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文化的现状

时间:2023-06-21 09:05:36

导语:在网络文化的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文化的现状

第1篇

前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逐渐普及,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财务作为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反映主体 ,为顺应时代的步伐必须由原来的传统会计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变。财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随着财务网络化的逐渐运行,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转变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决策信息。

一、财务网络化的现状

(一)财务网络化的内涵

财务网络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为目的,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远程处理(远程报表、报账、审计、财务监控、在线办公、在线管理)、移动办公、网上理财、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现代化财务管理新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高速发展对财务的实时动态、快捷准确的基本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做出彻底的变革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财务网络化的现状

1.我国财务网络化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财务会计点算化已经开始逐步启动 ,结合财务电算化的进程、制度管控和财务软件开发等因素 ,我国财务网络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1982年以前起步阶段。

(2)1983―1988年 推广应用阶段。

(3)1989―1998年 普及提高阶段。

(4)1999―2006年 制度规范化及软件创新结算。各类单机版软件普及使用 ,财务核算开始全面电算化。

(5)2007年至今,财务网络化的迅速崛起,企事业单位的息及时高效的反映。

2.财务网络化的发展优势

(1) 财务网络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成熟的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环境,文档资料的处理及保存更加安全。

(2) 财务网络化,使得企业财务与具体业务趋于一体化。抛弃传统财务事后反映控制的旧观念,转变为向事中、事前控制的模式。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事后的反映和控制转到事前的计划、决策与分析上来, 充分运用财务网络化的手段与方法,发挥网络化的优势,整合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信息,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事前预测、分析和事中控制,充分体现一体化的最大优势。

(3) 财务网络化,财务信息处理更及时,信息传递更快捷。在经济事项发生时立即进行账务处理,及时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和审核,账、证和表在业务处理结束的同时可以随时提交相关请求,实时生成动态的账套和财务报表,账套和报表的格式进一步得到规范,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加大了内控监督力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及时和准确的会计信息。

(4)财务网络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一体化管理,保证企业信息传递更加流畅、及时,提高整体运行决策过程中效率,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产销状况和市场状况。同时对于预算的编制更加准确,预算偏差及时修正,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财务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网络化的安全隐患

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使得财务信息系统保护安全的能力减弱,从而造成系统的信息失真、失窃,企业资金财产损失,系统硬件、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由于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层次不齐,年龄较大及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操作不够娴熟,财务网络化安全隐患较为凸显。首先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很容易被篡改、丢失,影响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其次,网络环境下的风险很可能导致未经许可的非法登入财务系统,散步网络病毒等有害程序及非法转移企业电子资金及银行存款。

(二)财务网络化企业内控面临的风险

财务网络化再给企业带来信息传递的快捷同时,传统的内控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风险的管控要求。网络化的普及,利用网络进行贪污、舞弊等犯罪行为增加。传统纸质原始凭证很难不留痕迹的被篡改或伪造,而电子的原始凭证的篡改和伪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加大了内控的难度。财务软件系统的设计,注重强调会计核算方面和管理方面的需求,内审需求考虑较少,导致审计人员的取证、分析、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对内控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三)财务网络化信息披露的风险

财务网络化信息的及时传递,信息使用者利用网络纰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一旦企业信息不全面、未动态及时更新,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以过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企业面临未及时更新信息的责任风险;财务网络化披露板块中的一些不正当链接,并非企业认同的分析和观点,很可能被信息使用者误认为企业认同的观点和信息使用,企业面临不正当链接的相关潜在风险。

(四)财务网络化会计人员业务操作问题

财务网络系统的环境下,要求每一位财务人员精通财务理论的同时掌握网络知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的维护操作,对日常网络问题进行故障排除。目前,企业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35-50岁人员掌握大部分公司主要业务,但是此年龄段人员掌握财务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财务网络化问题的防范措施

财务网络化管理有着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我们也应正视并及时解决财务网络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使财务网络化管理更好地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

(一)财务网络化的安全隐患,应设置明确的权责分工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财务网络化软件的使用者应重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加强软硬件的日常性维护。每一位财务人员的电脑都应设置登陆密码,数据在录入系统前要经过检验、审核,输入时适当分工,录入后由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信息完成后应由专人定期对网络数据进行备份保存,同时按照财务规定将账簿、凭证、报表打印出来纸质版的装订保存。

我们现在所用的ERP、SAP财务软件在登陆时设置权限及权责分工。首先,要通过内部局域网的设置,局域网连接成功后又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认证才能登陆财务系统,建议财务人员应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有效的保障数据的安全,避免各种隐患的产生;由于企业人员、岗位变动较为频繁,不在相关岗位的用户,应及时取消授权,无法取消的应及时更改密码,以免泄漏财务信息,避免财务网络化的安全隐患。

(二)财务网络化企业内控风险的防范措施

首先从财务网络化的内控源头抓起,增强系统操作的安全性。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软件和系统维护团队,但有的企业是与外部企业合作进行软件和系统的维护,应于外部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及业务操作规范合同;统一安装正版的和局域网内经过授权的系统和软件,定期进行检测禁止自行使用外部网络上的软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数据丢失。

(三)财务网络化信息披露风险的防范

企业不能因为网络的众多披露风险而放弃财务网络化,相反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措施。首先应定期检测系统安全措施同时监测各类链接报道,及时澄清企业未认可的论述;各类公开的网络数据后,及时备注对于各种预测报告和论述的责任解除声明。

第2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对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未来需努力的方向做了明确地阐述。

营造文明、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网络信息素养,以积极态度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是一种有效途径。研究基于学院10系2部的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份,收回266份,回收率达88.7%。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校园网络文化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网络资源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学院特色的文化向上传播得到了加强,网上舆论窜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软硬件建设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1]。

一、校园网络文化定位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表达形态,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对校园文化的模拟、再现和延伸[2]。校园网络文化集传媒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功能、意识表达汇聚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社区互动功能于一体,它包括校园文化在校园网的体现与延伸、校园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自动化软件等内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服务目标立足在校大学师生,因此,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应打造既时代感鲜明又能贴近我院学师生生活、既能吐槽又能畅想、既能八卦又具有浓厚归属感的文化。

二、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全院师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问卷调查中,5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较为满意,91.7%的学生支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但26.3%的学生表示缺乏信心,怕半途而废。

2、学生对目前校园网络文化不太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是先进且重要的文化,53.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院的校园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校内的网站未开通任何BBS和论坛贴吧,54.1%的学生坚决支持开放社区及论坛,若开放则会增加访问量。

3、现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体现为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等,而我院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有待提高。77.4%的学生听说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其中28.2%的学生知道公约的部分内容,仅有1.5%的学生清楚知道全部内容,其余的学生只是听说而已。问及能否自觉遵守时,69.5%的学生都回答可以遵守,但是连内容都不清楚,何谈遵守。37.6%的学生网络上不文明的言语动机只是为了发泄一时的不快,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冷静对待,即便别人恶言相向,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绝大多数的学生沉溺网络,而网络的应用情况不太乐观。87.6%的学生都不能合理分配上网时间,每天上网的时间比例为50%以下,仅有38.7%的学生上网时间比例在20%以下。266份问卷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上网,上网率高达100%。其中,57.9%的学生浏览新闻、收发邮件,58.7%的学生看电影、交友聊天、玩游戏,40.2%的学生下载电影、歌曲、软件,27.5%的学生写博客、逛论坛,22.6%的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上购物。我院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为了放松娱乐一下,偶尔打游戏,大家认为打游戏很无聊。

5、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服务少,校内网站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学生很少浏览校园网站。72.2%学生浏览校内网站的时间比例不足20%,59.4%的学生偶尔访问校内网站。学生都是被动的去浏览校内网站,69.5%的学生为了查询成绩和教务处的通知、选课等原因才访问,28.6%的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站查书,34.2%的学生会浏览学院和系(部)学生工作的通知。另一方面,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网络服务很少,只有不到44.3%的人会浏览校内网站的新闻,26.3%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21.3%的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14%利用精品课程网站,16.7%利用其他校内服务。

6、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72.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推进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只有21.8%的学生学习进步了,18.8%的学生认为学习条件好了,剩余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毫无影响、甚至学习退步了。这是由于在266位上网的学生中,45.1%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查找资料,其中仅有15.4%的学生会阅读本专业的文献。

三、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不足

1、重视显性文化,忽视隐性文化建设。学院重视学院主页、办公系统、教务系统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重视学生的“两课”教育,但是,缺乏网络道德和网络自律内容地传播。学院网站因循守旧,吸引力小,内容创新性差、缺少特色,缺乏激励人心的事迹。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没有设置相应的专栏,比如工作专栏、校友专栏。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档次不高,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对外吸取和辐射较少,与校外联系少、各系(部)互动性差,缺少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一方面,校内网站建设不够规范有序,网站页面老旧、板块单一,缺少科创类的新闻,没能利用好论坛的功能。另一方面,没有搭建一个平台加强各系之间的网络交流。68.8%的学生愿意增加喜欢的栏目后增加浏览学院主页的次数和时间,学生希望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栏目、名师访谈、专栏课程辅导答疑解惑专栏、校规专栏、网络竞赛栏目等。

3、校内网站的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布局不够清晰,学生只知晓一些常见的校园网络服务,对于新增的校园网络服务一律不知。比如我院学生处的部门网站下设有心理咨询交互平台,但是多数学生却不知有此交流平台。

4、一些错误观点和不良情绪的网上传播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我院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到网络垃圾信息和错误观念的影响。目前,我院虽然有舆论监控的机制,但是缺少一套全面、完善的网上舆论系统,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情绪,因此也无法做到因势利导。

5、部分网络服务(如教务、选课、网络下载等)使用不便利。由于服务器老旧导致反应速度过慢,部分学院网站有时会出现打不开的现象,尤其是学生选课期间,选课系统并发访问数超过1000人,导致系统瘫痪,急需解决。

四、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方向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3]。

2、加强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校园网络技术应先进,并且能够提供快捷、方便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首先,应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力度,加宽带宽,使网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优化网络拓扑,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其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提供技术支持。另外,每年有目标、有计划进行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拥有一大批校园网络精品课程,开展网上教学课程。

3、校园文化形态多样,选择多。校内网站的应多样化、创新能力强、积极发展新的网络文化项目形态,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应增加娱乐教育板块。一方面,可针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活动。比如网络竞赛、网络的部门招新,构建大型的校园网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增设学生感兴趣阅读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如:动态信息(新闻消息、通知公告)、文艺原创(小说、动漫、摄影)、师生论著(人物专访、成果推介、科创心得、博客播客)、影视作品(视频新闻、校园DV)、高教集萃(大学讲坛、名家新论、高教研究)等。

4、校园网络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突显,文化品牌鲜明。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主流舆论的网上传播,构建网络德育平台,使得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上文明公约应向日常遵守社会道德一样,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还应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最广泛地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道德伦理观。树立典型的人物、典型事迹,结合自身特色,办出符合学院特色的网站。

5、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师生感兴趣的栏目,使每位师生都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网络利用情况不太理想,需要以正面方式加以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宣传社团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志愿者义务劳动、宣传一些身边先进事迹。希望增加的栏目有:名师访谈、答疑解惑;网络竞赛、提高素质;八卦风云、知身边事;特色专栏、因时而异(如校庆、运动会专栏等);建院好声音之网络K歌;走进名企、与外联系;活动通知、与时俱进等。

五、总结

我院的校园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光纤覆盖了所有楼宇。校园网络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形成了以教学、办公、科研管理为主的服务体系。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也日趋健康、和谐。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建设和管理方面肯定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水平也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必将开创校园网络文化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勋宗,肖红.成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7-21.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它对传统的校园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了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摒弃其消极作用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现状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的精神氛围,师生在这种氛围里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并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形成其价值观和世界观。鉴于网络的迅速普及,高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平台,便于师生进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和休闲娱乐。虽然网络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所以,网络文化有好的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不好的一面,起到了消极作用。

1.1 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有其积极的作用,第一,网络文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求助于网络,并且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第二,网络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的开放性和普遍性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网络吸纳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资源。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获取这些文化资源,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学习,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第三,网络文化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演变成心理问题。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聊天等方式,把心中所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想发泄的不满释放掉,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

1.2 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

当然,网络文化有其积极作用,就有其消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严重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无形中难免会受其影响,使学生对善恶是非、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产生模糊的标准,盲目追求个人享乐、刺激的生活方式。其次,网络文化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人际交往,学生经常泡在网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使他们减少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寻找解决方法,使现实生活中的感情越来越淡薄,长此以往,其会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最后,网络文化冲击着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资源的使用没有具体的法律和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陷入沉迷的境地,比如玩网络游戏,而学生处于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状态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基于对网络文化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分析,高职院校应拿出有效的建议与管理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的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1)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度,把它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只有把网络文化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才能真正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才能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的平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这支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深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在传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才能利用好网络上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学校就要出台相应的对策,对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给予其各种奖励,以激励他们向这方面努力;在评聘职称上,向这方面的人才倾斜,提升他们的待遇。总之,所有的对策都是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

(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贴近学生的网络文化,凸显学校网络文化的特色。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网络文化打造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把本校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网络文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和学术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把网络文化创建成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内容体系,发挥其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校园里学生可以方便上网,在网络上多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板块,比如论坛、成果展示等,使学生有说出自己想法、展示自己成果的地方,多展示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网络文化才能被充分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飞,王建新.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4).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网络文化;文化网站;农村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时至今日,网络把世界接入了家庭,搬到了人们面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人们能够如此便捷地实现与世界的广泛沟通,与文化的直接对话。中国广大农村并没有在这波信息化浪潮中远远落伍,农村网民队伍近几年迅猛发展,至今已过亿。然而,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及研究却远远滞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打造网上人文乡村中国,对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利用、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并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现代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储量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应该说,农村网络文化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以2009年为例,中国涉农网站建设在2009年发展加快,从年初2.2万余家增至年底3万余家,日均页面浏览量已达120多万次,内容及形式较以前也有很大提高。但总体说来,还存在以下问题:

1.1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匮乏,与增速迅猛的农村网民队伍不成正比。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站总数达323万多个,其中农村、农业类网站只有3万余个,占全国网站总数不足1%。与此相对比,农村网民队伍却增速迅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首次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至2007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3740万,仅半年之后增为5262万人,增速是城市网民三倍以上。至2009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亿,占中国3.84亿整体网民的27.8%。也就是说,接近网民总数近1/3的农村网民,只拥有不足1%的农村农业类网站。

1.2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形态单一,缺乏创新,不足以调动网民的参与热情。据CNNIC 2009年6月调查显示:中国农村近亿网民中,只有14.8%在之前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人数不足两成。分析较有代表性农村农业类网站,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为:一是大的农村门户网站缺乏。二是此类网站多分属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布局较为分散,行业内资源整合比较薄弱。三是内容上专业性构建较多,形态较为单一,以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物质层面为主,带有泥土芳香民风民俗形态的行为文化层和乡土中国长期孕育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心态文化层以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现代农村文化构建短缺。四是缺乏技术创新与良好制作,吸引力不够。

2、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

2.1积极组织开展“电脑下乡”、“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等活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相关产品制造商及经销商、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实施“家电下乡”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电脑下乡”的力度,专门制定“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的政策,比如制定农民安装互联网络资金优惠标准和电脑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切实的优惠补贴及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改善农民受资金、技术等限制及观念影响导致网络文化消费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应降低农村上网费用,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科技大集”和走村入户,宣传、示范、培训那些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青年农民,并由他们带动更多农民认识电脑及网络,学会使用及用好网络,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的发展。

2.2创新农村网络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全社会协同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农村网络文化事业的主导推动、农村网络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的新格局。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应抓紧着手就农村网络文化发展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支持等层面,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与管理并举,大力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支持、投入和参与,引导、扶持和规范农村网络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

对于电信类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投资者来说,应在完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培育农村网络文化市场,做好农村网络文化网站的长期维护、更新与推广,并努力从内容建设、网络营销等方面提升其发展实力。对于社会各界来说,应鼓励支持网络专业人才和文化精英开办精彩乡村文化网站以及相关农村网络文化的互动式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等,给农村网民提供积极参与的平台。要培养新生代力量,将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民俗文化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课堂,加大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乡村文化,引导人们进行农村网络文化的研究设计、宣传推介、成果展示等,营造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5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河北;网络文化产业;对策;建议

一、网络文化产业的内涵

网络文化产业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产业化的方式提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网络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理解各不相同。广义网络文化产业为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从事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从狭义上讲,网络文化产业是指基于互联网络这一平台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而本文正是基于狭义的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的。

二、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的规模持续增加

2011年,我省全年新增网民400万,年增长率18.2%,增速低于去年。网民增速的放缓与全国网民整体增长形势相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当前中国具备上网条件、技能的人大部分已经转化为网民,因而中国网民增长进入了放缓的阶段。截止至2011年12月底河北省网民总数达到了2597万,网民规模居全国第5位,网民普及率36.1%,但低于于全国38.3%的整体水平,网民增长仍有一定的空间。

(二)手机上网人不断增加

2011年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1719万户,占我省网民总数66.2%。同年全国手机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为69.3%,相比之下河北省低了近三个百分点,手机网民数量仍可缓慢增加。手机网民已经成为现在网民增长的支柱力量。据悉,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下降明显,从2010年的77.9%降至2011年的71%。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上网资费降低,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业务的长足发展,以及应用服务项目不断增加。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互联网建设的投资力度,并积极推进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河北省IP地址数量、网站数量以及域名数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我省IPv4地址数量达到957万,占全国IPv4地址总量的2.9%。互联网域名总数为216685个,居全国第9位,占全国域名总数的2.8%。备案网站164212个,占全国网站备案总数的4.5%。

(四)我省互联网应用情况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我省网民在网络商务应用、网络交流与沟通等方面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11年,我省网民中使用即时通信的比例达到81.1%,与2010年比提高6.6个百分点。QQ、MSN、阿里旺旺、飞信、微信等即时通信应用使用比例上升,既和人们沟通交流的需要有关,也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广泛应用有关。

2.2011年,我省网民使用社交网站的比例为44.9%,较2010年上升2.0个百分点。但仍低于47.6%的全国平均水平。这显示出河北省社交网站用户的发展缓慢的状态,这与全国社交网站发展的态势基本一致。

3.在网上支付方面,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67亿,网上支付用户比例为24.5%,与全国网民32.5%的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网上支付与网络购物的相关性较大,在网购使用率有限的情况下,网上支付的增长也较为乏力,不及全国网民网上支付应用的整体增长速度。

三、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拥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站的数量比较少

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河北省的网站数量为65749个(网站总数不含下网站),占网站总数量的比例为2.9%,位居中国第九位。但是这些网站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网站,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站只有三家左右,分别为河北新闻网、河北广电网和长城在线。同时传统媒体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及时利用网络进行产业的升级再造,只有河北报业集团、石家庄报业集团等几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仅仅是平面媒体的翻版,难以盈利;手机报纸刚刚推出,数字杂志难以见到。

(二)网站功能和作用发挥的还较小

河北省大多数网站信息内容单调,信息更新速度慢,满足不了网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导致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远远不够。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指出河北省一周更新的网页比例为3.78%,一个月更新为20.07%,三个月的更新为6.22%,六个月的更新为8.44%,六个月以上的更新率为61.49%。更新的速度在全国处于第十位,但这并不能满足河北省高达2597万网民的需要。

(三)网络文化创意人员缺乏,原创能力不足

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河北省紧挨京津地区,虽然每年能培养3000多名专业人才,但由于在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有效促进机制,不能为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深造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六成以上选择了京沪地区发展。据统计,国内的网络游戏开发人员半数以上都集中在盛大、网易、金山等数家大型公司的研发团队中,80%的网络游戏运营人员聚集于上海、北京两地。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制约着整个网络文化产业的继续发展。

四、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加快重点网站建设,培育一批拥有影响力的网站

要充分发挥长城网作为门户网站和第四媒体优势,力争到2015年底,打造2至3个全国知名品牌栏目。加快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改造,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再造。河北出版集团、各大报业集团等实力雄厚,要积极建设、并购网站或与网站合作,进行技术升级,发展数字新媒体。河北广电集团要积极引领省市电视台发展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要大胆整合省内影视、演艺力量,进军网络游戏市场,不断扩展产业链,实现持续发展。

(二)实行品牌化、专业化战略

网络文化企业如繁花竞放,互联网信息更是浩如烟海,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政府要引导、扶持河北互联网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网络无国界,网络媒体的品牌优势是全球性的。河北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所突破。要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注重原创。产品的创作,应注重题材的燕赵特色、形式的原创风格、项目设计的市场导向。

(三)培养有能力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

首先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相关院系的建设,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略。河北省既可以利用全国著名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也可鼓励和支持河北本地的高校比如河北大学大学、河北师大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和课程,并扩大此方面的招生规模;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建立专业应用和培训基地。其次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引进网络文化专业人才特别是那些高端的或高素质的人才,并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完善网络文化人才市场,建立网络人才流动平台和储备库,打破各种阻碍网络文化人才流动的障碍,使人才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周轶昆.广东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索,2005(8).

[2]王义杰.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探讨[J].青春岁月,2009(06).

[3]徐建勇.山东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N].中国石油大报,2008-10(05).

[4]王晓兵.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理论学习,2009(09).

[5]刘绪义.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

第7篇

一、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存在着网络文化建设运行管理不当的问题,因此,导致许多网络文化建设资源都没能得到科学的统筹规划,管理职责混乱,更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组织管理方面,由于管理结构不完善带来的控制程序混乱、部门配合度不高、板块间衔接分配不明等问题仍较为严重;信息监控与反馈方面,没有一定的网络文化危机处理能力,疏导机制仍不够完善,对学生留言的处理仍停留在删除与置顶的水平,没有完善的访客交流与反馈机制;管理团队方面,年龄结构搭配缺乏合理性、学科结构间也没有有效的互补、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网络文化管理经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网络技术能力不足。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如今高校大多只重视自身教育学科及专业的系统发展,忽略了对于自身校园文化底蕴的累积与培养。在进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中,部分高校仍没有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科学合理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方法。高校提升自身网络文化建设水平的主动性不足,管理中也只能使用旧的网络文化管理方法,往往只能通过简单的堵、截、卡、拦等来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导致许多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都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极大的削弱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水平。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偏低

网络信息的传递十分迅速,所以网络信息有着极强的丰富性与客观性,这样使得许多高校学生信息浏览量较大,对于信息的审视与认知能力严重不足,因此,许多高校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较为感性与肤浅,这也导致许多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意识严重不足。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没有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对接,对于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不够全面,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较为缺乏,更加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自身网络文化建设水平,加强学生的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与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一)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进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了高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该机制的主要任务在于建设各类专题的教育网站,引导网络舆论、传播网络文化等,需要注意的时,该管理机制中不可忽略学校师生及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必须在校园建设的总规划中加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并制定出详细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案,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格局,加强高校网络管理人员网络技术水平及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组织其定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工作总结与研究。建立起完善的校园网络安全管控体系,做好信息处理、追踪及管理工作。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必须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底蕴的培养与累积。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高校必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紧迫性,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方法,充分考虑校园自身综合实际,建立起富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体系,创新传统校园文化管理与建设方法,学会运用更多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如,开设高校官方微博,以此平台来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并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还可与班级辅导员与班干部相配合,成立班级微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有效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效率。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学会应用先进的网络手段,调查分析学生的上网规律,努力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为高校管理人员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各高校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责任、政治及安全等基础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收集采纳学生的意见建议,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高校可以建立起学校的官方聊天室、qq群、官方微信等多种互动的网站,利用微信、qq、邮箱等多种网络形式,做好与学生间的网络文化交流工作,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的交流互动。此外,还可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与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还可定期在网上举办读书活动、网络知识竞赛等,加强学生的网络文化建设,从而有机地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结合起来,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社会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人类的文明也得以展现。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也具有互动性与复杂性,网络社会也有虚拟性、公平性和同步及时性等特点。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

网络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网络活动中的规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可以知道网络道德是从我国传统道德延伸出的一种符合网络文化交流的道德规范,是在网络社会中通过网络信息发生的具体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心的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的各种价值观念,网络道德涉及到个人、组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道德问题。

(三)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了符合网络技术的良性发展,网络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依据网络教育做出新的思考,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网络道德态度,遵循怎样的规范,这些都是网络道德首先讨论解决的问题。在传统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环境及内容都有控制作用,道德教育活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其内容相对固定,受教者是被动接受的,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开放动态式的教育,且内容随着网络信息的多种多样也更丰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现状

(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

网络社会中道德观念混杂,缺少具有权威的规则约束,道德标准也很模糊。这种现象使青少年通过虚拟的网络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概念,这与我国道德教育教给青少年的固定普遍的道德教育规范相背离,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基本现状

首先青少年是使用网络资源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都具有高度的接受能力及热情。据相关资料显示青少年运用网络的形式有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等多种多样的用途,也正因为这些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正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受约束和控制,L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下的青少年会逐渐脱离现实社会,而且易被其它网络不良信息所侵害。其次青少年知识程度有限,对待问题的角度不全面,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而且青少年认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可以率性而为,忽略网络道德的重要性,缺乏约束力。再次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其各种价值观念正式可塑期,由于监管不力以及自制力较差的原因,容易被网络带来的思潮以及文化所影响,偏离正轨。

三、青少年网络对策的教育

(一)加大监管力度,打击网络犯罪

在网络环境监管问题上,政府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安部门、网络文化管理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应认证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作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环境进行监管,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对各个网吧设备上安装的过滤设备要进行抽检,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侵蚀。采取有效手段建立网络防沉迷系统,预防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产生心理偏差而滋生犯罪心理。应提高反击网络犯罪的有效性,增强对网络犯罪人员的震慑力。

(二)提高青少年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道德教育应全方位的进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对网络德育工作来讲具有积极促进意义。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开展大规模且具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结合实例讨论以减少网络世界中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使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技术过程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三)加强信息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能力增强,相关教育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应积极利用网络来展开网络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以生动的网络文化传播形式进行有效传播,把正面、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网络文化之中,完善网络文化陶冶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教育,增强自身防范意识。

四、结语

网络文化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而作为思想活跃的青少年自然成为网络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同时网络文化在带给青少年新知识、新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思想,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以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来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规避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保证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

第9篇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全球网络音乐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20**年全球音乐产业止跌回升,增长了1%,贡献最大的网络音乐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5%。我国网络音乐发展更为迅猛,据统计,20**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预计20**年增长速度将超过50%。用户群也十分巨大,其普及率远远超过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

可以说,伴随着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我国网络音乐产业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但是,我国网络音乐市场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网络音乐产品格调不高、比较低俗;二是侵权盗版、非法链接、非法上传和下载等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突出;三是一些单位擅自传播未经审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四是少数网络音乐产品中出现了一些侵害民族风俗习惯、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容,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

20**年以来,文化部分别责成北京、**、**、**、**等地文化执法机构,对非法经营音乐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一批查处重点的违法经营证据。为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秩序,打击网络音乐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单位权益,文化部于20**年5月开展了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网络音乐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两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一是不具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二是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擅自从事进口网络音乐节目经营活动的。

《意见》的出台就是立足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体现了文化部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一贯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坚持疏堵结合、发展和管理并重”,不仅体现在《意见》标题上,还体现在全文内容之中。

二、首次明确网络音乐的涵盖范围和发展目标

《意见》首次明确了网络音乐的内涵,它是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二是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又被称为移动音乐。网络音乐中所指的“网络”,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它所指的信息网络是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各种以IP协议为基础的能够实现互动的智能化网络的互联。因此,网络音乐是网络产业与音乐产业、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跨越发展的产物,为传统音乐企业的转型和数字娱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它对促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意见》还特别指出,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发展目标是:鼓励扶持民族原创、健康向上的网络音乐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拓展民族网络文化的发展空间。既要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监管体系,又要不断增强网络音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民族原创网络音乐品牌。

三、重点支持原创网络音乐的发展

基于当前我国部分网络音乐产品格调不高,原创网络音乐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境外音乐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原有音乐产品的数字化进程有待加快的现状,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要求,文化部提出要大力扶持原创网络音乐的发展,鼓励扶持国内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创作、推广和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的原创网络音乐产品。同时,注重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音乐产业,加快推进富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优秀音乐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

《意见》提出,要建立优秀原创网络音乐产品评选、奖励和推广机制,奖励思想性强、艺术性高、音乐内容和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原创网络音乐产品,以不断提升我国原创网络音乐制作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国家网络文化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点。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网络文化企业来实现。为激发社会兴办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文化部对国内提供网络文化服务的企业取消了所有制、行业、地区、部门等各种壁垒,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丰富多彩的先进网络文化产品。

从我国现有音乐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为主的现状出发,大力支持中小音乐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经营信誉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音乐企业。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网络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把我国的音乐资源和市场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

五、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是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主体

网络音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既是传统音乐产业的延伸,更是日益兴亡发达的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音乐的管理政策是在我国网络文化整体管理制度的大框架下拟定。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基本管理制度有两个,一是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对进口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制度,这两项制度均是由《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和文化部《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的。

《意见》重申,从事网络音乐经营活动应当符合《规定》要求,必须由文化部批准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实施,其中包括网络音乐的进动。必须指出的是,文化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许可业务范围应当是网络音像产品经营,如果《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不包括该项内容,如许可从事的是网络游戏经营活动,那就是属于超范围经营了。《意见》禁止设立外商投资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六、明确网络音乐产品内容审查程序和要求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的规定,文化部负责在使用环节对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内容进行审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口、传播和流通未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境外网络音乐产品。凡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的网络音乐产品,一律不得在国内运营和传播。对擅自传播进口网络音乐产品的,由文化部门依法查处,并提请通信管理部门对相关网站依法予以处理。

《意见》要求,已经在国内传播而且至今仍在传播和运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应当在20**年3月1日以前,由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报送文化部补办内容审查手续,补办期间进口单位可以对其网络音乐产品统一办理补办手续。逾期未报审的,按照擅自传播进口网络音乐产品依法查处。未依法正式出版发行的国产音像产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于20**年3月1日以前报送文化部备案,取得备案文号,方可运营。

《意见》的两个附件对网络音乐产品内容审查程序及申报材料进行了具体说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部同时负责对进口音像制品和进口网络音乐产品的内容审查,审查标准也是统一的,对已经文化部内容审查(含正式出版发行)的进口音像制品需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文化部将以简化程序办理。

《意见》附件还规定,进口中国**、特别行政区和**地区的网络音乐产品参照外国网络音乐产品办理相关手续。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拥有著作权的网络音乐产品参照外国网络音乐产品办理相关手续。内地与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合资、合作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独资企业拥有著作权的网络音乐产品参照外国网络音乐产品办理相关手续。

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