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德育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3-06-21 09:05:36

导语:在德育的重要途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1篇

关键词:礼仪 道德 礼仪教育 必要性 重要途径

高校教育中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而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一大难题。高校学生品行现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德育不仅依靠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上,更主要的是应把目光放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因此,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礼仪课程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约束人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性特点,同时,礼仪规则简明、实用、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不断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道德也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道德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的载体,人们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人们对礼仪的学习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的内心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中应首先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道德规范细化为具体礼仪行为上,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不受约束、依赖性强、独占欲强、不善合作,表现为公众场合语言粗俗、不守秩序、课堂上时间观念差、随意说话、玩手机、吃零食、不重视仪表、穿着打扮过于随意,遇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经常发生,以上种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我们不仅要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常规管理之中,还需要在大学德育课程中增设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

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职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礼仪素质教育。2009年曾有研究者对十二所高校600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访谈,在被调查者中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修养尚需提高,认为应在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学生占87.8%。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特别要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学识学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模仿力最强,幼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校开设礼仪课程能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幼儿教师,使幼师有意识地用所学的礼仪来全面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礼仪课程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把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开设公共礼仪课程非常必要。

礼仪教育应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教育做起,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系统学习和培训,根据不同院校专业特点,教材内容分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编写公共礼仪和行业礼仪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特点,选用2010年5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常识全知道》。本课程开设一年,从教材中选学以下内容:个人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略讲;学校礼仪:(教师仪表礼仪、学生仪表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电话和网络礼仪;餐饮舞会礼仪;节日民俗礼仪;涉外礼仪。以上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又有所侧重。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联系对照法和实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分辨、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此论文是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幼专生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纯梅,范莉莎.现代礼仪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 汪建民,丁振宇.礼仪常识全知道.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

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大,……把自己培养成为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说的美是广义的美,它包含艺术、音乐对人的诚挚的态度”。

下面就艺术教育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做深入探究。

一、艺术教育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所谓艺术,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形状独特而美观,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电影、戏剧、舞蹈等等。

因为艺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如果说,科学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反映世界,那么,艺术则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世界。例如,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对典型情境的描述,刻画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以及女孩的美丽梦想。通过阅读作品会使学生提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清楚地观察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儿童的不同命运。

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能够鼓舞学生以高昂的热情去改造世界,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曾经鼓舞了千百万人民奋起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和平年代,《歌唱祖国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人们便会想到红日蓝天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各行各业的人们正齐声高唱赞美伟大的祖国。“跨过高山,越过平原”就会想到高山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脚下,自己在攀登高山,正在广阔的平原上纵马奔驰。这样借助歌声蕴含音乐美的力量,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崇高的理想。

二、艺术教育与德、智、体、劳教育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艺术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制约,相互促进。

1.艺术教育和德育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

孔子主张“尽善尽美”,墨子主张“务善则美”等等,艺术教育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人和感染人。使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熏陶,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庄严雄伟的万里长城,现代化的浦东建设,移山填江的三峡大坝的建成,不仅会使人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且也会使人联想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能激起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的歌曲,不仅歌唱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更歌颂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当同学们唱这首歌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古老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有多少英雄儿女,在黄河两岸的山冈上和青纱帐里保卫黄河,为保卫全中国而浴血奋战。

2.艺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要欣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艺术上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的修养越高,那么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反过来说,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是不会有美的享受和美的思想境界的。这就是说艺术要以智育为基础,同时艺术中又包含着智育的成分,艺术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学会运用艺术手段去认识世界。艺术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都有独特的作用。

3.艺术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如果说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美与善的结合,艺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是美与真的结合,那么,艺术教育与体育的关系就是美与健的结合。小学生富有游戏性的体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创作”。在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协调、优美和富有节奏感,学生体态的健康和匀称,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生动活泼、积极乐观的性格等,都是艺术因素的具体体现。小学生的游戏和舞蹈,更加具有艺术的特点。

4.艺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创造性的劳动就是艺术,艺术产生于劳动,人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艺术的表现。劳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劳动就成了创造艺术的源泉。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课堂活动 课程理念 活动设计

一、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教师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它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教学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课堂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呼唤。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活动优化设计策略

(一)课堂活动类型

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活动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呈现活动,即呈现新的语言内容的活动;(2)操练活动,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3)交际活动,指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

(二)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设计有效可行的课堂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1)Purpose,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2)Skills,指活动所侧重训练的听说读写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力;(3)Level,指活动的难度,即该活动适合何种水平层次的学生;(4)Materials,指活动中要使用的文字、图片、实物和各种相关的资料和教具;(5)Procedure,指活动的先后程序和具体内容;(6)Number of Players,即活动中的人数控制和分组安排;(7)Variation,指活动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已设计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和调整。

(四)课堂活动优化策略

1.注重内容的生成性和真实性。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投入而没有生成的精彩。只有预设而缺少生成的课堂活动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性的课堂活动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活动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

2.提倡多样性。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新目标七年级上册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为例。此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情态动词can 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用法。此单元的话题是“加入俱乐部,谈论自己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型活动:(1)个人才艺表演,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2)成立“个人俱乐部”,运用情态动词can介绍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3)复习和巩固谈论爱和特长的表达法。通过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通过谈论彼此的特长和爱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最后,笔者设置了如下情景:学校将举行音乐会,我们班要组建一支乐队,请介绍一下乐队的号手、鼓手、小提琴手、钢琴手、吉他手和小歌手的情况。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将全般学生分成8个组,其中4个组是应试组,其他4个组是招聘组。每个招聘组负责乐队成员的招聘工作,如撰写宣传语、制作招聘海报和设计表格等。面试完成后,4个招聘组的代表根据表格内容分别汇报本组的招聘情况。这样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兴致盎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体现生活性。“教育即生活”,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应保持着生活的素材、样态,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例如,在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的教学中,设计的任务是“跳蚤市场”。学生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调动了所有学过的句式:

第4篇

但是,任何一种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

朗读和背诵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朗读和背诵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l.朗读的具体方法。朗读也可以说是第二模仿,所以也要求字正腔圆。朗读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切不可又回到他们原有的音调,同时要求自己坚持用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来教学。这样时间长了,可形成比较固定的带有“洋味”口音。在学生朗读时可以把声音录下来,听一听,这样你就会找出学生的差距,发现学生的弱点。模仿和朗读是练习口语的第一关,一个连朗读都结结巴巴的人,口语也肯定不会好的。朗读材料很多,比如各种比较浅显易懂的口语经典篇章,包括各种口语教材,听力教材,精读课本,甚至一些泛读课本都可以。有磁带的先模仿,后朗读,没有磁带的也可以有意识地按英美音调朗读,很多语言、词汇和表达方法便自然上口了。语音语调也随之会好起来。

2.背诵的具体方法。练习口语不免背诵一些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大量背诵篇章、结构,但是时间证明,很多初中学生不喜欢背诵。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个方法归属到熟读和复述两个方面来。首先熟读原文,然后按复述步骤进行。

朗读次数多了,又进行大量的复述,也就能背诵了,而且其实际意义要大于单调的背诵。但是背诵一些名篇名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可以以某句型某惯用法样本,口头多造一些句子,以巩固之。由浅入深,造连续的几个句子,直到能够较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学生的思想。

第5篇

当前的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现状,首先是建后服务不到位和管理不畅,基于缺乏规范性及专业性的管理指导,导致很多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各项规章制度并未严格执行等,限制了水利工程自身功效的发挥;其次,管理过程中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因为农民是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应当多参与建后管理,但由于政府各集体多为其主要管理者,使得工程的产权出现了模糊性,使得工程得不到完善的管理和维护,对其更好的使用有一定影响;最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如其技术含量低、责任心不强等等,抑制了工程作用的发挥,加之管理者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旨在工程于短期内完工,不够重视起后续管理,无法体现管理的实效性。

2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必要性及重要性

2.1是完善农田水利供给的基础

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极为重要,因为其有助于农田生产中灌溉问题的解决,是完善水利供给的重要基础,如通过加强罐区基点位置的正确选择,尽量节省对应的灌溉资源等等,对于农田水利供给的完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于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有助于对所在地的水土资源及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借助这种方式,能有效预防较严重生态问题的出现,具体说来,需要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发展,进而促进水利工程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2.3是推进依法治水的需要

在新时期对水利工程的运用中,依法治水应当贯穿其全过程,综合看来,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才是实现依法治水的前提,借助于规范化的建设及完善的后续管理,的从使得所在地的水利工程恩能够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最大化发挥其效用,促进农业等的发展,这才是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表现。

3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首要的便是完善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具体说来,应当对其设立村级、乡镇级及县级三级管理层次,以人为单位,进行对三级管理机构人员的具体落实,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应的管理费用应当有县级财政支出,实现对建后管理的有效支持,此外,对于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当前的管理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具体划分,按照工程投资的份额比例来进行,如其中涉及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所以,其对应的产权也是归国家所有,若是由集体投资,显然其对应的产权应当是根据投资额大小划分的股份制产权分配,对于个人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显然其产权是归个人所有的。

3.2建立完善的维护资金保障方法

当前的水利工程发展中,维护资金对于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其=具体的来源方面,应当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收入情况,加之水费收取和国家补贴,一起来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维修等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水费价格,使得资金的筹备更为统一合理,确保水费在农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有关部门核定完善的-情况下,在区域的公众聚集进行水费的公示,加强收取过程中的有效监督,避免的收取水费不公的现象出现。

3.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在新时期的水利工程管理及运用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其是确保整个工程有效运行的关键,在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过程中,显然需要对其设立不同的层次,并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供水范围从高到低监督机制的建立,此外,也应当运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去监督和检查对应水利工程的工作情况,最后,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有效的运营,很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对新时期水利工程的更好管理及运用,助推当地农业经济等的更好发展。

3.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当前的很多水利工程建后管理而言,当地的农民应该成为其管理的主体,但是=根据以往的发展实况来看,显然很多的农民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未完全掌握,这也使得对应的建后管理受到了影响,基于此,为有效提高其在工程管理方面的素质和相应技术,应当结合其原有的管理基础,定期开展对其的教育和培训,结合以往的水利工程管理案例,在完善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有效促进自身对相关技术及方法的掌握,进而提高其管理的科学性和积极性,此外,为了验收其对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的掌握情况,应当对管理人员实施-不定期的考核,对于其中通过考核的人员,让其继续担当水利工程的管理职位,对应的,对于未通过考核的人员,则应撤销其管理职位,保证管理人员的素质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还应对其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促进管理的法制化、合理化发展。

4结语

第6篇

那么,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呢?在工作实践探索中,我认为良好的师生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师生沟通?沟通有何意义?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就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是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保证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幼儿,在回答不出“比7多1”“比7少1”的数是多少时,我让他再想一想,他却一本正经地敲着脑袋对我说:“我的脑袋不太好使,奶奶说里面生锈了,很笨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泽泽,你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回答出来的。”在区域游戏时,我把材料都投放在那里,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泽泽,终于使泽泽学会了数的组成、相邻数等,泽泽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

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前题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力量、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有一次我请小朋友把看到的春天画下来,小朋友们都认真地画着,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很漂亮,这时,蒋威均拿着一张黑黑的画过来了,我看见后好奇地问:“咦,均均,你的春天怎么是这样的,说给我听听,好吗?”均均见我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春天到了,我在黑黑的泥土下面种了许多种子呢!”我觉得他的画很有创意。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师生在良好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良好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例如“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不准动”等的说法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午后活动,小朋友们都在区域游戏,周佳霖小朋友在美工区看着书折着照像机、火箭、抽抽鸟等物,立体感很强。我主动走过去要求她教我,佳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有点迟疑地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旁边的何碧瑶连忙好笑的大嚷着:“真滑稽,陈老师怎么还要小朋友教呢?”明白了她们的心理后我坦然地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呀,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我的话,她们点了点头,很快佳霖就教我折火箭、抽抽鸟,不仅这样,她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平时不太多话的佳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折的火箭、抽抽鸟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我反映周佳霖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像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良好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励幼儿再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会打击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

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他们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跟你大声说。中班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际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以积极地态度来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由此产生心理的极大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

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题。

4.适时的原则

第7篇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始终生活在游戏中,游戏通过虚拟情景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自主游戏时的心态是最佳的心态,它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孩子的“聪明”从哪里来?“从玩中来、从思考中来、从探索中来”,他们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育与游戏既彼此独立又互相统一。

游戏和教育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教育是一种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而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束缚的、游戏者自发选择的活动。受教育者在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而游戏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表现自我。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突飞猛进,家长们都望子成龙,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家长和社会意识到。令人欣慰的是,农村幼儿园也已开设到了行政村这一级。幼儿教学本应以游戏为主,家长总是急迫地想让学龄前儿童学会演算与阅读;而有的幼儿园,教师简单地把幼儿教学当成了知识教育,一味地教儿童拼音、写字、算数等,课程和小学一年级没有两样。事实上,一味孤立地灌输知识,不仅与幼儿教育的本质不相符,幼儿游戏的天性被压抑而没有得到释放,更会产生反感情绪。幼儿教学的重点是智力开发,但智力并不等于知识,智力的发展并不能通过对知识的积累而获得。知识学得越多并不一定越聪明,而智力水平的提高却会使接受知识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掌握知识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 新时期;德育教育;中小学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来讲,就承担起来了激发和营造出孩子学习兴趣和爱好的第一个育人环境,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家长也看到和感受到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家庭来讲,孩子的教育培训投资就成为他们彷徨不定的选择,在为了快速提升和解决就业的大思路下,很多家长选择了技能培训,作为培训的学校和部门来讲,这又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且此举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方针和政策。

一、通过树立良好形象来教育学生

很多时候其实给学生树立一两个典型的形象是对他们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大家所倡导的正面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就来源于这种典型形象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得到来自同学的羡慕的目光和看到贴满墙报的小红花,这是现在大多数小学老师都在使用的教育方法。调查也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孩子需要和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需要自己在完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然很多老师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直接过渡成了一种参照对比,这从某种程度来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从而越加恶化,开始害怕和厌恶学习,最后恐惧学习,所以树立良好的身边形象,是我们从德育教育手段实施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成绩考核中,教师应该适当应用,更不可成绩决定论来使孩子有了偏激的想法和激动。通过某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教师通过班里同学的表扬,通过每一位同学的独立发言和赞许,让大家都看到良好形象的事迹和举动,并以此来学习和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多数同学积极向上,另外也是对典型的监督和管理,敦促他更好的以身作则,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不间断的来维护和树立新典型形象,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级中同学学习的楷模,这会极大的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积极向上和班级荣誉感。

二、通过媒体来教育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搜集和整理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和关心的事物和动态,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并通过正面教导,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上个世纪中期,基本上每一位学生的目标都是教师、人民或者医生,因为孩子身边见的最多或者听的对多的就是这些人的事迹,也有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中有了这些人的想象,事隔数十年之后,今天可能更多的孩子树立的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的时候就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有飞行员,可能有律师等。

是社会的发展使孩子能接触和看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军人物,记得有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七岁的孩子因为经常在体育新闻中听到很多体育明星的名字,就非常崇拜他们,时常要拉着他们去给自己买一些体育用品,也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体育明星。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节目或者科普知识的讲座也是他们学习和了解外界的介质,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来进行德育教育。

三、通过身边故事来教育学生

身边故事的教育方法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可能更可行有效,因为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讲,都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的,能完完全全的了解和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分析和引导,让他们能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辨别是非。曾有一位朋友就时常喜欢带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聊天,大家开始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觉得自己去聊天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带上孩子去呢,这容易消磨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后来大家才发现,他通过这种方式有力的帮助了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使孩子知道身边的事情都做不好,身边的人都相处不好,将来如何在社会上和人搞好人家关系。

举一个最简单的实例我们来看,假如你身边有一个从小就非常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孩子,现在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罪人,那么你对此会有什么感触,可能家长和老师说再多的实例都不及这一例对孩子更有震撼力,因为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让他看到实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让他们明白很多虚幻的例子感受不到的东西,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和人物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孙建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08

[2]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2008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礼仪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69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讲文明,知礼仪,才知道怎样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我校的中职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差,品质低,无力考取大学,无奈才到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的。这些学生的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常做出许多不文明的行为。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他们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人际交往,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中职生的礼仪现状

我校部分学生礼仪现状表现在:纪律方面,不尊重师长,课堂纪律差,上课时间吃东西、说话、玩手机、睡觉,更有甚者上课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甚至自由出入教室。与同学交往方面,不相礼让,没有宽容心,时有蓄意闹事等状况。言行方面,随口脏话、粗话,随意丢弃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很大,着装暴露,趿拉着拖鞋出入教室,与校园环境不和谐。中职生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中职学校应看到礼仪教育的紧迫感,开设礼仪课还为时不晚,让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2 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要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尊重,礼仪是最基础的行为规范。与人交往,如果有好的人品和道德修养,办起事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要立足于社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功立业,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学礼、知礼、用礼,明白怎样做人,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通过礼仪教育,让中职生明确言谈、举止和仪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中职学生,为将来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生将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研究了许多成功者的案例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现代社会不缺人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待人、言行文明、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开始成功的人生。

2.3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在学校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不仅是教育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校园充满和谐与温馨。

3 实施有效途径,将中职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3.1 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开设专门的《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都与缺少教育的人相差万里。因此,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种礼仪活动,逐渐培养礼仪行为习惯

学习礼仪知识,目的还是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礼仪修养,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如在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中,明确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提出礼仪要求。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教育,对文明行为开展评比活动,以班为单位,评比出“礼仪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使者”等荣誉称号,让学生认清美丑。

3.3 为人师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常常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严格规范教师言行,提高教师礼仪素养,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

3.4 注重养成教育,营造校园礼仪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礼仪环境的氛围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如在校园内设立礼仪宣传栏和板报,教学楼墙面及楼道设立礼仪标语,教室内张贴礼仪规范制度等,宣传、普及礼仪知识,让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个人命运及社会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的养成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在养成过程中,既要学习礼仪知识,充分运用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社会这个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以强化自身的礼仪修养,才能把礼仪文明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7.

[2]金正昆.礼仪金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