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05:27
导语: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军民融合政府市场
Morgan认为军民融合既包括军队组织的重组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也包括政府政策的转变和研发的修改等;叶继涛认为军民融合至少包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与基础设施共享,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军队采购社会化等内容。因此,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改革原有体制,克服军民分离、条块分割、市场封闭垄断、资源分散浪费等现象,即要求从宏观层面考虑国防领域与明与民用领域的资源融合,也要求在围观层面实现军地资源共享。
一、军民融合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分析
军民融合的主要参与客体是国防工业,由于其战略性、特殊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国防工业是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担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国防工业体现国家军事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其次,国防工业受较强的政府行政干预和资金支持。由于国防工业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造成其资金主要由国家供给,而且国防工业的重要决策一般都由国家做出。再次,武器装备的公共产品属性。国防工业的最终产品由全体公民所有,政府是其唯一买主,其产品由国家统一采购。而且武器装备在国家安全领域有着特殊地位,因此无法按市场规律定价,对其交易和参与各方都由严格规定。最后,国防工业研发形成的智力成果属于专门的国家知识产权,由国家所有,并受《国家保密法》保护。因此,在军民融合过程中,政府要平衡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军工单位与民用单位、国防知识产权与普通知识产权的关系。
二、军民融合战略演变中政府角色分析
我国军民融合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军民分离期、民时期、军民结合期、军民融合期四个阶段,是国防建设、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结晶,突出了政府在期间角色的转变。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国家作为制度的强制性供给主体,通过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因此,军民融合对国家和政府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在制度安排上以来与国家建设发展方略,在军事上依赖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在经济上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统筹规划安排。
三、新时期军民融合战略中政府作用
新时期,国家应从政策扶持转向顶层设计,通过战略规划、改革体制机制、出台法律措施等方面来加快军民融合的进度,深化军民融合的领域。
1、政府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制定者,要加强宏观设计和整体协调。体制不足机制补是军民融合改革中的一种思路。一是在组织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按照统一领导、军地结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从国家层面(委员会)、区域层面(军区、省市)和行业层面(部门――宁波模式)进行改革。二是改革相应的运行机制,包括规划计划纳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规划计划纳入机制主要解决总体设计和衔接纳入的关系,在总体设计过程中,明确其制定主体(军队共同),确定制定时机(地方提前通知),设计制定程序。沟通协调机制是指用于沟通军民融合各主体的机制,包括情况通报机制、会商协调机制、合署办公机制、党委议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完善问责机制等来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军民融合的效益。监督管理机制在军民融合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建立军地联审机制、决策过程监督机制、保密监督机制等。
观念更新是强化军费管理的前提。我们应当从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出发,高度重视推进中国特色军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充分认识要完成军革所赋予的任务,必须以相应的军费投入为基础。同时,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必须充分发挥军费的杠杆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军费管理理念,创新军事管理理论。综观世界军费管理,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也就很难引导军费管理迈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因此,必须强化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要把军费与军队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军费预算能够体现军事战略的要求,把握推进中国特色军革与军费保障的内在联系,使军费投入达到预定保障目标。二是要注重军费对战略的约束作用,把握好军费需求与财力可能之间的平衡,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超越经费保障的条件。三是要注重投入产出比较,广泛开展效费比分析,发挥军费在促进经济力向战斗力转化过程中媒介作用,使军费投入能够产生相应的战斗力。四是要理顺军费管理体制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经济手段管理经费,确保军费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军费管理效益。
二、围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需要,科学确定军费规模
综合国力是国家强盛的标志。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力、军事力和民族凝聚力等诸要素,任何一项薄弱都会影响整个综合国力。因而,必须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国国防建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是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对国防的投入远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冷战结束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军费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4%之间。按照国防经济学术界的观点,军费占GDP 的比例在2%~4%之间,是比较安全的比例区间。参照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值,我们应将军费占GDP的比例适度提高。在今后20年中,我国仍需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主,不必也不应该将过多的社会财富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力量,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忽略国防,从而影响综合国力。要根据协调发展的方针,围绕着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对国防的投入由“忍耐期”转向“补偿期”,逐步走向“适度发展期”。尤其是在本世纪头20年,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是根本不行的。例如,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升国防战略能力;扩大对外经济贸易,保障我国的海上战略通道;以及开发海上战略资源,都需要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安全保障,需要增加对国防建设的投入。
三、围绕提升军事战略能力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军费结构
军事战略能力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能力,是战略决策能力、战略威慑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战略投送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军费投入要把全面提升军事战略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随着新军革的推进和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实施,军队建设战略重点将发生重大变化,军费投向投量要作相应调整。结构决定功能,只有军费投向投量的优化,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军费的杠杆作用,整合优化军队建设结构。要努力寻找制约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加大对“瓶颈”的投入,要把军费投向重点放在提升军事战略能力上,通过关键部位的跃升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围绕着战略重点,加大对军事人力开发、培训和吸引的投入,增强军事人力开发和吸引能力;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强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加大对战略武器的投入,增强战略威慑能力;加大对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投入,增强综合集成能力;加大对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和引进,增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加大对战略后勤的投入,增强战略投送和支援能力;要加大对国防动员的投入,增强经济向国防的转化能力。
四、注重军费制度创新,确保军费规范运行
军费制度创新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决策层次高、涉及面宽,要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军费运行的特点规律,按照全面协调的思路,统筹考虑国家安全需要与财力配置、统筹考虑国家经济发展与财力配置、统筹考虑军队质量建设与财力配置、统筹考虑军事斗争准备与财力配置、统筹考虑广大官兵利益与财力配置的关系,能够优化整合国防财力资源,全面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对此,在制度方面应突出五个创新:一是预算制度创新。必须建立能够使军队建设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预算管理制度。全军要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机构把军队建设规划、计划与年度军费预算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统一组织,并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实施程序和规则,确保军费分配与事业建设任务有机结合,确保军队建设各项计划任务的落实。二是归口管理制度创新。军队高度集中统一的特征和军费管理的专业性特点,要求军费管理由统一的系统,应精简归并同类型军费管理系统,实施由一个部门统一制定并执行政策制度,统一负责军费的供应、管理和监督。三是项目评审制度创新。现代军队建设复杂性增大,尤其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对军队建设重大项目,必须由各业务领域专家组成班子,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以成本效益分析为主要内容,按科学的程序,严格审查、评估每一个预算项目,确保军事经济效益的最优。四是供应标准制度创新。要坚持维持性经费实行标准化供应的思路,应根据全军部队担负的任务、驻地自然经济条件、物价波动幅度等因素的差异,调整现行经费供应标准体系,优化经费供应标准结构,规范经费供应管理办法,逐步推进和扩大维持性经费标准经供应范围,最终建立起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部队、不同物价水平的结构优化、标准合理、操作简便的经费供应标准化体系。五是采购制度创新。可借鉴国家实行政府采购的办法,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业务部门提出采购计划需求,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审核和划拨经费,物资采购部门负责订货采购的具体运作,审计部门负责监督的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制约的采购机制。明确划分事业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的职责,合理界定实行集中采购的范围,规范采购的运行程序,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从而全面提高采购效益。
五、伴随体制编制的调整,削减非军事开支
一、认清形势发展,努力提高坚持党管武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管武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国家发展离不开安全,只有国家安全才能更好地发展。21世纪的世界仍不太平,和平中有冲突,发展中有竞争。我国安全环境并未改善,美国以反恐为借口,进一步加快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不断强化日、美、澳、印军事同盟,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妄图形成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只有加强对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实质性准备,才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我们必须站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自觉做到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党管武装的意识不能淡化;无论经济建设任务多么繁重,党管武装的力度不能减弱;无论班子成员怎么调整,党管武装工作的标准不能降低,真正把党管武装原则贯穿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去。
二、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做好党管武装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对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做好人武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始终将武装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公司在保持武装机构稳定的基础上,一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调整充实公司人民武装委员会成员,把与国防建设联系紧密的部门和基层单位领导,充实调整到武委会成员之中,制订平时和战时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理顺了民兵工作领导关系。二是建立学习型民兵连队,通过学习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集中统一,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经费,给各基层民兵连队订阅中国国防报、民兵生活、国防杂志,购买国防教育资料,请部队教员和军队院校教授讲课,组织民兵赴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学习《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民兵干部和民兵、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观念,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政治上纯洁可靠。三是落实对各基层单位民兵连队的考评考核制度,专兼职民兵干部配备齐全,发挥作用明显。我们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依据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了一批条件好素质高、既能“闯市场”又能带领民兵“上战场”的人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领导和骨干作用。四是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从时间、内容、师资、教材和经费上保障了国防教育和训练的顺利进行。我们把民兵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在组织大型活动经费不足时,由人武部写报告,提请公司党委审批。五是落实了领导干部和民兵过军事日制度,通过实地体验军事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国防观念。六是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良好,严格执行保管使用、登记统计制度,确保库存器材的质量和安全。两年来,无论体制怎样变化,编制部门如何裁减,公司党委“一班人”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看待武装工作,人武部机构始终保持稳定,民兵力量得到加强,公司现建有一个应急通信分队60人,一个预备役师通信连40人,各基层单位党总支、支部都建有民兵连、排,按照警备区下达的“十一五”规划总任务,落实了公司基干民兵总人数242人,其中补充到军兵种预编人员为18人,反“”应急防卫作战人员61人,形成了武装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两年来,党委“一班人”带头参加民兵组织活动,人武部完成了年度公司民兵整组工作,落实了警备区下达的各项编制序列指标,完成“07-江城”演习工作,组织参加了省军区年度全省民兵通信分队无线电台通信演练,公司应急通信演练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2008年机动通信演练任务,完成了全市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表彰材料的上报工作,完成了武汉电信优秀转业军人入选《军色永恒——转业复退军人群英谱》的材料上报。按照警备区工作要求,完成了今年市庆“八一、创文明、树新风”军民联欢会演出活动,公司艺术团演出的节目《见了你们格外亲》受到市领导和观众好评。按照预备役师文件要求,完成了对预备役通信连队年度兵员调整、兵员点验工作和预备役师工作组对通信连队的检查考核工作,完成了年度民兵政治教育任务。
(三)突出抓好双拥、人防、扶贫工作。我们按照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原则,在突出重点,巩固成绩,提高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双拥、人防、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市双拥工作文件要求,我们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公司主要领导分别深入到驻地部队慰问官兵,送去节日慰问品,表达中国电信对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的关心支持,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公司双拥领导小组成员都要走访慰问军民共建单位——75709部队和驻公司大院武警官兵,公司艺术团每两年在75709部队礼堂举办专场文艺节目慰问部队官兵。公司领导始终把复转军人和离退休复转军人的走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健全,政策落实,把“双联系、双走访”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公司党委把人防工作作为武装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完成市人防办赋予的各项任务,把平战结合贯穿于平时的工作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单位人防工作的开展。两年来,我们完善修订了人民防空通信保障方案,开展了人防通信演练,公司人防通信分队连续两次保障市人防演习,均受到好评。我们按照市人防办要求,组织了人防分队的点验。积极做好人防3个报警点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表达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进行了人防警报鸣放,并在小灵通手机上播发鸣放信息。每年10月25日都要按要求鸣放警报。三是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公司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向汶川受灾地区群众捐款。共收到43个单位(部门)4718名员工捐款共计580383元。组织开展了向社会捐赠和救助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共捐款14万余元。我们坚持落实农村家园建设小康工作队定期走访制度,对黄陂甚家湾村进行帮扶,坚持每年上门慰问贫困户,帮助解决资金费2万余元;参加“慈爱助孤工程”,继续对姚集镇13名孤儿进行助学,帮助解决学习费用;开展了文明创建与庙山树村结对子送春联活动,公司被表彰为市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想方设法解决人武部工作经费问题。保证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对做好人武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关于加强对民兵工作经费保障办法的要求》的文件精神,公司每年将民兵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规范民兵预备役经费的保障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加大对人武部办公室、器材室和预备役通信连连部的建设和投入,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对武装部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了标准,使之更加规范统一,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党管武装工作新途径。作为武汉的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武汉电信在经营各种电信服务的同时,承担着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急通信和保障党政军重要通信的职责。武汉电信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通信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提升。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工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国有企业中做好党管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一直在寻求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党管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核地勘单位;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核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现状
核地勘单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核军工、工改兵、兵改工、属地化”等多次体制改革,特别是2001年属地化管理后,仍然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以铀为主,综合找矿”的工作方针,从事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为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开展综合找矿,延伸地质相关产业的服务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发展地质经济,核地勘单位得到了稳定和较快发展。
(1)铀矿地质工作在坚持和加强中得到不断发展。核地勘单位在属地化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铀矿地质找矿工作处于“萧条”时期,项目减少,资金不足,但核地勘单位仍然坚持开展铀矿地质勘探工作。在国务院颁布《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核地勘单位的找铀项目才逐步增加。如:二四一大队借加强铀矿勘查工作的东风,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核电建设的机遇,积极申请国家基金和省资源补偿项目,开展了沈北至辽东地区放射性异常点、带调查评价,连山关地区铀矿普查,凤城赛马地区铀矿普查,营口吕王地区铀矿普查等工作,加大对“3075”矿床攻深找盲的力度,加强对赛马碱性岩及稀土元素成矿规律的研究,沈北侏罗纪砂岩型铀矿、辽南震旦纪底砾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取得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新突破和较好的找矿成果。
(2)积极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核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在坚持找铀的同时,积极开展综合找矿工作。一是弥补核地勘单位铀矿项目资金不足;二是稳定队伍,加快单位发展,提升实力。如:二四一大队经过申请立项先后在宽甸红石、本溪悬岭后、东港小甸子、凤城红旗、阜新、朝阳等多个地区开展金属和非金属找矿,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
(3)工程勘察不断开拓市场。近年来核地勘单位的工程勘察队伍,在完成单位内部铀矿勘探和综合找矿钻探任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拓地质工程勘察市场。如:二四一大队工程勘察处积极参与地方工程勘察项目的竞争,先后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本溪观音阁水库帷幕灌浆工程,沈山、沈哈、京沈高速公路桥涵桩基施工,参与了内蒙白音华煤田、新巴尔虎左旗煤田、新疆三塘湖、沙尔湖、阿克苏地区煤田的勘探施工。工程勘察市场的开拓,既解决了内部钻探任务不足的问题,稳定了核地工勘队伍,又为单位增收、提升实力,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4)测绘测量等地质相关辅助产业,走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核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地质相关辅助产业由于受国家对地勘行业政策及发展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继采取走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市场拼搏和艰苦奋斗,在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二四一大队为发展地质相关产业,成立了测绘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开展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绘等工作,先后在辽宁、北京、安徽、内蒙、福建等省多个市、区、县开展了土地详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地形测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在广东、浙江高速公路,沈丹铁路进行了带状地形图测量,有多项测绘成果获得辽宁、安徽国土资源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奖。地质相关产业经过市场的洗礼,已在核地勘单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推动核地勘单位的发展和壮大。
(5)核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一直坚持“戴好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在地质找矿上坚持找铀为主,金属与非金属综合找矿,实行项目管理,内部公开竞聘项目负责人。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省的要求实行了全员合同制,岗位聘任制,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了档案工资、年薪制、效益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对地勘内部的二级单位,在运行机制上,有的实行内部模拟股份制,有的实行项目承包,促进了二级单位的发展。现核地勘单位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二、核地勘单位发展面临的问题
(1)铀矿地质工作项目少,投资不足,找矿难度大,找矿成果不能进入市场转让,直接影响和制约核地勘单位的发展。如:二四一大队属地化十几年来,申请立项获得铀矿普查资源补偿费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仅有1200万元。受项目资金的影响,虽然辽东是富铀区,但有些找铀项目很难开展,加之过去对浅表层铀矿勘探基本完毕,现要在连山关、赛马、悬岭后等铀矿区攻深找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按照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对找矿成果可进入市场化转让的规定,铀矿资源被列为禁止之列。也就是核地勘单位所探明的铀矿资源不能市场化、商业化,形成不了收入,单位实力提升受到限制,发展速度也无法与其他地勘单位相比。
(2)综合找矿由于受找矿区域、探矿权、地质资料、找矿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地质成果。核地勘单位属地化后为维持生存和发展,在完成铀矿地质项目工作的同时,相继开展了金属和非金属找矿工作,到目前为止没有突破性成果。其原因是核地勘单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队以来,一直从事找铀工作,对其他矿种的地质基础资料保存甚少,项目立项只有靠野外地质工作收集资料,所以要申请立项获得探矿权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好的勘查区域和优质探矿权,其他地勘单位在国家出台勘察区域登记政策时,已抢先登记注册,核地勘单位综合找矿只能是在其他地勘单位碗边上找饭吃,获得探矿权的勘查区域找矿难度之大,想获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成果就更为不易;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使核地勘单位承揽地质项目与其他地勘单位竞争都处于下风。
(3)核地勘单位地质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存在着资质低, 没有走出“打工”经济模式,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状态。核地勘单位属地化时地质勘查、测绘测量、工程勘察等认证资质是以主管局为主体办理的统一资质证书,后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地勘单位也相继进行了认证,办理一些资质证,但资质级别低,对于进入市场承揽大型工程项目受到限制,只能是为其他地勘单位和高资质单位“打工”。
(4)职工队伍老化,专业人才缺乏。核地勘单位大多数建队早、队伍老,加之一度十年时间没有招录人员,出现了职工队伍年龄偏大,专业人才不足和缺乏的问题。如:二四一大队45岁以上的职工占总人数的70%,35岁以下职工仅占总人数的10%,职工年龄结构对产业发展极为不利。地质及相关产业技术人员已出现青黄不接,钻工等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不仅影响到了各产业的正常生产,而且使核地勘单位的长期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5)核地勘单位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如:二四一大队生产办公设施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工改兵”时所建的低矮简易建筑,已使用近50年,有的已成危房还在使用。王家沟铀矿岩芯库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岩芯库之一,年久失修,管理和维修资金没有来源,生产办公基地和三个家属院用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转,水、暖管道超年限使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多年来因资金问题只能是修修补补,勉强维持运转。
(6)核地勘单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一是核地勘单位属地管理以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一部分补贴未兑现,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职工怨声载道,曾多次出现上访;二是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上报的职工房屋补贴,一直没有落实,;三是2007年工资改革后核地勘单位在职职工每年增加的薪级工资未落实,工作津贴、生活补贴只给了28%,造成了相当一部人员工资偏低。
三、核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核地勘单位在这次全国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文件精神,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进一步明确核地勘单位的分类定位,不断深化改革。从核地勘单位历史和现实承担放射性铀矿勘探的职责和工作性质看,铀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属于国家垄断、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为保证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有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来长期从事勘探工作,提供资源支撑,使我国在核军品的研制和核电发展上不受制于人,才能振我国威,壮我军威,才能保卫祖国疆土和改革开放成果。
(2)深化核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地质勘探工作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精干、高效、简化”的原则,借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东风,彻底革除不利于核地勘单位发展的体制,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领导干部指数,设置管理机构,精干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率。在机制创新上,要敢于破旧立新,全面实行项目目标管理,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成果意识。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实行的全员合同制、岗位聘用制的基础上,创新多种用工形式和人才招聘制度。实行年薪制、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调动地勘人员的积极性,搞活核地勘单位。
(3)理清发展思路,确定重点工作区域,实现铀矿勘探新突破,推动核地勘单位的大发展。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形势看,从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求来分析,核地勘单位要确立 “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出成果、突出效益”的地质工作方针,按照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察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出近、中、长期铀矿地质工作规划。如:二四一大队既要在连山关、赛马等老矿区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先进的找矿方法进行攻深找盲,实现铀矿勘查的新突破,还要选择新的靶区,寻找新的铀矿勘探基地,核电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铀矿资源保障。开展综合找矿,加快工程勘察、测绘测量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地质找矿投资不足、队伍稳定问题。
(4)精干队伍、轻装前进。在这次改革中国家和省应给予核地勘单位一定政策,解决长期形成的遗留问题,卸掉包袱,加快发展。一是应将地勘单位办社会的负担全部削离;二是由于核地勘行业的特殊性,年龄大的职工已不适应野外作业,应给予提前退休政策,男50周岁、女45周岁或男工龄满30年,女工龄满25年,可以按规定办理退休;三是将核地勘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一次性移交地方职能部门管理;四是给核地勘单位资金扶持,解决生产办公基地水、电、气设施老化改造问题,家属区水、电、气移交地方进行社会化管理。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核地勘单位发展的迫切要求,需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开发与使用同步的原则,坚持“用好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培养未来的”人才发展战略,根据铀矿地质工作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和人才供需关系做好近、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回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核地勘单位在正常提取教育经费的同时,再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人才培养教育基金,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加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做好钻工等急需工种人员的培训和地质人才的引进工作。大力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一批本专业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的故事已足够励志:从一台运输车起家,纵横商海数十载,打造了一个拥有3万多员工,下设96个子公司,固定资产40多亿元的综合性股份制企业——中国吉运集团。
然而在此之外,他还拥有一份更大的事业:作为一名预备役军官,他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编组在吉运集团的某预备役师汽车营,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一边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边倾心竭力打造国防后备方阵,二者兼得,又相互促进,他是怎么做到的?对于刘现考来说,这却是很自然的事。这一切,源自于小时候的绿色梦想,源自于对军人这个神圣职业的向往,源自于融入血液的、一个负责任企业家的国防担当和爱国奉献的愿望。
吉运的商业传奇
太行山,是一个拥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在的烽火岁月,留下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故事,刘现考就出生在这里。
他的父亲和三个伯父都是在和中荣立赫赫战功的军人,三伯父在中英勇牺牲。父亲刘四来曾随八路军三五九旅战斗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参加过平型关、解放张家口等著名战役,多次荣立战功,并被授予解放勋章。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刘现考,从小就有对军人的崇敬和热爱。刘现考说,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军人形象,不仅是当时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也是他年少时最向往,最渴望的梦想。
但是,走进军营,穿上帅气的军装,这个心中由来已久的愿望却未能如愿。1973年,比他年长几岁的哥哥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战士。198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刘现考也积极报名应征入伍,但是由于哥哥已经参军,名额有限,为了给村里同龄青年更多的机会,刘现考没有实现从军报国的梦想。
但是这个梦想却一直在心里酝酿和澎湃。后来,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并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当上了村民兵连连长,那年,他刚满18岁。用他自己的话说,民兵也是兵,虽然没有进军营,但总算过了一把“当兵”的瘾。
1983年,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年轻的刘现考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勇敢地抓住商机,他联合4户农民,筹集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解放牌汽车,率先在当地跑起了运输,就这样开始了人生的创业之路。
经过十年的打拼,1992年,吉运公司在河北省井陉县一个叫涧沟的地方盖起了两间平房,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本营”。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这里成了高楼耸立、绿荫遮日,整洁优美的公司总部大院。再后来,这里成为河北预备役某师设在吉运集团的汽车营营部。
刘现考瞄准市场,果断出手,牢牢把握住几次大的机遇,使吉运得到了超常的、跨越式的发展。公司发展壮大后,刘现考没有由此满足,他把眼界放到了更高的层面,提出了将公司总部迁往北京的设想。
吉运集团一直在井陉发展,业务也大多在当地,将总部迁往北京当然冒着风险,很多人也不理解。但刘现考有自己的考虑: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可以接受最新的市场信息;可以接受最前卫的思想观念;可以接触更高层次的合作伙伴;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市场;在这里还可以放眼世界,开拓和驾驭更大的市场。
2005年末,吉运集团投资在北京买下了一栋办公大楼。2006年10月,正式迁往北京,在北京丰台总部基地的办公大楼上,“中国吉运集团”六个鲜红耀眼的大字向世人昭示着吉运集团的未来与前景。
北京的高端和中心优势,加上刘现考“汽车、设备、房产租赁”三位一体、三足鼎立的准确定位,给吉运集团带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矢志不渝的强兵兴企之梦
刘现考不仅在商场上证明了自己,也拥有了很多社会职务和荣誉:河北省政协委员、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但是事业有成的他,内心深处想要成为一个兵的愿望从未泯灭,关注国防建设的习惯也一直未变。
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购买食品、生活用具等慰问品,挨家挨户送到附近军属家里;每年建军节,他都要购买图书、电脑、文化器材、健身设施等拥军物资,到周围的部队走访慰问;每年兵员退伍转业时,他都要到民政部门询问情况,招贤纳士。十多年来,吉运集团向社会捐献物资累计500多万元,先后将700多名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到企业工作,并予以提拔重用。目前,吉运集团65%以上的中层以上领导均为转业退伍军人。
2007年初,刘现考听到预备役部队编组范围向民营企业拓展的消息后,立即找到河北某预备役师领导,多次提出加入预备役和企业组建预备役营连的申请。一次次的探访,一次次的请求,师领导终于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所感动。经过全方位的考察、多要素论证,结合企业特点和部队任务需求,在报请上级机关审批后,在吉运集团编组成立了预备役汽车营,并任命刘现考为河北预备役师后勤部预任副部长,授予预备役中校军衔,成为当时该师唯一一名民营企业家预任军官。
任职授衔那天,已近不惑之年的刘现考手舞足蹈,高兴得像个孩子。也有朋友提醒他:“参加预备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管理这么大一个集团已经很忙了,何必再去吃这份苦?”但是刘现考的决心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信,企业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兵强才能国安。“建立预备役,不但是保一方平安的现实需要,也是民营企业应尽的责任担当。”
以刘现考凡事认真的性格,虽然是兼职,也要当本职来干。他严格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增长军事知识,他订阅了很多军事报刊,购买了专业书籍,一有空闲就关在办公室埋头钻研;只要有空,他就走出去参观见学,虚心向现役干部请教,深入营连检查调研。为提高指挥能力,他在集团成立应急分队,哪里有了急难险重任务,就亲自带队和指挥。
在组建预备营的准备过程中,刘现考先后投资30余万元装修营房,完善了营连部、会议室、俱乐部、图书室、卫生所和战备库、器材库等各种软硬件建设;投资30余万元为130多台车辆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在编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和行驶速度进行实时监管;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结合专业实际和工作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活动,研发了汽车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员数字化、正规化管理。由于专业对口,日常训练成了职工提高技能的平台;由于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一倍;由于政治教育扎实,各种思想问题、违纪现象、事故苗头大大减少。
军事化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使吉运集团的发展实现了共赢,这更加坚定了刘现考和集团董事局进行强兵兴企建设的信心。在汽车营成立大会上,面对部队首长的充分肯定,刘现考句句铿锵:“加入预备役,是我人生最大的荣耀;奉献预备役,是我毕生不变的追求。为建设祖国出力,为保卫祖国献身是我们吉运人实现实业报国,投身国防建设事业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倾力打造国防“后备方阵”
走进吉运集团,统一的着装、规范的秩序、军事化的管理,让人仿佛置身于建制部队的营区。一座四层办公楼,就是汽车营营部所在地,独立的场所、配套的设施、完备的器材、规范的资料,分门别类,一应俱全。走进营部荣誉室,挂满了各级表彰的“先进基层单位”、“先进营党委”、“先进预备役基层单位”、“整组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匾牌。
这些年来,刘现考对事关部队建设的事,从不讲困难、不讲价钱,总是一路“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汽车营预编装备车辆时,他指示有关部门从公司上万台车辆中,精挑细选了129台车况好、性能高的车辆编入了汽车营,而且全部进行登记注册,建立了管理档案,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自汽车营组建以来,集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000余万元。集团内部也有人心疼:“咱们是民营企业,做什么事都要讲求成本,更要讲求投入与产出啊。如此不惜重金,投入汽车营建设,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但是在刘现考心中,有着另外一笔账:“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清政治账。只要有益于国防建设,有益于后备力量建设,我们不仅要舍得投入,而且要加大投入。”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刚刚组建不到5年的预备役汽车营,能实现当年组建当年就形成战斗力,不仅吸引了驻军众多兄弟单位前来参观见学,而且先后有10余位将军莅临检查指导。2009年初,刘现考因工作出色、成绩显著,被破格提拔为师政治部预任副主任,晋升为上校军衔。
2008年初,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后,刘现考迅速组织员工开展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并将募集的30万元赈灾款第一时间送往灾区。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主动支援抗灾救灾,经报请上级批准,立即调集50台预编车辆在“北煤南运”工程中打头阵、当先锋,为抗击冰雪灾害作出积极贡献。
同年3月,位于井陉县和赞皇县交界处的地方突发山林大火,上千亩的森林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刘现考报请上级批准后,立即命令汽车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动员,快速集结,组织50名应急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经过1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将山火扑灭。几年来,预备役汽车营先后十余次参加山林灭火行动,3次担负岗南水库防汛任务,4次担任安保值班分队,圆满完成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赋予的各类应急抢险任务。
2011年11月底,结合年终军事训练考核,对师应急分队汽车营进行了突击拉动。接到通知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汽车营官兵,以最快速度在规定时间到达集结地域,全部齐装满员,受到军区考核组的好评,刘现考也连续两年荣获“优秀预备役军官”称号。
为了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途径,2010、2011年吉运集团和中国军网连续两年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了“民营企业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论坛”。刘现考说,“吉运集团仅是众多民营企业中的普通一员,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和我们一样,希望能为富国强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希望通过论坛,呼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国家,能够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担当,真正做到为建设祖国出力,为保卫祖国献身。”
“为建设祖国出力,为保卫祖国献身”,这不仅是刘现考本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也是吉运集团的企业精神,更成为一个民营企业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融合发展、互促共赢的时代内涵。
对话刘现考:“有国才有家”
《中华儿女》:对于预备役,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您能不能介绍一下预备役和它的特殊作用?
刘现考:我军预备役部队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
《中华儿女》: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您为什么要参加预备役?
刘现考:我的父亲和几个伯伯都是当兵的,三大伯是革命烈士。小时候经常听他们讲抗战杀敌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那时候,“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观念深深影响着我,后来做了企业以后,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也从未淡忘,这就是骨子里面的东西。
《中华儿女》:建设一支预备役营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有没有想过成本太高?
刘现考:原来年轻的时候,做企业可能更多是考虑自己。但是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里还有自己的小家呢?有人说我,你这不是不务正业吗?可能90%的人都这样认为。但实际上,这是真正的正业。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我们的发展。过去我当生产队队长的时候一天挣一毛钱,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天安门看看,这辈子就值了。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和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我可能还在老家。赚钱到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数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能为国家做些事情,这是大爱,是更高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中华儿女》:那在具体的层面,有没有发生冲突的时候?您要面临两难的选择?
刘现考:首先要清楚一点,预备役部队是国家的。只要有命令,有指示,比如马上需要两百人去集结,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那必须马上去。我从来没有推辞,没有打过折扣。汽车营两次演习,都获奖,每次都是先进单位。其实给不给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对自己使命的理解。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因为这是你的国家啊。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没有什么犹豫和为难的。
关键词:北斗 导航 卫星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006-02
卫星导航系统是信息时代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与支撑系统,是全球竞争和大国利益的焦点之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从2003年4月正式运营、全面对民用用户开放,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勘探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1 北斗-1系统应用发展回顾
1.1 系统概况
1994-2002年是我国北斗-1系统的攻关研制时期,2000年发射了两颗试验卫星,整个系统于2002年进入试运行阶段,2003年正式开通运行,之后又发射了两颗备份星,目前在轨卫星总数为4颗。
北斗-1系统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区域覆盖。采用静止轨道卫星,覆盖区域包括我国领土及周边地区。(2)采用有源定位导航体制,即用户终端需要发射入站(返程)信号。系统具有定位、授时功能,但不具备测速功能。(3)具有短信报文通信功能。这些特点对北斗-1系统的应用和产业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 应用情况
2003年,北斗-1系统对民用领域开放,打破了美国、俄罗斯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拥有独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开辟了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的新篇章。北斗-1系统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北斗-1系统成为抗震救灾和指挥保障的重要手段。救灾部队利用该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信息通道,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实时的监控定位、导航、远程监测、灾害预警及公共应急信息服务,在指挥决策、搜救、医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来说,北斗-1系统的应用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北斗-1系统具有GPS等系统不能比拟的短信报文通信功能优势,因此,目前的典型民事应用主要集中于数据采集、监测类应用和监控、指挥调度类应用,充分发挥了“北斗”系统的通信优势。(2)由于北斗-1系统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年多来该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获得了各方重视,预计应用装备将会大幅增加。(3)目前,北斗-1系统的主要用户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政府部门、军方和行业用户,由于终端价格的竞争劣势等原因,尚未能进入大众化的民用商业领域。(4)北斗-1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定位导航应用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导致终端价格较高,定位精度与GPS相比处于劣势。(5)北斗-1系统具有比GPS更强的授时功能,但目前在通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关键行业并未得到普及应用。国家基础网络的时频系统与经济安全息息相关,授时领域应该是“北斗”系统急需普及的大市场。(6)从应用技术方面来说,北斗-1系统的各种应用大多是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GPS、遥感(RS)、通信(Communication),即“3S+C”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也正体现了导航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应用产业特点分析
近几年,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近5年间,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已融入到我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的进程之中,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我国卫星导航市场由2000年的不足10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5年的约120亿元人民币,目前年产值达到22714亿元人民币,产业年增长率约为25%;终端年销量超过230万套,其中“北斗”系统注册用户超过316万台套。但是,目前我国导航的主用系统仍然是GPS,且我国导航年产值仅占全球的5%,终端保有量仅占全球的1%,终端产品98%以上是进口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比率不到1%,“北斗”系统的国内导航市场份额不到1%;然而,我国导航从业企业数量却超过1000家,比国外卫星导航产品生产企业总数还高数倍,呈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特点是:
(1)行业用户正在从应用GPS向应用“北斗”系统转化。(2)GPS产品依靠其市场先发优势和成熟技术、低价位产品,仍然是大众化的民用商业导航市场的主导。(3)我国导航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整体导航市场尚不成熟,尚未形成协调有序的应用产业链和规模化市场环境,也未形成国家级的导航骨干企业。
2 北斗-2导航系统发展现状
2.1 系统概况
北斗-2系统分两个阶段建设:区域导航系统建设阶段,该系统将在2010年完成,目前已发射两颗卫星,最终由约12颗卫星组成,覆盖亚太地区;全球导航系统建设阶段,该系统将在2015―2020年建成,最终由约35颗卫星组成。整个系统的特点如下:
(1)由区域覆盖(亚太地区)逐渐转向全球覆盖。(2)采用类似于GPS、“伽利略”(Galileo)系统的无源定位导航体制,将发射4个频点的导航信号。(3)系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发射北斗-2、GPS、“伽利略”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差分定位精度可达1 m。(4)继承北斗-1系统的短信报文通信功能,并将扩充通信容量。
2.2 应用技术研究情况
目前,北斗-2系统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地面运控系统研制完成,并已通过了模拟测试系统的测试,在两颗在轨卫星的发射和运行中得到了验证;地面广域差分和完好性监测站网已初步建成,可通过在轨运行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播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北斗-2系统各类用户机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现已转入正样阶段,其中包括北斗-2基本型用户机、定位导航“通信双模型用户机、北斗-2”GPS兼容型用户机、北斗-2高动态用户机、抗干扰用户机、监测型用户机、北斗-2便携式自主导航设备(PND)等。
下一阶段工作将转向北斗-2系统应用演示示范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开展行业应用演示示范系统方案的论证工作。在国际合作和对外宣传推广方面,已建立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并正在建设“北斗”系统对外宣传机制和平台。北斗-2系统的国家主管部门每年派人参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国际委员会(ICG)会议,参与协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合作问题;从2006年开始已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开展多轮会谈,洽谈解决“北斗”、GPS、“伽利略”、GLONASS系统的兼容互操作问题;正在开展“北斗”系统官方网站建设,作为对外公布相关政策、系统进展情况,以及宣传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和开展国际合作的窗口。
3 “北斗”系统应用发展前瞻
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导航产业的巨大潜力,200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相继实施导航产业化专项,2007年又联合了5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这些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导航产业的发展。随着北斗-2系统正式启动建设,以及卫星导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始实施,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和产业必将快速增长,并呈现新的特点。
3.1 应用及产品发展前瞻
在未来5~1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将逐渐从成长走向成熟,并且必然从以GPS独大向“北斗”及多系统兼容型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国防建设和信息安全等特殊行业必将以北斗-2系统应用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对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导航芯片与模块。目前以GPS产品为主;“北斗”系统芯片与模块处于研发阶段,包括国家扶持和企业自主研发两种模式,未来必然向北斗-2兼容型方向发展。(2)导航终端设备目前国家部门和特殊行业应用以北斗-1产品为主,GPS产品为辅;大众化民用以GPS产品为主。国家部门和行业应用将向北斗-2及兼容型产品、数字化综合(3S+C)终端方向发展。(3)导航终端配套测试设备目前以引进GPS“GLONASS国外测试设备为主;国内少数厂家自主研发了北斗-1测试设备,北斗-2测试设备正在定点研发。未来将向北斗-2”GPS“GLONASS”“伽利略”多系统测试设备方向发展。(4)导航运营服务目前以车辆监控等单一的运营服务形态出现,未来将向多网融合、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3.2 产业发展前瞻
未来5~10年,我国卫星导航市场需求的主要推动力将来自国家卫星导航科技专项,具有国家政策强制推动的特点。其产业发展趋势如下:
(1)2010年,初步形成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推进和保障体系。在重大专项主导下,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终端年产销量达到350万台,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到4%,“北斗”系统终端年产销量达到2万台,应用产值占国内份额的3%。(2)2015年,基本形成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推进和保障体系。在重大专项引导下,“北斗”系统在国防和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的领域替代国外系统或与其兼容使用。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终端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台(20%出口),核心产品国产化率达到80%,“北斗”系统终端年产销量超过100万台,应用产值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3)2020年,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推进和保障体系。随着我国北斗-2系统正式启动建设,以及卫星导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始实施,未来5~10年必将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形成完整产业链、规模化市场和国家级导航骨干企业的关键时期。
4 结语
随着北斗-2系统的建设,我国将拥有自主运行管理并足可媲美GPS的导航卫星资源;同时,在国家卫星导航科技专项和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5~10年将是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向国产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和从业企业来说将是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防工程;建设;工程维护
中图分类号:R852.8文献标识码:A
一、 充分认识人防工程的独立性和发展趋势
人防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就现阶段而言:首先应搞清楚人防工程的特点 、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1)人防工程的特点 人防工程建设是一项结合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所以应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规划和全面建设。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应建立总体的防御体系,研究大规模的核战争或常规战争条件下的生存概率,提出各地各区域的防护设想,建立健全防护方案。各地域的防护系统应有与防护能力相一致的较为完善的功能。例如,防护体系内因战时的使用功能不同,应有满足人员生活生存需要的通风、供电、供水、储备足够的食品、物质,和相应的医疗、救护等设备。依据区域修建一定数量的专业队工程,使各专业队如消防、抢修、救护、运输、防化医疗救护和防疫等专业队按战时专业性质要求能够准确、迅速的抢救人员物质,修复被破坏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恢复通信、交通的畅通和水、电、煤气的供应等,确保生产稳定性和居民的安全。所有这些,各部门都应协调一致,如有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都会使该项的人防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人员掩蔽部等工程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2)人防工程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我市建设的人防工程,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中能否发挥作用?回答是肯定的 :一是根据国际公约有关规定战争双方不允许打击普通平民的住所和设施。二是美国拥有可以钻地炸毁十几米厚钢筋混凝土结构人防工程的精确制导武器,造价昂贵,战争中主要是用于摧毁重要军事目标、重要经济目标、国家元首的隐蔽工程等,如果用于摧毁普通民用建筑,得不偿失。三是人防工程主要是应对敌人常规武器的空袭,从防空地下室战术技术的数据看,完全可以抵御常规武器的空袭。对敌人的航空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若不考虑直接命中的问题,也能完成抗敌打击,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任务。四是防空地下室对防爆炸冲击波、生化武器、核武器次生灾害等都有着很好的防护作用。
所以只有重视人防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数量,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人防工程建设应遵循战术技术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突出指挥场所、重点工程和一般防空地下室的建议。在指挥通信建议上,需高度重视数据库、数据化系统,以突出指挥功能。地上地下相结合,固定和移动相互补,使指挥通信工程结构完整,功能完备,信息作战支持能力强,安全保密水平高,做到软、硬件共同发展,指挥要素功能完善,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平时管用,战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指挥控制情报系统网络。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应坚持自动化和网络化为手段,采用固定与机动,地面与地下,有线与无线,专用与简易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集指挥通信网、空情报知网、音响警报网于一体的警报系统,提高人民防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人防建设涉及到法制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工程建设、疏散建设、通信和交通建设、防化建设、民防宣传教育、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及人防组织指挥、人防工程管理、科研等方面。有关资料表明,世界上先进的民防经验证明,重视和抓好以上工作,人防建设才可以走向良性循环。
(3)发展趋势
现代人防工程建设正在走向与城市建设平战结合之路。一方面继续向纵深发展,即进一步修建更多的性能更好的人防工程,如高抗力的指挥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护专业队工程等;另一方面是向横向发展,如量大面广的防空地下室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或综合现有工程、设备设施和现有技术,使其工程能够达到较低防护级别的标准,整体效益达到最佳。从未来战争考虑,人防工程应从科研着手,全面系统地提升防护标准,做到平时有经济效益,战时有战备效益,打得赢,防得住,切实提高人防建设水平,针对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逐步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是我们今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程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当今人防建设发展趋势。
二、充分认识和平时期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局势正向大纵深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随时都在变化,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明显。同时,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对我国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应该看到,现在不打仗,不等于将来不打仗;大仗打不起来,不等于小仗也打不起来。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防建设是百年大计,与国家安全利益直接相关,我们决不能因形势趋向缓和而放弃必要的戒备和准备。争取和平,避免战争,不能仅寄托于良好的愿望上,而是要靠努力做好工作来实现。这里面,既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包括加强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防建设。从防御的角度讲,人防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量,这项建设搞好了,就能使国家的战争潜力得到增强,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 、充分认识和平时期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人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促进城市建设、繁荣经济的特殊职能。人防建设平战结合,把大量的人防设备设施利用起来,可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国家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人防建设平战结 合,充分发挥人防指挥系统、通信警报系统、防护工程系统和人防专业队伍的作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可以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工业事故造成的损失,对经济起到防护作用。
四、 充分认识和平时期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保密;网络安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前言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办公、生产生活、商务活动、国防建设、政治金融等各项活动的展开,均对计算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已经变为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由此也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
二、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保密工作既是国际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国际角度看,电脑黑客无孔不入,可随意窥探各国政府、军队、企业的绝密文件,甚至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更有甚者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制造危害国家和个人的危险事件,从而对受害国造成政治、经济上的恐慌;从国内角度看,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作为最主要的办公工具之一,其安全性若遭受损害,必然对我国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三、计算机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一)客观原因。1、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管理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关于计算机安全的法律建设不够健全,在法律约束力极度缺失的情况下,会造成计算机爱好者在无意识情况下犯下严重错误,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性研究工作远远领先于安全研究工作,计算机安全管理研究工作的滞后性影响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2、计算机安全技术问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性,给计算机安全带来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全球范围共享、信息存储、消除及恢复技术都使计算机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主要工具。如,信息共享及计算机系统的不稳定性,给犯罪者提供了作案环境,信息消除技术可将其作案痕迹进行消除,增强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二)人为原因。利用计算机进行范围的人群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受利益驱使,在金钱及利益的诱惑下做出了犯罪行为;一类为报复社会,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传播不良信息或负面信息,从而发泄自身对社会或企业的不满;最后一类为向社会或企业展示其计算机技术领域才华的人,希望利用犯罪行为引起他人关注。
四、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
1、完善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企业及个人提供详实的法律依据,防止由于法律约束力的限制,造成犯罪行为的发生,给国家或个人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应加强计算机安全保密意识的教育及宣传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法规文件和安全教材,更新安全保密观念,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增长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提高网络保密素质,改善网络安全保密环境。
2、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各自的职能安排不同的分工。其中领导及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安全措施的制定,如安全方针、政策等,并对安全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及监督管理;技术人员则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保密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等。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进行安全管理组织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及职责分离原则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使用。1、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和新兴的信息隐藏技术可为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及传输提供安全保障,用户在进行绝密或重要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信息本身的加密,还可以利用隐藏技术对信息发送者、接受者及信息本身进行隐藏。常用的隐藏技术有隐藏术、数字嵌入、数据隐藏、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2、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在计算机主机上安装可靠性高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对主机的各个存储空间进行安全保护,定时扫描、修补可能出现的技术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火墙是通过软、硬件组合,对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起到过滤网关的作用,从而严格控制外网用户的非法访问,并只打开允许的服务,防止外部网络拓展服务的攻击。3、使用安全路由器。安全路由器的使用可将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进行安全隔离,互联,通过阻塞信息及不法地址的传输,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及网络的安全性。安全路由器是对其芯片进行密码算法和加/解密技术,通过在路由器主板增加安全加密模件来实现路由器信息和IP包的加密、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密钥管理等功能。4、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诱骗系统。计算机全防御体系是否完整有效的主要衡量因素为入侵检测能力的高低,入侵检测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网络诱骗系统是通过构建虚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诱骗入侵者对其进行攻击,从而起到保护实际网络系统的目的。5、做好重要信息的备份工作。计算机信息存储工作要注意多备份和及时更新的工作原则,数据信息可根据其重要性或数据量进行不同方式的存储:对于不需修改的重要数据可直接刻录光盘存储;需要修稿的数据可存储在U盘或移动硬盘中;不重要的数据可存储在本地计算机或局域服务器中;较小数据可存储在邮箱中。
(三)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加强计算机网络人员的安全培训,使网络人员熟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正确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要注意管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安全保密观念、责任心;对内部人员更要加强人事管理,定期组织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
五、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企业、个人应共同努力,做好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由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韩涛,常峰. 当前计算机安全危害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8:220.
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进展,统筹安排和推进各项改革,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
我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讲了“两个趋向”的问题,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
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我们要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
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要深入分析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部门和地方、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能否由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新形势下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新特征,善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处理好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善于运用我国综合优势,为我国现代化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善于发挥两个积极性,既坚持全国一盘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又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善于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化解不和谐因素,形成各方面参与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