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生教育辅导

时间:2023-06-21 09:05:31

导语:在中学生教育辅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生教育辅导

第1篇

关键词:奇装异服;心理因素;标新立异;外在表像;高雅情操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08-2

一、怪:“乱相丛生”的校园服饰

多元信息时代,各种影响纷至沓来,与上个世纪清静的校园相比较,现在的校园服饰更具个性、活力与时尚。然而物极必反,追求潮流,追求新鲜的中学生现在越来越多是着装怪异,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符,不少同学是故意如此:比如前几年,我们班里的女生人数比较多,一到夏天,趴在桌子上睡的时候,腰部就会暴露出来,这让男生很难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有的女生一到冬天,上身穿羽绒短装,中间一个长毛衣,盖到大腿,下身只穿一双肉色袜子,全身呈现从冬天、到春秋、到夏天的四季景象。家长姜女士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也比较头疼:“我真的担心,十六岁的女儿染个黄发,穿着低腰裤,根本没个女孩样!为这种事情我们经常吵架,开始女儿小还有所收敛,但不久又原形毕露,穿着越来越夸张,越穿越嚣张。”确实,孩子的服饰就是孩子内心的情感流露,面对如今五花八门的校园着装,学校奈何?教师又该奈何呢?

二、怪谁:按耐不住的青春寂寞

服装是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外在表像,带有极强的个人思想色彩。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奇装异服为美,尤其以女生居多。这些不良风气的形成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但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是与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因素有关:

1.认同需求: 在社会青年不断追求时尚的时候,身心日益成熟的中学生们也不甘寂寞,纷纷仿效。他们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尽快加入社会的洪流中去;他们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关注程度。

2.偶像崇拜:中学生对影视明星、运动健将、乐坛歌手极为关注,尤其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趋之若鹜。我们常看到不少中学生穿着某球星的运动服、各种品牌时装,甚至着奇装异服上学。我班有个男生就曾经戴过耳环,还让长发半遮盖着,一问才说是跟日本言情片中的主人公学的。

3.攀比思想:现在的中学生在课间的不少话题是谁的服装是名牌,谁的打扮最流行。看到别人穿得好,就想方设法赢得家长的同情,也根本不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力,为的就是在别人面前扬眉吐气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那份虚荣。

4.求“异”意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异性和爱情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但又羞于向对方表达,甚至怕自己的魅力不够,遭到对方的拒绝。于是他们总是在异性面前不断地表现自己。

5.叛逆心理:不少孩子由于家庭管教过份严厉,或者家长自身行为的问题,导致了家庭中矛盾丛生。有的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交往时也是严有余而爱不足,使中学生感觉与成人之间有代沟。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意识而通过服装的怪异来实现与成人世界的抗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挑战权威的需要使然,所谓“头可断,长发必须留”,就表达了中学生对不良教育的叛逆心理。

三、“怪”之暗礁:令人痛心的青春迷失

据网上的一则消息,有个广西的中学生就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与价值观的迷失而去上海做了女,结果被四个男了之后气绝身亡。当然这种恶劣事件并不多见,但是过分追求打扮的后果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严重的,让家长与老师痛心。

1.顾外失内,“德”之滑坡。

有许多学生为了得到想要的衣服,为了虚荣、攀比不顾”家情,硬缠父母要钱,结果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为了实现虚荣心的满足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哄骗、偷窃家人或他人的财物,酿成大错。

2.分散注意,“智”之延误。

“头发长,见识短”,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句话是成立的,学生在穿衣打扮上如果想得多了,在学习方面就会放松;而有的学生一旦实现了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就不再对学习产生价值依赖,这也是很多富家子弟难以有学习动力与聪颖智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诸多不便,“体”之不利。

中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但是有些衣服,如紧身衣,低腰裤等过紧的束缚身体,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而有些学生为了穿这些衣服而盲目减肥,更是造成正常发育的营养的缺少。

四、“见怪不怪”:刚柔相济的思想引领

仪表是一个人心灵的名片,是个人审美情趣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一个人打扮得体,往往要求与现在的时间、地点及个人的身份相吻合。中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不太成熟,是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特殊群体。因而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着装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观、审美观显得十分必要。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制度规范,统一着装。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统一定制校服便于统一管理。学生着装齐整就会感到他不只代表他自己,而是班级的一员,校园的一分子,这样他们才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给集体抹黑,便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审美的角度讲,这也体现了一种美――整齐美、蓬勃向上的青春美!学生统一穿上朴素大方的校服,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少能实现学生之间的”表面平等”,有利防止相互攀比的意识,避免校园中的一些“富家公子”与“千斤小姐”的清高思想,也防止贫困家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2.平等对话,价值引领。

中学生一般不会接受师长的简单说服,而对生硬的命令式教育,更是心存抵触,所以我们应该在理解中学生内心的基础上加强有效沟通。我们可以从学生追求的是美、奇、怪入手,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思想与学生不隔离,才能使教育有效果。

我们可以定期举行中学生形象展示活动,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知道应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装扮,最终让学生产生自己要改变现状的想法。通过对话,可让学生明白服饰美只有在心灵美的折射下才能发出亮丽的光辉。将学生对服装的关注点转移到学习、健身与自我实现上,让他们的青春在互助中闪亮,在奋斗中发光,在实现价值中升华,他们才容易走出过分地关注个人仪表形象的误区。

3.师长垂范,潜移默化。

“上粱不正下梁歪”,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自己也穿一些过于前卫的衣服,对学生的教育就会苍白无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在服饰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学校规定教师不得穿奇形怪状的衣服,重大校园活动时教师也统一穿校服,给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影响。当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也是举足轻重,家长会上,我们告诫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认识模糊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教育。这样,通过家校合力的构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4.倾听心声,合理满足。

我们认为,光有一些外在的引导还是远远不能改变中学生对青春时尚的追求,因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才是问题的根,需求的满足才能给他们足够的精神养料。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听学生说。我班的一位女生小玲老爱打扮,甚至穿一些过于暴露皮肤的衣服,男生也对她指指点点。我和小玲谈心时尝试让她先说,通过适当的引导,真诚的倾听,承诺为她的个人隐私保密,她终于告诉我:因为自己成绩不好,长相又一般,说话有点凶,班里很多男生都背地里叫她“巫婆”,她知道后,心里十分痛苦。妈妈整天在外面忙生意,爸爸整天酗酒,三天两头不回家,这使得她更觉得自卑。于是她希望在打扮上通过变化服饰引得更多关注的目光。但由于整天和那些不爱读书的男生讲话,使得任课老师很有意见。但无论如何,让学生勇于吐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适度满足。小玲的情况与家长对她的关爱不够、自己成绩不理想、个人的光彩得不到显现有关,她的心理需求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注。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班级里努力为小玲创设一定的展示空间:她美术功底不错,笔者就将班级里的墙报布置任务交给她,并给以一定的指导;她比较爱卫生,每次总将自己小组的卫生承担下来,笔者更是肯定了她这样的做法。这两件事对小玲的触动很大,班级里的学生也开始对她改变看法。同时,笔者联系家长,希望家长不要只用钱来满足孩子,而要用心来温暖孩子。

再则,行为导引。沉溺于打扮的中学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不会心理失衡,他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打扮来得到渲泄,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渠道。笔者帮助小玲制定了学习计划。她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职高的美术方面的专业,我就帮助她联系了美术老师进行辅导。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现在已在市省级获得了不少奖项,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第2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学困生 辅导 策略

辅导学困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要持之以恒。同时,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无私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从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1]

一、利用语文的学科特点深入了解学困生,找到学困生问题的心结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教师的人文关怀。而老师呢,也会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和写作中,发现他们的思想观点、人生信念等,这就为深入了解学困生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关心爱护学困生创造了契机。学困生,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学业成绩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因学习困难而失去自信,产生自卑,甚至于表现差、品行差,在班里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辅导的。可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是“朽木不可雕”“顽石难成材”、好逸恶学的坏学生,这种观念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初中学困生和一般学生一样,不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是相当有上进心的。只不过,当其再受到某种伤害时,就会产生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老师不了解学生,使他们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特级教师丁友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告诉我们,在辅导学困生的教育中,光有批评和处罚是不能奏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们,找准症结,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对他们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我们要用爱心去融化学困生心灵上的“坚冰”,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有效地辅导学困生。[2]

二、用“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心田,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窝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学困生辅导的内动力。现实教学中学困生由于其表现差,常常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他们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其结果往往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心灵慢慢的冰封起来。博爱是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之一,优秀的教师应该将爱的阳光普照在每个孩子的心灵,去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多与他们交流,用诚心、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唤醒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座位的安排上,将他们安排在靠前的位置,并与优秀生坐在一起,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位置的重要;利用良好的班风、健康的舆论影响他们,给他们正确导向;与优秀生结成对子,既让优秀生成为他们的榜样,又让优秀生成为他们进步的帮手,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还要坚持不懈的关心他们,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然,爱学困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只有这样热爱他们,关怀他们,他们才有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

三、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被教师忽视,被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父母的辱骂。这些外因导致了他们极度自卑, 在同学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在教师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在父母面前不敢抬头。严重的自卑心理时刻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产生“我就是笨,我什么也学不会”的思想,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要想彻底辅导学困生, 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阴影。我们教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给学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在课下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信任并喜欢我们,从而乐于学我们所教的课程。[3]

四、 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区别对待,兼顾学生差异

由于课堂是辅导学困生的主要场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上要从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并且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设置上面应该难度适中,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努力的范围内能够完成,避免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置上面,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情况来适当地调整问题,鼓励学困生多开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五、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学困生开放的心态

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自卑而封闭自己。因此,培养他们开朗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开朗的心态,是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眼界高远,不畏挫折所累,善容纳,善创新,有主见,有远见的心理状态。要培养学困生开朗的心态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有相应的环境。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造思维中的灵感往往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体验:人在紧张、惊悸或者不自在时,注意力就无法集中,不能专心思考,更谈不上创造了。这些都表明,宽松、民主、自由的语文环境对于培养学困生开朗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搞“满堂灌”,不搞“一言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点燃学困生新异的思想火花,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求学探索。

总之,辅导语文学困生,让他们由厌恶学习变得乐于学习, 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贺敬友.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2)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后进生辅导 教学策略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英语后进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底子较差、学习兴趣较弱、对学习英语没有信心。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是放纵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积极采取措施,尽力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成绩,显然,第二种做法是很多教师会选择的,但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

一、定分层学习目标,让后进生拾取自信

后进生的成绩一直无法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从初中学英语时成绩就不是太理想,进入高中,对英语的学习信心逐渐丧失。加上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导致很多后进生直接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要想提升后进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必须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己能够实现,这样他们才会重拾学习信心。

比如在讲授“School life in the UK”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并布置相关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画出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单词含义找出来;2.理解课文,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搞清楚文章讲了什么,作者在文章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很明显,这三个任务一个比一个难,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任务完成,这时很多后进生就会选择第一个任务:查单词,很多同学将课文中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标了出来,比如“assembly,average,literature”等,标出来后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查字典,将这些单词含义记录下来,最后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一些记录单词最多的同学,这样后进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的,英语学习信心才会提升。

二、提简单学习问题,让后进生巩固基础

后进生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掉队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初中英语知识的衔接问题,尽量多提一些基础英语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这样才能逐渐巩固后进生的英语基础。

比如在讲授定语从句这样一个语法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因此教师可以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起来回答。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If you don’t know,can you translate one simple sentence―The boy who you saw is my friend.”询问学生什么是定语从句,并暗示学生如果你不知道,能否翻译一个句子。问题提出后,班级中有一位后进生回答道:“这个男孩是我的朋友。”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只能看懂这几个单词,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Very good,but what does ‘who you saw’ mean?”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回答:“你见到的。”“对,那你能否再把句子翻译一下?”老师说。“你见到的那个人是我的朋友。”一个非常简单的引导,也许不能让学生立刻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及用法,但能让他们对定语从句有一个初步认识,为后期英语成绩的打下较好基础。

三、开趣味学习活动,让后进生提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后进生尽管英语成绩不好,但每一位后进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长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将其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后进行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授“Advertis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在第一节课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小组活动任务:“大家都知道广告吧,广告的形式非常多,且用途非常大,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广告,首先我们分组来完成一个任务――表现广告。表现手法不限,题材不限,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广告,也可以亲自绘制或者表演广告,但最后必须有人用英文为大家介绍这个广告。”这个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小组学生开始思考如何表现自己身边的广告,首先他们发表意见,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广告内容,后进生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平时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思维比较活,因此会为小组提供很多参考意见,当确定好意见后,有些后进生美术功底较好,小组成员可以让他们将广告绘制出来,或者有些后进生摄影能力较强,可以将广告拍摄下来。当每个小组实现活动目标后,教师提出最后一个目标,即让学生用英语解说广告,同时提出短板效应,即让本组英语实力最弱的学生描述英语,并根据描述和作品的水平打分,这样的目标对后进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能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如何在照顾全班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尽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巩固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后进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提一些后进生自己认为能够完成的任务,其次要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最后要开展一些以后进生为中心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第4篇

辅导员大学生双创教育

2014年10月,总理在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提出“我们强力推进改革,就是要减少对创新活动的干预,让想创业、能创新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就是双创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双创教育意识启蒙、能力培养,政策宣传、创业指导等几个方面都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来看,各高校的辅导员大都忙于处理各类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引导。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在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很多辅导员在这方面也缺乏经验和理论基础。因此,辅导员应如何应对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挑战,更好的指导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成长成才,是辅导员应积极思考的问题,那么,辅导员在双创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也就尤为重要了。

一、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启蒙者和强化者

辅导员要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对其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其中一点就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现在已经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年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特别多,辅导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辅导员可利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新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最先接触到也是接触最多的老师,辅导员要承担起启蒙者和强化者的角色,并在整个大学生涯中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进行强化教育。因此,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启蒙者和强化者。

二、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者和提升者

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园、校友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给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交流沟通的机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现实的社会,了解到一些真实的创新创业的故事。让大学生了解别人创新创业成长的过程,体验到创业的艰辛,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创业能力更加成熟,积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者和提升者。

三、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导向的宣传者和解析者

仅在2014年到2015年间,从国家和广西层面下发的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就有十三条,从政府到财税到人社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大学生关注到了解到的政策信息并不及时,也不够全面,对政策的内容也不能很好的进行解读。比如说大学生知道国家对创业者有资金扶持,但是不知道具体从哪些政策入手可以申请到资金支持。所以辅导员应该关注并有意识地收集相关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析工作,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导向的宣传者和解析者。

四、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现在高校里面都开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但是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如何有效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这需要教师来组织和指导。在高校中,显然辅导员比较适合这个角色。而且从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来看,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使命。由于辅导员经常跟学生接触,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了解学生的想法,比较容易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因此,辅导员要积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五、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与心理的树立者与疏导者

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时候,他们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说资金周转不过来、合作伙伴意见不统一、国家的政策出台了,但是地方的政策还没落实,比如说因为创业影响到了学业等等这类问题。大学生对创业很有热情,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时候,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与心理的树立者与疏导者。积极主动地对创新创业大学生进行指导和疏导,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给予一定意见和建议,给与他们支持与信心,对负面情绪给与疏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下的新任务,辅导员应认清形势,积极调整角色定位,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收集大学生创业故事,以创业者沙龙,创业经验讲座等形式分享创新创业者的真实经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发展贡献自己力量。参考文献:

[1]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师资建设研究,2015(3):237-238

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创业教育;引导

1.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到2008年的559万。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相应政策,如允许大学生将档案留在学校两年,增加研究生录取人数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缓解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问题。

我国于1999年1月由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不断的尝试;2002年教育部首批确立了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8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有步骤有层次地在这些高等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随着创业教育探索的逐步深入,许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或创业活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并最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校必须在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较晚,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创业的人数为20%~30%,而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人数为3%~5%,现仍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起步阶段。

2.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业教育的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应当是一种深层的根本性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表层的教育环节;部分高校领导、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存在认识不足、片面,缺乏急迫性和自觉性等误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没有把创业教育视作总体性、根本性、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开展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在高校中也开展了创业教育,相比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比较落后,大学生创业成功者较少,失败者较多,凸显出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2.1 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受到我国国情影响,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大部分高等院校里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工作,但都没能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并且由于任课老师本身缺乏创业经验,对生产,营销等实践也了解不够,只能理论上给予阐述,教育效果不佳。据调查,大学生有创业意识的不足10%,而实际创业的,包括在校创业和毕业后创业的比例不足5%。而真正创业的大学生,自身素质制约着他们自主创业的步伐,长期的应试教育,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沟通技能和风险意识。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自主创业,是在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这种消极的选择动机,使大学生们的创业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2.2 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会凭空产生,在不具备创业客观环境的情况下,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就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岗位需要,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很难被激发起来。同时创业本身也孕育了极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单单是资金物质方面的,更体现在精神和斗志方面。资金方面通过政策渠道可以解决,但敢于冒险、直面失败的精神却是大学生缺乏的,尤其是大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所导致的惰性,不是政府能够解决的。再加之,就业和创业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部门,为了提高就业率,学校和老师便打响了高校就业的“第一枪”,通过各种途径,来安排学生就业,使大学生没有真正体现到现实市场条件下的就业竞争。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是好的,但是使大学生缺少了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竞争的精神,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于创业热度不高和意识不强。另外,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家长方面支持不够,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没能给予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而作为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则体现在学校日常的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熏陶,导致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

3.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引导性策略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承担自己社会责任之前的最后的指导者,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能动作用。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作为。

3.1 优化大学生创业文化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指一种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和热情,增强创业能力和动力,鼓励和支持创业行为,提供创业保障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通过开展多种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一定的校园文化中进行的,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将会使学生受到较深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途径宣传创业精神,通过对创业个体的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表彰,树立创业的先锋模范,通过各种鼓励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3.2 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把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成才体系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按不同年级,实行全程化、有针对性、分层次指导;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大学的工作实际,辅导员应及时调整指导理念,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口号,鼓励学生释放激情,积极创业的同时,要脚踏实地,联系实际;提倡学生展示个性,求异创新的同时要内外并优,整体进步。一方面注重通过培训使部分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他们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注重提高指导实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创业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把创业作为成才的一个途径坚持下去。

3.3 把握大学生创业思想动态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援助计划,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舒缓就业压力、排解紧张情绪,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在创业设想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时候,发展的走向尤为重要,作为引导者,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肩负着指引正确创业方向的重任。当下,各种急功近利的商业倾向以及层出不穷的欺诈行为,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加之大学生涉世未深,考虑问题各方面未见成熟,容易走进歧途。辅导员的指导和教诲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事实上,在创业领域里,大学生对辅导员存在着一种依赖性。一方面,他们对未来既有追求,又有未知的惶恐。遇到一些新问题,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他们的一些所想所为,需要辅导员予以肯定或否定,给予他们信心。这种“肯定和否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保障,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去闯。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做大学生创业的护航使者。

3.4 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

组织大学生到各类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到生产第一线、到基层、到西部进行见习、参观和考察;指导大学生建立求职类社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实习,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和能力。借助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和平台。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接触生动的创新创业事迹和人物,使同学们在企业中体验创新创业的艰辛,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塑造创新创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倪胜巧.关亍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发挥辅导员能动作用的探讨[J].教育观察,2012(6).

[2]邢鸿.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刘升学,张新华,刘芳菊.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12(2).

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创业教育;大学生

教育部分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张浩明司长指出:创业教育是当今的主旋律,大学生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对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由于对整个社会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资源的整合和市场的把握都不足,因此在大学生的创业道路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引领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创业实践的推动者。所以,研究和探索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相应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缓解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问题。但是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领导、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存在认识不足、片面,缺乏急迫性和自觉性等不足,尤其是忽视了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高校,出台好的政策刺激大学生创业,虽然可以达到大众创业的目的,但并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率。大量大学生创业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最后失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因此,好的政策扶持加上良好的创业辅导对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辅导员比其他高校教育者更了解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家庭状况,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与发展那些有些创业潜质的创业苗子,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析看来,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工程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1.年龄优势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容易获得大学生的信任,这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创业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年轻辅导员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尤其是辅导员勇于尝试的创新意识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对促进大学生提高创业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2.时空优势

大多数高校要求辅导员住学生寝室,要求辅导员经常深入相关年级学生中,检查相关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学生开展团体活动,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疑惑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对创业学生进行辅导教育。

3.资源优势

辅导员能较全面地掌握学生信息,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条件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者,了解往届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掌握更多的创业信息资源,能够更全面地为大学生提供最便捷与最真实的创业教育材料。

4.角色优势

辅导员比其他高校教育者更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素质能力和家庭状况,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及时分析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各种评奖评优、课外科技活动以及组织发展等大学生关注的活动来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提高求职择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创业。

三、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忽视甚至漠视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推进的。笔者认为,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政策引导:辅导员是高校落实国家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

(2)文化塑造:辅导员是高校塑造创业文化氛围,将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推动力量,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辅导员的工作。相比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强,但是无论从活动宣传、动员、开展还是最终成果来看,除需要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师的介入之外,更离不开辅导员的密切配合。

(3)实践指导: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研与实习等活动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以专业为依托,参加和组织内容新颖、富有意义的高质量学生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4)心理疏导: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心理疏导的工作。辅导员作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专职人员,要善于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失败者放下创业受挫的思想包袱,在困难甚至危机面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树立创业的信心和磨练自我的意志,在丰富创业知识,扩展创业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辅导员这一优势群体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国范围来看,辅导员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举措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和推广,也没有引起普遍重视和关注。要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辅导员鼓励大学生创业和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岩,李莹,刘哲.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2):29-30.

[2]李萍,林颖.创业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实践途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27-130.

[3]张兆,强杨林.高校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47-49.

[4]叶慧文,王富民,曾春水.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定位[J].理论导报,2011(11).

[5]郑磊,赵世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北方经贸,2010,(4):131-132.

第7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入学教育

一、新生概况

从中学跨入大学,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感觉到紧张和兴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担心和迷茫。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生对新环境心理不适应

新生进入了完全陌生环境,面对的是生疏的面孔。虽然彼此都有新鲜感,也渴望沟通交流,但由于青春期“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

(二)传统入学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传统入学教育包含开学典礼、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学习《学生手册》、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内容在内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内容丰富,为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其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只是被动、机械地参与,不易调动新生主动参c的积极性。

二、解决方法

在充分分析新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

(一)理论依据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的形式,模拟社会生活情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成长。

(二)过程方法

1.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工作

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制定辅导方案;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地点;心理教师对各班班主任和骨干学生提前进行培训。

2.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

班级成员围圈而坐,领导者站在圈中央,首先宣布团体纪律规则和鼓励方式。

接下来正式进入辅导过程,开始阶段为“大风吹,小风吹”等热身游戏,目标是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打消新生的防卫心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中间阶段陆续开展“无家可归”、“滚雪球”、“万里长城”“设计队名、队歌和队徽”以及“我的大学”等活动。这几项活动逐个开展,层层深入。首先“无家可归”要求成员按领导者指令的规定人数进行分组,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新生也体会到归属感的重要性。“滚雪球”中八人一组“叠罗汉”的自我介绍,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认识、相互熟悉。“万里长城”和“设计队名、队歌和队徽”让新生感悟团结和合作的力量;“我的大学”小组讨论则是通过交流,帮助新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适应环境的方法。

最后阶段是总结回顾。“一句话感悟”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歌曲合唱帮助新生交流各自的体会,相互激励、巩固友谊,将团体辅导活动推向。

三、结果评价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共用时约3个小时。活动过程中,新生们情绪高涨,活动现场气氛融洽和谐,效果显著。

(一)满足新生心理和情感需求,加快适应新环境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在短时间内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了刚入校的陌生感;同时该团体辅导所针对的问题来自新生自身的需求和困惑,学习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于当前的生活中,比如在“我的大学”活动中了解到有的新生不满意校园环境,有的新生担心期末考试挂科;有的则为想家而烦恼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班主任的积极引导和总结,每个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班主任更快的了解新生信息,有效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在团体心理辅导自由、安全的氛围中,通过互动和坦诚交流,班主任不但快速的认识了解了更多学生,也缩短了师生距离,更加轻松的建立了信任关系,为以后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入学教育形式,提高入学教育效果

与传统的入学教育形式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更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这充分表明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它使参与成员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院的认同和归属。

四、结语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时间定在迎新生入校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此时所有新生已经入学完毕,陪伴新生报到的亲人已经返程。此时新生的孤独感体验最为强烈,此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事半功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不是娱乐,而是实现辅导目标的途径,在游戏结束后成员坦诚地交流和分享感受,领导者积极地加以引导和总结,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第8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南,想要创业首先就要从创业意识培养开始。创业意识能体现出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实践活动的行为与态度,是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积极培养大学生自主精神,激发大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必须改变大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将被动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创业观念,且做好创业的准备。

(二)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就必须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想要创业成功,拥有全面的创业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基础,而创业知识不仅包括创业活动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政策与市场营销等法律规则等知识。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创业能力则是创业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创业能力越强,创业就更容易成功。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创业过程中自身还必须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

(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即是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起调节作用的心理特点。创业其实是一项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品质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难点,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难、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追求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引导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始终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说:第一,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在实际的思想教育中,辅导员应该将创新创业的知识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日后就业的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着重强调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意义与价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以此来积累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第二,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组建兴趣小组、成立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将自身的组织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首先,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组织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竞赛。显而易见,要想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广泛参与。所以,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如宣传栏、板报、班会宣讲以及网络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应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在参加各类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而辅导员在这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的服务者

具体来说:首先,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行动。在创新创业实践互动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以及信息,并及时将这些政策、信息传达给学生,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其次,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不仅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师,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指导老师。具体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要给予学生个体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创业计划书、对学生创业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与指导等)。最后,针对那些已经获得创业成功的校友,辅导员可以邀请他们回到母校为在校的学弟、学妹做关于创业体会与创业经验的报告讲座,树立创业典型,这样做,能够有效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信心。

三、结语

第9篇

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学地处闻名中外的鸭梨之乡腹地、县城主城区,幸福河穿城而过。前身是阳信镇中学,学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随着阳信镇撤镇改办,2011 年阳信镇中学更名为信城街道中学。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继承中发扬,在探索中创新,以引领每一位师生“做有故事的教育耕耘者”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幸福教育模式。

一、听学生成长小故事,渗透学校大德育

在“我是体育明星”的宣传橱窗前,学生指着自己在赛场上一个个被定格的瞬间,兴奋地向其他的同学讲述着当时的情景;在展出的书画作品前,学生洋洋自得地谈论着自己的创作经历;在学生表彰大会上,优秀学生代表动情地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的勤学经历……

因为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所以他们很幸福。

于是,学校德育处把“讲自己的经历,做有故事的人”作为学生德育的总抓手。在德育处的大事活动安排上,有了班主任“我班的教育故事”PPT 演讲比赛,有了学生的“我的成长档案袋”故事征集等活动安排。

在各年级的班会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上星期二下午放学路上,我的自行车突然坏在半路上,结果一会儿围上了十多个我班的同学,帮我一块到路边修车,看到好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留下来帮我,我很感动……

同时,也会看到站在讲台上支支吾吾,很难为情,讲不出最近以来能够示人的正面的事情的学生。

在学校德育管理的档案里,能够看到关于成长故事系列的档案目录:成长中的那些事,成长悄悄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翻开学校德育处的工作总结档案,文末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学生在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的过程中,自主汲取了成长的养料,也体验了成长的烦恼和拔节的酸痛,感受到了成长的正能量,这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纠正,以此为德育的一个抓手,让学校的德育有了坚实的土壤,有效地渗透了学校自主教育的大德育思想。

二、撰述教育教学故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大格局

在学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议上,有些班主任的发言,成了脱稿演说,讲起来眉飞色舞,班级的教育案例都是信手拈来的,生动鲜活。

在学校举办的“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优质课赛课活动座谈会上,授课教师都对备课组课前磨课的具体情景,对某个问题情景的前后修正设计,课堂上实施教学时与实际预设的困惑,学生的一个很精彩的回答,处理某一个环节时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艺术,教师都能够如数家珍地给情景再现出来。

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肯定有着自己的教育故事,因为他的教育教学困惑,他参加的教育活动,他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事,都会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而慢慢地去积淀升华,慢慢地演变成自己心中最美的教育风景。于是,“我的教育叙事”“我的一个教学微设计”“我和我的一个学生”“影响我教学观念的那些人和事”等,赫然打印在了学校每个学期教学大型活动的安排表中。

一次,学校举办“讲出我的教学故事”———各学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一青年英语教师找到校长要求不发言,理由是他感觉他的成绩是靠对学生的严管多练而取得的,有些加重学生负担的嫌疑,登不了大雅之堂。他怕说出来让同事和同学们嗤笑,建议让那些课堂教学能力强、管理学生有点子的教师发言。校长会心地笑了,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他也答应了校长在下学期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上要讲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事后,校长在一次业务会议上做了“讲教育故事,讲出人生大格局”的报告。说道:“让老师们在不同场合讲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大家享受有创意的幸福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到了在自己的教育故事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展示了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大境界,大格局。”

三、积淀教育管理故事,彰显育人治校大手笔

学校教师的“爱车”经常有相互剐蹭的事情发生,学校领导考察了一番,研究了学校的车辆停放管理事宜,申请资金30 多万,开辟出了几十个停车位。

学校有几个体育爱好者,个人出资到校外一体育会所健身,学校领导知道后,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260 万元,建设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

学校有些年龄大的教师仍然奋斗在教学一线,而且成绩突出,引领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于是学校就有了每学年一次的“感动校园———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似乎学校的每一个大型的决策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推动着。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每周五早晨7:00 的班子例会上都会整理并讲述自己发现的管理案例,解决的方案,存在的困惑,形成管理日志。每学期都要借助于具体的管理案例,说明工作中的得失,总结出管理中值得推广的管理办法,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管理的心得和体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管理故事。

几个新教育课题实验班里的教育故事更多。王书妍老师的“蚂蚁班级”的故事在市里获得好评。崔振山老师就是靠着自己的《班级管理故事》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的“田字格”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对教育故事进行提炼的结晶。

“发现你的管理案例,提炼你的管理理念,分享你的管理故事”,这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本路子。学校大力提倡管理者须走入班级,走到教研组,走到学生中去,你才会发现具体的教育案例,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总结中不断地提升管理的水平。

在学校领导班子中,一直崇尚的工作信念是: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在讲话交流中,必须要有取之不尽的学校教育管理案例,这是你实施管理的依据,是你增长教育智慧的土壤,它会让你在“疑无路”时,看到“柳暗花明”。在困惑过后,沉淀之后,把它点缀成自己的教育管理故事,就会变成育人治校的大手笔。

新时期,学校要有新的发展内涵。学校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要让师生潜下心来,欣赏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每一位师生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这些美好的教育故事就会绘制出学校美好的教育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