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时间:2023-06-22 09:32:38

导语:在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认知冲突;建构主义;问题设置;教学策略;高效性

化学概念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概念理论的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概念理论抽象,较难理解,学生又存在前概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多种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分析、推论,再做出归纳导出概念、理论,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罗列。中学概念理论教学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编排,确定教学的目的、重点,然后分析学生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再确定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素材、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的难易及顺序,最后考虑是否需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下面是我在概念理论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考试成绩远远超过同一层次的非试验班。体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该教学策略在课题组中得到应用并加以完善,效果不错。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知欲

学习心理学认为,一个重要概念理论,是在概念理论的系统中形成和发展的。引导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概念理论系统来接纳和学习新概念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化学史、实验、多媒体、模型、挂图、学生熟悉的社会、科技、生活的例子或知识创设情境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原有观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知欲,这样认知冲突就可以在科学观点与学生的个人概念之间架起桥梁。例如,在讲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让学生回忆燃烧的定义,然后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学生回答:“是”,这时我不急于表态,而是通过实验,把燃烧着的氢气放入氯气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家看到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有目共睹的现象否定了学生前面的回答。在讲到盐类的水解时,这样创设情境: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盐的溶液显什么性?碳酸钠溶液为什么叫纯碱?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提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能把所有的反应概括吗?”接着举例:“判断Fe2O3+3CO=2Fe+3CO2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情境创设得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思考探索,导出概念、理论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导出概念、理论。这个过程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1.探究前,先要设置好问题、方法

如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个关键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核心概念理论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基本问题,巧妙设计建构概念理论的问题线索,激发学生质疑求知的潜能,提供合适的素材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依据。所设置的问题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接近概念理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的探究更深入。问题的设置可以从三方面来设疑:(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学生疑惑不解时;学生各持己见时;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等等。(2)在关键处设疑:在关键处设疑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3)在重点、难点处设疑:在重点、难点教学上恰当地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建立起相应的认识方式。在讲离子反应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物质进入水溶液中将发生哪些变化?”“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哪些微粒能发生反应?”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和动态观,从而产生离子反应的概念;在讲到稀释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不会时,再引导学生利用稀释前后盐溶液的pH数据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定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在讲到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时,可以提出有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温度改变,平衡的移动规律,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且明确研究的大体思路和实验证据。最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压强改变,平衡如何移动。让学生提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并且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的证据。

2.思考探索,导出概念、理论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解释,每个学生向其他成员阐述。在组内成员讨论评价各种观点,达成一致认识,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构建新的概念理论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组织、交流,但要每个成员都应该尽量有所参与。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解释通过科学学习过程获得的认识,最好学生要简要说明自己认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认识转变的关键过程。最后教师把小组学习的最终结果和教学目标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及知识的整合,使学生获得的科学认识融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导出概念理论。这一部分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三、应用巩固

概念理论只有应用才能掌握好,可以通过下面两种形式来巩固概念理论:

1.在进行概念理论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的科学,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发展学生对所学概念理论的认识。例如,在盐类水解平衡原理的学习中,可以联系如何配制澄清的硫酸铜、氯化铁溶液这一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也可以联系泡沫灭火器原理这一生产问题,还可以联系为什么常用热碱水清洗厨房的油污这一生活问题。

2.讲练结合

第2篇

    一.化学阅读的学法指导

    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学会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描述性的内容,要求理解能力的水平层次高。因此,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阅读主要有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方法分为速读、精读和读思结合。

    (一)化学阅读的三个阶段

    1 、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对新课的预习,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提前知道学习目标,使听课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便于听课时作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的效率。 课前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泛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这节的知识点,并弄清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上课时集中精力听教师分析、讲解。

    2 、课堂阅读

    课堂的阅读指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其目的是消化掌握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阅读是在老师的提问和指导下进行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好的阅读思考题,可以指导学生沿着科学的思路进行精读、研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一方面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提出比学生课前阅读更为深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课文本身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结构的形成。

    3 、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课后复习中进行的阅读,其目的是巩固和升华知识,其任务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做作业。在这种阅读中,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通过作业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 在课后阅读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使用有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化学阅读的三种方法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

    1 、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的阅读。 它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 1 )意群扫描试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以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掌握化学事实基本意思即可。( 2 )浏览。即对全文粗略阅读,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为目的。( 3 )跳读。即对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内容进行阅读,以便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对于速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但速读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读,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对化学事实的整体概貌无法搞清;又如浏览,无法获取化学事实背后隐含的深层的东西,仅能获取知识的概貌。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1 )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强碱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 3 )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

    2 、精读

    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 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精读的主要策略是学会聚焦。所谓聚焦,是指在阅读时抛开冗余信息和枝节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来。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上。于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内容上,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3 、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 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二.化学记忆的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且属于双基范畴,是学好、用好化学的工具知识。 要记住该记的知识,必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多种,这里只针对化学知识记忆的技巧和特点,介绍几种具体实在的方法。

    1、扣紧关键,浓缩记忆

    许多应该牢记的概念和理论,若要死记忆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且遗忘快。若从概念中扣住关键的字、词进行重点记忆,即扣住重要信息,既加深了理解,又方便了记忆。 如溶解度概念只要牢记“三定一态”,便可熟记概念而应用自如。

    2、前后联想,巩固记忆

    联想是利用信息的相关性来建立某种形式和意义上的联系,以 便 需要时进行由此及彼的信息转换。主要有形象联想和放射联想。 如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联想到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性质为核心,联想到物质的制法、用途、鉴别、分离和贮存等。

    3、掌握规律,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用一定方法进行的记忆。学习化学时,将众多的知识编排整理,抓住关键,记住特征,找出规律。如在学习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时,可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类型的特点将其总结为 “ 化合多变一,分解一变多,置换单对单,复分解两对换。 ”

    4 、加强实验,强化记忆

    加强实验教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化学实验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不仅可通过实验情景的联想,记忆元素知识。且有助于记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底要装有少量的水(或砂),从而证明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5、口决韵语,灵活记忆

    编成口决的知识内容具有整齐划一的形式,朗朗上口,这样在听觉、视觉方面都有突出一般的形式,达到易记难忘。 如常见的化合价口决;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口决等。把难记的重点知识编成韵语加以记忆,更有省时、省力之效。 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编成:复分解,两头顾;先顾头,后顾尾;顾头要看溶解性,盐碱、盐盐均可溶;可以反应再顾尾,产生气体、沉淀、水,交换离子写反应,气体沉演标箭号。

    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远不止这些,许多方法之间也有交叉,在实际运用中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验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可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化学实验的学法指导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正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宝贵的素质,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级目标。 科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可诱导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

    其次,教师应将书本上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适当增加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实验。如氯化钠溶解度的测定,回收实验室制氧气中的二氧化锰,污水 PH 值测定的环保实验等。 针对课本和习题中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给学生提供新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建立,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学好宇与掌握化学科学,除了浓厚兴趣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笔者就增养才能学好高中化学浅谈如下学习方法:

一、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一些物理现象性质等。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动手做实验,多观察试验。当然,在高考制度下,或许明白试验是怎么一回事,能答出一些操作细节,化学变化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之后进行总结,考试以前专门花一些时间集中复习试验。有些试验是递变实验,有些是操作细节实验,应该各有侧重点。

三、加强记忆

1、理解记忆

知识理解透彻了,记忆得快,记忆得牢。例如,我们在记忆醛类物质的性质时,先要理解醛基是醛类物质的官能团,醛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官能团上,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醛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了高分子全连节的组成,就可以推出其体,我们理解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就能推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这样就便于记忆。

2、比较记忆

对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通过比较,可分清异同,防止干扰。例如:对同位素,同不比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种概念可列表进行对比记忆。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等可列表对比记忆,对于Na2O和Na2O2Na2CO3 和NaHCO3,有机物中的不同类物质之间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3、歌诀记忆

对于一些需要记忆又是无规律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可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如把过滤实验操作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包括了整个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把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配平的步骤编成歌诀,“标好价,找变化,求倍数,配其它”;把分液漏斗的操作概括为“下流上倒”;把洗气瓶的操作概括为“长进短出”。把电解池中阳极的变化编为“活性原子进,惰性离子出”等。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要单纯为解题而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课后的练习是为课堂中作进的知识服务的,练前应回顾课堂的知识要点。分析某一习题时,要考虑用谈课堂的哪些知识要点,哪些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哪些是与旧知识一起综合运用。练后还要想一想哪些知识尚未应用于练习中,但还需要掌握。即练后要小结,把所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道。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六、及时复习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第4篇

高中化学的教学课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3、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 和 的统称。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脂肪。

(一)油脂的成分

油(液态,如植物油脂)

油脂 属于酯类

脂肪(固态,如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

(二)结构:(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能否发生水解反 应,水解的油脂的结构

【讲解】油脂是 与 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产物将是什么?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注: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 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 油脂的消化过程:

【讲解】油脂消化过程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水解 高级脂肪酸甘油+ 高级脂肪酸 酶

甘油

【练习】指出硬酯酸甘油酯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

2、脂肪在人体内的存在

【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片——“人体内的脂肪”

【讲解】油脂存在于人体的众多细胞物质中,承当着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持体温,维持皮肤弹性等。油脂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A、D、E、K是同油脂一起摄入体内的,油脂可以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所以油脂是人体获得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途径。

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1)重要的供能物质。(油脂在三大营养物质中产生热能最高)

(2)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人体的备用油箱)

(3)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合成如磷脂、固醇等的主要原料)

(4)承担多种生理功能

二氧化碳 + 水 + 热量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哪种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了解必须脂肪酸的相关内容。

【小结】油脂是一种饱和或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被人体通过水解进行消化和吸收,在人体中作为直接和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人体中其它重要细胞物质的原料,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脂肪人体必须有选择的适当摄取,特别是含有必须脂肪酸的食物。

高中化学的教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n(H2O)m。糖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 ,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二、淀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淀粉的存在:

淀粉主要存在于 和 。 其中 中含淀粉较多。

如:大米,约含淀粉80%

小麦,约含淀粉70%

马铃薯,约含淀粉20%

2.淀粉的物理性质

①淀粉是 色、 气味、 味道的 状物质;

② 溶于冷水;

③在热水中产生 作用(即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

3.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淀粉不显 性(非还原性糖)

②遇碘变 色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③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nH2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思考】1、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2、如何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4、用途:

1)食用

2)人体能源

3)工业原料:制葡萄糖、酒精

发酵成醇:

C6H12O6 酒曲 2H5OH + 2CO2

三、纤维素有什么功能

水解反应:

(C6H10O5)n +n H2O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

A 、KI B、I2 C KIO D、KIO3

2、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新制的Cu(OH)2悬浊液l银氨溶液 kNaOH溶液 j

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n碘水m

mlk D、mkj C、mk B、nj

A、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入门 兴趣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62-01

初学时是要记忆一些的,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和化学式、化学反应。记住一些规律。(1)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的物质产生不用怀疑和判断。(2)化合物:指由多种元素构成且一定发生过化学反应,混合物只是多种东西掺和在一起,但一定没有发生过化学反应。比方你们班里的同学虽然在一个屋子里学习但是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3)就是这种元素化合过程中失去几个电子那么该反应中总是有元素得到了这几个电子维持一种新的平衡关系,比方你有两个苹果我给你抢过来了但数量上还是两个苹果只是你没有了我有了而已。因为化学学科是有自己的语言和逻辑的。如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达。你不知道化学式怎么写,比如AB+CD=?就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些概念。但化学也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对上述的要理解、分析,如果用心很快就能找到规律,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都有极强的规律。如果一下子没有入门,不要着急,对一些概念还没有理解,先接受下来,先要求自己记下来,再主动地去理解它,不能被动!既然你其它学科可以学得很好,化学一定也能学好,入门后还会比物理数学好理解些。但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不要消极、被动。需要注意的是,化学中常常有些个别物质性质特殊,这些特殊性最好同类似的对比起来记忆,这一点有时候在解题过程中很重要。不管怎么样,只要能用合适的方法是自己最高效、最牢固的记住并理解所学知识,那么学习就变得轻松有趣了。

学生需要做的:其实在理科当中,化学是比较偏文的,所以首先要让学生熟记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种物质的性质,其实初中化学也就那么几类,再次,必须让学生掌握各个反应的本质,把反映的本质搞清楚,才能举一反三,一眼就看清楚到底是什么。第二,老师需要做的:在初中,老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熟记,掌握本质的基础上多做题,虽然我也不赞成题海战术,但是我还是提倡多做题,题不是随便做,而是要老师去找那些精题,去找历年的好题,并在讲课的时候点出这个题考的是什么知识,哪里出题人特别用心,哪里有陷阱,哪里学生容易犯错误,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些精题,然后再此基础上在给学生一些题,这些题要有变动,但是就是围绕着所讲的精题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消化,熟练。

要上好学生实验课,第一,用实验引导学生的兴趣;第二,将授课的内容多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对他有很大的用处;第三,授课时宜由浅入深,弄清并记熟各单元的知识点,这点很重要,很多学生就是开始懒记各单元的知识点,最后基础不牢,考试不理想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第四,如果是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所以开始阶段的测验不能过深,只能考一些基础的东西;第五,一定要求学生熟记元素符号、化合价,写熟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弄清化学符号及有关数字的意义,为了分散难点,元素符号,在第一单元时就让学生接触到第四单元课题2时就要记熟;第六,要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点很重要,你的渊博的知识、风趣语言、得体的衣着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做好这几点,才是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化学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会得到保持!

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魅力,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正是爱实验才爱化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看好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并组织好化学课外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利用好课题45分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老师讲课时认真听,听到有用的东西就往书上记一记;记好全部的方程式;熟悉各种实验的步骤、过程;自己买练习册和全解看;多向老师问问题;会举一反三,会变通,比如书写没学过的方程式以及配平;清楚一些物质的性质。初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背诵内容比较多,因为每天都讲新课,所以每天都要复习,必须做到天天清,堂堂清,否则后面的内容越积越多,你就有负担了,另外,实验题,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也要稍做些课外习题,拓展一下,还有家长可以帮孩子建立错题集,让孩子巩固复习,就更好了。

掌握本质规律、坚持归纳总结。所谓本质,就是指中学化学所要学的化学原理。中学化学所涉及到的原理并不多,因此,要掌握它们并不难。难的足要在题目迷人眼目时认清其本质,即这道题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与哪些化学原理相关,这道题想要考你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化学原理在课上可以学到的话,那么规律则需要你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这些总结不一定要写在纸上,但要常常放在心上。这样可能一开始时会让人觉得又麻烦又费时,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化学是一门兼有文科和理科特性的科目,有很多化学性质和方程式需要记忆,同时又有很多计算题,所以也需要一定的做题量。

不过有很多东西是有共性的,所以总结归纳挺重要,比如相同颜色的有什么,同类题怎么解等。所有的原理定义必须弄清楚,因为这是最根本的,错误很多时候就是源于不熟和模棱两可,思路清晰了大方向就不会错。

总之,培养学生化学能力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和基础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触摸 享受 感悟 幸福教育 四环式

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就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作为素质教育模式之一的幸福教育也日益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的,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有一种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理想。高效的化学教学就是让学生踏上幸福的智慧之旅,在师生的互动中,在智慧的碰撞间,让学生每一分每一秒都体验着幸福,快乐地学习。成功只是手段,学生的幸福才是目的。那么我们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渗透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幸福教育的“四环式”策略,即:“课前预习,触摸幸福——课堂鼓励,享受幸福——课外交流,体会幸福——作业评语,感悟幸福”。

一、课前预习 触摸幸福

课前预习能扫除新课中的障碍,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听课时就会感到轻松,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同学能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等。这样,学生就感到学习是快乐的。那么,怎样预习化学新课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呢?

1、阅读:

这个环节包括4个关键字“读、划、写、记”。“读”,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写”,写下疑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阅读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听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

2、多思:

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习惯不好。预习时就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如在预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时,要思考为什么要建立“相对原子质量”这个物质的量?怎样建立?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它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再如预习化学计算例题时,要留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3、补旧:

知识是相通的,在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有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前后相连预习的好处是:①温故而知新;②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材读活。

4、试做:

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马上对照教材试做课后的练习题,在试做过程中,就可检验出预习的情况。例如:对化学实验方法一节来说,通过对教材的习题试做后,就可理出本节的重点内容是:①过滤的操作要点,②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就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的化学学习将事半功倍。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初步感觉到了幸福。

二、课堂鼓励 享受幸福

课堂鼓励是直接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这种鼓励有利于学生勇敢面对接踵而来的学习困难。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时制定多角度、多样化的授课方法,抓住要点、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消化理解;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良好掌握,相应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及时给予课堂鼓励,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的快乐,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比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教师故意用一个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学生发现后,立即指出,不可行,教师此时质疑:没有长颈漏斗用普通漏斗怎样完成实验呢?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是,找好切入点,即不能让气体从漏斗逸出。故此,学生的思路是想办法让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下,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解答了。该同学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又比如,学完盐酸的化学性质,要学习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强调:现在学习另一种酸——硫酸。接着,教师请同学们猜想硫酸的化学性质,一名学生站起来问:“它的化学性质应该与盐酸有相似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酸。但它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性质,因为它们是不同的酸,这些只是我的初步猜想,不敢肯定。”听后教师肯定地说,该生爱动脑筋,想法很好,她的想法对不对呢?同学们非常想知道结果,于是教师就指导学生用实验探讨研究,实验过后,结论与她的想法一致。此时,教师高度赞扬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通过课堂鼓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每前进一步就是成绩。这种鼓励,使学生在群体面前产生自我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幸福。

三、课外交流 体会幸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外,更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应鼓励其扩展知识,不要轻易自满,并应该帮助其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鼓励其成为集体的榜样,并给予相应指导;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前沿问题,与老师共同研究。对于较差学生,教师更应找其课后谈心,进行课外指导,对其难以掌握的知识以耐心讲解,鼓励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比如:第九单元溶液这一章中《溶解度》有很多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和气体又不相同,学生容易搞混。因此几个学生下课后到办公室问我,我说老师很口渴了,很想喝一杯可乐。于是我买了这瓶可乐,你们说我是轻轻打开瓶盖,还是使劲摇后再打开,我还示范了一次。学生都觉得好笑,而且都说轻轻打开,我再问“为什么?”学生都积极地告诉我,摇了之后打开来会有很多泡冒出来。问题已经引出,于是我再询问学生打开盖怎么冒出气泡了,没开盖的时候为什么看不到气泡?于是学生都可以回答我:没开盖的时候气体溶解在液体了。经过我的引导可乐是碳酸饮料后,学生都可以接受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而且还能容易理解气体溶解度的第一个影响因素:压强。我又问:你们在家有没有烧过开水?学生都说有。于是我问他们:烧水的时候,水快开的时候你是否听到了声音,而且看到水中冒泡,但是水开了以后就没有声音了。他们细细回忆,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于是我就跟他们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如果觉得不是这样的同学回家试试。那为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我说:加热的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随之温度的升高到冒出来了,撞击容器就发出了响声,水开了之后水中的气体几乎跑光了,所以就没泡冒也没声音了,所以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学生都听得津津乐道,回家又可以给妈妈上节课了。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会觉得很新鲜,很好玩,觉得自己在课外已经学会了其中的化学知识,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各类学生进行课后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四、作业评语感悟幸福

充分利用每一次批改作业的机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不同的作业评语。教师在给出作业打分的时候,也应相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对于较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重点关注,较好地完成时,应适当地写入一些鼓励赞扬的语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到写作业是一件快乐而高兴的事情,并从被动学习慢慢转化为主动学习,达到质的提升,感悟到言不由衷的幸福。

例如,有些同学做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时,将两种金属元素(正价)放在一起组成化学式,我会写上这样的评语:同性可是相斥的,异性才相吸哟。这种幽默式评语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更容易接受。再如学生在做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一道题时,对于这道题,大部分同学根据化学方程式,一步步进行计算,虽然有的最后得出了结果,但是过程复杂,计算量大,很容易出现错误。有一位同学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很快做出来了。我给这位同学写了如下评语:“你真聪明,这种方法我都没想到!赶快告诉同学们”。这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高度赞扬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独创精神。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后备受启发,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继续攻克新的题目。

在批改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这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做作业是快乐的,并在评语中感悟幸福。

总之,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学习知识,使学生拥有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复习 打好基础 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在理综学科中,中考分数相对其他学科最少,仅占50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化学不能充分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化学学科文理综合较强,有化学性质、反应变化规律、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某些程度上造成知识不易较快掌握。很多老师对只是一年学习的化学学科愁眉莫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引领校本教研,认为要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在复习中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晓之以理,引领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设法引领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达到我要学好化学学科的思想状态,这是让学生学习好的前提。

二、复习时需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拼命赶进度

学生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1.概念中关键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 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实验教学

第8篇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消耗大量食物,以提供各种营养维持人类生命活动。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社会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随着环境染的加剧,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由食品染造成的急性或慢性中毒事故也屡有发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二恶英(dioxin)事件、李斯特氏杆菌(Llster’s)染、可口可乐的二氧化碳染,疯牛病、食品中的0157:H7染,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10月30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即便颁布了此法,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如霉大米、瘦肉精,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都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动摇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食品含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含义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

1 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 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5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6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7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8 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2011年3月,双汇肉制品又出现了“瘦肉精”,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我国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包括:三聚氰胺、吊白块、罂粟壳、敌敌畏等;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作为漂白剂的硫黄,护色剂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其他防腐剂、膨松剂、甜味剂物质等。农业部公布了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兴奋剂类、己烯雌酚等激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类、呋喃丹等杀虫剂类共四大类82种禁用药物和物质。

反复提及的“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仑特罗,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病,属于β-肾上腺类激素。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量的克仑特罗添加到饲料中,可使动物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瘦肉精”残留量高低,依次为肝、肾、肺、肌肉,一般情况下肝的残留是肌肉的200倍。一餐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肝250克以上者,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含“瘦肉精”的食品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以及老年人的危害更大。1997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多次发文,禁止生产和使用“瘦肉精”。

爱心提示:应该怎样识别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1 在选购猪肉时先看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太薄、太松软的猪肉不要买。正常猪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有1~2厘米,而“健美猪”的肥膘通常不足1厘米。

2 看猪肉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特别鲜红、光亮,因此瘦肉部分太红的猪肉,肉质可能不正常。

3 如果肥肉与瘦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ship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染问题日显突出,由此造成的食品染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并损害人体健康。

食品染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染三类。

生物性染主要指病原体的染。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侵染蔬菜、肉类等食物后,都会造成食品染。在受潮霉变的食物上,能生长一种真菌――黄曲霉。黄曲霉能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霉菌毒素的染,可能是世界上某些湿热地区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生物性染包括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染食品),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如上世纪80年代上海居民食用被甲肝病毒染的毛蚶,引起甲肝病爆发。

化学性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染。

化学性染原因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染物如农药、兽药、重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一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等。在农田、果园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染物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然后进入鱼虾体内。我国某地湖泊受到农药染后,不少鱼的身体变形,烹调后药味浓重,被称为“药水鱼”。这些“药水鱼”曾造成数百人中毒。有些农民在马路上晾晒粮食,容易使粮食沾染沥青中的挥发物,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如:瘦肉精、亚硝酸盐,硝酸盐等。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物理性染是指有杂物染,染物可能不威胁健康,但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或营养价值。

物理性染原因①食品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等。②掺假造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人大量的糖和三聚氰胺等。③放射性染。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显著地超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该核素的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

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染有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的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的排放染: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染,如日本由

于地震核电站核泄漏及排放造成的染。

食用被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为:①急性中毒,慢性中毒。②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染。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因为使用不合理又可造成人畜中毒和染环境。农药可分为化学性农药和生物性农药,能造成人畜中毒和染环境的以化学性农药为多。农药以用途分类,有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农药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汞农药、有机砷农药、有机氟农药和半合成杀虫剂等。

小贴士:农药对食品的染包括

1 喷洒后残留在食品作物上。

2 植物吸收后在其体内残留。

3 小部分漂浮于空中,随雨雪等降落于陆地、江、河、湖、海中。

4 水中的农药(来自雨水冲刷或地下水溶解渗透的农药)。

5 运输及贮存中混放而造成染。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有些人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有虫眼的蔬菜水果食用安全,更有甚者专门挑选带虫眼的蔬菜和水果。但这种认识并不科学,蔬菜和水果往往由于病虫害抗药性强而喷施更大剂量的农药,很有可能是菜农、果农在病虫害发生后才施药,因此以有无虫眼作为是否食用安全的依据并不可靠。从蔬菜外观的形状和颜色上是无法辨别农药是否超标的,要想减少农药染果蔬对健康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哪些蔬菜和水果更容易受到染。一般来说容易生虫、生虫后比较难防治的果蔬,常常是农药染比较严重的品种。例如水果中的苹果、梨,李子、葡萄、草莓、西瓜,橘子,香蕉等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而带壳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等染较轻。染较重的蔬菜有叶菜和细菜,如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菠菜、油菜等,而根菜,瓜菜和果菜(如土豆,南瓜,黄瓜、苦瓜、西红柿,倭瓜以及洋葱等)受到农药的染相对较轻。

很多人不仅喜欢吃果蔬,而且喜欢吃生果蔬;还有很多人为了保持瓜果的营养价值,喜欢带着皮一起吃。但是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卫生前提,就是去净残毒。因为长期食用没有清洗干净带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瓜果,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农药残留5危害

1 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食用农药残菜,农药被血液吸收后,可以分布到神经突触和神经,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出现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

2 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黏膜血管丰富、胃壁皱褶多,易存毒物,农药残留容易积累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

3 加重肝脏负担残留农药进入体内,主要依靠肝脏制造微粒体氧化酶来吸收这些毒素,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食用带有农药的瓜果蔬菜,肝脏就会不停地工作来分解这些毒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肝脏病变。

4 可能致癌农药中常常含有的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氯化苯等,可促使全身各组织内各细胞发生癌变。

5 其他还可能引起花眼、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其他症状。

怎样辨别蔬菜瓜果里是否有农药残留

1 从形状和颜色的异常来辨别有高农药残留的蔬菜和水果。常规方法栽培的蔬菜、水果形状,颜色相对来说比较正常,但是经过滥用农药和化肥的蔬菜水果形状和颜色比较异常。

2 不买多虫蔬菜和水果。多虫蔬菜和水果上有特异的成分和气味,所以虫子比较喜欢吃,正是因为这样,这类蔬菜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是必需的,这也导致这类蔬菜和水果会有较多的农药残留物。而少虫蔬菜和水果相对农药使用量较小,上面的农药残留物也较少,经过清洗处理后可以放心食用。

3 不买施肥过大的蔬菜。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会造成蔬菜的硝酸盐染,这类食物进入人的体内,硝酸盐就会被还原为亚硝酸,与胃肠道内的次级胺结合很容易形成致癌的亚硝胺,给人们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叶子蔬菜先闻再买,有异味或菜味不纯不要买。

家庭清除果蔬食品农药染残留的方法

1 浸泡水洗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水冲洗2~3遍。淘米水洗菜和适当用阳光照射,对于减少蔬菜上的农药残留也能起到作用。据测定,蔬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

2 碱水浸泡法有机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中分解迅速,此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具体做法是:先将表面物冲洗干净,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5遍。

3 去皮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西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但要防止再次染。

4 储存法农药在空气中随时间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5天)的储存,以减少农药的残留量。此法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果蔬。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未削皮的果蔬。

5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难以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去除农药残留,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将果蔬表面上的物洗净,再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系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概括为5个方面:①致病菌或其毒素染的食物。②已达到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染的食物。③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毒成分的食物,如毒蕈等。④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木薯等。⑤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马铃薯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温暖的5―10月。据统计,腹泻病人中70%是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预防高温加热可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动物食物要煮熟炖透。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毒鼠强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在我国都有过报道。

常见有毒动植物及其中毒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误食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河豚 河豚的内脏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不足1毫克就能致人死命。所以应预防误食河豚。

毒蕈 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毒蕈中毒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为了预防毒蕈中毒,不要轻易品尝不认识的蘑菇。

含氰苷类植物 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在木薯的块根、苦杏仁、苦桃仁等果仁中含量比较高。由于这种化合物可水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对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预防中毒措施主要是不生吃各种苦味果仁和木薯,也不能食用炒过的。若食用上述果仁,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再敞锅蒸煮,使氢氰酸挥发掉。食用木薯前必须将木薯去皮,加水浸泡3天以上,再敞锅蒸煮,熟后再用清水中浸泡40小时。

未成熟和发芽的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土豆或洋山芋,含有一种毒性成分一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主要是,少量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另外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促其毒素分解。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秋水仙碱可溶解于水,因而通过水焯,泡煮等过程会减少其含量,减少对人体的毒性。所以,食用鲜黄花菜前应用水浸泡或开水浸烫后弃水炒煮食用。

未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又称为菜豆、豆角,梅豆角等,是一种常食的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苷和血球凝集素,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避免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烹调时把四季豆全部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其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就可以破坏其中含有的皂苷和血球凝集素。

有毒贝类 类贝类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海鲜食物,但是织纹螺、紫饴贝等含有毒性物质,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贝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食用贝肉后,毒素迅速释放并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防止贝类食物中毒,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所谓“赤潮”时,应禁止采集、出售和食用贝类。另外,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食用时应注意去除。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

无公害食品

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语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有机食品是以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为前提,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我国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何区别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因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段时间,所以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有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第9篇

关键词:快速成型;RP;反求工程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现在工业正面临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写作论文问题,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快速成型能够迅速将设计思想转化为产品的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它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

1快速成型技术原理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希望能快速由三维CAD模型,得到产品的实物模型,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思想的新型成型技术,它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快速、精确地制造出零件或物体的实体模型。

2关键技术2.1制造工艺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不同的快速成型工艺方法,比较成熟的就有十余种。其中光固化成型法(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SLA)、叠层实体制造法(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LOM)、熔融沉积法(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和3DP(ThreeDimensionalPrintingandGluing,也称3DPG)五种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对于RP制造工艺的研究,一方面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是研究新的成型技术。新的成型方法,如三维微结构制造、生物活性组织的工程化制造、激光三维内割技术、层片曝光方式等。2.2成型材料成型材料是决定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原型的精度、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应用等。与RP制造的4个目标(概念型、测试型、模具型、功能零件)相适应,使用的材料不同,概念型对材料成型精度和物理化学特性要求不高,主要要求成型速度快。如对光固化树脂,要求较低的临界曝光功率、较大的穿透深度和较低的粘度。测试型对于材料成型后的强度、刚度、耐温性、抗蚀性等有一定要求,以满足测试要求。如果用于装配测试,则对于材料成型的精度还有一定要求。模具型要求材料适应具体模具制造要求,如对于消失模铸造用原型,要求材料易于去除。快速功能零件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解决的方法看,一个是研究专用材料以适应专门需要;另一个是根据用途分类,研究几类通用材料以适应多种需要。2.3加工精度影响成型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由CAD模型转换成STL格式文件以及随后的切片处理所产生的误差;二是成型过程中制件翘曲变形,成型后制件吸入水分,以及由于温度和内应力变化等所造成的无法精确预计的变形。为了解决第一类问题,正在研制直接切片软件和自适应切片软件。所谓直接切片是不将CAD模型转换成STL格式文件,而直接对CAD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模型的各截面层轮廓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三角面近似化带来的误差,所谓自适应切片是快速成型机能根据成型零件表面的曲率和斜率自动调整切片的厚度,从而得到高品质的光滑表面。为解决第二类问题,正在研究、开发新的成型方法、新的成型材料及成型件表面处理方法,使成型过程中制件的翘曲变形小,成型后能长期稳定不变形。2.4与RP技术相关软件软件是RP系统的灵魂,其中作为CAD到RP接口的数据转换和处理软件是其关键。不同CAD系统所采用的内部数据格式不同,RP系统无法一一适从,这就要求有一种中间数据格式既便RP系统接受又便于不同CAD系统生成,STL(StereoLithography)格式应运而生了,STL文件是用大量空间小三角形面片来近似逼近实体模型。由于STL格式具有易于转换、表示范围广、分层算法简单等特点,为大多数商用快速成形系统所采用,现己成为快速成形行业的工业标准。但是,STL模型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2.4.1精度不足。由于STL模型用大量小三角形面片来近似逼近CAD模型表面,造成STL模型对产品几何模型的描述存在精度损失,并且在对多张曲面进行三角化时,在曲面的相交处往往产生裂缝、孔洞、覆盖及相邻面片错位等缺陷。2.4.2数据冗余度大。STL模型不包含拓扑信息,三角形面片的公用点、边单独存储,数据的冗余度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STL模型数据冗余大的不足也使其不利于远程RF的数据传输,难以有效支持远程制造。

3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3.1在外观及人机评价中的应用新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虽然可借助设计图纸和计算机模拟,但并不能展现原型,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和迅速的评价,设计师可以通过制作样机模型达到检验的目的。传统的模型制作中主要采用的是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工序复杂,手工制作的样机模型不仅工期长,而且很难达到外观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精确尺寸,因而其检查外观及人机设计合理性的功能大打折扣。快速成型设备制作的高精度、高品质样机与传统的手工模型相比较可以更直观地以实物的形式把设计师的创意反映出来,方便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人机特性评价。现在的快速成型加工得到的成型件都是单一颜色,颜色主要由材料决定,为了对产品色彩外观进行评价,有时需要手工涂色,随着彩色成型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解决。人机评价主要包括成型件尺寸及操作宜人性,快速成型可以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3.2在产品结构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快速成型制成的样机和实际产品一样是可装配的,所以它能直观地反映出结构设计合理与否,安装的难易程度,使结构工程师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由于模具制造的费用一般很高,比较大的模具往往价值数十万乃至几百万,如果在模具开出后发现结构不合理或其他问题,其损失可想而知。而应用快速成型技术的样机制作可以把问题解决在开出模具之前,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效率。3.3与反求工程结合反求工程(ReverseEngineering,RE)也称逆向工程,就是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建实物的CAD数字模型,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可以在通用的三维CAD软件上设计出它们的三维模型,但是由于对某些因素,如对功能、工艺、外观等的考虑,一些零件的形状十分复杂,很难在CAD软件上设计出它们的实体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模型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三维实体模型。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以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胜任消化外来技术成果的要求。对于已存在的实体模型,可以先通过反求工程,获取模型的三维实体,经过对三维模型处理后,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复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大大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

结束语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满足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技术的制作精度、强度和耐久性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加之设备的运行及制作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RP技术的普遍推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制约快速成型发展的因素会逐步解决,应用领域会不断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孙秀英.面向RP的VRML模型浏览与分层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