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2:47
导语:在技术与创新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通信技术 创新机制 文化观念 人才 技术创新 经营创新
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和部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信息的传递,也可以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可以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及时获取。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对通信技术的合理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通信技术的创新水平,更好地运用现代通信网络以及相关的技术,完善企业的管理活动。
1 良好的通信技术管理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企业文化
要想实现对现有的企业的通信技术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将通信技术管理活动同企业的整体管理联系起来,树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和企业文化氛围。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通信技术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通信技术管理的观念较滞后
即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企业管理部门只重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对于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活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同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合理的企业通信技术管理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组建专门的通信技术管理部门,没有吸收和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也就无法推动企业的通信管理的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导致的。
1.2 通信技术管理创新人才短缺
现代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相关的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知识,而是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现有的通信技术的管理水平来实现对现代管理方式的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顺应现代市场的发生趋势和企业的管理需要。但是,这种创新人才的缺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在通信技术管理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
1.3 通信技术创新与现行管理不相适应
在企业的通信管理活动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现有企业的其他管理方式同通信技术的创新不适应的地方,即企业的一些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的协调和组织,也不利于企业通信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善这种状况:
(1)树立正确的企业全局管理观念,将现有的通信技术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以实现其同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与合作。
(2)通信技术的创新要同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的需要结合起来,即在实践中积极地落实各个部门以及企业的整体发展通信需要。
(3) 在通信技术的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传统的通信方式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和部门,可以适当保留一些其他通信方式。
(4)在通信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的实现技术创新,还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活动以及方式进行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同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根据企业需要不断做出自身管理行为的调整。
(5)组织具有专门通信技术知识的创新队伍,即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就必须要吸收和引进专门的创新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机制的确立,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整体的企业通信技术的创新水平。
2 结合通信技术管理特征全面展开技术创新工作
随着通信技术的创新在社会各界愈来愈引起关注和重视,如何实施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目前通信技术管理中竞相探究的重要课题。
2.1 开展技术创新应当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的尖端
我国通信技术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级别的探讨发展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应当进一步强化对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特别是对整个业界发展具备决定性作用的尖端科研成果的研发力度,诸如IP技术与微电子等,同时,还应当多方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和吸纳国内各个企业进入到那些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高的具有战略观点的科研项目中,这对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已在全球3G及城域网的标准等领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地位,在向下一代网发展的途径上,我国与国际水准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点,这为我国通信技术及其制造业创造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所以,企业在进行通信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复的发挥民族优势。
2.2 开展技术创新应当定位于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贸易与行政壁垒正逐渐缩小甚至消融,而技术壁垒仍在不间断地攀升。所以,推广实施“专利战略”与“标准战略”,在消除对方的技术壁垒的同时树起自身的技术壁垒,这对于提升我国通信技术管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2.3 开展技术创新要依靠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国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优劣势方面均体现得较为突出。因此,针对我国通信技术的特点,立足优势,面向国际市场采取走“开放式科研”、合作的道路,促使我国无需从零开始,就能够达到直接切入到国际较高的层次轨道上继续谋求发展的地位。而与国际企业展开合作,还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探讨理念以及管理实际经验,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3 结语
总之,通信技术管理是一项专业的技术管理活动,但是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正确处理好企业的整体管理同企业的通信技术管理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珏.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风,2011(10).
[2]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9).
[3]张金聚.有效提升电信企业班组创新能力之探讨[J].山东通信技术,2011(2).
[4]陈春明,郭静.移动通信企业开放式外部创新源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1(4).
作者简介
宋连进(1968-),男,1992年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通信电信系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通信工程师。现任中国电信吉林公司网优中心主管。
作者单位
一、要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管理和使用上,以制度为保证,以“两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
(一)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意识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管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管理工作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也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在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上,我们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有统一的管理组织,又有各个使用和维护的管理职责,形成校长室主管,教务处主抓使用率,总务处主管完好率,教研组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在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装备、教室区技术装备等方面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各专业室(馆)有专人管理,落实各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管理制度健全,有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并能严格执行。
(二)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管理重在抓“两率”,技术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一是教育技术装备的购进、验收、登记、存放、维修、保养、领用、外借、调拨、损坏、报废、赔偿等手续完备清楚。原始凭证齐全,帐、卡与登记相符,仪器设备帐册较全。能做到定期盘点、检查、核对,做到帐面与实物相符、总帐与专用帐相符、柜签与实物、专用帐相符;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借用制度、赔偿制度等制度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用有记载、借用有登记、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技术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的整体归档。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技术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学校要求有按学期、学科的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学生分组实验登记表、上机通知单、机房使用登记表等,通过这些要求来检查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每学期进行“两率”统计,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兑现奖惩制度。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我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进行装备的管理,学校行政各处室实现网络管理即无纸化办公。在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上,本着“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积极建设资源库和学校管理系统,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信息员和教学资源库,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预定书籍资料。教师在实验室网站上可以查看实验课的开课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实验课的开设。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交流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力求使我们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实效性。
(四)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要使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出真正效益,需要一支稳定的、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装备工作,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为此学校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同时要求他们注重业余进修,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听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知识培训,及时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鼓励他们写经验和总结,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实验、图书和计算机管理人员,并积极引进有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充实装备队伍,不断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和装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目前,由于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普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要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新探索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进一步发挥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
一是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技术装备工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实验室、计算机室、劳技室在活动课时间对学生开放;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将部分演示实验扩展为学生分组实验;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等。
二是让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标本室在课间甚至中午对学生免费开放,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内涵
在新时代下,我国国有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瓶颈的约束,使得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对企业管理及技术进行创新,以确保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所谓管理创新,主要是对企业中固有的传统思想、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进行创新,还需注重企业内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人这一活跃因素上入手,推进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管理创新过程是复杂的,因此,在进行创新时,应该抓住关键因素来展开,以免浪费人力和物力。而技术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通过发现新的科学技术,将其通过企业理念的转化,打造成适合企业的一种生产力。而从狭义上来说,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对第一次出现的技术进行应用,如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市场等。在技术创新中,应注意抓住市场需求,提高技术和市场需求的衔接程度。
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和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国有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其在管理创新方面仍较为滞后,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现在国有企业中理念先进的企业不乏其数,例如我国的联想企业,其在世界大型企业中已经遥遥领先,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管理落后的国有的中型或者小型企业,其管理机制没有活力,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缺乏创新的动力。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的激情,或者在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时,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照做,使得其创新管理实际上并没有落到实处,无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国有企业在创新中没有分清我国企业经营机制和外国经营的差别,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经营战略的不同。再者,国有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围绕物资管理展开的,而忽略了企业中关键因素——人的管理。同时,由于缺乏积极的激励机制的引导,导致了产权制度和企业分配制度之间的严重脱节。最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不够成熟,因此,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乏丰富经验,且遗留计划经济的踪影,没有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另外,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和国际市场的接轨,从而容易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纠纷,且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大家都相互推卸责任,从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能承受新时代的各种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其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其组织结构也不尽合理,这就导致了分工的不明确,责任的重复或者疏漏,从而不利于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有大部分尚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尽快摆脱该困境,应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在新时期下的管理以及技术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强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国有企业强化管理是其在新时代下进行改造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从人员的分配、组织结构的配置到生产设备、生产成果的市场分配等,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能为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效益提供基础;其次,管理创新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有效防范风险。通过创新管理,加强对企业存在风险的评估,建立起全面的风险控制机制,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早进行预防,能大大降低企业亏损发生的几率。最后,进行管理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管理创新之上,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因此,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需依靠创新作为支撑。
(2)由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主要是创新,而其中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有企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是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很多核心技术的掌控者都是国外的创业者,这就拉大了国内外的差距,因此,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在国际市场上一个技术创新型的崭新形象出现。
(3)国有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追求最大化效益是企业等生产经营实体的首要目标,因此,创新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管理创新,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和潜力,优化其资金的合理配置。而技术创新则为产品更新换代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市场上各种产品不断被淘汰,不断推陈出新,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也能为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4)管理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管理主要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制,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管理创新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技术创新则进一步巩固了管理创新的成果。要进行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是管理创新。目前,全球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科技间的竞争,知识文化的竞争,但归根到底,实际上是企业组织管理的一种较量,因此,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只有创新企业管理,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渠道。生产力解放需通过改革,而改革成果则主要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因此,在新时代下,企业技术创新应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其发展。
四、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途径
(1)从意识上强化国有企业的管理
为了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是从意识上进行转化。转变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行为,形成盈亏自负的责任心和管理思想。未来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专业化的企业家,非官员化的企业家。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导向,市场需求影响着企业的开发方向,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效益。在利润最大化的当今社会环境下,企业创新理念是需要首先确定多元化的经营目标。开拓思维,寻找更好的经营目标至关重要。另外,随着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制定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并存战略,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是企业创新型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剧,价格战也是企业战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兴盛。因此,强化管理意识是必然趋势。
(2)加强国有企业和国际市场的交流
为了使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其生产应该与市场接轨,并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带来新的盈利。很多企业在最大程度寻求利润的时候,应该明确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分清国内和国外不同市场环境,积极投入到国际市场竞争当中。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更新传统理念,在广泛的市场调研下,对产品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对国外成功企业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借鉴,但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科学的目标市场。在价格战中,除了要确保其竞争力之外,还要强化售后服务、品牌宣传等工作,以不断提高其竞争力。
【关键词】油井 系统 效率
抽油机井采油是我国各油田的主要生产手段,约占油井总数的90%左右。目前,抽油机井采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效率偏低、能耗高。因此,必须对原有抽油系统能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新进行设计调整,采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方法,使抽油系统适应现阶段井液举升的要求,大力降低能源消耗,这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抽油系统各环节能耗测试与分析
抽油机井系统工作时,就是一个能量不断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由于受砂、蜡、气、腐、垢、摩阻等的影响,使得每个环节都发生一定的能量损耗,从而降低了整个抽油系统的效率。这些损耗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电能转换系统损耗:可分为控制柜损耗和电动机损耗等。
(2)抽油机系统损耗:可分为皮带传动系统损耗、减速器系统损耗、四连杆机构损耗、平衡度的损耗等。
(3)井筒供、排液系统损耗:可分为深井泵及管、杆、液摩阻损耗、抽油杆柱负载损耗、低泵效损耗、光杆密封器摩阻损耗,集输系统回压造成的损耗等。
2 措施应用及效果对比
现场采取的提高抽油系统效率的措施主要有:
2.1 电能转换环节
(1)采用节能型电机。在现场已经批量投入使用的节能型电机主要有高转差电动机、转矩可调式电机、稀土永磁电机、高压电机等,经测试,新型电机抽入使用后,电机功率因数平均提高了41%。
(2)变频控制柜的使用。由于变频器成本大幅度下降,目前变频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单井的配电系统。变频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油井配电系统的电能转换率,做到了“用多少电就从电网取多少电”,当电机做“负功”时,可将电机发出的电反馈回供电网络。变频器具有的“软启动”特点降低了电机功率,比如原75KW电机现改为45KW,原55KW电机现改为37KW,使电机功率利用率平均提高了32%。
2.2 抽油机系统环节
窄V型联组带。目前抽油机已普遍采用了窄V型联组皮带,这项措施使皮带效率提高了15%。
节能型抽油机。现场投入应用的节能型抽油机有几十种之多,仅游梁式抽油机就有前置式、异相型、双驴头、多连杆等等,其中异相型抽油机使用较为普遍。
对原抽油机进行局部改造。由于不能大面积更新抽油机,在原抽油机上进行技术革新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在曲柄平衡的抽油机游梁上加装平衡装置,就成为曲柄、游梁两种平衡共存的复合平衡,改善了抽油机的平衡效果,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3 井筒供、排液系统环节
(1)降低抽油杆柱摩阻。现场应用的有采用高强度、高光洁度抽油杆接箍,抽油杆柱扶正技术,抽油杆自旋转装置,电热抽油杆技术等。
(2)提高泵效。采用小泵径抽油,平均降低抽油杆柱载荷40%,提高泵效66%。现场还通过采用油管锚定技术、使用强制开关式抽油泵、加装井下分离器、使用防气泵等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泵效。
(3)降低光杆摩擦阻力。我油田使用平行翼式光杆密封器具有承压高,密封压力预紧自补偿,能够持续自助等特点,在保证良好密封性的同时可降低光杆摩擦阻力40%。
2.4 管理创新环节
(1)建立抽油机平衡动态管理台帐。地层供液和含水、含气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使悬点载荷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据统计,50%以上的抽油机大部分时间工作在悬点载荷小于配重的欠平衡状态中。有30%以上的供液不足井在50%-80%的运行时间处于空抽状态。建立抽油机平衡动态管理台帐的核心就是要对抽油机的平衡状况实施跟踪监控,进行动态管理,对平衡不佳的抽油机及时调整平衡,根据油井出油情况制定间开计划,使抽油机始终运行在合理的平衡状态下,使电机耗电平均下降23%。
(2)构建抽油机井冲次分析调控系统。因为泵效低而使油井系统效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占效率损耗的21.5%,构建抽油机冲次分析调控系统的目的就是根据油井产量变化情况,达到即时调整油井冲次,提高深井泵效率。该系统是将地质资料及工程资料共享,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建立专用冲次调控平台,对符合冲次调整的油井进行即时分析,及时向管井人员发出冲次调整指令,由管井人员在变频器上轻松完成冲次调整操作。该系统的应用使泵效平均提高了37%。
(3)降低集输系统回压。利用现有的气站进行扩建,增加抽气设备,将气管网内的天然气抽出,大幅度降低气管网压力,进而使井口回压降低。目前井口回压由平均0.5MPa下降到0.25MPa,使抽油系统效率提高5.1%。
在各项措施中,通过更新节能型抽油机来提高系统效率,由于资金投入巨大,适用空间较小。在皮带传动系统中传统的三角形皮带已经普遍被联组窄V型皮带代替,即使有更新的技术如轴传动,也只处于试验阶段,即使能够应用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型电动机的更新换代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相比而言,通过管理创新途径提高抽油系统效率所需要资金投入小,见效快。管理创新是以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为目标,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来挖掘现有设备和技术潜力,小投入大产出。
3 结语
如果把前三项措施归结为技术创新,在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方面,采用管理创新方法贡献率为44.3%,略低于技术创新;从其特点上看,应用技术创新投资大、周期长、更新换代难度大是其硬伤,而管理创新一旦有所突破,用较小的投入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从具体操作上看,任何一项技术创新都是以管理创新、科学分析为前提的,否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就可能是盲目的,所以管理创新、科学分析是发挥技术、设备优势的基础,同样,管理创新也要以技术和设备为支撑,离开技术和设备,管理创新也就失去了目标。
大力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油田可持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则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 技术特点 管理创新 电能计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着电网系统各环节的技术提升,作为电网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电能计量系统是关系着电力企业实际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电网系统各项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力的传统营销计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能表的应用管理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就智能电能表的性能与技术特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出相关创新管理体系和手段,进一步促进智能电能表的规范化应用与运行,推动电力收费的准确性,保证电力企业的效益。
一、智能电能表的类型分析。
国家电网在2009年时就了关于智能电能表系列的一些标准与规范,智能电能表拥有很多功能,因此属于一款多功能的基表。其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且在传统电能表的基础上增设了费控、无线以及载波等等功能,实现了更多电能表功能。前面介绍过,智能电能表是一种全新的全电子式电能表,主要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与存储单元以及通信单元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实现了电能的计量、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实时监控等目的,还具有自动控制与信息交互等功能,是非常强大的集通信与数据处理予一身的智能电能计量系统。
如果从有功电能计量准确度的角度来分类,智能电能表可以分为0.2S、0.5S、1、2四个等级,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安装环境来选择不同等级的类型电能表。具体可以参考下表:
与普通的电能表不同,智能电能表的检测项目与试验流程都有所不同,针对费控智能电能表而言,不仅要进行普通电能表全部的验收检测项目外,还要进行安装之前对于跳闸、合闸以及交易秘钥下装等环节的检测。然后,还必须对智能电能表的计量功能、冻结功能、脉冲输出以及计时等功能进行严密的检测。除此之外,智能电能表的设计选型还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在相关人员的配合与写作之下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运行。
二、智能电能表的技术特点分析。
1、通信功能。
智能电能表具有超越普通电能表的通信功能,通常智能电能表的通信接口能够支持RS-485、网络、GPRS以及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不仅如此,智能电能表还可以为用电信息系统提供很多帮助,按照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最佳的智能电能表通信接口。
2、费控功能。
费控智能电能表的核心优势就是具有较为安全的系统,其对数据交换安全认证涉及到的数据结构和操作流程都进行了相关的规范与标准要求。也就是说,智能电能表的费控功能是完全符合《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要求的。为各种类型的费控智能电能表提供了数据交换与安全认证的技术,通过营销计量的工作流程,进一步保障了智能电能表的安全费控能力。
3、实时网络交互功能。
智能电能表投入使用后,其始终保持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通信状态。这样一来,就为供电企业的营销系统与用电采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实时对智能电能表进行在线监测与控制,进一步实现了费控操作,达到实现用电信息实时网络交互的目标。
三、智能电能表的管理创新。
1、完善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对智能电能表的质量监督管理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明确好责任制度,对于负责相关质量监督的部门或者人员,必须明确其职责与权限,并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协调与相互配合。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智能电能表全过程监督管理标准,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追究责任,更有助于智能电能表的相关检查与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应将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工作与应用保持一致,做好相关环节的工作配合。最后,明确好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逐渐形成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对智能电能表的计量准确度、故障率等因素进行考核,定期对电信息情况进行评估与检查,进一步确保智能电能表的正常运行。
2、创新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智能电能表的相应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以保证相关工作的可控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为供电企业建立适合智能电能表运行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各单位与部门的资源。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沟通,并在该平台上进行反馈与处理,保证各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储备与管理,以提高专业队伍的质量和水平,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就是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保障。除此之外,通过事项标准化的管理作业,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管理,控制了人员的行为,有效保障了相关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有利于提升智能电能表的运行质量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供电企业提升智能电能表管理工作。
结语:总的来说,针对智能电能表应用在电能计量系统中的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创新管理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创新点,全面的推动供电企业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与管理,更好的防范因智能电能表质量问题带来的电力风险,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在推广与运用的同时,确保智能电能表各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的提高智能电能表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英南,丁宏林. 智能电能表技术特点与管理创新[J]. 陕西电力,2010,12:66-68.
[2]吴晓光. 基于智能电能表技术特点的监督管理创新[J]. 科技创业月刊,2011,05:188-189.
[3]袁金灿. 智能电能表可靠性预计技术的研究及软件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新品种权,多个品种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创造出了亩产吨粮的高产纪录,至今连续6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掖单”13号玉米种成功解决了超高产玉米耐密植与大穗的矛盾,使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高了单株生产力,两大优异性状的结合,使我国玉米高产育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玉米品种具有亩产夏玉米1000公斤的生产能力,创造并保持着世界夏玉米单产1096.29公斤的最高纪录和春玉米亩产1454公斤的国内纪录,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八五”、“九五”期间的重点推广品种,也是这一时期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杂交种。从1991年至2001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2.26亿亩,增产粮食224.5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244.5亿元。
2 山东获补贴玉米良种品种确定
2.1良种推广政策分析
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继续安排山东省专用玉米良种推广补贴230万亩,国家财政补贴资金2300万元;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2300万亩,国家财政补贴资金2.3亿元。由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召开的粮食作物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座谈会讨论确定,2007年度山东省玉米、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按照法定程序,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对项目所需良种实行山东全省统一政府采购。并公布了2007年山东省专用玉米良种推广项目区补贴品种(见文后)、最高限价和玉米、小麦良种补贴山东全省统一采购方式及合格供应商条件。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2-3个品种作为项目区补贴品种。山东省2007年专用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补贴品种(共22个):比如,郑单958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推广利用。鲁单981可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利用。聊玉18号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应用。金海5号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应用。东单60号,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北、鲁西北地区作为麦田套种品种推广利用。鲁单9002,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鲁种99118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鲁单984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应用。莱农14号可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利用。泰玉二号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应用。
2.2良种技术分析 郑单958。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319号。2000年审定。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111厘米左右,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329.1克/升,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抗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感茎腐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9.33%,粗脂肪3.98%,粗淀粉73.02%,赖氨酸0.25%。产量表现: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4500株/亩。苗期发育较慢,注意增施磷钾肥提苗,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适宜地区: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推广利用。
鲁单981。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01号。2002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118厘米。高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抗大斑病,中抗玉米黑粉病、玉米矮花叶病。抗倒伏(折)性较差。果穗筒形,穗长20.1厘米,穗粗5.2厘米,轴粗3.4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14.9行,穗粒数550.1粒,千粒重297.8克,出籽率83.8%。红白轴,籽粒马齿型,黄白粒。籽粒粗蛋白含量10.74%,粗脂肪含量4.48%,赖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0.26%,容重745克/升。产量表现: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栽培要点:适宜密度3000株/亩,高产开发田也不宜超过3300株/亩。由于中期茎秆生长速度较快,管理上前期要注意控制肥水,增强茎秆柔韧性,防止倒伏(折)。适宜地区:可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利用
聊玉18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5号。2001年审定。育种单位:聊城市农科所;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型紧凑,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243厘米左右,穗位106厘米,抗倒性较好。果穗穗行数16-18行,穗粒数平均516.2粒,穗轴白色,出籽率88.0%,黄白粒,半硬粒型,千粒重345.7克。抗小斑病,较抗大斑病,抗矮花叶病,抗粗缩病,中感弯孢菌叶斑病,抗青枯病,黑粉病发病株率6.3%。籽粒粗蛋白含量9.0%,粗淀粉含量65.56%,粗脂肪含量2.7%,赖氨酸含量0.27%。产量表现: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栽培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精细播种,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苗期注意蹲苗,增施磷钾肥,促进穗大粒多。适宜地区: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布沙热古丽·亚森.玉米后期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2004年01期.
[2]程稼丽.种植玉米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农业;2006年03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类型;实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创新,依赖于科学技术。知识管理以及其创新类型的成功配合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类型
1.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至今还没有统一界定。综合已有的观点,将知识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数据库、讨论空间、网络、实时传达。
2.技术创新类型也基本分为四类:(1)渐进性创新,增强现有组件知识及结构知识。(2)架构性创新,增强现有架构知识,但破坏原有的组件知识。(3)模块性创新,增强现有组件知识,但破坏原有的架构的知识。(4)剧烈性创新,破坏现有组件知识及架构知识,即创造出新的核心设计概念,同时,也因应新核心设计必须创新的组件,及新的架构加以连接。
二、实证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类型配合的关系
(1)假设提出: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对知识管理类型的配合有所偏好,配合好的对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有提升作用。(2)样本选择:本次以杭州高新区厂商97家及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经理班为对象,经过筛选确定了112个样本。(3)样本分析:本次研究把样本分为五组,如下表:
将五组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平均值,采用0.05的显著水平,作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以求证是否技术创新类型与正确的知识管理类型对应,对绩效有所影响。经过处理研究知道,发现第5组相对于第1、2、4组有显著的差异性,即第五组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的低于第1、2、4组。本研究将各类型抽出,只针对某技术创新类型本身是否采用对应正确的知识管理类型,对其进行T-test,以检验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类型对应是否正确,是否较未对应正确的厂商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其中第一组成对表示:渐进性创新采用数据库知识管理类型,未成对的表示:渐进性创新采用讨论空间、网络、实时传达等知识管理类型。对各种对应组合进行T-test检验,我们从输出数据可知,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类型正确的厂商,其新产品的开发绩效较未对应正确的厂商高,因此,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类型对应正确的组织,新产品开发绩效较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组织若能了解本身属于何种技术创新类型,并且选择正确的知识管理类型相配合,则对新产品绩效可有所助益。
三、小结
我们已经实证得到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类型的正确配合可以提高企业新产品的绩效,那么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认真确认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类型,然后采用配合正确的知识管理系统,以便企业绩效的提高,使企业走一条科学的道路。我们要构建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知识管理技术平台主要是使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中起作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工具实现信息、知识充分共享,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的建立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是配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此,对企业来说,可以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条件下开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的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及应用,借助特定的文件管理系统或专门的技术工具,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来实现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完善搭配,使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互相服务,提高企业绩效。
参 考 文 献
[1]杜维.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实施框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1(2)
[2]胡秋梅.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研究述评.科学管理研究.2011(1)
[关键词]新时期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H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12-01
引言:在社会经济的新时期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建筑行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建筑施工技术要不断的提升,还要在建筑项目的管理中有所加强。想要建筑行业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在施工技术的水平上创新,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提高施工技术才能推动建筑行业有所突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一、新时期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建筑企业的要求也就不断的提高,在建筑的施工工艺上也要不断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提升,在建筑行业空前发展的状况下对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增加,在建筑的周期上也比较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更加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方面提供保障。在目前的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尽量的避免施工环境对施工产生过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中,可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管理工作的有效加强是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的基础。许多建筑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在创新管理工作中更是缺乏认识,传统的管理模式固然有经验,但是对于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来说,展开创新管理工作是必然趋势。一个企业的创新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充分的重视起来,并将创新管理切实的渗入到工作中去。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高质量完成,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创新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两项或者是多想施工技术并展开有效的配合就能为整个工程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防范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的完成。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施工中出现管理的混乱,能够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施工任务。另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还能够在施工中有效的规避安全隐患,对于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建立非常重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上都提供了保障。
(二)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说建筑项目近几年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面临着市场中的大量利润,建筑企业的发展也是风声水起,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势在必行,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对企业的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通过定期的培训,才能够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是首要的任务。在企业的发展中,想要得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提升,就要努力的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这样在遇到困难或者是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施工人员都能够做到有据可循,不至于手足无措而产生工作上的失误,另外在技术管理中还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按照合同中的条款展开严格的施工,保证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能够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严格的监督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要充分的发挥监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作用,协调好施工的各个因素,在质量审查工作上要注意每一个细微之处,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规范来进行,并且要做到权责分化,让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个人的头上,以免找不到负责人,在结合适当的奖惩措施才能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质量有所上升。
(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
对于大型的建筑企业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展开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所以企业要围绕重点建设的工程实施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攻克,并努力开发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出高|量、经济适用的新工艺,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技术。而技术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以技术的研发工作为核心的,所以在技术研发搞上去的同时,企业也不要忽略技术同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在技术创新上,企业要注重形成自身的特色。
(三)建立起高水平的技术管理团队
在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所以,对技术管理团队的建立就要更加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在技术管理体制的建立上具备基本的保障,而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建立就要从培养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加大关注力度,对相关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水平要有所优待,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技术管理贡献力量。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时,要加大平时的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施工人员在技术上和自我保护意识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待施工人员的应用要尽可能的优化,加强整体团队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控制企业成本并深化成本的创新管理
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将其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想要为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就要在成本控制工作上加大管理力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完成,所以开展成本的创新管理对深化成本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适当的改变,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步骤、在整体工程投入中减少成本支出等环节中有效的降低成本。另外,对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浪费行为进行控制,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且监督工作的完善也能够大大的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这样对工程质量和成本的提升都是有利的保证,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结论
总的来说,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下,建筑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有所改革和创新,顺应时展的需要。其中建筑企业在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组建技术水平高的管理团队的同时还要进行创新的成本管理,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志正.浅谈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31-32.
联合攻关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具有多主体参与特性,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业主参与技术创新全过程并发挥着主导作用(Lampel,Millertetal.1996)。因受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制约,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具有明确的时间约束性,其阶段划分与项目阶段的划分紧密相连。铁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技术创新,负责攻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创新难题,为项目正式立项、开工实施做好充足的技术准备;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由设计院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选择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方案;项目建设期是参与主体最多的阶段,各类承包商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共同完成项目,需要在各司其责的同时相互协作创新。
试验先行试验先行是指在铁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研究铁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通过现场试验等方式,检验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武广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内容涵盖主要专业领域,共完成17大项、400多个子项、4000多个参数项的测试工作。特别是进行了4种无砟轨道型式测试与验证、重联条件下的动车组持续高速运行、隧道内气动效应与隧道内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弹性链接悬挂方式下的高速双弓受流、持续高速运行条件下列车关键受力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和我国研发的新型CTCS-3级列控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成果共享由于当前铁路建设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特点(孙永福,2004),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与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没有办法完全区分,工程项目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可能应用到其他的工程项目上;而其他工程项目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也有可能为本项目所采用。
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描述,如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交互模型等(吴贵生、,2009)。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是国家宏观需求与工程需求拉动的结果,是典型的需求拉动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创新构想产生、创新选题提炼、关键技术攻关、系列技术集成和科研成果应用等主要环节。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阶段划分与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不同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动态循环的过程。
(一)创新构想产生对于铁路工程项目来说,创新构想的产生最为集中地体现在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创新需求的产生,最初是从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开始的,作为建设单位的铁道部和铁路局,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考虑,考虑整体项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设计院将建设单位的建设愿景转变为蓝图,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实现的问题。当然,在项目决策和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可能作为参与单位提前介入。招投标阶段以后,施工单位会进一步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对设计图纸中提到的设计标准,考虑通过创新的施工工艺、材料、设备加以完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一些计划外的情况,要求项目目标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技术创新构想产生的前提。
(二)创新选题提炼创新选题的提炼,首先应为铁路行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为重、难点铁路工程提供技术保障,能够显著提升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新技术推广项目技术先进、成熟、适用,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且推广应用后,能够形成示范效应。
(三)关键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攻关是指各个创新主体在明确各自技术创新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子网络,对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选题进行进一步细化,确定关键技术攻关的方向、技术路线,并依托项目,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整个过程。关键技术攻关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包括对施工工艺的试验与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试制等。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在勘察设计后期和施工的前期进行。
(四)系列技术集成系列技术集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技术通过重组而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的创造方法(Tidd,Bessantetal.2005)。它往往可以实现单个技术实现不了的技术需求目的。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具有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点。铁路工程技术通常不能被完全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分别生产和组合,而必须依靠系列技术的有机集成才能够实现。
(五)科研成果应用科研成果应用是指以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将各方创新所形成的各项科研成果,在进行技术评审、试验研究、联调联试等多种手段,促进科研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解决铁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提升技术集成能力,使得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效应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体现,同时对新技术的创新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利于进行进一步优化的过程。科研成果应用主要是在施工阶段进行。
技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为保障面向铁路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决策科学、激励驱动、协同合作、动态反馈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
(一)决策机制建立决策机制,首先在于明确铁路工程项目业主的法人实体地位,使之在技术创新决策中起主导和组织者、需求者的作用,铁道部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制度化的决策体系,组建决策咨询机构,负责技术方案内部论证;第三,建立和完善外部评估制度,对于重大铁路工程项目,应在内部论证基础上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
(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体现在选择技术创新合作伙伴时,通过竞标等方式择优选择合作单位。第二,建立过程奖励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业主不断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于完成阶段性目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阶段性目标,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第三,建立团队技术创新绩效与个人奖励挂钩机制,团队产生的创新成果不但奖励团队,还要奖励个人,激励个人充分融入团队进行协同创新。第四,重视精神奖励,注重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倡相互协作、团队努力以及和谐共赢的文化风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支持,关注他们的需求。
(三)协调机制首先,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均担”的原则,根据参与主体投入的资源和承担的风险来进行利益分配。第二,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有效磋商,合作各方可以取得效益贡献的平衡。第三,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重点关注参与者和独立要素的利益诉求,确保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Maurer2010)。第四,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合作中获益较多的伙伴给获益较少的伙伴以一定量的利益补偿,该利益补偿量可以预先确定。
(四)评价机制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要素。第二,建立业主评审机制,科研任务下达后,业主应根据合同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以便调整针对性的激励和协调措施,科研任务完成后,应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审查论证和评估,确保科技试验的立论科学合理、方向正确、先进实用。第三,建立技术创新成果的第三方评审机制,构建若干个独立的第三方评审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