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05:24
导语:在高校安全教育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结合调研结果,基于比较宽泛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选取重点突出、具有实效的方面,分别从化学试剂管理、实验室基本安全常识、仪器设备操作、三废处理、事故应急措施等层面,编写了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教程。比如事故应急措施一章中,对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品泄漏,列举了普通试剂、固体试剂、液体等不同种类、毒性、发生范围的泄漏物的处理方法,不仅提供基本操作方法,更注重的是结合实际应用中对所使用的相关药品的危险性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预防发生泄漏的方案。教程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制定内容具体细致、简练易记、重点突出的安全规则,重点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基本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理念。
2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低年级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采用多层次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
2.1课堂培训课堂教学是最正规的一种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安全培训教程为基础教材进行课堂培训,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对所学安全知识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全面的概念,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2举办讲座相比课堂培训而言,安全讲座具有专题性,可以在安全课程中选取某一个专题进行细致讲解,例如以危险化学品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法,指导如何应急处理,或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宣讲火灾避险及逃生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生动感人。
2.3安全实战演练安全实战演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培养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在危险中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从而保障实验人员在事故中受到尽量小的伤害。具体的实战演练可以模拟化学品泄漏进行人员疏散演练、模拟中毒急救措施掌握心肺复苏等必备技能、模拟火灾现场开展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和消防栓的正确使用等。对于实验室常规的规范操作,教师可以进行亲身示范,如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与佩戴、水电设施及仪表的操作程序等。
2.4仿真实习仿真技术可以设定实验室或实际工厂不可能进行的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合成硫化促进剂这一典型的间歇反应的仿真模拟中,如操作不当,就会遭遇“反应器爆炸”。因此通过仿真实习,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安全”展示现实中的不安全因素,体会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教育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
考核体系的建立,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考试、考核范围,促进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
3.1必修学分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设为部分院系的必修课,以算学时、记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培训课堂和安全知识讲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逐步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此外,还可定期在新生入学、实验室开课、课题开题时进行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2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国外很多高校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和成熟,国内部分高校也正在推行。根据实验室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以及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应安全培训教程的内容,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试题库。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和有较全面的安全对策后,参加试题库随机测试,设立75分合格标准,作为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开始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之前,提交由导师签名的安全教育报告,内容包括水电气设施、实验中所用化学物质的用量及与危害性相关的基本性能参数、试验装置与化学药品潜在的危害性分析、个人防护措施、可能遇到的意外事故处理等,保证对所研究课题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预防准备。
3.3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设定一个标准,以操作完成的程度和质量评定分数。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题可以源于安全培训教程内容,设置化学试剂分类、三废处理、割伤灼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基本设备仪器的操作等内容。
4结束语
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增长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与劳动环境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旦实习生出现安全问题,除了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灾难性打击之外,同时也对实习单位和学生所在的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实习岗位安全事故预防、保护实习生人身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一、教材及其出版概况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是解决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三大原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之中“人的因素”的最重要手段。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有违反,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如逾期未改正将会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为了避免实习生发生安全事故,让学校能够在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之前强化补上安全教育这一课,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养今后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读本》,本教材由我国著名的安全专业领域专家吴超教授主编。吴超教授是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著名安全生产专家、教学名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协助组副组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等。
应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邀请,吴超教授在编写此教材的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紧扣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将本教材编写成了一本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简明扼要、易学易懂的实习生安全知识教育读本。本教材还配套了大量事故案例及其分析的PPT课件,需要的师生可以与出版社联系免费索取。
二、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重要而紧迫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习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可达万分之四,基本与在岗职业劳动者持平,事故的发生贯穿于包括岗位实习、交通、住宿等环节在内的整个实习过程。这一现状侧面凸显了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和安全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也能够间接反映了一些技工院校在学生实习组织与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近些年实习生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导致实习生安全事故伤害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在教育中能够重视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内容,但是缺少业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学生到实习岗位之前,没有进行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或教育不到位,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实习单位存在设备老化、危险源没有及时消除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
因此,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和实习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重视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在实习岗位能够有安全意识,自觉反“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三、实习生需要补充学习的安全知识内容
实习生工作岗位环境一般与普通职工相同,但是在生活环境中有与企业职工有不同之处,仍然在某些方面没有脱离教育环境下的集体生活。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安全意识和安全观
具备科学的安全观和培养敏锐的安全意识,及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律至关重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内容着手教育培训实习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树立生命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建立“安全为天,生命为本”的安全理念等;培养时刻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危险确是每时每刻每地客观存在的等;人人需要安全,是人类普遍性和基础性目标,安全需要人人,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去争取等;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等。
2.职业安全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安全基础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管理理论以及技术基础等,具体应该重点包括内容:事故致因方面,如事故特征、事故预防的原理,哪些行为属于不安全行为等;危险辨识能力方面,如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辨识人、机、环境潜在的可能危险源和存在的风险并正确处理或避开等;消防安全方面,如火灾的特点、原因、扑救原理等基础知识,常见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等;机械安全方面,如常见机械伤害的类型、机械安全功能以及特种设备基本知识等;电气方面,如电气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触电急救等基本常识等;交通安全方面以及公共设施安全方面等。
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病特点与损害;劳动生理与心理健康知识,女性特有的劳动保护等;粉尘与常见生产性毒物的常识,粉尘的危害、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职业中毒表现等;一些物理性因素职业病知识,知道生产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噪声、电离辐射、射频辐射、不良照明和气象条件对人体的伤害及其预防等。
4.旅行和野外活动安全及防恐知识
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隐患是较多的,这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建筑行业是安全防范的重点行业之一,它一般是在露天进行生产经营,工作环境较差,生产施工涉及到的环节也繁多而复杂,从而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同时,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导致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难度偏大,要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国内外有关安全教育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情况较为正规,他们一般是由专业的培训中心或学校来具体实施,比如说,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建筑高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把它当作一门正式的课程翎乏设置和教学,比如说美国的专科院校就由统一的院校进行课程管理。因此,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而我国的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则不够规范化,安全教育的自觉性不够高,相关的管理与监督体制还不够健全,整个安全教育的情况不够理想。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高校的有效参与,一些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当作一个非常小的章节进行一下介绍,并没有把它纳人到教学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有较大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没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高校学生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人才构成,他们的这种状况必将深深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虽然我国高校在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安全教育应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现实状况。由于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尽可能地实施一些创新举措,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安全工作水平。具体改革与创新途径如下:
2.1改革并创新教学目的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它应该改变传统高校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把它纳人到高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明确该项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地把握好各项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技能,要让学生清楚地知悉建筑行业中潜在的各种危险与安全隐患,明确告诉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真正把建筑行业当作一项安全生产的必要性行业。
2.2改革并创新教学内容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应该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更多地了解到建筑行业中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技能、安全管理手段,牢固树立起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清楚地定位自己在建筑工程中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要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应有的安全责任,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明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必须与专业需要相结合,要能够把各种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教育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各门课程当中去。
2.3提高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教学深度、教学形式与方式、教材使用以及开课时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视,这也使得相应的教师配备有所欠缺。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尽快改革并创新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各项配套项目,尤其是提高课程教师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好的教学技巧,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课程真正贡献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眼前的利益,对于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不足。执行力不足。虽然国家考虑到劳动者安全健康问题,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规章,然而在被监管对象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怀着侥幸心理,只做表面工作,应付检查,实际应对力不足。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只在形式。企业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管理者认为教育不起作用,因而本身并不重视,导致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绣花拳居多,干货很少。检查者检查工作力度不足。作为安全检察人员,自身对工作懈怠,流于形式,在实战中根本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事故预防工作“形同虚设,摆摆样子”。监督不足还会导致上游的安全措施更加松懈,导致恶性循环。管理分散责任不明确。无论是管理环节、落实环节还是监督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责任并未明确划分。
2应对措施探究
2.1安全生产基础措施改进
(1)技术创新。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主要包含:①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压力容器和管道技术安全控制的核心就是对整套生产装备的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传递至中央控制中心,实现实时危险预警,预防危险的发生。②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监测技术。该项技术适用于在腐蚀物质较多或者较为密集的生产场所或者设备。通过特殊检测技术,在不影响正常运转,无需拆卸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薄弱部位或者环节如凹槽或者接缝处等进行监测,并预测设备的使用年限。③防火防爆技术。根据能量释放理论,防止或爱或者爆炸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根源和原理上不使用危险物质,其次,提高控制能量的能力,防止能量和人或者财产接触。(2)重视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首先,应邀请相关专家对于设备的安全提出专业的技术标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作为顾问更好。其次,在公司的制度层面应该制定出可执行的安全制度管理,针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升降机等国家法律规定的特种设备和其他危险性较高的设备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执行日常的检查、维护、更新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并备案处理。(3)严格安全操作。为了保证安全,化工企业需要对员工的操作作出严格的规定:①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②每个员工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③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应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2教育和培训
(1)转变化工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观念。首先,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的宗旨就应该具有安全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无论是在日常运行,还是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都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耳濡目染更加深刻的安全意识。其次,在后期发展和培训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及时关注安全动态,无论员工素质如何,都应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让员工观念满足发展需要。(2)整合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工科技术和人文管理理论。政府可以从法律制定,支持高校和研究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引导相关行业标准,支持安全员培训入手。同时,对于就安全工作开放群众监督和建议的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彻底地保证安全教育的长远发展。(3)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全面统筹。无论是企业自身安全教育工作,还是社会第三方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制定安全教育方针、编制安全培训教材、强调工作重点时,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重点放在技术措施控制上面;而针对大型的复杂的企业,需要从管理、教育、标准、最新动态、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4)安全教育形式多元化。企业在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的安全工程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的员工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之对安全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新时代的条件下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不仅深刻生动,而且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求。然而,企业不能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2.3管理措施
关键词:ISO9001 机械类实训基地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3-01
实训基地是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引导院校面向产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创建创新型省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械类实训基地不同于一般的实训基地,在实训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生产不仅是生产性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机械类实训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学院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学院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实训中不发生安全事件,就必须认识到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尽管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教学、轻安全”思想的影响,安全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无论是教学员工还是学生在实训中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安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我院在建立机械类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体系时,把安全控制程序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贯彻校园安全实训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学院的长治久安。
从2007年开始,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办的“订单式”中德合作(博世)班,在培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引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博世公司培训基地的日常工作建立在完整的规范、记录、表格、报告基础上,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都做到有的放矢,纠正和预防措施明确,学员在培训中,严格按照质量程序文件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使培训员工责、权、利较好地结合。学员的工作已经形成一种规范,从而降低了企业设备的安全发生率,降低了职业培训基地日常行政开支和工作成本,提高了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实训基地日常开支和成本,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该培训中心的安全事件为零。
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和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意见,我校的机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实训安全、卫生与健康为依据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一个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程序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及时、果断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避免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损伤,降低学院的财产损失,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学院实训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学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员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学员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机械类实训的设备基本都是使用三相交流电的大型设备,大部分设备都是高速运转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基本都是大事故,轻则肢体损害,重则威胁生命;而且大型设备价格贵,动辄十几万,机械类实训基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火警、群体性或个人重大突发事件,如学生抽烟引起油路着火引发的火灾等等。
(2)学生在车间操作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从仓库运领取物料时乘坐电梯被困事故。
(4)操作设备时,发生的机械事故,如车床卷入学生衣袖和女生头发引起的事故,工件或刀具发出引起的事故,铁屑伤人事故等等。
(5)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的机床电路短路,学生玩耍电源开关引发的事故等。
(6)交通事故,实训基地经常有运输车辆往来和叉车运送货物,学生在实训基地也要注意的交通事故。
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建设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程序,就不应该照搬体系,应该建立适合的安全控制程序。我校实训基地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学生的特点(该类学生男生比例大,比较好动,喜欢开玩笑,容易“玩笑”升级,引发安全事故)和老师的特点(师资不足,单人单岗,精神高度集中,难免有疏忽和照顾不周的时候)建立了我校的安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了《中德培训中心突发事件学生应急指导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所有在机械类学生都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机械类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实训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主要做四个工作,一个是编写操作指导书,保证每台设备一本,规范学生正确操作设备行为;二是做好日常规范宣传栏,该宣传栏也是放在场室入口处,宣传栏采用动漫形式反映场室规范,文字简明;三是做好场室的安全宣传,宣传栏内容包括急救措施、安全预防和逃生路线图,安全宣传栏安放在实训工场的入口处,宣传栏要色彩鲜艳,文字简明,便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四是做好监督工作,中德中心会不定时的安排人员对场室的规范、“5S”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展安全程序文件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的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的安全防范能力安;除了要建立安全的程序文件以外,重要的是在于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态度和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试论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3).
[2]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
1.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明
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多头管理,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缺少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许多管理盲区、责权不清晰等问题。
1.2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在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淡化,部分师生员工缺乏安全环保意识,思想麻痹大意,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1.3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部分实验室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水、电路、环保设施均不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一些贵重设备放在简陋房间内,压力容器、气体钢瓶安置存放位置不当、未固定、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放在一起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专业实验室没有防毒、防辐射、洗眼、喷淋等设施,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上严重不足。
1.4实验室环保设施、危废处置不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到位,如废水、废弃物的处置是自成系统的,单独处置,排放和处置的标准规定得很仔细,执行得很有力。而国内高校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或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根本达不到排放和处置标准,日积月累,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高校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制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学校、主管部门、院系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应实行层层负责制,安全责任到人。
2.2加大安全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以及事故易发环节,应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我校对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都安装了实验室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准入,给具有特定类型的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如同位素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等贴上专门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喷淋、洗眼设施
2.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
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制度,从实验室用电用水、危险品情况、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工作环境、设备安置六方面进行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2.4规范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每年拨出专款,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每个实验室配备专用的贴上警示标签废弃物桶,并规范放置地点,避免实验室源的污染。建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库,将暂时不能处理废弃物入库存放,并为暂存库配置了通风、喷淋、报警、视频监控等装置等,有效地防止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上至下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实验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产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我校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前都要进行实验室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也规定了必须经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结语
(一)提升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度
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从确保高校教育环境稳定与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程度,处理好教研教学与消防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扎实推进高校消防工作与学校建设发展同步进行。高校管理者必须本着对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来提高自己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不断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者应该起到带头促进作用,积极完善安全责任制度,不断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保证学校各部门都能够有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同时让他们明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对于需要特别重视的部门,必须单独制定更加严密的消防安全制度,着重进行监管,尽量消除一切火灾隐患。
(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
高校必须要做好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工作,让广大师生都能够了解基本的消防安全技能。高校应该将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作为学生能力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和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将消防安全知识技能有计划的融入到教学规划中去。另外,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例如在校园中建立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角,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为广大师生印发消防安全小手册,在人员密集区(食堂、宿舍等)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等。
(四)做好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
高校消防安全设施主要有校园中的消防池、室外的消火栓、建设的消防通道等公共设施和教学楼、宿舍楼中的灭火器、应急灯等固定消防安全设施。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这些消防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做好消防安全设施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更多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89-02
本次调研以合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了五所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新华学院、三联职业技术学院),以随机偶遇的方式在自习室、图书馆、路上、寝室发放问卷共计1750份,各学校的问卷份数=该校在校生数量%。具体分布如下:中科大300份、安大500份、安农大370份、新华学院300份、三联280份。最终回收、筛选、录入有效问卷1399份。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威胁高校消防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对其逐一分析,提出对策。
1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和消防技能匮乏状况及原因探析
1.1.1主观上主要是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对消防安全培训和火灾隐患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
调查显示,82.6%的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主要原因是学校器材配备不完善、心存侥幸等。12.7%的学生承认身边存在有意破坏消防器材的行为。同时,笔者通过与校管理者的访谈了解到学生故意破坏消防设备的行为,如打碎消防栓玻璃门,随意玩用灭火器,偷用应急照明灯的电池等。此外,数据还反映大部分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或其他方面,对消防安全持忽视甚至漠视的态度,其中71.1%的学生表示“偶尔关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根本的人为因素。
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还反映在消防知识储备和消防技能的欠缺上。70%的高校学生不清楚如何使用灭火器,65.5%的学生对学校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火灾逃生技巧缺乏必要了解,仅50.1%的学生回答这“知道一点点”学校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相关火灾逃生技巧。
1.1.2客观上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应试制度的影响。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到中学乃至大学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训。灾害教育的欠缺使得学生面临火灾不知所措,缺乏危机应变能力和自救逃生技巧,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2)学校管理者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教育力度和管理方法。
1)受众面低。消防安全的管理主要由学校的保卫处和后勤部门负责。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如网站宣传,发宣传手册,进行消防讲座和演练等。但这些教育的受众面并不广,宣传并不十分到位。据本次调查,仅有27.4%的学生通过广播站获得消防知识,同时通过简报和网络平台方式的学生也仅分别占37.2%和15.6%。笔者观察发现,合肥高校网站宣传多在保卫处自己的网站页面上进行,而学生很少登录保卫处网站的页面,所受关注度较低。消防演练只在一小部分人中进行,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如何对消防器材进行实际操作。
2)未充分发挥学生在宣传消防安全上的积极作用,未将学生纳入消防教育的主体地位。在管理者和学生互动方面,出现了矛盾的状况。在“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参与治理消防安全?”问题中,44.6 %的回答者选择“很想参与治理,但找不到途径”。 而“主动和学校沟通,表达自己看法”的人数仅达9%,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通过学生社团或学生会参与其中。目前,关于消防安全的社团或学生组织还是非常少的。
3)方法上,采取的宣传教育途径不够丰富。在回答问卷中“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这道多选题时,回答者选择“板报”高达56%,而“宣传册”的达到49.6%。这说明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所增加,而没有达到“丰富、多样”的水平。在具体实践教育方面,61.7%的回答者确定本校没有进行过火灾模拟演习。由于实践教育的不足,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47.5 %的回答者表示“没试过,不清楚”如何使用灭火器。这些技能不是简单的宣传册就能解决的。这突显了管理者的消防安全意识需要向深度进一步发展。
4)部分学校对消防安全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
(3)校园消防文化不浓厚。
1)鲜有学生组织参与校园公共安全的治理
2)学生群体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度不够强。
3)学校外部的消防组织(如消防大队等)与学校进行的合作教育力度不够。
4)校园里宣传消防安全的时间间隔太长,往往是一年只有一次。
(4)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的提高。就合肥的几所典型高校而言,都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并注意维护和更新。但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部分消防设备损坏或者不能打开。在老区校园,由于老式建筑多,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例如电气线路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消防经费投入较少,制约了基础设施及时更新维护。此外部分学校宿舍内的供电量和电器配备未能满足学生当下的生活需要(如:电热器、空调、微波炉等),易诱发学生在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行为。由于硬件设备未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和宿舍管理者之间常出现,“宿管查、学生藏”的局面,使得消防隐患未能得到解决。
1.2高效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1.2.1学校领导者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学校的消防工作有效开展直接关乎校园的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虽然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对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导致部分学校领导存在侥幸心理,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以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为由,宁可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去,忽视对消防技能的培训、消防器材的使用、各种火灾的模拟演练等,也忽视了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与更新,最终容易导致火灾伤亡过大现象的出现。调查显示61.7%的人选择学校“没有”组织过火灾模拟演习,只有22.2%选择“有”。
1.2.2学校对师生员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不足
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经常系统地给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将火灾发生的人为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高校防火工作一般是保卫部门承担,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有的学校甚至从来没有组织过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习,宣传工作仅限于黑板报、传单等宣传形式,缺乏生动性和活泼性。网络在信息时代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计算机的使用率特别高,可是只有15.6%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平台”这一宣传方式,说明高校在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全面。
1.2.3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工作不严格
调查中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方面,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宣传体系,存在管理措施软弱无力的现象。如在例行的消防安全检查中,一些高校往往等到有了防火指示,才匆忙检查一下,敷衍了事,也常因为行政干预和经济不及等因素,对于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未能按要求进行处罚和整改,使得整个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学生给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打分,其平均得分是6.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做的不尽如人意。
1.2.4完善及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上存在不足,消防管理缺乏力度
在调查中有些高校没有很好的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由于对消防责任事故的认定、奖励与处罚等方面没有详尽准确的规定,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缺乏处罚依据。同时,部分高校在学生宿舍发现违章大功率电器,采取收缴、统一保管,毕业时还给学生的办法。但是因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无发检查学生的柜子或着抽屉,或者查到了违章使用的物品,但因为没有处罚权,往往止于口头批评,减弱教育力度。
2对策
2.1学校要保证资金投入,拓展经费投入渠道
在现有的条件下,各高校应将那些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陈旧老化的老建筑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翻建,同时加强新校区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此外,根据学生需要,提高宿舍楼内的电器配备和用电配给水平,从客观上减少消防隐患。
同时拓展经费投入渠道,以保证消防设施的更新升级。定期定员进行检查,第一时间维护破损的器材。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高校消防安全领域,可以成立消防专项基金,保证经费投入。
2.2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消防技能
2.2.1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引入高校课堂
如果高校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必修课程,并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应学业要求,这就可能会使教育效果显著。军事训练教育具有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可在新生军训过程中增加传播消防技能、组织模拟演习的环节。
2.2.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高校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可以共享制作精良的视频短片。开展主题论坛、辩论会、联欢晚会、消防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吸引学生;在校报校刊、校内网页、闭路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在校内主要路口建设户外消防公益广告宣传牌;组织学生参观校外消防站、参加消防演习等,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上抓紧抓好消防法规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消防意识。
(2)实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紧急疏散和灭火方案,定期开展消防模拟演习。由专门部门负责演习方案的调研、制定和实施,并且对结果经行分析和整理。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公示。
(3)提高学校消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各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2.2.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文化氛围
(1)实现校园消防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实现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由学生向学生”的传播和发展。在增强大学生公益心和爱心的同时实现消防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提升。学校要开展多种渠道让学生参与到消防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消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校外消防部门的合作,定期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让校外的消防文化走进校园。
(2)要利用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园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同时要发挥校园宣传栏、标语牌、板报等传统平台营造浓郁的消防安全氛围。
2.3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治理机制
(1)我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高校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分明。
(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希望“学校和师生共同管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更新管理理念,引入治理的机制,在消防工作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学生会设置专门机构共同监管学校的消防检查工作、让学生共同参与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的活动。
(本文为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与治理机制研究―来自合肥市各高校的实证调查”(项目编号30037)的成果。该课题的指导师为方爱东、张华,负责人为胡海燕,参加者有张同婷、谷雪、黄勇。)
参考文献:
[1]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2]刘寒.高校消防安全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杨政,金义重,刘引红,叶舟.对我国高校消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
一、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学生安全管理关系到学生的成才成长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承受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面临突发事件或者困难压力下,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或者过激的行为,危害自身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2.学生安全管理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命运
安全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各项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新建本科高校成立时间短,知名度和认可度较低,在高等教育的日趋激烈竞争的现状下,常常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学校发生学生安全事件,在造成学生受到伤害的同时,必将影响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降低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3.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节拍器
近年来,高校中学生食物中毒、交通安全、群体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人们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员集中,规模较大,年龄结构偏小,容易冲动、被人利用,爆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率较高。新建本科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既落实了国家有关学生安全的工作要求,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成立时间短,安全管理基础较薄弱
新建本科高校大多是2000年以后,由专科高校合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而来的,由于之前经费投入的问题,学校在安全设备配备,安全队伍力量、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同时新建本科学校建校时间较短,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部门执行能力不足的特点,这些都阻碍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师资力量弱,安全教育课程不完善
师资力量弱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新建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由辅导员来讲授,课程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一些学校只有在出了安全事件后,才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不仅局限于特定的交通、消防等方面,而且大型讲座的形式也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3.校区较分散,校园文化不丰富
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校区多、人员分散的特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能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内容和影响力也就大打折扣。多数学生依然选择网吧、酒吧、商场作为个人活动的主战场,增加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范围,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4.学生层次多,安全管理难度大
新建本科高校处在转型的阶段,校园内存在着专科、本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学校还涵盖本科、专科和中职教育层次,由于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在整体素质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新建本科高校正处在学科调整、专业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都会跟着学校调整不断发生变化,造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宿舍门卫等管理人员之间的不熟悉,这些为学校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根本上降低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概率的关键。第一,丰富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发挥课堂优势教学优势,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与演习实践,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第二,建立全面的心理安全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疏导,避免校园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减少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四,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学校要引导学生辨别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别,合理使用网络,保护自身网络财产安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的力度,积极开展网络净化的活动,抵制不良网络对学生的侵害。
2.建立学校安全机制,提高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新建本科高校可以利用机构建设的绝佳时期,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优化学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信息畅通。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既需要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层级的职权职责,又要严格规范学生安全管理的程序流程,从制度上指导安全工作的开展。其次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新建本科高校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机,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演练检验,当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快速反应,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再次,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联动机制。新建本科高校要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各方的沟通协调,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齐心合力构筑学校安全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