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2:42
导语:在公共经济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民生问题是我国政府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也是政府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改善不仅仅关系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权利,同时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繁荣。因此,总理明确提出了民生工作是当前的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府公共管理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制定公共政策等重要职能,因此在改善民生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简单探讨了加强公共课经济管理和改善民生的关系。
一、加强公共经济管理对于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
公共经济管理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保障社会公民的利益,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经济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收入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的两极分化已经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共经济管理有利于民生需求的实现。民生内涵和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生不仅仅是过去温饱问题和住房问题,已经拓展到了基本生存要求之外,包括了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产品需求,改善民生成为真正实现人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和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经济管理承担着庞大的公共产品服务,管理着庞大公共事务,所以对于民生改善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公共管理对于改善民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公共管理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研究
1 公共产品是改善人们生活的基础
公共经济管理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0年,GDP增长超过了10%,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国民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然而这些公共品的供应却因为体制和管理等原因,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缺口。
由于政府是我国目前的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社会福利的主体,政府向社会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公共产品,才能够保证人们的公共产品品种、质量,极大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从而成为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社会保障体系迟迟没有建立,医疗,教育,和养老问题一直困扰广大农村群众的重要问题。所以,给广大农民和贫困线以下的城镇居民提供福利和社保就依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是改善民生的基础。
2 促进社会公平是改善民生的先决条件
公共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协调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是公共资源配置的一个体现,市场经济是追求效率的,公平被摆在次要的地位,只有发挥公共经济管理的作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才能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生的改善。我国的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公共经济管理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甚至在一些比如医疗卫生等重要的公共领域的改革产生了强烈的市场化的色彩,没有把解决卫生服务公平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而一味强调全民共同承担健康责任,试图通过市场解决医疗卫生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广大收入过低的人民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实现医疗事业的公平性。市场不能代替政府公共经济管理的地位,政府要在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够有效改善民生。
3 公共经济管理制度法制化是改善民生的法制保障
我国民生问题主要是供给不足造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压缩非公共品的支出,将“服务投资性财政”转变成为“公共服务性财政”,加大公共民生领域的产品投入,使财政支出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体系,改善财政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提供公共产品的有力资金保障。
同时,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公共经济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从制度角度保证改善民生落实和有效执行,为提高公共经济管理提供有效地制度保证,将公共经济管理活动纳入到法律体系之中来,对公共经济管理过程及机构的权限予以规范,使整个公共经济管理活动有法可依,使人们能够形成良性预期,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的利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关键词: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007-3612(2011)05-0004-04
Reflections on Bottlenecks Problems of Operating Manageme nt 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ZHUANG Yongda,LU Hengbo
(Dept. of P.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Zhejiang Chin a)
Abstract: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as the ref orm of public utilities in sports, which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However, as th e advance of 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we meet some bottleneck problems, such asbackward ideas, the ethics anomie, institutional destroy and the lack of regula tory. 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s of 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gymnasium s and stadium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d som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pro cess with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ing experts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 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ence reflections, for supporting the privatizationof public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Key words:public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privatization reform; bottlen eck problems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定义为“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的产品”[1]。从公共产品理论可以看出,公共体育场馆的产品大都属于非 竞争性弱 和非排他性强的公共服务,属于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2] 一些具 备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诸如高速公路、桥梁、公共体育场馆等产品,适当地依靠市场机制进行 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的经济压力。这为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尤其是公共体育场 馆民营化带来了理论的支持。
民营化是指将国有、公营的公用事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到民间,引入真正的市场机 制。根据E•S•萨瓦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为委托授权、政府撤资和政府淡出。委 托授权是公共物品供给民营化最常用的方式,它通常通过合同承包、特许、补贴、法律等形 式来实现。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体育场馆一直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 ,实行统一收支、统一管理,致使其功能单一,使用率低。同时,政府对公共体育场馆无所 不包、无所不管,充当着无限政府的角色,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公共体育场馆 长时间低效率的运转和无底洞式的消耗成了各级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近几年,随着我国公 用事业民营化的成功实践,这种改革方式已悄然被引入到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当前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委托经营为代表的公共体 育场馆民营化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改变了过去政府或者体育职能部门运营的单一的 传统模式,通过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以市场化途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改变原有的公 共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体制。“政府引导、民资营馆”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化改革可 选择的模式。[3]然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中遭遇了诸多难题,严重影 响了民营 化改革的进程。如何找准民营化若干瓶颈问题,如何分析与破解瓶颈问题,已成为公共体育 场馆民营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阅读大量的 公共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同时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以及其他互联网查阅大量 国内外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等文献资料,为论文构架奠定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主要内容,针对省、市体育 局等行政部门领导以及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设计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对我 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遭遇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提供了原始材料。
1.3 实地考察法根据研究内容,选取国内较早采取民营化模 式运营的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绍兴市游泳健身中心、
金华市义乌梅湖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地 考察。通过 与场馆运营方的直接交流,了解场馆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为论文的撰写提供详尽的第一手 资料。
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瓶颈问题的剖析
2.1 理念滞后的问题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转让后,政府及相关体育职能部门更多的是扮演服务者、监督者的 角色。经营主体的转换以及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带来了理念的全新改变。在政府层面上表现 为民营化理念、服务为核心理念等相关理念的浅薄,导致了系列问题。
2.1.1 民营化理念浅薄 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民营化机制对于许多政府官员、国内私人投资者以及消费者来说,都 是“新生事物”,他们不仅对于民营化机制所涉及的商业、技术、法律和政策各层面的种种 复杂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在理念上也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1) 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公有制是公共体育场馆效率低下的原因,只有引进外资或者民间资本,改 变其所有制性质才是真正的改革;有的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责任认识不清,将 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当成“政府甩包袱、财政脱负担”的手段,错误地认为把公共体育场馆推 向市场后,政府的责任也可以“一推了之”。2)公私双方短期化倾向严重,缺乏长期合 作精神。政府方面对当地公共体育场馆往往是一脱手就了之,对公共体育场馆在民营化实施 过程中支持、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认识不足。同时在民营资本方面,投资行为也存在严重短期 化的倾向,忽视了公共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长期化的特点。3)对公共体育场馆的产业特 殊性以及民营化所涉及的商业、技术、法律、政策等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具体运用上 往往是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对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评估不足。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决策非 常草率,缺乏充分论证,一旦出现问题,各方就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
2.1.2 服务为核心的理念浅薄 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中,政府依然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拥有高度的调动和配置 社会资源的权力,主导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种过于集中的权力导致政府对社会生产 生活的过多控制,从而限制公众的个人行为,使得社会公共服务仍然停留在管理的层面上。 美国学者E•S•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的著作中提到“西方政府治理的 新理念,在政府角色和职能的定位上,表现为市场价值的回归,表现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 社会化;在政府管理的价值选择上,新理念包括市场优位、顾客至上、服务意识……”,提 出了“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本质,便是由公共社会管理向 公共社会服务转变,不但适用于政府,更适用于具有政府性质的公共组织向社会市场组织的 转变,其中就包括了公共体育场馆。
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给企业经营,企业就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如何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经 营公共体育场馆,并在政策、制度、监管、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政 府应扮演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或出现了“甩包袱”现象,放纵任其自流,或出现 了“管卡压”现象,处处严厉管制,这种状况有悖于政府的服务理念。
2.2 制度缺损的问题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本就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 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微观层面上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两个方面。
2.2.1 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关于加 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全国城市物业管理 优秀大厦标准及评分细则》、《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等系列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公共事业改革保驾护航。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了我国公共体 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的经营、投资等方面,主要的法律依据。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系 列法律法规,还是地方行政法规均未直接涉及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相应领域,可以说,与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基本上属于空白。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 民营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的其他公用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办法,并无明确的关 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立法,用于平时操作性的文件大多只是以政府性发文为主,在执行依据上 尚得不到保证,更不无法确保相应过程中行为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专门性法律法 规的缺失还会在后期监管上带来一个严重后果,使得名正言顺的相关监管行为无法可依,导 致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严重受阻。
2.2.2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 民营制度选择中风险存在是客观的,然而能否有效地规避,除了过程的管理外,更注重 结果管理,而绩效评价问题是衡量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民营制度 选择 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绩效评价不但是检验最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 内部管理、企业凝聚力等的有效手段。通过定量分析准确地评定体育场馆设施的工作成绩, 是现阶段对我国体育设施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之一。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公益和经营的绩效 评估非常必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直观地体现在相应的收入、利润、税收等方 面,比较便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作为以现代企业形式经营的公共体育场馆,必然存在相应 的财务报表等,便于经营绩效的评价。与之相比较,公益性质的社会效益由于缺乏相应的评 估指标与评估体系,其社会效益评价一直处于被人们忽视的状态。当前,对民营化模式的绩 效评价体系学术界也未达成完全的统一。在实践评价中更是缺乏依据与权威,导致了绩效评 价体系的缺损,严重地损害了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进程。
2.3 伦理失范的问题 市场机制的引入,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伦理失范问题,主要集中于 受托方的企业经济伦理和以及委托方的政府行政伦理两大领域。
2.3.1 企业经济伦理失范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经济制度安排、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 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4]公共体育场馆提供服务是其获得 经济效益 的手段和途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利己性。企业必须追求利润,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 一个企业的天然的追求。民营化后的公共体育场馆,委托方政府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受 托方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双方所追求的效益与目标函数不一致,从而导致了公共体育 场馆民营化后产生了经济伦理失范。其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其一、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过 分求利现象。民营化的公共体育场馆以市场化为导向,其价格虽然由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 调监管,但是由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难以确定,广大消费者难以知道企业内部 确切成本,门票等服务价格的定价相对较高,容易产生企业的过分逐利情况,导致经济伦理 的失范;其二、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公平与效率缺失。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时 ,必然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公共体育 场馆,即使转换了相应的经营主体的亦不发生目标的改变。对于企业而言,是以追求自身经 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其为了保证充分地获取经济效益,有时会忽视社会效益的获取, 破坏了公平与效率。例如,减少规定的开放时间,以降低相应的人员支出与设备的运营费用 。其三、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不道德竞争。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管理企业是一种从私利出 发,基于对回报的期望的合作,在法律、行政、经济等约束手段还尚未形成的过程中,公共 体育场馆民营化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往往出现了违背社会经济伦理的现象。有些公共体育场 馆委托给企业运营没有经过公开竞标,也有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参与竞 标,甚至存在不道德竞争。
2.3.2 政府行政伦理失范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中,政府行政起着推动与保障作用,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国公 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却遭遇了若干行政伦理问题,阻碍和减缓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 进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行政伦理失范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组织伦理 的缺失、行政人员行政职业伦理缺失以及公共政策制度伦理缺失。政府行政组织伦理行政活 动主体及行为的伦理,而其伦理原则表现在政府行政管理所追求的基本伦理目标――公正、 廉洁、高效。[5]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过程中,涉及相关权益的转让或 者审批, 但是相关事宜的最终决定因素却不是法律法规,而是部分行政职能部门或者行政领导的权利 。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领域中,各类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行政人员责任意识的缺乏 ,使得在工作中,不以工作为己任,出现工作拖拉,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其缺乏服务理念 ,使得其工作中与人与事态度傲慢,官本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忽视日常的道德自我教育, 久而久之使得其行政效率降低,更会产生诸多腐败、等不良现象。公共政策伦理是 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在公共政策伦理的理论 支持与实践下,制定了有关产业民营化的系列法规与政策,其内容详尽,切合实际,并且与 时俱进,不但符合民营化政策要求,也符合公共政策行政伦理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政府 在法规与政策方面的作用还没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法规制度供给不足,法规制度的规定过 于宽泛,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等,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缺乏专门的法律和法规 ,导致行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无从着手,对政策法规制度认识,对现有政策法规有机可乘、 投机取巧,影响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2.4 监管缺失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时期中逐渐 发展起来的,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管主体单一、 监管内容混乱、监管手段缺失等方面,这些问题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运营方式的 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2.4.1 监管主体单一 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相关监管过程中,直接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的监管 主体还是以政府为主,缺少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等多元监管主体,目前的政府还是不能脱离 建设者、委托方、监护人的三重角色,并且担负着监管基本上全部的责任,导致监管缺乏全 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目前,对民营化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监管的大部分职能分散在政府 部门,尚未建立起职责明确的专门监管机构,而相关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管的专门人才和监管 经验,也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内容与标准,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成本高等问题。我国目 前的情况是政府在监管过程中缺乏与中间组织的必要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这是导致扭曲性管 理的重要原因。监管作为政府管理委托经营性公共体育场馆的一种手段,其对经营企业所施 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监管主体不仅仅是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如在涉及到价格听证的情况下 ,媒体等也就成为行为主体。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影响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而且可以起 到政府监管机构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公共体育场馆涉及的在委托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 改革和创新,涉及到的消费者甚众,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显然是不够的,需要 借助社会力量,借助市场的力量。其中,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 载体,能够影响和反映广大消费者和整个场馆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市场化改革 的透明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既能够辅助政府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管,又能够强化市 场化机制的约束作用。此外,大众传媒还可以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者进行监管,促进监管部门 及其监管者依法行使监管权力,防范腐败的产生,还可以反映民意,成为政府监管部门与社 会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2.4.2 监管内容混乱 在公共体育场馆在民营化过程中监管的主要内容随着民营化的深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限制进入的经济性规制转向社会性规制,相应的监管应该更多的强调了公共体育场馆服务 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水平以及合同的规范程度。目前,我国各级监管主体,缺少对于监管 内容的明确认识,相应的监管机构不了解监管的内容,导致了现有的监管内容混乱,主要表 现在:第一、忽视安全监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前提就是必须确保其正常安全运行,这 是政府有效规制的首要内容。公共体育场馆及其产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影响范围广,影响 程度深,并且将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安全规制必须放在最为突出位置;第二 、忽视价格监管。由于价格规制直接涉及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价格的规制 监督是规制内容中的核心部分。工商部门等政府组织缺少通过不同的类型价格监督的选择, 使得公共体育产品的价格的监管形同虚设;第三、服务质量监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目 标之一就是提高服水平和服务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利益最大化,同时 使公众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品质标准 ,是否令公众满意,直接关系到对民营化的评价。民营化之后,服务水平公共产品质量不但 没有显著进步,反而有所下降,民营化的种种努力就失去了意义,公共体育场馆的民营化也 必将遭遇瓶颈;最后,缺少合同监管。合同监管是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下的新型 的规制模式,通过委托方与受托企业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实施 过程中相应的事项都进行事前详细的规定,这是一种双方约束机制。目前,合同监管严重缺 失,企业合同监管缺少对于进入许可、资格审查以及随时监督和促进合同的履行,缺少切实 的合同的条款来规制受托方企业的绩效。
3 实现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思考
3.1 树立深层次的民营化理念以及公众服务理念 在政府层面上,应当深入研究学习民营化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国内外公共事业领域改革 的成功案例,树立系统地、科学地、深层次的民营化理念,认识到民营化不但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整个经营活动要求站在公众的角度, 以公众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考虑其健身休闲、体育运动等消费行为的需求。以公众为主体的 理念转变,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带来更多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为其今 后进一步民营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3.2 完善民营化法律制度结构与绩效评价体系 在宏观层面上,在不断完善公共事业改革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出台相关的公 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领域内的专门性法律与法规,为其运营、监管等提供法律支持,做到有法 可依,执法必严;在微观层面上,应该采取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 向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提供相关评估制度的 保障。
3.3 规范民营化经济伦理与行政伦理 针对受托方的经济伦理,通过树立合作的理念来保障双方的共赢,达到利己与利他的统 一,通过对公共服务进行规制,并加强伦理建设,通过社会监督树立诚信的经济伦理;针对 委托方行政伦理,通过树立政府的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政府行政的相关制度与机制,加 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自我修炼,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实行全面严格 的行政人员的准入制度,从行政伦理层面上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3.4 明确多元监管主体与监管内容 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应贯穿于其民营化的全过程,从安全、价格、服务质量、合同等 全方位地进行监管。同时,引入行业协会、媒体等多元的监管主体,推广第三方参与监管方 式,以提高监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从而提高监管的效果。
4 结 论
1)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是我国体育领域内公共事业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但遭遇了理念滞 后、制度缺损、伦理失范、监管缺失等若干瓶颈问题。
2)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遭遇的理念滞后问题主要是民营化理念浅薄、服务为核心的理念浅 薄等方面;制度缺损问题主要包括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绩效评价体系的缺损等方面;伦 理失范问题主要有经济伦理失范和行政伦理失范的等维度;监管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主 体单一、监管内容混乱等方面。
3)针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遭遇的若干瓶颈问题,提出树立深层次的民营化理念以及公众 服务理念、完善民营化法律制度结构与绩效评价体系、规范民营化经济伦理与行政伦理、明 确多元监管主体与监管内容等破解瓶颈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4)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随着市场化与民营化的深入,还会遭遇 新的瓶颈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加以深化与探究。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张桂宁.公共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其产品供给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9,2:60- 61.
[3] 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_基于典型体育场馆 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5-7.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社会的经济行为有了很大的规范性,说明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迎接更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工商管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在长远的角度看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规范性,还要对发展的模式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促进其经济长远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管理,工商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就是商品交易的发展。市场经济具有调节职能的作用,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以及市场的自我意识,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管理不断完善。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同时工商管理的发展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以往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管理和监督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设置有相关的工商管理机构,对企业的交易情况以及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企业人员在在市场交易工作中,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强化自律能力,从而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经济的发展,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对工商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越来越重视工商管理,确保其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工商管理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经济的发展,优化了生产关系,但是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导致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不足,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时,如果仅仅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则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将工商管理与市场机制进行协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工商管理机制不需要不断完善、以此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有效发挥出其监督、维护以及管理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促进经济全局发展与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其作用非常直接,随着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全局发展与持续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了多方协作,使执法部门与企业两者间的关系由一种管理与监督变成一种更为良性的合作关系。二是由于行政管理机制的完善,在竞争方面也使自由与公平原则逐渐突显,尤其是在服务式监管方面,化解了不少矛盾,已经由静态的市场内服务,变成了各种动态服务。三是在管理水平方面,更多的吸取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并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展开了对于市场的研究及对工商管理方法的探索,比如,在改革开放30年来,对于个体工商的发展与整体促进以及监督或服务,都明显体现出了工商管理在这一方面的成绩。四是在执行方面,做到有法可依,由于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更为妥善的法律条文与规定,并对各种经济性的违规与投机行为更为关注,因此,工商管理在这一方面有法可依,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集中热潮,使得更多的角度偏向于消费者的权益与利益,然而,并没有对企业造成损失,而是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对市场违法现象进行干预,从而强有力的保证了市场的秩序与整个的经济稳定有序发展。以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例,2013年4月工商部门不但加强了对食品的安全管理,且从各方面展开了调查与严格处理,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更为直接的关注与服务,而且为市场发展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更为有效的作用。
(二)促进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规模也不断地壮大,并逐渐的出现了大型的商业性企业,所谓大型商业性企业,是指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而且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原有的条状分布经济就会发生溶解,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并形成一个特定的经济体系,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这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彻底的监督和审查是无法进行的,工商管理只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干预,干预的手段为扶持或者辅助,由此,企业的独立性将会显著的提升,并促使企业的流通性加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将会更加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升级’以便于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企业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是主要的推动力,但同时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发挥调控作用。企业的改革升级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法律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的改革升级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之所以进行改革升级,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国家的利益,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到,因此,在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触犯法律的行为,影响企业的发展,而通过工商管理部门相应法律的监督作用,就可以保证企业改革升级的顺利进行,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某海防堤工程是滨水区景观护岸工程,总长度约4,000m,其中本次施工位置位于临海区,长度约400m。本工程主要由近水踏步平台、半圆形亲水平台、直立式岸壁三部分组成。外形设计主要为为花岗岩面石镶砌。海防堤景观工程作为该城市的形象工程,存在着巨大的建设意义。此项工程是提升该城市投资环境与地域名气的重要工程,从另一方面讲,也属于政府的形象工程。海防堤工程是政府投资项目,所以,很大程度上会存在领导个人主观意愿对工程观感形象的影响。在施工初期阶段就应当考虑到建设方对工程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海防堤工程在施工前通过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发现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1)设计图纸不详细,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差异。(2)控制坐标给出不清楚,施工线位没有精确指出(3)部分原材料需建设单位进行确认,包括型式,尺寸,材质等。(4)没有详细地质勘查报告。以上发现的问题直接导致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存在较大的风险。更加需要施工单位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根据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1)设计图纸不详细,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确认,对施工图中与施工现场存在差异部分进行商定,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工程变更的依据。(2)控制坐标给出不清楚,施工线位没有精确指出。对现场原地面标高、施工轴线、边线重新进行测量放样,对图纸未明确部分更加详细的进行测绘,并且融合到设计图纸之中。最后将测量放样的结果整理上报。(3)没有详细地质勘查报告。对工程基础位置进行实地探挖,结合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土质情况分析,留有必要的影像资料。将地质情况探明后,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确认,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交工验收的依据。(4)原材料型式无法及时确定。设计图纸中在多处说明部分工程材料需建设单位进行确认,包括型式,尺寸,材质等,这些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建设方个人的主观意愿对工程的影响。
三、针对性措施及施工效果验证
在该海防堤工程中制定的各种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程开工前,就制定了详细的质量计划,将此项景观工程外观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面石砌体原材料质量、镶面石砌筑缝宽处理、顶面铺装方法、砌筑方式、成品保护措施等作为控制重点。
1.镶面石质量控制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在进行镶面石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典型施工计划,根据典型施工的方案进行施工,做出样板施工段,最后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感观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规范以及业主要求。在镶面石典型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镶面石砌筑缝宽、花岗岩面石原材料加工精度,加工尺寸偏差控制、施工轴线圆弧段线性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直立式岸壁镶面石砌筑缝宽要求10mm,为了保证缝宽统一,采用10mm厚的花岗岩垫片,在砌筑过程中将面石统一找平垫起10mm,保证施工过程中对缝宽的统一控制。(2)在石材加工厂加工石材前先对加工机械进行检验,保证加工机械的加工精度,更换精度高的锯片进行切割加工。在面石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面石成品的外形尺寸,逐块进行验收,对加工尺寸偏差大于规范要求的进行返厂处理。(3)整个海防堤景观工程前沿线是一条顺滑的曲线,为了保证前沿线顺直、平滑,在施工前除了测量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外,在施工现场每一个标准结构段(9.675m)进行放大样施工,这样既保证了施工线形的顺直平滑,又确保了施工线位的精度。典型施工完成后,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典型施工段进行确认,达到业主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这样既保证工程施工的外观质量,又避免了质量没有达到业主满意而造成的返工。
2.花岗岩面层铺装的改进海防堤景观工程人行道面层铺装采用的是550mm×550mm,高150mm的花岗岩面石,单块重量达到127kg。原设计面石需进行植筋(如图2),并且植筋完的面石要与下方250mm厚混凝土同时施工,这就很难达到铺装完成后的外观质量效果,并且平整度,砌缝的宽度、顺直度很难保证。而经过和设计商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将植筋取消,这样,250mm厚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进行面层铺装,避免了混凝土与铺装面石同时施工,便于对铺装平整度,砌缝宽度,顺直度等加强控制,施工外观质量得到了保证。
3.施工过程中的细部处理该海防堤景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多次业主变更,主要是对设计外观效果不满意,在工程开工初期已经将可能出现的业主变更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一套方案及措施。把一些施工难点、相互冲突的地方在施工前就提出来,并拟定解决方案。所以业主提出的变更基本全在施工前就提出并得到了解决,避免了施工过程因为变更而返工的问题。在海防堤工程南侧靠山下海口的位置,业主提出增加台阶踏步,但业主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施工图纸,只是对最终外观效果进行了布置。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方案讨论会,将业主意图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绘制施工图,上报监理、业主,待审批通过后进行施工,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在亲水平台施工前,发现图纸要求台阶采用水洗豆面混凝土进行施工,但考虑到亲水平台处于潮差段,水洗豆面混凝土又没有抗冻能力,所以建议业主将其改为花岗岩台阶,既解决了抗冻问题,又保证了外观质量。
四、结束语
1.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手段滞后于公路工程建设发展。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了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但是对于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还没有从公路工程建设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工程规模大,施工范围分散,涉及到的工种多,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运用信息化网络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并没有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得到利用。基于公路工程建设网点的分散性,档案管理部门要获得现场资料,如果没有移动通信设备,就无法及时地将竣工资料信息从工程现场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科技档案编制和整理的过程中,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且工作成本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导致档案资料缺失。2.参建单位没有对科技档案管理以足够重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会考虑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工程竣工资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所生成的科技档案资料,只要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后,进行编目、归档就可以了,所以认为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而不愿意配合。另外,公路工程从招投标到项目竣工后的验收、最终结算审计等,过程中所生成的档案资料都要进行收集,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相比,依然存在着滞后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路工程建设周期长且资料内容复杂,竣工资料门类也相对较多,如果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没有跟上工程建设的进度,很容易导致竣工资料的缺失,甚至出现高速公路项目通车后,还要消耗人财物进行补齐竣工资料工作,导致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更难以及时地移交档案。
二、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1.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创新。新形势下,公路工程适应时展要求建立了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法律约束制度,以使科技档案资料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获得安全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将档案网络归档系统建立起来,启动自动编制功能,并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信息联络方式。比如,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登录相应的档案管理网络归档系统之后,可以及时地将现场生成的档案资料(变更前后原始资料、甲方及监理方现场口头指示等,为变更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传送到档案管理部门,但前提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能够运用档案管理固定模式,可以将所获得的资料保持其真实性和原始性,现场自动整理为电子档案,以提高科技档案归档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工程管理。对于已经归档的档案资料,经过电子化处理后,储存在档案管理数据库中,并做好备份。所有的电子档案实施网络管理,同样都要分密级存档。2.做好科技档案宣传工作,提高科技档案意识。科技档案管理并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是所有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都要提高科技档案重视程度。因此,施工单位领导要提高科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明白档案管理虽然是专职档案工作者的管理职责,但是,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等,都要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给予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地进入到工程现场中了解现场工程建设情况,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生成的资料都要及时收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还可以将《档案法》、国际档案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宣传到位,让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工程进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三、结语
[关键词]立井;施工速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00-02
一、提高立井施工速度的施工技术
立井井筒工程是矿井建设中的关键工程。立井井筒在矿井建设中虽然仅占工程量的3.5%~5%,而工期却占总工期的35%~40%。因此,加快立井施工速度,是缩短矿井建设工期的关键。随着开拓深度的增加,开凿条件也日趋复杂,立井井筒占矿井建设总工期的比例也相应增加。所以,对于提高立井施工速度的施工技术研究,对加快矿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立井施工依靠的就是机械,如果机械配备不到位、不合理或运转状况不良,会直接影响整个立井施工,所以机械及设备的配套和选型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立井施工速度的要点如下:
1、最佳提升设备的配套。立井施工所需各种材料、人员上下,尤其是开挖土方等全部需提升设备从井下工作面提到地面(或从地面下放到井下工作面)。因此要确保立井快速施工得以实现,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配备足够的提升能力来满足快速施工的需要。考虑到井筒净直径>5.5m,布置双钩提升。
2、最优挖掘设备及技术。立井施工速度与挖掘效果有直接联系,而挖掘效果由挖掘设备及技术所决定。立井尤其是深立井施工,表土段开挖宜优选,后期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适用于清底。
3、最优砌壁模板及下料工艺相配套。砌壁模板是立井快速施工具有工艺特征的关键设备,模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速度的快慢及质量的好坏。目前,立井快速施工模板一般均采用MJY型整体金属刃脚下行模板,该模板具有脱模力强、刚度大、变形小、立模方便等优点,一般在地面由3―4台稳车悬吊。模板直径根据井筒直径来选型,段高一般为2.5-4m,砌壁混凝土一般由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提供,强制式搅拌机拌料,底卸式吊桶下料。
4、地面排矸能力要与开挖、提升能力相适应。根据立井快速施工经验总结,地面排矸能力应以不影响开挖、提升来配置,一般采用自卸汽车及装载机集中排矸。
二、立井快速施工技术应用
(一)工程概况
招贤矿井风井井筒净直径6.0m,井筒净断面积为28.26m2,招贤矿井采用“一斜两立”(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单一水平开拓。风井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深度514m,设计深度564m,井口设计标高±0.00m(以绝对标高+1344.00m起算)。冻结基岩段外壁采用钻爆法施工,单层钢筋砼结构,壁厚400mm,井筒竖筋、环筋全部采用HRB335型钢筋。竖筋采用等强度直螺纹套筒联接,环筋采用绑扎方式;砼强度等级为C40、C60。项目部在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上定人、定岗;创出单月冻结段外壁掘砌进尺140m、段高4m;循环时间18-20小时,冻结法施工有效的提高了立井施工速度。
(二)施工方案
井筒冻结基岩段采用光面、光底、弱震、弱冲、中深孔爆破技术施工。伞钻凿岩,地面380V交流电接线盒起爆,HZ-6型中心回转抓岩机出矸,挖掘机清底,整体金属模板砌壁。
(三)提高立井施工速度的施工技术
1、施工设备的选择与技术
(1)掘进
采用FJD-6A型伞钻配YGZ-70型凿岩机凿岩,B25×5000mm六角中空合金钢钎配Φ55mm十字型合金钻头打眼,爆破材料采用水胶炸药和抗杂毫秒延期电雷管,脚线长度6.5m。
(2)凿岩爆破
采用FJD-6A型伞钻配YGZ-70型风动凿岩机,根据岩石岩性及层厚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炮眼深度,严格控制炮眼的位置、角度和装药、连线质量,保证爆破效率。爆破材料采用水胶炸药和脚线长度6.5m的1~5段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3)出矸找平清底及刷帮
利用挖掘机配合抓岩机分别装入吊桶提升上井,挖掘机靠近井壁与中心回转同时挖罐窝,然后在吊桶两侧对一个吊桶集中装矸;矸石经二平台翻矸后,由装载机装矸至排矸车,运至矿方指定地点。出够一个施工段高后,用尺杆找平,绑扎钢筋;便于立模浇筑砼;浇筑砼结束后,继续出矸,并利用挖掘机配合抓岩机清底。清底后,将挖掘机清理干净后提至井口地面。
出矸找平时,对于泥岩或小面积欠帮,出矸同时用风镐刷帮;对大面积欠帮,必要时可采取打眼放炮处理,即在出矸的同时采用手抱钻打眼、放炮带帮,应采取多打眼、少装药的方法,沿井筒切线方向打斜眼,眼间距不超过600mm,根据荒径位置适当控制好眼深;清底时的欠帮打眼后,将与工作面一同装药、连线放炮。
(4)砌壁
冻结段外壁采用整体金属下行刃脚模板砌筑,模板由直模和刃脚通过螺栓构成整体,模板由地面稳车悬吊。模板段高根据围岩稳定性及冻结情况,采用2.5/4.0m施工段高砌壁。
2、辅助系统
(1)提升系统
井筒采用ⅣG型井架,布置2JK-3.5/15.5型提升绞车1台、JKZ-2.8×2.2/15.5型提升机1台,形成两套单钩提升;挂5m?吊桶满足出矸施工要求。
(2)压风系统
在井口附近设一个压风机房,布置2台SE250型和1台GA110型压风机,总供风量100m3/min,可满足井筒不同施工工序的用风需要。地面压风干管选用φ219×6mm的无缝钢管,井下选用1路φ159mm×6mm无缝钢管,沿井壁固定。
(3)供、排水系统
选用2寸高压胶管供水,压力35MPa,敷设在压风管上,兼作注浆管。根据井筒基岩段含水层组的井筒涌水量及排水泵排水能力,选用φ159×6mm排水管。
(4)通风系统
井筒施工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井筒施工采用1路胶质风筒向工作面供风。配备2台FBD-Ⅱ-No9.6- 2×30KW型防爆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配一路Φ800mm胶质风筒,其中一台局扇备用,满足施工需要。
(5)供电系统
在井筒附近建施工变电站,站内安装YKBS-10型移动式开闭所一台,ZXB-630×2/10-6型移动变电站一台,在开闭所附近安装KSGB-450/10-6/1.2型矿用干式变压器两台供井下排水设备用电,井口安装ZBX-4.0/127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供井下信号、照明用电;提升机采用环形供电。
(6)砼搅拌系统
搅拌站内均布置 2台JW1000型强制式砼搅拌机和1台PLD2400型砼配料机。
3、劳动组织
管理人员13、后勤人员15、土建工(木工)1、机电工20、司机4、搅拌工 2、绞车司机14、把钩21、信号9、通风瓦检员3。
出矸找平班15、出矸清底班16、打眼放炮班10、立模浇筑班15。
4、循环时间
掘砌循环图表
(1)基岩段外壁施工,采用专业工种“滚班”作业制,一掘一砌(循环成井4.0m)。(2)机电工及其它辅助工种均采用“三八”作业制。(3)工程技术人员及项目部管理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表1)
结束语
本工程立井施工通过机电设备的选择和运用、人员安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快了采区工程进度,保证了采区的正常接替,单月创出外壁掘砌进尺140m,实现安全、效益双丰收。
针对立井施工在多数情况下单工序作业的特殊性,围绕立井提升这一工序主线,分别对钻眼爆破、装矸、出矸、支护、清底、浇筑等工序进行管理,认真设计和安排每项工序,将它们对工序主线的各种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排查和消除,做到科学组织,层层落实,深入每一个细节,达到充分压缩整个循环时间的目的。
此外,采用先进配套的机械化作业工艺,从施工准备开始,每作一项工作都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提前作好各种预案,依靠严密的安全措施,使立井施工在安全优质的条件下最终实现快速。
参考文献
[1] 李福辽.浅谈深立井快速掘砌施工[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高峰.立井施工设施选用与布置[J].科技风,2011年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策略
1引言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是否能赚取更大的利润取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见,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务必要高度重视已有的经济管理经验,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建筑工程各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实现对建筑工程各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应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加强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注重合同的管理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
2建筑工程领域关于经济管理主要内容
2.1预算管理
经济预算经济预算、资产预算、施工预算和工程预算是经济管理预算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算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预算来管理建筑工程领域中各有关部门建筑工程领域中各有关部门,经济管理预算还可以通过管理非财务的预算来掌握资源非财务的预算来掌握资源,控制建筑工程内在的一些活动,进而减少企业运行成本而减少企业运行成本,让企业在一定资金范围内完成目标,达到共赢的目的到共赢的目的。
2.2项目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周期较长由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周期较长,因此,工程施工起来难度比较大比较大,施工周期、运行成本、建筑质量都直接对建筑工程产生致命的影响生致命的影响,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权衡利弊,保证工程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2.3施工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工作量较大由于施工管理工作量较大,因此,它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有着较多的要求有着较多的要求,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能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施工管理方面在施工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合理规划,把整个施工过程的前期个施工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联系起来,搜集各种信息,并进行整合行整合、分配,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合理有序的进行,促使工程顺利进行使工程顺利进行。
2.4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工作包括:设计费用的管理计费用的管理、组织人员的管理、控制物料的管理等,只有做好经济管理好经济管理,才能激励人们工作的积极行,进而保证工程进度按期完成按期完成。
3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3.1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控制
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进度事关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开展开展,因此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关规定,以便对建筑工程成本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若建筑工程进度有所变动程进度有所变动,那么建筑工程成本造价同样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改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进度控制能够实现建筑工程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顺利推进进。但实际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往往受到人员变动、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建材供应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首先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根据施工单位的要求以及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来制定完整的工程进度规划来制定完整的工程进度规划,从而能够保证工程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保证质量间内完成并且保证质量。其次,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能够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从整体把控整个工程能够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从整体把控整个工程,保证工程的工期的工期。
3.2加强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管理
在开展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前提是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质量观念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质量观念。做好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首先就要做好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先就要做好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这是从根本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在开展建筑工程之前要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核算本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核算,要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实际工程开展过程中也要根据预算成本和目标成本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管理。
3.3注重合同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施工方是直接参与方,同时施工方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形式上是项目部和分包人的管理方方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形式上是项目部和分包人的管理方。维系三方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合同来进行的系三方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合同来进行的。项目部和分包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利益性特点在着非常明显的利益性特点,因此合同是保证项目部、分包人和施工方保证三方联系的重要条件和施工方保证三方联系的重要条件。因此无论是项目部、分包人还是施工方之间都需要按照签订的合同来开展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和管理。通过合同来对三方进行全面的约束,从而能够保证三方按照合同进行全面的履行证三方按照合同进行全面的履行。对于施工方来说按照合同的要求开展工程的要求开展工程,同时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对于项目部来说能够按照合同来办事目部来说能够按照合同来办事,能够合理的对工程开展经济以及进度等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进度等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3.4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
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控制好成本能够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程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项中开展项中开展:首先要从工程的材料来开展管理。对于建筑工程建材成本的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建材成本的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建材进入到库存中的时候要核对好数量和质量量和质量,在建材进行取出的时候要进行详细的等级,并且要对施工中建材的消耗进行明确的管理和掌握对施工中建材的消耗进行明确的管理和掌握。其次就是施工中的质量成本的控制中的质量成本的控制,这部分就是需要降低因为施工失误造成的成本成的成本,这样能够降低整个工程因为故障造成的人力以及物力方面的损耗物力方面的损耗,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工期。最后就是工程安全成本的控制是工程安全成本的控制,这就需要工程施工单位要做好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也要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做好安全成本控制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造成的经济以及社会损失生造成的经济以及社会损失,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工程成本发挥更大的价值挥更大的价值。
4结束语
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环节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我国经济管理现状出发济管理现状出发,指出现有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应的措施,力求在提高经济管理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提高质量量,保证工期,使建筑领域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春芝.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J].河南科技,,2015(22):90.
[2]李凌.建筑工程领域关于经济管理策略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42014(1):52~53.
【关键词】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有效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设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一般的工程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不够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的好坏。有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却忽视了管理水平的增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以及措施的制定过于单一,过于表面化,普遍存在着制定目标成本和按照经验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等,忽视了该工程的工期要求、施工条件和现场环境等要素,致使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资金使用效率低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随意开支和资金滞留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却引发内部矛盾的深化。
困难回收款项大且多
施工单位的应收款项,大部分都是以资产负债的形式列出来。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对业主的调查了解不够,往往是工程竣工后,业主的资金还未能按时到位。二是施工企业垫资承揽工程,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却不能很好的回收。
解决资金管理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控制生产成本,降低造价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取得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企业也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广、环节多,所以管理起来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降低人工成本。通过科技的提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人数量,缩短工期。2、降低机械使用费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时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正常运行,避免出现人待机或者施工滞留的现象。3、选取合理的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加强内部管理利用综合优势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管理经营的风险,降低和减少资产减值的因素,避免随意开支,多头开户,营造良好的工程施工氛围和环境。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可在线监控资金流向政策,可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管理成本,又可以加强内部管理。
大中型的企业还可以利用综合利用管理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有计划的全面的管理。例如施工组织的网络化管理、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个人施工的动作法管理、施工程序的流水作业法管理等。
总之,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分析控制核算成本上,要做到精细到位。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能有效控制生产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控制资金风险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垫资的方式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但是这往往带来了财务风险。垫资款项容易造成退欠款,并且会给财务管理带来难以收回的资金问题。垫资款是产生拖欠款的充分条件,为了避免大面积的拖欠款的产生,就需要在控制垫资款上下工夫。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的时候,需要对要求垫资的单位,详细的了解,并且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才可以得以实施,从而降低资金方面的风险,确保资金的按时到位。
在资金方面,还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从而降低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和成本。从长期的经验来分析,银行是一个强大的血库,企业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达到最佳的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考虑资金的介入方式,使得自有资金的比例得到合理调整。同时,企业还要加强自身的信誉和诚信建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得建筑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利用信息资源降低成本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消息渠道,建立一个全面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和充分的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包括人工成本、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工程任务相关的市场调整和变化,并且随时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金融信息。
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反馈系统有以下几个方法:1、建立国家金融政策和市场信息反馈系统2、建立收集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的建议和措施系统3、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样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动态,从而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最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获得业务的主要途径,在投标的形式和方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能为了中标而不顾建筑工程企业的利益和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企业投标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来获取中标的最好途径,比如,建设单位是希望时间短还是质量好还是其他方面,然后对症下药,这些都需要建筑工程管理者有前瞻性思想,避免损害经济效益的事情发生。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因素。资金是企业活动经营的血液,也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所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职能,并且加强监督和控制资金的流向,减少资金和账目无法回收的风险,就可以不断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汤长娥.刍议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商业文化,2010.10.
知识管理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对知识管理各国各界人士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有的人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但更多的人则认为知识管理是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它是有着独特内涵和意义的新生事物,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途径。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环境信息实现创新,并通过不断创新来达到维持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其次,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信息产生的反应,它存在于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也就是说知识与信息有着明确的区别,它只能通过人们能动创造性的发挥而产生,且依附于人而存在。所以,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的知识管理必然以人的知识运动为研究内容,只有人才是其研究的核心。第三,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社会从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经济时期,进入到以知识和知识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期,这是一个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经济,再到知识本文由收集整理及知识创新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正是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是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一、经济的发展
(一)知识更新
在当代社会,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组织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人才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更突出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大学毕业后,甚至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仍然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创新的需要。知识更新的潮流将扩大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多、更好的图书馆为人们学习提供场所和方便。同时,政府和社会也会对图书馆事业给予更大的支持。这种形势要求图书馆加强馆藏建设,根据读者的需要,合理组织馆藏,使馆藏结构和内容更加符合读者的需要。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采访力量的配备,把知识丰富、熟悉读者需求的人员配置在采访岗位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采访人员的水平决定了图书馆的水平。在未来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馆藏建设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闲暇时间增多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收入增加,有更多的工余和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增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休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一种经常性活动。走进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休闲方式,图书馆成为度过闲暇时间的重要场所。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知识管理要重视人们的休闲需求,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升华人们的休闲需求,馆藏内容要丰富多彩。对于图书馆知识管理来说,并不是添置一些休闲类的馆藏就可以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休闲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和培养人们高尚的情趣和高雅的兴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体现和发挥图书馆的文明教化功能。
(三)图书馆物质条件的改善
经济的发展使图书馆的物质条件大为改善。我国的许多图书馆建设了现代化的新馆,添置了大量的书刊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布置了舒适温馨的阅览环境。图书馆物质条件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图书馆物质条件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引起图书馆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变革。现代化信息设备的普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都在改变着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图书馆的管理越来越成为“有知识的人管理知识服务”的活动。
二、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结构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优势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优势,并且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就业结构由过去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转变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城乡结构由过去乡村人口多数向城镇人口比例越来越高转变。经过几十年的社会结构转型,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不断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
图书馆作为文化设施,它的建设和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只有城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产生旺盛的对图书馆的需求和有充足的图书馆学业经费,图书馆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地区近来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出
转贴于
现了建设图书馆和发展图书馆的需求。当今建设图书馆,在信息科技和数字图书馆浪潮的冲击下,迫切需要引入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图书馆只有采用知识管理,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和满足读者的需要。可以预见,图书馆知识管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所接受并运用于图书馆工作实践。
(二)社区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发展很快,许多社区兴建了图书馆或图书室。这是一个图书馆事业重大变化的前兆。过去图书馆都是向大而全的方向发展,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水平,就是看它的规模和馆藏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图书馆,完全有可能做到小而全。社区图书馆有可能通过图书馆信息网络,获得远方大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衡量一个图书馆先进与否的标堆,不再是规模大小,而是信息技术水平、获取信息能力的高低。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将进一步凸显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有力地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三)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