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05:33
导语:在中学英语教育叙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教育首先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所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战略措施。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等学生争光,帮助后进生过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呢?
一、采用层次目标教学,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层次目标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能够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都是不相等的。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分层。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程度都是不等的,可分上、中、下等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类学生实现高级教学目标,二类学生实现中级目标,三类学生实现低级目标。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布置作业,考试分层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我按照自己所订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施以教学。在课堂上提问时,我让一类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二类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三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以人教课标版高中英语必修2的Unit3为例,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
(1)What is a computer?
(2)What is a mobile phone?
三类学生回答以上两个可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一类、二类学生不仅要直接回答这两个问题,还要使用自己的语言综合、归纳后再进行回答。布置作业时我也分层次,一类学生做深度、难度的题,二类学生做基础题,努力做难题,三类学生做较容易的基础题。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我们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其结果断送了很多中学生的前程,我们对过去的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齐步走”做统一测试卷的方法。我们每学完一单元,就编制综合测验题,有基础知识和有些难度的题,要求一、二类学生全部做,三类学生只做基础知识题,满分150分。这样,每类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抓学生目的教育。
在高一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我向学生强调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反复向学生宣传英语在世界的广泛用途,以及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课文的教学中,注重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人教课标教材有关“Einstein”,“Madame Curie”的单元时,我教育学生对科学执著追求,对事业一丝不苟,以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激励自己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从而端正态度,认真刻苦学习。
2.教师教学方法要得当。
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对英语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不久这种积极性就会消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不得法。如果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熟悉教学原则,就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直观教学,在课堂上利用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操练和表演。以高中英语课本中“Music”所在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对话内容是关于举行一场音乐会的计划(Plan for the music for a party),课文关于音乐和世界上的音乐(Music和Worid music)。在学习本单元对话时,我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的音乐家有哪些、乐器有哪些、音乐可分为多少类型,然后播放了几种音乐:通俗音乐(pop music)、民间音乐(folk music)、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还播放了印度音乐(Indian music)和起源于非洲的爵士音乐(jazz)。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讨论各类音乐有何特点。学习完对话后,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如:计划开生日晚会、英语晚会、乡村音乐会等,自编自演对话。每次对话练习,至少有五对学生上台表演。有的自愿,有的由老师点名。这种方法使情景和语言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或台上或台下,很受学生欢迎,每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3.尊重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
我们的体会是,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使每个学生都察觉到自己在进步。一位善用表扬、鼓励这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爱戴,学生学习他所教学科的积极性也高。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我会马上给予评定。只要学生答对或者“后进生”答对一半,甚至答对其中一点,就用“Good”,“very good”,“Not bad”等词鼓励他们,使学生乐不可支。特别是“后进生”得到老师“Good”的表扬后,更如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应试教育
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怎样,主要看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前还主要看测评成绩。高中语文教学,则主要看高考成绩。高考语文成绩无疑成为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仪。于是,人们便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所画的圈子内,探测着、研究着、品评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考评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
国家教育部虽曾三令五申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可具体到教育业务部门的教学评估,却又往往失之偏颇。每年高考各中学甚至每个毕业班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升学指标,所教学科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譬如,所教学科成绩与地区、县、乡同类学校相比,位居哪几个名次可以获奖,位居哪些名次将要受到处罚。且高考所教学科成绩直接与年终评优、晋升职称、入党提干挂钩。
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一些地方和学校又相继出台了一些名目繁多的考试,似乎考分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不论语文教学进度如何,教学活动怎样安排,一切都要为考试让道。我们并不怀疑测试对教学质量具有评估作用,也不怀疑测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促作用,但这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是否有利于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不少语文科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的现状出现了: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的内容我一概不教。
为了使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语文科老师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范围,研究不同内容、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翻阅资料、汇编试题、刻印试卷。
更有甚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也分为三六九等:有了拔尖生、希望生、提高生、后进生之别。结果“重点”是保证了,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样的应试教育何谈“有教无类”?何谈提高学生素质?怎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大目标?怎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光靠课堂上读那几本语文教材,光靠课堂上做那些无穷无尽的语文练习题能行么?光靠培养班内为数极少的几个尖子生,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吗?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即便有些学生的语文高考能得高分,能升入高校就读,但又有谁能保证他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能好?谁能保证他不是高分低能呢?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教学大纲》明确地阐明了语文的性质,阐明了语文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叶老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语文科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教会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阅读文章,准确地获得信息;学会写作;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且以此为工具进而学好、用好其他学科。
也只有如此,“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责任”。那么,目前的语文教学,能尽到这样的“份内责任”吗?光靠让学生死读那么几本教材,死记那么若干条文,怎么能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应试文章的写法,怎么能使学生一辈子随时随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中学语文的应试教育再也不能“浓化”了。
通过1993年以来的“3+2”的新高考语文试卷,可以较好窥视出淡化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新动向。
首先,不从课本中出题,其本身就是对“应试语文教学”的巨大冲击。你死抠课本,死记教条,知识面狭窄,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是绝对答不好考卷的。
其次,语文命题基本纠正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运用的考查偏向,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思维素质测试。以第一卷中的知识题为例,过去高考侧重于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而现在虽也考查这些内容,但却是以这些知识点为对象,具体考查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语言素质。阅读类试题,包括科技类说明文和文言文阅读,则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就阅读试题本身来说,无论是考查局部的判断或整体性的理解,考生要做好此类试题都需要经过一番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不是我们仅让学生记几种阅读文章的模式,记几条“阅读理解的对策”所能了结的事。作文考查更是各种能力兼备的一种综合测试。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教学
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包括例如军事院校的教学演练、医学院校的模拟实训、体育院校的虚拟训练、工科院校的自动化机床操作、高职院校的模拟汽车驾驶、飞行驾驶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1 虚拟现实技术简述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一项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这种信息技术之后,许多学者用户便倍加关注与重视,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指综合的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传感器技术等相结合,来模拟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
简单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的接口,将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很好的自然的来进行交互,方便用户的操作,减轻用户的负担,从而,提高整个环节的效率。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以及自主性。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教育教学中应用现状
2.1 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国际顶尖者,拥有着许多的这种研究机构。甚至早在1992年,美国便确认了虚拟现实技术会适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将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的教学效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效果将比较,说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同时,英国的很多院校相当的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且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著名的诺丁汉大学对虚拟现实技术项目的研究对于在教育教学上有着相当有益的作用,不断的探索出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等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许多高校也在虚拟现实技术刚刚出现不久,便开始关注该领域,先后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学术的探讨,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的分布式飞行模拟的实验、浙江大学进行的建筑方面的虚拟规划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所进行的人机交互方面的演示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还有许多的高校也都进行了不同学科的试验,取得一定的成果。
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现在的许多教学模式已经改变到了普遍的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而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教学的课堂当中,比如当向学生展示某一概念或展示某一虚幻的场景或环境时,便可以应用这种智能的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教学,制作和操作上都简单实用,这样,便能很好的来弥补传统课堂单一的不足,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3.2 在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场感,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和现实社会相同的操作,比如模拟汽车驾驶和飞行驾驶、模拟果树栽培的技能、模拟体育某项运动的练习、,模拟电器维修等各种职业技能的演习。通过搭建这样的仿真场景,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反复的练习操作,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3.3 在实验实训课堂中的应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辅助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具,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比如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给学生一种穿越的感觉;又比如学生可以虚拟为老师,老师虚拟为学生,这样师生身份互换,大家可以一起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讨论;再比如英语课堂上可以虚拟英语的情景和环境,将虚拟人物进行导入,与不同情景的人物进行交流等。对于有些实验课程,有些耗时耗力的实验,导致很久才会检验出实验结果,这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实验所需进行配置,非常便捷,又可重复使用。
3.4 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尤为迅速,使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虚拟教师、实验设备等,虚拟现实技术不单可以向互联网上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情境,还可以重现曾经发生的某个场景或环境,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唤醒,目前,有些远程教育的学院已经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网上教学,这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势必会取得较大的成果。
3.5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特殊教育是我们全社会所关注的,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特殊教育的教学当中,利用于东跟踪器,可以采用基于运动跟踪的方式来获取手语三维运动的数据,通过获得到的准确数据,来进行特殊教育的教学,目前,已经由中国科学院开发法了集语音、情感、体势为一体的中国手语合成系统,这一系统对于听觉障碍的人们来使用电视、电话、网络等媒体有很大的帮助,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同时,借助标准化的手语,也可以提高教育者的整体标准,改善这群受特殊教育人群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社会的存在感。
4 结束语
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所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上能够为全体的师生提供较为逼真生动的模拟环境,同时,又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分角色扮演,大大的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缺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趋势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开展推进一定会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威, 王中帅.浅谈虚拟现实技术无线[J].互联科技,2014(07).
[2]李建荣,孔素真.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J].研究实验室科学,2014(03).
[3]诸葛.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4(01).
关键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有效调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52-01
情绪,虽然不属于人的理性范围,但它对人的行为却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课堂教学,喜欢哪一种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都学生的情绪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学能否成功进行,学生能否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调节策略有很大关系。
1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流程
1.1含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最佳情绪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该模式涉及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四种主要情绪因素,是一种充分人性化,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为目的的情感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教师引导和发挥学生正负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活动效能。
1.2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不是一只“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也不是一台“较慢的电子计算机”(认知心理学观点),而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人本主义学习观关注个人情感,信念和意图对学习的作用。Rogers 等强调人类有先天学习的愿望,当学生理解到学习与自身关系时,就会自我启动学习,在无威胁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他还指出,教师如果能够真正体谅学生,信任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能够有同情和理解,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真正的促进者。
1.3情绪心理学。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而负情绪破坏阻断认知活动。Hoffman(1986)也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情绪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还有研究表明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水平之间呈倒 U 形相关,即在中等愉快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1.4教学流程。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4.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1.4.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1.4.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1.4.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2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2.1好奇策略: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类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墨非)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引起好奇的三种变量是:变化、不一致和不确定性。
如体育教学中的纵马分腿腾越技术。当纵马一摆好,有的学生马上发出惊讶声,产生了好奇。因为他们以往接触的是跳箱和横马练习。长度的突然改变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往只要跳箱横马一摆好,有的学生就进行尝试练习。现在,没有一个敢于尝试的,向老师发出许多疑问。这时教师如能做两种示范动作,一是短程助跑,轻松飞越;二是全程助跑产生第二次腾空的飞越。马上就使学生的焦虑心态放松下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究行为。
2.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兴趣是当个体的要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景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奇性、社会交往作用、榜样、游戏等、如篮球教学中的持球突破技术和掩护战术,若把持球突破和投篮、传球、假动作结合运用,其攻击性和灵活性就更加显著,个体兴趣的增强促使个体力求掌握此项技术。当个人摆脱防守困难时,利用掩护战术就可以轻松摆脱防守,找到进攻机会,况且掩护配合又变化多端,情景兴趣的增强促使对此战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2.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2.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参与文献
关键词 医学教育;虚拟实验;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34-02
1 引言
笔者以2010年和2011年公布的名单为准,对15个国家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80%的网站设有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3%设有虚拟实验的演示。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于2001年6月通过并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指出:“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不仅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还包括技能目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和实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验教学环境的好坏对学好这门课程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加入虚拟实验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因其强大的沉浸性、交互性等,有益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将成为医学教育必要的补充。
2 虚拟实验概述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对实验结果的性能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和设计周期,降低实验成本。
2.1 虚拟实验类型
1)演示型。演示型虚拟实验对学生交互性操作的要求不高,以线性的演示过程为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实验现象、实验物体等。例如,在计算机上,利用3ds Max软件来模拟真实的人体器官,利用Virtools三维交互软件来展示人体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较为真实地显示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出现的各种变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虚拟操作型。该类型实验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有一定的交互性,但相对来讲投入成本高一些。将真实的实验环境仿真成三维模型,使学生沉浸在实验环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人体解剖实验”为例,通过3ds Max建立的人体结构模型,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人体模型进行浏览,在模型内部“漫游”,让学生非常直观轻松地学习人体解剖结构。
3)分布式。将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将不同地域的虚拟实验环境互联起来,支持各地学习者之间进行实时交互,共享相同的虚拟实验环境。基于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环境,系统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交互,共享相同的虚拟实验环境,适合于在线讨论式学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2.2 虚拟实验的特点
虚拟实验除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多感知性以外,相比传统实验,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
1)虚拟实验的开发成本比较低。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仪器价格昂贵,并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然而虚拟实验只需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就能模拟真实仪器的实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的需要。
2)虚拟实验可被大范围使用。虚拟实验对应用环境的要求不高,只需提供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知识的学习,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在微生物这门课中,模拟有害生物对人体攻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与记忆,不必接触危险性较强的病原体,也不存任何安全隐患。
2.3 目前网络虚拟实验所存在的问题
1)网络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没能和如何实施实验教学过程相结合。已有网络虚拟实验的一般模式大致包括预习、操作、考核三个部分,如果按照它来设计与开发,显然背离了实验教学的本质意向。实验教学的宗旨在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应采取将实验原理和实际应用结合的方式来讲授实验原理,再现知识赖以产生的客观事实,引导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以“技术为中心”的构建方法所导致的问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软件开发人员无意中应用“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软件功能为出发点,以技术功能与实验现象为中心设计,侧重从呈现方式、实现技术等角度进行设计开发,将教学内容罗列到虚拟实验系统中,而较少综合考虑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设计,无形中使“教育产品”变成“技术产品”。
通过对15个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调查与分析,大部分网络虚拟实验提供“看”的经验,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与真实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展开相差甚远。因此,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参照真实教学活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实验教学活动展开前的教学设计以及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的一般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3 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3.1 实验分析
根据学科特点,细致剖析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了解实验的本身目的、原理、过程及特点等,更重要的是分析实验难点,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虚拟实验中需要制作的模型及其精细程度、交互和反馈环节,从而确定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切入点。
3.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主要目的是为学习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展。
3.3 界面设计
大部分网络虚拟实验都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因此,根据实验内容的主题来确定具体的功能,从而进行页面布局的设定。当教学信息的呈现布局不够明朗时,很容易使信息加工系统的认知负担过重,学习者就势必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用于思考这方面问题,从而加重认知负荷。一般情况下,目标用户都是确定的,但因安装不同的浏览器会造成显示样式不统一的情况,故要提前考虑相关CSS样式的影响。
3.4 技术选择与开发
遵循技术适当性原则,综合考虑具体实验内容及所需交互方式,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来开发虚拟实验。涉及多种技术,包括页面控制技术、3D建模及交互控制、数据库开发技术等。现今主流的建模工具主要有3ds Max、Maya、AutoCAD、CATIA等;3D交互技术有VRML、Cult3D、Flash、Virtools等,要视个人的熟练程度与问题的复杂性而定。
3.5 测试与评价
开发出来的虚拟实验产品,需要进行一定的性能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该系统是否存在内存泄露及死锁等情况,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依据。性能测试脚本是描述单个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的HTTP请求序列,常用的工具有ApacheBench、Load Runner、TestDirector与Rational Robot等。
参考文献
[1]郑颖丽.体验式虚拟实验[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
[2]欧阳玲莉,等.PBL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之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28-29.
[3]王晓燕,宋效先.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20(5):82,F003.
[4]杨宏伟.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38-39.
[5]马蓓,夏金辉.计算机仿真与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8(1):104-105.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后续动力;培养与加强
新课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这届的初一学生比上届的要活跃很多。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这一学期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等。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式的、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不好把握。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学生情况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的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4.继续开展多种形式新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开展新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原动力。同时,鼓励语文教师自主和集体学习。农村中学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进城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课堂环境,也是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重要途径。
5.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语文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14-01
1 中职教育学科定位及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之分析
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中职教育的整体定位及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站在对中职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上才能找到改良语文学科教学问题的途径。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切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中等职业高中的教育实际上是把文化基础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工种培训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教育。那么语文教育的目标又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见,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所有理论及实践的出发点与起始处。笔者认为,中职语文的教学应该站在实践为主的认知上,语文在中职的教学中应该格外体现其实践性强的一面。简而言之,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发现,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空中楼阁”之感,教学内容与实际专业相脱节,实用性不高。下面笔者将以中职教学特色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创建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2 突显特色,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适应性途径之解析
2.1 明确中职语文教学重要性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语文学科都是常常被忽略的科目之一。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学生长期阅读大量的书籍,它并不能像理科一样能较迅速的提高成绩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这种学科特点令学生不再把学习时间放在语文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即使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文成绩的提高上也显得事倍功半。再者,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普遍基础能力就更容易忽视语文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便可以顺利就业。笔者认为,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宣传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改变语文教学困境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学生不片面的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有用处才能改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抵触心理。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一些语文中励志与创新的文章或句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应明确的表达出学好语文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观点来引起学生重视。
2.2 运用新课程理念为中职语文导航是提高中职语文创新性的基础
毋庸置疑,新的课程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建立一个开放而生动的教学课堂。这种理念更加明确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听众”始终无法自主的参与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应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语文教学的内容。中职语文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那么笔者就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比如要求教务处安排一次集体活动、要求后勤部门延长供电时间等。学生们通过合作方式,列举各种正当理由试图去说服有关部门同意他们的想法。这个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改善着自己的讲话方式及语气,锻炼了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正是中职语文所追求的应用性效果。
2.3 多样化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语文应用性的重要途径
多远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生硬、闭塞的气氛,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一直在研究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合于中职学校的职业化教育,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语文化”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选取应聘作为语文项目教学课程的“项目”应聘是最能体现出一个学生文学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及谈吐交际能力的一个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我所给的不同单位、公司做出不同的面试规划,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写求职应聘信、制作简历以及最终的面试,全程的参与到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逐步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与专业结合设计不同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语文职业化的关键
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这个不同就是要求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中职的语文教学少了高考的压力,主要围绕着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内容,因此,更加容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那么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学会根据专业挑选课文与调整教学内容。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尽量挑选陶冶情操的美文、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文章、汽修应用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多选择一些简单、励志性的短文。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设计不同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就应以实际操作为主,课堂就要加入实际语言训练的环节。通过这样与专业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学”与“用”脱节,令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科所学。
2.5 改良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是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性的保障
笔者认为,要想让中职语文教学摆脱尴尬境地应逐步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摆脱升学压力的中职教育评价体系应更多体现出人性化与实践化特点。选拔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令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压抑,如何学校能将组织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成绩的评价指标,那么学生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对待语文的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五种方式来改善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和陷入的困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以及利用新课程理念作为改革的导航是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与专业相切合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令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应用性与实际操作性,改变中职语文学科的“空中楼阁”感。新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犹如一缕春风一样,带走了我们长久以来的烦恼。但笔者认为,改革之路必定会曲折万分,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社会成员的共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树鑫.加强与专业学科间联系完善语文实用性教学――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生本教育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4):63-64.
[内容]
但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却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唯“应试而教”,不重视素质教育的现状,这是令人忧心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语文教育战线广大同仁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今天刊发这篇文章,目的在于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思考这一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怎样,主要看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前还主要看测评成绩。高中语文教学,则主要看高考成绩。高考语文成绩无疑成为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仪。于是,人们便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所画的圈子内,探测着、研究着、品评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考评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
国家教委虽曾三令五申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可具体到教育业务部门的教学评估,却又往往失之偏颇。每年高考各中学甚至每个毕业班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升学指标,所教学科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譬如,所教学科成绩与地区、县、乡同类学校相比,位居哪几个名次可以获奖,位居哪些名次将要受到处罚。且高考所教学科成绩直接与年终评优、晋升职称、入党提干挂钩。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一些地方和学校又相继出台了一些名目繁多的考试。诸如:第一轮摸底考,第二轮质量检测考,第三轮竞赛评比考,第四轮综合测试考——考,考,考,似乎考分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不论语文教学进度如何,教学活动怎样安排,一切都要为考试让道。我们并不怀疑测试对教学质量具有评估作用,也不怀疑测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促作用,但这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是否有利于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不少语文科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的现状出现了: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的内容我一概不教。譬如:高考考多音字、形近字、多义词、近义词的辨识,那么我在授课中就教这方面的知识;高考考文段关键词语、关键语段的分析,那么我就索性把每册基本篇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关键语段挑出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考名言警句的识记,那么我就把名言警句收集在一起让学生背诵。近些年来,高考多考材料作文、看图作文,那么我就重点训练学生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至于与高考干系不大的内容也只有束之高阁了。为了对付考试,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授课只重视考试的内容,不重视非考的内容;只重视基本篇目,不重视非基本篇目;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原来以指导阅读、写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做题、解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来使用的引导式、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方法,代之以填鸭式、点划式的训练模式。君不见,为了使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语文科老师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范围,研究不同内容、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翻阅资料、汇编试题、刻印试卷。并美其名曰: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孰不知,针对性加强了,而学生负担加重了,阅读面、见识面却变狭了,读的内容、识的内容也变少了。
更有甚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也分为三六九等:有了拔尖生、希望生、提高生、后进生之别。高分生自然是教师的掌上明珠,百般娇宠,可给开小灶,给加餐;低分生一时半时难以提高,自然要受到冷遇,可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并美其名曰:集中精力保证重点。结果“重点”是保证了,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样的应试教育何谈“有教无类”?何谈提高学生素质?怎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大目标?怎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光靠课堂上读那几本语文教材,光靠课堂上做那些无穷无尽的语文练习题能行么?光靠培养班内为数极少的几个尖子生,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吗?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即便有些学生的语文高考能得高分,能升入高校就读,但又有谁能保证他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能好?谁能保证他不是高分低能呢?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教学大纲》明确地阐明了语文的性质,阐明了语文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叶老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语文科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教会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阅读文章,准确地获得信息;学会写作;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且以此为工具进而学好、用好其他学科。也只有如此,“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责任”。那么,目前的语文教学,能尽到这样的“份内责任”吗?光靠让学生死读那么几本教材,死记那么若干条文,怎么能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应试文章的写法,怎么能使学生一辈子随时随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中学语文的应试教育再也不能“浓化”了。
通过1993年以来的"3+2"的新高考语文试卷,可以较好窥视出淡化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新动向。
一、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回顾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只是象征性地增加了实践环节,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实际上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就业中无法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无法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对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予以改革,将从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在具体进行高职英语实践教学规划的过程中将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英语知识水平等,进而明确学生的需求,并从此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实践活动,那么在具体开展英语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并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此可以锻炼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可以灵活的、准确的运用英语这门语言,那么无论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还是未来工作,对自身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无论是出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考虑,还是强化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考虑,进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改革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对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予以改革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
(一)良好开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听说实践教学
但就对大学生英语司机考试予以分析,确定英语听力的分值比重已达到35%。这也侧面说明了我国教育部侧重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之中能够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基于此,在改革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之际,应当重视英语听说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就是详细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而明确学生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的需求,合理规划学生感兴趣的高职英语听说实践教学活动,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经典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演绎,最终评判那个小组表演最佳,如此可以锻炼学生所英语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出一段英语听力,让学生共同讨论听力内容,反复听力、反复讨论后必然能够增强学生听力能力。
(二)良好开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读写译实践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除了要注重英语听说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之外,还要良好地开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读写译实践教学活动,以便将阅读、写作、翻译巧妙结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规划设计英语读写译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提出英语主题及相关问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几篇难度适宜的英语文章,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文章阅读、翻译,写作,如此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