的数字应该更接近这一区间范围的下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称,日本居民(家庭和基金)的对外投资流量占GDP的比重翻了一倍:从2000年的60%到2006年的120%(估计在5250亿美元左右)。不否认存在日元套息交易,但这种将其规模扩大化的看法笔者并不赞同。在线交易(大多数是套息交易)急剧增加的同时,银行的外币存款在急剧减少,这和在线交易容量的规模大致相匹配。

更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的资金外流,这是由去年夏天开始的整代人对风险偏好的转变引起的。和这一概念相关联的是日本投资组合的“本土偏好”仍然很高。笔者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显示,假设日本家庭和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持有相似的投资组合,那么在未来的20年里,日本每个月需要输出100亿美元的资本到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

日本家庭控制了大约13万亿美元的流动金融资产。目前,这些资产的50.5%是银行存款或者现金,只有40%是证券。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相应的数字分别是10%和83.3%。日本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和美国差不多,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他们每年需要将投资总额中1%的银行存款转换成证券,130000亿美元的1%是1300亿美元。这一转换比上述每月100亿美元稍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日本零售股票的资金流出是债券资金流出的7~8倍(每月投资信托资产股票资金流出大概在160亿美元左右,每月债券的资金外流为20亿美元)。日本销售投资者对海外股票市场更感兴趣(特别是对亚洲),而不仅仅想在现金收益率方面得益。其中隐含的重要含义是:1.日本央行的调控不应该对日元的汇率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由于上个月极端恶化的股票和其他金融市场条件,限制了日本央行紧缩利率的能力,所以最近几周日本央行紧缩利率的可能性变小了。2.当日元套息交易可能被更高的波动性打击时,它有可能被结构上的资金外流进一步削弱。

国家基金继续多样化

政府养老投资基金目前处于8年投资多元化计划当中的第6年,它的规模很大,有13700亿美元。到2009年前,它将会持续增加外币敞口。从现在到2009年3月份,政府养老投资基金将会每年输出大约300亿美元。2009年之后,估计还将会有1500到2000亿美元的输出。日本邮政等其他国营基金也会有比较高的“国内偏爱”和债券偏爱。但这个状态将会在一段时间后改变,因为他们会寻求海外和股票头寸。

日元长期基本面向好

第4篇

关键字: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演化特点

1990年12月和1991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并开展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断演变,其特点也逐渐显现。

1.投资者结构的演化

1989年之前个人投资者在一直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主体。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企业发行股票211万元,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有记载的第一次股票发行,也是我国股票市场的起点,此后的股票发行基本上都以个人为主要发行对象。期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0-1984年,企业股票实行到期偿还本金保息分红的办法,带有浓厚的债券性质和福利色彩,发行范围则仅限于企业内部职工和一些自愿的法人;1984-1989年,企业发行股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公众,单位(机构)虽然也可以自愿认购股票,但同股同权原则未得到实施,无论其认购数量是多少均与个人一样为公司股东,享受平等权利,有的单位持有股票甚至不能参与分红。在这个阶段,专门的股票投资机构尚未问世,现代意义上的投资机构者还未出现,购入股票的单位一方面因同股不同权收到歧视性待遇因而为数寥寥,另一方面就其行为特征来看也近似于个人投资者,其投资目的同个人投资者一样在于获得股息,因此说这一时期的投资者主体为个人投资者。

1985年,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通过批准进入筹备;至1989年,我国共有可从事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达到63家,而股票设计的规范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等股分红原则也得到强调。从1989年起,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个人投资者退居次要地位。尽管如此,由于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其获利空间逐渐被人们发现,个人投资者仍呈不断增扎根态势,开户数与日俱增。

1990年11月,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组建“上海基金”,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正式问世,机构投资者进入一个新阶段。1991年,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私募淄博基金5000万元人民币,并于199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为第一家国内基金,国内基金业的发展由此为起点迅速展开。至1997年底,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基金达15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则有10家,基金总数达80家左右;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券委正式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依据,随后,证券投资基金再次得到众多关注并取得长足发展。

1999年7月,战略投资者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此后,管理层对投资者的培育采用了超常规、创新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在存量上对鲜有机构投资者进行大规模扩容(如基金、证券公司增扩股),而且在增量上全方位引进新的机构投资者(允许三类企业、保险基金入市),机构投资者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改变以往投资分散化格局、以机构投资者构成投资主体的主要成分和基本资金来源的改革正式启动。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账户数量结构为例,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投资者开户数量占绝对优势。散户开户数量由1993年(421.92万户)到2009年(7221.62万户)增长了约16倍,而机构投资者开户数量由1993年(1.59万户)到2009年(69.43万户)增长了约21倍,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增长速度大大提升。

2.投资者结构的特点

2.1 个人投资群体庞大

中国股市近几年的个人投资者(散户)比例都在99.5%左右;并且早在2005年底,个人投资者持有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仍有69.87%,当时的中国股市是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而西方成熟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已经出现了较强的证券投资机构化趋势,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于2008年9月的最新版(2008机构投资报告》(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Report)显示,个人投资者仅持有美国全部股票市值的34%;在10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更低,仅为24%,两个数字均创下了历史新低。可见,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规模较大。

2.2 机构投资者迅速成长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账户数量结构为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投资者开户数量占绝对优势。散户开户数量由1993年(421.92万户)到2009年(7221.62万户)增长了约16倍,而机构投资者开户数量由1993年(1.59万户)到2009年(69.43万户)增长了约21倍,机构投资者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散户投资者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

改善和优化投资者结构需要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稳定器”作用,导入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引导广大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遏制投机,促进证券市场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具体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1)构筑多元化的投资基金群体,加快指数型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2)积极推进保险资金入市

(3)发展私募基金

(4)吸引海外资金入市(QFII)

参考文献:

[1] 康书生.证券市场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 张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演化及其效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货币流速;股市;房市;效应

    一、引言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是体现名义产出水平和货币数量之间关系的宏观变量。对货币流通速度把握不准,货币需要量就不能被准确预测,从而货币供给就不可能适量,货币形势及整个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向社会不合意的方向转化。各国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都十分慎重地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因此,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探讨股票市场(以下简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下简称“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是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方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基本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我国学者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给予了众多解释。综观国内既有文献,专门研究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成果不多,股市对货币流速的效应存在争议,未有对房市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实证研究的,也未有将股市和房市结合起来研究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因此,深入研究股市和房市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理论阐释

    按照托宾2000 的观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房地产是居民持有的三种主要资产。[1]居民在收益与风险之间选择货币和其他资产的最优组合从而确定最优的货币持有量。因此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必然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根据M. Friedman(1988)[2]的经典研究,我们认为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居民名义财富的增加而财富的增加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股市、房市与货币需求的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但是,如果财富的增加由收入增加相随或由收入的变化引起,则股票房地产 价格的上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不确定。

    二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映了风险性资产的预期收益相对于安全资产而言有所上升。在居民风险偏好程度不变的前提下这种相对收益的变化将导致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上升从而导致居民通过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相对安全的资产的比重来对冲风险的上升比如增加对短期债券和货币的持有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资产组合效应。

    三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增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就越多。相应地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而股票交易量和存量房地产交易量不计入国民收入账户(人和经纪人的佣金除外),因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交易效应。

    四是股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交易量的扩张一般会使得股票(房地产)的吸引力增加,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房地产,少持有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比如广义货币中的储蓄存款)有一种替代作用,结果降低了货币需求,从而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替代效应。

    股票(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净影响由上述四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在上述四种效应中,一般而言,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交易效应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而替代效应则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三、实证检验

    (一)变量、数据来源及计量工具说明

    因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从1990年起步,所以样本区间为1991-2004年。

    我们采用收入型货币流通速度(狭义、广义货币流速分别为V1、V2),将股票成交额ST(实际股票成交额)、商品房屋销售额HT(实际商品房屋销售额)、通货膨胀率、货币化程度作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变量。实际股票成交额RST、实际商品房屋销售额RHT根据GDP平减指数计算,GDP平减指数以1991年为基期。货币化程度采用城镇人口比例近似替代。由于城镇人口比例只有年度数据,所以实证检验时各变量均使用年度数据。在分析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时,本应选择股票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影响变量的,但我国1998年才开始公布房地产价格指数,年度数据过少。当然,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可以利用,但本文是将股市和房市结合起来考察这两大资产市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股票价格指数是相对指标,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是绝对指标,两者不具可比性。所以,我们只能忍痛割爱,选取股票成交额和商品房屋销售额(两者均表示交易量,均为绝对指标,具备可比性)作为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变量。另外,关于机会成本变量,由于我国的利率未市场化,所以选取通货膨胀率作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变量。通货膨胀率INF根据消费价格指数计算。货币化程度MN采用城镇人口比例近似替代,理由如下:一是广泛采用的货币化指标M2/GDP正好是M2货币流速的倒数,若用M2/GDP分析货币化对M2货币流速的影响,无异于同义反复;二是城镇人口比例也是常用的衡量货币化程度的指标,且在样本区间内,城镇人口比例与M2/GDP的相关系数高达0.994。实证检验使用的数据及其来源见表1。在进行计量分析时,使用的软件是Eviews5.0。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常用的方法是格兰杰(Ganger)因果检验。从表2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股票成交额、实际股票成交额、商品房屋销售额、实际商品房屋销售额均是狭义货币流速和广义货币流速的格兰杰原因。不过,总体来看,上述四个变量对广义货币流速的作用显着于对狭义货币流速的作用。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得出多个变量构成的系统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具体形式。Johansen协整检验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系统的所有变量满足一阶单整过程,即为I(1)变量。我们首先对货币流速及其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ADF检验。从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除广义货币流速在10%显着水平上满足一阶单整过程外,其余变量均在5%显着水平上满足一阶单整过程,符合Johansen协整检验应用的前提条件。

    Johansen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残差为独立同分布的正态变量。利用AIC、SC准则、滞后参数的t-统计值及残差的诊断检验结果,我们判定我们考察的货币流速及其影响变量组成的系统均为VAR(1)。

第6篇

【关键词】 锚定效应;行为财务;金融市场

自1980年以来,行为财务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研究领域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另一方面是Kahneman and Tverskey(1979)的展望理论解释了许多传统财务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以展望理论为基础推导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逐渐地引入到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的异常现象作出独特的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包括:对信息的反应、股票价格的变动、公司治理中行为的原因等。

一、锚定效应的起源和确立

Tversky和Kahneman(1974)通过经典的“幸运轮”实验发现了著名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他们认为不同初始值会对以后的数值估计产生影响,且估计值将偏向于初始值,高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高,低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低。也就是说,个体的判断是以初始值,或者说是以“锚”为依据,然后进行不充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即所谓的“锚定与调整”(Anchoing and adjustment)。其实早在之前就有研究表明,个人在对于不确定数量的数字做估计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确定出一个起始值,并在起始值附近对估计的数学作出相应调整(Slovic and Lichtenstein,1971)。

随着锚定效应这一行为金融学概念的提出,就有大量的研究学者证明它的存在。Tversky and Kahneman(1974)认为当个人鉴估某些事件的数量时,其起始值的设定,也就是定位,会因为问题被陈述时所提到的任何数量所影响,而且常常是不适当地被影响着。Cutler,Poterba and Summers(1989)发现当重要消息发生时,股票市场价格通常只会有些许变化,随后才会在没有什么大消息发生时发生巨幅变动。Cutler,Poterba and Summers(1991)也发现短于一年短期报酬率呈现正自相关的现象,这种正自相关的现象意味着价格对消息一开始会反应不足,然后才会逐渐反应出来。Benard and Thomas(1992)发现公司股票价格会延迟反映公司盈余的消息。LaPorta(1996)发现被分析师预期低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上扬,但是被分析师预期高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下跌。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分析师(与市场)会过度根据过去的盈余变化来做预测,而且当盈余的消息产生时,调整错误的速度很慢。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字都会产生锚定效应。Chapman and Johnson(1994)发现,当锚值和目标估计值属同一数量等级(如都为货币单位)时产生锚定效应,当两者在数量上不属同一等级(如一个为货币单位,一个为时间单位)时不产生锚定效应。产生“显著”锚定效应至少需要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受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二是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Chapman and Johnson,2002)。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逐渐地被引入到了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文献回顾方面,Shefrin(2000)、X.Frank Zhang(2004)、Kenji Kutsuna & Janet Kiholm Smith(2007)、Kee-Hong Bae and Wei Wang(2010)等人都曾针对锚定效应中许多探讨影响投资人行为的心理因素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新的想法。

(一)对信息的反应研究

对信息反应方面的研究以往的文献往往归因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如对新信息的不确定性,就将对股价的预期以最近的股价作为锚定值然后进行调整。如Shefrin(2000)认为分析师对于新信息的反应都定位得太保守,调整得不够快。譬如盈余宣告之后,分析师总是因定位太保守,面对正面(或负面)的宣告总是让分析师惊讶,而又因为调整不足会导致下一次正面(或负面)的惊讶。近年来对信息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在价格继续异常和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变化下信息不确定性的作用。X.Frank Zhang(2004)研究表明如果短期价格的继续,是因为投资者行为偏差,当有大量不确定信息时人们必须观察大量的股价波动情况。因此,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好的消息的条件下应该产生相对较高的预期回报,在坏的消息的条件下应该产生相对较低的预期回报。Kenji Kutsuna & Janet Kiholm Smith(2007)针对IPO的股票价格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认为以往有关首次公开发生的文献中,提供的股票价格只是调整部分公开的信息,并且完全是对好的信息的调整。认为早期价格信息传达承销商的承诺,以补偿投资者获取或披露的信息,提供的价格已经反映了首次公开发行前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反映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协议。认为在提供价格后的股票价格的调整是由于后面对市场的反应所形成的。

(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传统财务理论将人视为是理性的,因此股票价格变动主要来自于经济环境的变动、公司运营状况的改变等。行为财务则强调人的因素会对股价产生重要的影响,投资者个人的锚定初始判断将影响他的投资策略。Brown和Mitchell(2008)运用中国A股市场和B股市场日数据,发现A股市场存在尾数8多4少的现象,而B股市场因为大部分是境外投资者并不存在这种类型的价格聚类现象。Kee-Hong Bae and Wei Wang(2010)研究公司的名称是否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在排除了传统财务学认为的公司本身价值的影响,如公司特征、风险或流动性差异等影响因素后,发现在2007年中国股市的市场繁荣时期,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含有单词“中国”或“中国的”名称的股票比不含有“中国”或“中国的”名称的股票有平均超过100%的购买和持有的回报率。此外,他们还发现含有中国名称的股票在有资料显示的首次公开发行中有显著增加的异常回报率和交易量。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最早借鉴Solt和Statman(1988)所描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BSI来检验机构投资者在对证券市场未来趋势进行判断的时候,是否受到历史收益率的锚定和框定。也就是说,投资者是否在历史信息作为初始值对未来进行判断与调整?通过判断历史投资收益率与以涨跌判断为代表的投资者情绪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实证检验。茅力可(2004)、黄松、张宇、尹昌列(2005)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实证检验投资者的预期与股票价格是否具有稳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通常使用简单的或有限的锚定启发法来作出决定。换句话说,投资者往往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中国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也具有这种锚定心理(李学峰、陈曦、茅勇峰,2008),研究表明如果上期市场上涨,封闭式基金则预期当期市场将下跌;如果上期市场下跌,封闭式基金则预期当期市场将上涨,封闭式基金的投资心理预期变动在中长期内具有反转的特点。

(一)对股权分置改革现象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股市现象的出现,国内有关学者也将锚定效应运用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许年行、吴世农(2007)收集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文章认为,锚定效应是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基本上为10送3的原因。如果“锚定效应”存在的话,尚未进行股改的公司在制定对价时,不但会以最初始进行股改公司支付的对价作为锚定值,而且可能会以新近通过股改方案公司的对价作为锚定值,即锚定值具有“动态性”。

(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

目前将锚定效应运用到公司治理中的文献不是很多。刘睿智、丁远丙(2009)尝试运用的锚定效应理论对公司高管薪酬进行解释,并以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确定高管薪酬时,如果以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薪酬计划为基准,则可以把竞争对手的薪酬理解为“锚”值。陈晓锋(2008)通过建立没有信息冲击的较为稳定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锚定分红的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发现投资者认为分红就是与上期相同。将下一期的分红情况锚定在上期的水平上进行调整,而且仅在分红固定时才能使市场达到稳定状态。

(三)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锚定效应的应用也体现在投资者对股票的购买选择上,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名称会影响股票价格的研究。这是由于当人们对某件事作出估测的时候,在投资者心中产生的锚定基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而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行为。大量的股票名称更名现象解释了这一特点(皮天雷、杨浩,2005;陈超,2004;刘力、田雅静,2004)。刘亚琴(2008)则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认为股票名称的好坏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股票的价格。

近几年对股票价格锚定效应的研究由对股票名称的研究转移到了股票代码影响股票价格上来。饶品贵、赵龙凯、岳衡(200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数字的锚定会影响股票的价格,尤其是吉利数字的偏好会影响股票价格的高低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情况。赵静梅、吴风云(2009)也通过实证证明了这一价格异象现象的存在,认为投资者的选股行为和股票的价格会受到数学崇拜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解决了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从而制约对事件的估计。其二是人们通常以一个初始值即“锚值”为开端进行估计和调整,以获得问题的解决答案。

总的来说,对锚定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金融市场中的问题需要发现和解释,锚定效应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的解释视角。比如对行为资产定价的研究,传统的定价理论是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现实中,人们的各种心理偏差会使价格的产生机制发生改变。再比如就单个股票而言,价格的变化也会受到其他股票价格变化的锚定,市盈率也会受到其他公司市盈率的锚定。这种联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股票会一起涨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行业但总部设定在同一国家的企业比同一行业但总部设在不同国家的企业有着更加相似的股价变动趋势。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这些特征都可以用人们倾向于参照体系进行评价的锚定效应作出一定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陈晓锋.锚定分红下的投资者异质信念与ARCH效应[J].福州大学学报,2008(2).

[2] 刘睿智,丁远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锚定”效应[J].财会通讯,2009(6).

[3] 刘亚琴.股价会受股票名称影响吗?――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1).

[4] 饶品贵,赵龙凯,岳衡.吉利数学与股票价格[J].管理世界(月刊),2008(11).

[5] 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1).

[6] 赵静梅,吴风云.数学崇拜下的金融资产价格异象[J].经济研究,2009(6).

[7] Amos Tversky and Daniel Kahneman.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 New Series, 1974,Vol. 185, No. 4157:1124-1131.

[8] Barry Markovsky.Ancoring Justice[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8,Vol.51,No.3(Sep.,1988):213-224.

[9] Chapman, G. B., and Johnson, E. J. The Limits of Anchoring[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995(7):223-242.

[10] Brian Wansink, Robert J.Kent,Stephen J.Hoch.An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Model of Purchase Quantity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8,Vol.35,No.1(Feb.,1998):71-81.

[11] Brown,P.,Chua,A.,Mitchell,J.D.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Price Clustering: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Stock Market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2,10:307-332.

[12] Gilovich, T., Griffin,D., and Kahneman, D. Heuristics and Biases[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pp.120-138.

[13] X.Frank Zhang.Information Uncertainty and Stock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Manuscript 1149.

第7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 投机性股票持有者; 传统所有者

始发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孤立性金融危机如海啸般迅速席卷全球,甚至波及到实体经济,最后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把公允价值计量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夜之间公允价值计量成了金融界和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其中不乏有见地性的文章。但目前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会计理论界否认公允价值会计,而实证研究却得出公允价值会计有显著的价值相关关系。理论界与实证界之间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影响以后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与传统所有者的不同,来解释理论界与实证界之间的矛盾。

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否定

在介绍理论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前,首先需要明确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葛家澍教授所说“某一属性的计量,不应等同于某一种属性的会计。只有某种可用货币计量的属性同确认结合起来,这时我们才称它为历史成本会计或公允价值会计。”就是说单有公允价值计量形不成公允价值会计,必须将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其为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就是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信息是否有用的研究。会计理论界一方面肯定公允价值计量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另一方面又否认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人如葛家澍在《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中,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无用的,因为它是估计数字,估计数字若在资产、负债、权益和收益中确认,这就歪曲了财务报表的数字。再如James Cataldo & Morris McInnes在《从净收益视角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的作用》一文中,认为企业价值需要借助金融模型估计,传统收入费用会计体系下的净收益指标是模型中的关键变量,但资产负债表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净收益的计量失去了逻辑一致性,得出公允价值会计对权益股价模型的应用造成了干扰,从而损害了财务报表对投资者的有用性等等,其他类似的观点不再一一详述。

二、实证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肯定

在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中,大多是利用奥尔森(Ohlson)模型,讨论公允价值会计与股价的相关性,以此验证公允价值会计向人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例如:邓传洲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中以B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从1997年至2004年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显著地增强了每股收益对股价的解释能力,也显著地增强了每股收益对市场收益率的解释能力;并以2001年至2004年B股公司为样本,得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收益率具有价值相关性。吴战篪、罗绍德、王伟在《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中以2007年沪深两市1 635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再如刘永泽(2010)等,在此不一一列示。

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产生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研究投机性股票持有者的原因

1.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决策有用目标基础之上的,即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论。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作为一类新出现的信息使用者(相对于会计对传统所有者的研究而言),会计界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2.金融市场上的股价变动大多是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买卖双方比例均衡点变动的结果。因为传统的股票所有者为了控制企业,要保持占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票,所以一般不会变更持股量,不会进行市场交易,也就不能影响股价的波动。

3.会计理论界对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三点,本文对投机性股票持有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与传统所有者的不同

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与传统所有者存在本质的区别,详情见表1。

通过表1的对比,可以看出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与传统所有者在持股动机上存在着质的不同,引起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金融市场信息需求的不一样。前者由于处在动态的金融市场中,它需要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相关性;而后者对信息的需求较前者要多得多,不仅包括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准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传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所以传统所有者出于保护产权的目的需要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从经营业绩中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除此之外,传统所有者为了激励经营者努力提高经营利润,需要根据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好坏给予奖惩,以此引导经营者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与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及传统所有者需求的信息的关系

1.处在随时变化的金融市场中的投机性股票持有者要求信息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相关性。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动态、及时地反应,符合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的要求,具体见图1。

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信息与投机性股票持有者需要的信息相吻合,即公允价值会计能满足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的需求,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点。

2.图1中公允价值会计不能提供准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因为它没有确认风险。根据我国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可以得出利润表中只反应了损益总额,没有反应金融资产在计量日的风险。风险和收益的不配比,使人们不知道利得是优质的还是劣质的,不能确定企业价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也就不能保护产权。风险和收益的不配比,使传统所有者无法正确判断经营者业绩的优劣,无法对其进行奖惩。如果奖惩不合理有可能误导经营者的行为,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例如在宏观经济繁荣时,金融资产价格普遍上涨,公允价值会计反映了大量的利润或者净资产的增多,与利润挂钩的奖励也随之增多,有可能导致经营者不考虑风险,盲目进行投资;而在宏观经济萧条时,金融资产价格普遍下降,公允价值会计反映了大量的损失或者是净资产的大量流失,与利润挂钩的惩罚也随之加大,有可能导致经营者大量抛售价格低于基础面价值的资产,从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所以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反映不全面,不能满足传统所有者对信息的需求。

3.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公允价值会计能满足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传统所有者对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需求;又因为金融市场中股价的变动是由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引起的,所以实证界对公允价值会计与股价相关性研究实质上是站在金融市场的角度,对公允价值会计与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需求的相关性研究,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是采用产品市场的会计理论,而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对传统所有者信息需求的研究。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理论界与实证界的角度不同。

四、结论

理论界与实证界矛盾产生的原因是角度不同。实证界是站在金融市场的角度,研究的是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信息与投机性股票持有者需求的信息的关系;理论界是站在产品市场的角度,采用产品市场的会计理论、传统的评价方法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信息与传统所有者需求的信息的关系。由于投机性股票持有者与传统所有者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不同,公允价值会计能满足投机性股票持有者对信息的需求,但不能满足传统所有者对信息的需求,所以实证界与理论界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这看似矛盾的结论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实证中证明的相关性正是理论上肯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性。

今后,公允价值应该注重对金融资产风险的反映,按照风险和收益的配比原则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不是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净额作为评价标准。此外公允价值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非活跃市场中金融产品的计量问题,风险的定量计算问题等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加上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和计量技术、计量方法的限制,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3.

[2] 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55-62.

[3] James Cataldo,Morris McInnes.从净收益视角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9(7):30-34.

第8篇

一、高管薪酬信息内容及其披露意义

(一)高管薪酬信息的内容高管薪酬相关信息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管所获薪酬的具体情况,即获得什么形式的报酬,金额为多少;二是薪酬方案,即事先确定的如何对经理人进行报酬的计划和依据;三是与薪酬相关的公司治理信息,如薪酬制定的程序、薪酬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等。披露这三方面信息的意义在于帮助外部投资人对高管薪酬水平,即薪酬方案的制定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薪酬契约的公平合理及激励有效性,抑制企业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意义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高管薪酬水平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过高的薪酬水平会减少股东财富;另一方面,高管薪酬契约是解决问题、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一种手段,股东关心其是否有效。充分的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可以帮助股东更清楚地评价薪酬水平和薪酬方案的合理性,在薪酬制定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经理人和没有尽到责任的董事都会受到惩罚。Bebehuk(2002)曾提出“愤怒成本”一说,认为即使高管人员可以操纵自己的报酬,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将其扩大。因为,若高管的报酬超过利益相关者认可的范围太远,利益相关者就会变得愤怒和不安,他们会做出反应。当这种“愤怒”被进一步激化的时候,利益相关者会采取措施来惩罚经理人和董事。充分即时的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会直接对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威慑,并迫使董事尽职尽责地参与高管薪酬的制定,保证薪酬水平的合理性和薪酬契约的激励有效性。

二、中美高管薪酬信息披露规则

(一)我国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规则 我国对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要求始于1998年,当时要求披露的内容包括董事、监事、高管的基本信息及年度报酬情况(童卫华等2006)。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法规主要有三个,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报的内容与格式》(2007修订版)。可以将相关规定归纳如表1。

(二)美国高管薪酬披露规则的演变及2006规则出台背景1938年,SEC首次要求公司当局在人声明书中披露高管的薪酬水平。随后,SEC于1942年、1952年、1978年、1983年、1992年多次从披露内容或披露形式上修改了高管薪酬披露规则。1992年以来,美国经理人的薪酬迅速增长,股票期权成为最主要的薪酬方式,1992规则已不能充分地反映经理人的薪酬情况。针对多方对1992规则的批评,SEC;在2006年对高管薪酬披露规则作了最近一次的修改,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薪酬总额数字;提供高管所获股票期权的现金价值,之前只提供涉及到的股票数量,而非价值;降低在职消费等福利的披露门槛值;高管手中限制性股票的价值;新增一个表格来介绍企业高管退休金的详细内容;比照高管薪酬概述表新增一个董事薪酬表格;若企业并购会导致控制权的变更,则企业必须说明高管从企业并购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由此可以看出,2006规则扩大了高管薪酬或高管其他利益的披露范围,加强了对各种薪酬的价值披露。2006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三个披露工具。2006规则将使用三个披露工具:薪酬讨论与分析(compensation discussion and analysis,以下简称CD&A)、表格、叙述性描述(narrative description)。第一个工具一CD&A,它作为高管薪酬信息的概述,着重对薪酬政策进行阐述、分析、讨论。其内容包括:薪酬方案的目的,所采取的报酬方式,选择这些报酬方式的原因,如何确定各种报酬的金额,这些报酬是否与薪酬目标相匹配等。SEC并没有对CD&A做太多的硬性规定,只是给予原则及概念上的指引,并提供了一些示例。SEC认为该原则性的规范方法能够为披露提供弹性。第二个工具――表格,是各项具体薪酬数据的载体,其优点在于清晰明了、易于比较,2006规则中主要使用六个表格来披露具体的薪酬数据。第三个工具――叙述性描述,它在表格之后,用文字形式为表格数字提供背景信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表格中的数字。这些信息包括:经理人雇佣协议的重要条款,股票期权等薪酬工具的重定价情况及其他方案的重大修改情况;薪酬数额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标准;薪酬相关的业绩;股票期权等薪酬工具的行权时间表等。三个披露工具相辅相成。从内容上看,CD&A讨论薪酬背后的薪酬政策,表格披露具体的薪酬情况;叙述性描述提供薪酬相关的背景信息;从形式上看,表格形式使得薪酬信息简洁、可比,文字形式增加了薪酬披露的灵活性和信息的可理解性。二是六个表格和三类薪酬信息。2006规则将高管薪酬信息分为三类:当期薪酬,无论是当期支付还是递延支付,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报酬的授予;以前授予的但未完成的薪酬,它们的价值仍处于风险之中,如在前期授予但本期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退休薪酬及其他离职后薪酬。六个表格与以上三类薪酬信息相对应,每两个表格对应一类薪酬信息。第一类,当期薪酬。对应的表格为薪酬概述表、基于激励方案的报酬授予表。其中,薪酬概述表披露当期的所有薪酬项目,包括现金薪酬、股票报酬、期权报酬、非权益激励薪酬、养老金计划价值变化和非合乎税法递延薪酬盈利以及其他薪酬,如表2所示。各项加总后得出“总计”栏。规则对“所有其他薪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在职消费、由于雇佣合同的终止或控制权变化而支付或应付的款项;每年公司对固定缴款年金计划的缴款;公司为经理人支付的人寿保险保费等。基于激励方案的报酬授予表披露当年授予的基于激励方案的薪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业绩标准、授予数额、行权价等,是对薪酬概述表的补充。第二类,以前授予的但未完成的薪酬。对应的表格为年底未完成的权益报酬表、期权行权与股票获得表。其中,年底未完成的权益报酬表披露权益薪酬在年底的存量情况,包括处在各个阶段(如可行权未行权、不可行权)的权益

数量、行权价、过期日等信息。期权行权与股票获得表披露当期权益薪酬的变化情况,即对当期完成的权益薪酬的流量情况进行披露,是对前期已授予权益薪酬的后续披露。具体内容包括行权股票数量与行权时实现的价值。第三类,退休薪酬及其他离职后薪酬。其对应的表格包括养老金收益表、非合乎税法递延薪酬表。养老金和递延薪酬都是早已归属于高管,但直到后期才支付给高管的收益。养老金收益表具体内容包括:计划名称、年限、现值和当年已支付给高管的金额。非合乎税法递延薪酬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当年增加的递延额、递延额在当年的收益、递延额的支付以及递延额的余额。这六个表中,薪酬概述表是最核心的表,其他的五个表或者是对薪酬概述表进行补充或者是对前期记人薪酬概述表的薪酬内容进行后续披露。它们相互结合,对高管薪酬形成了完整、动态的披露。

三、中美高管薪酬披露规则比较及启示

第9篇

11月5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石油终于登陆A股,开盘上涨了190%,以48.6元开场43.96元收关。发行价不高的中石油再度复制了中国神华高举高打的首日走势,让很多想在40元以下进入的中小散户不敢轻易出手。

市值庞大的中石油在新股申购阶段就一直影响A股进程,在中石油上市前的两个交易目,大部分蓝筹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显然,中石油登陆内地A股重新定义了蓝筹概念,普通蓝筹股的业绩和中石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层再度喊话股指期货的背景下,流动市值庞大的中石油无疑已经成为决定大盘走向的A股龙头老大。

港股3万点

在港股直通车被临时叫停后,恒生指数却没有受丝毫影响,10月狂飙4000点,11月冲上3万点大关。在此期间,红筹股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强劲的推动力,尤其是以A+H方式在两地都有上市的股票更是一路领涨。

相对A股,港股的估值优势依然明显,市盈率远比内地股市低。近来,虽然港股直通车没有实行,但很多中介公司都在开展开通H股账户的业务,流程并不复杂,网上操作买卖也很简单。不过,港股的近期高点也给进入者一个警示,与内地A股相对能走出自身独立走势相比.港股平台受国际、国内两方面影响,日涨跌没有限制,兼容做多和做空两种机制,玩法和A股明显不同,高位进入还需谨慎。

央企整体上市

11月4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步伐。目前央企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006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累计增长85.3%,业绩良好,整体上市肯定会进一步优化目前A殷大盘权重过于集中的局面。但如果央企集中整体上市,无疑会给A股市场带来资金面的考验,尤其是央企国有股如何减持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核电题材或热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经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明确到2020年, 我国将争取把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05.8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在未来15年合计高达4500亿元的核电站建设投资额中,设备方面的投资将占据半壁江山,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集团在内的三大发电设备集团肯定会从中受益。而随着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实施,核电题材肯定会和能源股一样热门。

批量富翁

金山软件、巨人、阿里巴巴,短短一个月内这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将制造出威百上千的富翁,雷军、史玉柱、马云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当初,百度上市就曾经创出前台文员一夜暴富的传奇,在这些相似的新闻中,人们也逐渐熟悉了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高科技企业都给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员工避免人才流失。但别忘了,期权只有到期才能兑现,主动权依然掌握在老板手上。生意人有句话叫落袋为安,不管多少钱,当它只是数字时它就是数字,何况股票这玩意儿本来就有风险。

油涨车不降

虽然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也有燃油税即将征收的消息不断传出。但根据国家发政委目前的报告,今年以来汽车价格的降幅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只有4%。据称,生产材料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是影响车价下调的主要因素。

从这几年的降价幅度来看,2005年降幅达到12%,2006年是8%,而今年已缩减到4%,显然汽车公司的价格战策略有所变化。而今年前三个季度,新车品种超过100种,密度和数量都创下纪录,明显是在通过车型更新来吸引消费。

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又降息了,10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降0.25个百分点至4.50%。伯南克取代格林斯潘以后,就改变了美元的强势政策,为了解决次级债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危机,更是在今年9月以来两次加息。而中国人民币却在今年以来加速升值并连续加息,对于逐利的资本而言,持有人民币资产成为套利的好办法。而既要考虑汇率带来的贸易损失又要考虑经济过热带来高通货膨胀的中国央行,运用加息调控经济的空间正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