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时间:2023-06-21 09:05:25

导语:在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第1篇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brings the new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communication mode. A variety of new applicatio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sign continue to emerge. How do college counselor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by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tools and platform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college work.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college instructors in China,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 Business Institute as a cas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关键词: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instructor network platform;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88-03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大学生占20.4%,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987万。作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触并进入虚拟网络空间的规模逐步加大。

“互联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是互联网应用最密集的场所之一,辅导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为高校的学生工作服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以“互联网+”为手段,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四维联动的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推进辅导员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行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网络延伸,实现高校辅导员在网络工作平台的管理育人、思想育人和文化育人功能,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1 国内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都对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开展过研究,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是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特别是新型载体,相关研究不计其数,然而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一体化研究却少之又少。如:韩营颖《平等互动,双向育人,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关于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以辅导员博客为主线,结合辅导员微博、微信的建设使用,以首届大学生在线“十佳辅导员博客”《书山卷水・笑且同行》具体案例为基础,对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分析了网络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主要方式。孙志方《“互联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 +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利用“互联网 +”的技术和APP 技术,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制作成O2O 课程和微课等新形态,实现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路径创新,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资源建设。上述研究涉及学者众多,但是内容却比较单一,多集中在高校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上,只是将网络当成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方式和载体,关于如何构建和优化现有辅导员网络平台一体化只字未提。

2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设计的思路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意见表中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中新增了“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有效舆论引导,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努力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辅导员日常工作繁多,常常无暇进行学习和进入,为改善这一现状,各高校应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主要包括:如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等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如何利用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

相关规范标准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意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教育、辅导和服务的作用。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辅导员的网上工作阵地,努力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一股合力。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实现了校内外教育网络全覆盖,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起网络沟通的渠道。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四维联动,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和就业等问题,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态育人环境。

3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具体功能和实现方法

3.1 管理角色的分配

依据不同的角色,系统用户能够被分为四类,即管理员用户、辅导员用户、教师用户和一般用户。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其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操作权限,具体如下:

①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全校所有班级的信息。

②辅导员用户: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工作平台,辅导员对班级进行管理,对相关信息可以添加、删除、修改,可以审核注册用户,可以录入、删除、修改所有信息。

③教师用户:只能添加、修改、删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微课或微视频、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的微课或微视频、在线测试等资料的添加、删除、修改。

④一般用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其他网络用户,具有查看、下载的权限,部分板块可以追加信息、开通评论、交流发表等权限,此类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访问班级来浏览信息。用户分配图如图1所示。

3.2 功能模块的设定

高校辅导员要以把握好正确导向和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建设的内涵,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通过该平台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网络运用与管理水平,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课,整合校园网络资源,推动形成网络育人的强大合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为例,现将设计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①思想政治:包括时事新闻、两课在线(教学视频链接、教学课件)和军事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教师教学不能将授课内容固定在教材上,教学内容既包括稳定性的一面,也包括瞬息万变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高校都希望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但是由于困难重重一直没有成行。而网络的出现为高校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便利,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特色,分专题或分区域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相应专题或区域内发生的即时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②班级文化:由班级精神、班风学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组成。班级特色文化是指具有独特的班级文化,是“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的班级文化。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百花齐放,从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③校园文化:包括讲座论坛、文艺活动、体育竞技、学生社团、学生协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不论是何种层面的校园文化,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性格和心灵的塑造,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信念,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④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网瘾问题、自我定位、就业压力等方面,在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上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视频或者案例分析。有些同学即便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也不愿意面对面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可以匿名在网上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⑤学生资助:分为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建卡贫困户等相关的国家资助政策,有符合条件的同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申请,对贫困大学生建立贫困生信息资源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毕业。

⑥就业与创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KAB创业教育、创业项目、实训基地、就业指导、招聘信息、企业实习和档案户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资料等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招聘信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将回访反馈的数据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的依据。

⑦师生互动模块:包括辅导员博客之家和学生论坛,主要功能是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互动交流、问题咨询解答的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并进行讨论,达到交流心得体会的目的。该模块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辅导员网络平台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4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管理及优化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不仅帮助辅导员高效、快捷地理清工作思绪,多维地了解学生思想动向,提供关心、关怀学生的新途径,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实效性;革新辅导员的工作模式,结束过去的生活和工作的“二分状态”,重构了辅导员工作的新常态,使工作语言体系更新换代。

①规范学生信息,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做到在处理学生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严格保密学生信息,杜绝学生信息泄露。而要想真正确保学生信息的安全性,辅导员在其日常工作中应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在确保学生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信息更新和平台维护与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平台的正常运行,还有助于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管理及优化。

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建立良好的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相关人员(主要是辅导员)只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即可,有利于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优化。

③规范辅导员工作,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优化辅导员工作评估体系。为提高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运行效果和质量,辅导员应在充分掌握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辅导员工作评估体系,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学生信息与辅导员工作评估体系中的具体关系,如此有利于辅导员网络平台的管理和优化[5]。

④信息化的环境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与此同时辅导员队伍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提高辅导员使用各类信息化工具的能力;二是加强辅导员采集、整理、保密等处理信息的培训工作,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三是注重信息化技术培训与学习等。

现代学生希望可以和老师实现平等交流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作为辅导员工作“现实世界的虚拟再现”网络工作平台建设,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人点,正以其信息的平等互动和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现代学生渴望的学习理念和方法的要求,实现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信息共享”到“思想共享”的范式转型,有效地把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分享知识、引领思想、传播文化的交互平台。

参考文献:

[1]韩营颖.平等互动,双向育人,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关于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2]符红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3]张人杰,朱建炜,叶伟,何超.高校辅导员利用3G云技术实现学生网络管理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第2篇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稳步扩大,高校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压力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严峻。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及时跟踪和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探索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策略,实现信息在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有效传达,对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的特点

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基本上采取聊天、开会、座谈或咨询辅导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这些完全公开的交流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沟通交流效果。

1.沟通形式及场所单一,师生缺乏深入沟通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例如办公室谈话、教室开班会或是学生活动间隙的交流等,辅导员与研究生交流的场所局限于办公室、教室、运动场和学生宿舍。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还是电话沟通交流的方式,研究生普遍感觉只能无条件服从安排,导致沟通中的信息损失较多。沟通方式的单一,导致研究生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很难实现师生间的深入沟通。

2.被动交流感觉强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

研究生作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因其在年龄、生活阅历、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与本科生截然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导致研究生个体间差异极大。经常是辅导员主动约谈研究生,而研究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观上不愿意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而是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向辅导员求助。因此研究生在和辅导员沟通交流时的被动交流感特别强烈,部分研究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或者戒备心理,导致辅导员和研究生之间缺乏主动的交流沟通。

3.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沟通时间难以保证

辅导员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耗去了上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经常性的加班和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的紧张工作状态,还有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年终总结等工作使得辅导员没有充足的精力与所有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情感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给研究生学习生活带来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研究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日益变得简单易行,成为研究生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有些研究生通过投机取巧、实验数据造假或篡改他人数据等方式拼凑文章。在研究生群体中发生的学术造假现象会给社会造成较恶劣的影响,对研究生的就业等各方面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一部分研究生对新媒体产生了依赖,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的游戏世界,在网络中寻找所谓的生活的意义,荒废了学业导致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而退学。一些研究生人际交往逐渐减少,自我封闭加剧。随着新媒体与研究生生活联系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手机网络上面,长期生活在网络中,仅在虚拟世界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2.新媒体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拓展工作途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等”。这说明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改变研究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打破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刻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学习方式。新媒体平台的交互、自主、平等、快速等特点都要求高校辅导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只有与时俱进,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任何沟通过程都包含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沟通渠道等五个基本要素。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沟通模式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沟通成为把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介体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辅导员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直面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不断创新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1.强化新媒体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信息素质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不能故步自封,不但要坚守传统条件下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模式,而且要敏锐地觉察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强化新媒体意识,主动学习和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学习运用微信、微博、QQ、飞信、博客、易信、BBS等各种社交软件,及时关注掌握研究生学习状态、思想动态和情感动态等。对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流行语言、网络道德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日常的工作实际,探索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处理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来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研究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

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主导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辅导员要充分肯定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新媒体环境下与研究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研究生保持密切互动交流,发挥师生共同的聪明才智,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沟通交流环境。辅导员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现实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新媒体工具积极开展各项互动活动,加强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让研究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更要让广大研究生主动接近、深入了解辅导员,在互动沟通交流中加强联系、加深彼此了解,有效地改善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被动局面。

3.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弥补传统沟通方式的不足

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将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充分运用音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对研究生进行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沟通和宣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应用新媒体成熟的技术搭建辅导员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及时传递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学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术讲座、评奖评优、资助育人、就业指导、实习招聘等相关信息,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手机飞信、微信、QQ、微博、博客等增强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并处理研究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新媒体沟通平台的建立,使得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流程化、网络化,达到新媒体有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目的。

4.建立新媒体监管引导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有效沟通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密切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网络动态,始终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在新媒体平台上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尊重研究生的话语权,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引发的网络讨论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与研究生的互动沟通交流。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阵地,引导研究生思考辨析学习生活和情感中遇到的问题,传递正能量,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第3篇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一)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独生子女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特定群体其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是在家长溺爱、社会娇宠中成长起来的,从小不需考虑照顾其他人,不懂的谦让,在家里祖辈、父辈的爱都集中于他们身上,使他认为得到爱是理所当然,而付出却是万万不可,尊重长辈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些只是社会普通的一个现象,对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表现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低,缺乏协作和奉献精神,在待人处事时往往表现得过于幼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冷静思考,凭感情用事。因此,这很容易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而言,如何准确把握这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以及心理,并为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所必须面临的新问题。

(二)学生群体发生变化,教育权威的渐淡化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辅导员,当前面临最大的困境是教育权威的失落。何谓权威,通俗地讲权威是以强制性的权利为基础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是使学生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一个管理者若没有管理的威信,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因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而近年来,由于客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当代大学生群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点也已经被辅导员、教师、学生所认可。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学生是消费者,新时期的大学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个体独立性方面不断增强,而学生的个人思想自主性也正在增强,并在滋生一种孤傲、片面的自我心理倾向,这种结果给当前高校辅导员传统的说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漠然与怀疑,这无疑也增加了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度。

(三)网络信息更新迅速,学习生活的网络化

网络时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信息来源早已有原来传统时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内容更替为现在的微博、微信、说说等新媒体手段,网络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使如今的内容没有了严厉的法律约束和道德标准,网络的海量化和匿名化让其原来对信息的可信性和客观性大打折扣。而对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尚未踏入社会的单纯大学生,由于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缺乏或者说还没有对完整信息挑选能力,那么,就很容易在网络的激流巨涛中深深堕入甚至难以自拔,也会导致呈现出沉溺于网络游戏、观看、进行网络约会、更有甚者还制造网络病毒等复杂的网络手段。同时,还有一些组织也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网络认识进行思想攻击,向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宣传他们的教徒文化和思想认识,吹捧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宣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这些内容不但使大学生迷失了判断人生方向的能力,还在行动上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仅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更是给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一)推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五进”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新五进”是指进网络、进课堂、进公寓、进餐厅、进操场。“进网络”就是运用互联网,建立“红色”网站,以网站为载体,开展学生工作,比如:学校通知和网上活动,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进课堂”就是说学生的上课并非单一任课老师的讲课,辅导员也应走进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和任何一个学生工作者都是学生的教育者,辅导员要和教师一起管理好课堂50分钟。“进公寓”就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下要求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生活区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宿舍是学生在大学的“家”,也是学生除学习以外最常待的区域,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在宿舍进行,作为辅导员就要把学生工作做到“家”,做到实处。“进餐厅”就是让辅导员深入到餐厅,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知道学生的生活水平。“进操场”是让辅导员深入到操场,和学生一起加强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学习和生活的本钱。

(二)创新开展网上活动,文明网络环境

首先,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的改变对网络活动的态度。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所有的网络活动都是类似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都是有害的。要正确地认识到有很多的网络活动对大学生都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其次,要学会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可以在网上开展“网络歌手大赛”,这样可以帮助一些有特长又缺乏自信的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要形式能够创新,一定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我校开展的“班级主题班会”、“毕业生简历比赛”、“学生上课实训图片展”、“班级优秀人物访谈”、“个人博客展”、“失物招领―雷锋网”、“模拟招聘会”等网络活动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其次,要学会依靠学生来开展网上活动。大学生自身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不但要依靠他们来开展活动,还要学会培养网络人才队伍,负责活动策划、网络宣传、网络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网络人才队伍组织起来,才能突破“游击队”的模式,建立“正规军”。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安全爱好者协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协会等社团,来负责网络活动的相关策划与建设。这样对于引导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净化网络氛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社交网络;高校辅导员;探索;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交网络异军突起,成为继E-Mail、BBS、博客之后的又一深受网络用户喜爱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新生代网民的在校大学生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交网络的广大用户群体,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社交网络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风靡高校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十分频繁,几乎每个人都有社交网络账号。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定位准确。社交网络将受众定位于年轻人,大学生是年轻网民中的主力军,不仅上网时间多,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比较强。第二,平台开放。大多社交网络都为用户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用户可以进行信息的分享,并在该平台上展示自我,和他人沟通交流。第三,互动多样。社交网络服务形式多样化,自动更新状态,发表日志,分享他人日志和照片,即时聊天,相互评论,还有小型互动游戏,这都使得社交网络的交流沟通变得多样化。第四,传播迅速。社交网络中的分享功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一种类似蝴蝶效应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社交网络风靡大学生群体这一状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包括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包括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影响。

(1)社交网络的兴起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新型方式方法的建构。社交网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搭建了一个更能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平台,推动高校资讯传播方式的重建,从而有利于形成更快捷高效的信息获取途径。在此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进行交流沟通。同时,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可以促使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高校学生工作者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这个平台打破了“我来说你来听”的局面,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教育主体之间的互相靠近,使得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容易开展;同时,老师通过社交网络,和学生进行互动,避免学生对网络上的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产生错误的理解。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使得师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性更强。

(2)社交网络的兴起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网络是系统的、多维的、立体的、即时的,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渴求,同时也方便了师生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管理、搜索和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网络能有效促进高校公共教育力量的整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交网络中大量资讯的涌入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促使高校辅导员对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进行思考和摸索。社交网络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虚拟空间拉近,高校辅导员应从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所想所需,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可参考的资讯。高校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整合校园网络系统,实现管理系统上的一体化,推进校园决策民主化,营造和谐校园。

三、社交网络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着眼社交网络的特点,针对社交网络风靡高校这一现象,结合社交网络的作用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与社交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对创新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进行积极探索。

(1)变通高校新闻资讯传播方法,通过社交网络,实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表达、讨论的话题种类多样,能较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状态,高校辅导员应多关注大学生经常访问的社交网站,主动与学生加为好友,在社交网站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敏锐捕捉校内新闻线索,并积极开展工作。

(2)拓展高校学生工作开展途径,利用社交网络,开辟大学生网络舆论新阵地。舆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舆论环境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公共教育所取得的成效。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应在对社交网络中的舆论阵地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的风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开辟大学生网络舆论新阵地。例如建立各个大学自己的校园论坛,学生可以在其中探讨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享身边趣闻趣事,以论坛这样的形式作为网络舆论的一个新阵地。

(3)整合高校教育资讯传播模式,结合社交网络,搭建教育新平台。社交网络平台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超地域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对大学生的希望等广泛地传播到这一公共区域,使之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原先单一、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多元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创造出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育人模式。

(4)提高高校辅导员运用社交网络能力,增强社交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地运用社交网络,自身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对社交网络各种功能的应用能力、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能力、对社交网络中大学生舆论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以及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参与,提高对社交网络的运用能力,在大学生中积极传递“正能量”,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蒋鑫.大学生人人、SNS社交网络使用现状调查[J].新经济,2013(12). [2]彭春雪.社交网络兴起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学理

论,2013(12).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网络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38-01引言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让大学生认识世界,启发他们的求知欲。但是,开放的互联网有利也有弊,它既释放着正能量,也释放着负能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件”中,大学生马加爵本应该拥有美好的明天,但一直沉溺于网络暴力的他却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这带给高校辅导员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变得精彩,这是摆在每个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每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在网络时代所必须肩负的使命。

一、辅导员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工作、交流、生活服务,我们要坚持办好立体交叉的主流网络阵地,坚持掌握网上信息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实质性地介入学生网络生活。但是,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所思所想”更为广泛,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网络改变了学生沟通交往的方式,使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加隐蔽,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再者,网络信息全球性的特点使学生的“所思所想”更为复杂了,也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认为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主导意识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讲究“渲染艺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用先进事物和先进人物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同时要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他们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和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做好说服和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

(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园网的出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较之以往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而版主的出现又反映了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抓好版主队伍建设,是辅导员加强和改进网络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全面提高版主的综合素质,要正确反映学生合理正当的呼声和要求,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区分层次,及时理顺他们的情绪,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引导

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百度、搜搜。有些大学生甚至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世界中遨游、幻想,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心理疾病。其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差、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等。对此,我们高校辅导员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上网成瘾、有沟通障碍的大学生要积极引导,要有预见性和先见性,做到防范于未然,及时做好咨询、化解和治疗工作,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群体之中。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二、小结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辅导员想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就必须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想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就必须在校园网中抓好学生版主队伍的建设;想要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真正地做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1]高雅静.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第6篇

关键词 辅导员 网络舆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随着网络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用户逐渐增多,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各种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用积极的价值观引导舆论的风向,倡导社会主旋律,积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研究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1.1学生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长,形成庞大校园网络舆论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具备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阅读新闻,下载学习资料,使得互联网与大学生逐渐地全方位互动,网络舆论也慢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自身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维持校园的稳定和谐的发展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

由于校园网络具有的随意性、开放性、隐蔽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网络这个渠道进行情绪宣泄,有些负面的不良的情绪、不成熟的言论出现,导致一些不利于大学思想健康的舆论传播,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网络舆论控制不全面,因此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时会出现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渗透破坏和其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一定的挑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学生也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争夺对象,例如敌对势力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提出挑战,鼓动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煽动偏激言论,传播谣言等,那么学校作为引领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宣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必须坚决抵制境外宗教的渗透,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2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对策

2.1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中扮演良师益友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接触频繁,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榜样权威作用,所以辅导员通过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网络素养,借助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聆听大学生的心声,融入学生中,与大学生们进行良性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最新的思想动态,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话题或者分享一些班级动态,畅通网络交流机制,由于网络可以通过虚拟匿名方式,使得大学生更加开放地交流出自己的真实心声,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听到一些真实的声音,大家通过交流彼此思想,聊天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网络思想舆论,避免了负面的信息的传播。辅导员还可以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网络舆论动态,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学生讨论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舆论教育和引导,有效的辅助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正面、积极的网络信息传递,让学生有正确的、积极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正能量的思想。

同时,由于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夹杂了许多负面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宣传教育学生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甄别网络虚假信息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规范素养,使他们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能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抑制网络恶性事件的发生。

2.2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中扮演网络监督者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好奇心强,富于冒险创新精神,他们热衷在网络上参与各种讨论,去开放自由的表达自我。(1)大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在网络平台上各种信息,有些信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一定的自发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可能一些内容含有个人感彩,加上一些主观判断导致信息失真,与实际存在偏差的不良虚假信息,然后大量快速的传播,造成一些不良的负面影响,变成与事实截然相反的谣言,引起一些学生的恐慌;(2)大学生没有甄别能力,可能散布谣言或者不健康思想的舆论消息。因此防止谣言散播的办法就是选择正式的途径传播信息,那么高校辅导员就起到了舆论引导中监督者的作用,辅导员与学生平时接触最为频繁,学生也对辅导员信任度最高,在学生当中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辅导员在舆论引导中可以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定学生的情绪,化解一些谣言传播的危机,在短时间内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校园稳定秩序。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努力培养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通过正面引导教育,规范网络行为,让学生文明上网,及时发现和控制减轻消除负面的舆论信息,维护良好的网络氛围,监督大学生们的网络行为,维护校园网络秩序,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还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问题提出了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

关键词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谢雯(1981-),女,陕西渭南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工程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14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71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76-03

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时代已正式到来。网络时代的各种理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状态及日常行为,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其自身队伍建设也受到网络信息化的挑战。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强和提高自身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领域。

一、网络时代给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网络时代给辅导员队伍带来的机遇。首先,网络化时代为辅导员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资源。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辅导员借助网络不仅可以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内部,还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向,轻松获取大量优质资源。这都为辅导员的思政管理工作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拉近了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距离。其次,网络化时代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和时空性,让网络成为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有效工具,有效避免了当面沟通的避讳和压力。对于“80后”辅导员来讲,网络赋予了其进一步施展才能的空间,方便辅导员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动态。另外,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手段也可以借助网络变得更具吸引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网络时代给辅导员队伍带来的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大学生生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可以虚构一个与现实完全不符的身份,而现实的约束和规则失去了有效作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和吸取新知识,避免与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产生隔阂。另外,大量的网络信息在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而大学生处于人生阶段的待成熟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加大辅导员T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除此之外,网络让辅导员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外界社会,缤纷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辅导员的职业决心和牵引力,从而导致辅导员离职现象的普遍发生和队伍稳定性的动摇。

二、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受重视程度虽然不断提升,管理体系也得到不断加强,但是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得知,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都存在着制约性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职业成就感较低。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学术性和技术性,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断被磨灭。不断降低的成就感不仅影响其工作的效率,也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以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为例,对河南省173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如77页图l所示。

由图l可知,超过53 010的高校辅导员所承受的工作负荷较大,而职称越高的辅导员职业怠倦感越强,职业自豪感也越弱。年轻的辅导员工作热情相对较高,但是面对生活压力和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因此,有接近70%的被调查辅导员对目前的丁.作成就感选择了不满意。

2.辅导员队伍培训和发展空间受限。辅导员培训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整体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同时还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经过培训的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骨干,对于职业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高校缺乏辅导员培训的相关体制机制,辅导员也没有比较集中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使得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水平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对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高校辅导员能够参加培训的时间较少。另外,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参加培训的形式也仅局限于专家培训或参观考察,不能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对于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空间的发展都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3.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地位的模糊化,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从而使得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或把辅导员当作一个过渡工作,导致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成为其他工作岗位的“输血器”。另外,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学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地位相对较弱,工作又缺乏一定的前景,缺乏激励和发展空间的辅导员队伍很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从而导致高校辅导员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图3为2007~ 2013年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流失率变化:

由图3可以发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时代到来的影响下,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职业牵引力,2007~ 2010年,辅导员离职率逐年升高。即使在2010年之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待遇水平以及管理机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辅导员流失率得到控制,但与学生人数比例也超过了规定的1:180。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学生层面,决定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在如此混杂的网络时代下,对于学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网络时代,辅导员的角色也朝着多元化和多重性发展,从传统思政教育者演变成大学生的引路人、服务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因此,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完善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高素质的辅导员对创新型人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辅导员的举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完善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内涵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创新活动为手段,以拓展教育为途径,在满足学生个性、主体性发展的同时,使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具实效性。

2.辅导员层面,决定了自身定位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与辅导员的自身成长、工作效率以及职业规划等都有着密切关联。辅导员队伍的改善有助于拓展其自身发展的空间,并有助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完整性和目标达成性。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服务和奉献,同时还是自身心灵的洗礼和身心的磨炼,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另外,建设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当于为社会各个岗位提供高素质的学生人才,对于学生、辅导员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对于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实现辅导员职业定位以及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3.高校层面,决定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稳定性。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文环境作为保障。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者,对于维护学校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纵观历史,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敏感和最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对某一事件做出迅速的行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程度及学生管理方式的科学性、适当性,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稳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准确性,能够快速发现不稳定的因素并做出有效处理,从而维护学校的稳定性。

四、网络时代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1.选拔体制,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集理论、实践、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对于辅导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辅导员的选拔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招聘到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保证辅导员队伍的高水准。除了将政治觉悟水平、学历、实践工作能力以及道德素养列入选拨标准中之外,选拔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高校辅导员的年龄、性别、专业的合理搭配。以学生思想行为为切入点,确保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密切关联,保证辅导员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2.培训体制,强化辅导员工作能力。通过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辅导员工作能力紧跟时代要求,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受到新形势网络时代的影响,辅导员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与学习,才能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高校应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制,带动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持续发展。应以党的十精神和“中国梦”建设为培训内容和主体,结合我国目前发展形势,积极推进辅导员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思政教育等,提升辅导员的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通过岗前培训、平时培训等手段,提升辅导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化其时事分析能力;通过骨干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在培训方式上,辅导员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传媒等手段提升自我。另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的培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拓展辅导员的思维和视野,达到整体能力提升的目的。

3.评价体制,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性、无定性和多维性等特点,因此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体制需要具备多层次和多态性。通过综合评价体系促使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以此作为辅导员晋升以及加薪的依据,有效刺激辅导员的_丁作积极性。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首先,做到质和量的整合,在付出工作量的同时需要做到质的保证,避免无用功时间的浪费,提升工作的效率;其次,做到点和面的整合,评价体制既要紧抓重点,也要顾及全面,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点滴都列入评价中,做到全面均衡性考核;最后,做到常态和创新的整合,在对日常标准工作评级的同时,重视辅导员创新性工作的评价,鼓励辅导员不断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

第8篇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微博;作用;构建

一、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发展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契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是,如何才能极大的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2006 年 7 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一文中,曾对此作出了详尽的阐述。辅导员建立博客、微博,来转载或撰写当代大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或者有关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经历,及辅导员老师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借助这个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促进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辅导员博客和微博最早是由上海高校的辅导老师在2004年建立和运用的,通过日志和贴文的方式,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反响非常强烈。2008年“第三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发展。

   二、建设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必要性

1、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建设辅导员博客、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因为互联网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大量信息的获取,可以大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因为互联网上形形的信息,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把握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大动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作为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必须通过建立博客、微博,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以此占领网络思想阵地。

   2、辅导员博客、微博是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便捷工具。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通过在博客和微博上一些工作方面的信息、通知、办公电话及流程,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方便学生进行查阅。

   3、辅导员博客、微博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有利帮手。因为博客和微博具有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平等的发表评论,来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看法,辅导员可以通过留言和评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第一手信息,从而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辅导员老师还可以在博客上排遣工作压力和困惑,克服职业倦怠感,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

    三、辅导员博客、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1、通过加强和完善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管理,是工作运行中的一项长期和基础的工作,   必须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1)转变观念,加强建设。

    实践证明,辅导员博客、微博在教育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容易被忽视。从上海交大在2006年开始辅导员博客后,博客和微博已经被各高校广泛运用。但是在博客、微博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植。

  (2)建立合理机制,加强管理。

   学校要将辅导员博客、微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来抓,并且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推广和学习运作好的辅导员博客、微博,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建立平台,科学规划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内容

    辅导员博客、微博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符合大学生成才教育,将博客、微博的生命力上升到一定的思想、政治高度,这样才能有助于青年学生汲取充分的营养,健康、向上的成长。

    (1)要注重服务和管理信息的,满足学生需要。

    为了能使辅导员博客、微博具有新鲜的生命力,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的一些人生选择、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新生入学须知等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还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多视角的对待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要注重自身信息和心灵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博客、微博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工作学习的点滴感悟,辅导员通过在博客上展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体会、心得,来向学生吐露自己的酸甜苦辣咸,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引导学生给予积极的配合。

    (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以育人为本,这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育人,而通过博客、微博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有效的补充和完善育人工作。所以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内容要时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将党的育人方针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的进行党建、团建的假设,通过借助其他网站等媒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

     结语:辅导员通过建立博客、微博,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心里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完善博客、微博,来进行管理和服务工作。让青少年通过网络的媒介,和辅导员产生情感的碰撞,达到隐形教育的目的,通过辅导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博客、微博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参考文献:

   [1]邱杰,张瑞. 以辅导员博客为载体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研究 [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

第9篇

为了避免在校大学生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直接的受害者和客观的传播渠道,高校辅导员应当避免讳疾忌医的旧观念、旧心态,要勇于熟悉网络、驾驭网络,在网络上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网络新媒体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和“去中心化”使大学生找到了成为“新意见阶层”的可能性,以及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单方把控话语权的不满与抗争,销蚀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2]因此很多高校辅导员选择了不提倡、不主张的处理方式,比如禁止学生上网、关闭校园网和BBS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辅导员产生距离感,以至于使辅导员逐渐脱离学生的主流思想政治状况,丧失在学生中的威信与话语权。对于来势汹汹的海量网络信息,就像对付潮水一样,光靠“堵”或“禁”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掌握网络信息与传播的规律,在网上多看多学,从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入手,理解网络信息传播逻辑与网络相关热点,从而进入与学生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以此为突破口,在网络上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掌握网络新媒体这一全新利器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必须跟上时代潮流,正视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与挑战,本着不断学习的态度,依势而上,有效使用网络新媒体,以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络上与学生形成新的交集。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目前已经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网络是大势所趋,而网络新媒体的大量产生,恰巧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上与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因此,学好用好网络新媒体,应该逐渐成为辅导员的一门必修课。高校也应该审时度势,将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列入辅导员队伍建设工程,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尽快掌握网络新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

目前网络上互动软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很多,其中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人人、QQ、易信等软件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人气,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基本垄断了所有信息第一时间的,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来源。高校辅导员要抽出时间深入这些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在网络上的沟通,坚持在网络上弘扬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摈弃不良信息的影响。首先,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一对多模式的网络媒体,建立固定的信息基地,定期主流信息,并对各种消息进行正面、客观的评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同时关注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各种言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利用微博、QQ、飞信等一对一模式的网络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手段,为教育者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供有效的工作平台。

4.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开创辅导员工作新局面

学习和掌握网络新媒体的形式与特点,并结合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积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网络新媒体当中,挖掘网络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内涵。[3]对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辅导员是驾轻就熟,在当今网络时代下,形势要求辅导员既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又要学习运用网络新媒体,从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网络上,在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例如以学工办或学院团委为单位建立官方博客或微博,各班级、社团、宿舍、学生党支部或各类学生小组都建立博客或微博与之互动;利用QQ群发起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建立微信公共平台,通过微信这一在学生中广为应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消息等。

5.加强引导与监管措施,在大学生中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