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20:52:38
导语:在基坑变形监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也开始大规模兴起。基坑也因此逐渐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坑施工问题,确保其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键。而现阶段城市建筑的基坑施工通常在建筑密集区域采用支护桩开挖基坑,这种方式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的建筑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避免破坏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通常会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1 监测项目的布置
在进行变形监测之前,要对基坑本体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在对基坑本体进行监测时,要对基坑本身的状况进行了解,检查基坑所在的地表是否发生开裂的情况,基坑周围有没有发生变形。如果发现基坑底部有隆起的土体,或是外侧土体在竖向上发生位移,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有关基坑周围的环境,对地下水位以及其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都要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决定地下水位以及相邻建筑物的监测方案。
2 监测点的布置
在布置监测点时,要先在不受基坑影响的区域内设置好监测水准基点、后视点以及监测基准点,这样设置点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点不受基坑的影响。在设置这些基准点时,要结合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等来充分考虑监测点的设置问题。监测点通常设置在基坑滑坡部位的前沿区,或者设置在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但监测点的设置位置最好的选择是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除了监测点的设置位置要合理之外,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设置监测点时,就要考虑到监测的位置问题。对地表的开裂问题的监测方法一般采用标记法,对没有产生开裂的部分保持持续监测,防止以后产生开裂,对于已经开裂的地段,必须不断进行观测,及时记录开裂的宽度,整理好监测结果,分析地表开裂的发展趋势。
3 监测的实施条件
3.1 制定监测方法
第一,监视装置的监测基准点以及监测点必须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若要准确观察基坑的位移情况,必须应用精度较高的全站仪;基槽开挖后才可以观察基坑的沉降问题。在实践时,可以用精密水准仪及测斜仪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轴力计测支撑轴力等其他参数,在设置监视装置的过程中,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采用先进的设备,设置好监测装置的安装路线,一切按标准准备就绪以后,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记录好监测信息。
3.2 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频率要根据基坑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来确定,在基坑刚刚开挖时,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每天监测一次;时间越长,基坑慢慢开始位移,位移程度会慢慢接近预警值,这时监督频率则可以开始增加;等到基坑的基础底板施工完成之后,可以开始减少监测频率,把监测次数慢慢减少到一天一次,直到土方回填,就不需要再进行监测。
3.3 监测精度
根据基坑等级来设置监测点,对于相邻的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以及变形的高程中误差以及点位中误差进行重点监测。
3.4 确定监测报警值
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坡顶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以及边坡墙体的水平位移。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在设定基坑变形值之前,确定侧壁以及基坑的安全等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监测报警值。坡顶的水平位移速率如果连续三天内都在每天3毫米以上,则必须停止施工,预警,并继续对基坑的变形量进行监测。如果建筑物的周围或者底部出现剪切破坏的痕迹或者其他的危险征兆,如陷落、隆起、涌土等,必须发出警报,施工人员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4 监测管理
4.1 监测过程的管理以及记录制度
土方开挖过后,就可以开始监测点观测,然后可以采取护坡施工,在开展护坡施工后,要对整个施工程序进行科学的管理。实施护坡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好基坑的变形情况,按照设定的周期来进行监测,及时整理观测的结果,将所得信息制成表格,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中所存在的问题整理分析,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2 构建信息反馈制度
对于基坑监测的结果必须构建健全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于对基坑变形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解决,避免阻碍施工进度。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汇总和整理观测结果,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填写,对不同观测点的变形情况进行汇报。同时,业主、项目经理以及监理工对于监测结果和工程问题具有知情权,工作人员也要将监测结果及时汇报给他们。当数据变化明显,临近预警值时,相关部门要立即引起重视,及时解决问题,使工程顺利展开。
4.3 制定应急措施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因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危险情况,就会使施工陷入困境。在合理的急救措施的支持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险情给工程造成的损失。为了及时解决基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组建成一个专门的监控小组,由项目经理作为整个监控小组的组长,带领监控组成员负责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在基坑监测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护坡的结构变化,除此之外,对墙移以及墙体和管线的变化情况也必须进行监测。其次,在监测时,如果发现支护结构的位移程度较大,就需要立刻回填土方。在回填土方时,如果使用挖土机来进行回填土方就可以有效的达到控制位移的目的。同时,在位移较大的地方,可以应用超前支护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保证了稳定性之后,才能继续开挖。在开挖前,如果出现了流沙层,就必须在开挖前采取一系列加固措施;同时,为了防止支护结构的位移超过了预警值,可以事先准备好沙袋,用沙袋来反压,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程度。这些应急措施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破坏施工质量,一旦出现危险,即可有备无患。
4.4 监测技术措施和报告的提交
要使基坑监测的质量得到保证,监测技术的合格十分重要。在正式监测开始之前,必须制定相关监测技术措施,严格把关监测设备,规范监测方法,检查的仪器要精确和严格,保证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意外,确保监测项目的监测精度得到保证;尽量将符合路线的方法应用到水准测量中,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监测仪器的质量,派遣专业的监测人员,精确记录监测结果,对结果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研究,不可毁坏监测报告或随意涂改数据内容。监测报告是对监测结果的反映,一般包括监测过程和工程完结两个阶段。监测过程是指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工程阶段性的状况和数据变化进行记录,把每一个阶段的状况整理好,做成监测报告递交给相关部门,便于整体掌握整个工程,及时解决问题。工程完结监测报告是指在工程结束后,将整个工程的监测数据递交上去。监测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所用设备、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等内容,以便于了解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基坑支护工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基坑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建筑使用的功能性以及周边施工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基坑支护的方法有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桩锚支护等方式,虽然这些支护技术逐渐成熟,但每一种支护方式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需要实时监测基坑的位移,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便可及时进行调整。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基坑开挖工程的顺利进行,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使我国的建筑发展步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关键字 深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
Abstract: Monito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s a key link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link of modern engineering, but als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reduce project accident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their own in th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with three kind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n comm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s an example,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are briefly analyzed,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peephole view for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crack.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工程建设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对空间的利用不仅表现在由地面向高空的拓展,同时也表现在由地面向地下的延伸。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中,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铁交通系统、地下商场以及过江隧道等利用形式随处可见,成为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形式。而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大规模的深基坑工程施工,由于深基坑的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还都不成熟,施工中常常存在着各种不断变化的影响因素,目前,仅靠设计理论和工程经验难以解决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往往造成巨大的基坑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较恶劣的影响,因此,基坑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相关问题概述
、变形监测的目的
通过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土体和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的最新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和周围建筑物以及其它构筑物的变形状况,把实时监测所得到数据和工程设计中的预期数据进行多方面、系统化的对比论证,根据对比得出的结论,对施工技术和工程参数进行重新评估,以判断施工计划是否有必要进行修改,以适应下一步的施工方案,为后续施工的开展提供实时的信息数据支持,达到信息化施工的要求。为施工方案的制定、安全和环保措施和设计方案的改进提供第一手的数据支持。
(二)、变形监测的项目
深基坑的变形监测是一个范围广泛的工程监测过程,由于深基坑施工中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物存在千差万别所以具体的监测项目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个人认为一般情况而言深基坑的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如下表所示:
表1:深基坑变形监测项目表
该图表为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的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一般项目,实际操作中具体监测内容以实际施工条件为基础制定,本表格仅供参考之用。
二、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简析
(一)、垂直方向(沉降)的位移监测
主要是围护墙顶部的垂直位移变化和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道路沉降监测。
1:沉降监测中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分析
在基坑外(一般离基坑50米以外)埋设三个水准基准点作为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要求埋设的地点要不受施工的影响,土质有相当的稳定性,为保证沉降观测结果不受水准基准点可能存在位移和沉降的影响,必须定期对水准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核,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三个水准基点相互验证其稳定性;支撑轴力的监测一般是在支撑立柱的顶部焊接钢质构件布设监测仪;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道路沉降监测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或者是其它构筑物的拐角处,离地面20CM高的地方,并且要尽量避开水管,窗台护栏等有碍于视线观察的物体。
2:沉降监测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沉降监测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准点和观测点的首次观测一般为三次往返观测,以采集到最为可靠的初始值;以后每期均为单程观测即可,由所有的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二)根据水准控制线路,观测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沉降点变化,支撑力柱的沉降量变化,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各沉降点的高程。
(三)设站和立尺要注意避开如起重机、塔吊等危险施工器械的下方,避开混凝土搅拌机、施工现场配电房等干扰源。以免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
(四)和许多工程监测一样,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当沉降观测外业数据采集完后,应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以计算出各基坑监测点的高程,再计算各点在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积沉降总量,计算各点的沉降速率等。
(五)监测所采用的设备和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行业标准,并且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可采取多种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不必局限于一定之规。
(二)水平方向的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主要表现在内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变化监测、围护墙的顶部水平位移变化监测、深层水平位移变化监测等几个方面。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分析
基坑施工中,基坑从外形来说主要呈现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两种,在实际监测中为了确保观测视线的长度不大于200M,通常在基坑的拐角处布设3个或3个以上的工作基点;根据设计中关于围护墙的预期数据在支护结构顶部冠梁位置以埋设观测墩的形式布设观测点,架设的观测设备要注意避开支护结构中的安全栏等有碍视线的物体,以免造成观测失真。
2:水平位移监测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有如下要点值得注意:
(一)规则形状(如长方形)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多重方法可供选择;基坑形状复杂(形状不规则),需要对基坑不同方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有小角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可以采用;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时,还可考虑采用GPS测量法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监测观测方法。
(二)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监测仪器对同一项目进行监测,确保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三)固定观测路线、观测方法和露天作业时间。
(四)采用极坐标法进行位移变化监测时,一般选取基坑水平长边为X轴,垂直长边为Y轴进行坐标计算。
(三)倾斜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倾斜监测的方法分析
基坑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倾斜监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定其倾斜;二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要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等;通过测定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确定倾斜时主要是通过把斜测仪和探头组合后,采用:钻头埋设、以及预制和捆绑埋设的方法进行测量。
2:倾斜监测的要点分析
结合倾斜监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倾斜监测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测斜管应以垂直埋入;埋在桩体或者是地下连续墙中的斜测管应与钢筋笼 扎牢。
(2) 测斜管的一对导向槽和基坑方向要保持垂直。
(3) 要以测斜管中的不动点作为测量基准,一般把管底作为测斜管中的不动点。如果护坡桩、地下连续墙的插入比不大,无法保证底端不动,则应以管顶为观测点,测量该点的水平位移,计算出测斜管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
三、结论
深基坑变形监测是深基坑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众多地下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按照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范围,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和测量设备是做好深基坑监测工作,实现信息化施工的决定因素。以监测手段创新为突破口、高技术设备为依托是搞好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进《深基坑监测技术探讨》《技术与市场》2011年04期
1城市建筑区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以及意义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不小于5m的基坑,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就需要具有周密的设计、精心的施工以及周全的变形监测。在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大中型类型的工程或者对周围的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往往在进行变形监测时很难借鉴以前的经验,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对应的改造,做好基坑的支护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来确保深基坑能够得到安全施工。之所以进行深基坑监测,目的主要有以下4点:①能够为我国的信息化施工建设提供重要依据;②为设计实现优化提供重要依据;③是实现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④能够对深基坑施工周围的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行深基坑监测的意义则是主要表现在:首先,需要借助监测所得的数据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对应的指导,充分了解该进行何种类型的工程方案设计;通过观察施工环境以及周边的环境,保证地下设施所受到的影响能够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能够对施工全过程可能面临到的危险事件,进行有力避免,并且还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为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提高了保障。
2城市建筑区深基坑变形监测内容和基本方法
城市建筑区基坑监测的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围护桩、水平支撑发生的应力变化;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围护桩顶的沉降;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对基坑内外部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地下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以及土压力的监测;基坑外部土层的分层沉降等。在选择基坑的监测方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要结合场地的条件、设计要求、基坑的种类、周边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保证所选用的监测方法能够有利于施工现场的顺利进行,还要简单易操作。当前对深基坑的变形监测中,国内外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有物理模拟法、经验公式预测法、数值模拟法、半理论版解析法以及非线性预测方法等。对于城市建筑区的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来讲,它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它们分别为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支护结构的外力监测、对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对周边环境以及外部建筑物的监测,这4个部分的内容,又分别保含若干个小的方面,比如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就包括对自身应力的监测以及支撑结构的应力监测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工程案例
3.1工程概况
此次选取的城市建筑区基坑施工是广东省某项目的施工,该工程拟建设4栋高为25层的楼房,主要分为两个基坑,基坑之间的距离约为95m,所开挖的基坑面积为10200m2,深度为13m。在基坑中每隔40m就借助放坡土钉挂网喷混凝土进行,剩下的部分则采用支护桩进行基坑支护。经过现场勘查判定该处的施工建设属于A级建筑类型,基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高达一级。之所以基坑施工非常复杂是因为在基坑的周边还存在十几栋的房屋建筑,基坑的边缘距离房屋建筑的最近距离甚至都不足2m,另外在基坑的周围还埋设有很多电缆、煤气罐、水管等设施。
3.2监测的对象
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其中又包括支护桩、土体、地下设施、建筑物等。
3.3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
(1)监测网。监测网又分为平面监测网和高程监测网。在铺设平面监测网时,由于建筑区周围的建筑非常密集,所以借助导线布网的方式,在保证不会受到基坑变形影响范围之内布设基准点,考虑到工作点比较容易发生变形或者破坏,所以需要多次设定工作点。在除此布设控制点,总共布设了15个点,导线网的总长约为2km,另外边长长度在25~250m左右。按单位方位角和坐标开始计算,在经过平差计算之后,测角中误差在正负1.7分,最弱点点位中误差±2.5mm。高程监测网则设置基准网点7个,其中包括1个起始点和2个结点,精度能够评定每公里测量偶然中的误差±0.5mm,全中误差±0.3mm。
(2)监测点。监测点的类型主要包括位移监测点、沉降监测点、支护桩监测点以及土体监测点等,监测点的位置一般会设置在基坑周边以及底部、周边的建筑物、基坑支护桩等位置。
3.4变形的测量
考虑到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借助通视进行测量会比较难实现,所以在监测支护桩的监测点、房屋监测点以及土体监测点的测量时,会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按照四等导线观测的相关要求,多数要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最终的取值要在经过红外仪改正之后的数值。沉降监测点则是需要按照二等水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测量,保证所取的测量结果的误差要小于±1.3,争取将平差计算之后的所有误差均控制在±0.2mm中。
3.5对测量结果的校验
由于基坑的施工场地过于狭小,所以工作点用的基准网点受到施工的影响会比较大,发生了很大的水平位移甚至有的被破坏。另外在监测过程中还出现过几次不同程度的补点破坏,都及时得到了修复,采用基准网的点作为起始数据。在把工作点恢复之后,对计算结果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大测角中误差、最大坐标闭合差进行相关检测,发现它们都符合相关要求。按照四等平面的要求对以极坐标法测量的基坑支护桩监测点进行计算,将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定支护桩监测点,并对基坑支护桩两两监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检查,发现监测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70m,直接测量的监测点的水平角和坐标反算水平角最大的夹角差在7″之内,边长差均小于1.6mm。对高程监测点则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对3个一等高程基准网点进行联测,测量方法是将其中的两个点作为起算,然后借助数学的平差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将剩余的那一个一等高程基准网点的平差数据和已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相差为0.1mm。
3.6结果探讨
通过对此次基坑施工变形的相关监测,我们知道当平面监测和沉降监测水平在达到一定的精度之后,借助沉降监测点的沉降数据是能够推算出在一定高度之内房屋建筑所发生的水平位移以及倾斜角的,并且所推算的值和直接测量的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吻合性,推算结果不仅和变形有关系,而且还和两沉降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有密切联系。当监测的对象比较高时,则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对它的影响,比如日照、风力、温度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较高观测对象的变形、扭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结语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坑在施工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形态实质上由其内在的力学规律所驱动,可以断定通过监测数据的挖掘分析完全能找到表象数据所隐含的规律。因此以系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采用先进合理的数据分析手段,发现监测数据特征和工程危险之间的联系,对于控制今后工程的施工风险,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深基坑变形监测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不断出现基坑土体开挖施工对临近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首先由于基坑施工带来邻近土体垂直位移,引起邻近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最终造成上部结构变形的情况;其次由于基坑施工带来邻近土体的水平位移,导致邻近基坑的各种地下管线产生应变而破坏。所以,研究深基坑变形监测对深基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十分重视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的实时监测,有精确的电脑数据采集系统,随施工进展跟踪和反馈地质条件、土体、水位、支撑应力等的变化,以完善施工或设计方案。监测项目具体包括地下水位、水土压力、桩顶或墙顶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撑应力与变形、坑底隆起、深层土位移、邻近建筑物和地下既有设施的沉降或裂缝等因基坑开挖和降水而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化。
目前国内主要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进行深基坑工程监测,监测内容有基坑支护位移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应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坑内土层监测等,主要仪器有:测斜装置、钢筋计、孔隙水压力计、水准仪等。
二、深基坑变形预测与监测方案
1、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值的确定
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的控制值是深基坑施工监测的核心。确定一个合理有效适用的控制值也是深基坑设计施工的关键内容。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只有对基坑支护、基坑外土体及相邻的建筑物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是伴随着地铁施工全过程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在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着基坑施工安全,而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安全形成威胁。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不同的基坑工程环境应有不同等级的变形控制要求。
基坑监测布置方案
(1)工程概况
宁波轨道交通2 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线路全长28. 350 km。全线共设置车站22 座,其中地下车站18 座,高架车站4 座。其中2 号线8 标汽车市场~ 甬江北站区间是宁波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的一个地下两层明挖区间,区间地下二层设有双列位停车线,地下一层为物业开发层。区间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型式为0. 8 m厚地下连续墙。区间总长337. 132 m,宽17. 8 ~ 19. 3 m,明挖基坑开挖深度16. 2 ~ 17. 2 m。
区间基坑开挖范围内地质为: ①1填土、①2黏土、①3淤泥质黏土、②1黏土、②2b层淤泥质黏土、②3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②4层淤泥质黏土、③1层粉土、粉砂夹粉质黏土、③2层粉质黏土、④2层黏土、⑤1层黏土、⑤2层粉质黏土、⑤3层粉土、⑥2层粉质黏土、⑥2a层粉土、⑦1层粉质黏土和⑧1层粉砂、粉土等。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浅层孔隙潜水类型和深部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区间典型地质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地质断面
(2)基坑监测布置方案
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位移变形情况,以及钢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以便与设计相比较,通过这种信息反馈,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宁波2 号线8 标地铁区间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内容有: 基坑外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基坑外水位观测、钢支撑轴力和地下连续墙墙顶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下图所示:
图2 区间部分监测点平面布置
(1)基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由于基坑的开挖,使得基坑外侧土体由于应力场的改变而产生沉降,影响显著区域一般在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在垂直于基坑地下连续墙边线外共布设剖面沉降监测点,每一个开挖段布设一组测量断面。每一测量断面在垂直基坑方向2 倍挖深范围内布设5 个沉降测点。每隔50 m 左右布设一个断面,与墙体测斜孔相对应,每断面点与点之间的间距为5 m 间隔,由5 点组成一个断面。
(2)建筑物监测点。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都会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能根据监测信息实时的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内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
(3)基坑外水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孔沿基坑周边布设,每40 ~ 50 m 间布设一孔,保证每侧至少布设1 孔。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以下1 m。
(4)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是在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支撑轴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合围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对支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出评价。支撑轴力每24m 至少确保有一组墙体变形的监测点,每两个开挖段有一组支撑轴力监测点。在混凝土支撑上各布设钢筋应力计断面,每个断面在支撑四边中心的主筋上对称安装4 个钢筋应变计,在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
(5)地下连续墙墙顶变形。监测地下连续墙顶部变形监测点对应地下连续墙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
深基坑变形预测与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的结果如下图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由图一、图二可以看出,基坑周围各个测点的地表累积沉降位移值以及地下连续墙墙顶累积沉降位移值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各个测点的累积沉降曲线基本相同,变形速率较为均匀。地表沉降位移平均速率与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位移平均速率均在一个数量级内,两种沉降位移值均随着基坑的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时间内,距离基坑近的地表沉降大于距离基坑远的地表沉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基坑附近的地表变形情况,同时较少堆载及重载机械的逗留、行驶,尽量保证一个安全距离。同时当基坑开挖进行时,沉降速率增大,当支撑架设完毕后一段时间内沉降则逐渐反弹,所以应该根据沉降的变形曲线合理安排开挖的时间及开挖断面。
由图三可以看出,所有钢支撑均受压,未出现拉力。基坑开挖采取分层、分段、放坡的开挖方式,从2 月份到3 月底,基坑一直在第一、第二层开挖,基坑的深度相对有限,未出现拉力、松脱现象。此时,钢支撑轴力的增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大。
由图四可以看出,基坑外水位变化在2 m 内,同时从建筑沉降回弹现象也可以得知,基坑外地下水位变化较小。其中在3 月2 号至7 号一直出现大暴雨,导致水位出现上涨。
图一 地表累积沉降时间曲线
图二 地下连续墙墙顶累积沉降时间曲线
图三 钢支撑轴力增量时间曲线
图四
总结
地铁基坑工程的监测对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也是实现信息化施工所必须具备的。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以及受力特点,为安全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余志成,施文华。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71- 81.
[2] 汉,黄书秩,程丽萍。深基坑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82- 404.
[3] 李东海,刘军,赵智涛,等. 盾构吊装对竖井的实时监控量测[J]. 市政技术, 2005, 23( 2) : 131- 133.
[4] 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GB 50299- 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内力变形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57-02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不断扩张,我国的基坑工作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质量的不断增加。而基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这就要求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之间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同时基坑工程在每个地方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不一样,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基坑的变形情况也不同,而其中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开挖地区的土体物理性状。
1 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监测要求
基坑的变形现象主要体现在在3个方面,支护墙体的变形、基坑底部的突起以及地表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对支护结构变形的预测是作为基坑变形的一项最常见的预测,因为基坑支护墙墙体的变形就会导致墙体的的外侧地面发生变化,促使基坑内的位移和底部土体的拱起。由于受到地质水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就使得我们在实验室内而得到的支护机构应力变形等数据域实际测量工作中得到的数据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为看了让实际检测的数据和实验得要的理论数据相一致,我们就可以从实际的检测到的数据用反分析的方法去修改计算机模型中的一些参数,再根据这些参数,运用正分析的方面从而计算出下一个施工阶段的数据。
2 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控制措施
2.1 控制要求
基坑变形主要控制方法主要为加深、加刚、加固、降水、随挖随撑,增加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加固被动区土体,控制降水减少开挖时间,随挖随撑,缩短暴露。
2.2 控制措施
2.2.1 冻结+排桩支护技术
地基冻结排装桩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种技术互相结合取长补短,是一种大胆的技术创新,将含有水的地基坑的封水结构,利用排桩和内部的支撑系统来作为受力层用来抵抗水土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现在的岩土力学这方面的基本理论还不是很成熟,就使得运用这种技术所得到的力学数据与实际检测到的数据还是有很大的出入,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次的进行工程检测,将信息反复的比较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工程的安全的进行。冻结止水适用于各种不良地质,并且基坑越深,经济上、工期上的优势也就越大,特别是对地下水丰富的软土地层就更加具有优越性,适用于25 50米的大型和特大型基坑,矩形、圆形和其他几何形状的施工。
2.2.2 型钢+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的主要工程就是可以抵抗侧向水土的压力已经能够有效的驻足地下水渗漏,目前这种技术主要引用在深基坑支护。目前主要是使用的是以下两种结构的形式:一种就是在水泥土墙中插入断面交大的H型钢,主要是利用型钢能够承受的侧压力,基本上就是不考虑水泥土的承载能力,水泥土只是作为止水幕墙,而型钢一般也是不需要喷涂隔离剂,等到基坑工作结束以后再将型钢拔出,达到节省钢材的目的。另一种方面就是在水泥墙内外两侧压力比较大的区域插入断面比较小的工字钢等,这种方面的原理就是利用水泥土和工字钢的共同作用来承受水土带来的巨大压力还可以有效的止水。成墙厚度可低至550毫米,围护结构占地和施工占地大大减少。废土外运量少,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工程造价较常用的钻孔灌注排桩方法可节省20% 30%。该技术可在黏性土、粉土、砂砾土使用,目前在国内主要在软土地区都有成功应用。这种技术目前可应用在开挖深度15米下的基坑围护工程。
3 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控制辅助措施
3.1 严格分包管理
在基坑工程方面,一定要强调建设单位不得将基坑工程分为几个部分承包给不同的单位。基坑环境包补等位二级以及以上的单位,在围护设计前必须要委托给有一定的资质的房屋检测单位,通过对周边建筑物的倾斜、差异以及沉降结构的接侧来确定其对基坑检测的影响,从而作为设计单位未来确定基坑变形控制标注的一个依据。对于在基坑工程施工当中比较关键或危险性比较大的工段的时候,施工方必须要求设计人员应驻在现场,以防止不必要的危险发生。而总到单位必须对基坑工程中的一切的质量安全问题负全责。
3.2 强调监理管理
在基坑工程开挖前进行严格验收是建设单位必须要的一项强制要求,只有拿到总监理工程师亲自签署的开挖令才可以实施。对于以下行为建设单位不接受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的上报给当地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如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等隐患时,监理下达书面指令要求其整改或者暂停施工而拒绝实施的。
3.3 注重施工堆载管理
设计单位应明确堆载限值和基坑周边堆载范围。由于临时需要在原定的堆载范围以外堆土的,施工单位必须要要经过明确的查验以后制定对应的方案,从而来确定具体的堆载限制和范围,并且申报给总包单位等到验收以后才可以堆土的。另外在已经建好的建筑物周边堆土或者是覆土的,也是要建设单位必须要跟原建筑物的设计单位之间进行协商和核算,由于地面堆载对周围建筑物地基造成的附加变形,经妥善协商处理好以后才能进行施工。
总之,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密切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所引起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同时积极进行管理,确保每个基坑工程都能安全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单永新.新建地下车库深基坑工程监测控制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4):70-73.
[2]曾彩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型式与工程实例[J].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2006(7):44-46.
[3]刘二栓.深基坑工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有色金属设计[J],2004(1):45-47.
[4]齐干,陈学军,朱瑞钧.BP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5):22-26.
【关键词】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误差;精度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超大型深基坑越来越多。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做好其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关于这方面的探讨是有实践指导作用的。
2、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特点分析
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中,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时效性、高精度、等精度。以下为详细分析:
(1)时效性
对于一般的工程而言,时间效应是不存在或者不明显的,但在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由于监测工作需要配合降水以及开挖的过程,因此时间性比较鲜明。正是由于变形监测具备时间性,因此其测量结果属于动态结果,有时候几个小时之前所测得的数据往往都不再具有意义。基于此,在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中,要确保随时进行,一般频率取为1次/d,如果测量对象变化非常快的话,则可以适当增加每天测量的次数。另外,基于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时效性方面的考虑,需要监测方案以及监测设备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即使在大雾天气或者夜晚也能够很好的适应。
(2)高精度
在我们普通的工程中,误差限制一般在数毫米之内就足够了,举例来说,针对60m以下的建筑,高差中误差限值取为2.5mm。但是对于超大型深基坑来说,在其施工过程中,其环境变形速率有可能处于 0.1mm/d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确保测量的精度,使用一些普通的方法以及仪器是难以实现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使用一些较为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3)等精度
在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过程中,监测的往往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变化值。举例来说,对于普通建筑,我们需要将建筑物在地面定位,而对于深基坑变形监测,则只需要对边壁相对于原基准位置的位移进行测量就可以了。正是由于基坑变形监测的等精度特点,使得这一监测工作中有很多自身的规律:基坑监测过程中,考虑到环境条件影响,前后视距有可能无法相等,甚至前后视距具有非常大的悬殊,但其结果却依然可用。
3、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是可以被细化为很多部分的,比如变形监测首先又包括水平位移监测、沉降位移监测以及周边水源的监测。其中,水平位移监测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将主要对其进行探讨。
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方法,它们的精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应用过程中范围也有所不同。具体来看:测小角法主要是在基坑之外的一段距离上建立一个基准点,然后对基线进行选定,最后于基准点之上进行精密经纬仪的架设对基线和测站点至观测点视线间微小的角度变化进行精确测定,其中水平位移的变化主要可以利用Δi =Δ α· si /ρ这一公式进行计算。整体来说,这一方法计算以及操作都非常简单,但由于场地要求比较高,而且基准点距离基坑要达到一定的距离,这样才可以基坑变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此外,此方法对基坑形状要求也有一定的要求。
至于交会法,主要是通过变形观测点以及两个基准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对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测定,并最终求出变形观测点位移变化量。此方法较多的应用在曲线桥梁、拱坝等建筑物的位移监测中,对于解决一些形状不规则建筑物的基坑变形监测发挥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方法中,观测次数比较多,而且测量误差也比较大,计算较为繁琐,因此也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活动标牌法主要是把活动标牌分别安置到每一个观测点之上,在观测的过程中,确保标牌中心于视线之内,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在活动标牌读数尺上测定观测点对于基准线的偏离值。这一方法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计算,可以直接获取结果,但是其要求也比较高,加之成本也比较大,因此也并不完善。
最后,全站仪法主要是将高精度全站仪架设到一个固定测站点之上,然后选择另一个固定点当做后视点,对各变形观测点平面坐标进行分别测定,在将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分析出水平位移变化值。此方法计算及操作是非常简单的,有很多优势,不过成本较高;另外,当前此方法最高精度为(1 + 1) ppm,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基坑变形监测需求是满足不了的。
4、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误差分析
受限于篇幅,很多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展开,这里主要对水平位移监测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一问题,笔者将借助以往工作的某一工程案例:某一二层地下停车场,基坑开挖深度平均8.25m,周边长329m,平面面积5476㎡,支护形式为 “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索”结构。
在其水平位移监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极坐标法,共设20个监测点,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工程测量规范》以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此外,在观测的过程中,为减小误差,主要使用多个测回测量取其平均值的方法。具体来说,点位中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位移点点位误差和观测距离以及测角中误差为正比例关系。
5、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精度提升措施
要想提升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精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而每一个角度又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这里依然以水平位移监测为例进行探讨:
针对基坑形状不规则的情况,要先于合适的位置选在固定的定向点与观测点,不需要对所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是否处于这条直线上进行考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量的使水平位移监测点所在基坑边界线和水平位移监测点至固定观测点连线间的夹角尽量变小,针对具有比较大角度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如果测距工具的精度并不是很理想,则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固定观测点数量来提升精度。此外,我们要对水平位移监测点所在基坑边界线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到固定观测点连线之间夹角以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到固定观测点的水平距离进行监测,并将其当做对水平位移变化量进行计算的元素。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过程中,我们要于固定测站点之上架设高精度经纬仪,然后依照准定向点对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角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可以将首次作为初值,然后对测量角度和初值的差值进行计算。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一方法是完全可行的,不仅比较简单,而且非常方便,也能够符合我们精度的要求。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要注意一下两个小的细节,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度。
首先,角度等于0的时候,如果缺少了距离方面的考虑,那么依照上文的方法进行计算所得出的水平位移变化量相对于实际变化量是要大一些的,这种情况虽然可以对基坑安全性进行提升,但导致了纳伪误差,因此要结合具体的现场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其次,对水平位移监测点进行布设的时候,尽量使水平位移监测点至固定观测点连线和其所在基坑边界线间夹角小于 60°。如果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且测距工具的精度也并不是很理想,则可以增加固定观测点数量来解决这一问题。
6、结语
要想真正做好超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以上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受制于篇幅,文中有太多东西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探讨。因此,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彬,张长福. 试析深基坑开挖监测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0(10).
[2]叶韬. 小议深基坑工程施工测量与施工监测[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03).
[3]基坑监测的监理控制要点[J]. 中国建材资讯. 2010(04).
[4]周兆华. 某深基坑开挖监测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09(03).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逆作法;基坑监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但是由于城市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高层、超高层建筑等仍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高需求。因此,建筑的地下室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基坑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从某个角度来看,虽然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大多类似,但是由于建筑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此时,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方案,那么工程中往往会含有更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监测,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消除存在在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城市中,为了满足人们的高要求,通常会设置多层地下室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逆作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施工手段,它能够有效的解决深基坑支护难的问题。这种结构通常是将地下结构来作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在我国沿海地区,这样的施工手段随处可见。相对于普通支护施工手段而言,这种具有刚度大、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等优点。所以如果建筑的地基出现了变形,那么采用这种方式就能够对其有效的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变于土方基坑的开挖。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主要有5栋30层高的住宅区组成,采用的是框剪结构。这5栋建筑的5层属于商用区域,上部为住宅区,在该建筑的下部有三层地下室。在本工程当中,与其他住宅以及商业区域有一路之隔,基坑与道路最近距离约13m;南侧最近距民宅及商住楼约25m;西侧紧邻商务楼及新城大道,最近距离约8m;北侧为工业品批发市场,离基坑最近距离约16m。
基坑开挖面积18270m2,支护结构580延长米,开挖深度约14m,±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4.150m,基坑周边自然地坪绝对标高平均为3.900m。支护结构采用直径1000mm的钻孔灌注桩+3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利用±0.000层平板结构作第一道内支撑,第二、三道内支撑顶面标高分别为一5.100m和一8.700m,基坑中间设钢立柱承受竖向荷载,采用逆作法施工。
1.2 地质条件
由于本工程位于沿海地区,我们对该工程的土质条件进行勘测,其土质大致以灰色层粘土为主,这种土质的可塑性较强,但由于含水量过大,所以压缩性也就非常大。
1.3 水文条件
在本工程中,地下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地上潜水;二是地下承压水。在进行开挖基坑的过程中,基坑内部所存在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而且这种水质主要位于上部土层当中。但是在表层的图层当中,由于含水性相对较差,所以表层存在的这种潜水量也就相对较小。另外,由于地下水位会受到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每一年水位的变化一般在±1.0m左右,经勘测者对潜水位的勘测,其深度在0.3~1.3m之间。而地下的承压水会存在于基坑的最底部,而此处由于土层厚度不大,并且分布不够连续,所以其含水量也就不大,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2 监测方案
2.1 监测目的及内容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其检测目的有以下加点:1)保证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这是监测的最基本要求;2)对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3)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监测人员必须按照施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且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个人的相关经验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监测。
2.2 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施工全过程都需要监测人员在一旁检测,一直都是施工竣工为止。在基坑开挖之前,监测人员需要对各个项目进行测定,并应将次数控制在2次以上,然后将各个参数进行计算,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可以取各个参数的平均值。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坚持每天一次的频率进行检测,等到基础底板浇筑完成之后可以慢慢减少频率。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那么监测人员需要随时对工程进行检测,以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
3 监测成果分析
3.1 围护结构侧移
围护桩墙及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是确定基坑围护体系变形和受力的最重要观测手段,采用测斜手段进行观测。本工程不仅对围护桩侧向位移进行监测.且对围护桩外侧对应的土体深层位移也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土体深层位移曲线与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很相似。监测全过程中,围护桩侧向位移及周边土体深层位移均在40mm内,基坑变形控制较好。基坑底板浇筑后,围护结构变形基本稳定,坑底附近侧移反而有小幅回归,这是因为随地下结构的施工,基础底板和结构梁对整个围护体系形成了有效约束。随结构自重逐渐增加,坑底以下被动区土体回弹受到限制并产生少量压缩,为整个围护体系提供的反力逐渐增加,从而使围护桩侧向位移及周边土体深层位移出现少量恢复。
3.2 立柱竖向位移
基坑内支撑跨度较大时,一般都架设立柱桩。立柱的竖向位移(沉降或隆起)对支撑轴力的影响很大,竖向位移不均匀会引起支撑体系各点在垂直面上与平面上的差异位移,最终引起支撑产生较大的次应力。若立柱间或立柱与围护墙间有较大的沉降差,就会导致支撑体系偏心受压甚至失稳而引发事故。
3.3 建筑物沉降
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地表下沉,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的沉降.这种沉降一般都是不均匀的,会造成地面建筑物倾斜甚至开裂,应严格控制。周边建筑物与本基坑均有一定距离,西侧商务楼距坑边最近约8m,属重点监测对象。结合监测数据可知,该商务楼的沉降最大值为-9.3mm,差异沉降在2mm以内,沉降数据均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由于该商务楼采用桩基础,因此基坑开挖对其影响较小。
4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基坑大开挖技术相比,采用逆作法施工能够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并且能够将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上述基坑工程的实践,我们采用了逆作法是工,将地下室结构合理的利用,以此作为永久性支撑,加大地下结构的刚度以及抗压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基坑的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
参考文献
[1]李琳,杨敏,熊巨华.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4):66―72.
[2]应宏伟,王奎华,谢康和,等.杭州解百商业城半逆佧迭深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1):79―8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方法;成果数据处理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土地供应的日益紧张,高层、超高层建筑是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主流建筑,现在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不少基坑开挖出现外地面下沉、底坑隆起甚至基坑失稳造成坍塌的现象。检测不完善是出现类似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深圳市国都高尔夫花园3基坑支护工程阐述对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1、工程概况
国都高尔夫花园3期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新洲片区,新沙路与新沙街交汇处,楼高168米,用地面积约7464平方米,其中地下室 5层,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为-17.1米。基坑平面面积较大整体呈现 L 形,项目周围均为道路以及高层建筑为主,而且周围埋藏着水、电、气等各种管道。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会对周围造成严重的破坏。
2、检测目的
在地下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根据测定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顶和周边相关实体的变形,对于土地以及支护结构的状态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便随时掌握周围土地以及支柱材料的动态,为项目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科学合理的指导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工作合理安全的顺利进行。
3、监测技术的措施方法
3.1 监测项目要求
根据施工特点以及基坑支护监测分布图,结合工程支柱结构以及土体作用确定以下监测项目。如表1所示。
3.2 监测时间和频率
首先在基坑开挖前准备阶段就预先测定初始值,在基坑开挖初级阶段每3-4天测量一次,在急剧开挖和变速加快时每天测量2-3次,在地下室开挖阶段每周测量一次。如果碰到恶劣天气以及非正常变形时应坚持每天测量一次,出现监测项目报警时则要每天测量2次。
3.3 监测项目报警值
监测项目报警意味着监测项目已经出现异常,需要密切关注。监测项目报以及相应的报警值如下表2所示。
3.4 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监测
(1)首先要布置三个控制基准点,三个控制基准点要布置在施工区影响范围之外和不受旁折光的影响的地方以保证基准方向的通视良好。选择一个固定控制点作为定向及检查,剩余两点组成一个边角控制网。制作控制基准点首先在混凝土地面上钻120mm深孔,在深孔内添入直径14mm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墩。每个墩的设置尺寸为:300×300×1200mm。为了保护墩位不受破坏,特意在每个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和钢盖板。
(2)本基坑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在三分基准点上采取观测1测回、观测2测回和向法观测的观测方法。使用导线测量以及前方交会的方法对深坑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系统将监测数据通过计算和整理形成相应的变形预报图表。以便对工程的开展提供数据保障。
3.5 测斜监测方法
(1)对于已经完成的连续墙、围护桩和土层则主要采取钻孔测斜,首先是要围护桩上钻Φ110mm的孔而且孔深大于基坑深度,因为一般的测斜管的外径是Φ70mm,而我们所钻的孔径要稍微大于测斜管外径。并且将测斜管放入孔内,用搅拌的灰浆把钻孔与斜侧管内部的空隙填充满以保证测斜管的牢固。测斜管安放就位后,首先将斜侧槽与测量面保持垂直,将方向调正后盖上顶盖,斜侧管顶要高出地方20-50cm以便能保持管内的干净,通畅。这些工作做完后要对钻孔和测斜管之间进行第二次回填,相比上次填充这次要采取粗砂缓慢进行的方式,,在回填过程中要经常灌水为避免塞孔,同时要有周期的检车,发现填料下沉现象时要继续回填。以上这些工作要在基坑开挖之前2周完成以为确保测斜管与桩体、墙体、土体同步变形。同时在周围用砖砌成一个保护墩和清晰的标示。
(2)观测分为正测和反测两种,按照顺序首先要进行正测然后再行测观测。于现在采用的探头是双测头结构,所以在谈侧重可以一次测量正交两个方向的偏斜量。将测斜仪放置测斜管低,从底往上每隔50cm测量一次,得到数据后,与基坑开挖前的初始值与现在的测量值相比较,得出的数值即是由开挖引起的每50cm的位移量。然后根据十字导槽的方向计算相应的位移的方向。
3.6 基坑的水位监测
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划和要求进行水位孔埋设。对于水位监测的方法也是钻孔测水井高程方法,首先根据设置点在相应的位置上钻孔,然后通过pvc管道用水位定测仪对孔内水位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与初始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4、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及反馈
4.1 数据的采集整理
通过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都有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保存原始数据,同时相关人员按照要求规定进行签字、核算并将数据整理做成图记进行保存。同时针对不同的仪器的采集方法,采用不同的鉴定和检查手段,以确定采集数据的准确。
4.2 数据的整理
及时处理和反馈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通过对比检验的方法对可能监测产生的系统误差等各种误差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准确的监测数据进行反分析计算,以便为工程项目及时提供基坑各个部分变形状态,以及及时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况,以便遇到紧急状况能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4.3 信息反馈
根据整理汇总的监测数据信息,通过相应的专业计算机软件,将监测数据转化处理成各种专业图表、表格以及变形曲线,以便能更加形象客观的分析相关的基坑支护工程变形问题。根据分析时间―位移”曲线图、时间―土体侧向位移(测斜)”曲线图、时间―地下水位”曲线图、基准点及监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一旦分析发现出现位移、变形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将提供相应的检测数据或者图示,若测量结果正常,在测量结束的24小时内提供详细的测量报表。对于检测报表要保存以便向业主提供满足要求的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1] 郑 辉,赵志川. 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应用实践 [ J] .山西建筑,2010,36(13):104-105.
[2] 徐杨青,深基坑工程设计的优化原理与途径,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2),248一251
[3] 陶聿君。对深基坑工程支护技术的论述[J].四川建材,2006(4):148~149.
关键词:建筑工程 , 深基坑,变形观测
Abstract: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would not only cause soil foundation pit pressure release, also can cause surrounding buildings foundation or line deformation, and even a serious acciden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discussion to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metho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In disasters before an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avoid disaster produ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施工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建筑物及深基坑施工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坑支护桩的水平位移进行全面的监测,变形监测的目的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变形体的变形状况,对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
2、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特点
2.1时效性。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2.2高精度。普通工程测量中误差限值通常在数毫米,例如60m以下建筑物在测站上测定的高差中误差限值为2.5mm,而正常情况下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变形速率可能在0.1mm/d以下,要测到这样的变形精度,普通测量方法和仪器部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2.3等精度。基坑施工中的监测通常只要求测得相对变化值,而不要求测量绝对值。例如,普通测量要求将建筑物在地面定位,这是一个绝对量坐标及高程的测量,而在基坑边壁变形测量中,只要求测定边壁相对于原来基准位置的位移即可,而边壁原来的位置(坐标及高程)可能完全不需要知道。由于这个鲜明的特点,使得深基坑施工监测有其自身规律。例如,普通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以清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等项误差,但在基坑监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前后视距可能根本无法相等。这样的测量结果在普通测量中是不允许的,而在基坑监测中,只要每次测量位置保持一致,即使前后视距相差悬殊,结果仍然是完全可用的。
因此,基坑监测要求尽可能做到等精度。使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位置上,由同一观测者按同一方案施测。
3、基坑测量中的仪器
适应基坑监测的上述内容和特点,具体测量中采用了很多新型的测量仪器,本文结合佛山市某基坑工程实例,介绍磁性深层沉降仪和测斜仪等设备。这些新的设备及其技术特点是传统的工程测量不能涵盖的。
3.1深层沉降仪。深层沉降仪是用来精确测量基坑范围内不同深度处各土层在施工过程中沉降或隆起数据的仪器。它由对磁性材料敏感的探头和带刻度标尺的导线组成。当探头遇到预埋在预定深度钻孔中的磁性材料圆环时,沉降仪上的蜂鸣器就会发出叫声。此时测量导线上标尺在孔口的刻度以及孔口的标高,即可获得磁性环所在位置的标高。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可以确定各土层的沉降(或隆起)结果。
深层沉降观测过程分为井口标高观测和场地土深层沉降观测两大部分。井口标高观测按常规光学水准观测方法进行。以下介绍本人在工程实际中使用的加拿大RockTest公司产R-4型磁性沉降仪,其刻度划分为1mm,读数分辨精度为0.5mm。
3.1.1磁性沉降标的安装。①用钻机在场地中预定位置钻孔(实际布设孔位时要注意避开墙柱轴线)。根据各个测点的不同观测目的,考虑到上部结构的重量分布及结构形式以及实际土压力影响深度,综合取定各孔深尺寸及沉降标在孔中的埋设位置。②用PVC塑料管作为磁性探头的通道(称为导管),导管两端设有底盖和顶封。将第一个磁性圆环安装在塑料管的端部,放入钻孔中。待端部抵达孔底时,将磁性圆环上的卡爪弹开;由于卡爪打开后无法收回,故这种磁性环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使用,安装时必须格外小心。③将需安装的磁性圆环套在塑料管上,依次放大孔中预定深度。确认磁性环位置正确后,弹开卡爪。测量点位要综合考虑基底压力影响深度曲线和地质勘探报告中有关土层的分布情况。④固定探头导管,将导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用砂填实。⑤固定孔口,制作钢筋混凝土孔口保护圈。⑥测量孔口标高3次,以平均值作为孔口稳定标高。测量各磁性圆环的初始位置(标高)3次,以平均值作为各环所在位置的稳定标高。
3.1.2磁性沉降标的测量。①在深层沉降标孔口做出醒目标志,严密保护孔口。将孔位统一编号,以与测量结果对应。②根据基坑施工进度,随时调整孔口标高。每次调整孔口标高前后,均须分别测量孔口标高和各磁性环的位置。③每次基坑有较大的荷载变化前后,亦须测量磁性环位置。
3.2测斜仪。测斜仪是一种可以精确地测量沿铅垂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单向位移,也可以测量双向位移,再由两个方向的位移求出其矢量和,得到位移的最大值和方向。本文介绍加拿大RockTest公司产RT-20MU型测斜仪,其仪器标称精度为±6mm/25m,探头精度为±0.1mm/0.5m。
3.2.1测斜管的埋设。①在预定的测斜管埋设位置钻孔。根据基坑的开挖总深度,确定测斜管孔深,即假定基底标高以下某一位置处支护结构后的土体侧向位移为零,并以此作为侧向位移的基准。②将测斜管底部装上底盖,逐节组装,并放大钻孔内。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分别与坑壁走向垂直或平行。管内注入清水,沉管到孔底时,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内由下而上逐段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③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将探头模型放入测斜管内,沿导槽上下滑行一遍,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由于测斜仪的探头十分昂贵,在未确认测斜管导槽畅通时,不允许放入探头。④测量测斜管管口坐标及高程,做出醒目标志,以利保护管口。现场测量前务必按孔位布置图编制完整的钻孔列表,以与测量结果对应。
3.2.2土体水平位移测量。①连接探头和测读仪。当连接测读仪的电缆和探头时,要使用原装扳手将螺母接上。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情况(电压)及仪器是否能正常读数。当测斜仪电压不足时必须立即充电,以免损伤仪器。②将探头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导槽上,缓慢下至孔底以上0.5m处。注意不要把探头降到套管的底部,以免损伤探头。测量自下而上地沿导槽全长每隔0.5m测读一次。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度,每一测量步骤中均需一定的时间延迟,以确保读数系统与环境温度及其他条件平稳(稳定的特征是读数不再变化)。若对测量结果有怀疑可重测,重测的结果将覆盖相应的数据。③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前后两次测量时的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读数绝对值之差应小于10%,且符号相反,否则应重测本组数据。④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测量另一对导槽的水平位移。⑤侧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取基坑降水之前,连续3次测量无明显差异之读数的平均值。⑥观测间隔时间通常取定为3d。当侧向位移的绝对值或水平位移速率有明显加大时,必须加密观测次数。⑦RT-20MU型测斜仪配有RS-232接口,可以与微机相连,将系统设置与测量数据在微机与测斜仪之间传输。RockTest公司还开发有Acculog-X2000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解释测量数据,完成分析与绘图输出等内业工作。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深度也越来越深,施工难度更加复杂化,同时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作为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开始成为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将更为重要,要不断改善监测方法、监测的内容和提高精度,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资料:
[1] 郑 辉,赵志川,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应用实践[J],山西建筑,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