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2:47
导语: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主要为带教老师按照护生的实纲要求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方法为:(1)熟悉期: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与患者相互认识,指导护生收集患者的资料以增进对患者的了解,并引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医护人员情况,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医院的负面情绪。护生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确认期: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点,并告知护生对患者进行确定性帮助的方法及途径。护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状况,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及时疏导,并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3)开拓期:通过上述两阶段后,患者情绪有所好转并逐渐稳定,患者认识到护生的帮助对其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主动向护生交流其遇到的问题,而护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其进行帮助,以此促进护患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解决期: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转换为教师及顾问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被动性的问题,护生与患者一起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被动问题,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期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表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观察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2.2 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主要负责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1]。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患纠纷事件的诱因为护患沟通缺乏。护理实习生去临床科室实习是其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环节,而护理实习生往往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或能力,这导致实习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所以探讨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是Peplau针对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出了人际关系模式,该模式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人际交往[2]。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刚进入科室,对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不了解,所以常会产生不良心理或情绪,对此,护生主动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了解、以患者主动交流、介绍科室情况等,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绪,使得患者与护生初步熟悉。确认期中,护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认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鼓励、引导,使患者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开拓期中,患者会逐步认识到护生的帮助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情绪稳定,这会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并主动告知护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护生可进行针对性处理,这无疑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解决期中,患者常会存在一些治疗及护理被动性问题,护生此时转换为教师或顾问角色,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引导,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促进良好愈后。
为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牛青,刘丽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62-63.(换一个参考文献,不要2010年,换成14年左右的)
关键词:青少年发育;爱护;感化;有效沟通;艺术分析
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比较欠缺,而且整体社会环境条件也比较落后,初中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职责不仅限于教学,而更重要的是管理好班级学生。学生的成长包括生理方面的成长,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学识水平的提高。如何更好地保证学生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是班主任老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发展状况,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只有班主任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更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下面是本文对农村地区班主任老师有关班级管理沟通艺术的几点分析。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把握班级管理原则,掌握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是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此,农村初中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建立沟通关系;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坚持鼓励促进提高的原则;要爱护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
1、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建立沟通关系
班主任老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沟通,把握好所在班级学生的基本特点,必要的时候还必须要亲力亲,以便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学生人数一般都不会太多,作为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完全有时间与精力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自身成长的一些经历和生活情况。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大致可以了解其两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第二,学生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性格特征。班主任老师要在深入了解上述两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和每一位学生建立沟通关系。
2、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坚持鼓励促进提高的原则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容易受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一方面自己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但在受到别人否定或打击时会变得极不自信。另一方面,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喜欢听更多鼓励的话语,鼓励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效果最大。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在平时教学的学生业余生活中,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建立起学生继续向前的自信心。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后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相关辅导帮助工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扬自身的优点、长处。
3、要爱护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
初中阶段的孩子们还相当的单纯,尚未脱离父母的呵护,还处于一个成长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他们眼里亲情是最好的家园,学生们的心理都希望有一位和蔼可亲慈母般的老师。对于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不会拒绝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可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看待,要知道好的老师就是从爱的教育开始的。学生那个阶段,细腻、敏感、柔软的心灵,是很容易被老师的真情实意感化的。
二、农村地区初中班主任老师班级管理过程中沟通方式的简要分析
作为农村地区的班主任老师,在对班集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沟通的重要性,把我沟通的技巧与艺术,例如,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时应把握的一些沟通技巧时,要选择恰当的谈话沟通时间、巧妙地安排设计沟通谈话的地点场景、使用委婉语言,态度应该适度和蔼等等。
1、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时应把握的一些沟通技巧
其一,要选择恰当的谈话沟通时间。虽然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学生一般不会拒绝。但表面的接受也不等于内心的接受,初中时代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怕老师的,因此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感受。老师在找学生谈话前要细致观察学生的状态变化,尽可能的在学生心情愉快的时候谈话,这个时候学生也比较知心,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这个时间沟通是最有效的。
其二,班主任老师要十分巧妙的安排设计沟通谈话的地点场景。在合适的情景下,学生才会耐心和老师谈话。现实班主任老师往往是不注意这一点,经常在很多同学或老师面前单独找某个同学谈话,这个时候学生往往羞于面子,不愿意与老师做任何实质性的谈话。
其三,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使用委婉语言,态度应该适度和蔼。老师在和学生沟通谈话时最忌讳的是以居高临下、指责批评的态度语气和学生谈话。学生会很担心谈话的后果,因此老师需要转变谈话的语气、态度,做到保持温和婉转,和蔼可亲的谈话姿态。
2、班主任老师还要和每一位同学的亲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鉴于农村地区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班主任老师还应该与家长也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当学生出现成绩下滑、情绪低落或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与家长联系,通过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及时找出学生成绩下滑、情绪波动、上课不溜号等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纠正这些错误的行为,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好学生。
3、利用网络加强沟通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网路聊天工具也已经普及,作为农村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多利用互联网聊天工具和学生建立网上的有效沟通。初中生热衷于当前的互联网聊天、网路游戏等等,老师要密切观察和控制学生对网络的沉溺,发现并及时制止。此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张主任老师可以建立一个QQ群,在业余时间与学生在群里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一样聊天,这样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立。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细致的了解,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沟通,班主任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感染学生,为做好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剑飞.细微之处显成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点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S架构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61-03
一、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为其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了战略性基础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已经促进了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化向知识化转变。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因为在各个行业广泛的实践应用,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推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借助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科学技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趋势。
二、系统总体需求概要
1.企业需求概况。L公司是一家从事网络工程、安防系统建设、广播系统及电脑办公设备销售培训的IT类企业。公司现有职工200多人,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使得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公司现在主要是由各个项目部对所属员工实行项目职责制管理,从各部门对信息的利用情况来说,员工的信息并没有进行全公司范围的综合科学利用。这种情况造成员工数据共享少、完整性差、效率低等情况,大大影响了公司依据现实情况而进行的决策管理判断。因此,该公司迫切需要开发一个成本低、保密性好、操作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作实现对员工个人信息、工资信息等内容进行保存,可以进行必要的添加、更新、删除及相关报表的生成和打印工作。
2.系统可行性分析。①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L公司已经拥有了完备、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为实现本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本系统只需在公司现在的服务器上安装好相关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即可,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配套设施。②经济可靠性分析。在硬件上,公司本身的业务性质就是相关的IT行业,成本效益自不用多说,且已经完备的硬件系统为此系统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软件开发上,本系统的开发投入有限,但收益相比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且软件利用Windows窗口设计,只要有操作计算机的员工,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降低了软件投入的费用。③机构可行性分析,本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从事IT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操作上有良好的能力。在实施本系统后,可以加强公司对现有机构的有效监控,也可以为公司增设或精简一些部门,为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上提供参考。
3.系统需求分析。经过对L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调研,且与项目部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调查讨论,对本系统要完成的功能进行以下分析:①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因对员工的各项基本信息进行保存,包括员工的合同信息、保险信息及所属部门职务信息进行保存,且做到相互关联、完整,便于公司统一查询、更新及共享。②用户管理权限设定:系统可以限定相关人员对员工的信息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实时有效性、保密性,且有效防止信息的泄露、窜改。③操作简单:本系统采用Windows窗口设计,部门员工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快速掌握新的软件系统。且每个数据操作界面都有提示功能,界面简单明了。④系统生命力强:系统因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扩展性,保证系统在可预期时间内不断完善升级。
三、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C/S架构开发,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进行软件设计,并利用SQL Server 2005,作为系统数据支持的后台数据库。
1.系统总功能描述。本系统根据业务要求可以划分为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工资管理、奖罚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管理及帮助模块共7模块。
2.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设计。①登录界面说明,启动人力资源系统后,进入登陆界面。其主要功能在于验证试图进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户的合法性。对系统的用户权限作必要的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所操作的内容会因权限设置而不尽相同,从而有效的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人为恶意篡改。实现该功能是以一个下拉控件和一个密码文本框,其中下拉控件可以显示已经登陆过的用户名,方便用户下次快速登陆。借助后台数据库判断用户的合法性,最终实现登录界面的功能。②操作主界面说明,用户登陆成功后,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将决定主界面的模块功能。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主界面的窗口,用户再进入到各个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主界面主要由工具条、下拉菜单及状态栏组成,并使用第三方控件SideBar作为功能导航。功能导航可收缩或隐藏起来,使界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③系统模块说明(其中以信息管理模块为详例),信息管理模块中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合同信息、部门信息、职务信息及人动信息。员工信息:员工信息主要针对公司人员流动作必要的前提准备,为公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员工信息录入存储,员工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报表打印等。根据后台数据库对表数据的录入,通过DataGridView列表控件显示数据。部门信息:员工部门主要针对公司设定部门时,对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快速提取某位员工的部门信息。合同信息:员工合同功能提对其合同信息数据提供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功能。职务信息:员工职务主要是针对员工相关职务的管理,为员工的职务信息进行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人动信息:员工人动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升降职信息、离职信息进行管理。如公司内有员工升降离职,可将其信息录入,对其信息也可以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等。
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设计数据库时应充分考虑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还要了解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下面以员工信息管理表1为例:
四、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针对之前描述的功能分别实现,以信息管理模块为例,实现效果如图1所示。
本系统经过调研设计开发等阶段后,现已投入到了企业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运行的过程中,简易的操作,高效的数据管理及安全保密性,使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彤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71-81.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义
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内涵一般定义是:基于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过程或活动1 。现今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的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焦点话题和研究课题,“协同育人”的具体模式在对“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体现高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和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双主体”特色。
1、“协同育人”是高校凸显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
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厚基础理论型人才,一般指研究型大学;二是应用型人才,一般指地方本科院校;三是职业技能型人才,一般指职业技术学院。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高校,都必须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树立错位竞争的思想,避免与同类型院校同质化发展目标,更多的通过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与互动找到自己的办学位置和发展优势,凸显自身办学特色。
2、“协同育人”能积极有效地融合校内外资源
“协同育人”教育能弥补高校教学仪器和设备投入不足及场地限制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避免重复投资。从企业的角度,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把高校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研发能力。融合校内外资源,体现了校企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向。
3、“协同育人”能更好解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校企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等方式实现相互支持和渗透,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高校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使高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及用人需求来设置专业,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企业的工作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经历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层次与模式、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初步建立健全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体系,虽然实践教学一直被强调和重视,仍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
1、充分发挥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
企业具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设备、资金等硬件设施,更拥有人员、技术、信息等软件优势,但研究水平不高,技术信息相对闭塞,对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敏感。高校则是学术及科研水平较高,实验设备先进,但场地和资金受限制,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只有最大限度综合各方面分别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双方的各种优势通过互补,形成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正确把握产学研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岗位群(岗位)更准确更具体的描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客观的依据。
3、加强合作的方式和力度
根据企业和高校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可以是简单的互动,如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担任客座讲师或教授到校传经送宝;也可以进一步合作,如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更可以是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社会实践高度结合等。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更好搭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
4、强化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科学设置实训、实验、实习、项目运作等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应用技术技能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东白云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3+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构建,在“3”年的校内学习期间,主要通过校内实践条件完成认知能力训练、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综合运作能力训练及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在“1”年企业实习阶段完成企业现场实习,在两个不同阶段的实践体系构建时,充分考虑到循序渐进的规律,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利用学校的实践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为最后一年到企业的实践打下基础。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本认知能力训练环节,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开设《企业认知实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环节,结合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开设《制造、服务业中典型组织结构设计》、《商务谈判方案设计》和《企业管理方案设计和仿真》等实践课程,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企业的了解;综合运作能力训练环节,通过开设《ERP沙盘演练》和《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环节,在课余实践,通过学科竞赛及科技文体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业模拟市场、参与社团创新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现场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现场调研:现场调研包括区域调研、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几项内容组成,通过对实习单位地理位置、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及企业基本状况等方面情况的初步了解,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融入环境。专业实习:目的使学生通过企业岗位的实习,熟悉岗位的业务流程,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系统了解企业运营过程,逐步提高工作岗位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水平的目的。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搜集必要的资料,为毕业论好准备。毕业论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能力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初步能力。
3、实践保障体系构建
要确保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质量,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及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体制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政策保障及机制保障等方面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全面反映和了解学校(机构)人员基本情况,我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管理,统一编制人员身份标识,全面了解和反映学校(机构)人员基本情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一、适用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代码的编制方法,赋予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人员获得一个终身不变的唯一识别标识码。
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的代码编制、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本规则所称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批准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民身份号码(GB/11643);
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GB/T2261);
4.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3304);
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GB/T7408);
6.学校(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基础信息构成
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用于描述人员个体的基本情况,是参照国家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标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和教育管理需要而制定。
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由个人标识码、国籍、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出生地、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学校(机构)标识码等10项信息构成。
四、代码编制规则
1.个人标识码
“个人标识码”是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为学校(机构)人员统一编制、全国范围内唯一、终身不变的识别标识码。个人标识码共19位,由1位类型码和18位公民身份号码或18位个人标识自编码构成,个人标识码的各特征码应依次连接,不留空格。基本表示形式及说明如下:
(1)有公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标识码中类型码为“G”,18位公民身份号码是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编制执行。
(2)暂无公民身份号码(第二代)或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可用的,其个人标识码编码办法为:
个人标识码中类型码为“J”,18位个人标识自编码由17位数字本体码和1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6位地址码,8位出生日期码,3位顺序码和1位校验码。
地址码:是指在编制个人标识自编码时,学校(机构)人员所在的学校(机构)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规定执行。学校(机构)存在跨区办学或多个校区的,按学校(机构)行政部门所在地确定地址码;
出生日期码:是指学校(机构)人员的出生日期,按GB/T7408规定执行;
顺序码:是指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校验码:采用ISO7064:1983.MOD11-2校验码系统。
2.国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3.姓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4.性别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5.民族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6.出生日期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7.出生地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8.身份证件类型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9.身份证件号码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执行。
10.学校(机构)标识码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学校(机构)人员所在学校(机构)的标识码,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统一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五、实施原则
1.本编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则、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确保个人标识码“一次编码、共同享用、全国唯一、终身不变”;
2.“个人标识码”后18位首选为“公民身份号码”,只有学校(机构)人员为外籍或中国公民暂无公民身份号码、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可用时才可使用“个人标识自编码”;
3.公民身份号码若存在重码时,按“先入者保有”原则,后入者按暂无身份号码处理,“个人标识码”后18位使用“个人标识自编码”。
关键词 学长制 大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Effect Research of Senior System Enhance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GUAN Yuanyuan, SUN Houch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senior system in practice, by way of self-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a flat roof of communion and mutually for freshman and old boy ,prefect system brings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 wordssenior system;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学长制”是一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作为一种新老生交流互助的平台,学长制的实施对提高新老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有的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成长成才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是准社会化时期,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际交往。①人际沟通能力在大学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份2004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在南京医科大学每年对新生的心理普查中,对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有信心的学生基本都低于参加测评人数的一半。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使得与同辈人交往的时间偏少,而与父母的交往中子女占绝对优势,由于父母无原则的退让,让很多儿童养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优势”,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学生把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不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使大学新生产生环境适应障碍;②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③
2 学长制的实施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学长制的实施是现行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和导师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现,有利于新老生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2.1 学长制实施对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际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新生在学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而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长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长的选聘、培训、工作指导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学长竞聘的学生通过书面申请、面试等程序,比其他同学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工作开始前的培训使学长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理论学习机会,而学长在开展工作时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直接关系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担任学长的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同感强,在交往过程中主动性强。学长一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给新生做好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了在帮助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他们会更加积极、认真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会更多的接触老师、同学,请教更多的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机会,而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很好的传达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会更花心思去研究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长制的实施,丰富了老生的工作经历,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视野,担任学长的学生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全部认为担任学长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发现学长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在逐步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得体、积极,人际沟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也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我校于2006年开始实施学长制,首批担任学长的70名2005级的学生已经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他们进入社会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帮助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手机媒介;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维护;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2;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55-03
1 高校宿舍人际交往的特点分析
人际关系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与心理距离,表现为认知的肯定或否定、情感的喜爱或厌恶、行为的交往或隔绝。高校宿舍人际关系指大学同宿舍成员在信息沟通、情感交流、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大学生愉快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寝室作为大学生的“家”、课堂的延伸、高校的“细胞”、社会的序幕,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宿舍成员能否获得归属感,能否开扩视野、获得激励,能否准确定位、了解他人、步入社会。
据徐州师范大学调查,59.5%的学生认为宿舍有自己不喜欢的人,34.9%的学生认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高校宿舍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人际冲突埋下隐患。高校宿舍由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的成员组成,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差异、生活习惯、个性差异等因素影响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不完全成熟、欠缺交往技巧,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凭感觉和情绪,难以适应宿舍集体生活,易引发宿舍人际矛盾与冲突。自卑与自负、嫉妒与猜疑、自傲与自私等心理因素也直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部分大学生无法和室友长期友好相处,产生误会、隔阂、冲突,导致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出现,产生敏感、轻生厌世、仇视社会等危险心理信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刚摆脱对师长的依赖,成为独立的自由人,缺乏和室友的交往技巧,不懂宿舍人际交往原则与人情世故,不知如何处理宿舍交往消极因素,无法适应宿舍集体生活。受年龄、经验、阅历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薄弱,表现为和室友交往不主动,心理过于自闭;部分大学生想表达对室友的关心,却不知从何下手;想赞美室友,却无法正确把握赞美的程度;想表达对室友的歉意,可难以放下面子,语言显得硬邦邦,引起对方反感;发生宿舍矛盾时,想解决问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使矛盾扩大和升级。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观念存在误区,表现为交往恐惧,害怕室友过于了解自己,刻意保持和室友的心理距离,关系处于表面化、形式化阶段;情感冷漠,室友遇到困难也不闻不问、形同陌路;自我定位偏差,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或是随波逐流、缺少自主性。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目的表现为功利化趋势,室友间交往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忽略情感交流和友谊的深化,交往动机不单纯,利益成为维系室友间的纽带。大学生交往方式过于依赖网络的虚拟交往,交往手段由面对面沟通转向依赖现代化设备,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但语言和文字沟通的魅力被削弱。宿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中心,理想的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1 主动交往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渴望关心和被关心、帮助与被帮助、理解与被理解,要和室友很好地相处,满足人际需求,就要提高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主动接纳室友,包容室友的缺点和差异化,信任室友,把猜疑降至最低点。当宿舍关系发生矛盾,不能逃避,要主动解释,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增加人际交往的自信性,不要担心室友拒绝、否定,双方相互适应和支持。消除人际交往的误解,主动交往有别于“拍马屁”、“墙头草”,主动交往不同于“低人一等”,而是一种积极的交际策略,是建立亲密的室友关系、获得归属感的前提。
1.2 互帮互助
帮助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点,是建立深厚情感的基础,是深化友谊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帮助他人是拉近心理距离的催化剂。室友深处逆境时,心理是最脆弱、最需要得到他人安慰,此时一条安慰短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杯浓浓的热茶都将抚慰室友心灵,缓解室友的心理压力,帮助室友走出困境。当自己遇到烦心事,室友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形成良好的交往循环,良性的交际循环增加交往的频度,有助于亲密关系的形成。相反,对室友的事情麻木不仁、小心吝啬,甚至是幸灾乐祸,室友关系可能出现间隙或中断。
1.3 相互尊重
尊重具有双向性,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和宿友交往礼仪、礼貌,不贬低他人、维护他人自尊,有错要主动道歉。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意见不一致时,要耐心地倾听他人意见和想法。从心理上尊重室友间的差异,宽容他人的存在方式。尊重他人有别于“老好人”,不等于对室友缺点放任自流,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口吻提醒室友,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并非是指责和嘲笑。大学生要学会自重,适当的做自我暴露,让室友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但要把握好宿舍人际交往的度,不干涉室友的隐私,为双方留足个人空间。
2 手机媒介的人际传播功能分析
手机媒介是依靠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发送及接收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各类信息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内容、信息展示平台、信息传播者、信息受众之间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手机媒介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强大的人际沟通功能,成为人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据中国工信和信息化部(MIIT)统计,截至2011年1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8.6972亿人,用户的普及率达64.4%。手机媒介打破时空限制,克服计算机难以携带弊端,实现图、文、声等多媒体信息随时随地的传播,成为人际传播的有力工具。
手机媒介是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依托移动互联网,把更多的人联接起来。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克服纸质媒介时效差和传统电子媒介无法随身携带的弊端,实现说话和走路的同步化。传统媒体传播一般是单向的,难以实现双方随时随地双向沟通,手机媒介信息传递与反馈具有即时性,成为人际传播的亮点。手机媒介实现声文并茂,实现立体化、全面化地交流,多媒体信息传播满足用户多样化交往需求。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送,有手机信号的区域,就能准确地传递与反馈信息。手机传播具有强制性,对方发送的信息符号,手机媒介必然收到,用户选择性受限。
手机媒介是网络的延伸,超越简单的言语交流界限,提供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音视频下载等服务,服务内容和领域呈现多元化、全面化、生活化特点。手机应用丰富多彩,手机小说、手机电视、手机新闻、手机学习等服务受到用户青睐,为人际沟通交流提供素材。手机媒介功能多样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工具,拓宽了社会交流渠道,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成为人际交往的载体。手机媒介具有如下人际交往特征:
2.1 人际沟通的间接性
人―机―机―人沟通模式克服面对面传播的时间、空间、心理等局限性,语言通话沟通保留当面沟通特征,可视为面对面沟通形式的发展和延伸。借助手机媒介沟通的交际方式保证交往内容的隐私性和保密性,避免因意见不同意或拒绝等情境带来的紧张感、局促感和尴尬感,沟通更加自由畅通。短信息的传递增加人们的情感,成为联系感情的纽带,文本无声无息,可以表述当面难以启齿的话。人们会选择借助手机媒介拒绝他人、道歉、表述不同意见、表达爱意等,主要利用手机媒介间接性传播优势。
2.2 人际交往的相对平等感
平等感并非个体身份的平等,而是话语权的平等。手机媒介营造虚拟化的沟通氛围,削弱现实沟通的规则性,相对而言,更愿意暴露自我、展现自我。现实交往中,人们会顾及交往对象的身份、地位、尊严、面子等,制约真情实感的表达,会产生距离感、层级感。借助手机媒介的沟通,降低可视化的心理压力,心情相对放松,以相对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更易敞开心扉、充分表达见解。部分交往信息的缺失“遮蔽”了交往双方的身份差异,将交往压力降到最低点。
2.3 人际传播效果好
便携、私密、贴身和互动等特点,提升了手机媒介传播效果。手机媒介的贴身性,使随时随地沟通成为可能;借助手机的人际交往对象多半是认识的人,点对点的针对性传播增加了人际沟通的可信度;双向、自由、互动的传播模式,保证信息传递的隐私性和准确性,成为信息互动和情感交流的手段。据上海高校调查,62.7%的学生在短信中更能表达自我,50.0%的学生认为使用短信比实际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与人他交流。手机媒介人际传播效果良好的特征,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
3 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维护宿舍人际关系的作用分析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经历觉察相识―表面接触―亲密互惠―稳固相容4个阶段。初入大学校门,最先遇到的人就是室友,但同宿舍同学彼此不熟悉,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往,仅处于观察阶段,通过对室友外貌、言谈举止进行知觉,作出赞许、有好感或是厌恶、鄙夷的评价;观察仅能了解部分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但获取的信息有限,要想深入了解,必须彼此接触、进行交往,直接的谈话和交流显得格外重要,此阶段没有过多的情感卷入;因表面接触,被室友的某些特征吸引而产生好感,双方交往会越发频繁和密切,沟通内容和范畴广泛,几乎是无话不谈,心理卷入和情感渗透程度变深,关系较为密切;处于稳固相容阶段,双方在情感、认知和行为达成一致,关系比较稳定,人际相容程度高,是人际关系的理想阶段。绝大多数宿舍关系处于表面接触或亲密互惠阶段。
宿舍空间固定、宿舍成员不可选择、成员间接触频繁、成员差异化大等因素决定宿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天南海北的同龄人能相聚便是一种缘分,要用心体验宿舍集体的温暖,珍惜来之不易的友谊;理性看待彼此差异,包容他人短处,多从室友角度看待问题;降低对室友的期望值,保持平和心态;学会关心和帮助室友,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注意个人行为,不能放任自己,以个性互补弥补个性的差异。宿舍交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宿舍人际关系需要通过恰当渠道加以维护。
手机媒介的诞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际传播手段与交往方式带来变革,人际交往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交往打破了传统受制于时空、地域、社会阶层等的交往模式,创造了全新的人际传播空间和传播模式。手机媒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社会成员提供更方便、更广泛的社交机会,使人的社会性得到延伸和发展,创新了人际关系。以短信交往为例,替代了费时间、费精力的传统贺卡选择、购买、填写、邮寄等复杂流程,人际交往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打上科技时代的印记。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统计,2011年1月中国移动短信业务量约691.2亿条,庞大的业务量诠释了手机短信的传播优势。
手机媒介功能强大、轻巧便捷,能满足沟通和交际需求。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手机媒介接受能力强。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成长中缺少玩伴,大学期间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易产生空虚感、寂寞感、无聊感,力图通过沟通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手机媒介人际传播功能迎合大学生的需求。生动活泼、经济方便、高效快捷的手机交往符合追求新意、张扬个性的大学生口味,对大学生具有诱惑力。据南京理工大学调查,短信以80.5%成为人际交流方式首选,面对面交流占74.7%,手机通话占50.1%,固话占19.5%,书信占8.8%。手机媒介成为人际沟通的有效方式,对维系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3.1 酣畅淋漓地表达情感
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人际交往疏于情感表达。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会斟酌词句、刻意隐藏真情实感,手机媒介为大学生选择合适的沟通语言留足时间,为真情实感的表达创造条件。间接沟通克服面对面沟通的障碍,避免室友因否定或分歧而产生的心理不适,为双方留下回旋余地。手机交往促使大学生摆脱现实生活的禁锢,尝试表达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诸如对室友当面很难有勇气说出“你是我一生的兄弟”这样的话,会让对方觉得肉麻,怀疑说这类话的动机,但借助手机媒介会将心理不适感降到最低点,易于接受,感受到发送者的真诚,私密性增加说出此类话的可能。手机媒介成为室友间情感宣泄、吐露真心话的平台,成为拉近心理距离的工具。
3.2 化解人际矛盾和分歧
室友间的分歧为人际关系的破裂埋下隐患,分歧使彼此心理距离扩大,彼此接纳性和融洽度下降,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升级为人际冲突。大学生独立性强,看待事物很难达成共识,室友容易会为些小事闹得不愉快,甚至大打出手,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手机媒介应扮演劝和者的角色,成为双方沟通、信息交换的平台,借助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信息沟通,为双方了解彼此立场和理由创造条件,成为缓和紧张关系的催化剂。大学生认识到错误,当面道歉又觉得难为情、无法开口,手机媒介便可派上用场,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成为消除心理隔阂的融化剂,既顾及到双方自尊心和面子,又达到了缓和宿舍人际矛盾的目的。
3.3 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
和谐的宿舍文化对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构建至关重要,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发源地,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以手机为媒介,增加沟通、深化感情,增强宿舍团结协助意识,形成良好的宿舍氛围,把高校宿舍变成温暖的家。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成为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外部条件。好的宿舍文化是开放的、互动的、共享的,借助手机媒介和室友分享趣闻、发表见解,或是第一时间和室友分享成功的喜悦或是烦心事,形成信息和情感的良性互动,使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增强室友间相互依赖感,彼此的心紧紧地靠拢,宿舍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深化。 4 结 论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宿舍交往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心态,成为心理发展的土壤和心理健康的源泉,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宿舍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良好的沟通渠道对处理宿舍矛盾和冲突至关重要。手机媒介人际传播特点和优势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选择。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学生发挥人际关系构建的主体能动性,正确地使用手机媒介,发挥其对建立和维系宿舍人际关系的工具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世纪桥,2008(3):56-57.
[2]王荣.大学生人际关系新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9):64-67.
[3]周海英.数字新媒体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
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宿舍成员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1]。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个基本的环节,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1]。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内的个体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自助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效果,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干预研究提供借鉴。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发放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9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65,有效回收率为96.1%。从有效问卷中选取宿舍人际关系得分较低的学生24名,随机对半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1.2.1干预研究设计
实验组除了参加日常的学习和活动外,每周参加1次宿舍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共4个单元,每个单元90min左右。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为自编,制定时依据了团体辅导的基本理念,分为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4个阶段。(具体方案见表1)
单元名称单元目标活动内容你我有缘促进成员熟悉,构建和谐的团体氛围;建立团体规范。轻柔体操;连环自我介绍;我记住了TA;团体契约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促进成员采取行动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大风吹;你像哪种动物
通往心灵的桥――沟通学习沟通技巧;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达成共识,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改善人际关系。喜怒哀乐;两歧图;学会倾听;积极反馈家庭作业
打开心结,拥抱阳光认识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探讨应对冲突的办法;学会主动沟通,自我反省,主动道歉。心有千千结;最难忘的一次心结;道歉信;结束团辅
1.2.2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共28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亲融性、深度沟通、人际冲突、积极应对、重要性认知,本量表采用五点记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重测信度系数为0.803。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
2.1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被试基本同质。
2.2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存在差异,且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P
2.3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各自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干预前、后,实验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人际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团体动力学的规律,设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首先,创始阶段,建立团辅小组,创造轻松、信任的团体氛围,促进成员相互认识、熟悉,构建团体规范。建立过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加深成员的自我认识,审视自己的宿舍交往的行为与态度,认识到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工作阶段,使成员了解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同探讨沟通技巧,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结束阶段,围绕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使成员认识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带领成员探讨应对冲突的办法,促进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组内和组间的前测、后测的比较,结果显示,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期间,实验组除了参加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以外,每周参加1次宿舍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通过为期四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的得分;且实验组大学生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得分。同时,对照组,干预前后宿舍人际关系的得分无显著变化。因此,可得出本次团体辅导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丽萍.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山西大学.2007
1.功利主义,损人利己。当今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除了心理上存在障碍,行为方式上也存在着障碍,在与他人进行交往过程中往往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演变成损人利己的行为。一方面,功利主义以私利的实现作为人际交往的前提基础,最终必然会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怪圈,难以构建和维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崇尚的是实用主义的交往方式,这也是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用人的“可用性”来衡量是否与其交往。这样一来,宿舍的人际关系便受到利益的影响而产生不和谐因素。在这种错误价值观影响下的交往方式会给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带来巨大的障碍,同时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恶化。
2.沉迷网络、忽略现实存。网络人际关系是一种不直接面对面的、经由网络媒介形成的人际关系。多数学生更喜欢这种通过网络建立的人际关系,他们觉得这样的交往双方不需要见面,一般也不会产生利益冲突,也不受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因此,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和虚拟世界,忽略了真实存在的现实交际。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宿舍同学之间的交流,长期下去会使其自身从宿舍群体中逐渐孤立出去。网络的虚拟性、欺骗性是导致同学之间欺骗行为多发的诱因,长期沉迷于网络使学生产生一些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想法,也会使其混淆网络和现实社会,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失去行为道德的判断力,破坏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发宿舍间人际交往的冲突。
3.缺乏沟通、不善调节。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往往都是因为宿舍成员间缺乏交流、沟通不畅造成的。在处理矛盾的问题上,更多的学生宁愿采取间接的方式,也不愿和室友直接沟通。久而久之,互相之间便产生隔阂,为矛盾冲突埋下了不安的因素。当与舍友意见不合时,少部分人会选择退让,更多的人会选择不争论,而不是沟通协商,长此下去,使得宿舍成员间关系逐渐冷漠,这种“冷暴力”不利于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很多舍友间的恶性案件的产生就源于沟通的缺乏和矛盾调节的欠缺,使得小矛盾逐渐演变成为大仇恨。舍友间缺乏沟通,在自我调节和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些都导致了宿舍中人际交往困难。
二、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努力的方向
1.正视自己,克服自卑心理。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必须从自身心理出发。在处理自卑的心理问题上首先要学会设法弥补自身的不足,树立平等的思想,调适心理,增强自信。另外,要学会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怕挫折,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站起来。同时还要积极努力地适应各种各样的外部唤醒,调节心理矛盾,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坚定自己的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增强自信,不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既有利于克服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也能够减少对潜能的消耗,还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承认并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文过饰非、不推诿,还要区分为不同境遇与情况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克服。当然,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自我挫伤,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来自客观因素的挫伤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做的是尽量减少和避免来自主观因素的挫伤。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和克服,通过调节把危害降到最低。
2.学会沟通,克服个人主义。在集体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克服个人主义需要善于进行自我转换,通过扬己之长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保证情绪的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置换角色的心理位置,即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抑制自己的心理障碍。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活动中,让自己生活充实,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和他人,取长补短,以达到新的平衡,能够更好地与舍友相处,以利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交往,是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只有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使自己形成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人和事,以真心和坦诚使对方感到温暖,理解并接纳自己。在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还要学会合理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真诚,是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真诚的沟通更是良好人际交往的根基。
3.家庭影响,父母关注关爱。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的健康与否,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步入大学校园以后,远离父母,但是家庭原有的对孩子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是经济上和感情上的维系,并没有削弱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父母也应该正确地关注孩子与舍友们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在家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维护良好的家庭人际氛围,转变陈旧的教育和管理观念,重视孩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加强与孩子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近况,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交往观念,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维系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网络。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对孩子文化修养的培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及环境,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转型时期,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学会明辨是非。最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应该体现在多与学校及孩子的沟通上,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时刻提醒孩子在学校的角色定位和作为一名学生以及宿舍成员的职责与义务,以促使孩子能更好地扮演在学校尤其是宿舍中的角色,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
4.健全制度,营造愉悦氛围。首先,学校要建立并健全各项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三个制度化:一是建设目标制度化,建设优雅的环境、团结友爱的风气、求知探索的氛围等;二是任务分工制度化,分工明确,相关部门、人员各尽其责;三是过程考核制度化,考核要针对具体的考评细则,及时反馈,例如“文明和谐宿舍建设细则”、“优秀宿舍评比细则”、“宿舍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借此提高和鼓励相关宿舍的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宿舍的构建,增强其责任心。其次,学校要增开相关课程,营造浓厚的愉悦氛围,通过心理咨询等提供人际交往的相关服务。学校需要开设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课程和实战训练,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系统,使学生能及时获得咨询和帮助。针对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技巧上欠缺和能力较差的问题,举办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讲座,并定期召开座谈会、汇报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其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最后,学校还应该创建和谐舒适的宿舍环境,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来规范宿舍成员的行为,并在宿舍文化活动中注重加强对大学生们的集体意识的教育,促使他们去用心感受其他成员的感受,学会尊重、理解,真正做到宿舍气氛融洽,关系和睦。