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2:38
导语:在科研创新机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科技企业; 孵化器; 自主创新; 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58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08- 02
自1987年国内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诞生至今,我国已发展了近7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0 000家,培育出90多家上市公司。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孵化器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培养企业家才能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技术创新是孵化器的核心功能,创造并培育创新主体和推动孵化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是它的主要体现,因此创新机制成为决定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1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与政府关系没有完全理清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一个重要力量,因为在项目投资、制定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政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来支持孵化器的运作。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成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其他地区都形成各具特色的孵化园区,诞生一批高科技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是目前政府和孵化器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制约孵化器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介入过多,政府行政推动大于市场导向,职能转变不到位,没有很好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另外缺乏建设科技孵化培育体系的整体有效战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把握不好,导致孵化专项资金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未能为孵化器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2 孵化器内部团队服务水平不高
孵化器内部团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中介机构,其服务水平高低和专业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孵化企业的发展。孵化器内部团队不仅要做好项目申报和人事等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孵化企业提供各种外部资源,向纵深服务转移,如开展咨询、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等,提升服务功能。由于我国的企业孵化器在开始发展阶段很多都是各级政府支持的事业单位,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导致其在营利性与公共性、事业单位与企业运作等操作层面上存在矛盾,对于如何通过服务环节提升产业链的价值等这些基本问题没有整体把握好,无法为企业孵化器提供核心服务产品,不能有力地促进孵化企业的科技创新。同时受到“重硬轻软”思维方式和追求短期效果的影响,注重企业孵化器的硬件环境建设,但管理服务跟不上,没能很好地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规划并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缺乏从深层次了解孵化企业的本质需求,没有从本质上帮助孵化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1.3 整合能力不强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自主创新是一个网络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实现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互补效应。孵化器可以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一方面可以扩大资源的获取范围,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经费、人才和设备等方面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中心,这些都是一般孵化器没有办法提供的;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的合作, 各创新主体之间能够建立某种组织关系,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创新机制的完善和协同效应的产生。目前我国孵化器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还存在不足,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层次不高,没有形成战略性的合作,知识转移不顺畅,这也成为制约孵化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
1.4 融资渠道不畅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高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产品研发、广告投入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虽然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迈出了投资多元化的步伐,但政府的投入仍然占主体地位且投入相对有限,导致现有的资金投入规模跟不上孵化器实际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之前的前期投入。据调查,北美近8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帮助孵化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和贷款担保。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孵化企业规模小,不能及时给投资者带来利润回报,很难获得证券市场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使很多孵化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正因为没有融资渠道的有力支持,资金短缺是孵化器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成为制约孵化器发展的重要因素。
1.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自己的着力点,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个主要力量,发挥平台作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达到孵化和转化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年投入额达到4 600多亿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为25%,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 的转化率差距甚远。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知识产权归属和技术定价等问题制约创新绩效的提高,而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法律和经济体制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机制的对策
2.1 实行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巨大支持,过去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机构是主要的管理者。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孵化器本身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孵化器应该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实施孵化器在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改革,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对孵化器进行间接调控,让孵化器转变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同时政府在宏观政策引导、监督机制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起到导向作用,为孵化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来提高孵化器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其在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2.2 提升孵化服务能力
将科技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形成产业空间聚集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所以应积极打造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能力, 扩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科技部曾对中国百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0% 的企业可以提供孵化场地和共享设施等这些基础服务,但是对于一些如技术交易和上市咨询等专业性强的服务项目,能提供的不到50%。因此要提升孵化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来进行;对于自身不擅长或没有的服务项目,应该充分运用社会分工优势,引入专业化的服务,而孵化器作为管理者来组织和协调中介机构。
2.3 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纳入基本建设当中,通过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平台,实现共性技术的共享,比如南京市在2005年成立“南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进行科技资源整合,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十大类服务领域。因此,科技企业孵化器一要逐步建立公共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通用测试平台和文献服务等共享资源;二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促进创新主体的互动,加强创新体系内各参与者的技术交流;三要利用现代IT技术,加快孵化器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以利于高科技企业及时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把握技术创新动向。
2.4 拓宽和健全融资渠道
科技企业孵化器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解决好市场化融资中的问题。首先,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资助。目前我国每年都把很多资金投到科技创新里面,因此孵化器要争取和善于使用这些资金,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解决初创期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其次,要成为融资的媒介。一方面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指导企业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的身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咨询意见,提高融资的成功率。最后,通过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风险,引进风险投资,引导各类投资金融机构增加对孵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这3个方面入手就可以建立起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融资体制,完善孵化器的融资环境。
2.5 建立有效的孵化器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孵化器孵化能力的评价和引导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评价指标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渐进性原则,综合考虑孵化器基础服务及管理能力、入孵企业孵化效率、技术创新能力等评价指标,科学确定权重,尽量做到定量化。同时,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经济结构不同,各个行业也有自身的特性,因此各个地方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评估体系,做到切实可行。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以使孵化器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加强孵化器的信息反馈,提高其责任意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孵化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只有不断增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自主创新功能,才能进一步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业企业的成功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欧庭高. 企业孵化器促进技术创新社会生成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8-10.
[2] 张振刚,薛捷.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23).
[3] 梁敏. 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设计[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
[4] 申夫臣,侯合银.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
[5] 曹细玉. 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13-14.
[6] 徐菱涓,刘宁晖,李东. 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灰色综合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
[关键词]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10-02
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是对研究变量或指标的共同的本质的概括。专升本院校加强对科学研究的管理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促进其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专升本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
(一)科研是专升本院校不可或缺的职能。科研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最终会落实到两个方面上:一个是学生对学生的培养水平,另一个就是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要想使这两个指标能够不断的得到提高,就要不断进行科研,使其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推进器。
(二)科研是专升本院校教师服务社会、实现专业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专升本的院校只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能够具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操作的技能,同时又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进行知识的水平上能够不输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这就使得专升本院校的教学工作要更加严峻,教学工作更加繁忙,使它成为了学校的中心工作,但是这些都不能妨碍专升本院校进行科研活动。可以说,适当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专升本院校的教师通过进行科研,能够对科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探讨,从而发明出新的工艺,能够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教学工作能够有源源不断的知识点和实际范例。
(三)应用性研究是专升本院校科研工作的重心。专升本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不但具备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在院校内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另一方面专升本院校需要与从事这些工作的企业或者单位要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教师能够随时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的练习,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流程和特点,能够对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工艺及时进行学习,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求。同时,与企业和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也能够实现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使学校以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创新技术和材料,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机构缺乏规范化。我国目前的专升本院校来看,基本上没有设置有效的科研管理机构,学校里面进行的科研工作,大多是由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操作和行使,这种工作方式使得专升本院校的管理职能的不明确,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科研管理模式。
(二)科研管理的投入不足。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的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科研管理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关于科研管理人才的投入。专升本院校本身进行科研的基础就很薄弱,再加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院校进行科研以及科研管理上的难度,无法得到较快的发展。就目前专科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的队伍状况来看,极大程度上缺少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当今的科研工作进展中,当前的管理人员已经很难肩负起寻找市场信息、寻找可供转化知识的重任。所以,要想提高专升本院校的科研管理,就需要投入从事管理的人力资源。
(三)对科研管理目标缺乏正确认识。专升本院校科研的总体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进行的科研课题也都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科研人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擅长的知识而提出的,并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对课题进行论证申请,导致了水平低、重复性的项目偏多,这都给专升本院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再加上对其进行科研管理的时候,只注重数量,重视课题和论文的数量,不追求质量,导致专升本院校的科研成果精品少,转化率低。
(四)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专升本院校对科研管理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也是造成院校科研管理出现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起进行科研的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院校中部分优秀的科技人才的流逝,没有这些人的带领,使得学校的科研不能顺利的开展,也就无法取得优秀的成果。而进行院校科研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专升本院校能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了院校能否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科研队伍,创造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
三、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科研管理观念的创新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必须要在科研管理的创新中,充分考虑人在这个过程中的首要作用,也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关心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目标,从而能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这种气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的研究中,为实现科研目标和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不断提供服务。
2.确立市场的观念,这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课题的立项、成果的鉴定以及对于成果的推广和在实施过程中的开发,这些都要求以市场作为导向,从而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和科技转化的意识。
3.通过联合攻关的观念,从而将分散、个体的科研力量集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性有组织、有序的科研,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同时要不断地争取较高级别的资助项目和重大的科研课题,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和学校独有的研究方向,创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逐步提高社会对专升本院校的认可。
4.要确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抓住这个核心,并将其进行结果转化作为重要目标。我们要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从而使科研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科研,获取保护自身权利的知识和途径,充分调动他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不断地将成果进行转化,以提高专升本院校的科研水平,实现知识产权在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二)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
1.创新专升本院校对于科研的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于科员人员进行科研结果的奖励力度,充分激发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根据自身院校的特色和优点进行校内科研基金的合理分配。通过项目的申报操作,做好陪审的工作,为申报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于本校科研的资金支持。同时,专升本院校要增强科研的精品意识,设立一系列学术著作基金,为院校的科研成果奖励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专升本院校的科研管理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互结合起来,这就需要院校不断加强政策的指引,不断促成成果的转化,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首先,院校需要加强本校科研队伍的建设,着重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素质和骨干人员,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改变分散的科研的现状,逐步形成统一的学术团体,为进行科研联合攻关提供必要的前提。其次,院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将科研管理与经济结合,提高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加强院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将专利文献检索作为主要依据,进行科研的选题和项目的验收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项目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同时又不会造成侵权行为,既保证了院校选题的新颖性,又实现了项目成果的创新。
(三)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
1.在进行院校的科研管理的时候,需要和科员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从而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在一些方面的需求,及时的为他们提供科研政策、情报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引导科员人员的研究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向学科前沿靠拢。
2.专升本院校的科研管理,需要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向符合,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及时的调整科研计划和方向。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也要注重科研的质量。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成果转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实施对知识产品的实时跟踪管理。
3.在进行科研的过中,要处理好教师在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之间的矛盾,不能顾此失彼,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人才保障政策体系,充分调动教学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时间,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又能够不断进行科研活动,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高专升本院校的科研水平,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4.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比如通过举报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和科学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为院校的科研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同时要注重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综合组织,积极地投入高专升本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来,为院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总之,科研管理对于专升本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升本院校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开拓发展,就必须创新本校的科研管理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其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57-58.
[2]张敏.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34-35.
[3]陈小健,屈文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1):21-23.
[4]耿兰芹,曹淑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3(8).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小城镇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s the Angle of view to study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found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reduced gradually, farmland land use efficiency low, and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provide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upport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directly benefit farmers, therefor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paradigm, build a diversity of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ocking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powerful combination.
Key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mall towns
中图分类号: [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小城镇建设,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在于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在农村的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是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形成农业发展新思路的前提;小城镇建设中只有聚焦于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1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城镇规模扩大,农业就业人口减少
城镇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个地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从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基本都大于70%,甚至有些国家城镇化水平已达90%以上,目前,城镇化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26.41%发展至2011年已达51.27%,可以说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这一快速发展进程中,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从1990年60.1%下降到2010年36.7%,相比之下,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处于增长趋势,近年来第三产业人数比大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按当前的增减趋势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将会再不断缩减,农业人力资本投入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1.2 农地用地效益低
面对如今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仍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对于土地规划仍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小城镇建设中,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地发展,但有些地区却呈现出成片农地抛荒、农地工用等现象,从表面上看,城镇化为耕地创造了良方,因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耕地转建设用地的指标就增加了,农业人口的转移加快了土地的集约,但由于小城镇发展本身的扶持资金是有限的,而在小城镇建设初期,政府积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撤并,盲目改造中,不仅导致大量资金浪费,还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特征[1]。被转移到规划住地的农民失去了农业种植机会,部分农民变成工人或者农民工,但仍有大部分劳力被闲置,小城镇建设中农地如何有效运用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已成为一大困境。
2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力求在科技对接平台机制上寻求新的突破,实现现代农业科技效益最大化,以全面支撑小城镇建设。
2.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小城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根本要素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城镇建设进程中,整体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和不平衡状态,从目前来看,小城镇建设仍是一项长期和渐进的工作。小城镇建设中农民收入来源低、生产力不发达,农业逐渐萎缩等问题的突出,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容忽视的农业问题仍需要大力的支持,三大产业发展的不协调,要求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技术创新支撑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的发展是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而科技创新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农产品需求上能有效的提高产量,使小城镇发展更加快速。
2.2小城镇建设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生产的发展,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将有大量的农田,这些农地除了部分被规划用到工业上,还将有部分仍为农业所用,但从多个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而言,这些农田常被闲置着。小城镇工业发展的同时,应该有效的利用农地,以实现农地效益最大化,以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能够有效吸收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规范化服务,提高农村现展。小城镇建设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在形成的城镇空间中,有利用农产品的供给需求量的统一,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聚集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利于形成产业集群,这些都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介入创造有利的条件,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能提高小城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还间接地提高农民收入。
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小城镇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是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如果缺乏平台效应,容易产生短期化、缺乏规范化。因此,本文认为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构,除了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代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更加全面系统的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共建研发机构和项目对接形式,以期实现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这种良性机制应是一个机构+制度+人力资源+农推的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也是搭建起企业、市场机制及农民三者之间的桥梁。
3.1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助推小城镇建设
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结构,能够助推小城镇建设发展,这就要求这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结构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农业新技术的交流,还应时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引进企业合作项目,尤其是向小城镇不断引入新技术,实现机构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3.2建立适应小城镇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作为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节点,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其作用的实现。在现有的现代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基础上,应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在现代农业科技对接组织体系中,政府只是作为顾问的角色,负责监督,资金资助与政策扶持,而企业和农民则是这个体系的两端,中间的机构应该由非政府组织和高校以及其他的机构构成,在这样一种多元化模式对接机制中,能有效改变原有的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的限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小城镇建设。
3.3小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实现程度,关系到当前小城镇建设的深入程度。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企业关注的热点,也是小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结合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这种对接形式中要突破传统意义上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界定,改变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解决知识陈旧,有计划地吸引一些青年,尤其是高校人才到小城镇,建设一批强有力的潜力股青年群体,使得在小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实现管理人员的合理分工协作,以求全面地、系统地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效益最大化并达到支撑小城镇建设的目的。
3.4 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创新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如果没有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就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在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中,创建多元化的对接形式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发挥其最大效益。(1)开展网络24小时服务,既可以咨询各种科技信息,又可以提供其他企业的投资意向需求,提供多方面的信息需求。(2)在一些示范基地中,适当开展一些农民咨询为主的信息咨询室,以企业为主的企业合作项目管理,提供实际的交易运作形式,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共建政府+农民+龙头企业的三赢。(3)对于那些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性、关键性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还需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培育发展农民、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组织,建立专业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4)对现有的农技推广服务站进行整合,根据小城镇布局,该地区的农产品发展优势,建立专业服务站,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5)发挥小城镇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结构的作用,通过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给予资金与政策扶持的构建,实现民间自治组织管理的一种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机制,突破现有模式中政府管理的局限性,将源源不断地为小城镇的农业产业输送更好的技术和成果,提升小城镇的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以科技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距离,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减少了转化时间。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小城镇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引导和支持下,以机构+制度+人力资源+农推的良性机制的集合体的服务体系来连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小城镇,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数量与质量,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得以运用,小城镇得以快速发展。
一.烟草科技创新工作之道
2007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来,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员工对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清晰的认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不明确;苦于找不到创新点和工作重点,创新活动的成效不明显;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队伍,科技项目实施难,上水平难等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破解上述难题并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创新之道。
首先是准确定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一线要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6年开始,为全面实行“电话订货、电子结算、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的新型营销模式,公司逐步引入先进的分拣设备、建设新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包头烟草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为此,配送中心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保障安全的工作要求开展创新活动。从2007年到2010年,配送中心累计进行创新活动11个,其中规范管理的项目2个,提升服务的项目1个,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的项目6个,保障安全的项目2个。2008年,针对“打码到条”中的漏码现象,进行了“分拣线整形器和报警器的技术创新”,实现了100%打码到条,大幅度减少分拣线报警停机现象,使每日分拣速度由原来的每线130件/小时提高到每线170件/小时,每年节约77个工作日,节约人工工资11.55万元。
其次是找准创新点,开展创新活动有目标。推行以部门为团队,以“找难点”和“解难题”为第一环节的创新活动。通过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的排查,把企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首选课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着眼于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工作过程,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效益是以效率为基础的,所以,企业管理中,效率优先。因此,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营销、管理等各项工作过程,是科技创新活动永恒的课题。
2008年,公司开展了“双千工程”信息采集工作。由于信息汇总工作量大、时间长,层层汇总后的信息容易缺失且统计不方便,公司开发了相应的信息采集程序。程序的应用,使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及时,统计分析有效。
第四是以员工为本,以客户为本,让创新活动的成效惠及员工与客户,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电话订货员访销是一件两难的事情:如果语速快,声音高,客户嫌服务态度不好;如果遇到新客户、特殊客户(如性格慢的、耳朵背的、不识字的)或者没有提前做订货准备的客户,语速慢了,访销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又会影响后续工作。因此,从2007年开始,营销中心着力从多个角度开展创新活动以解决上述问题。一是由客户经理指导客户使用《电话订货目录册》提前制定订货计划;二是开通语音短信平台,及时通知客户货源状况,从而缩短客户电话订货时间;三是开通了“春晖服务热线”,专门针对特殊客户进行拨打。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共赢,取得了实效。
第五是联合相关专家学者,充分借助外脑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中,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找到了创新点,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谁能做?这些都没有一个现成的标杆可以参考,因此,借助外脑,请专家指导和帮助我们开展创新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2007年到2010年,包头市烟草公司共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1项,参与活动人员97人次。其中,区局立项项目14项,取得科技成果9项,申请专利8项,目前已获得专利授权 1项。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职工积极参与、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
二.包头烟草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
虽然经过三年的努力,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
1.宣传、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差,员工科技创新的意识、企业创新的氛围还不够。
2.科技活动有成效,但活动的范围不宽广。
3.科技创新活动质量不高、应用范围有限,多数科技成果不具备推广价值。
三.烟草科技创新活动的启示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工作人员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意识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传授等。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整个行业有必要着手对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整体的研究,帮助企业理清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程序、技术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对日常群众性创新活动工作设立标准,提出要求,引领商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内科;尿激酶药物
在心肌梗塞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1]。使用心内科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动脉中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2]。本文中选取120例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治疗的心肌梗塞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心内科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120例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治疗的心肌梗塞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尿激酶药物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8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为20.9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30例,男性30例,平均年龄为21.1岁。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对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以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均使用皮下注射等。其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剂量不能超过0.5毫升。在治疗中使用300毫克的阿司匹林治疗,每天一次。在实验组中使用心内科治疗,主要使用尿激酶药物治疗,使用100万单位的尿激酶治疗,并使用10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混合后加入100毫升5%的葡萄糖混合,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行卡方进行检测。在P<0.05,差别较大。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情况
对照组的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数量小于实验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情况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实验组的心率失常,血便,皮肤黏膜以及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
3讨论
心肌梗塞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进入心脏,从而导致心肌堵塞的疾病[3]。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以及发绀等症状,给患者造成巨大恐惧,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4]。使用心内科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疏通心脏动脉堵塞的部位,治疗效果较好。本文中选取60例心肌梗塞的患者使用心内科治疗,选取60例心肌梗塞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研究发现,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数量小于使用心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使用心内科治疗组的心率失常,血便,皮肤黏膜以及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邹永伟等[5]研究的探究心肌梗塞采用心内科治疗临床分析中结果与本文相似。综上,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使用心内科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率失常,血便,皮肤黏膜以及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妙琴,张建华,劳素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29.
[2]王文杰.探讨心肌梗塞患者选取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疗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5):201-202.
[3]赵英杰.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25.
【关键词】山东;科技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能否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山东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以质量求发展的今天,山东42家科技园内外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山东科技园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科技园区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新时期,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亟待解决。
1.科技创新能力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技术的突破是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园的发展就很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缺乏与其他成功科技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落败。硅谷的成功建立在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基础上,剑桥科技园的成功建立在以剑桥大学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而台湾新竹科技产业园的成功则是依托美国硅谷的创新成果在新竹园区企业的产业化应用转化基础上,科技突破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保证科技园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山东科技园发展缓慢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结果。缺乏充分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追随者,丧失了领军者的先发优势,尽管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却难以抢占国际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沦为其他区域科技创新集群的“打工仔”。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园的成功不仅要有充足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要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现今,山东很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制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有效的转化机制是很多不成功的科技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不仅需要系统的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配合和互动。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确保科技成果与高科技企业的无缝对接。
3.缺乏独特的人文环境。创新文化与创业精神是硅谷等诸多科技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孕育和培养很多高技术企业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一个科技园如果缺乏深厚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其成功发展的机率必将大大降低。剑桥经验表明:政府推动创新技术集群的尝试必须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社会与空间环境相协调,成功的集群需要建立在现有的力量,主要是大学研究与科技领先基础上,其他地方很少有如此适宜的条件。体现创业与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厚度”是加速推动科技园或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山东的科技园区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近乎于无。
4.公共投资强度较弱。一个科技园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三个环节,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和规模化生产,其中除了生产阶段主要由企业或私用资本投入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转化和企业孵化环节都需要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投资的支持。目前,山东政府对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投入相对重视,也投入了相对充足的公共资金,但对于联系科技创新与市场化生产的中间环节普遍投入不足,这成为诸多科技园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足的障碍。此外,支撑科技园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的突破也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支持,没有雄厚的公共资金支持,不仅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也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如何与民间投资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有限的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山东科技园管理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5.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是科技园的重要目标,但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对资本市场的要求特别高。然而现阶段,山东大部分科技园的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资本市场为主,缺乏系统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转化早期的种子基金,如天使投资者,造成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不足,直接对高科技产品开发与市场化生产形成制约。
二、山东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1.优化创新园区的企业培育模式。第一,加快母公司的引进与扶持。发挥山东科技园的基础科研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园区建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同时加大对现有中小型高技术公司的培育扶持力度,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引导作用,利用其知识溢出效应,鼓励大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让、内部人员创业以及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合作或合资创新型公司,重点对大企业内部的合作研发成果或产业转让成果进行奖励。第二,制定重点鼓励产业名录。围绕各科技园的发展定位,结合各区域建设重点与主导产业选择,在山东重点产业目标基础上,制定各科技园重点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目录,短期以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技术为主,中远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为主。第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逐步形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投资创业环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的投融资、税收、保险与管理体制,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风险投资-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一体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联动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科技创新企业的创业风险。设立“产学研”保险基金,对市场化开发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企业实施资金补助,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建立园区中小企业年度奖励制度,对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实现市场转化的新创企业实施奖励。第四,构建专业中介服务网络。鼓励和扶持面向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的引进与发展,包括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围绕高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制造与服务在园区内形成一个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网络,为企业创建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
2.打造园区的科技创新集群。第一,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在争取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的同时,各科技园区应以现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先期整合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同时,依托驻园科研机构以及毕业后在国外科研机构或组织工作的人员,主动与欧美等科技强国的科技机构与科技高端人才建立联系,通过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纳入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建立由国际知名科技专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对科技创新联盟的发展和未来科技走向进行不定期的研讨,以及定期邀请技术领域的专家到园区参加各类高峰论坛。第二,推动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发挥现有科研机构在科研、人才方面和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作研发平台。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技术试验室、工程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支持科技人才参与企业研发与产品设计,并通过以成果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或依托企业领办法人经济实体。鼓励企业向科研机构委托或分包科技研发项目,以及共同申报国家支持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省、市科技创新资金向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倾斜,并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进行适度的资金补贴,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第三,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在建设园区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等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与技术入股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积极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开拓产学研互动、技术转移与科技信息交流的新工具,创建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研发种子基金、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有限合作伙伴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第四,实施技术管理模式。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以标准制定为导向,面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开发需求,实施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科技创新项目的设立、研发方向与技术应用要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将科技成果研发过程纳入全球技术研发产业链,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能力和资源优势,选择具有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原始性创新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以求在特定产业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
3.建立完善的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从事应用性研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帮助和促进企业利用国内科技成果和自身创新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经营品牌、在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依托政府资金支持,围绕军工产品开发和政府采购,加快高科技自主产品和品牌建设。围绕科技产权保护,建立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或规定为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明确科技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让渡权和收益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转让规制体系,探索建立新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机制,结合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定符合科技产权特点的保护体制,形成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持有、转让使用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二,创新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有知识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定价机制,保证国有知识产权的合理转让。制定可以共享的知识产权判别标准,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实现行业内信息与知识的自由流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大学、科研院所拥有完整的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经营权和让渡权,同时强化其承担成果转化的义务和责任。完善现有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和转让制度,赋予科技成果发明人更多的知识产权转让权益,并简化知识产权转让程序,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知识的溢出效应。
4.构建高效的园区投融资模式。第一,引导设立“天使基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入驻各园区,加速企业的成长过程,加大对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成立园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补贴、担保和合作投资等多种形式,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常规风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种子基金,满足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需求。第二,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由政府出资,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针对列入重点产业发展名录的产业领域,与风险投资基金配合,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原型设计以及产业化生产各环节进行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兴产品设计阶段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园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第三,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建立中小型企业扶持基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私有与民间闲置资金,建立面向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的中长期扶持计划,按照其研发投入按比例进行研发资金补贴,比例不小于5%,并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低息贷款,还可通过股票期权等形式偿还。鼓励国有与民营银行在园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分支机构,实施单独考核和奖励,提高风险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外包贷款等;创新科技资本市场,通过集合债券、高风险债券以及集合资金信托等方式,增加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第四,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制度。成立园区企业信用联合会,引入信用评级和征信管理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创新性和诚实经营行为作为重点考虑内容,纳入政府各类公共基金和补贴政策的评价指标;由政府主导搭建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制定园区《企业征信管理条例》,对表现优良的园内企业进行税收、融资优惠,对不合格的企业实施清退。
5.创建科学的园区管理体制。第一,设立科技园区公共论坛。由各园区管委会牵头,围绕科技园发展大局,设立公共论坛。邀请园区建设相关各方,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生产与服务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地方社区以及各类产业协会和居民组织代表,定期举办研讨会、听证会和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公共论坛,就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城市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信息通报和征求意见,了解科技机构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发展问题并加以及时解决。建立不定期的一事一议联席会议制度,对某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进行务实、高效衔接,落实部门责任,确定专人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实施。第二,组建园区管理服务公司。各园区应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园区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与工商、税务、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一起,建立“一站式”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园区专业分工管理体系,实施分区管理,对科技创新区、产业开发区和生活居住区实施错位管理。调整园区管理定位,突出园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为科研机构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三,研究编制园区指数。充分借鉴美国“硅谷指数”编制经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指标,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关联指标,以科技与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企业培育与发展潜力为辅助指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园区指数”,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体现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标准指标。
作者简介:
许春潮(1966-),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助理讲师。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创新;市场机制
一、 引言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市场支撑来自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支撑。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创新人才短缺问题,以及难以保留高素质创新人才等问题。资本市场机制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约束和资本支撑问题,人才市场机制解决创新人才供给、培养、激励等问题。高科技企业盈利可持续的保障来自于技术市场的支持。技术市场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为创新产品提供技术交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科技企业持续创新。
二、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产品市场机制
1. 市场结构与高科技企业创新。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家一致认同市场竞争会影响创新,但是在不同的竞争程度如何影响创新上,学者们观点存在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完全竞争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Arrow,1962;Aghion et al.,2014)。相反,有的学者认为垄断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负相关关系)(Schumpeter,1942)。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竞争适度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Aghion et al.,2005;田原等,2013)。
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因此对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也体现在对企业规模与创新、所有制结构与创新的相关研究上。
规模大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的影响。现有很多关于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不尽一致。Schumpeter(1942)最早强调了大企业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够负担得起研发费用,较大而且多元化的企业能够通过大范围的研发创新来消化失败,创新成果的收获也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随后很多学者研究都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Minguela-Rata,2014;程聪,2013)。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该观点,他们认为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小规模的企业比大规模企业创新动力更强,进行的创新活动更多(Freeman & Soete,1997;柴斌锋,2011)。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企业规模大小和创新活动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创新活动不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Jefferson et al.,2006;吴延兵,2006)。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企业规模和创新二者之间也许不单单存在着一种单一的线性关系,在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小于临界点时,规模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超过临界点之后,即使规模继续增大,创新不再随规模增加,甚至随规模下降,也即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Acs & Audretsch,1987;李婧,2013)。
企业资源的分配、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合作以及所有者的协作和控制等相应的治理结构问题都是由企业产权结构来决定的(Jensen & Meckling,1976)。企业的创新行为与绩效也会受到产权结构的影响。在相应的研究中,Marshall(1907)第一个发现,在那些需要持续创新的生产领域,一旦政府介入,往往会阻碍创新及知识的增长。随后,Shleifer(1998)进一步研究提出,国有背景的企业中,管理层往往缺乏降低成本与提高业绩的创新投资激励,所以私人所有权在那些需要创新激励与降低成本的行业会优于政府所有权。
用西方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和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Cosh et al.,2005),较少研究所有制类型不同的企业其创新行为与绩效的关系。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国外的研究通常以发达国家的私有产权作为基础,从而导致用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研究的重点与用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研究的重点存在着不同。在所有制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中,有的学者关注研发投入,发现私有企业和合资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高的研发投资倾向(Lin et al.,2010);有的学者关注创新产出,发现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有更高的专利申请倾向、专利注册数(Hu & Jefferson,2008;Choi et al.,2011);还有学者关注所有制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国有产权对创新效率具有负效应(吴延兵,2006;李婧,2013),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效率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吴延兵,2012;李永,2014)。
2. 提升竞争力与高科技企业创新。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和价格的竞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动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黄鲁成、张红彩,2007;Weerawardena & Mavondo,2011)。关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绝大多数学者都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技术创新与竞争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Castellacci,2008;谢言、高山行,2013)。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13-02
在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种疾病常发生突然,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患者一旦发生此病,常会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神智障碍[1-2]。笔者所在医院抽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78岁,平均(72.5±12.6)岁;12例广泛前壁梗死,8例前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2例下壁加后壁梗死。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70.4±10.8)岁;10广泛前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3例下壁加后壁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规治疗药物如下: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及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先服用阿司匹林300 mg,使用尿激酶溶解于10 ml 0.9%氯化钠溶液,后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待尿激酶溶栓治疗12 h后,再皮注低分子肝素钙,方法如下,(1)治疗前的准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往往非常突然,病情极不稳定,患者在入院时,要尽量避免活动,安排患者在病房内安静休息,对他们测试心电功能,给予患者吸氧,为治疗做好准备工作。医护人员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医疗器械,万一患者病情发生急剧变化随时进行抢救。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最初几小时内是抢救最佳时机,医护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实施抢救前,要检测患者的血液后再进行[1]。(2)治疗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此药物可以长期服用,然后依照患者病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克赛),酌情给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注射位置,防止出现药物外泄情况发生。用药后1 h,检测患者心电图,查看患者心肌酶和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休息,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改善,没有出现死亡情况。治疗组患者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73.1%,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患者有3例(11.5%)血便,2例(7.7%)心律失常,1例(3.8%)皮肤黏膜出现问题,1例(3.8%)黑便;对照组患者有8例(30.8%)血便,4例(15.4%)心律失常,2例(7.7%)皮肤黏膜问题,2例(7.7%)黑便,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常见,对患者身体会造成很大危害,引起此类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比较常见的有:受到寒冷刺激、过量饮酒吸烟、劳累过度、喜怒无常、便秘或者暴饮暴食等。此类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环境中,这几年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日益增加,而且年龄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3-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在患病早期能得到有效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也是此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佳时期[6-9]。本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体内的血栓得到充分溶解,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从本研究治疗结果比较分析中可见,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3.1%),治疗组患者的睡眠、焦虑状况、心肌功能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发病的范围有效减少。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常规治疗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各方面状况,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黎锦昌,张文杰.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83.
[2]邰红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18.
[3]雷龙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49-50.
[4]梁霄,石蓓.STIM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54-156.
[5]任春琦,张红卫,赵艳红.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119-122.
[6]颜.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4(11):112-114.
[7]高成环.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6-57.
[8]陈春玲.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42-143.
1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杜会性,因此,财政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中央财政逐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2012年安排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等资金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专门安排26亿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将实施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业县(市、区、场)。各地财政部门也不断加大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如,山西省财政不断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截至2013年6月底,已下达农业科技创新资金3960万元,占全年预算计划的78°%,支持56个项目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自2010年起,山东省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资金,现已累计投入1.1亿元,争取中央投入3.31亿元(其中2013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争取中央投入6500万元),支持建立了3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9个省级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组织体系曰趋完善,具备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既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银行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各级金融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信货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农业科技货款稳步增长;信货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积极拓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货款领域,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信货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村金融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和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步伐,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科技创新的特点不断丰富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需求;积极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积极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发展风险投资,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2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量不足,农业投资强度偏低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杜会性,必然要求财政资金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较有力的保障。但是,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的绝对量虽然逐步增加,相对量仍然不足,农业科研政府投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农业投资强度偏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产值比重大于2%时,该国农业科技才会出现原始创新,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可能协调发展。我国农业投资强度远低于该投入水平,尤其是地方财政可支配的资金不多,民生工程建设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压力又比较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就显得力不从心,资金到位相对较低。
2.2财政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补贴很少,降低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意愿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而且在创新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不仅规模大,而且占用时间长,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创新失败,就无法偿还资金。而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安全性的特点使得其不愿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惜货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具体实施。而我国财政资金对于金融机构的这种活动的补贴很少,不能很好地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忌愿不高。
2.3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2.3.1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品种少
目前,虽然部分金融机构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了信货扶持的重点,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周期比较长、风险比较高、收益不确定,往往很难得到充足金融资本的支持,大多数金融机构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信货管理制度或者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主要是提供货款,而且所提供的货款品种单一化。同时,这些货款还需要提供以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为主的抵押物,使得许多承货主体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知识产权质押货款、农产品抵押货款等与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贷款很难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2.3.2金融产品的期限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农业科技创新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农业新品种从研发到广泛推广需要大约7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现有的金融产品多是短期小额的流动资金贷款,或者是针对大项目的长期货款,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几乎没有。再加上银行货款程序复杂,货款条件严格,许多承货主体满足不了银行的条件,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
2.4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狭窄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也逐步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仍然不足,政策性金融的货款门槛相对比较高,商业性金融货款条件严格,而且发放货款时有着明显的倾向,倾向于农业龙头企业,证券市场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创业板和中小板主要支持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企业,国内上市的农业企业数量较少,而且这些上市企业缺乏投资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农业保险品种还不丰富,风险投资发展缓慢,投资主体单1,这些都使得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
2.5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削弱了投资主体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在—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农业科技创新的这种高风险需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来防范和化解。但是,目前我国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无法分散风险。—是能够转移分散风险的保险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窄,险种少,同时由于存在补偿范围认定难、农民参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创新保险存在更高的风险、更大的不确定性,开展业务也更艰难,一旦出现风险,金融机构只能自己买单。二是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担保能够起到放大资金的作用,但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机构承担风险过大,资金规模过小,财政支持不到位,都使得担保体系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对担保的要求。
3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3.1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
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财政的鼎力支持。因此,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并且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但是,增加财政投入并不是把资金投入所有农业科技创新环节和领域,财政应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领域,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的基础上,以资金配套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带动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改变地方财政由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个人等杜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杜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例如,可以通过无偿资助、财政贴息、创业投资引导、以奖代补、经营参股、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吸引杜会资金的注入,使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此外,通过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不同的扶持,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作方式。一方面财政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降低农业科技企业的风险,增强其融资能力,提高农业科技企业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财政通过对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机构进行贴息、给予税收优惠、补偿其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所造成损失等方式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意愿,从而使财政资金更大范围的发挥作用。
3.2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优化农业科技货款的审货程序,提高货款审批效率。同时,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对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是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必须把自身的特点和农业科技创新对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特征的产品品种。
例如,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比较长的特点,设计出与农业科技创新在时间上相匹配的货款品种;针对农业科技企业一般抵押物比较少的特点,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扩大抵押物或质押物的范围,探索以农业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抵押或质押进行货款的信货产品;对一些信用等级较高、有还货能力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信用货款。二是适当放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信货限制,如对货款对象资产规模的要求、抵押物的要求等等。三是探索实践多种货款模式,如对于规模比较大的货款,可以联合几家银行通过银团货款提供支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可以用企业联保货款、企业互保贷款等方式;针对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发放供应链融资贷款;探索开发"银行+保险+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种货款模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增信融资。在不断开发新的货款模式、金融产品的同时,要注意对这些模式和产品的推广进而推动金融资本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融合,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
3.3拓宽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要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政策性金融应该主要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及基础农业科技发展等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属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杜会价值,但是由于建设周期长,财务风险高,商业性金融一般不愿意介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政策性金融要扩大所支持的项目范围,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货款门槛、简化货款程序,满足承货主体的资金需求。二是商业性金融要适当涉农货款风险容忍度,允许货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不断创新信货品种,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等承货主体的信货支持力度。三是通过财政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四是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农业科技企业通过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并且对已上市农业科技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五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扩大风险投资规模,通过政策优惠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3.4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